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884053U - 改良型发光二极管驱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改良型发光二极管驱动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884053U CN203884053U CN201420280639.5U CN201420280639U CN203884053U CN 203884053 U CN203884053 U CN 203884053U CN 201420280639 U CN201420280639 U CN 201420280639U CN 203884053 U CN203884053 U CN 20388405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ght
- emitting diode
- electrically connected
- driver element
- power suppl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6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38 encap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Led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改良型发光二极管驱动装置,包含一第一发光二极管驱动单元及一第二发光二极管驱动单元;该第一发光二极管驱动单元包含复数的串联的第一发光二极管驱动子单元;该第二发光二极管驱动单元包含复数的串联的第二发光二极管驱动子单元。该第一发光二极管驱动单元及该第二发光二极管驱动单元并联电性连接以接收一直流电源;一发光信号在该第一发光二极管驱动单元及该第二发光二极管驱动单元之间被依序串联地传递。本实用新型的功效在于结合串联式的发光二极管灯串模块(电流小)与并联式的发光二极管灯串模块(工作电压固定)的优点,因此电路设计简易而成本能降低。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发光二极管驱动装置,特别是一种改良型发光二极管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发光二极管灯串模块大致上可分为串联式及并联式两种连结方式,而这两种方式的发光二极管灯串模块也广被使用者运用在大楼外观、树木、招牌及造景物上,以增添该等事物的外观美。
而在公知串联式的发光二极管灯串模块,是将多组的发光二极管灯串模块串联连接在一起,而且发光二极管灯串模块的串联数量乃是依据盘绕的物体体积大小而定,且在串联后由第一个发光二极管灯串模块的控制器对所有的发光二极管灯串模块的发光二极管灯组进行控制。
另外,在并联式的发光二极管灯串模块是将多组的发光二极管灯串模块与该控制器并联连结,每一个发光二极管灯串模块就要有一条控制线及寻址线来控制。若是并联10组的发光二极管灯串模块时,该控制器就必须利用10条控制线及10条寻址线来控制10组发光二极管灯串模块。
公知串联式的发光二极管灯串模块与公知并联式的发光二极管灯串模块都具有不同的优点跟缺点;然而,目前并没有一种产品能结合两者,甚为可惜。
实用新型内容
为改善上述公知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良型发光二极管驱动装置。
为达成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改良型发光二极管驱动装置应用于一交流电源供应装置、一交流转直流电源供应装置及复数的发光二极管,该交流电源供应装置连接该交流转直流电源供应装置并传送一交流电源至该交流转直流电源供应装置,该交流转直流电源供应装置转换该交流电源成为一直流电源,该改良型发光二极管驱动装置包含:一直流电源输入接点,该直流电源输入接点电性连接至该交流转直流电源供应装置并接收该直流电源;一发光信号控制单元,该发光信号控制单元电性连接至该直流电源输入接点;一第一发光二极管驱动单元,该第一发光二极管驱动单元电性连接至该直流电源输入接点、这些发光二极管及该发光信号控制单元;及至少一个第二发光二极管驱动单元,该第二发光二极管驱动单元电性连接至该直流电源输入接点、这些发光二极管及该第一发光二极管驱动单元。其中该第一发光二极管驱动单元包含:复数的第一发光二极管驱动子单元,这些第一发光二极管驱动子单元彼此串联电性连接,这些第一发光二极管驱动子单元电性连接至该直流电源输入接点、这些发光二极管、该发光信号控制单元及该第二发光二极管驱动单元。其中该第二发光二极管驱动单元包含:一发光信号转换子单元,该发光信号转换子单元电性连接至该直流电源输入接点及该第一发光二极管驱动单元;及复数的第二发光二极管驱动子单元,这些第二发光二极管驱动子单元彼此串联电性连接,这些第二发光二极管驱动子单元电性连接至该直流电源输入接点、这些发光二极管及该第一发光二极管驱动单元。其中该发光信号控制单元、该第一发光二极管驱动单元及该第二发光二极管驱动单元是并联电性连接并接收该直流电源。其中该发光信号控制单元传送一发光信号至该第一发光二极管驱动单元,该第一发光二极管驱动单元传送该发光信号至该第二发光二极管驱动单元,该发光信号在该第一发光二极管驱动单元及该第二发光二极管驱动单元之间被依序串联地传递。其中这些第一发光二极管驱动子单元及这些第二发光二极管驱动子单元是借由该发光信号驱动该些发光二极管;该发光信号转换子单元用以提高该发光信号的一电压,使得该发光信号被传递至这些第二发光二极管驱动子单元。
该第一发光二极管驱动单元更包含:
一第一电压调整子单元,该第一电压调整子单元电性连接至该直流电源输入接点及该第一发光二极管驱动子单元。
该第一电压调整子单元为一齐纳二极管。
该第二发光二极管驱动单元更包含:
一第二电压调整子单元,该第二电压调整子单元电性连接至该直流电源输入接点及该第二发光二极管驱动子单元。
该第二电压调整子单元为一齐纳二极管。
该发光信号控制单元包含:
一第一电容,该第一电容电性连接至该直流电源输入接点;
一第一齐纳二极管,该第一齐纳二极管电性连接至该直流电源输入接点;及
一微控制器,该微控制器电性连接至该直流电源输入接点。
该发光信号控制单元更包含:
一第一电阻,该第一电阻电性连接至该第一电容、该第一齐纳二极管及该微控制器;
一第一晶体管,该第一晶体管电性连接至该微控制器及该第一发光二极管驱动单元;
一第二电阻,该第二电阻电性连接至该第一晶体管;及
一第二电容,该第二电容电性连接至该第一晶体管。
该发光信号转换子单元包含:
一第三电阻,该第三电阻电性连接至该直流电源输入接点;
一第一二极管,该第一二极管电性连接至该直流电源输入接点;及
一第二晶体管,该第二晶体管电性连接至该直流电源输入接点及该第二发光二极管驱动子单元。
该发光信号转换子单元更包含:
一第四电阻,该第四电阻电性连接至该第三电阻、该第一二极管及该第二晶体管;
一第三晶体管,该第三晶体管电性连接至该第四电阻及该第一发光二极管驱动单元;及
一第五电阻,该第五电阻电性连接至该第三晶体管及该第一发光二极管驱动单元。
该发光信号转换子单元包含:
一第三电阻,该第三电阻电性连接至该第一发光二极管驱动单元;
一第一二极管,该第一二极管电性连接至该直流电源输入接点;
一第三电容,该第三电容电性连接至该第三电阻、该第一发光二极管驱动单元、该第一二极管及该第二发光二极管驱动子单元;及
一第二二极管,该第二二极管电性连接至该第三电容、该第一二极管及该第二发光二极管驱动子单元。
本实用新型的功效在于结合串联式的发光二极管灯串模块(电流小)与并联式的发光二极管灯串模块(工作电压固定)的优点,因此电路设计简易而成本能降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良型发光二极管驱动装置的方块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发光信号控制单元方块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发光信号转换子单元的第一实施例方块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发光信号转换子单元的第二实施例方块图。
附图标记说明
改良型发光二极管驱动装置10
交流电源供应装置20
交流电源22
交流转直流电源供应装置30
直流电源32
发光二极管40
直流电源输入接点102
发光信号控制单元104
第一发光二极管驱动单元106
第二发光二极管驱动单元108
发光信号10402
第一电容10404
第一齐纳二极管10406
微控制器10408
第一电阻10410
第一晶体管10412
第二电阻10414
第二电容10416
第一发光二极管驱动子单元10602
第一电压调整子单元10604
发光信号转换子单元10802
第二发光二极管驱动子单元10804
第二电压调整子单元10806
第三电阻10808
第一二极管10810
第二晶体管10812
第四电阻10814
第三晶体管10816
第五电阻10818
第三电容10820
第二二极管10822。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1,其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良型发光二极管驱动装置的方块图。一改良型发光二极管驱动装置10应用于一交流电源供应装置20、一交流转直流电源供应装置30及复数的发光二极管40;该交流电源供应装置20传送一交流电源22至该交流转直流电源供应装置30,该交流转直流电源供应装置30转换该交流电源22成为一直流电源32。
该改良型发光二极管驱动装置10包含一直流电源输入接点102、一发光信号控制单元104、一第一发光二极管驱动单元106及至少一个第二发光二极管驱动单元108。
该直流电源输入接点102电性连接至该交流转直流电源供应装置30以接收该直流电源32;该发光信号控制单元104电性连接至该直流电源输入接点102;该第一发光二极管驱动单元106电性连接至该直流电源输入接点102、该些发光二极管40及该发光信号控制单元10;该第二发光二极管驱动单元108电性连接至该直流电源输入接点102、该些发光二极管40及该第一发光二极管驱动单元106。
该第一发光二极管驱动单元106包含复数的第一发光二极管驱动子单元10602及一第一电压调整子单元10604。
该些第一发光二极管驱动子单元10602彼此串联电性连接;该些第一发光二极管驱动子单元10602电性连接至该直流电源输入接点102、该些发光二极管40、该发光信号控制单元104及该第二发光二极管驱动单元108;该第一电压调整子单元10604电性连接至该直流电源输入接点102及该第一发光二极管驱动子单元10602。该第一电压调整子单元10604可为齐纳二极管,但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为齐纳二极管。
该第二发光二极管驱动单元108包含一发光信号转换子单元10802、复数的第二发光二极管驱动子单元10804及一第二电压调整子单元10806。
该发光信号转换子单元10802电性连接至该直流电源输入接点102及该第一发光二极管驱动单元106;该些第二发光二极管驱动子单元10804彼此串联电性连接,该些第二发光二极管驱动子单元10804电性连接至该直流电源输入接点102、该些发光二极管40及该第一发光二极管驱动单元106;该第二电压调整子单元10806电性连接至该直流电源输入接点102及该第二发光二极管驱动子单元10804。该第二电压调整子单元10806可为一齐纳二极管,但本实用新型不限定为齐纳二极管。
该发光信号控制单元104、该第一发光二极管驱动单元106及该第二发光二极管驱动单元108并联电性连接以接收该直流电源32。
该发光信号控制单元104传送一发光信号10402至该第一发光二极管驱动单元106,接着该第一发光二极管驱动单元106传送该发光信号10402至该第二发光二极管驱动单元108,使得该发光信号10402在该第一发光二极管驱动单元106及该第二发光二极管驱动单元108之间被依序串联地传递。
该些第一发光二极管驱动子单元10602及该些第二发光二极管驱动子单元10804借由该发光信号10402驱动该些发光二极管40;该发光信号转换子单元10802用以提高该发光信号10402的一电压,使得该发光信号10402能顺利地被传递至该些第二发光二极管驱动子单元10804。例如,该发光信号10402的该电压被提高至大于该些第二发光二极管驱动子单元10804的一工作电压。
再者,一第一个该第二发光二极管驱动单元108连接至该直流电源输入接点102、该些发光二极管40及该第一发光二极管驱动单元106,其余该些第二发光二极管驱动单元108连接至该直流电源输入接点102、该些发光二极管40及一前一个该第二发光二极管驱动单元108。
一第一个该第一发光二极管驱动子单元10602电性连接至该直流电源输入接点102、该些发光二极管40及该发光信号控制单元104,一最后一个该第一发光二极管驱动子单元10602连接至该些发光二极管40、一前一个该第一发光二极管驱动子单元10602及该第一个该第二发光二极管驱动单元108,其余该些第一发光二极管驱动子单元10602连接至该些发光二极管40及该前一个该第一发光二极管驱动子单元10602。
该第一个该第二发光二极管驱动单元108的该发光信号转换子单元10802连接至该直流电源输入接点102及该第一发光二极管驱动单元106的该最后一个该第一发光二极管驱动子单元10602,其余该些第二发光二极管驱动单元108的该些发光信号转换子单元10802连接至该直流电源输入接点102及该前一个该第二发光二极管驱动单元108。
一第一个该第二发光二极管驱动子单元10804电性连接至该直流电源输入接点102、该些发光二极管40及该发光信号转换子单元10802,一最后一个该第二发光二极管驱动子单元10804连接至该些发光二极管40、一前一个该第二发光二极管驱动子单元10804及一下一个该第二发光二极管驱动单元108的该发光信号转换子单元10802,其余该些第二发光二极管驱动子单元10804连接至该些发光二极管40及该前一个该第二发光二极管驱动子单元10804。
前述的该些发光二极管40可为单独完成封装的发光二极管单元或是发光二极管芯片,当为发光二极管芯片时,可分别跟该些第一发光二极管驱动子单元10602与该些第二发光二极管驱动子单元10804一起封装成单一发光二极管单元。
请参考图2,其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发光信号控制单元方块图。该发光信号控制单元104包含一第一电容10404、一第一齐纳二极管10406、一微控制器10408、一第一电阻10410、一第一晶体管10412、一第二电阻10414及一第二电容10416。
该第一电容10404电性连接至该直流电源输入接点102;该第一齐纳二极管10406电性连接至该直流电源输入接点102;该微控制器10408电性连接至该直流电源输入接点102;该第一电阻10410电性连接至该第一电容10404、该第一齐纳二极管10406及该微控制器10408;该第一晶体管10412电性连接至该微控制器10408及该第一发光二极管驱动单元106;该第二电阻10414电性连接至该第一晶体管10412;该第二电容10416电性连接至该第一晶体管10412。
请参考图3,其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发光信号转换子单元的第一实施例方块图。该发光信号转换子单元10802包含一第三电阻10808、一第一二极管10810、一第二晶体管10812、一第四电阻10814、一第三晶体管10816及一第五电阻10818。
该第三电阻10808电性连接至该直流电源输入接点102;该第一二极管10810电性连接至该直流电源输入接点102;该第二晶体管10812电性连接至该直流电源输入接点102及该第二发光二极管驱动子单元10804;该第四电阻10814电性连接至该第三电阻10808、该第一二极管10810及该第二晶体管10812;该第三晶体管10816电性连接至该第四电阻10814及该第一发光二极管驱动单元106;该第五电阻10818电性连接至该第三晶体管10816及该第一发光二极管驱动单元106。
请参考图4,其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发光信号转换子单元的第二实施例方块图。该发光信号转换子单元10802包含一第三电阻10808、一第一二极管10810、一第三电容10820及一第二二极管10822。
该第三电阻10808电性连接至该第一发光二极管驱动单元106;该第一二极管10810电性连接至该直流电源输入接点102;该第三电容10820电性连接至该第三电阻10808、该第一发光二极管驱动单元106、该第一二极管10810及该第二发光二极管驱动子单元10804;该第二二极管10822电性连接至该第三电容10820、该第一二极管10810及该第二发光二极管驱动子单元10804。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结合串联式的发光二极管灯串模块(电流小)与并联式的发光二极管灯串模块(工作电压固定)的优点,因此电路设计简易而成本能降低。
然而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当不能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凡是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等,皆应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意图保护的范畴。
Claims (10)
1.一种改良型发光二极管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应用于一交流电源供应装置、一交流转直流电源供应装置及复数的发光二极管,该交流电源供应装置连接该交流转直流电源供应装置并传送一交流电源至该交流转直流电源供应装置,该交流转直流电源供应装置转换该交流电源成为一直流电源,该改良型发光二极管驱动装置包含:
一直流电源输入接点,该直流电源输入接点电性连接至该交流转直流电源供应装置并接收该直流电源;
一发光信号控制单元,该发光信号控制单元电性连接至该直流电源输入接点;
一第一发光二极管驱动单元,该第一发光二极管驱动单元电性连接至该直流电源输入接点、这些发光二极管及该发光信号控制单元;及
至少一个第二发光二极管驱动单元,该第二发光二极管驱动单元电性连接至该直流电源输入接点、这些发光二极管及该第一发光二极管驱动单元,
其中该第一发光二极管驱动单元包含:
复数的第一发光二极管驱动子单元,这些第一发光二极管驱动子单元彼此串联电性连接,这些第一发光二极管驱动子单元电性连接至该直流电源输入接点、这些发光二极管、该发光信号控制单元及该第二发光二极管驱动单元,
其中该第二发光二极管驱动单元包含:
一发光信号转换子单元,该发光信号转换子单元电性连接至该直流电源输入接点及该第一发光二极管驱动单元;及
复数的第二发光二极管驱动子单元,这些第二发光二极管驱动子单元彼此串联电性连接,这些第二发光二极管驱动子单元电性连接至该直流电源输入接点、这些发光二极管及该第一发光二极管驱动单元,
其中该发光信号控制单元、该第一发光二极管驱动单元及该第二发光二极管驱动单元是并联电性连接并接收该直流电源;
其中该发光信号控制单元传送一发光信号至该第一发光二极管驱动单元,该第一发光二极管驱动单元传送该发光信号至该第二发光二极管驱动单元,该发光信号在该第一发光二极管驱动单元及该第二发光二极管驱动单元之间被依序串联地传递。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型发光二极管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发光二极管驱动单元更包含:
一第一电压调整子单元,该第一电压调整子单元电性连接至该直流电源输入接点及该第一发光二极管驱动子单元。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良型发光二极管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电压调整子单元为一齐纳二极管。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型发光二极管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发光二极管驱动单元更包含:
一第二电压调整子单元,该第二电压调整子单元电性连接至该直流电源输入接点及该第二发光二极管驱动子单元。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改良型发光二极管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电压调整子单元为一齐纳二极管。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型发光二极管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发光信号控制单元包含:
一第一电容,该第一电容电性连接至该直流电源输入接点;
一第一齐纳二极管,该第一齐纳二极管电性连接至该直流电源输入接点;及
一微控制器,该微控制器电性连接至该直流电源输入接点。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改良型发光二极管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发光信号控制单元更包含:
一第一电阻,该第一电阻电性连接至该第一电容、该第一齐纳二极管及该微控制器;
一第一晶体管,该第一晶体管电性连接至该微控制器及该第一发光二极管驱动单元;
一第二电阻,该第二电阻电性连接至该第一晶体管;及
一第二电容,该第二电容电性连接至该第一晶体管。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改良型发光二极管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发光信号转换子单元包含:
一第三电阻,该第三电阻电性连接至该直流电源输入接点;
一第一二极管,该第一二极管电性连接至该直流电源输入接点;及
一第二晶体管,该第二晶体管电性连接至该直流电源输入接点及该第二发光二极管驱动子单元。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改良型发光二极管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发光信号转换子单元更包含:
一第四电阻,该第四电阻电性连接至该第三电阻、该第一二极管及该第二晶体管;
一第三晶体管,该第三晶体管电性连接至该第四电阻及该第一发光二极管驱动单元;及
一第五电阻,该第五电阻电性连接至该第三晶体管及该第一发光二极管驱动单元。
10.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改良型发光二极管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发光信号转换子单元包含:
一第三电阻,该第三电阻电性连接至该第一发光二极管驱动单元;
一第一二极管,该第一二极管电性连接至该直流电源输入接点;
一第三电容,该第三电容电性连接至该第三电阻、该第一发光二极管驱动单元、该第一二极管及该第二发光二极管驱动子单元;及
一第二二极管,该第二二极管电性连接至该第三电容、该第一二极管及该第二发光二极管驱动子单元。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280639.5U CN203884053U (zh) | 2014-05-29 | 2014-05-29 | 改良型发光二极管驱动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280639.5U CN203884053U (zh) | 2014-05-29 | 2014-05-29 | 改良型发光二极管驱动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884053U true CN203884053U (zh) | 2014-10-15 |
Family
ID=516845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20280639.5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884053U (zh) | 2014-05-29 | 2014-05-29 | 改良型发光二极管驱动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3884053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992424A (zh) * | 2015-01-27 | 2016-10-05 | 矽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发光二极管驱动系统 |
-
2014
- 2014-05-29 CN CN201420280639.5U patent/CN203884053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992424A (zh) * | 2015-01-27 | 2016-10-05 | 矽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发光二极管驱动系统 |
CN105992424B (zh) * | 2015-01-27 | 2018-09-28 | 矽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发光二极管驱动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200728B (zh) | 交流电直接恒流驱动的白光led发光装置 | |
TWI547202B (zh) | 具有載波信號控制的發光二極體驅動系統 | |
CN102781146B (zh) | 发光二极管串的驱动电路及其驱动方法 | |
CN203788523U (zh) | 改良型发光二极管驱动系统 | |
TWM431445U (en) | LED control system using modulated signal | |
CN201225541Y (zh) | 交流电源两线式同步发光二极管灯串电路 | |
CN102917518B (zh) | 实现led灯条电流倍增的方法及其对应的驱动电路 | |
CN102984860A (zh) | Led调光驱动模块、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 |
CN204377212U (zh) | 发光二极管驱动系统 | |
CN205584562U (zh) | 具有发光信号载于电力线的发光二极管驱动系统 | |
CN203884053U (zh) | 改良型发光二极管驱动装置 | |
CN203492237U (zh) | 发光二极管控制电路及其封装结构及其系统 | |
CN105992424B (zh) | 发光二极管驱动系统 | |
CN102141202B (zh) | 一种led发光装置 | |
CN102186288B (zh) | 一种智能led驱动芯片 | |
US20110169415A1 (en) | Package of constant-current supplying chip and led lamp driven by alternating current | |
US9497809B2 (en) | Light emitting diode system | |
WO2011159048A3 (ko) | Led 형광 램프 | |
US9345077B2 (en) | Light emitting diode driving apparatus | |
CN202769506U (zh) | 一种智能、多功能led灯串 | |
CN203136251U (zh) | 一种智能控制的led光源 | |
CN203590543U (zh) | 发光二极管控制电路及其封装结构及其系统 | |
CN203243561U (zh) | 具驱动芯片的发光二极管组件封装改良结构 | |
CN203761660U (zh) | 发光二极管轮廓灯系统 | |
CN203645857U (zh) | 改良型发光二极管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