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03707391U - 电连接器及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及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707391U
CN203707391U CN201320844057.0U CN201320844057U CN203707391U CN 203707391 U CN203707391 U CN 203707391U CN 201320844057 U CN201320844057 U CN 201320844057U CN 203707391 U CN203707391 U CN 2037073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board
side plate
insulating body
terminal
electric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84405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苏愉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xinjie Dongguan Precision Mold Manufacturing Co Ltd
Ant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xinjie Dongguan Precision Mold Manufacturing Co Ltd
Ant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xinjie Dongguan Precision Mold Manufacturing Co Ltd, Ant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xinjie Dongguan Precision Mold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2084405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7073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7073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707391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电连接器,包含有一绝缘本体以及多个端子。该绝缘本体形成有一第一插接口、一第二插接口、连通于该第一插接口的多个第一组装槽及连通于该第二插接口的多个第二组装槽,该些第一组装槽对应该些第二组装槽。该些端子安装于绝缘本体,各该端子包含有一固定部、一第一接触部以及一第二接触部。该第一接触部从该固定部一端延伸且经由对应的该第一组装槽伸入该第一插接口内,该第二接触部从该固定部另一端延伸且经由对应的该第二组装槽伸入该第二插接口内。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及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电连接器及电子装置,尤指一种可拆卸地耦接于两电路板的电连接器及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板对板型(board-to-board)电连接器是可用来将硬盘耦接于电脑主机板,以使硬盘与电脑主板间进行资料传输。常用的板对板型电连接器是将其端子的一侧以焊接的方式固定于电脑主机的一电路板上,当使用者欲将硬盘里的资料传输于电脑主机时,便将硬盘上的舌板插入板对板型电连接器另一侧上的插接口,如此硬盘便可耦接电脑主板以进行资料传输。
然而,由于板对板型电连接器的端子的一侧是焊接并固定于电脑主机的电路板上,当电脑主机的电路板于生产制造的过程中需对板对板型电连接器进行测试,于测试期间若对板对板型电连接器功能不良或是于插拔过程中造成产品不良,则需对板对板型电连接器进行解焊以更换新的板对板型电连接器,其造成产品生产成本的提升,进而不利于产品于市场上的竞争力。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拆卸地耦接于两电路板的电连接器及电子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用来耦接一第一电路板与一第二电路板的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包含有一绝缘本体以及多个第一端子。该绝缘本体形成有一第一插接口、一第二插接口、连通于该第一插接口的多个第一组装槽及连通于该第二插接口的多个第二组装槽,该第一插接口用来插接于该第一电路板,该第二插接口用来插接于该第二电路板,该些第一组装槽对应该些第二组装槽。该些第一端子安装于该绝缘本体,且各该第一端子包含有一第一固定部、一第一接触部以及一第二接触部。该第一接触部从该第一固定部一端延伸且经由对应的该第一组装槽伸入该第一插接口内,以抵接于该第一电路板的一第一连接接脚,该第二接触部从该第一固定部另一端延伸且经由对应的该第二组装槽伸入该第二插接口内,以抵接于该第二电路板的一第一抵接接脚。
根据本实用新型其中的一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另揭露一种电子装置,包含有一第一电路板、一第二电路板以及一电连接器,该第一电路板包含有一第一连接接脚,该第二电路板包含有一第一抵接接脚。该电连接器用来耦接该第一电路板的该第一连接接脚与该第二电路板的该第一抵接接脚,且该电连接器的结构设计是如上所述。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的各第一端子的第一接触部可经由对应的第一组装槽伸入第一插接口内,以于电连接器插接于第一电路板时抵接第一电路板的第一连接接脚,且各第一端子的第二接触部可经由对应的第二组装槽伸入第二插接口内,以于电连接器插接于第二电路板时抵接于该第二电路板的一第一抵接接脚。因此,当第一电路板于生产制造的过程中进行测试而其结果为功能不良或是电连接器于插拔过程中造成损坏时,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的各第一端子是以抵接的方式耦接于第一电路板与第二电路板,故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可直接由第一电路板或第二电路板拆卸以进行更换,也就是当电连接器发生上述的功能不良或损坏时,可仅更换电连接器而无需对第一电路板或第二电路板进行其它动作(例如解焊等),以降低第一电路板或第二电路板损毁的风险。如此一来,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便可大幅降低产品成本,进而有利于产品于市场上的竞争力。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电子装置的组合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电子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电连接器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电连接器的分解示意图。
图5为图3所示的电连接器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图4所示的电连接器的剖面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电连接器于另一视角的分解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第一电路板、第二电路板以及电连接器处于分离状态的俯视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第一电路板、第二电路板以及电连接器处于结合状态的俯视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电连接器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电连接器的分解示意图。
图12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第一端子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电连接器于另一视角的分解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第二端子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电连接器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电连接器的分解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电连接器于另一视角的分解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30电子装置
32第一电路板
321第一连接接脚
323第二连接接脚
325第一端边部
327第二端边部
329第一卡制结构
331第二卡制结构
34第二电路板
341第一抵接接脚
343第二抵接接脚
345边缘部
347卡嵌部
36资料储存装置
38、38'、38''电连接器
40、40'、40''绝缘本体
401第一插接口
402第一侧板
403第二插接口
404第二侧板
405第一组装槽
406第三侧板
407第二组装槽
408第四侧板
409第一容置凹槽
410第一导槽
411第一卡勾结构
412第二导槽
413第三组装槽
414卡合结构
415第四组装槽
416第一卡制部
417第二容置凹槽
419第二卡勾结构
420第二卡制部
42、42'、42''第一端子
421、421'、421''第一固定部
423第一接触部
425第二接触部
427第一边缘部
429第二边缘部
44、44'第一基座
441第一断差结构
46、46'、46''第二端子
461、461'、461''第二固定部
463第一抵接部
465第二抵接部
467第一凸缘部
469第二凸缘部
48、48'第二基座
481第二断差结构
50开孔
52穿孔
54断差部
56卡刺结构
58倒刺结构
60第一卡槽
62第二卡槽
S断差
X1第一组装方向
X2第二组装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以及图2所示,电子装置30包含有第一电路板32、第二电路板34以及资料储存装置36。第二电路板34安装于资料储存装置36,第一电路板32则安装于一主机壳体(未绘示)内。
于此实施例中,主机壳体可为一台式电脑的主机壳体或笔记本电脑的壳体,也就是第一电路板32可为台式电脑的主机板或为笔记本电脑的主机板。另外,资料储存装置36可为一薄型硬盘,但不受此限,例如资料储存装置36也可为一光碟。此外,电子装置30另包含有电连接器38,电连接器38用来耦接第一电路板32与第二电路板34。
如图3至图6所示,电连接器38包含有绝缘本体40,绝缘本体40形成有第一插接口401、第二插接口403、连通于第一插接口401的多个第一组装槽405及连通于第二插接口403的多个第二组装槽407。第一插接口401用来插接于第一电路板32,第二插接口403用来插接于第二电路板34,且该些第一组装槽405对应该些第二组装槽407。
此外,第一电路板32包含有第一连接接脚321,第二电路板34包含有一第一抵接接脚341(如图2所示)。电连接器38另包含有多个第一端子42,且该些第一端子42安装于绝缘本体40内。各第一端子42包含有第一固定部421、第一接触部423以及第二接触部425。第一接触部423从第一固定部421的一端延伸,且第二接触部425从第一固定部421的另一端延伸。如图4及图6所示,电连接器38另包含有第一基座44。绝缘本体40另形成有一第一容置凹槽409,第一基座44连接各第一端子42的第一固定部421,且第一容置凹槽409可用来容置第一基座44。于此实施例中,第一基座44与各第一端子42可利用埋入射出(insert molding)的方式装置成型。
于组装第一端子42与绝缘本体40时,首先将第一基座44沿如图6所示的一第一组装方向X1由如图6所示的位置组装至如图5所示的位置。此时第一基座44便可容置于第一容置凹槽409内。值得一提的是,绝缘本体40可包含有至少一第一卡勾结构411,第一卡勾结构411设置于第一容置凹槽409周围,当第一基座44组装至第一容置凹槽409内时,第一卡勾结构411便可用来卡扣第一基座44,使第一基座44固定于第一容置凹槽409内,进而避免第一基座44自第一容置凹槽409脱离,借此各第一端子42的第一固定部421便可被固定于绝缘本体40。
于此实施例中,绝缘本体40可包含有多个第一卡勾结构411,而第一卡勾结构411的数量和位置可不局限于此实施例图式所绘示。然而在其他不同的实施例中,绝缘本体40也可仅包含有一个第一卡勾结构411。另外,第一组装方向X1是实质上垂直于绝缘本体40的第一插接口401插接于第一电路板32的方向,或者是垂直于绝缘本体40的第二插接口403插接于第二电路板34的方向。换言之,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端子42较佳是沿垂直于电连接器38的接插方向的第一组装方向X1安装于绝缘本体40上。
承上所述,在第一基座44沿第一组装方向X1由如图6所示的位置组装至如图5所示的位置的过程中,各第一端子42的第一接触部423可经由对应的第一组装槽405伸入第一插接口401内,且各第一端子42的第二接触部425可经由对应的第二组装槽407伸入第二插接口403内。如此一来,当绝缘本体40的第一插接口401插接于第一电路板32时,各第一端子42的第一接触部423便可耦接第一电路板32的第一连接接脚321;当绝缘本体40的第二插接口403插接于第二电路板34时,各第一端子42的第二接触部425便可耦接第二电路板34的第一抵接接脚341。因此本实用新型仅需通过第一端子42即可达到同时电性耦接第一电路板32与第二电路板34的目的。
如图5至图7所示,绝缘本体40形成有连通于第一插接口401的多个第三组装槽413及连通于第二插接口403的多个第四组装槽415。该些第三组装槽413与该些第一组装槽405相对且该些第四组装槽415与该些第二组装槽407相对,电连接器38进一步包含有多个第二端子46,且该些第二端子46安装于绝缘本体40内。
此外,第一电路板32包含有第二连接接脚323,第二电路板34包含有第二抵接接脚343,第二连接接脚323背对于第一连接接脚321,第二抵接接脚343背对于第一抵接接脚341(如图2所示)。如图5至图7所示,各第二端子46包含有第二固定部461、第一抵接部463以及第二抵接部465。第一抵接部463从第二固定部461的一端延伸,且第二抵接部465从第二固定部461的另一端延伸。电连接器38另包含有第二基座48,绝缘本体40另形成有第二容置凹槽417,第二基座48连接各第二端子46的第二固定部461,且第二容置凹槽417可用来容置第二基座48。于此实施例中,第二基座48与各第二端子46可利用埋入射出(insert molding)的方式装置成型。
于组装第二端子46与绝缘本体40时,首先将第二基座48沿如图6所示相反于第一组装方向X1的一第二组装方向X2由如图6所示的位置组装至如图5所示的位置。此时第二基座48便可容置于第二容置凹槽417内。绝缘本体40同样包含有至少一第二卡勾结构419。第二卡勾结构419的结构与462的组装方式等相关说明请参考前述第一卡勾结构411与422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承上所述,在第二基座48沿第二组装方向X2由如图6所示的位置组装至如图5所示的位置的过程中,各第二端子46的第一抵接部463可经由对应的第三组装槽413伸入第一插接口401内,且各第二端子46的第二抵接部465可经由对应的第四组装槽415伸入第二插接口403内。如此一来,当绝缘本体40的第一插接口401插接于第一电路板32时,各第二端子46的第一抵接部463便可耦接第一电路板32的第二连接接脚323。当绝缘本体40的第二插接口403插接于第二电路板34时,各第二端子46的第二抵接部465便可耦接第二电路板34的第二抵接接脚343。因此当第一端子42与第二端子46共同耦接第一电路板32与第二电路板34时,可稳定地增加与第一电路板32与第二电路板34间的连接关系。
综上所述,当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38经由绝缘本体40的第一插接口401插接于第一电路板32时,第一端子42的第一接触部423与第二端子46的第一抵接部463可分别抵接于第一电路板32的第一连接接脚321与第二连接接脚323,由于第一接触部423与第一抵接部463是以抵接的方式耦接于第一连接接脚321与第二连接接脚323,因此电连接器38可自第一电路板32拆卸。同理,当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38经由绝缘本体40的第二插接口403插接于第二电路板34时,第一端子42的第二接触部425与第二端子46的第二抵接部465可分别抵接于第二电路板34的第一抵接接脚341与第二抵接接脚343,由于第二接触部425与第二抵接部465是以抵接的方式耦接于第一抵接接脚341与第二抵接接脚343,因此电连接器38可自第二电路板34拆卸。
如此一来,当第一电路板32于生产制造的过程中需对电连接器38进行测试时,可先将电连接器38插接上第一电路板32以及第二电路板34后再对电连接器38进行测试,且当电连接器38测试结果为功能不良或是电连接器38于插拔过程中造成损坏时,可直接将电连接器38自第一电路板32以及第二电路板34上拆卸以进行更换,也就是当电连接器38发生上述的功能不良或损坏时,可仅更换电连接器38而无需对第一电路板32或第二电路板34进行其它动作(例如解焊等),以降低第一电路板32或第二电路板34损毁的风险。如此一来,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38便可大幅降低产品成本,进而有利于产品于市场上的竞争力。
如图4以及图7所示,绝缘本体40另包含有第一侧板402、第二侧板404、第三侧板406以及第四侧板408,第二侧板404相对于第一侧板402,第三侧板406连接于第一侧板402与第二侧板404,第四侧板408连接于第一侧板402与第二侧板404且相对于第三侧板406,其中第三侧板406上形成有第一组装槽405、第二组装槽407与第一容置凹槽409,第四侧板408上形成有第三组装槽413、第四组装槽415与第二容置凹槽417,且第一侧板402、第二侧板404、第三侧板406与第四侧板408共同围绕第一插接口401与第二插接口403。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端子42是经由第一组装槽405与第二组装槽407安装于绝缘本体40上,且第二端子46是经由第三组装槽413与第四组装槽415安装于绝缘本体40上,因此当第一端子42与第二端子46分别安装于绝缘本体40上后,第一端子42是相对于第二端子46。除此之外,绝缘本体40进一步形成有第一导槽410及第二导槽412,第一导槽410设置于第一侧板402远离第一插口401及第二插口403的一侧,第二导槽412设置于第二侧板404远离第一插口401及第二插口403的一侧。
如图2、图4以及图7所示,绝缘本体40另包含有卡合结构414、第一卡制部416以及第二卡制部420,第一卡制部416形成于第一导槽410内,且第二卡制部420与卡合结构414形成于第二导槽412内。第一电路板32具有第一端边部325以及第二端边部327,第二电路板34具有边缘部345,第一端边部325上对应第一卡制部416处形成有第一卡制结构329,第二端边部327上对应第二卡制部420处形成有第二卡制结构331,且边缘部345上对应卡合结构414处形成有一卡嵌部347。
如图8以及图9所示,在电连接器38耦接第一电路板32与第二电路板34的过程中,第一导槽410与第二导槽412可分别用来导引第一侧板402与第二侧板404,以使第一电路板32与第二电路板34由如图8所示的分离位置移动至如图9所示的结合位置,进而使电连接器38耦接于第一电路板32与第二电路板34。值得一提的是,当第一电路板32与第二电路板34位于如图9所示的该结合位置时,第一导槽410还可用来卡合于第一电路板32的第一端边部325,且第二导槽412还可用来卡合于第一电路板32的第二端边部327与第二电路板34的边缘部345,借此第一电路板32的第一端边部325与第二端边部327以及第二电路板34的边缘部345便可提供电连接器38额外的侧向支撑力,以使电连接器38稳固地接合第一电路板32与第二电路板34,以维持信号传输的稳定性。
如图9所示,当第一电路板32与第二电路板34位于结合位置时,第一导槽410内的第一卡制部416卡合于第一端边部325上的第一卡制结构329,且第二导槽412内的第二卡制部420卡合于第二端边部327上的第二卡制结构331,借此第一卡制部416、第一卡制结构329、第二卡制部420与第二卡制结构331便可用来增加绝缘本体40相对第一电路板32的插拔力,以防止绝缘本体40轻易自第一电路板32上拆下。另一方面,第二导槽412内的卡合结构414卡合于与边缘部345上的卡嵌部347,借此卡合结构414与卡嵌部347便可用来增加绝缘本体40相对第二电路板34的插拔力,以防止绝缘本体40轻易自第二电路板34上拆下。于此实施例中,第一卡制部416与卡合结构414分别为一突点结构,第二卡制部420为一凹陷结构,但本实用新型第一卡制部416、卡合结构414与第二卡制部420的结构设计不受此限。
此外,绝缘本体40进一步形成有开孔50以及穿孔52,开孔50位在介于第一导槽410与第一插接口401之间且对应第一卡制部416,穿孔52位在介于第二导槽412与第二插接口403之间且对应卡合结构414。开孔50可使第一侧板402对应第一卡制部416处形成弹臂结构,弹臂结构可提供弹性力于第一卡制部416,以使第一卡制部416卡合于第一卡制结构329。同理,穿孔52可使第二侧板404对应卡合结构414处形成弹臂结构,弹臂结构可提供弹性力于卡合结构414,以使卡合结构414卡合于卡嵌部347。
如图10以及图11所示,电连接器38'与上述的电连接器38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电连接器38'的绝缘本体40'形成有断差部54,借此电连接器38'所耦接的第一电路板32与第二电路板34便可呈不平行的配置,以增加电连接器38'的应用弹性。此外,电连接器38'的一第一基座44'对应绝缘本体40'的断差部54形成有第一断差结构441。第一端子42'的第一固定部421'具有第一边缘部427及第二边缘部429,第一端子42'的第一接触部423从第一边缘部427延伸,第一端子42'的第二接触部425从第二边缘部429延伸,且为对应绝缘本体40'的断差部54与第一基座44'的第一断差结构441,第一接触部423与第二接触部425间具有断差S。
如图13以及图14所示,电连接器38'的第二基座48'对应绝缘本体40'的断差部54形成有第二断差结构481,第二端子46'的第二固定部461'具有第一凸缘部467及第二凸缘部469,第二端子46'的第一抵接部463从第一凸缘部467延伸,第二端子46'的第二抵接部465从第二凸缘部469延伸,且为对应绝缘本体40'的断差部54与第二基座48'的第二断差结构481,第一抵接部463与第二抵接部465间也具有断差S。而此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中具有相同标号的元件,其具有相同的结构设计与作用原理,为求简洁,于此不再赘述。
如图15至图17所示,电连接器38''与上述的电连接器38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电连接器38''的各第一端子42''进一步包含有至少一卡刺结构56,电连接器38''的各第二端子46''进一步包含有倒刺结构58,卡刺结构56突出于第一端子42''的一第一固定部421''侧壁,倒刺结构58突出于第二端子46''的第二固定部461''侧壁。
于组装第一端子42''于电连接器38''的绝缘本体40''上时,可将卡刺结构56嵌入于绝缘本体40'',使各第一端子42''固定于绝缘本体40''上。换句话说,电连接器38''可利用卡刺结构56将第一端子42''固定于绝缘本体40''上,故电连接器38''可省略第一基座的设置。于此实施例中,绝缘本体40''上可另形成有第一卡槽60,以供卡刺结构56嵌入于绝缘本体40''。同理,于组装第二端子46''于电连接器38''的绝缘本体40''上时,可将倒刺结构58嵌入于绝缘本体40'',使各第二端子46''固定于绝缘本体40''上。换句话说,电连接器38''可利用倒刺结构58将第二端子46''固定于绝缘本体40''上,故电连接器38''可省略第二基座的设置。于此实施例中,绝缘本体40''上可另形成有一第二卡槽62,以供倒刺结构58嵌入于绝缘本体40''。而此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中具有相同标号的元件,其具有相同的结构设计与作用原理,为求简洁,于此不再赘述。
相较于背景技术,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的各第一端子的第一接触部可经由对应的第一组装槽伸入第一插接口内,以于电连接器插接于第一电路板时抵接第一电路板的第一连接接脚,且各第一端子的第二接触部可经由对应的第二组装槽伸入第二插接口内,以于电连接器插接于第二电路板时抵接于该第二电路板的一第一抵接接脚。因此,当第一电路板于生产制造的过程中进行测试而其结果为功能不良或是电连接器于插拔过程中造成损坏时,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的各第一端子是以抵接的方式耦接于第一电路板与第二电路板,故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可直接由第一电路板或第二电路板拆卸以进行更换,也就是当电连接器发生上述的功能不良或损坏时,可仅更换电连接器而无需对第一电路板或第二电路板进行其它动作(例如解焊等),以降低第一电路板或第二电路板损毁的风险。如此一来,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便可大幅降低产品成本,进而有利于产品于市场上的竞争力。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Claims (11)

1.一种电连接器,用来耦接一第一电路板与一第二电路板,其特征在于,该电连接器包含有: 
一绝缘本体,形成有一第一插接口、一第二插接口、连通于该第一插接口的多个第一组装槽及连通于该第二插接口的多个第二组装槽,该第一插接口用来插接于该第一电路板,该第二插接口用来插接于该第二电路板,该些第一组装槽对应该些第二组装槽;以及 
多个第一端子,安装于该绝缘本体,各该第一端子包含有: 
一第一固定部; 
一第一接触部,从该第一固定部一端延伸且经由对应的该第一组装槽伸入该第一插接口内,以抵接于该第一电路板的一第一连接接脚;以及 
一第二接触部,从该第一固定部另一端延伸且经由对应的该第二组装槽伸入该第二插接口内,以抵接于该第二电路板的一第一抵接接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有: 
一第一基座,连接各该第一端子的该第一固定部,该第一基座定位各该第一端子于该绝缘本体,其中该绝缘本体进一步形成有一第一容置凹槽,用来容置该第一基座,该绝缘本体包含有至少一第一卡勾结构,设置于该第一容置凹槽周围且用来卡扣该第一基座,使该第一基座固定于该第一容置凹槽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各该第一端子进一步包含有: 
至少一卡刺结构,突出于该第一固定部侧壁且用来嵌入于该绝缘本体,使各该第一端子固定于该绝缘本体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固定部具有一第一边缘部及一第二边缘部,第一接触部从该第一边缘部延伸,该第二接触部从该第二边缘部延伸,且该第一边缘部与该第二边缘部间具有一断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绝缘本体进一步形成 有连通于该第一插接口的多个第三组装槽及连通于该第二插接口的多个第四组装槽,该些第三组装槽与该些第一组装槽相对且该些第四组装槽与该些第二组装槽相对,该电连接器进一步包含有: 
多个第二端子,安装于该绝缘本体,各该第二端子包含有: 
一第二固定部; 
一第一抵接部,从该第二固定部一端延伸且经由对应的该第三组装槽伸入该第一插接口内,以抵接于该第一电路板的一第二连接接脚;以及 
一第二抵接部,从该第二固定部另一端延伸且经由对应的该第四组装槽伸入该第二插接口内,以抵接于该第二电路板的一第二抵接接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有: 
一第二基座,连接于各该第二端子的该第二固定部,该绝缘第二基座定位各该第二端子于该绝缘本体,其中该绝缘本体上进一步形成有一第二容置凹槽,用来容置该第二基座,且该绝缘本体包含有至少一第二卡勾结构,设置于该第二容置凹槽周围且用来卡扣该第二基座,使该第二基座固定于该第二容置凹槽内。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各该第二端子进一步包含有: 
至少一倒刺结构,突出于该第二固定部侧壁且用来嵌入于该绝缘本体,使各该第二端子固定于该绝缘本体上。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固定部具有一第一凸缘部及一第二凸缘部,第一抵接部从该第一凸缘部延伸,该第二抵接部从该第二凸缘部延伸,且该第一凸缘部与该第二凸缘部间具有一断差。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绝缘本体包含有: 
一第一侧板; 
一第二侧板,相对于该第一侧板; 
一第三侧板,连接于该第一侧板与该第二侧板,该第三侧板上形成有该些第一组装槽与该些第二组装槽;以及 
一第四侧板,连接于该第一侧板与该第二侧板且相对于该第三侧板,该第四侧板上形成有该些第三组装槽与该些第四组装槽,其中该第一侧板、该第二侧板、该第三侧板与该第四侧板共同围绕该第一插接口与该第二插接口。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绝缘本体进一步形成有一第一导槽及一第二导槽,该第一导槽设置于该第一侧板远离该第一插口及该第二插口的一侧且用来导引该第一侧板卡合于该第一电路板的一第一端边部,该第二导槽设置于该第二侧板远离该第一插口及该第二插口的一侧且用来导引该第二侧板卡合于该第一电路板的一第二端边部与该第二电路板的一边缘部。 
11.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一第一电路板,包含有一第一连接接脚; 
一第二电路板,包含有一第一抵接接脚;以及 
一电连接器,用来耦接该第一电路板的该第一连接接脚与该第二电路板的该第一抵接接脚,该电连接器为权利要求1至10中任意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电连接器。 
CN201320844057.0U 2013-12-16 2013-12-16 电连接器及电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7073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844057.0U CN203707391U (zh) 2013-12-16 2013-12-16 电连接器及电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844057.0U CN203707391U (zh) 2013-12-16 2013-12-16 电连接器及电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707391U true CN203707391U (zh) 2014-07-09

Family

ID=510577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844057.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707391U (zh) 2013-12-16 2013-12-16 电连接器及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70739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42470A (zh) * 2016-04-28 2017-11-10 美国莫列斯有限公司 一种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CN109196733A (zh) * 2016-05-16 2019-01-11 3M创新有限公司 用于印刷电路板的电连接器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42470A (zh) * 2016-04-28 2017-11-10 美国莫列斯有限公司 一种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CN107342470B (zh) * 2016-04-28 2019-02-19 美国莫列斯有限公司 一种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CN109196733A (zh) * 2016-05-16 2019-01-11 3M创新有限公司 用于印刷电路板的电连接器
CN109196733B (zh) * 2016-05-16 2020-11-03 3M创新有限公司 用于印刷电路板的电连接器
US10938135B2 (en) 2016-05-16 2021-03-02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printed circuit boards
US11355876B2 (en) 2016-05-16 2022-06-07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printed circuit boards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048569B2 (en) Wire-to-board connector assembly and board-end connector thereof
CN202917688U (zh) 电连接器及使用该电连接器的电子装置
US20120077385A1 (en) Connector
US8888507B2 (en) Board-to-board connector
KR20100014443A (ko) 커넥터 장치
WO2015165416A1 (zh) 可正反方向对插的usb插头
CN102420373A (zh) 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US9711877B2 (en) Plug and connector module
CN101409413A (zh) 转接头与应用此转接头的测试机台
CN203707391U (zh) 电连接器及电子装置
US8403710B2 (en) Fool-proof electric connector
TW201445831A (zh) 訊號連接器結構
CN203631781U (zh) 电路板连接器以及电路板组件
CN206259521U (zh) 电连接器
CN106159553B (zh) 电连接器组件
CN201667443U (zh) 电连接器
US9106029B2 (en) Electrical connection device
US20160294090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JP3162616U (ja) 複合コネクタプラグ
US9431736B2 (en) Card edge connector and card edge connector assembly
TWM482197U (zh) 用來耦接第一電路板與第二電路板之電連接器及電子裝置
CN203596429U (zh) 用来耦接第一电路板与第二电路板的电连接器
US9461408B1 (en) Adaptor and storage device using the same
WO2010144756A2 (en) Electronic connector
US8246374B1 (en)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connector having electrical spring plat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709

Termination date: 20141216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