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843811U - 基于应力刚化原理的刚度频率可调一维微动平台 - Google Patents
基于应力刚化原理的刚度频率可调一维微动平台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843811U CN203843811U CN201420259860.2U CN201420259860U CN203843811U CN 203843811 U CN203843811 U CN 203843811U CN 201420259860 U CN201420259860 U CN 201420259860U CN 203843811 U CN203843811 U CN 20384381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tform
- motion
- micro
- principle
- frequenc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3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5
- 239000000919 ceramic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9000012528 membran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939 ind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321 ampl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199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01 mil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452 restrain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General Electrical Machinery Utilizing Piezoelectricity, Electrostriction Or Magnetostric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精密一维运动场合,可用于通用一维运动平台的精密位移补偿。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基于应力刚化原理的刚度频率可调一维微动平台,包括运动子平台及对应驱动器、微动工作平台,利用通过频率调节机构调节张紧力的薄膜组作为柔性铰链,实现一维微动平台的振动频率的手动或动态调整。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基于预应力膜,频率可调,能根据不同的工况和驱动频率,可在工作前或工作过程中调节微动平台的固有频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精密运动平台,可用于精密操作和宏微复合高速精密补偿,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基于应力刚化原理的刚度频率可调一维微动平台。
背景技术
为了实现一维精密运动,精确、稳定的进给机构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与产品的质量密切相关。另外,复杂光学自由曲面由于体积小,高精度更是对微进给机构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微进给系统是加工此类产品的基础,其广泛应用于快刀伺服进给系统,微动工作台和宏微复合平台等中。传统的一维微进给装置通常采用固定频率设计,对材料特性和制造误差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尤其在加工不同产品时,其驱动频率通常会变化,使得固定频率的运动平台位移放大因子不一致,从而使得位移放大失真。
在先技术1:刚度可调节的快刀伺服器(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201210055119.X)实用新型了一种刚度可调的快刀伺服机构,该机构的原理是采用对称布置的柔性铰链,消除垂向伴生运动。刚度调节是通过安装在前面的压紧弹簧,只能通过更换弹簧来该改变刚度,不能连续可调。
在先技术2:一种基于柔性铰链放大机构的频率可调快刀伺服进给装置(实用新型申请号:201210250524.7)实用新型了一种基于柔性铰链薄膜的快刀伺服机构,频率调节原理是通过薄膜的张力,可以实现频率和刚度的连续可调。但是,该机构采用位移放大方式存在有应力集中的柔性铰链,影响机构的使用寿命。
此外,上述两个实用新型在采用压电陶瓷驱动时,是通过接触来传递载荷,并需要一定的预紧力,造成了接触过程中的运动间隙和柔性铰链的非对称工作。为此,本实用新型取消了柔性铰链放大机构,并采用音圈电机替代压电陶瓷,通过非接触的驱动和位移测量,实时判断载荷工况,并根据载荷工况的变化,动态调节驱动机构的频率,可以实现动态特性的智能匹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基于应力刚化原理的刚度频率可调一维微动平台,基于预应力膜,频率可调,适应不同的运动特性需求。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基于应力刚化原理的刚度频率可调一维微动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薄膜组(201)、运动子平台(202)、外框架(203)、驱动器、工作平台(4)和频率调节机构(7);
所述运动子平台(202)的两侧通过所述薄膜组(201)与所述外框架(203)内壁连接,所述薄膜组(201)内的薄膜为平行布置,且所述薄膜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所述运动子平台(202)的运动方向;
所述外框架(203)刚性固定于所述机架(1),所述工作平台(4)刚性固定于所述运动子平台(202);
所述驱动器包括有定子(301)和动子(302),所述的定子(301)固定于所述机架(1)或者所述外框架(203),所述动子(302)固定在所述运动子平台(202)上;
所述外框架(203)与所述薄膜组(201)连接处设有槽(2),使所述外框架(203)内侧形成较薄的可变形的弹性件(5),所述外框架(203)设有调节所述弹性件(5)变形度的所述频率调节机构(7)。
还包括微位移传感器(6),设于所述运动子平台(202)的进给方向的端部。
所述微位移传感器(6)为电容式传感器。
所述微位移传感器(6)为电感式传感器。
所述微位移传感器(6)的非工作面设置有绝缘层。
所述薄膜组(201)、运动子平台(202)和外框架(203)为一体式结构。
所述驱动器为音圈电机。
所述驱动器为压电陶瓷驱动器。
所述频率调节机构(7)为穿过所述槽(2)的螺栓,其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槽(2)的两侧。
所述频率调节机构(7)为穿过所述槽(2)的压电陶瓷驱动器,其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槽(2)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微动平台频率调节的技术原理为:预应力膜所构成的柔顺机构的固有频率与预应力膜的张力相关,通过调节预应力膜内的张紧力来调节机构的固有频率,满足不同工况的要求。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频率调节一维微动平台具有以下优点:
1.采用了基于调节预应力膜张紧力来改变机构固有频率的的设计方案,可以手动或动态的调整机构的运动特性,改善并提高微动平台的性能。
2.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一维微动平台中驱动器的大质量的定子都固定在机架上,减小了微动平台的运动惯性,有利于提高微动平台的响应速度。
3.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一维微动平台采用一体式柔顺机构来实现一维位移,没有运动副间隙,可以适应高执行频率的工作环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例的结构轴测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例的正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维微动平台的薄膜组、运动子平台和外框架的一体式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例的结构轴测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例的正视图。
其中,机架1,槽2,薄膜组201,运动子平台202,外框架203,定子301,动子302,工作平台4,弹性件5,微位移传感器6,频率调节机构7,压电陶瓷片701,外框架20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及图2所示,基于应力刚化原理的刚度频率可调一维微动平台,包括机架1、薄膜组201、运动子平台202、外框架203、驱动器、工作平台4和频率调节机构7;
所述运动子平台202的两侧通过所述薄膜组201与所述外框架203内壁连接,所述薄膜组201内的薄膜为平行布置,且所述薄膜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所述运动子平台202的运动方向;
所述外框架203刚性固定于所述机架1,所述工作平台4刚性固定于所述运动子平台202;
所述驱动器包括有定子301和动子302,所述的定子301固定于所述机架1或者所述外框架203,所述动子302固定在所述运动子平台202上,用来驱动运动子平台202;
所述外框架203与所述薄膜组201连接处设有槽2,使所述外框架203内侧形成较薄的可变形的弹性件5,所述外框架203设有调节所述弹性件5变形度的所述频率调节机构7。
所述驱动器驱动所述运动子平台202及与其连接的工作平台4产生一维微位移进给。在所述薄膜组201的牵制作用下,所述运动部分在非进给方向的运动被抑制。
所述工作平台安装有刀具等功能组件,在所述驱动器的驱动作用下产生一维位移,完成相应的工艺动作。
通过所述频率调节机构7改变所述薄膜组201的松紧程度可以改变上述微运动中的机构固有频率,从而改变所述工作平台4运动特性。
还包括微位移传感器6,设于所述运动子平台202的进给方向的端部。用于所述检测工作平台4的一维微位移。
所述微位移传感器6为电容式传感器。
所述微位移传感器6为电感式传感器。
所述微位移传感器6的非工作面设置有绝缘层,用于防止位移传感器被其他金属材料干扰,影响测量精度。
如图3所示,所述薄膜组201、运动子平台202和外框架203为一体式结构。由整块材料经过铣削、电火花加工等方式获取,避免了零件的装配误差,可以提高平台运动精度。
所述驱动器为音圈电机。
所述驱动器为压电陶瓷驱动器。
所述频率调节机构7为穿过所述槽2的螺栓,其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槽2的两侧。
所述频率调节机构7为螺栓。所述螺栓可手动调节长度方向产生位移,改变所述弹性件5的变形度,进而改变薄膜组201的薄膜张紧力,实现对平台的结构固有频率的动态调整。
所述频率调节机构7为穿过所述槽2的压电陶瓷驱动器,其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槽2的两侧。
如图4、图5所示,所述频率调节机构7包括螺栓和压电陶瓷片701。所述压电陶瓷片701在外加电压作用下可在螺栓的长度方向产生位移,改变所述弹性件5的变形度,进而改变所述薄膜组201的薄膜张紧力,实现对平台的结构固有频率的动态调整。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基于应力刚化原理的刚度频率可调一维微动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薄膜组(201)、运动子平台(202)、外框架(203)、驱动器、工作平台(4)和频率调节机构(7);
所述运动子平台(202)的两侧通过所述薄膜组(201)与所述外框架(203)内壁连接,所述薄膜组(201)内的薄膜为平行布置,且所述薄膜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所述运动子平台(202)的运动方向;
所述外框架(203)刚性固定于所述机架(1),所述工作平台(4)刚性固定于所述运动子平台(202);
所述驱动器包括有定子(301)和动子(302),所述的定子(301)固定于所述机架(1)或者所述外框架(203),所述动子(302)固定在所述运动子平台(202)上;
所述外框架(203)与所述薄膜组(201)连接处设有槽(2),使所述外框架(203)内侧形成较薄的可变形的弹性件(5),所述外框架(203)设有调节所述弹性件(5)变形度的所述频率调节机构(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应力刚化原理的刚度频率可调一维微动平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微位移传感器(6),设于所述运动子平台(202)的进给方向的端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应力刚化原理的刚度频率可调一维微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微位移传感器(6)为电容式传感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应力刚化原理的刚度频率可调一维微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微位移传感器(6)为电感式传感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应力刚化原理的刚度频率可调一维微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微位移传感器(6)的非工作面设置有绝缘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应力刚化原理的刚度频率可调一维微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组(201)、运动子平台(202)和外框架(203)为一体式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应力刚化原理的刚度频率可调一维微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器为音圈电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应力刚化原理的刚度频率可调一维微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器为压电陶瓷驱动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应力刚化原理的刚度频率可调一维微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频率调节机构(7)为穿过所述槽(2)的螺栓,其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槽(2)的两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应力刚化原理的刚度频率可调一维微动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频率调节机构(7)为穿过所述槽(2)的压电陶瓷驱动器,其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槽(2)的两侧。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259860.2U CN203843811U (zh) | 2014-05-20 | 2014-05-20 | 基于应力刚化原理的刚度频率可调一维微动平台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259860.2U CN203843811U (zh) | 2014-05-20 | 2014-05-20 | 基于应力刚化原理的刚度频率可调一维微动平台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843811U true CN203843811U (zh) | 2014-09-24 |
Family
ID=515568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20259860.2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843811U (zh) | 2014-05-20 | 2014-05-20 | 基于应力刚化原理的刚度频率可调一维微动平台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3843811U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963033A (zh) * | 2014-05-20 | 2014-08-06 | 广东工业大学 | 基于应力刚化原理的刚度频率可调一维微动平台 |
CN106891306A (zh) * | 2017-04-25 | 2017-06-27 | 西安理工大学 | 基于变刚度柔性结构的磁辅助激励精密驱动工作台 |
CN109465651A (zh) * | 2018-11-30 | 2019-03-15 | 广东工业大学 | 摩擦式刚度切换装置及使用其的刚柔耦合运动平台和方法 |
CN110281034A (zh) * | 2019-05-28 | 2019-09-27 | 广东工业大学 | 一种带增强柔性铰链组的刚柔耦合平台及运动平台 |
CN113059537A (zh) * | 2021-02-26 | 2021-07-02 | 佛山市华道超精科技有限公司 | 柔性铰链机构、超精密直线运动平台及双工件工作台 |
-
2014
- 2014-05-20 CN CN201420259860.2U patent/CN203843811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963033A (zh) * | 2014-05-20 | 2014-08-06 | 广东工业大学 | 基于应力刚化原理的刚度频率可调一维微动平台 |
CN106891306A (zh) * | 2017-04-25 | 2017-06-27 | 西安理工大学 | 基于变刚度柔性结构的磁辅助激励精密驱动工作台 |
CN109465651A (zh) * | 2018-11-30 | 2019-03-15 | 广东工业大学 | 摩擦式刚度切换装置及使用其的刚柔耦合运动平台和方法 |
CN109465651B (zh) * | 2018-11-30 | 2023-11-28 | 广东工业大学 | 摩擦式刚度切换装置及使用其的刚柔耦合运动平台和方法 |
CN110281034A (zh) * | 2019-05-28 | 2019-09-27 | 广东工业大学 | 一种带增强柔性铰链组的刚柔耦合平台及运动平台 |
CN110281034B (zh) * | 2019-05-28 | 2022-02-25 | 广东工业大学 | 一种带增强柔性铰链组的刚柔耦合平台及运动平台 |
CN113059537A (zh) * | 2021-02-26 | 2021-07-02 | 佛山市华道超精科技有限公司 | 柔性铰链机构、超精密直线运动平台及双工件工作台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963033B (zh) | 基于应力刚化原理的刚度频率可调一维微动平台 | |
CN103990998B (zh) | 基于应力刚化原理的刚度频率可调二维微动平台 | |
CN203843811U (zh) | 基于应力刚化原理的刚度频率可调一维微动平台 | |
CN104889950A (zh) | 动态特性可调微运动平台 | |
CN104440344B (zh) | 直线电机共定子多驱动宏微一体化高速精密运动二维平台 | |
CN102528472B (zh) | 垂直轴宏微复合直线运动平台装置 | |
CN204700849U (zh) | 动态特性可调宏微一体化复合平台 | |
CN104440345B (zh) | 异构电机共定子多驱动宏微一体化高速精密运动二维平台 | |
CN204725204U (zh) | 可变阻尼式移动支撑与张紧力复合调节微动平台 | |
CN104440343A (zh) | 直线电机共定子双驱动宏微一体化高速精密运动一维平台 | |
CN106896851B (zh) | 一种旋转和移动直接驱动的双柔性梁控制装置及方法 | |
CN112388370A (zh) | 一种压电陶瓷驱动的大行程恒力快刀伺服装置 | |
CN102248427B (zh) | 用于加工微结构表面的快速刀具伺服装置 | |
CN109434142A (zh) | 一种快速伺服刀架 | |
CN204262872U (zh) | 直线电机共定子双驱动宏微一体化高速精密运动一维平台 | |
CN204248537U (zh) | 异构电机共定子多驱动宏微一体化高速精密运动二维平台 | |
CN103978392A (zh) | 基于移动支撑的刚度频率可调的微进给装置 | |
CN112338623B (zh) | 一种刚度自调节快刀伺服装置 | |
CN204700851U (zh) | 阻尼弹片式刚度频率可调微运动平台 | |
CN204658384U (zh) | 动态特性可调微运动平台 | |
CN203804647U (zh) | 基于应力刚化原理的刚度频率可调二维微动平台 | |
CN209736652U (zh) | 一种快速伺服刀架 | |
CN104889793A (zh) | 阻尼弹片式刚度频率可调宏微一体化复合平台 | |
CN202639967U (zh) | 基于柔性铰链放大机构的频率可调快速伺服进刀装置 | |
CN204748155U (zh) | 阻尼弹片式刚度频率可调宏微一体化复合平台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924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60629 |
|
C25 |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