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03813071U - 接口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接口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813071U
CN203813071U CN201420211704.9U CN201420211704U CN203813071U CN 203813071 U CN203813071 U CN 203813071U CN 201420211704 U CN201420211704 U CN 201420211704U CN 203813071 U CN203813071 U CN 20381307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interface connector
circuit board
slot
rear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21170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唯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YE System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YE System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YE Systems Corp filed Critical KYE Systems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81307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813071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接口连接器,主要是在一壳体内设有一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具有一伸出至壳体外的电连接部,所述电路板又与一组以上的连接线连接;其中,所述壳体上设有一弹扣件,用以在接口连接器插接至一对应接口的插槽时,利用所述弹扣件固定于插槽上;所述弹扣件具有两平行臂,两平行臂的自由端朝相对方向延伸以分别形成一枢接臂,供枢轴连接至壳体上;所述壳体上形成有一限位构造,以限制弹扣件的动作角度,而便于接口连接器和插槽之间的插接作业。

Description

接口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接口连接器,尤指一种具有弹扣固定结构以稳固插接至接口插槽的PCI-E接口连接器。
背景技术
PCI Express总线接口(简称PCI-E)是电脑总线PCI的一种,其沿用现有PCI编程概念及通讯标准,但进一步提供更快速的串列通信系统。PCI-E接口主要为提升电脑内部所有总线的速度,因此有下列多种不同的宽频规格,包括PCI-E1X、PCI-E2X、PCI-E4X、PCI-E8X、PCI-E16X,其中,PCI-E1X是用于扩充电视卡、音效卡等,PCI-E16X则专为显示卡而设计,目前以PCI-E1X、PCI-E4X、PCI-E16X等接口较为普遍。
除了PCI-E2X以外,前述的PCI-E接口主要是应用在扩充槽模式,如图8所示,包括有一PCI-E插槽70及插设在所述PCI-E插槽70上的一PCI-E扩充卡80,其中PCI-E扩充卡80包括一电路板81及设于电路板81一端的托架82,所述电路板81下端延伸形成一电连接部810,电连接部810下端的表底面上分别设有金手指811,以便在电连接部810插入PCI-E插槽70后,与PCI-E插槽70内的导电端子(图中未示)构成电连接。
前述PCI-E接口在扩充槽模式下,是由PCI-E扩充卡80利用其上的托架82固定至电脑机壳上,同时也确保了PCI-E扩充卡80的电连接部810和PCI-E插槽70之间的插接稳固。但当PCI-E接口不是一个扩充卡形式,而是一种接口连接器(接头)的形式时,则所述接口连接器与PCI-E插槽70之间即无法再利用前述的方式来确保稳固。
由上述可知,当PCI-E接口为连接器形式时,必须考虑其与插槽插接后的结合稳定性,因此就前述连接器形式PCI-E接口的插接稳定性,犹待寻求具体可行的技术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操作且可确保插接稳固的接口连接器。
为达成前述目的采取的主要技术手段是令前述接口连接器包括:
一壳体,呈中空状而具有一容置空间,所述壳体上并具有一限位构造;
一电路板,设于所述壳体的容置空间内,所述电路板上具有一电连接部及一个以上的接点组;所述电连接部伸出至所述壳体外;
一组以上的连接线,其一端与电路板上的接点组电连接,另端穿出所述壳体以外;
一弹扣件,设于所述壳体外,所述弹扣件具有两平行臂,两平行臂的自由端朝相对方向延伸形成一枢接臂,供枢轴连接至所述壳体上;所述两平行臂并对应于所述壳体上的限位构造。
优选地,所述壳体包括一前壳及一后壳,所述后壳具有一矩形后壁,所述矩形后壁的上、下端及左、右端分别朝水平方向延伸形成一顶板、一底板及两侧板;其中,所述后壳的所述两侧板上端分别形成一开槽,所述开槽的内侧端进一步形成一开孔;所述前壳内侧面的两侧分别延伸形成一片状的卡件,以插卡于所述后壳的所述开槽间;所述壳体上的所述限位构造包括所述后壳的所述两侧板的外侧面靠近所述开孔处分别形成的一第一限位块或所述两侧板外侧面下端处分别形成的一第二限位块。
优选地,所述壳体上的所述限位构造进一步包括所述前壳上的所述两卡件在相对外侧面上分别形成的一第三限位块。
优选地,所述后壳的所述两侧板的外侧面在所述开槽的内侧端上分别形成有一罩盖,所述罩盖对应于所述侧板上的所述第一限位块及所述开孔。
优选地,所述后壳进一步在所述顶板外侧端的内侧面上形成有一个以上的卡块,所述两侧板外侧端的内侧面上分别形成一个以上的卡块;所述前壳具有一矩形前壁,所述矩形前壁内侧面在各边内侧形成有一肋框,所述肋框外围与所述后壳的由所述顶板、所述底板及所述两侧板所围成的空间大小匹配,所述肋框的顶面形成有一个以上的卡槽,所述肋框两侧面下端也分别形成一卡槽,其中所述肋框顶面的所述卡槽对应于所述后壳的所述顶板上的所述卡块,所述肋框两侧面下端的所述卡槽对应所述后壳的所述两侧板上的所述卡块。
优选地,所述后壳两侧板上的所述开槽的槽宽是由外向内递减,所述前壳的所述两卡件的宽度是由外向内递增而与所述后壳的所述两侧板上的所述开槽匹配。
优选地,所述电路板具有一上端及一下端,所述上端的表面及/或背面形成有一个以上的接点组,所述接点组包含多个接点,所述连接线具有多条芯线,各所述芯线一端分别与所述电路板的所述上端的各个所述接点电连接;所述后壳顶板上形成有一个以上的线孔,供所述连接线穿过;所述后壳底板上形成有一个以上的开口,供所述电路板的所述电连接部伸出所述壳体外。
优选地,所述弹扣件具有一横臂,所述横臂中央形成有一突起的扣部,所述横臂两端分别由直角方向延伸形成所述平行臂,所述两平行臂相对于所述横臂的另一端分别以相对方向延伸形成一枢接臂,所述枢接臂以枢转的方式横跨在所述后壳的所述侧板上的所述开孔间。
优选地,所述弹扣件的所述枢接臂的自由端再弯折形成一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平行臂之间具有一夹角,以赋予所述弹扣件一往复弹性;所述后壁的内侧面上形成有两个横截面为相对L形状的固定块,供所述弹扣件的所述固定部卡口固定于所述两固定块之间。
优选地,所述限位构造的所述第一至第三限位块分别具有一斜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前述接口连接器以露出于壳体外的电连接部与一匹配接口的插槽插接,在插接完成后,所述壳体外的弹扣件适可扣持在所述插槽外的扣块上,使接口连接器与插槽得以结合稳固;而在接口连接器插入插槽的过程中,所述弹扣件的两平行臂将受壳体上的限位构造限制其动作角度,由此可迅速到达定位,且不虞对接口连接器上或插槽周边的其他元件造成干扰;具体而言,提供一方便操作且能确保结合稳固的接口连接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外观图(与插槽结合状态)。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外观图(与插槽分离状态)。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局部剖视暨平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一平面暨动作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又一平面暨动作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又一较佳实施例的局部分解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又一较佳实施例的一平面暨动作示意图。
图10为已知扩充卡形式的PCI-E接口外观图。
主要符号说明
10          接口连接器    11          前壳
110         前壁          111         肋框
112A、112B  卡槽
12          后壳          120         后壁
121         顶板          122         底板
123         侧板          124         固定块
125         线孔          126         开槽
127         开孔          128A、128B  卡块
129         罩盖          131         第一限位块
132         第二限位块    14          卡件
140         肋条          141         第三限位块
20          插槽          21          扣块
210         斜面
30          电路板        31          电连接部
41、42      连接线
50          弹扣件        51          扣部
52          平行臂        53          枢接臂
54          固定部
70          PCI-E插槽     80          PCI-E扩充卡
81          电路板        810         电连接部
811         金手指        82          托架。
具体实施方式
关于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请参阅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接口连接器10为用以与一匹配接口的插槽20对应插接,具体而言,所述接口连接器10与插槽20为PCI-E接口。所述插槽20具有一本体,所述本体具有一前侧壁、一后侧壁,所述前、后侧壁平行相对,其中,前侧壁上端形成有一横向的扣块21,所述扣块21由上而下递减其宽度而具有一斜面210。前述插槽20为一已知元件,本实用新型将利用插槽20上已知的扣块21,使接口连接器10得以稳固地插接在插槽20上。
请参阅图3所示,所述接口连接器10包括一壳体、一电路板30、一组以上的连接线41、42和一弹扣件50。
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一前壳11及一后壳12,所述后壳12具有一矩形后壁120,矩形后壁120的上、下端及左、右端分别朝水平方向延伸形成一顶板121、一底板122及两侧板123;其中,所述矩形后壁120的内侧面上形成有两个横截面为相对L形状的固定块124;其顶板121上形成有一个以上的线孔125,供连接线41、42通过。其底板122形成有一个以上的开口,供电路板30的局部伸出后壳12的底板122以外。
请配合图4所示,所述后壳12的两侧板123上端分别形成一开槽126,本实施例中,开槽126的槽宽为是由外向内递减,而在开槽126的内侧端进一步形成一开孔127,以安装前述弹扣件50。所述后壳12进一步在两侧板123外侧面靠近开孔127处形成有一第一限位块131,所述第一限位块131的外侧端具有一呈外斜角度的斜面。所述两侧板123进一步在外侧面下端处分别形成一第二限位块132。本实施例中,所述两侧板12的外侧面在其开槽126的内侧端上分别形成有一罩盖129,所述罩盖129对应于侧板12上的第一限位块131及开孔127。
仍请参阅图3所示,所述后壳12进一步在顶板121外侧端的内侧面上形成有一个以上的卡块128A,所述两侧板123也在其外侧端的内侧面上分别形成一个以上的卡块128B,用与所述前壳11相对卡合。
所述前壳11具有一矩形前壁110,所述矩形前壁110内侧面在各边内侧形成有一肋框111,所述肋框111外围适与后壳12由顶板121、底板122及两侧板123围成的空间大小匹配,所述肋框111的顶面形成有一个以上的卡槽112A,肋框111两侧面下端也分别形成一卡槽112B,其中肋框111顶面的卡槽112A对应于后壳12顶板121上的卡块128A,肋框111两侧面下端的卡槽112B则对应后壳12两侧板123上的卡块128B,而利用肋框111上的卡槽112A、112B与相对应的卡块128A、128B使前壳11、后壳12得以相互卡合。
如图3、图4所示,所述前壳11内侧面的两侧分别延伸形成一片状的卡件14,两卡件14的宽度由外向内递增而与后壳12两侧板123上的开槽126匹配,并适可插卡于开槽126间。两卡件14在相对外侧面上分别形成有一肋条140,所述肋条140的下端形成有一第三限位块141,所述第三限位块141的内侧边具有一内斜斜面。故由上述可知,所述壳体上具有一对应于弹扣件50的限位构造,所述限位构造包括后壳12两侧板123上的第一、第二限位块131、132,或进一步包括前壳11所形成卡件14上的第三限位块141。在其他不同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构造也可仅包括第一限位块131与第三限位块141,或者是所述限位构造仅包括第二限位块132及第三限位块141。
所述电路板30具有一上端及一下端,其上端的表面及/或背面形成有一个以上的接点组,所述接点组包含多个接点,所述连接线41、42具有多条芯线,各芯线一端分别与电路板30上端的各个接点电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电路板30上端表面和背面分别具有一接点组,且连接线41、42有两条,两连接线41、42的芯线分别与电路板30上端表面、背面的接点电连接。所述电路板30下端具有一电连接部31,用与插槽20插接并构成电性连接。
所述弹扣件50具有一横臂,横臂中央形成有一突起的扣部51,所述横臂两端分别由直角方向延伸形成有一平行臂52,两平行臂52相对于横臂的另端分别以相对方向延伸形成一枢接臂53,枢接臂53的自由端再弯折形成一固定部54,固定部54与平行臂52之间具有一夹角R(如图5所示),以赋予弹扣件50一往复弹性;其中两平行臂52的间距等于或略大于壳体的宽度。
前述接口连接器10组装时,为先在壳体的后壳12内安装弹扣件50,所述弹扣件50以其枢接臂53跨设在后壳12的两侧板123的开孔127,而令两固定部54为后壳12内侧面上的固定块124所扣持固定,并使两平行臂52位于两侧板123外侧面上,横臂则位于底板122下方。接着将所述电路板30置于后壳12内,并使其下端的电连接部31经由后壳12底板122上的开口穿出,所述电路板30上端电连接的连接线41、42则分别由后壳12顶板121上的线孔125穿出。
接着将前壳11覆盖在后壳12上并相互结合,其中,前壳11的两卡件14分别对应插入后壳12两侧板123的开槽126内,所述弹扣件50的两平行臂52邻近枢接臂53的一端为位于卡件14上的第三限位块141和侧板123上的第一限位块131之间(如图5所示),由第一、第三限位块131、141限制弹扣件50动作的角度,而侧板123下端的第二限位块132则对应于平行臂52的另一端,以限制其朝电连接部31的方向移动,而避免弹扣件50对电连接部31造成干涉或在插接过程中发生弹跳。
关于前述接口连接器10如何插接至插槽20上并利用弹扣件50完成扣合,详如以下所述:
请参阅图6所示,当接口连接器10以其电连接部31插入插槽20后,所述弹扣件50的横臂(图中未示)将首先接触到插槽20上的扣块21,随着接口连接器10向下移,弹扣件50的横臂将沿着扣块21的斜面下滑,此时弹扣件50的平行臂52也会随之外移,由于卡件14上具有第三限位块141将对平行臂52的外移角度形成限制,因此可防止弹扣件50过度外张而对周边的其他元件造成干涉。
当接口连接器10的电连接部31完全插入插槽20后,弹扣件50的横臂也通过扣块21上的斜面210,随后由横臂上突起的扣部51扣持在扣块21的底部(如图7所示),如此一来,可确保接口连接器10与插槽20结合稳固。
请参照图8,其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分解图。本实施例的接口连接器10与图3的实施例的接口连接器10的差异点,在于本实施例的接口连接器10缺少固定部54及固定块124,也就是本实施例的弹扣件50具有一横臂,横臂中央形成有一突起的扣部51,所述横臂两端分别由直角方向延伸形成有一平行臂52,两平行臂52相对于横臂的另端分别以相对方向延伸形成一枢接臂53,枢接臂53的自由端并不再弯折形成一固定部54,也因此所述矩形后壁120的内侧面上并不会形成有两个横截面为相对L形状的固定块124来扣持固定固定部54。请同时参照图9,为本实施例的平面暨动作示意图。当接口连接器10以其电连接部31插入插槽20后,使用者再手动将横臂上突起的扣部51扣持在扣块21的底部,如此一来即可确保接口连接器10与插槽20结合稳固。由于卡件14上具有第三限位块141将对平行臂52的外移角度形成限制,因此可防止弹扣件50过度外张而对周边的其他元件造成干涉。所述限位构造可包括第一限位块131、第二限位块132及第三限位块141,而在其他不同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构造也可仅包括第一限位块131与第三限位块141,或者是所述限位构造仅包括第二限位块132及第三限位块141。
由上述可知,本实用新型是在PCI-E接口以连接器形式实现,赋予其一简易且可确保结合稳固的弹扣构造,利用限位构造的设计限制弹扣件在插接过程中的动作角度,可避免对本身的电连接部或插槽周边的其他元件、装置产生干涉,因此不论就结合的稳定性及操作的便利性上均有实质而显著的功效增进。

Claims (10)

1.一种接口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壳体,其呈中空状而具有一容置空间,所述壳体上具有一限位构造;
一电路板,其设于所述壳体的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电路板上具有一电连接部及一个以上的接点组;所述电连接部伸出至所述壳体外;
一组以上的连接线,其一端与所述电路板上的所述接点组电连接,另一端穿出所述壳体以外;以及
一弹扣件,其设于所述壳体外,所述弹扣件具有两平行臂,所述两平行臂的自由端朝相对方向延伸形成一枢接臂,供枢轴连接所述弹扣件至所述壳体上;所述两平行臂对应于所述壳体上的所述限位构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口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一前壳及一后壳,所述后壳具有一矩形后壁,所述矩形后壁的上、下端及左、右端分别朝水平方向延伸形成一顶板、一底板及两侧板;其中,
所述后壳的所述两侧板上端分别形成一开槽,所述开槽的内侧端进一步形成一开孔;
所述前壳内侧面的两侧分别延伸形成一片状的卡件,以插卡于所述后壳的所述开槽间;
所述壳体上的所述限位构造包括所述后壳的所述两侧板的外侧面靠近所述开孔处分别形成的一第一限位块或所述两侧板外侧面下端处分别形成的一第二限位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口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的所述限位构造进一步包括所述前壳上的所述两卡件在相对外侧面上分别形成的一第三限位块。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口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的所述两侧板的外侧面在所述开槽的内侧端上分别形成有一罩盖,所述罩盖对应于所述侧板上的所述第一限位块及所述开孔。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口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进一步在所述顶板外侧端的内侧面上形成有一个以上的卡块,所述两侧板外侧端的内侧面上分别形成一个以上的卡块;
所述前壳具有一矩形前壁,所述矩形前壁内侧面在各边内侧形成有一肋框,所述肋框外围与所述后壳的由所述顶板、所述底板及所述两侧板所围成的空间大小匹配,所述肋框的顶面形成有一个以上的卡槽,所述肋框两侧面下端也分别形成一卡槽,其中所述肋框顶面的所述卡槽对应于所述后壳的所述顶板上的所述卡块,所述肋框两侧面下端的所述卡槽对应所述后壳的所述两侧板上的所述卡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口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两侧板上的所述开槽的槽宽是由外向内递减,所述前壳的所述两卡件的宽度是由外向内递增而与所述后壳的所述两侧板上的所述开槽匹配。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口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具有一上端及一下端,所述上端的表面及/或背面形成有一个以上的接点组,所述接点组包含多个接点,所述连接线具有多条芯线,各所述芯线一端分别与所述电路板的所述上端的各个所述接点电连接;
所述后壳顶板上形成有一个以上的线孔,供所述连接线穿过;
所述后壳底板上形成有一个以上的开口,供所述电路板的所述电连接部伸出所述壳体外。
8.根据权利要求2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接口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扣件具有一横臂,所述横臂中央形成有一突起的扣部,所述横臂两端分别由直角方向延伸形成所述平行臂,所述两平行臂相对于所述横臂的另一端分别以相对方向延伸形成一枢接臂,所述枢接臂以枢转的方式横跨在所述后壳的所述侧板上的所述开孔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接口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扣件的所述枢接臂的自由端再弯折形成一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平行臂之间具有一夹角,以赋予所述弹扣件一往复弹性;所述后壁的内侧面上形成有两个横截面为相对L形状的固定块,供所述弹扣件的所述固定部卡口固定于所述两固定块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口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构造的所述第一至第三限位块分别具有一斜面。
CN201420211704.9U 2014-04-03 2014-04-28 接口连接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813071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3112568A TWI496354B (zh) 2014-04-03 2014-04-03 介面連接器
TW103112568 2014-04-0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813071U true CN203813071U (zh) 2014-09-03

Family

ID=514517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211704.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813071U (zh) 2014-04-03 2014-04-28 接口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3813071U (zh)
TW (1) TWI496354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88152A (zh) * 2019-07-11 2019-10-29 合肥华凌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制冷设备的铰链组件、箱体组件和制冷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19798B (zh) * 2022-09-19 2023-10-21 台灣莫仕股份有限公司 電連接裝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0952283A (en) * 2008-06-11 2009-12-16 Zippy Tech Corp Structure for preventing separation of a wire
TWM372566U (en) * 2009-05-12 2010-01-11 Tyco Electronics Holdings Bermuda No 7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JP5327461B2 (ja) * 2009-05-13 2013-10-30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装置
TWM374694U (en) * 2009-06-17 2010-02-21 P Two Ind Inc The connector
JP5182334B2 (ja) * 2010-08-02 2013-04-17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
JP5484415B2 (ja) * 2011-08-11 2014-05-07 ヒロセ電機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装置及びこれに用いられるコネクタ
TWI448019B (zh) * 2012-02-17 2014-08-01 Sunlit Prec Technology Co Ltd Memory card fastener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88152A (zh) * 2019-07-11 2019-10-29 合肥华凌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制冷设备的铰链组件、箱体组件和制冷设备
CN110388152B (zh) * 2019-07-11 2021-04-23 合肥华凌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制冷设备的铰链组件、箱体组件和制冷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496354B (zh) 2015-08-11
TW201539867A (zh) 2015-10-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68923B (zh) 插頭電連接器
TWM524574U (zh) 電連接器
US9627812B2 (en) USB plug capable of being inserted face up and face down
CN204190087U (zh) 连接器及其连接端子
TWM537746U (zh) 電連接器
CN201515054U (zh) 板端电连接器
CN203813071U (zh) 接口连接器
CN106410541B (zh) 电连接器组件
TW201308789A (zh) 電子卡連接器
CN205670585U (zh) 卡缘连接器
CN204391399U (zh) 卡连接器
CN204441607U (zh) 插头电连接器及插座电连接器
CN201927751U (zh) 一种连接器端子组及连接器接口
CN201690033U (zh) 电连接器
CN202167642U (zh) 电连接器
CN201946780U (zh) 一种rj45插座
CN205069974U (zh) 音频连接器
CN203434320U (zh) 电连接器
CN204333381U (zh) 具有强化结构的插座连接器
CN204333502U (zh) 连接器外壳结构
CN201194282Y (zh) 输入输出连接器
CN204348996U (zh) 一种卡连接器
CN207542452U (zh) 具有扣持防护效果的连接器
TWM464855U (zh) 薄型化usb插座連接器
CN206271905U (zh) 可携式电子装置及其连接器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903

Termination date: 2019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