CN204002205U - 冷却系统 - Google Patents
冷却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4002205U CN204002205U CN201420220363.1U CN201420220363U CN204002205U CN 204002205 U CN204002205 U CN 204002205U CN 201420220363 U CN201420220363 U CN 201420220363U CN 204002205 U CN204002205 U CN 20400220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an
- hinge
- pivot device
- pivotal axis
- interior zon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8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4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0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856 pa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570 ai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080 ambient ai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321 ampl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826 cool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809 cooling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720 hydraulic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199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921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679 sold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023 woo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5/00—Pumping cooling-air or liquid coolants
- F01P5/02—Pumping cooling-air; Arrangements of cooling-air pumps, e.g. fans or blow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一种冷却系统,包括隔舱、风扇和双枢轴铰链。隔舱包括内部区域和与内部区域连通的检修口。双枢轴铰链将风扇安装至隔舱。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工作车辆的冷却系统,其包括风扇以及用于安装风扇的铰链。
背景技术
已知工作车辆的冷却系统具有多个冷却器和风扇。冷却器是用于冷却工作车辆的流体的热交换器。风扇用于引导气流穿过冷却器。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一种冷却系统包括隔舱、风扇和双枢轴铰链。隔舱包括内部区域和与内部区域连通的检修口。
双枢轴铰链将风扇安装至隔舱。铰链包括限定第一枢轴轴线的第一枢轴装置和限定第二枢轴轴线的第二枢轴装置。第一枢轴装置和第二枢轴装置彼此平行。铰链经由第一枢轴装置安装到隔舱以相对于隔舱绕第一枢轴轴线枢转。风扇经由第二枢轴装置安装到铰链以相对于铰链绕第二枢轴轴线枢转。在铰链相对于隔舱绕第一枢轴轴线枢转以及风扇相对于铰链绕第二枢轴轴线枢转时,风扇能够穿过检修口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移动。在关闭位置中,风扇定位在内部区域内。在打开位置中,风扇定位在内部区域的外侧,以允许通过检修口访问所述内部区域。
在一种实施例中,该冷却系统包括设置在内部区域内用于冷却至少一种流体的冷却器单元。在这种情况下,风扇可操作以引导气流穿过冷却器单元。在关闭位置中,风扇在检修口和冷却器单元之间定位在内部区域内。在打开位置中,风扇定位在内部区域的外侧,以允许通过检修口访问定位在内部区域内的冷却器单元,从而便于例如冷却器单元的清洁。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照附图进行详细的描述,其中:
图1是局部切除的正面透视图,示出了包括冷却系统的工作机器;
图2是示出了冷却系统的风扇的正面透视图,风扇通过使用双枢轴铰链安装在冷却系统的隔舱的内部区域中并处于关闭位置;
图3是示出了处于关闭位置的风扇的正面透视图;
图4是示出了隔舱的内部区域的俯视图;
图5是局部切除的左侧透视图,示出了所述铰链;
图6是示出了铰链的正视图;
图7是正面透视图,示出了风扇在打开方向上的枢转,从而风扇的远离铰链的一侧离开隔舱;
图8是示出了处于图7的位置的风扇的俯视图;
图9是沿图6的线9-9截取的截面图,以实线示出了处于与图7和8对应的第一中间位置的枢轴止动件,以及用虚线示出了处于与铰链接触的第二中间位置的枢轴止动件;
图10示出了处于打开位置的风扇的透视图;
图11示出了处于图10的位置上的风扇的俯视图;以及
图12是图11的区域A的局部切除的放大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工作机器10包括用于冷却机器10上的多种流体的冷却系统12。工作机器10可采取具有冷却系统的各种工作机器的形式。它被构造为例如工作机器,如建筑、农业或草地车辆等。
示例性地,工作机器10是自推进型林业集材机,其包括前部14和后部16,前部14和后部16铰接成一体以便于机器10的转向。前部14包括牵引元件18(例如每一个都是地面接合轮,该地面接合轮的最终驱动装置被示意性地示出)、冷却系统12、操作员控制台20(操作员可通过该控制台控制机器10)、和位于操作员控制台20前方的发动机(未示出)。后部16(示意性地示出)包括牵引元件(例 如地面接合轮)、可枢转地安装到后部16的框架的拱(arch)、可枢转地安装到拱的悬臂、用于操纵一个或多个已经倒下的树或木头的作业工具(例如抓斗或缆索)、用于使拱相对于框架枢转的一对液压缸、和用于使悬臂相对于所述拱枢转的一对液压缸。
参见图2至4,冷却系统12包括隔舱22。隔舱22包括内部区域24、与内部区域24连通的检修口26、和格栅28,格栅28定位在关闭的使用位置(图1)时覆盖检修口26。
冷却系统12包括冷却器单元20(其也可被称之为热交换器单元)。冷却器单元20被设置在内部区域24中以冷却工作机器10的至少一种流体。冷却器单元20可包括多个冷却器(每个冷却器都可以被称为热交换器),例如,单个冷却器或多于一个的冷却器。在集材机的例子中,冷却器单元30包括散热器(用于发动机冷却剂)、中冷器、液压油冷却器、和传动油冷却器,并且它们被半示意性地示出以便于绘图(即,它们的散热片和管道未被示出)。
冷却器12包括风扇32,风扇32可操作以引导气流穿过冷却器单元20以冷却流体。在正常工作过程中,风扇32例如通过隔舱22的相对侧部中的孔抽吸环境空气进入隔舱、穿过冷却器单元30并通过检修口26和格栅28从机器10的前部排出。风扇32可反向操作。
风扇32包括例如叶片单元34、风扇护罩36、风扇马达38、和马达支撑件39。叶片单元34被安装至风扇护罩36以在其内部绕风扇轴线41旋转,并且包括多个叶片。当机器10处于水平地面上时,风扇轴线41是水平的。风扇支撑件39安装至风扇护罩36。风扇马达38安装至马达支撑件39。风扇马达38被可操作地连接到叶片单元34以使叶片单元34绕风扇轴线旋转。
参见图4-6,冷却系统12包括双枢轴铰链40。铰链40将风扇32安装至隔舱22。铰链包括限定了第一枢轴轴线44的第一枢轴装置42和限定了第二枢轴轴线48的第二枢轴装置46。第一和第二枢轴轴线44和48彼此平行,并且当机器10处于水平地面上时,所述第一和第二枢轴轴线是竖直的。枢轴轴线44和48垂直于风扇轴线41(成直角,尽管不相交)。铰链40通过第一枢轴装置42安装到隔舱22以 相对于隔舱22绕第一枢轴轴线44枢转。风扇32经由第二枢轴装置46安装到铰链40以相对于铰链40绕第二枢轴轴线48枢转。通过铰链40相对于隔舱22绕第一枢轴轴线44的枢转和风扇32相对于铰链40绕第二枢轴轴线48的枢转,风扇32可穿过检修口26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移动。风扇32因此能够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摆动。
在关闭位置(图2-4)中,风扇32被设置在内部区域24内,位于检修口26和冷却器30之间,以使用风扇32引导气流穿过冷却器单元30。第一枢轴装置42和第二枢轴装置46被设置在内部区域24内。
在打开位置(图10-12)中,风扇32被设置在内部区域24外侧,使得能够通过检修口26访问内部区域。风扇32被如此地设置,以便能够通过检修口26访问设置在内部空间24中的冷却器单元30,从而,例如冷却器单元30的冷却器可以被清洁。举例来说,风扇32被设置在机器10的外部,完全处于内部区域24的外侧。第一枢轴装置42设置在内部区域24内,并且第二枢轴装置46被设置在内部区域24的外侧。
隔舱22包括第一侧部51和相对于检修口26与第一侧部51相对的第二侧部52。铰链40经由第一枢轴装置42安装至第一侧部51。格栅28安装到第二侧部52以相对于隔舱22绕第三枢轴轴线53枢转。
示意性地,铰链40包括支架50、上安装板54、和下安装板54。支架50沿其纵向尺寸垂直地定向,并且被构造成为例如沟槽(即,具有扁平的U形段的金属棒)。螺栓可以通过螺纹安装至支架50的脊部(spine),如图所示,例如,在图6中朝向支架50的底部。在机器10的组装过程中,螺栓可以被设置成与隔舱的侧壁66接触,并且螺栓延伸穿过所述脊部的程度可以调整,以有助于在隔舱22中建立风扇护罩36相对于机器10的纵向尺寸的适当的纵向定位。
上安装板和下安装板54被安装到支架50。上安装板和下安装板54彼此垂直地间隔,并且分别安装(例如,焊接)到支架50的上端边缘56和支架50的下端边缘56。
上角撑板60和下角撑板60分别加强上安装板54和下安装板54的安装。每个角撑板60被构造成,例如L形板,该L形板连接(例如,焊接)到支架50(例如,支架50的U形段的三个壁中的每一个)和连接到相应的安装板54。
第一枢轴装置42被连接到隔舱22和铰链40。第一枢轴装置42包括上枢轴64和下枢轴64。第一枢轴装置42的上枢轴和下枢轴64相互协作以限定第一枢轴轴线44。
隔舱22包括第一侧部51的侧壁66、限定了检修口26的闭环格栅外壳或边缘壁68、上支撑板70、和下支撑板70。上和下支撑板70被安装(例如,焊接)到侧壁66和格栅外壳68的被包括在第一侧部51中的内部部分。
格栅28可枢转地安装至格栅外壳68的第二侧部52中的外部部分。当格栅28关闭时,它被紧固到格栅外壳68的被包括在第一侧部51中的部分。通过将格栅28从格栅外壳68的被包括在第一侧部51中的那个部分上松开,可以打开格栅28。冷却器单元30的一个或多个冷却器被设置在格栅外壳68(例如,14.26英寸)的内侧。
上安装板和下安装板54中的每一个都包括第一耳状部72和第二耳状部74。第一耳状部72和第二耳状部74相对于支架50的侧向尺寸侧向地设置在支架50的外部。
第一枢轴装置42连接到上支撑部和下支撑板70,以及连接到上安装板和下安装板54。第一枢轴装置42的上枢轴64连接到上支撑板70以及连接到上安装板54(例如,连接到上安装板54的第一耳状部72)。第一枢轴装置42的下枢轴64连接到下支撑板70以及连接到下安装板54(例如,连接到下安装板54的第一耳状部72)。
第一枢轴装置46的每个枢轴64都包括轴76(例如,有头螺钉)、衬套、垫圈弹簧、垫圈和螺母。对于第一枢轴装置42的每个枢轴64而言,轴76从其头部向下延伸穿过设置在位于相应的支撑板70顶部的相应的安装板54的第一耳状部72的圆形孔内的衬套(以延伸穿过该耳状部72)、垂直地设置在第一耳状部72与支撑板70之间的垫圈弹簧、支撑板70的细长槽76(图4和图12)、垂直地设置在支撑板 70与螺母之间的垫圈、以及螺纹连接到轴76上抵靠垫圈以将垫圈夹持在螺母和支撑板70之间并且紧固轴76的头部使之抵靠所述衬套的螺母。垫圈弹簧将占据安装板54和支撑板70之间的间隙(为绘图方便,垫圈弹簧被呈现为在图6的轴线44上对中的扁平的圆形垫圈,至可见的程度)。细长槽76允许在机器10的组装过程中调整风扇护罩36在机器10内的装配。
第二枢轴装置46连接到铰链40和风扇32。第二枢轴装置42包括上枢轴64和下枢轴64。第二枢轴装置46的上枢轴和下枢轴64相互协作以限定第二枢轴轴线48。
护罩36包括风扇支撑板78、上柄脚(tang)80和下柄脚80。上和下柄脚80被安装(例如焊接)至风扇支撑板78。下柄脚80被容纳在形成在风扇支撑板78的底部边缘中的凹口内。
护罩36包括上角撑板82和下角撑板82。上和下角撑板82分别加强上柄脚80和下柄脚80的安装。每个角撑板82附接(例如焊接)到风扇支撑板78和相应的柄脚80。
第二枢轴装置46连接到上和下安装板54以及连接到上和下柄脚80。第二枢轴装置46的上枢轴64连接到上安装板54(例如,连接至上安装板54的第二耳状部74)以及上柄脚80。第二枢轴装置46的下枢轴64连接到下安装板54(例如,连接至下安装板54的第二耳状部74)以及下柄脚80。由此,风扇32的近侧84被连接到第二枢轴装置46,并且风扇32的远侧86被设置成比近侧84更加远离第二枢轴装置46。
第二枢轴装置46的每个枢轴64都包括轴76(例如,有头螺钉)、衬套、垫圈弹簧、垫圈和螺母。对于第二枢轴装置46的每个枢轴64而言,轴76从其头部向下延伸穿过设置在相应的柄脚80的圆形孔内的衬套(以延伸穿过该柄脚80)、垂直地设置在柄脚80与相应的安装板54的第二耳状部74之间的垫圈弹簧、第二耳状部74的圆孔、垂直地设置在安装板54与螺母之间的垫圈、以及螺纹连接到轴76上抵靠垫圈以将垫圈夹持在螺母和安装板54之间并且紧固轴76的头部使之抵靠所述衬套的螺母。垫圈弹簧将占据柄脚80与安装板54之间 的间隙,并且在图6中被用虚线呈现以便于说明。可在柄脚80的圆孔中提供小凹槽以辅助将衬套设置在该孔中(它相对于第二枢轴轴线48具有小的角度和径向范围)。
在关闭位置中,风扇32固定到隔舱22抵抗相对于隔舱绕第一和第二枢轴轴线44和48的枢转运动。风扇32的与铰链40相反的远端部分86被可拆卸地紧固到隔舱22的第二侧部52。远端部分86包括上支架和下支架,上支架和下支架的每一个都通过多个紧固件(例如两个带头螺钉)紧固到第二侧部52。
参见图2、7-8和9-10,风扇32可绕第一和第二枢轴轴线44、48在从关闭位置朝向打开位置的打开方向上枢转。在打开的第一阶段中,风扇32相对于铰链40绕第二枢轴轴线48枢转。第一阶段一直持续,直到风扇32的远端侧86通过检修口26从内部区域24中出来以越过隔舱22,尤其是,越过隔舱22的第二侧部52的部分地限定检修口26的边缘88之后。边缘88被包括在格栅外壳68中。
参见图9,冷却系统12的枢转止动件90可用于终止打开的第一阶段并开始打开的第二阶段。枢转止动件90被构造成用于停止风扇32相对于铰链40绕第二枢轴轴线48沿第一方向93的枢转(图5和图12)。枢转止动件90被构造成在风扇32的远端侧86通过检修口26从内部区域24中出来以越过隔舱22及其边缘88之后才执行上述停止操作。
枢转止动件90安装至风扇32。枢转止动件90被安装至马达支撑件39。马达支撑件39包括水平的圆棒91。枢转止动件90被安装至棒91的端部。
枢转止动件90被构造成与铰链40接触以停止风扇32绕第二枢轴轴线48沿第一方向93的枢转。枢转止动件90包括大致截头圆锥状的缓冲器92、螺纹立柱、螺纹盘和螺母。螺纹盘被焊接到棒91的端部并具有螺纹孔,螺纹立柱螺纹连接到该螺纹孔中。螺母螺纹连接在立柱上抵靠所述盘以将枢转止动件90固定到棒91。缓冲器92例如由可压缩材料(例如,橡胶)制成并且被构造成与铰链40接触。枢转止动件90的缓冲器92被构造成在上安装板和下安装板54之间 接触支架50。
参见图7-9,当风扇32的远端侧86从隔舱22中出来时,风扇32处于中间位置,如通过枢转止动件90与铰链40之间的接触发出信号。中间位置处于打开位置和关闭位置之间。风扇32在图7和8中被显示在相应的中间位置,并且在图9中用实线示出。当风扇32绕枢轴轴线48枢转至稍微远离关闭位置时,枢转止动件90就与铰链40接触,如图9中的虚线所示。
在风扇32从隔舱22中出来之后,风扇32的打开可进入第二阶段。在第二阶段中,铰链40以及风扇32相对于隔舱22绕第一枢轴轴线44枢转至打开位置。
风扇32在第二阶段中的打开可使风扇32相对于铰链40绕第二枢轴轴线48沿与第一方向93相反的第二方向94枢转(图5和12)。风扇32绕第二枢轴轴线48沿第二方向94的这种枢转倾向于使风扇32相对于铰链40“成一直线(straighten 0ut)”。枢转止动件100限制风扇32相对于铰链40绕第二枢轴轴线48沿第二方向94的枢转运动,如下文中详细讨论的那样。
软管97被流体地连接至马达38并且被铺设穿过第一引导环98和第二引导环99(图2)。软管97包括例如供给软管、返回软管和壳体泄放软管。第一引导环98安装(例如,焊接)到下安装板54,并且可因此被认为是铰链40的一部分。第二引导环99安装(例如,焊接)到棒91。
当风扇32处于打开位置时,软管97向风扇32绕第一枢轴轴线44的枢转运动提供阻力。该阻力向操作者发出信号,表明风扇32已经到达打开位置。来自软管97的阻力因而建立起打开位置相对于第一枢轴轴线44的定位。
如果操作者仍然强迫风扇32枢转超过打开位置以克服软管97的阻力,则第一引导环98将与包括在格栅外壳68中的边缘96以及隔舱22的第一侧部51接触,所述边缘96部分地界定了检修口26。边缘96可因此用作另一枢转止动件,其被构造成与铰链40及其第一引导环98接触,以停止铰链40相对于隔舱22绕第一枢轴轴线44的枢 转。
参见图10至12,当风扇32定位在打开位置时,操作人员有宽阔的入口,可通过检修口26访问设置在内部区域24中的冷却器单元30。风扇32被摆动离开通往冷却器单元30的通路并越过格栅外壳68。这种对于冷却器单元30的访问便于冷却器单元30的冷却器有准备的并且有效的清洁,提高冷却器单元30的冷却器的足够的清洁度并从而提高冷却效果。支撑杆101可用于在风扇32的打开位置中撑开风扇32。风扇32可因此被打开而无需拆卸以及拆除检修口盖板和其他邻近的构件(除了松开格栅28和风扇32之外)。
风扇32可通过上文所述的打开顺序的反向操作而从其打开位置枢转回到其关闭位置。在这样做的过程中,风扇32相对于铰链40沿第二方向94的枢转运动被限制。
参见图5和图12,冷却系统12包括第三枢转止动件100。第三枢转止动件100安装到铰链40并被构造成用于停止风扇32相对于铰链40绕第二枢轴轴线48沿第二方向94的枢转。这样做以便于风扇32的关闭。在图12中,所示出的第三枢转止动件100接合于打开位置。在风扇32的关闭过程中,第三枢转止动件100接合,从而铰链40与风扇32一起相对于隔舱22绕第一枢轴轴线44枢转,防止风扇32相对于铰链40绕第二枢轴轴线48沿第二方向94的过度枢转。这种过度枢转可能干扰风扇32的关闭或导致无效的关闭操作。
第三枢转止动件100包括上立柱102和下立柱102。上立柱102和下立柱102分别安装到上安装板54和下安装板54并从上安装板54和下安装板54垂直地(例如,直立地)突出。每个立柱102被构造成,例如,被压入相应的安装板54的孔中的裂口式定位销。
上柄脚和下柄脚80中的每一个都包括相对于第二枢轴轴线48径向地突出的突出部104,使得柄脚80通过突出部104改变其径向范围。上柄脚80的突出部104被构造为枢转至与上立柱102接触,从而上立柱102停止风扇32相对于铰链40绕第二枢轴轴线48沿第二方向94的枢转。下柄脚80的突出部104被构造为枢转至与下立柱102接触,从而下立柱102停止风扇32相对于铰链40绕第二枢轴轴 线48沿第二方向94的枢转。
当风扇32被重新定位在其关闭位置时,风扇3232的远端部分86被重新紧固到隔舱22的第二侧部52。风扇32因此被重新固定到关闭位置,以便使用风扇32。
冷却系统12可用于各种工作车辆或其他工作机器。例如,冷却系统12可用在轮式伐木归堆联合机上,等等。
在附图中没有使出任何焊点和紧固件螺纹,以简化图示。可以理解,在无需过度实验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即可提供这些特征。
尽管已经在附图和前面的说明书中详细地描绘和描绘了本公开内容,但这种描绘和描述应当被理解为本质上是示例性的并且是非限定性的,可以理解,已经示出和描述了说明性实施例,并且落入本公开内容的精神范围内的所有各种变化和修改都希望得到保护。将会注意的是,本发明的替换实施例可以不包括已经描述的所有特征,但仍然能够从这些特征的至少一些优点中获益。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会很容易地做出他们自己的采用了本公开内容的一个或多个特征、落入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保护范围之内的实施方案。
Claims (19)
1.一种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隔舱,该隔舱包括内部区域和与内部区域连通的检修口;
风扇,和
双枢轴铰链,该铰链将风扇安装到隔舱,该铰链包括限定第一枢轴轴线的第一枢轴装置和限定第二枢轴轴线的第二枢轴装置,第一枢轴装置和第二枢轴装置彼此平行,铰链经由第一枢轴装置安装到隔舱以相对于隔舱绕第一枢轴轴线枢转,风扇经由第二枢轴装置安装到铰链以相对于铰链绕第二枢轴轴线枢转,在铰链相对于隔舱绕第一枢轴轴线枢转以及风扇相对于铰链绕第二枢轴轴线枢转时,风扇能够穿过检修口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移动,其中,在所述关闭位置中,风扇被设置在所述内部区域内,并且在所述打开位置中,风扇被定位在所述内部区域的外侧,以允许通过检修口访问所述内部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枢转止动件,该枢转止动件被构造成用于停止风扇相对于铰链绕第二枢轴轴线沿一方向的枢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风扇包括连接到第二枢轴装置的近端侧和被设置成比所述近端侧更加远离第二枢轴装置的远端侧,并且枢转止动件被构造成用于在所述远端侧通过检修口离开所述内部区域以越过隔舱之后停止风扇相对于铰链绕第二枢轴轴线沿所述方向的枢转。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枢转止动件被安装至风扇并被构造成与铰链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风扇包括风扇护罩、风扇马达、和安装到风扇护罩的马达支撑件,风扇马达被安装至马达 支撑件,并且枢转止动件被安装至马达支撑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马达支撑件包括棒,并且枢转止动件被安装至所述棒的端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枢转止动件包括被构造成与铰链接触的缓冲器。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铰链包括支架、上安装板和下安装板,支架以其纵向尺寸垂直地定向并被构造为一沟槽,上安装板和下安装板彼此相互间隔开并分别安装到支架的上端边缘和支架的下端边缘,第一枢轴装置和第二枢轴装置连接到上安装板和下安装板,并且枢转止动件被构造成在上安装板和下安装板之间与支架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立柱,该立柱安装到上安装板或下安装板并且从该上安装板或下安装板垂直地突出,其中,所述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风扇包括柄脚,第二枢轴装置的轴延伸穿过该柄脚,并且所述柄脚被构造为用于枢转以与立柱接触,使得立柱停止风扇相对于铰链绕第二枢轴轴线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的枢转。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系统包括另一枢转止动件,该另一枢转止动件被安装至铰链并且被构造成用于停止风扇相对于铰链绕第二枢轴轴线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的枢转。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枢转止动件,该枢转止动件被安装至铰链并且被构造成用于停止风扇相对于铰链绕第二枢轴轴线的枢转。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铰链包括支架、上安装板和下安装板,上安装板和下安装板被安装至支架,并且第一枢轴装置和第二枢轴装置中的每一个都连接到上安装板和下安装板。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软管,其中,铰链包括安装至下安装板的引导环,并且软管被铺设穿过所述引导环。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上安装板和下安装板彼此垂直地间隔开并且分别安装至支架的上端边缘和支架的下端边缘。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立柱,其中上安装板和下安装板彼此垂直地间隔开并且分别安装至支架的上端边缘和支架的下端边缘,立柱被安装至上安装板或下安装板并从该上安装板或下安装板垂直地突出,风扇包括柄脚,第二枢轴装置的轴延伸穿过该柄脚,并且该柄脚包括相对于第二枢轴轴线径向地突出的突出部,并且该突出部被构造为用于枢转以与立柱接触,使得立柱停止风扇相对于铰链绕第二枢轴轴线的枢转。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关闭位置中,第一枢轴装置和第二枢轴装置定位在所述内部区域内,并且在打开位置中,第一枢轴装置定位在所述内部区域内并且第二枢轴装置定位在所述内部区域的外侧。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打开位置中,风扇完全地定位在所述内部区域的外侧。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格栅,其中,隔舱包括第一侧部和相对于检修口与第一侧部相对的第二侧部,铰 链经由第一枢轴装置安装至第一侧部,并且格栅被安装至第二侧部以相对于隔舱绕第三枢轴轴线枢转。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定位在内部区域内用于冷却至少一种流体的冷却器单元,其中,风扇可操作以引导气流穿过冷却器单元,在所述关闭位置中,风扇在检修口和冷却器单元之间定位在所述内部区域内,并且在打开位置中,风扇定位在所述内部区域的外侧,允许通过检修口访问定位在所述内部区域内的冷却器单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13/886,729 | 2013-05-03 | ||
US13/886,729 US10233819B2 (en) | 2013-05-03 | 2013-05-03 | Dual-pivot hinge for fan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4002205U true CN204002205U (zh) | 2014-12-10 |
Family
ID=518416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20220363.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4002205U (zh) | 2013-05-03 | 2014-04-30 | 冷却系统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233819B2 (zh) |
CN (1) | CN204002205U (zh) |
CA (1) | CA2849582C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791201A (zh) * | 2015-04-02 | 2015-07-22 | 国电联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便于维护的风冷换热器 |
CN111239767A (zh) * | 2018-11-27 | 2020-06-05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 物体感测设备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0480390B2 (en) * | 2016-12-28 | 2019-11-19 | Komatsu Ltd. | Work vehicle, and position adjustment method of movable portion of work vehicle |
WO2018123006A1 (ja) * | 2016-12-28 | 2018-07-05 | 株式会社小松製作所 | 作業車両 |
JP2023097643A (ja) | 2021-12-28 | 2023-07-10 | 株式会社クボタ | 作業車両のための熱交換器の支持構造及び作業車両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043390A (en) * | 1960-03-30 | 1962-07-10 | Riegel Paper Corp | Engine cooling air system for tractors |
US3619853A (en) | 1969-01-13 | 1971-11-16 | Steelcase Inc | Double acting door hinge |
US3600742A (en) * | 1969-07-07 | 1971-08-24 | Gen Electric | Concealed double-pivot hinge for hinged enclosure |
US4242773A (en) * | 1978-08-17 | 1981-01-06 | Beigh Lauris L | Cabinet hinge |
US4503582A (en) | 1982-09-29 | 1985-03-12 | Whirlpool Corporation | Double-acting refrigerator door hinge and sliding lock-bolt |
US4514201A (en) * | 1983-02-18 | 1985-04-30 | Brown Duane G | Air intake anti-fouling stack |
GB8727288D0 (en) * | 1987-11-21 | 1987-12-23 | Watt R W | Security door assembly |
DE9201745U1 (de) | 1992-02-12 | 1993-06-24 | Maschinenfabriken Bernard Krone Gmbh, 4441 Spelle | Doppelgelenkscharnier für Flügeltüren |
US5282293A (en) * | 1992-06-01 | 1994-02-01 | At&T Bell Laboratories | 180° concealed hinge |
US5622404A (en) * | 1993-10-26 | 1997-04-22 | Premier Marine, Inc. | Combination seat and storage system |
US5685046A (en) * | 1996-04-12 | 1997-11-11 | Chrysler Corporation | Motor vehicle double pivot hinge |
US6629337B2 (en) * | 2001-11-28 | 2003-10-07 | Edscha Roof Systems Inc. | Double-pivot resistance hinge for motor vehicle door |
FR2852348B1 (fr) | 2003-03-14 | 2006-02-17 | Gen Trailers France | Dispositif de double articulation de porte d'une caisse d'un vehicule industriel et caisse d'un vehicule industriel comportant un tel dispositif |
US6942277B2 (en) * | 2003-12-22 | 2005-09-13 | Nissan Technical Center North America, Inc. | Vehicle door hinge assembly |
US7255189B2 (en) * | 2004-06-18 | 2007-08-14 | Cnh America Llc | Radiator mounting system |
US6997504B1 (en) * | 2004-08-03 | 2006-02-14 |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 Dual pivot hinge assembly for vehicles |
US20070007061A1 (en) | 2005-07-06 | 2007-01-11 | Deere & Company | Plenum cooling system |
US7753152B2 (en) * | 2005-09-15 | 2010-07-13 | Komatsu Ltd. | Cooling device for construction machine |
EP1931131A1 (en) | 2006-12-04 | 2008-06-11 | Thomson Licensing | Double hinge monitor mount |
US8197567B2 (en) * | 2007-04-18 | 2012-06-12 | Cnh America Llc | Blow-off incorporating apparatus for evacuating water and dirt from a cooler box of a cooling system |
US7950109B2 (en) * | 2007-09-14 | 2011-05-31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Vehicle 180 degree rear door articulating mechanism |
US7636985B2 (en) * | 2007-10-30 | 2009-12-29 | Dan Greenbank | Dual stage hidden hinge |
DE102008013560B4 (de) | 2008-03-28 | 2010-01-28 | E-LEAD ELECTRONIC CO., LTD., Shengang Shiang | Doppelachsenkonstruktion mit extremem Biegungswinkel |
US8186751B2 (en) * | 2010-05-06 | 2012-05-29 | Deere & Company | Pivotal fan/grill unit for a work vehicle |
US8672071B2 (en) | 2011-09-21 | 2014-03-18 | Deere & Company | Fluid cooler arrangement for a cooling package in a work vehicle |
US20130099643A1 (en) | 2011-10-19 | 2013-04-25 | Cooper Technologies Company | Double Hinge Assembly |
US20130153180A1 (en) | 2011-12-16 | 2013-06-20 | Joseph M. Montocchio | Cooling System With Dual Reversing Fans |
-
2013
- 2013-05-03 US US13/886,729 patent/US10233819B2/en active Active
-
2014
- 2014-04-22 CA CA2849582A patent/CA2849582C/en active Active
- 2014-04-30 CN CN201420220363.1U patent/CN204002205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791201A (zh) * | 2015-04-02 | 2015-07-22 | 国电联合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便于维护的风冷换热器 |
CN111239767A (zh) * | 2018-11-27 | 2020-06-05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 物体感测设备 |
CN111239767B (zh) * | 2018-11-27 | 2024-06-07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 物体感测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A2849582A1 (en) | 2014-11-03 |
US10233819B2 (en) | 2019-03-19 |
CA2849582C (en) | 2021-02-16 |
US20140329451A1 (en) | 2014-11-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4002205U (zh) | 冷却系统 | |
EP1903149B1 (en) | Construction machine | |
DE102013202277B4 (de) | Arbeitsmaschine | |
CA2713535C (en) | Flow-inducing baffle for engine compartment ventilation | |
CN206037259U (zh) | 一种带空气净化功能的风管机 | |
US20200100439A1 (en) | Leaf blower | |
US6966355B2 (en) | Side mounted condenser for a skid steer loader | |
US20140138066A1 (en) | Cooling package for a machine | |
KR20050102045A (ko) | 건설 기계 | |
KR200485488Y1 (ko) | 조작성이 향상된 선박의 루버 통풍구용 커버 | |
CN108474288A (zh) | 具有冷却系统的拖拉机 | |
JP6973114B2 (ja) | 建設機械の冷却装置 | |
CN210362562U (zh) | 一种带有自动定位可旋转焊接机 | |
JP6517064B2 (ja) | ショベル | |
US12065994B2 (en) | Work machine with directional air intake assembly | |
CN211458101U (zh) | 一种绿化综合养护车 | |
EP3819150A1 (en) | Riding lawn mower | |
EP3819151A1 (en) | Working vehicle | |
JP3895073B2 (ja) | 走行作業機のエンジンルーム構造 | |
US20140125070A1 (en) | Cooling package latch mechanism | |
JP3837097B2 (ja) | 走行作業機のエンジンルーム構造 | |
CN201192980Y (zh) | 拖拉机冷却水散热装置 | |
JP6482949B2 (ja) | ショベル | |
CN211713820U (zh) | 一种物料回收箱 | |
CN214075663U (zh) | 一种含有多重角度调节功能的智慧粉尘控制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210 Termination date: 20150430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