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03760764U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760764U
CN203760764U CN201320833463.7U CN201320833463U CN203760764U CN 203760764 U CN203760764 U CN 203760764U CN 201320833463 U CN201320833463 U CN 201320833463U CN 203760764 U CN203760764 U CN 2037607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ug division
metal
electric connector
connector according
pull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83346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赖志明
高永顺
王嘉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iga Byt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iga Byt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iga Byt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iga Byt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2083346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7607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7607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760764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一本体、至少一导电端子、至少一导电弹片以及至少一金属套头。本体上设置有插接部,且插接部具有一上表面。导电端子是收容在本体内,且导电端子的一端延伸至插接部内。导电弹片是跨设在插接部的上表面。金属套头是套设在插接部上,并且抵顶在上表面,而金属套头是接触在导电弹片,从而增加金属之间的导通面积,达到良好的接地效果。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金属套头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电连接器是各式电子产品中用以作为电讯传输的主要转接构件,随着电子产业的不断发展,各种电连接器频频问世。其中,具有产生音讯效果的音源电连接器在视听音响产品中被广泛使用,其主要功能是用在提供语音或音频讯号的传输。而随着各种电子产品如计算机、移动式电子产品以及组合音响等,各式各样的电子产品不断推陈出新,对于音源电连接器的质量及设计要求也越来越高。
常见的音源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及固持在绝缘本体内的多个导电端子,且导电端子分别具有用以连接电路板的接脚。绝缘本体上设置有多个圆柱状的插接部及设置在插接部的插接孔,当对接插头对应插入插接孔内时,对接插头接触在导电端子,以传输音频讯号,并且可通过各个导电端子的接脚与电路板之间的接触关系来达到接地的目的。
然而,上述习知的音源电连接器仅以各个导电端子的接脚来实现接地的功能,而在讯号传输过程中容易产生高频电磁波,若导电端子的金属接地面积不足时,容易使讯号产生噪声,进而影响音源电连接器所传输的音频讯号的质量与稳定性,使让使用者无法享受到高质量的听觉效果。
如同以上所述,此一习知音源电连接器的金属接触面积不足,使音频讯号在传输过程中容易产生噪声,影响听觉效果。因此,如何大幅的增加音频连接器的金属接地面积,使其传输音频讯号时能减少噪声,以提供高质量的听觉效果,即为业者研发的标的。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从而解决习知的音频连接器仅以各个导电端子的接脚来实现接地的功能,导致电端子的金属接地面积不足,容易使讯号产生噪声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包括一本体、至少一导电端子、至少一导电弹片以及至少一金属套头。本体上设置有插接部,且插接部具有一上表面。导电端子是收容在本体内,且导电端子的一端延伸至插接部内。导电弹片是跨设在插接部的上表面。金属套头是套设在插接部上,并且抵顶在上表面,而金属套头是接触在导电弹片上。
进一步地,上述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其中更包括一金属壳体,罩覆在本体外,且金属壳体是接触在金属套头与导电弹片。
进一步地,上述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其中金属壳体具有一接地部,当金属壳体罩覆在本体外,接地部是位在本体的底部。
进一步地,上述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其中金属壳体更具有至少一破孔,对应在本体的插接部的位置,令金属套头与插接部露出在金属壳体的外表面。
进一步地,上述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其中导电端子的另一端具有一接脚部,是露出在本体的底部。
进一步地,上述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其中插接部的外径形状为圆柱体,且金属套头的形状是与插接部的外径形状相互匹配。
进一步地,上述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其中导电弹片具有相连接的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且插接部的上表面具有一凹槽,导电弹片嵌设在凹槽内,第一端伸入在插接部内,而第二端跨过上表面,并且延伸至插接部外,当金属套头套设在插接部,金属套头是与第二端相互接触。
进一步地,上述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其中插接部更具有一插接孔,且金属套头具有一开孔,插接孔与开孔的位置相对应,以提供一对接插头自开孔插设在插接孔内。
进一步地,上述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其中导电弹片、导电端子的材料为金属。
进一步地,上述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其中更包括一连接埠,设置在本体上。
本实用新型的功效在于,电连接器利用导电弹片、金属套头与对接插头所构成的多点接触与面接触的设计,可大幅的增加金属之间的导通面积至最大范围,使其具有良好的接地效果。同时,还利用金属壳体与金属套头所构成的大面积接触,来进一步的提升接地的效果,从而稳定并有效的达到减少音频讯号在传输时的噪声,以提供高质量的听觉效果。
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实作与功效,兹配合图式作最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金属套头的组合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金属壳体的组合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与对接插头的组合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插设对接插头的剖面侧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00 电连接器 132 第二端
110 本体 140 金属套头
111 插接部 141 开孔
1111 上表面 150 金属壳体
1112 凹槽 151 接地部
1113 插接孔 152 破孔
120 导电端子 160 连接埠
121 接脚部 200 对接插头
130 导电弹片 210 前端
131 第一端 220 底端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以下所揭露二实施例的电连接器100是以音源电连接器(AudioConnector)做为实施例的说明,但并不以本实施例所揭露的型态为限,熟悉此项技术者,可根据实际设计需求或是使用需求而对应改变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100的外观型态与连接端口的种类。
请参照图1至图4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揭露的电连接器100的分解示意图与组合示意图。本实施例的电连接器100是电性设置在一主机板上(图中未示),并且用以提供电子装置的一对接插头200插设。其中电连接器100包括一本体110、多个导电端子120、多个导电弹片130以及多个金属套头140。本体110为具有绝缘性质的材料所制成,例如塑料或压克力等。本体110上设置有多个向外突出的插接部111,且本体110的内部为中空,以供多个导电端子120收容在本体110内。
其中,上述的插接部111的数量亦可以为一个,而相对应的导电端子120、导电弹片130、以及金属套头140同样可以为一个。本创作可依据使用需求来配置插接部111的数量,例如本实施例是以六个插接部111做为举例说明,且插接部111的外径形状为圆柱体,但并不以此为局限。
进一步的说明本实施例的插接部111的详细结构,本实施例的插接部111具有一上表面1111、一凹槽1112以及一插接孔1113。其中凹槽1112是设置在上表面1111,而插接孔1113是由上表面1111贯穿至插接部111,且插接孔1113与本体110的内部相连通,使对接插头200可由插接部111上的插接孔1113插入本体110内,而凹槽1112是用在嵌设导电弹片130。
本实施例的多个导电端子120是收容在本体110内,且各个导电端子120的一端是向外延伸至各个插接部111内,以供电性接触在电子装置的对接插头200(如图4所示),以接收电子装置所发出的电讯号。而各个导电端子120的另一端具有一接脚部121,是朝向本体110的底部延伸出去,且接脚部121是露出在本体110外。而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100是通过露出在本体110底部的接脚部121电性插设在主机板(图中未示)上,以达到与主机板构成电性配置的关系,并且可通过接脚部121传输电讯号至主机板以及达到接地的效果。
承上,本实施例的导电弹片130为一连续折弯面或一几何形状件,其具有一第一端131与一第二端132,导电弹片130是嵌设在插接部111的凹槽1112内。导电弹片130的第一端131由插接孔1113伸入在插接部111的内壁,而第二端132是跨设过插接部111的上表面1111,并且沿着插接部111的外壁延伸至本体110外,是可接触在金属套头140。此外,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金属套头140具有一开孔141,且金属套头140的形状是与插接部111的外径形状相互匹配。因此,当金属套头140套设在本体110的插接部111上时,金属套头140的内侧面是抵顶在插接部111的上表面1111,且开孔141的位置是与插接孔1113的位置相对应,使金属套头140能接触在导电弹片130的第二端132,以提升接触力以及接触面积,达到金属导通的功能,并且可提供一对接插头200自开孔141插设在插接孔1113内。
其中,上述导电弹片130与金属套头140的材料可以为具有导电性质的材料所组成,例如由铜、铝或铁等金属材料所组成。值得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导电弹片130与金属套头140所使用的材料并不局限在本实施例所载的材料,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而采用适当的材料制作导电弹片130与金属套头140,并且不局限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实施例的导电弹片130与金属套头140的形状。
此外,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为了让电连接器100具备更优良的接地功能,本实施例的电连接器100更包括一金属壳体150,其具有一接地部151以及一破孔152。金属壳体150是罩覆在本体110外,并且与本体110相互结合,其结合方式可以为扣合或卡合等方式。其中,破孔152的位置是对应在本体110的插接部111的位置,且破孔152的形状与金属套头140的形状相匹配,因此,当金属壳体150罩覆在本体110外时,金属套头140与插接部111是由破孔152露出金属壳体150的外表面,且金属壳体150会与金属套头140的底缘相互接触,而导电弹片130的第二端132亦会接触在金属壳体150的内壁,使金属接触的面积范围扩大。而接地部151是位在本体110的底部,以提供定位的功用,使其能稳固的结合在电路板上,并且通过金属壳体150的接地部151达到良好的接地效果。
请同时参照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插设对接插头的剖面侧视图。进一步的说明电连接器100与对接插头200的结合关系。电子装置的对接插头200具有一前端210与一底端220,其中对接插头200是以前端210插入在金属套头140的开孔141中,并且通过插接孔1113伸入在本体110的插接部111内,使对接插头200的前端210压迫导电弹片130第一端131,并以反作用力来抵顶住前端210,达到接触的效果,同时接插头200的前端210亦会接触在导电端子120。此外,当对接插头200的前端210完全插入电连接器100内时,其底端220会抵顶在金属套头140的外表面上,从而达到多点接触以及面接触的效果,使接地效果大幅的提升。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所揭露的电连接器100的整体结构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电连接器相似,因此以下内容仅针对两者间的差异处进行详细说明。
请同时参照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电连接器100的立体组合图。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电连接器100与上述第一实施例所揭露的电连接器的结构差异在于,第二实施例的电连接器100更包括一连接埠160,例如HDMI连接埠、USB连接端口、网络适配卡连接端口、显示器连接埠等。使本体110上除了设置有第一实施例所揭露的多个向外突出的插接部111与套设在插接部111上的金属套头140外,还同时设置有连接埠160,以提供使用者依据使用需求来搭配,从而提升使用上的灵活性。
此外,本实施例的金属壳体150是罩覆在本体110外,并且与本体110相互结合,其结合方式可以为扣合或卡合等方式。其中,破孔152的位置是对应在本体110的插接部111与连接端口160的位置,当金属壳体150罩覆在本体110外时,金属套头140、插接部111及连接埠160是由各个破孔152露出金属壳体150的外表面,且金属壳体150会与金属套头140的底缘相互接触,而导电弹片130的第二端132亦会接触在金属壳体150的内壁,使金属接触的面积范围扩大。而接地部151是位在本体110的底部,以提供定位的功用,使其能稳固的结合在电路板上,并且通过金属壳体150的接地部151达到良好的接地效果。
由上述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说明可清楚得知,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通过导电弹片与金属套头来增加导通面积的设计,可解决习知的音源电连接器仅以各个导电端子的接脚来实现接地的功能,导致电端子的金属接地面积不足,容易使讯号产生噪声的问题。
与现有技术相较之下,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是利用导电弹片、金属套头与对接插头所构成的多点接触与面接触的设计,可大幅的增加金属之间的导通面积至最大范围,使其具有良好的接地效果。同时,还利用金属壳体与金属套头所构成的大面积接触,来进一步的提升接地的效果,从而稳定并有效的达到减少音频讯号在传输时的噪声,以提供高质量的听觉效果。
虽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揭露如上所述,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习相关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举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述的形状、构造、特征及数量当可做些许的变更,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须视本说明书所附的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包括:
一本体,设有至少一插接部,且所述插接部具有一上表面;
至少一导电端子,收容在所述本体内,且所述导电端子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插接部内;
至少一导电弹片,跨设在所述插接部的上表面;以及
至少一金属套头,套设在所述插接部,并抵顶在所述插接部的上表面,而所述金属套头是接触在所述导电弹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金属壳体,罩覆在所述本体外,且所述金属壳体是接触在所述金属套头与所述导电弹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壳体具有一接地部,当所述金属壳体罩覆在所述本体外,所述接地部是位在所述本体的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壳体更具有至少一破孔,对应在所述本体的所述插接部的位置,令所述金属套头与所述插接部露出在所述金属壳体的外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端子的另一端具有一接脚部,是露出在所述本体的底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部的外径形状为圆柱体,而所述金属套头的形状是与所述插接部的外径形状相互匹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弹片具有相连接的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且所述插接部的上表面具有一凹槽,以致使所述导电弹片嵌设在凹槽内,所述第一端伸入在所述插接部内,而所述第二端跨过所述上表面,并且延伸至所述插接部外,当所述金属套头套设在所述插接部,所述金属套头是与所述第二端相互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部更具有一插接孔,且所述金属套头具有一开孔,所述插接孔与所述开孔的位置相对应,以提供一对接插头自所述开孔插设在所述插接孔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弹片、所述导电端子的材料为金属。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连接埠,设置在所述本体上。
CN201320833463.7U 2013-12-13 2013-12-13 电连接器 Expired - Lifetime CN2037607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833463.7U CN203760764U (zh) 2013-12-13 2013-12-13 电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833463.7U CN203760764U (zh) 2013-12-13 2013-12-13 电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760764U true CN203760764U (zh) 2014-08-06

Family

ID=512560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833463.7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760764U (zh) 2013-12-13 2013-12-13 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76076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809556U (zh) 电连接器插头
TWI586049B (zh) 屏蔽接地之插頭電連接器
CN204633074U (zh) 插头电连接器及插座电连接器
TWM582251U (zh) Connector set with built-in locking mechanism and socket connector thereof
US9502840B2 (en) Electrical receptacle connector
CN102769222B (zh) 连接器插座结构
TW201906253A (zh) 能使接地端子與接地片共同形成接地元件的訊號連接器
CN103367969A (zh) 电连接器
TWM456012U (zh) 連接器結構
CN104682137A (zh) 插头电连接器
TWM556417U (zh) 電連接器
US10622767B2 (en)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CN203674484U (zh) 电连接器
CN204835137U (zh) Usb电连接器的转接装置
CN206516796U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03760764U (zh) 电连接器
CN204497508U (zh) 插头电连接器
TWM499667U (zh) 微型插頭電連接器、微型插座電連接器及電連接器組合
CN204497410U (zh) 直立型插座电连接器
CN202487905U (zh) 具电路板的连接器端子结构
CN201608397U (zh) 整合型电连接器
CN110137721B (zh) 电连接器结构
TWI488387B (zh) 音頻連接器
CN204179374U (zh) 电连接器
CN204720694U (zh) 插头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