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971285U - 健身器材倾角调整装置 - Google Patents
健身器材倾角调整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971285U CN203971285U CN201420282851.5U CN201420282851U CN203971285U CN 203971285 U CN203971285 U CN 203971285U CN 201420282851 U CN201420282851 U CN 201420282851U CN 203971285 U CN203971285 U CN 20397128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necting rod
- rod group
- place
- regulating device
- group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健身器材倾角调整装置,是于脚踏平台的基座前后方两侧处设有相对的第一轴部及第二轴部,并于基座相邻于第一轴部的另一侧处设有第三轴部,而倾角调整装置具有分别枢接于第一轴部与第二轴部上的第一连杆组及第二连杆组,并于第一连杆组与第二连杆组之间枢接有具连动杆的连动机构,且倾角调整装置位于第三轴部处所设置的动力装置具有驱动部及枢接于第一连杆组上的驱动推杆,便可凭借驱动推杆拉动第一连杆组同步连动于连动机构与第二连杆组形成四连杆连动状态,使基座可作前低后高不同倾角的调整,让使用者在脚踏平台上跑步时重心较低而不易因重心不稳发生倾倒或偏摆的问题,整体结构的稳定性更为良好,以确保使用上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健身器材倾角调整装置,尤指脚踏平台的基座可利用动力装置拉动第一连杆组同步连动于连动机构与第二连杆组形成四连杆连动状态,使基座可作不同倾角的调整,且因重心较低整体结构的稳定性更为良好,以确保使用上的安全性。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今工商业的蓬勃发展,使现代人普遍存在有久坐或运动量不足的现象,导致患上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肥胖及体能欠佳等文明病机会大增,惟有经常运动,强化心肺功能、促进新陈代谢及有助于排除心理压力才可保持最佳的体适能状况,加上现代人对于健康休闲与运动相对重视,使运动器材亦已由健身中心逐渐普及到一般的家庭中使用,让使用者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运动。
再者,市面上常见的运动器材主要有电动跑步机、健身车、椭圆机、踏步机、塑体健身机或重量训练机等,其中该电动跑步机使用最为普遍,并利用电动跑步机调整跑步带的速度与斜坡仰角度,可以进行心肺耐力训练,近年来更为医界所广泛运用于对运动员或患者的体适能测试与复健功能,而电动跑步机斜坡仰角度调整以驱动源判断可分为手动式与电动式,并依机构配置方式亦可分为前仰角与后仰角的倾斜调整,其中前仰角调整的方式也可分为线性调整、绞接角调整与悬臂绞接调整,目的是在让使用者在跑步时能够模拟出上下坡的情境。
然而,该跑步机的前仰角调整动作原理是于跑步机前端加上一仰角控制马达,并由马达转动时带动轴心伸长或变短来改变跑板的仰角,此种调整机构设计上大多利用交叉连杆设计,并于交叉连杆中央交叉处穿设有轴心,当马达带动螺杆呈一转动时,便可凭借螺杆两侧处枢接的滑座带动交叉连杆以轴心作相对向内或向外位移来改变跑板的倾角,但因交叉连杆向上位移距离越高,其交叉连杆上下两侧处更为接近,使交叉连杆容易受到构件方向的限制,而无法增加向上位移的高度;另,由于市面上的跑步机大都只能作前仰角的调整,当使用者在跑步时,便会因跑步机重心较高很容易重心不稳发生倾倒或偏摆的问题,让使用者不易保持跑步的姿势造成向后跌倒而受伤的情况发生,对于行动较不方便的复健人士、年长者、幼童等使用者进行跑步运动或复健时也较不安全,即为有待从事此行业者所亟欲研究改善的关键所在。
实用新型内容
故,发明人有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与缺失,于是搜集相关资料经由多方的评估及考量,并利用从事于此行业的多年研发经验不断的试作与修改,始设计出此种健身器材倾角调整装置的实用新型诞生。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基座可作前低后高不同倾角的调整,且该基座下降的最大倾角可达到-3度角,便可依使用者身体活动强度、训练状态作不同倾角变换的调整,让使用者在脚踏平台上跑步时重心较低不容易因重心不稳发生倾倒或偏摆的问题,整体结构的稳定性更为良好,对于行动较不方便的使用者进行跑步运动或复健时也较为安全,以确保使用上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在于使用者在脚踏平台上进行跑步运动或复健时,可依个人需求作不同倾角变化模拟出各种道路不同坡度的情境,并达到结构简单、组装容易且传动稳定性高的效果。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健身器材倾角调整装置,包括有脚踏平台及倾角调整装置,其中:
该脚踏平台具有基座,并于基座前后方两侧处皆设有相对的第一轴部及第二轴部,且基座相邻于第一轴部的另一侧处设有第三轴部;
该倾角调整装置具有分别枢接于基座的第一轴部与第二轴部上的第一连杆组及第二连杆组,并于第一连杆组与第二连杆组之间枢接有具至少一个连动杆的连动机构,而倾角调整装置位于基座的第三轴部处设置有动力装置,该动力装置上具有驱动部及供驱动部带动作线性传动位移的驱动推杆,并由驱动推杆枢接于第一连杆组上以同步连动于连动机构与第二连杆组使基座作不同倾角的调整。
所述的健身器材倾角调整装置,其中:该脚踏平台的基座配合第一连杆组、第二连杆组及连动机构为组构成四连杆的机构系统。
所述的健身器材倾角调整装置,其中:该倾角调整装置的第一连杆组上具有相互连接的纵向与横向复数第一连杆,并由第一连杆组两侧处的纵向第一连杆上方处枢接于基座的第一轴部上,且两纵向第一连杆间连接的横向第一连杆上方位置设有供连动机构的连动杆枢接的第一枢接部,再于横向第一连杆相邻于第一枢接部下方处设有供动力装置的驱动推杆枢接的连接部。
所述的健身器材倾角调整装置,其中:该第一连杆组两侧处的纵向第一连杆下方处设有能够在预设地面上自由滚动使第一连杆组向上撑抵于基座前方处的滚轮。
所述的健身器材倾角调整装置,其中:该倾角调整装置的第二连杆组上具有相互连接的纵向与横向复数第二连杆,并由第二连杆组两侧处的纵向第二连杆上方处枢接于基座的第二轴部上,且两纵向第二连杆间连接的横向第二连杆上设有供连动机构的连动杆枢接的第一枢接部。
所述的健身器材倾角调整装置,其中:该第二连杆组两侧处的纵向第二连杆下方处设有脚座,且两脚座之间连接有横杆。
所述的健身器材倾角调整装置,其中:该脚座上设有向下延伸出横杆底面处并抵持定位或入于预设地面上的多个定位凸部。
所述的健身器材倾角调整装置,其中:该动力装置的驱动部具有马达,并于驱动部相对于驱动推杆的另一侧处设有枢接于基座的第三轴部处的对接部,而驱动推杆具有连结于马达上的螺杆及螺纹连接于螺杆上作线性传动位移的伸缩套管,并由伸缩套管相对于螺杆的另一端处枢接于第一连杆组上,且螺杆与第一连杆组之间形成有一预定夹角。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脚踏平台的基座前后方两侧处设有相对的第一轴部及第二轴部,并于基座相邻于第一轴部的另一侧处设有第三轴部,而倾角调整装置具有分别枢接于第一轴部与第二轴部上的第一连杆组及第二连杆组,并于第一连杆组与第二连杆组之间枢接有具连动杆的连动机构,且倾角调整装置位于第三轴部处所设置的动力装置具有驱动部及枢接于第一连杆组上的驱动推杆,便可藉由驱动部驱动驱动推杆拉动第一连杆组同步连动于连动机构与第二连杆组形成四连杆连动状态,使基座可作前低后高不同倾角的调整,且该基座下降的最大倾角可达到-3度角,便可依使用者身体活动强度、训练状态作不同倾角变换的调整,让使用者在脚踏平台上跑步时重心较低不容易因重心不稳发生倾倒或偏摆的问题,整体结构的稳定性更为良好,对于行动较不方便的使用者进行跑步运动或复健时也较为安全,以确保使用上的安全性;当倾角调整装置于调整时,可利用动力装置的驱动部以马达驱动驱动推杆的螺杆呈一转动,并由螺杆旋动推移于伸缩套管作线性传动位移,便可凭借伸缩套管推动于第一连杆组同步连动于连动机构与第二连杆组,使脚踏平台的基座前方处能够随着倾角调整装置呈现前高后低偏摆位移并作不同倾角的调整,且该基座上升的最大倾角可达到12度角,让使用者在脚踏平台上进行跑步运动或复健时,可依个人需求作不同倾角变化模拟出各种道路不同坡度的情境,并达到结构简单、组装容易且传动稳定性高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脚踏平台;11、基座;111、第一轴部;112、第二轴部;113、第三轴部;2、倾角调整装置;21、第一连杆组;211、第一连杆;212、第一枢接部;213、连接部;214、滚轮;22、第二连杆组;221、第二连杆;222、第二枢接部;223、脚座;2231、定位凸部;224、横杆;23、连动机构;231、连动杆;24、动力装置;241、驱动部;2411、马达;242、驱动推杆;2421、螺杆;2422、伸缩套管;243、对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构造,兹绘图就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详加说明其构造与功能如下,以利完全了解。
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立体分解图、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主视图及侧视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包括有脚踏平台1及倾角调整装置2,故就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构件及特征详述如后,其中:
该脚踏平台1具有一中空框架型式的基座11,并于基座11上设有一跑步带(图中未示出)及可带动跑步带呈一循环位移的驱动部(如马达驱动于皮带与皮带轮、齿轮与炼条或滚筒组等),且基座11一侧处设有手扶机构,而基座11前后方两侧壁面处设有左右相对的第一轴部111及第二轴部112,并于基座11相邻于第一轴部111的另一侧前方处接近中央位置设有第三轴部113。
该倾角调整装置2包括有第一连杆组21、第二连杆组22、连动机构23及动力装置24,其中第一连杆组21具有相互连接的纵向与横向复数第一连杆211,并由第一连杆组21两侧处的纵向第一连杆211上方处枢接于脚踏平台1基座11的第一轴部111上,且两纵向第一连杆211间连接的横向第一连杆211上方接近中央位置设有第一枢接部212,再于第一连杆组21的两横向第一连杆211之间相邻于第一枢接部212下方处设有连接部213;另,第一连杆组21两侧处的纵向第一连杆211下方处设有滚轮214。
再者,第二连杆组22具有相互连接的纵向与横向复数第二连杆221,并由第二连杆组22两侧处的纵向第二连杆221上方处枢接于基座11的第二轴部112上,且两纵向第二连杆221间连接的横向第二连杆221上接近中央位置设有第二枢接部222,而第二连杆组22两侧处的纵向第二连杆221下方处设有脚座223,并于两脚座223之间连接有横杆224,且各脚座223两侧处设有向下延伸出横杆224底面处的多个定位凸部2231;此外,第一连杆组21的第一枢接部212与第二连杆组22的第二枢接部222之间枢接有连动机构23所具有的至少一个连动杆231,便可将基座11配合第一连杆组21、第二连杆组22及连动机构23组构成四连杆的机构系统。
然而,上述的动力装置24设置于基座11的第三轴部113处,并具有驱动部241的马达2411及可供马达2411带动作线性传动位移的驱动推杆242,且驱动部241相对于驱动推杆242的另一侧处设有枢接于第三轴部113处的对接部243,而驱动推杆242具有连结于马达2411上的螺杆2421及螺纹连接于螺杆2421上的伸缩套管2422,并由伸缩套管2422相对于螺杆2421的另一端处枢接于第一连杆组21的连接部213处,且螺杆2421与第一连杆组21的第一连杆211之间形成有一预定夹角。
本实用新型脚踏平台1基座11的第一轴部111、第二轴部112与第三轴部113结构设计方式很多,并配合倾角调整装置2的第一连杆组21、第二连杆组22可以轴柱与轴孔、螺栓或其它等效结构体予以活动枢接,而连动机构23的连动杆231亦可依需求或结构设计的不同为一单根连杆、多根折收连杆等效实施,并将连动杆231两侧处可利用上述的方式枢接于第一连杆组21的第一枢接部212与第二连杆组22的第二枢接部222上,使基座11配合第一连杆组21、第二连杆组22及连动机构23组构成四连杆的机构系统,举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式内容所为的简易修饰及等效结构变化,均应同理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合予陈明。
当本实用新型于调整时,可利用动力装置24中的驱动部241以马达2411驱动传动机构(图中未示出)带动于驱动推杆242的螺杆2421呈一转动,并由螺杆2421旋动推移于伸缩套管2422作线性传动伸长或缩短位移的动作,而伸缩套管2422伸长的过程中,可推动于第一连杆组21的第一连杆211以基座11的第一轴部111作为轴心向下呈一角度旋动,并同步连动连动机构23的连动杆231推动于第二连杆组22的第二连杆221以基座11的第二枢接部222作为轴心而朝连动杆231反向呈一角度旋动,便可利用第一连杆组21来向上撑抵于基座11前方处,同时通过第一连杆211下方处的滚轮214可在地面上自由滚动,以及第二连杆组22下方处的脚座223以多个定位凸部2231抵持定位或入于地面上不易产生滑动,进而使脚踏平台1的基座11前方处能够随着倾角调整装置2呈现出前高后低的偏摆位移,并可作不同倾角的调整,且该基座11上升的最大倾角可达到12度角,让使用者在脚踏平台1上进行跑步运动或复健时,可依个人需求作不同倾角变化模拟出各种道路不同坡度的情境,并达到结构简单、组装容易且传动稳定性高的效果。
请搭配参阅图6、图7、图8所示,分别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另一较佳实施例的主视图及侧视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当本实用新型于调整时,可利用动力装置24的驱动部241驱动驱动推杆242作线性传动位移的动作,并拉动第一连杆组21同步连动于连动机构23与第二连杆组22形成四连杆连动状态,使基座11前方处向下位移后呈现前低后高的偏摆位移,从而可实现脚踏平台1能够随着倾角调整装置2作不同倾角的调整,且该基座11下降的最大倾角可达到-3度角,便可依使用者身体活动强度、训练状态作不同倾角变换的调整,当使用者在脚踏平台1上跑步时,由于脚踏平台1重心较低不容易因重心不稳发生倾倒或偏摆的问题,所以可使整体结构的稳定性更为良好,让使用者保持跑步的姿势不易向后跌倒而受伤,对于行动较不方便的使用者进行跑步运动或复健时也较为安全,以确保使用上的安全性。
上述详细说明为针对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的可行实施例说明而已,然而该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申请专利范围,凡其它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艺精神下所完成的均等变化与修饰变更,均应包含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专利范围中。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健身器材倾角调整装置使用时确实能达到其功效及目的,故本实用新型诚为一实用性优异的创作,实符合实用新型专利的申请要件,故依法提出申请,盼审委早日赐准本实用新型,以保障发明人的辛苦创作,倘若钧局有任何稽疑,请不吝来函指示,发明人定当竭力配合,实感德便。
Claims (8)
1.一种健身器材倾角调整装置,包括有脚踏平台及倾角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脚踏平台具有基座,并于基座前后方两侧处皆设有相对的第一轴部及第二轴部,且基座相邻于第一轴部的另一侧处设有第三轴部;
该倾角调整装置具有分别枢接于基座的第一轴部与第二轴部上的第一连杆组及第二连杆组,并于第一连杆组与第二连杆组之间枢接有具至少一个连动杆的连动机构,而倾角调整装置位于基座的第三轴部处设置有动力装置,该动力装置上具有驱动部及供驱动部带动作线性传动位移的驱动推杆,并由驱动推杆枢接于第一连杆组上以同步连动于连动机构与第二连杆组使基座作不同倾角的调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健身器材倾角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脚踏平台的基座配合第一连杆组、第二连杆组及连动机构为组构成四连杆的机构系统。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健身器材倾角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倾角调整装置的第一连杆组上具有相互连接的纵向与横向复数第一连杆,并由第一连杆组两侧处的纵向第一连杆上方处枢接于基座的第一轴部上,且两纵向第一连杆间连接的横向第一连杆上方位置设有供连动机构的连动杆枢接的第一枢接部,再于横向第一连杆相邻于第一枢接部下方处设有供动力装置的驱动推杆枢接的连接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健身器材倾角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连杆组两侧处的纵向第一连杆下方处设有能够在预设地面上自由滚动使第一连杆组向上撑抵于基座前方处的滚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健身器材倾角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倾角调整装置的第二连杆组上具有相互连接的纵向与横向复数第二连杆,并由第二连杆组两侧处的纵向第二连杆上方处枢接于基座的第二轴部上,且两纵向第二连杆间连接的横向第二连杆上设有供连动机构的连动杆枢接的第一枢接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健身器材倾角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连杆组两侧处的纵向第二连杆下方处设有脚座,且两脚座之间连接有横杆。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健身器材倾角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脚座上设有向下延伸出横杆底面处并抵持定位或入于预设地面上的多个定位凸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健身器材倾角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动力装置的驱动部具有马达,并于驱动部相对于驱动推杆的另一侧处设有枢接于基座的第三轴部处的对接部,而驱动推杆具有连结于马达上的螺杆及螺纹连接于螺杆上作线性传动位移的伸缩套管,并由伸缩套管相对于螺杆的另一端处枢接于第一连杆组上,且螺杆与第一连杆组之间形成有一预定夹角。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282851.5U CN203971285U (zh) | 2014-05-29 | 2014-05-29 | 健身器材倾角调整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282851.5U CN203971285U (zh) | 2014-05-29 | 2014-05-29 | 健身器材倾角调整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971285U true CN203971285U (zh) | 2014-12-03 |
Family
ID=519687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20282851.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971285U (zh) | 2014-05-29 | 2014-05-29 | 健身器材倾角调整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3971285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879304A (zh) * | 2015-01-26 | 2016-08-24 | 朱家国 |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跑步机及其减震方法 |
-
2014
- 2014-05-29 CN CN201420282851.5U patent/CN203971285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879304A (zh) * | 2015-01-26 | 2016-08-24 | 朱家国 |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跑步机及其减震方法 |
CN105879304B (zh) * | 2015-01-26 | 2018-06-26 | 金华兴盛软件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跑步机及其减震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695408B2 (en) | Elliptical exercise device and methods of use | |
US9387363B1 (en) | Ball and board balance training device | |
ES2318132T3 (es) | Procedimiento para un entrenamiento selectivo y aparato de entrenamiento. | |
US9616277B2 (en) | Exercise assisting device | |
CN204447143U (zh) | 压力感测蹬腿机 | |
CN202078700U (zh) | 一种爬行器 | |
CN101642614A (zh) | 斜向走步复健装置 | |
TWI693088B (zh) | 攀爬訓練器 | |
TWI632936B (zh) | 蹲立健身器 | |
CN203971285U (zh) | 健身器材倾角调整装置 | |
US20060073942A1 (en) | Treadmill for skiing-like exercise | |
CN210331547U (zh) | 踏步平衡组合式训练器 | |
CN201006236Y (zh) | 椭圆运动健身机 | |
CN205460688U (zh) | 一种带有拉绳器的脚踏健身车 | |
JP5213086B1 (ja) | 運動補助装置 | |
RU2460563C1 (ru) | Эллиптический велотренажер комлева | |
CN201441780U (zh) | 一种坐式跑步机 | |
CN201316506Y (zh) | 运动机 | |
CN201333285Y (zh) | 运动机 | |
EP2186549B1 (en) | Athletic apparatus with non-parallel linear sliding track | |
CN106890426A (zh) | 运动装置 | |
CN200998560Y (zh) | 多功能拉伸漫步机 | |
CN206444076U (zh) | 一种可调节尺寸的骑马机 | |
CN202020841U (zh) | 用于复健使用的跑步机 | |
CN219398864U (zh) | 一种多功能养护训练器材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203 Termination date: 20180529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