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768858U - 一种取水防沙导墙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取水防沙导墙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768858U CN203768858U CN201420097045.0U CN201420097045U CN203768858U CN 203768858 U CN203768858 U CN 203768858U CN 201420097045 U CN201420097045 U CN 201420097045U CN 203768858 U CN203768858 U CN 20376885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and
- water
- intake
- water intake
- guid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Barra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取水防沙导墙系统,其包括至少一条取水管道和导沙墙组,所述取水管道的末端设置有取水口,所述取水口位于河道的中心位置,取水口的开口方向与取水口所在的水流方向垂直,所述导沙墙组安装在取水口的前部。通过在取水口的前部设置有序排列组合形成的导沙墙组,将导沙墙设置与水流斜交,导引水流改变流向,与纵向水流配合导沙墙周围产生连续较强的螺旋流,可以将推移质和含沙量高的底层水流导向河中心,同时将上层清水引入取水口,达到了引清、导沙、防淤的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取水防沙导墙系统。
背景技术
在多泥沙河流中取水,由于河流中都或多或少的携带着泥沙,常常对灌溉、水电站、火电站以及城市供水设施等引水工程的正常运行构成威胁。如灌溉引水口前的泥沙淤积会降低引水效率,造成大量泥沙进入渠道,使灌溉渠道淤积加重,清淤工作难度较大。黄河上的人民胜利渠由于泥沙大量淤积,造成口门和引渠淤死,甚至在开闸引水灌溉结束后,也不敢关闭闸门停水。火电站引水口前的淤积不仅会降低引水效率,甚至会将口门堵死而取不到水,同时也会引起流道系统的堵塞与磨损问题。如美国衣阿华州德内恩能源中心电厂引水口自1972年以来,泥沙问题不断,大量泥沙进入冷却系统,给正常运行和维护带来很大麻烦,与此同时,泥沙在引水口前形成淤积,闸门多次被堵塞,电厂不得不停止运行,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如何在取水的同时可以有效的防沙,减小引水取水的含沙量和减轻引水取口前的泥沙淤积,是十分重要的技术问题,多年来各种技术方案层出不穷。
目前主流的取水防沙技术有拦沙坎、叠粱闸门、悬板分层式引水防沙方法、不倒式拦沙浅堰、蜗管排沙方法等,其中应用较广的是悬板分层式引水防沙方法。
该种技术方案采用“正面分层引水、正面排沙”的布置形。其引水防沙的工作原理是:根据河道含沙水流中泥沙在垂线上的分布特性,即含沙量沿水深递增的分布规律,特别是推移质泥沙多集中于床面的特点,挟沙水流经上游整治段到达水平悬板前缘时,被水平悬板分割成上下两层,上层清水被引入进水闸,下层含沙量较大的浑水经板下廊道输送至泄洪冲沙闸后的下游河道,从而达到“引清排浑”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取水防沙导墙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一种取水防沙导墙系统,其包括至少一条取水管道和导沙墙组,所述取水管道的末端设置有取水口,所述取水口位于河道的中心位置,取水口的开口方向与取水口所在的水流方向垂直,所述导沙墙组安装在取水口的前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沙墙组包括若干个导沙墙,所述导沙墙沿水流方向一字排开,所述导沙墙与水流方向成夹角。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沙墙的最高点靠近取水口,导沙墙的最低点远离取水口。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位于上游的第一个导沙墙的最低点所在的水平线高于取水口最高点所在的水平线,位于下游的最后一个导沙墙的最高点所在的水平线高于取水口最低点所在的水平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相邻的两个导沙墙之间互相平行,相邻的两个导沙墙之间的间距相等。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沙墙的数量为4~6个。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取水口的前部设置有序排列组合形成的导沙墙组,将导沙墙设置与水流斜交,导引水流改变流向,与纵向水流配合导沙墙周围产生连续较强的螺旋流,可以将推移质和含沙量高的底层水流导向河中心,同时将上层清水引入取水口,达到了引清、导沙、防淤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
参照图1,一种取水防沙导墙系统,其包括至少一条取水管道1和导沙墙组,取水管道1的末端设置有取水口2,取水管道1穿过河道的砼后,取水口2位于河道的中心位置,取水口2的开口方向与取水口2所在的水流方向垂直,所述导沙墙组安装在取水口2的前部。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导沙墙组包括若干个导沙墙3,起层层过滤作用,所述导沙墙3沿水流方向一字排开,所述导沙墙3与水流方向成夹角。
通过在取水口2的前部设置有序排列组合形成的导沙墙组,将导沙墙3设置与水流斜交,导引水流改变流向,与纵向水流配合导沙墙3周围产生连续较强的螺旋流,可以将推移质和含沙量高的底层水流导向河中心,同时将上层清水引入取水口2,达到了引清、导沙、防淤的效果。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导沙墙3的最高点靠近取水口2,导沙墙3的最低点远离取水口2,导引水流改变流向,与纵向水流配合导沙墙3周围产生连续较强的螺旋流,可以将推移质和含沙量高的底层水流导向河中心。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位于上游的第一个导沙墙3的最低点所在的水平线高于取水口2最高点所在的水平线,这个导沙墙3起导引作用,提前将进入取水口2位置的水过滤,位于下游的最后一个导沙墙3的最高点所在的水平线高于取水口2最低点所在的水平线,防止沙泥倒灌入取水口2。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相邻的两个导沙墙3之间互相平行,相邻的两个导沙墙3之间的间距相等。导沙底组的取水防沙效果取决于导沙墙3的布设效果,其主要与墙体和水流的交角、墙体长度、厚度、高度、墙体之间的间距等有关。不同的取水工程在设计导沙墙3组时,需要在拟定初步方案后,通过反复试验比较,调整墙体方向、长度、厚度、高度、墙体之间的间距,根据产生的螺旋流强度及加沙试验。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导沙墙3的数量为4~6个。
以上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取水防沙导墙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至少一条取水管道和导沙墙组,所述取水管道的末端设置有取水口,所述取水口位于河道的中心位置,取水口的开口方向与取水口所在的水流方向垂直,所述导沙墙组安装在取水口的前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取水防沙导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沙墙组包括若干个导沙墙,所述导沙墙沿水流方向一字排开,所述导沙墙与水流方向成夹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取水防沙导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沙墙的最高点靠近取水口,导沙墙的最低点远离取水口。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取水防沙导墙系统,其特征在于:位于上游的第一个导沙墙的最低点所在的水平线高于取水口最高点所在的水平线,位于下游的最后一个导沙墙的最高点所在的水平线高于取水口最低点所在的水平线。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取水防沙导墙系统,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导沙墙之间互相平行,相邻的两个导沙墙之间的间距相等。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取水防沙导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沙墙的数量为4~6个。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097045.0U CN203768858U (zh) | 2014-03-04 | 2014-03-04 | 一种取水防沙导墙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097045.0U CN203768858U (zh) | 2014-03-04 | 2014-03-04 | 一种取水防沙导墙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768858U true CN203768858U (zh) | 2014-08-13 |
Family
ID=512860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20097045.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768858U (zh) | 2014-03-04 | 2014-03-04 | 一种取水防沙导墙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3768858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712010A (zh) * | 2015-03-25 | 2015-06-17 | 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一种凸岸引水防淤系统 |
CN105649140A (zh) * | 2015-12-30 | 2016-06-08 |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取水构筑物、取水系统、循环水系统以及取水构筑物的建造方法 |
-
2014
- 2014-03-04 CN CN201420097045.0U patent/CN203768858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712010A (zh) * | 2015-03-25 | 2015-06-17 | 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一种凸岸引水防淤系统 |
CN105649140A (zh) * | 2015-12-30 | 2016-06-08 |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取水构筑物、取水系统、循环水系统以及取水构筑物的建造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WO2014201742A1 (zh) | 一种泥石流排导槽规划设计方法及其应用 | |
CN102392429B (zh) | 引黄灌区渠首分层取水方法 | |
CN104452693B (zh) | 一种适应水位变动的鱼道进口和设计方法 | |
CN110624280A (zh) | 一种分级沉淀交替使用的沉沙池 | |
CN103882839A (zh) | 一种低水头河床式枢纽电站进水口的排沙系统 | |
CN201596384U (zh) | 农田低压管道前池自排式沉沙池装置 | |
CN203768858U (zh) | 一种取水防沙导墙系统 | |
CN109260776A (zh) | 一种沉沙池 | |
CN106869245B (zh) | 适用于山丘区高水位变化多泥沙河流的可淹没式提水泵站 | |
CN103195016B (zh) | 一种控制水渠弯道水流超高的导流坎 | |
CN207392122U (zh) | 一种具有沉沙功能的水利枢纽 | |
CN108661100A (zh) | 一种新型水力驱动的水库清淤系统 | |
CN216586445U (zh) | 双层消能集沙渠道 | |
CN110528475A (zh) | 一种水利工程取水系统 | |
CN113893584A (zh) | 双层消能集沙渠道和方法 | |
CN110952507B (zh) | 一种适用于山前冲积平原的改进型分级沉沙池 | |
CN210186599U (zh) | 一种冲洗式沉沙池 | |
CN203701055U (zh) | 一种变宽窄缝式输沙装置 | |
CN207727748U (zh) | 一种具有处理功能的雨水消能池 | |
CN104727267B (zh) | 一种能形成纵向螺旋流拦沙排沙的复式拦沙墙 | |
CN106193160B (zh) | 一种鼹鼠掀沙型自动排沙及淤沙有效利用装置 | |
CN203821345U (zh) | 一种三面进水排沙廊道结构 | |
CN209475773U (zh) | 一种鱼鳃式动态连续过滤沉砂池 | |
CN108729407A (zh) | 河流双槽硬化河床互换停流清沙装置 | |
CN209323605U (zh) | 一种河道取水简易排沙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813 Termination date: 20150304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