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打印机。
背景技术
传统的打印机安装卷材如碳带,需要将打印头抬起,拆开碳带卷包装,辨认好合适碳带打印面,装入打印机内部,同时将空收卷轴装入打印机内部,通过手工操作将碳带连接到空收卷轴,且需同时碳带经过打印头下方,确认碳带正确打印面,再将打印头放下进行打印,对操作人员的要求较高,且步骤繁杂,容易出现碳带打印面装反的情况出现,碳带卷若装反就无法使用,而多次拆装的话容易造成打印头损伤。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打印机,旨在降低卷材换卷难度,简化卷材安装步骤,避免损坏打印机内部零件。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打印机,包括固定架、打印头、卷材收放模块,所述卷材收放模块包括收卷组件、放卷组件、连接件及壳体件,收卷组件、放卷组件、连接件均安装在壳体件上,所述连接件设置在收卷组件与放卷组件之间,该连接件与打印头相对应处设有开口,所述固定架上设有卡入位,所述壳体件通过卡入位可拆卸地安装在固定架上。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如下:
所述连接件呈直角折弯状,其折弯处通过圆弧过渡,连接件上的开口设于打印头相对正下方,开口与打印头的打印面宽度相等。
所述打印头安装于固定架上,且设置在连接件开口处的正上方,打印头的打印面与连接件的开口相碰触,打印头朝向走纸方向的一端为前端、背离走纸 方向的一端为后端,所述收卷组件靠近打印头前端设置,所述放卷组件靠近打印头后端设置。
所述放卷组件包括放卷轴、第一联结件,所述收卷组件包括收卷轴、第二联结件,所述放卷轴一端可转动地安装在壳体件上,另一端与第一联结件连接,所述收卷轴一端可转动地安装在壳体件上,另一端与第二联结件连接,所述壳体件上与第一联结件、第二联结件相对应处设有让位口。
所述放卷组件包括第一罩体与第三罩体,第一罩体与第三罩体相匹配卡合,且之间靠近连接件的一侧开有卷材出口,所述收卷组件包括第二罩体与第四罩体,第二罩体与第四罩体相匹配卡合,且之间靠近连接件的一侧开有卷材入口,第一罩体与第二罩体分别与连接件的两端连接,且设置在与连接件的折弯处相对一侧。
所述放卷组件还包括第一固定辊,所述第一固定辊安装在壳体件上,其与放卷轴平行设置在卷材出口,所述收卷组件还包括第二固定辊,所述第二固定辊安装在壳体件上,其与收卷轴平行设置在卷材入口。
所述打印机还包括设置在固定架上的传动机构,所述第一联结件、第二联结件通过壳体件上的让位口与传动机构连接。
所述壳体件上靠近收卷组件处设有走纸口。
所述卷材收放模块还包括碳带卷,所述碳带卷安装在放卷轴上,碳带卷的初始端绕过连接件与收卷轴连接,通过连接件开口处外露的碳带与打印头的打印面相碰触。
所述打印机还包括有外壳体,所述外壳体上设有出纸口,所述卷材收放模块还包括打印纸卷,所述打印纸卷安装在放卷轴上,打印纸卷的初始端绕过连接件与收卷轴连接或者打印纸卷的初始端绕过连接件、收卷轴经过走纸口走至出纸口,通过连接件开口处外露的打印纸与打印头的打印面相碰触。
下面对前述技术方案的优点或原理进行说明:
上述打印机,通过将收卷组件、放卷组件、连接件均安装在壳体件上形成一个独立的卷材收放模块,通过卡入位将卷材收放模块可拆卸地安装在固定架上,这样可以将承载有收卷组件、放卷组件、连接件的壳体件整体拆卸下来, 方便卷材的安装,降低卷材换卷难度,简化卷材安装步骤,避免损坏打印机内部零件,也可以将卷材如碳带卷预先安装在放卷组件上,并将碳带卷的初始端绕过连接件与收卷组件连接,这样若需要更换碳带卷,可直接更换承载有收卷组件、放卷组件、连接件的壳体件,操作更方便简单,能有效避免损坏打印机内部零件,而且通过设置在收卷组件与放卷组件之间的连接件,确保碳带在放卷收卷过程方向的稳定性及达到所需张力要求,保证碳带收放卷时的张力和收卷方向不出现摇晃,通过在连接件与打印头相对应处设置开口,用于容纳打印头,实现打印操作,且保护碳带不受摩擦而造成损坏或者由于暴露面积大而容易被拉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打印机(包括外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打印机(拆除外壳体、打印执行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卷材收放模块的拆解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卷材收放模块,20、打印执行部,100、固定架,110、卡入位,200、收卷组件,210、收卷轴,220、第二联结件,230、第二罩体,240、第四罩体,250、第二固定辊,300、放卷件组件,310、放卷轴,320、第一联结件,330、第一罩体,340、第三罩体,350、第一固定辊,400、壳体件,410、走纸口,500、连接件,510、开口,600、端板,700、外壳体,710、出纸口,800、盖板,900、碳带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打印机,包括固定架100、卷材收放模块10、打印头,所述卷材收放模块10包括收卷组件200、放卷组件300、壳体件400、连接件500,所述收卷组件200、放卷组件300、连接件500均安装在壳体件400上, 所述连接件500设置在收卷组件200与放卷组件300之间,该连接件500与打印头相对应处设有开口510,所述固定架100上设有卡入位110,所述壳体件400通过卡入位110可拆卸地安装在固定架100上。
本实施例所述打印机,通过将收卷组件200、放卷组件300、连接件500均安装在壳体件400上形成卷材收放模块10,通过卡入位110将卷材收放模块10可拆卸地安装在固定架100上,这样可以将承载有收卷组件200、放卷组件300、连接件500的壳体件400整体拆卸下来,方便卷材的安装,降低卷材换卷难度,简化卷材安装步骤,避免损坏打印机内部零件,图2中的卷材收放模块10预备通过卡入位110安装在固定架100上,也可以将卷材如碳带卷预先安装在放卷组件上,并将碳带绕过连接件与收卷组件连接,这样若需要更换碳带卷,可直接更换承载有收卷组件、放卷组件、连接件的壳体件,操作更方便简单,能有效避免损坏打印机内部零件,而且通过设置在收卷组件与放卷组件之间的连接件500,确保碳带在放卷收卷过程方向的稳定性及达到所需张力要求,通过在连接件与打印头相对应处设置开口510,用于容纳打印头,实现打印操作,图1中打印头内置在打印执行部20内,且打印头的打印面外露。
如图3所示,所述连接件500为折弯结构。这样碳带可以通过连接件500的折弯处展开,达到所需的张力要求,本实施例所述连接件500呈直角折弯状,其折弯处通过圆弧过渡,避免碳带被磨损。所述连接件上的开口510与打印头打印面的宽度相等。既能确保打印头能穿过开口510,作用在碳带上,又能保证碳带被有效保护。
所述壳体件400呈弯折状,所述放卷组件300与收卷组件200分别设置在壳体件400的两端,且收卷组件200的安装高度高于放卷组件300的安装高度,所述连接件500的折弯处与壳体件400的弯折处对应。通过将壳体件400设置弯折状,一方面使壳体件400与连接件500匹配,另一方面,使放卷组件300与收卷组件200的安装位置之间形成高度差,方便碳带卷收放。且打印头朝向走纸方向的一端为前端、背离走纸方向的一端为后端,所述收卷组件200靠近打印头前端设置,所述放卷组件300靠近打印头后端设置。这样设置,使打印纸走纸方向与卷材收卷方便一致,使打印更顺畅,避免卡纸等现象出现。
所述打印头安装于固定架100上,且设置在连接件开口510处的正上方,打印头的打印面与连接件的开口510相碰触。打印头通过开口510,可直接作用在碳带上,实现打印操作。
所述放卷组件300包括放卷轴310、第一联结件320,所述收卷组件200包括收卷轴210、第二联结件220,所述放卷轴310一端可转动地安装在壳体件400上,另一端与第一联结件320连接,所述收卷轴210一端可转动地安装在壳体件400上,另一端与第二联结件220连接,所述壳体件400上与第一联结件320、第二联结件220相对应处设有让位口。所述打印机还包括设置在固定架上的传动机构,所述第一联结件、第二联结件通过壳体件上的让位口与传动机构连接,通过让位口,方便第一联结件320、第二联结件220与传动机构连接。所述第一联结件320远离放卷轴310的一侧设有内凹形卡扣位,第二联结件220远离收卷轴210的一侧设有内凹形卡扣位,用于与传动机构卡合,从而实现卷材的放卷与收卷。
所述放卷组件300还包括罩在放卷轴310外的第一罩体330,收卷组件200还包括罩在收卷轴210外的第二罩体230,所述第一罩体330、第二罩体230呈半圆筒状,所述第一罩体330、第二罩体230分别与连接件的两端连接,且设置在与连接件的折弯处相对的一侧。通过设置第一罩体330、第二罩体230,不仅能保护碳带,而且能支撑第一联结件320、第二联结件220。
所述放卷组件300还包括与第一罩体330匹配的第三罩体340,收卷组件200还包括与第二罩体230匹配的第四罩体240,所述第三罩体340、第四罩体240呈半圆筒状,第三罩体340卡合在第一罩体330上,第四罩体240卡合在第二罩体230上,且第三罩体340与第一罩体330之间靠近连接件的一侧开有卷材出口,且第四罩体240与第二罩体230之间靠近连接件的一侧开有卷材入口。通过设置第三罩体340、第四罩体240,进一步保护碳带。
所述放卷组件300还包括第一固定辊350,所述第一固定辊350安装在壳体件400上,其与放卷轴310平行设置在卷材出口,所述收卷组件200还包括第二固定辊250,所述第二固定辊250安装在壳体件400上,其与收卷轴210平行设置在卷材入口。通过设置第一固定辊350、第二固定辊250保证碳带在放卷收 卷过程中方向及张力的稳定性,从而保证碳带与打印头在打印位置完全贴合,保证打印质量。所述的打印机还包括端板600,所述端板600设置在远离第一联结件320、第二联结件220的一侧,并且所述收卷组件200、放卷组件300、连接件500均与端板连接,端板上设有卡轴,壳体件400与之对应处设有卡孔,所述收卷组件200、放卷组件300、连接件500通过端板600安装在壳体件400内。通过从壳体件400上拆下端板600,可方便将与之连接的收卷组件200、放卷组件300、连接件500一起拆下,操作步骤灵活简便。
在壳体件400靠近收卷组件200处设有走纸口410,这样设置使走纸方向与碳带收卷方向一致,使打印更顺畅。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打印机还包括外壳体700,所述外壳体上设有出纸口710。用于使通过打印头打印后的打印纸伸出,所述打印纸可以是纸条、纸带,也可以软质的其它材质的带子,如薄胶带,只要是用于打印即可。所述的固定架100安装在外壳体700内,外壳体700上正对壳体件的一侧设有开窗,所述开窗处设有与之相适应的盖板800,所述盖板800与外壳体700可转动连接,通过盖板800实现开窗的开启与闭合,打开盖板800,将承载有收卷组件200、放卷组件300、连接件500的壳体件400整体安装在固定架上,方便快捷。
如图3所示,所述卷材收放模块10还包括碳带卷900,所述碳带卷900安装在放卷轴310上,碳带卷900的初始端绕过连接件500与收卷轴210连接,通过连接件开口处外露的碳带与打印头的打印面相碰触。这样与壳体件400一起安装在固定架上的碳带卷900可直接使用,无需其他繁琐步骤。放卷轴与连接件折弯处形成碳带放卷平面,收卷轴与连接件折弯处形成碳带收卷平面,且放卷轴与连接件折弯处形成碳带放卷平面与打印头的打印面平行,这样确保处于打印头下方的碳带与打印面平行,确保打印效果良好。所述卷材收放模块10也适用于非碳带打印机使用,卷材收放模块10不包括碳带卷,而是包括打印纸卷,所述打印纸卷安装在放卷轴310上,打印纸卷的初始端绕过连接件与收卷轴210连接或者打印纸卷的初始端绕过连接件、收卷轴经过走纸口走至出纸口,通过连接件开口处外露的打印纸与打印头的打印面相碰触。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