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869125U - 油烟机、用于油烟机的送风模块与热交换系统 - Google Patents
油烟机、用于油烟机的送风模块与热交换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869125U CN203869125U CN201420250259.7U CN201420250259U CN203869125U CN 203869125 U CN203869125 U CN 203869125U CN 201420250259 U CN201420250259 U CN 201420250259U CN 203869125 U CN203869125 U CN 20386912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refrigerant
- module
- supply module
- hea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6
- 239000006096 absorb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5
- 239000006233 lamp black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5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7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9000000779 smok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4907 flux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079 rubber tap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826 coolant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5494 conden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833 condens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704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020 evap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323 axial length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11 coo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517 fum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09 gas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86 illu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466 perme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565 seal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807 sen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油烟机、用于油烟机的送风模块与热交换系统。其中送风模块包括:模块壳体,具有中空腔室以及开在中空腔室不同壁上的模块进风口和模块出风口;送风风机,设置在中空腔室中,以从模块进风口吸入环境空气,并将吸入的空气朝模块出风口吹出;和变温装置,部分设置在中空腔室中,从外部压缩式制冷热泵装置中引入冷媒,并在利用引入的冷媒通过热交换来改变送风风机吹出的空气的温度后将冷媒返回外部压缩式制冷热泵装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将风机和变温装置的主要部件集成在一个模块壳体内部,从外部冷媒循环接入冷媒,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易于组装和维护,适宜于布置于整体厨房中,为用户提供更好的厨房环境。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电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油烟机、用于油烟机的送风模块与热交换系统。
背景技术
在厨房灶台边做饭烹饪是一件辛苦的家务劳动,特别是在夏天,原本炎热的天气加上灶具发出的热量,让厨房内工作环境十分严酷。
为了解决厨房温度过高的问题,有人在厨房中安装风扇或者空调,然而风扇吹风制冷效果一般,而且会影响燃气灶正常工作,也存在安全隐患。由于厨房特殊的油烟环境,一般风扇使用一段时间后,风扇附着大量的油灰,很难清洗,也会造成厨房环境的污染。
在厨房中安装空调设备,一方面存在成本问题,另一方面也会存在难以清洗的问题,空调换热器表面附着油烟后,还存在制冷效果下降的问题。虽然现有技术中出现了将小型空调和半导体制冷片等送风装置内置于油烟机壳体中,向人体吹风的油烟机,但是送风装置本身自身结构复杂,组装困难,而且需要对油烟机对油烟机原本的结构进行较大的改动,以便布置送风装置。
因此,针对厨房中使用传统的降温设备存在结构复杂、安装维护不便等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结构紧凑,易于安装维护的油烟机、用于该油烟机的送风模块以及热交换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温度可调,控制灵活的油烟机的送风模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油烟机的送风模块,其包括:模块壳体,具有中空腔室以及开在中空腔室不同壁上的模块进风口和模块出风口;送风风机,设置在中空腔室中,以从模块进风口吸入环境空气,并将吸入的空气朝模块出风口吹出;和变温装置,部分设置在中空腔室中,从外部压缩式制冷热泵装置中引入冷媒,并在利用引入的冷媒通过热交换来改变送风风机吹出的空气的温度后将冷媒返回外部压缩式制冷热泵装置。
可选地,变温装置包括:冷媒管路,从中空腔室中送风风机与模块壳体的模块出风口之间的空间向模块壳体外部延伸,且延伸出模块壳体外部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用于连接外部压缩式制冷热泵装置的第一冷媒接口和第二冷媒接口;换热装置,至少一部分设置在送风风机与模块壳体的模块出风口之间,并与冷媒管路固定,以便送风风机吹出的空气通过换热装置与冷媒进行热交换,从而改变送风风机吹出的空气的温度。
可选地,送风风机为贯流风机,横向地设置在中空腔室的后部;模块出风口开设在模块壳体的前壁上;冷媒管路从中空腔室的前部沿送风风机的两侧向后延伸,并且冷媒管路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从开设在模块壳体的后壁两侧的开孔处伸出中空腔室。
可选地,冷媒管路位于送风风机与模块出风口之间的部分由导热材料制成,并呈蛇形弯折状;且换热装置包括翅片,固定在蛇形弯折状的冷媒管路部分上,翅片的布置方向与送风风机的送风方向一致。
可选地,上述送风模块还包括:电子膨胀阀,设置于冷媒管路中,以调节引入的冷媒的流量,并降低冷媒的压力;和电磁阀,设置于冷媒管路中,以控制冷媒管路的通断。
可选地,电子膨胀阀和电磁阀分别设置在送风风机的两侧的冷媒管路上。
可选地,模块出风口上设置有导风栅格。
可选地,模块壳体的两侧设置分别设置有定位凸条,用于限定送风模块的安装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油烟机。该油烟机包括:机壳,限定有集烟腔和位于集烟腔前方的安装腔,且机壳在处于安装腔的前方和上方的部位处分别开有机壳进风口和机壳出风口;以及以上介绍的任一种送风模块,其模块壳体布置在机壳的安装腔内,模块壳体上的模块进风口和模块出风口分别与机壳上的机壳进风口和机壳出风口相对。
可选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油烟机还包括:控制装置,安装于所述机壳前壁上,设置有用于控制送风模块的控制开关。
可选地,控制装置包括:风机控制开关,与送风风机电连接,用于控制送风风机;电磁阀控制开关,与送风模块的冷媒管路中的电磁阀电连接,用于控制冷媒管路的通断;膨胀阀控制开关,与送风模块的冷媒管路中的电子膨胀阀电连接,用于控制冷媒管路中的冷媒流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热交换系统。该热交换系统包括:压缩式制冷热泵装置,其一个换热器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冷媒接口和第二冷媒接口,以供出及回收冷媒;以上介绍的任一种的油烟机,其送风模块的变温装置与第一冷媒接口和第二冷媒接口连接,以引入压缩式制冷热泵装置中的冷媒,并利用引入的冷媒通过热交换来改变送风模块的送风风机吹出的空气的温度,然后将冷媒返回压缩式制冷热泵装置。
可选地,以上热交换系统还包括:第一手动阀和第二手动阀;变温装置的冷媒管路的第一端通过第一手动阀连接第一冷媒接口,变温装置的冷媒管路的第二端通过第二手动阀连接第二冷媒接口,在工作状态下第一手动阀和第二手动阀均处于开通状态以使冷媒管路与换热器形成并联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送风模块将送风风机和变温装置的主要部件集成在一个模块壳体内部,利用外部压缩式制冷热泵装置中的冷媒进行送风温度的调节,简化了部件,结构紧凑,易于组装和维护,并进一步地将送风模块巧妙地布置于油烟机中,占用空间小,实用性强。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油烟机通过设置控制部件可以灵活控制送风的风力和温度,为用户提供了良好的厨房环境。
又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可以利用空调、冰箱等外部压缩式制冷热泵装置作为热交换系统中的冷媒提供源,与油烟机进行组合,适宜于布置于整体厨房中,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好的厨房环境。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用于油烟机的送风模块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用于油烟机的送风模块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用于油烟机的送风模块的正面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用于油烟机的送风模块的内部结构的俯视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油烟机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油烟机的机壳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热交换系统的一种工作原理图;以及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热交换系统的另一种工作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油烟机的送风模块,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用于油烟机的送风模块100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用于油烟机的送风模块100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用于油烟机的送风模块100的正面示意图。由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送风模块100一般性地可以包括:模块壳体110、送风风机120、变温装置130,其中模块壳体110具有中空腔室111,中空腔室111不同壁上开设有模块进风口113和模块出风口114;送风风机120,设置在中空腔室111中,以从模块进风口113吸入环境空气,并将吸入的空气朝模块出风口114吹出;和变温装置130,部分设置在中空腔室111中,用于从外部的压缩式制冷热泵装置中引入冷媒,利用引入的冷媒通过热交换来改变送风风机120吹出的空气的温度,给用户以凉爽或温暖的感觉,提高用户的舒适性,然后将利用后的冷媒返回外部压缩式制冷热泵装置。
模块进风口113可以设置在模块壳体110的顶壁中;模块出风口114相应可以设置在模块壳体110的前壁中,送风风机120从送风模块100的上方经模块进风口113吸入环境空气,产生送风气流,经过与变温装置130进行换热后,向送风模块100的前方经模块出风口114吹出。模块出风口114处可以选择设置导风栅格,但不限于水平导风栅、垂直导风栅或水平加垂直导风栅,或其他形式导风栅,以便于用户进一步调节出风方向。如果送风模块100不工作,则导风栅格自动闭合,防止油烟进入模块。
模块壳体110的两侧可以设置分别设置有定位凸条112,该定位凸条112可以沿模块壳体纵向水平设置,在进行安装时,与油烟机机壳310的定位槽312相配合,以限定送风模块100的安装位置,从而使本实施例的送风模块100更便于安装更加简便,易于维护。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用于油烟机的送风模块100的内部结构的俯视图,由图可以看出变温装置130一般性地可以包括:冷媒管路132和换热装置133,其中冷媒管路132从中空腔室111中送风风机120与模块壳体110的模块出风口114之间的空间向模块壳体110外部延伸,延伸出模块壳体110外部的冷媒管路132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用于连接外部压缩式制冷热泵装置的第一冷媒接口和第二冷媒接口,外部压缩式制冷热泵装置的第一冷媒接口和第二冷媒接口可以设置在外部压缩式制冷热泵装置的一个换热器两端,该第一冷媒接口和第二冷媒接口可以通过在换热器的两端设置三通装置实现,该三通装置的两个接口用于换热器的冷媒流通,三通装置的第三端即可作为冷媒接口。从而冷媒管路132与外部压缩式制冷热泵装置的一个换热器形成并联结构。例如在外部压缩式制冷热泵装置在使用空调器时,冷媒管路132可以与空调器的室内机的换热器并联,从而利用室内机的分流的一部分冷媒均进行油烟机的送风温度调节。由于本实施例的送风模块需要的冷量引入量少,不会对室内机的正常工作造成影响。冷媒管路132与外部压缩式制冷热泵装置的冷媒接口之间可以设置有手动阀,在正常工作过程中,手动阀处于打开状态,在需要修理维护的过程中,可以关闭该手动阀。
换热装置133,至少一部分设置在送风风机120与模块壳体110的模块出风口114之间,并与冷媒管路固定从而传导冷媒管路的温度,以便送风风机吹出的空气通过换热装置与冷媒进行热交换,从而改变送风风机吹出的空气的温度。
中空腔室111内各部件的布置形式可以采用以下结构:送风风机120选用贯流风机,横向地设置在中空腔室111的后部;冷媒管路132从中空腔室111的前部沿送风风机120的两侧向后延伸,并且冷媒管路132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从开设在模块壳体111的后壁两侧的开孔处伸出模块壳体111,冷媒管路132与模块外壳110之间的开孔处可以通过密封胶封闭或密封胶圈或其他形式密封,防止油烟对中空腔室111的影响。
冷媒管路132位于送风风机120与模块出风口114之间的空间的部分由导热材料制成,并呈蛇形弯折状,以充分与换热装置133进行接触换热;换热装置133可以使用翅片式换热器,固定在蛇形弯折状的冷媒管路132部分上,翅片的布置方向与送风风机120的送风方向一致,也就是翅片方向与贯流风扇轴向垂直,以便气流通过,冷媒接口131的入口和出口分别位于模块的后方左侧和右侧。
送风风机120选用出风均匀无紊流的贯流风机,其轴向长度可以根据中空腔室111的尺寸选择叶轮的长度。而且贯流风机中气流贯穿叶轮流动,受叶片两次力的作用,气流能平稳均匀地到达较远的距离,能够满足将气流通过翅片式换热器间的间隙并进行换热后,吹送至用户的要求,提高用户的舒适程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前后等位置关系是基于送风模块111正常工作的状态描述的,一般而言,本实施例中的前侧是指在工作状态下靠近用户的一侧,后侧指远离用户的一侧。也就是说,对于油烟机而言,与灶台前的用户相对的方向为前,与用户相背的方向为后。
送风模块100的冷媒管路132中还设置有电子膨胀阀143和电磁阀144,其中电子膨胀阀143可以调节冷媒管路132中冷媒的流量,从而进一步调节温度;以及电磁阀144控制冷媒管路132的通断。为了节省空间,电子膨胀阀143和电磁阀144可以分别设置在送风风机120的两侧的冷媒管路132上。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安装有以上实施例的送风模块100的油烟机,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油烟机的示意图,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油烟机的机壳310示意图,该油烟机的机壳310限定有集烟腔和位于集烟腔前方的安装腔,送风模块100的模块壳体110布置在机壳310的安装腔内。机壳310处于安装腔的两侧的位置开设有定位槽312,与送风模块100的模块壳体110的定位凸条112结构配合。安装腔可以与集烟腔隔离,也可以彼此连通,利用模块壳体实现防止油烟污染送风模块100的工作环境的功能。
该油烟机的机壳310限定有集烟腔和位于集烟腔前方的安装腔,送风模块100的模块壳体110布置在机壳310的安装腔内。机壳310在处于安装腔的上方部位处开有机壳进风口313,机壳310在处于安装腔的前方部位处开有机壳出风口314,送风模块100的模块壳体110上的模块进风口113和模块出风口114分别与机壳310上的机壳进风口313和机壳出风口314相对,以便于送风模块100可以从室内环境吸风,并向用户的方向送风。外部压缩式制冷热泵装置连接至送风模块100冷媒管路132的连接管可以在壳体的侧壁或后壁出接入,以连接送风模块100的冷媒管路132。
油烟机外壳上还可以安装有控制装置315,具体位置可以设置在机壳出风口314的下方,该控制装置315上除了现有技术中对油烟机的控制开关(如风力、照明的控制开关等)外,还可以设置有对送风模块100的控制开关。
对送风模块100的控制开关可以包括风机控制开关、冷媒控制开关,其中冷媒控制开关可以包括控制冷媒通断的电磁阀控制开关和控制冷媒流量的电子膨胀阀控制开关。用于控制送风风机120的开关以及转速风机控制开关与送风风机120电连接,根据用户的操作输出对风机的控制信号;用于控制冷媒管路132的通断的电磁阀控制开关与送风模块100的冷媒管路132中的电磁阀144电连接,根据用户的操作向电磁阀144发出通或断的控制信号;用于控制冷媒管路132冷媒流量的膨胀阀控制开关,与送风模块100的冷媒管路132中的电子膨胀阀143电连接,根据用户的操作向电子膨胀阀143发出调整开度的控制信号。以上控制装置可以集中设置在一个控制面板上,也可以独立设置的多个控制开关的组合,以上各控制开关可以采用按钮、旋钮、触摸屏等形式,接收用户的控制指令,对送风风机120、电子膨胀阀143、电磁阀144发送对应的控制信号,对送风模块100的工作模式进行调节。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油烟机的送风模块100结构紧凑,部件简单,既可以与油烟机一起生产制造,也可以用于对已有油烟机的改造,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的热交换系统,该热交换系统可以作为新型智能整体厨房的一部分,利用压缩式制冷热泵装置向油烟机内部提供冷媒,通过油烟机内部的送风模块向灶台旁的用户提供温度适宜的风,提高厨房整体的舒适性。具体的,该热交换系统可以包括:压缩式制冷热泵装置以及以上实施例中介绍的任一种油烟机,压缩式制冷热泵装置的一个换热器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冷媒接口和第二冷媒接口,以供出及回收冷媒;油烟机的送风模块100的变温装置130与第一冷媒接口和第二冷媒接口连接,以引入压缩式制冷热泵装置中的冷媒,并利用引入的冷媒通过热交换来改变送风模块100的送风风机120吹出的空气的温度,利用后的冷媒重新进入压缩式制冷热泵装置的冷媒循环系统。
另外,变温装置130的冷媒管路132的第一端通过第一手动阀141连接第一冷媒接口,变温装置130的冷媒管路132的第二端通过第二手动阀142连接第二冷媒接口,在工作状态下第一手动阀141和第二手动阀142均处于开通状态以使冷媒管路与换热器形成并联结构,从而方便安装和维护。
本实施例中的热交换系统可以厨房中其他制冷家电设备的压缩式制冷热泵装置,例如空调、冰箱等。在使用空调器作为供给冷媒源时,变温装置130的冷媒管路132可以与空调器的室内机的冷媒管路并联,在使用冰箱作为供给冷媒源时,变温装置130的冷媒管路132可以与冰箱内部的蒸发器的冷媒管路并联。由于送风模块100使用的冷媒量较少,一般不会对压缩式制冷热泵装置本身造成影响。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热交换系统的一种工作原理图,该原理图中使用压缩式制冷装置作为冷媒提供源,图7虚线框内的部分为设置于油烟机外部的压缩式制冷装置,该压缩式制冷装置优选使用空调器的冷媒循环系统,但不限于此。压缩式制冷装置主要包括压缩机201、第一换热器202、节流元件203、第二换热器204;送风模块100通过第一手动阀141和第二手动阀142与第二换热器204形成并联结构,第一手动阀141和第二手动阀142正常工作时处于手动打开状态,在进行安装及检修过程中,可以关闭两个阀门。以上节流元件可以使用毛细管、膨胀阀等元件。
送风模块100的冷媒管路132中也设置有电子膨胀阀143和电磁阀144,其中电子膨胀阀143可以调节冷媒管路132中冷媒的流量,从而进一步调节温度;以及电磁阀144控制冷媒管路132的通断。
箭头A的方向为压缩式制冷装置运行过程中冷媒的运行方向,使用变热装置进行制冷时,压缩式制冷装置的压缩机201运行,高温高压冷媒气体被排出,通过冷媒管进入第一换热器202冷凝变为低温高压液态为主要形态的冷媒,第一换热器202可以为水冷或风冷与外界发生换热。低温高压液态的冷媒通过节流元件203节流,变为低温低压液态冷媒,低温低压液态冷媒在第二换热器204中蒸发变为低温低压气态冷媒,被压缩机201吸入并进入下一个制冷循环。在使用空调的压缩式制冷装置时,以上第一换热器202可以为室外机冷凝器,第二换热器204可以为室内机蒸发器。
箭头B的方向为引入的冷媒在送风模块100内的运行方向,在启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送风模块100后,电磁阀144在处于全开状态,电子膨胀阀143根据设定温度调整开度,以调节冷媒流量。经过主循环节流元件203的部分冷媒液体经过第一手动阀141、电子膨胀阀143进入蛇形弯折状的冷媒管路132并将热量传导至换热装置133,从而与送风风机120吸入的空气换热冷媒液体蒸发气化,气化的冷媒气体经过电磁阀144、第二手动阀142返回压缩式制冷装置,被再次吸入压缩机201,进入再次循环。当送风模块100停止工作后,电子膨胀阀143和电磁阀144全部关闭,不影响主制冷循环。
在以上工作过程中,以上第一换热器202为冷凝器,第二换热器204为蒸发器,换热装置133也是蒸发器。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热交换系统的另一种工作原理图,图8虚线框内的部分为设置于油烟机100外部的压缩式制冷热泵装置,与图7的压缩式制冷装置相比,增加设置了四通换向阀205以改变冷媒流向,既可以运行于制冷模式下,也可以工作于热泵模式。
压缩式制冷热泵装置处于制冷工作模式时,四通换向阀205将压缩机输出的高温高压冷媒气体导向第一换热器202,冷媒的运动循环与图7所示的压缩式制冷装置的完全一致,仍然为第一换热器202为冷凝器,第二换热器204为蒸发器,换热装置133也是蒸发器,换热装置133用于降低气流温度。
压缩式热泵装置处于热泵工作模式时,四通换向阀205将压缩机201输出的高温高压冷媒气体导向第二换热器204,压缩机201排出的高压制冷剂蒸汽,经四通阀205后流入第二换热器204,制冷剂蒸汽冷凝时放出的潜热,释放热量,冷凝后的液态制冷剂,从反向流过节流元件203进入第一换热器202,吸收外界热量而蒸发,蒸发后的蒸汽经过四通换向阀205后被压缩机201吸入,完成制热循环。
在启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送风模块100后,电磁阀144在处于全开状态,电子膨胀阀143根据设定温度调整开度,以调节冷媒流量。第二换热器204的冷媒被分流经过第二手动阀142,电磁阀144后进入蛇形弯折状的冷媒管路132并将热量传导至换热装置133,从而与送风风机120吸入的空气换热冷媒气体冷凝液化,释放热量,提高送风模块100的送风气流的温度,经过电子膨胀阀143、第一手动阀141返回压缩式热泵主循环。
在此过程中,第二换热器204与换热装置133为冷凝器,第一换热器202为蒸发器,换热装置133用于提高气流温度。该实施例的热交换系统既可以在炎热的夏季送凉风,也可以在在冬天给用户吹送热风。
以上实施例的热交换系统的压缩式制冷装置和压缩式热泵装置可以根据厨房内的电器布置情况选择使用,既可以对已有电器的进行改造完成,也可以在整体厨房的布置过程中直接安装,从而利用空调、冰箱等外部压缩式制冷热泵装置作为热交换系统中的冷媒提供源,与油烟机进行组合,适宜于布置于整体厨房中,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好的厨房环境。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Claims (14)
1.一种用于油烟机的送风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模块壳体,具有中空腔室以及开在所述中空腔室不同壁上的模块进风口和模块出风口;
送风风机,设置在所述中空腔室中,以从所述模块进风口吸入环境空气,并将吸入的空气朝所述模块出风口吹出;和
变温装置,部分设置在所述中空腔室中,从外部压缩式制冷热泵装置中引入冷媒,并在利用引入的所述冷媒通过热交换来改变所述送风风机吹出的空气的温度后将所述冷媒返回所述外部压缩式制冷热泵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变温装置包括:
冷媒管路,从所述中空腔室中所述送风风机与所述模块壳体的模块出风口之间的空间向所述模块壳体外部延伸,且延伸出所述模块壳体外部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用于连接所述外部压缩式制冷热泵装置的第一冷媒接口和第二冷媒接口;
换热装置,至少一部分设置在所述送风风机与所述模块壳体的模块出风口之间,并与所述冷媒管路固定,以便所述送风风机吹出的空气通过所述换热装置与所述冷媒进行热交换,从而改变所述送风风机吹出的空气的温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送风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送风风机为贯流风机,横向地设置在所述中空腔室的后部;
所述模块出风口开设在所述模块壳体的前壁上;
所述冷媒管路从所述中空腔室的前部沿所述送风风机的两侧向后延伸,并且所述冷媒管路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从开设在所述模块壳体的后壁两侧的开孔处伸出所述中空腔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送风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媒管路位于所述送风风机与所述模块出风口之间的部分由导热材料制成,并呈蛇形弯折状;且
所述换热装置包括翅片,固定在所述蛇形弯折状的冷媒管路部分上,所述翅片的布置方向与所述送风风机的送风方向一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送风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电子膨胀阀,设置于所述冷媒管路中,以调节引入的所述冷媒的流量,并降低所述冷媒的压力;和
电磁阀,设置于所述冷媒管路中,以控制所述冷媒管路的通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送风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子膨胀阀和所述电磁阀分别设置在所述送风风机的两侧的冷媒管路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模块出风口上设置有导风栅格。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模块壳体的两侧设置分别设置有定位凸条,用于限定所述送风模块的安装位置。
9.一种油烟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限定有集烟腔和位于所述集烟腔前方的安装腔,且所述机壳在处于所述安装腔的前方和上方的部位处分别开有机壳进风口和机壳出风口;以及
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送风模块,其模块壳体布置在所述机壳的安装腔内,所述模块壳体上的模块进风口和模块出风口分别与所述机壳上的机壳进风口和机壳出风口相对。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油烟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控制装置,安装于所述机壳前壁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送风模块的控制开关。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油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包括:
风机控制开关,与所述送风风机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送风风机;
电磁阀控制开关,与所述送风模块的冷媒管路中的电磁阀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冷媒管路的通断;
膨胀阀控制开关,与所述送风模块的冷媒管路中的电子膨胀阀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冷媒管路中的冷媒流量。
12.根据权利要求9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油烟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壳处于所述安装腔的两侧的位置开设有定位槽,与所述送风模块的模块壳体的定位凸条结构配合。
13.一种热交换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压缩式制冷热泵装置,其一个换热器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冷媒接口和第二冷媒接口,以供出及回收冷媒;
根据权利要求9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油烟机,其送风模块的变温装置与所述第一冷媒接口和第二冷媒接口连接,以引入所述压缩式制冷热泵装置中的冷媒,并利用引入的所述冷媒通过热交换来改变所述送风模块的送风风机吹出的空气的温度,然后将所述冷媒返回所述压缩式制冷热泵装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热交换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手动阀和第二手动阀;
所述变温装置的冷媒管路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一手动阀连接所述第一冷媒接口,所述变温装置的冷媒管路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二手动阀连接所述第二冷媒接口,在工作状态下所述第一手动阀和第二手动阀均处于开通状态以使所述冷媒管路与所述换热器形成并联结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250259.7U CN203869125U (zh) | 2014-05-15 | 2014-05-15 | 油烟机、用于油烟机的送风模块与热交换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250259.7U CN203869125U (zh) | 2014-05-15 | 2014-05-15 | 油烟机、用于油烟机的送风模块与热交换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869125U true CN203869125U (zh) | 2014-10-08 |
Family
ID=516500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20250259.7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869125U (zh) | 2014-05-15 | 2014-05-15 | 油烟机、用于油烟机的送风模块与热交换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3869125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091054A (zh) * | 2014-05-15 | 2015-11-25 | 海尔集团技术研发中心 | 油烟机、用于油烟机的送风模块与热交换系统 |
CN105987465A (zh) * | 2015-02-05 | 2016-10-05 | 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 半导体制冷模块的制备方法 |
-
2014
- 2014-05-15 CN CN201420250259.7U patent/CN203869125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091054A (zh) * | 2014-05-15 | 2015-11-25 | 海尔集团技术研发中心 | 油烟机、用于油烟机的送风模块与热交换系统 |
CN105987465A (zh) * | 2015-02-05 | 2016-10-05 | 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 半导体制冷模块的制备方法 |
CN105987465B (zh) * | 2015-02-05 | 2020-06-02 | 青岛海尔智能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 半导体制冷模块的制备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501252C (zh) | 一种移动式空调 | |
CN102767876B (zh) | 热泵热回收空调机组 | |
CN101258789B (zh) | 用于通讯设备的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3090485A (zh) | 用于餐馆的空调系统 | |
CN101294727A (zh) | 变频式空调器室外机电器控制盒降温旁通结构 | |
CN206430295U (zh) | 一种模块式露点间接蒸发冷却与机械制冷复合空调机组 | |
CN204612044U (zh) | 一种微型直流变频空调 | |
CN203869124U (zh) | 用于油烟机的送风模块与油烟机 | |
CN105605640A (zh) | 制冷油烟机及具有其的集成电器 | |
CN101592410B (zh) | 五合一厨房能源回收利用系统 | |
CN201396979Y (zh) | 五合一厨房能源回收利用系统 | |
CN203869125U (zh) | 油烟机、用于油烟机的送风模块与热交换系统 | |
CN205425372U (zh) | 一种空调 | |
CN201463151U (zh) | 一种半导体换新风空调器 | |
CN112594788A (zh) | 一种厨房空调结构及厨房空调器 | |
CN201488141U (zh) | 热泵型节能一体空调器 | |
CN209706284U (zh) | 一种空调式集成灶系统 | |
CN214791528U (zh) | 一种空气调节装置 | |
CN105091054A (zh) | 油烟机、用于油烟机的送风模块与热交换系统 | |
CN214468975U (zh) | 一种一体式空调器 | |
CN201103962Y (zh) | 移动式空调 | |
CN203550095U (zh) | 一种背板型热管空调 | |
CN201463140U (zh) | 冷暖两用水介质空调器 | |
CN2396326Y (zh) | 热水器式两用空调器 | |
CN201187842Y (zh) | 一种整体式房间空调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0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