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826235U - 一种单线圈双稳态永磁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单线圈双稳态永磁机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826235U CN203826235U CN201420194133.2U CN201420194133U CN203826235U CN 203826235 U CN203826235 U CN 203826235U CN 201420194133 U CN201420194133 U CN 201420194133U CN 203826235 U CN203826235 U CN 20382623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ron core
- moving iron
- permanent magnet
- lower cover
- coi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Electromagnets (AREA)
Abstract
一种单线圈双稳态永磁机构,包含中空的机构圆筒、磁轭、动铁芯、合闸弹簧、永磁体和励磁线圈,所述机构圆筒的两侧分别设有上盖和下盖,所述动铁芯位于所述机构圆筒内且两端分别设有伸出所述上盖和下盖的延伸部,各延伸部为圆柱形且贯穿所述上盖和下盖中心的通孔,所述动铁芯和下盖之间设有所述合闸弹簧,所述永磁体和励磁线圈位于所述动铁芯和机构圆筒之间,所述励磁线圈位于下侧,所述永磁体位于上侧,且所述永磁体和动铁芯之间至少设有一个磁轭,由此,本实用新型的单线圈双稳态永磁机构结构简单,通过永磁机构和合闸弹簧等结构,实现了合闸助力,防止动铁芯的不必要回弹,解决了弹跳现象,提高了速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高速真空接触器的永磁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结构简单、实用性好的单线圈双稳态永磁机构。
背景技术
在高速真空接触器中,需要提供高速稳定的接触,通常采用永磁机构来实现其高速稳定的运动。
在现有技术的永磁机构中,一种是双线圈双稳态永磁机构,如图1所示,其包含圆筒11、上盖12和下盖13,圆筒内设有可上下在两个外置之间移动的铁芯14,铁芯14两侧分别设有合闸线圈16和分闸线圈17,合闸线圈16和分闸线圈17之间设有永磁体15,这种结构的永磁机构不能在低能量触发实现高速合分闸,不能解决机构弹簧问题,虽然具有两个稳定状态,但难以提供高速稳定的运动。
另一种是单线圈单稳态机构,如图2所示,其包含圆筒21、上盖22和下盖23,圆筒内设有可上下在两个外置之间移动的铁芯24,铁芯24两侧分别设有永磁体15和线圈16,虽然其能解决速度问题,但容易发生机构弹跳现象,导致无法正常进行合分操作。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设计者有鉴于上述缺陷,通过潜心研究和设计,综合长期多年从事相关产业的经验和成果,研究设计出一种单线圈双稳态永磁机构,以克服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改善现有技术中永磁机构弹跳、低能量触发、不能高速运动等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单线圈双稳态永磁机构,包含中空的机构圆筒、磁轭、动铁芯、合闸弹簧、永磁体和励磁线圈,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构圆筒的两侧分别设有上盖和下盖,所述动铁芯位于所述机构圆筒内且两端分别设有伸出所述上盖和下盖的延伸部,各延伸部为圆柱形且贯穿所述上盖和下盖中心的通孔,
所述动铁芯和下盖之间设有所述合闸弹簧,
所述永磁体和励磁线圈位于所述动铁芯和机构圆筒之间,所述励磁线圈位于下侧,所述永磁体位于上侧,且所述永磁体和动铁芯之间至少设有一个磁轭。
其中:所述合闸弹簧的一端位于所述下盖的中空凹台内,另一端位于所述动铁芯的中空凹槽内以常态下提供动铁芯和下盖之间的弹性回复力。
通过上述结构可知,本实用新型的单线圈双稳态永磁机构结构简单,通过永磁机构和合闸弹簧等结构,实现了合闸助力,防止动铁芯的不必要回弹,解决了弹跳现象,提高了速度,达到了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详细内容可通过后述的说明及所附图而得到。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所述的双线圈双稳态永磁机构结构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所述的单线圈单稳态永磁机构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单线圈双稳态永磁机构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1、机构圆筒;2、磁轭;3、动铁芯;4、合闸弹簧;5、永磁体;6、励磁线圈;7、手动合分杆;8、位置开关;9、上盖;10、下盖。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3,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单线圈双稳态永磁机构。
所述单线圈双稳态永磁机构包含中空的机构圆筒1、磁轭2、动铁芯3、合闸弹簧4、永磁体5和励磁线圈6。
其中,所述机构圆筒1的两侧分别设有上盖9和下盖10,所述动铁芯3位于所述机构圆筒1内且两端分别设有伸出所述上盖9和下盖10的延伸部,各延伸部为圆柱形且贯穿所述上盖9和下盖10中心的通孔,由此,动铁芯3能通过两端的延伸部在机构圆筒1内进行稳定的直线运动,且由于两端通孔的定位作用,能使动铁芯体积更加小,便于小型和稳定的现代化要求。
所述动铁芯3和下盖10之间设有所述合闸弹簧4,所述合闸弹簧4的一端位于所述下盖10的中空凹台内,另一端位于所述动铁芯3的中空凹槽内以常态下提供动铁芯3和下盖10之间的弹性回复力,且这种中空凹台和中空凹槽的设置,方便了弹簧的安装固定,也使得弹性力更加稳定和不会偏心。
所述永磁体5和励磁线圈6位于所述动铁芯3和机构圆筒1之间,其中,所述励磁线圈6位于下侧,所述永磁体5位于上侧,且所述永磁体5和动铁芯3之间至少设有一个磁轭2。
其中,所述动铁芯3伸出上盖9的一端延伸部设有位置开关组件,所述位置开关组件包含固定于该延伸部的固定部和控制固定部开合的位置开关8。
其中,所述动铁芯3伸出下盖10的一端延伸部设有手动合分组件,所述手动合分组件包含手动合分杆7,所述手动合分杆7的一端铰接于该延伸部,另一端活动抵靠于所述下盖10的外侧,以能手动移动所述动铁芯3,来实现手动驱动。
本申请能解决高速运动(动作时间<5ms),弹跳时间为0ms,低能触发能量<400μF。
永磁机构的运动原理在于,通过给励磁线圈带反向电压产生与永磁块相反的磁场,磁场相互抵消到最小,同时,合闸弹簧释放推力,带动绝缘子和真空触头高速合闸,分闸加正相磁场,开始合闸储能,带动绝缘子真空触头分闸。
本申请的单线圈双稳态永磁机构,综合了双线圈双稳态永磁机构和单线圈单稳态永磁机构,在永磁机构本体内增加合闸弹簧,从实现低触发高速运动,在合、分位置无弹跳,还设置了磁轭,提高了速度和稳定状态。
显而易见的是,以上的描述和记载仅仅是举例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应用或使用。虽然已经在实施例中描述过并且在附图中描述了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不限制由附图示例和在实施例中描述的作为目前认为的最佳模式以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教导的特定例子,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将包括落入前面的说明书和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任何实施例。
Claims (2)
1.一种单线圈双稳态永磁机构,包含中空的机构圆筒、磁轭、动铁芯、合闸弹簧、永磁体和励磁线圈,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构圆筒的两侧分别设有上盖和下盖,所述动铁芯位于所述机构圆筒内且两端分别设有伸出所述上盖和下盖的延伸部,各延伸部为圆柱形且贯穿所述上盖和下盖中心的通孔,
所述动铁芯和下盖之间设有所述合闸弹簧,
所述永磁体和励磁线圈位于所述动铁芯和机构圆筒之间,所述励磁线圈位于下侧,所述永磁体位于上侧,且所述永磁体和动铁芯之间至少设有一个磁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线圈双稳态永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合闸弹簧的一端位于所述下盖的中空凹台内,另一端位于所述动铁芯的中空凹槽内以常态下提供动铁芯和下盖之间的弹性回复力。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194133.2U CN203826235U (zh) | 2014-04-21 | 2014-04-21 | 一种单线圈双稳态永磁机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194133.2U CN203826235U (zh) | 2014-04-21 | 2014-04-21 | 一种单线圈双稳态永磁机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826235U true CN203826235U (zh) | 2014-09-10 |
Family
ID=514817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20194133.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826235U (zh) | 2014-04-21 | 2014-04-21 | 一种单线圈双稳态永磁机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3826235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448555A (zh) * | 2015-11-25 | 2016-03-30 | 杨斌堂 | 双稳态光路调整机构及方法 |
CN112053919A (zh) * | 2020-08-24 | 2020-12-08 | 广东光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双稳态磁保磁结构 |
-
2014
- 2014-04-21 CN CN201420194133.2U patent/CN203826235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448555A (zh) * | 2015-11-25 | 2016-03-30 | 杨斌堂 | 双稳态光路调整机构及方法 |
CN112053919A (zh) * | 2020-08-24 | 2020-12-08 | 广东光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双稳态磁保磁结构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315836B (zh) | 电磁斥力系统和永磁系统相耦合的自适应操动机构 | |
CN101577194B (zh) | 节能电磁开关装置 | |
CN203826235U (zh) | 一种单线圈双稳态永磁机构 | |
CN201051476Y (zh) | 用于断路器的快速推力机构 | |
CN102709121A (zh) | 可监测动、静触点开、合状态的三闭合力磁保持继电器 | |
CN202749294U (zh) | 一种永磁机构开关 | |
CN203826296U (zh) | 一种缓和动作电压差的磁保持继电器 | |
CN202678227U (zh) | 可监测动、静触点开、合状态的三闭合力磁保持继电器 | |
CN202473644U (zh) | 双吸合面单线圈单稳态永磁机构 | |
CN203826278U (zh) | 交直流高速真空接触器 | |
CN201435350Y (zh) | 一种可防窜动的磁保持继电器 | |
CN104485195A (zh) | 一种带有缓冲结构的电磁铁 | |
CN109524274A (zh) | 一种射频开关用高可靠性继电器 | |
CN205081051U (zh) | 一种外置碟簧的长行程高压单稳态永磁操动机构 | |
CN108550495B (zh) | 双单稳态组合的可实现短时闭合的永磁操动机构及方法 | |
CN204102816U (zh) | 一种具有减小闭合回跳时间的磁保持继电器接触系统 | |
CN203521292U (zh) | 一种真空灭弧室的缓冲型静触头结构 | |
CN103560057A (zh) | 一种单稳态永磁机构 | |
CN205406399U (zh) | 同步真空接触器专用自复位单线圈单稳态永磁机构 | |
CN201038080Y (zh) | 一种带辅助触头的双线圈磁路机构 | |
KR20150101490A (ko) | 솔레노이드 액츄에이터 | |
CN205282381U (zh) | 永磁操动机构 | |
CN203799894U (zh) | 一种双稳态永磁机构 | |
CN103489704A (zh) | 一种真空断路器操作装置 | |
CN108231482B (zh) | 一种耐冲击的继电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910 Termination date: 201804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