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813956U - 多振膜扬声器系统 - Google Patents
多振膜扬声器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813956U CN203813956U CN201420051024.5U CN201420051024U CN203813956U CN 203813956 U CN203813956 U CN 203813956U CN 201420051024 U CN201420051024 U CN 201420051024U CN 203813956 U CN203813956 U CN 20381395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vity
- diaphragms
- diaphragm
- loudspeaker
- vibra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4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2528 membra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354 decomposi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01 inhibi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287 polar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7/00—Diaphragms for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Cones
- H04R7/02—Diaphragms for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Cone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struction
- H04R7/12—Non-planar diaphragms or cones
- H04R7/127—Non-planar diaphragms or cones dome-shaped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20—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 H04R1/32—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for obtaining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only
- H04R1/323—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for obtaining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only for loudspeak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2—Details
- H04R9/025—Magnetic circui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6—Loudspeakers
- H04R9/063—Loudspeakers using a plurality of acoustic driv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Audible-Bandwidth Dynamoelectric Transducers Other Than Pickups (AREA)
- Diaphragms For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振膜扬声器系统,包括扬声器装置和前后腔密封装置;扬声器装置包括至少四个振膜;扬声器装置相邻的两振膜之间形成扬声器装置的腔室,相间隔的腔室形成扬声器装置的第一声腔,与第一声腔相邻的腔室形成扬声器装置的第二声腔;第一声腔和第二声腔通过前后腔密封装置分离。利用本实用新型,能够解决扬声器前后腔分离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声电转换技术领域,更为具体地,涉及一种多振膜扬声器系统。
背景技术
扬声器的种类繁多,音频电能通过电磁,压电或静电效应,使其纸盆或膜片振动并与周围的空气产生共振(共鸣)而发出声音。
传统结构的扬声器包括振膜和驱动单元。其中,驱动单元包括定心支片,通常定心支片放置在第一振膜下方,定心支片用以抑制产品的偏振。通常采用几个圆形的振膜,并且连接杆穿过这几个振膜,并将其连接在一起;但是由空气气流通过使连接杆穿过的振膜上的开口发生泄漏;从而造成相互调制、谐波失真和导致不良声音质量的湍流噪声的泄漏影响。
在解决空气泄漏问题时,可以采用连接杆不穿透振膜的方式,使振膜之间通过内连接杆和外连接杆相连。但是,由于连接杆的介入,又产生了新的前、后腔之间的密封性的问题,也就是说,扬声器的后腔与外连接杆连接的外壳之间所形成的前腔之间相连通,扬声器的前后腔之间需要分离,使扬声器的后腔形成一个完全密闭的后腔,因此,基于上述采用外连接杆连接外壳时,需要对扬声器的结构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振膜扬声器系统,以解决扬声器的前后腔分离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振膜扬声器系统,包括扬声器装置和前后腔密封装置;其中,
扬声器装置包括至少四个振膜;
扬声器装置相邻的两振膜之间形成扬声器装置的腔室,相间隔的腔室形成扬声器装置的第一声腔,与第一声腔相邻的腔室形成扬声器装置的第二声腔;
第一声腔和第二声腔通过前后腔密封装置分离。
此外,优选的结构是,扬声器装置还包括内连接杆和外连接杆;
位于奇数位的振膜通过内连接杆相互连接形成第一组振膜,连接位于奇数位的振膜的内连接杆通过外连接杆连接;第一组振膜的振动方向相同,
位于偶数位的振膜通过内连接杆相互连接形成第二组振膜,连接位于偶数位的振膜的内连接杆通过外连接杆连接;第二组振膜的振动方向相同;
第一组振膜的振动方向和第二组振膜的振动方向相反。
此外,优选的结构是,内连接杆通过每个振膜上设置的连接点与每个振膜的DOME连接。
此外,优选的结构是,第一声腔形成多振膜扬声器系统的前声腔;第二声腔形成多振膜扬声器系统的后声腔。
此外,优选的结构是,前后腔密封装置包括前腔密封装置和后腔密封装置,后腔密封装置包括第一后腔密封壳和第二后腔密封壳。
此外,优选的结构是,前后腔密封装置中的前腔密封装置设置第一声腔的开口位置。
此外,优选的结构是,后腔密封装置设置在第二声腔的开口位置。
从上面的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扬声器,采用连接杆不穿透振膜的方式,振膜之间通过内连接杆和外连接杆相连,外连接杆连接的第一外壳之间的采用前腔密封装置进行密封连接,使扬声器的前后腔分离。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以下结合附图的说明及权利要求书的内容,并且随着对本实用新型的更全面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目的及结果将更加明白及易于理解。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四个振膜扬声器系统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四个振膜扬声器系统侧视图。
其中的附图标记包括:第一外壳1、第二外壳2、前腔密封装置3、第一后腔密封外壳4、第二后腔密封外壳5、第一外壳的180度开口6、第一外壳的90度开口7、磁路8、外连接杆9、振膜10。
在所有附图中相同的标号指示相似或相应的特征或功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中,采用多振膜的方式来提高扬声器装置的辐射面积,因此将位于奇数位和偶数位的振膜分别通过外连接杆连接组成两组振膜,且各个振膜之间形成的腔用外壳套上,以达到密封的目的。同时,由于在扬声器中采用了外连接杆,因此添加密封装置以分离扬声器的前腔和后腔。
由于在本实用新型中采用了内连接杆和外连接杆,因此在制作扬声器的过程中,无需穿透振膜便能够实现各振膜之间的连接,避免空气泄漏和不良音质的出现,提高扬声器的发声效率,同时也降低了扬声器的制作难度。
上述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多振膜扬声器系统的各个部件及各部件的连接关系作了概括性的描述,下述将更为详细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多振膜扬声器系统的各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振膜扬声器系统,包括扬声器装置和前后腔密封装置;扬声器装置包括至少四个振膜;扬声器装置相邻的两振膜之间形成扬声器装置的腔室,相间隔的腔室形成扬声器装置的第一声腔,与第一声腔相邻的腔室形成扬声器装置的第二声腔;第一声腔和第二声腔通过前后腔密封装置分离。
其中,扬声器装置还包括内连接杆和外连接杆;位于奇数位的振膜通过内连接杆相互连接形成第一组振膜,连接位于奇数位的振膜的内连接杆通过外连接杆连接;第一组振膜的振动方向相同;位于偶数位的振膜通过内连接杆相互连接形成第二组振膜,连接位于偶数位的振膜的内连接杆通过外连接杆连接;第二组振膜的振动方向相同;第一组振膜的振动方向和第二组振膜的振动方向相反。并且,内连接杆通过每个振膜上设置的连接点与每个振膜的DOME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振膜上设置有连接点,振膜通过连接点与内连接杆进行连接。并且,内连接杆包括长杆和短杆,内连接杆的长杆和短杆在第一组振膜中相互交错分布;同时,内连接杆的长杆和短杆在第二组振膜中相互交错分布,且在第一组振膜和第二组振膜的起始振膜中,内连接杆的长杆和短杆相互交错分布,并且,内连接杆通过每个振膜上设置的连接点与四个振膜的DOME连接。
由于扬声器装置的工作原理主要依靠振膜的振动产生声音,而振膜在振动时会有一定的振幅,为了控制振膜在振动时的振幅,将连接杆放置在振膜的DOME的不同位置能够有效抑制振膜以上的摆动模式及弯曲振动模式。而在第一组振膜和第二组振膜中,将内连接杆的长杆在所述振膜的DOME长轴的1/2区域内与所述振膜连接,将所述内连接杆的短杆在所述振膜的DOME长轴的1/4区域内与所述振膜连接更有利于抑制振膜的弯曲振动。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声腔形成多振膜扬声器系统的前声腔;第二声腔形成多振膜扬声器系统的后声腔。前后腔密封装置包括前腔密封装置和后腔密封装置,后腔密封装置包括第一后腔密封壳和第二后腔密封壳;前后腔密封装置中的前腔密封装置设置第一声腔的开口位置;后腔密封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二声腔的开口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多振膜扬声器系统的前后声腔不是确定,第一声腔也可以为多振膜扬声器系统的后声腔;第二声腔也可以为多振膜扬声器的前声腔。
外连接杆第一声腔的开口与内连接杆相连,第一组振膜中的各个振膜形成的第一声腔通过连接第一组振膜的内连接杆的外连接杆连接在一起;第二组振膜中的各个振膜形成第二声腔上也设置有开口,并且第二声腔的开口与第一腔体的开口的位置相互错位。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组振膜各个振膜形成的各个腔体是相通的,因为在第一组振膜之间通过内连接杆和外连接杆进行连接,在相互连接过程中,在第一组振膜形成的各个腔体上设置有开口,开口用于使内连接杆外连接杆能够相互连接;因此第一组振膜形成的各个腔体由于开口的设计,各个腔体连成为一个较大的腔体即为第一声腔。由于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二组振膜各个振膜体形成的各个腔体也是需要连接成为一个较大的腔体,因此在上述的第二组振膜各个振膜形成的各个腔体上设置有开口,此开口的设计是为了使第二组振膜各个振膜形成的各个独立的腔体能够连接成一个大的腔体即为第二声腔。
为了使第一组振膜各个振膜形成的各个小腔体成为独立的第一声腔,故在第一组振膜形成的各个腔体设置前腔密封装置,前腔密封装置是前后声腔能够分离。为了使第二组振膜各个振膜形成的各个独立的腔体能够连接成一个大的腔体即第二振膜,还需要一个后腔密封装置。
第一组振膜的各个小腔体组成的较大的腔体即第一声腔可以作为前腔,若作为前腔,那么在各个小腔体中的开口相对的位置也设置开口,以便与扬声器的外部相通。第一组振膜的各个小腔体组成的较大的腔体(第一声腔)也可以作为后腔,由于前腔密封装置设置在内连接杆和外连接杆连接第一声腔的开口位置,那么后腔就为密封装置。第二组振膜的形成的各个小腔体和后腔密封装置组成的较大的腔体即第二声腔可以作为前腔;若作为前腔,那么在后腔密封装置的某位置设置一开口,以便前腔与扬声器外部连通;若作为后腔,就直接将后腔密封装置设置在第二组振膜形成的各个腔体的所有的开口位置,与第二组振膜形成的各个腔体相连,形成一个密封的后腔。
在本实用新型中采用多振膜的方式来提高扬声器的辐射范围,振膜的数量可以为四个、六个或者八个或者更多的偶数个。下面以振膜为六个的扬声器装置为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图1和图2分别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四个振膜扬声器系统分解结构和侧视结构。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四个振膜扬声器系统,包括扬声器装置、和前后腔密封装置,其中,扬声器装置包括四个振膜、内连接杆、外连接杆和磁路。
包括一对第一外壳1、第二外壳2、前腔密封装置3、后腔密封装置、至少四个振膜10、内连接杆(未在图中标出)和外连接杆9、磁路8。其中,后腔密封装置包括一对第一后腔密封外壳4和第二后腔密封外壳5。
其中,第一外壳1和第二外壳2的两端分别为弧形,第一外壳1和第二外壳2均为跑道形和或者椭圆形。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外壳1和第二外壳2的结构可以为跑道形,也可以为椭圆形,跑道形和椭圆型的两端都为弧形。
如图1所示,在第一外壳1上设置有一个180度开口6和90度开口7,其中,180度开口6设置在第一外壳1两端的其中一端的弧形的位置,90度开口7设置在与180度开口6位置相对第一外壳1两端的的另一端的弧形上。
一对第一外壳1上的两个180度开口6皆与扬声器的外部相连通,一对第一外壳1上的两个90度开口7通过外连接杆相连接。
也就是说,扬声器的振膜至少为4片,一对第一外壳1的90度开口7和90度开口7’之间设置有外连接杆9,振膜与内连接杆相连,内连接杆(图中未标出)通过外连接杆连接,内连接杆9通过振膜10上设置的连接点与振膜的DOME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在外壳上设计开口的大小没有具体的度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在外壳上设置180度开口或者设置90度开口是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振膜包括刚性的中心位置和边缘位置的折环部,在本实用新型中提到的振膜的DOME即为位于振膜中心位置的刚性部分。
需要另外说明的是,振膜至少为四片,也可以为六片或者八片,振膜的个数为偶数个;并且振膜分为两组,即为奇数组和偶数组,其中,在对振膜进行驱动时,需要一组磁路进行驱动;奇数组的振膜通过其中一个磁路驱动进行振动,偶数组通过另一个磁路驱动进行振动。
在第二外壳2上设置有一个90度开口(未在图中标出);其中,第二外壳2设置在一对第一外壳1的中间,并且,一对第一外壳1的180度开口6和6’以及第一外壳1的90度开口7和7’分别相对应,第二外壳的90度开口与第一外壳的90度开口7和7’的位置相互错位;其中,一对第一外壳1分别形成一个小前腔,第二外壳形成一个小后腔。
也就是说,在安装一对第一外壳1和第二外壳2时,两个第一外壳1的180度开口6和180度开口6’相对应,两个第一外壳1的90度开口7和90度开口7’相对应,而第二外壳的90度开口与第一外壳的90度开口7和第一外壳的90度开口7’的位置相互错位;一对第一外壳1形成扬声器的两个小前腔,第二外壳形成扬声器的一个小后腔。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外壳的90度开口与第一外壳的90度开口7的位置相互错位,是为了进行后腔密封做准备,第二外壳的90度开口与后腔密封装置进行相连,同时,前腔密封装置把两个小前腔相连,并且能够与整个后腔密封装置完全隔离。
在本实用新型中,前腔密封装置3设置在第一外壳的90度开口7和第一外壳的90度开口7’的位置,使前腔密封装置3与两个第一外壳相通,并与一对第一外壳形成的两个小前腔连成一个大前腔。
一对第一后腔密封外壳4分别相应设置在一对第一外壳的180度开口6的一端,并且两个第一外壳的180度开口6与扬声器的外部相通。
第二后腔密封外壳5与第二外壳的90度开口相连,第二外壳2形成的扬声器的小后腔通过第二外壳的90度开口,与第二后腔密封外壳5和一对第一后腔密封外壳4形成的密封空间相连形成一个扬声器的大后腔;并且,前腔密封装置将密封空间与扬声器的大前腔分离。
也就是说,第二后腔密封外壳5和一对第一后腔密封外壳4形成一个密封空间,密封空间通过第二外壳的90度开口与小后前相连形成一个大后腔,大后腔中还设置有一个前腔密封装置3,前腔密封装置3使得大后腔与前腔完全隔离,形成一个密封的大后腔;因此,前腔密封装置3的设计能够使扬声器前后腔的声音完全分离。
需要说明的是,在解决扬声器空气泄漏的问题时,采用不穿透振膜的方式连接各个振膜,各个振膜通过内连接杆和外连接杆连接,由于采用了外连接杆,使得两个小前腔通过第一外壳的90度开口与大后腔连通,为了分离前后腔,故采用前腔密封装置3。
通过上述实施方式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振膜扬声器系统,采用不穿透振膜的方式连接各个振膜,各个振膜通过内连接杆和外连接杆连接,外连接杆连接的第一外壳之间的采用前腔密封装置进行密封连接,使扬声器的前后腔分离,既保证了扬声器前后腔的声音隔离,也使得空气泄漏问题得以解决。
如上参照附图以示例的方式描述了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多振膜扬声器系统。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于上述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多振膜扬声器系统,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内容的基础上做出各种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内容确定。
Claims (7)
1.一种多振膜扬声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扬声器装置和前后腔密封装置;其中,
所述扬声器装置包括至少四个振膜;
所述扬声器装置相邻的两振膜之间形成所述扬声器装置的腔室,相间隔的腔室形成所述扬声器装置的第一声腔,与所述第一声腔相邻的腔室形成所述扬声器装置的第二声腔;
所述第一声腔和所述第二声腔通过所述前后腔密封装置分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振膜扬声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扬声器装置还包括内连接杆和外连接杆;
位于奇数位的振膜通过所述内连接杆相互连接形成第一组振膜,连接位于奇数位的振膜的所述内连接杆通过所述外连接杆连接;所述第一组振膜的振动方向相同,
位于偶数位的振膜通过所述内连接杆相互连接形成第二组振膜,连接位于偶数位的振膜的所述内连接杆通过所述外连接杆连接;所述第二组振膜的振动方向相同;
所述第一组振膜的振动方向和所述第二组振膜的振动方向相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振膜扬声器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连接杆通过每个振膜上设置的连接点与每个振膜的DOME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振膜扬声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声腔形成所述多振膜扬声器系统的前声腔;所述第二声腔形成所述多振膜扬声器系统的后声腔。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多振膜扬声器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后腔密封装置包括前腔密封装置和后腔密封装置,所述后腔密封装置包括第一后腔密封壳和第二后腔密封壳。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振膜扬声器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后腔密封装置中的前腔密封装置设置第一声腔的开口位置。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振膜扬声器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腔密封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二声腔的开口位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051024.5U CN203813956U (zh) | 2014-01-26 | 2014-01-26 | 多振膜扬声器系统 |
PCT/CN2014/078112 WO2015109699A1 (zh) | 2014-01-26 | 2014-05-22 | 多振膜扬声器系统 |
KR1020167023668A KR101791610B1 (ko) | 2014-01-26 | 2014-05-22 | 다중 진동막 스피커 시스템 |
US15/114,319 US9900697B2 (en) | 2014-01-26 | 2014-05-22 | Multi-diaphragm speaker system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051024.5U CN203813956U (zh) | 2014-01-26 | 2014-01-26 | 多振膜扬声器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813956U true CN203813956U (zh) | 2014-09-03 |
Family
ID=514526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20051024.5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813956U (zh) | 2014-01-26 | 2014-01-26 | 多振膜扬声器系统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9900697B2 (zh) |
KR (1) | KR101791610B1 (zh) |
CN (1) | CN203813956U (zh) |
WO (1) | WO2015109699A1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636278A (en) * | 1969-02-19 | 1972-01-18 | Heil Scient Lab Inc | Acoustic transducer with a diaphragm forming a plurality of adjacent narrow air spaces open only at one side with the open sides of adjacent air spaces alternatingly facing in opposite directions |
US4039044A (en) * | 1974-11-25 | 1977-08-02 | Oskar Heil | Low frequency electro-acoustic transducer with interconnected diaphragms interleaved with fixed diaphragms |
US4532383A (en) | 1980-01-04 | 1985-07-30 | Willy Erazm A | Electroacoustic transducer having a variable thickness diaphragm |
US8897472B2 (en) * | 2004-06-03 | 2014-11-25 | Tymphany Hk Limited | Acoustic transducer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coaxially arranged diaphragms |
CN1977564A (zh) * | 2004-06-03 | 2007-06-06 | 迪芬尼公司 | 包括多个同轴布置的振动膜的声换能器 |
CN101656906B (zh) * | 2008-08-20 | 2013-01-23 |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 扬声器单体结构 |
KR101057078B1 (ko) | 2009-05-12 | 2011-08-16 | 주식회사 비에스이 | 다기능 마이크로 스피커 |
TWI463882B (zh) * | 2010-11-11 | 2014-12-01 | Compal Electronics Inc | 揚聲器 |
CN103297904B (zh) * | 2013-05-18 | 2015-09-02 | 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双振膜扬声器模组 |
CN203301728U (zh) | 2013-05-18 | 2013-11-20 | 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双振膜扬声器模组 |
-
2014
- 2014-01-26 CN CN201420051024.5U patent/CN203813956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14-05-22 WO PCT/CN2014/078112 patent/WO2015109699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4-05-22 KR KR1020167023668A patent/KR101791610B1/ko active Active
- 2014-05-22 US US15/114,319 patent/US9900697B2/en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KR101791610B1 (ko) | 2017-10-30 |
US20170013362A1 (en) | 2017-01-12 |
KR20160113702A (ko) | 2016-09-30 |
WO2015109699A1 (zh) | 2015-07-30 |
US9900697B2 (en) | 2018-02-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223897B2 (en) | Sound producing device | |
US10321236B2 (en) | Loudspeaker module | |
US20090279729A1 (en) | Dual-frequency coaxial earphones | |
CN103813245B (zh) | 扬声器 | |
WO2016101746A1 (zh) | 扬声器模组 | |
CN111327995A (zh) | 声学装置及电子设备 | |
US9763011B2 (en) | Speaker | |
CN103781002B (zh) | 一种多振膜扬声器 | |
WO2021174569A1 (zh) | 扬声器 | |
WO2020147540A1 (zh) | 发声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 |
CN106878911A (zh) | 同轴扬声器及其制造方法 | |
CN203813956U (zh) | 多振膜扬声器系统 | |
CN204929247U (zh) | 动圈式喇叭 | |
US12156007B2 (en) | Coaxial speaker | |
WO2022062003A1 (zh) | 一种发声单体和扬声器箱 | |
CN203708480U (zh) | 一种多振膜扬声器 | |
CN203708479U (zh) | 扬声器 | |
CN205987342U (zh) | 一种同轴背向双单元微型喇叭 | |
CN110475185B (zh) | 声学辐射组件以及发声设备 | |
CN204616002U (zh) | 一种扬声器模组和电子产品 | |
CN203912190U (zh) | 微型扬声器 | |
CN205754834U (zh) | 扬声器模组 | |
WO2020156137A1 (zh) | 耳机结构及终端 | |
CN119364272B (zh) | 一种复合型扬声器 | |
CN202121757U (zh) | 波导管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56 |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261031 Dongfang Road, Weifang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Shandong, China, No. 268 Patentee after: GOERTEK Inc. Address before: 261031 Dongfang Road, Weifang high 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Shandong, China, No. 268 Patentee before: Goertek Inc.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9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