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03706905U - 一种超级电容外壳的压槽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超级电容外壳的压槽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706905U
CN203706905U CN201420028497.3U CN201420028497U CN203706905U CN 203706905 U CN203706905 U CN 203706905U CN 201420028497 U CN201420028497 U CN 201420028497U CN 203706905 U CN203706905 U CN 2037069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dent
shaft lever
upper shaft
module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2002849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浩
阮殿波
傅冠生
张洪权
陈照平
吴震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CRRC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NANCHE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NANCHE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NANCHE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2002849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7069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7069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70690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Heat Treatment Of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超级电容外壳的压槽设备,旨在提供一种电容外壳的压槽设备,其加工的压槽形状规则、槽深一致,有效提高压槽与电容外壳的质量。它包括压槽装置,该压槽装置包括机台,设置在机台上的夹紧机构及压槽进给执行机构;夹紧机构包括可转动的设置在机台顶面上的下夹具,设置在下夹具上方、并与下夹具旋转轴线同轴的上轴杆,可转动设置在上轴杆上的上夹具及设置在机台上用于升降上轴杆的升降装置;压槽进给执行机构包括设置在机台上、并与上轴杆相垂直的第一导轨,可滑动设置在第一导轨上的滑台,用于推动滑台的进给推动装置,通过压槽轴杆可转动设置在滑台上的压槽滚轮及设置在滑台上驱动压槽滚轮转动的第二旋转驱动装置。

Description

一种超级电容外壳的压槽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压槽设备,具体涉及一种超级电容外壳的压槽设备。
背景技术
超级电容一种新型储能器,它具有充电时间短、使用寿命长、温度特性好、节约能源和绿色环保等特点,因而被广泛的应用于各种带有电能储存及大功率放电的工业产品中。超级储能电容器主要的原材料包括:有机电解液、活性炭、铝箔、隔膜等几项重要的材料。
目前在圆型超级电容器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对电容器的电容外壳进行压槽。现有的压槽机通常采用以下两种工作方式:一种是工件固定,三个互呈120度设置的压槽轮围绕固定工件旋转,完成压槽工作;此类设备往往结构复杂,操作、维护不便;另一种是工件旋转,由人工推动或拖动压槽轮靠近工件,完成压槽工作;此方法压出的压槽不仅深浅不一,形状不规则,甚至会导致铝外壳发生变形,不仅费时费力,影响工作效率,也不利于提高产品质量。
另一方面,目前压槽机上用于夹紧电容外壳的安装夹具难以保证其上安装的电容外壳的中心度和垂直度,即夹紧在安装夹具上的电容外壳往往会出现偏斜、偏心的现象;从而导致电容外壳上的压槽偏斜、偏心等不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压槽机所加工的压槽深浅不一,形状不规则以及导致电容外壳发生变形的问题;提供一种超级电容外壳的压槽设备,其加工的压槽形状规则、槽深一致,有效提高压槽与电容外壳的质量。
本实用新型在第一目的基础上的第二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压槽机难以保证其上装夹的电容外壳的中心度和垂直度,从而导致电容外壳上的压槽偏斜、偏心的问题;提供一种超级电容外壳的压槽设备,其可保证装夹的电容外壳的中心度和垂直度,有效提高压槽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超级电容外壳的压槽设备,包括压槽装置,该压槽装置包括机台,设置在机台上用于夹紧电容外壳的夹紧机构及压槽进给执行机构;所述夹紧机构包括可转动的设置在机台顶面上的下夹具,用于驱动下夹具转动的第一旋转驱动装置,设置在下夹具上方、并与下夹具旋转轴线同轴的上轴杆,可转动设置在上轴杆上的上夹具及设置在机台上用于升降上轴杆的升降装置;所述压槽进给执行机构包括设置在机台上、并与上轴杆相垂直的第一导轨,可滑动设置在第一导轨上的滑台,用于推动滑台的进给推动装置,通过压槽轴杆可转动设置在滑台上的压槽滚轮及设置在滑台上驱动压槽滚轮转动的第二旋转驱动装置;所述压槽轴杆与上轴杆相平行。
本方案的压槽设备在加工时,电容外壳固定在上、下夹具之间,并通过第一旋转驱动装置随下夹具一同旋转;同时,压槽滚轮通过第二旋转驱动装置作与电容外壳旋转方向相反的转动,且进给推动装置推动滑台上的压槽滚轮朝电容外壳进给;其中压槽的槽深由进给推动装置的进给量来设定,因而可以保证同一型号的电容外壳的压槽形状规则、槽深一致,有效提高压槽与电容外壳的质量。
作为优选,下夹具包括可转动的设置在机台上的下模套及同轴设置在下模套内的弹性夹套,该弹性夹套的上端开口,下端设有支撑底板,弹性夹套的外侧面为上大下小的锥形楔紧面,且锥形楔紧面抵靠在下模套内侧面上;弹性夹套的侧面上设有若干周向均布,并沿弹性夹套轴向延伸的隔断槽,各隔断槽贯穿弹性夹套轴的顶面及底面,并在相邻两隔断槽之间的弹性夹套上形成弹性夹片;所述机台上还设有可使弹性夹套往下移动的下移抱紧结构及可使弹性夹套往上移动的顶升机构;所述第一旋转驱动装置用于驱动下模套转动。
本方案中的电容外壳通过下夹具中的下模套和弹性夹套来保证安装在上、下夹具之间的电容外壳的中心度和垂直度,保证压槽不产生偏斜、偏心的问题,有效提高压槽质量。
作为优选,下移抱紧结构包括设置在机台下表面上的竖直导杆,可沿竖直导杆上下升降的支承板,同轴设置在弹性夹套底面上的连接杆及套设在竖直导杆上的预应力压缩弹簧,所述连接杆往下延伸,且连接杆的下端通过轴承/轴承座可转动的与支承板相连接;所述顶升机构包括顶升气缸及设置在支承板下方的杠杆机构,杠杆机构的杠杆的一端抵靠在支承板下表面上,杠杆的另一端铰接在顶升气缸的活塞杆端部,顶升气缸的缸体端部交接在机台上;所述第一旋转驱动装置包括第一电机及连接第一电机输出轴与下模套的带轮传动机构。
本方案的下移抱紧结构和顶升机构能够在不影响下夹具及其上的电容外壳转动的前提下,使弹性夹套抱紧/松开弹性夹套内的电容外壳,保证电容外壳的中心度和垂直度。
作为优选,进给推动装置包括通过凸轮轴杆可转动设置在机台上的凸轮,设置在机台上用于驱动凸轮转动的第三旋转驱动装置及可使所述的滑台抵靠在凸轮表面上的复位弹簧,所述凸轮轴杆与上轴杆相平行,且凸轮轴杆与上轴杆位于压槽轴杆的相对两侧;所述复位弹簧与凸轮轴杆位于滑台的相对两侧,复位弹簧的一端抵靠在滑台上,另一端抵靠在机台上。
本方案的进给推动装置通过凸轮的偏心距来控制压槽滚轮的进给量,其控制精度高,稳定性高;不会发生过进给的问题;且不需要设置限位装置来限制压槽滚轮的进给量。
作为优选,下夹具与压槽滚轮的旋转方向相反。
作为优选,还包括用于夹取电容外壳的夹取装置及依次排列分布的进料输送机构,上料工位,压槽工位,下料工位和出料输送机构;所述压槽装置设置在压槽工位上,所述夹取装置包括第二导轨,可沿第二导轨滑动的滑座,用于推动滑座的往复推动装置及四个沿第二导轨方向依次分布的气动夹持器,各气动夹持器分别包括固定安装在滑座上的竖直气缸,固定安装在竖直气缸的活塞杆端部的水平气缸及安装在水平气缸的活塞杆端部的平行气夹,所述进料输送机构,上料工位,压槽工位,下料工位及出料输送机构沿第二导轨依次排列分布,所述水平气缸的伸缩方向与第二导轨相垂直,所述平行气夹的两气动手指的相对两侧面上对称的设有两凹陷夹持弧面。
本方案使电容外壳的压槽工艺的上料,压槽及下料实现自动化加工,有效的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作为优选,上料工位和下料工位上分别设有用于放置电容外壳的圆形限位槽,圆形限位槽开口朝上;上料工位上还设有扫码器;所述进料输送机构和出料输送机构分别包括水平设置的带/链传动机构及若干均匀环绕分布在带/链传动机构外侧的水平支撑板,所述带/链传动机构的带轮/链轮的转轴竖直设置;各水平支撑板分别通过连接杆与带/链传动机构的皮带/链条固定连接,且各水平支撑板顶面也分别设有圆形限位槽。
作为优选,第二旋转驱动装置包括第二电机及连接第二电机输出轴与压槽轴杆的带轮传动机构或齿轮传动机构,所述升降装置为竖直设置的升降气缸。
作为优选,上轴杆竖直设置,所述上轴杆的下端往下延伸,并位于上夹具下方,上轴杆的下端设有自适应压槽辅助成型内模块,该自适应压槽辅助成型内模块包括固定在上轴杆下端的上模块及位于上模块下方的下模块,上模块下表面上设有沿上轴杆径向延伸的燕尾槽,所述下模块上表面设有与燕尾槽适配的燕尾块,且下模块上表面靠近/贴合在上模块下表面上,所述燕尾槽内还设有第一预紧压缩弹簧,第一预紧压缩弹簧的一端抵靠在燕尾块上,另一端抵靠在燕尾槽端部;所述上、下模块的一侧朝向压槽滚轮,且朝向压槽滚轮的上、下模块侧面为与上轴杆同轴的圆柱面,该圆柱面上设有环绕上轴杆的圆弧形凹槽,且圆弧形凹槽对称分布在上、下模块上;所述圆弧形凹槽与第一预紧压缩弹簧位于燕尾块相对两侧;所述上轴杆、位于上夹具上方套设有可上下移动的浮动连接套,所述升降装置为竖直设置的升降气缸,且升降气缸活塞杆端部与浮动连接套的上端相连接;所述上轴杆上部外侧面上设有上、下两环形限位凸起,浮动连接套内侧面上、位于上、下两环形限位凸起之间设有环形凸台;所述上轴杆内同轴的设有导向通孔,上轴杆外侧面上、位于上、下两环形限位凸起之间设有轴向延伸的条形孔,且条形孔与导向通孔连通,所述环形凸台内侧面上设有径向延伸的压杆,且该压杆穿过条形孔位于导向通孔内;所述导向通孔内、位于压杆下方可滑动的设有升降顶杆,升降顶杆为上大下小的阶梯杆,所述导向通孔内侧面上、靠导向通孔下端设有内环形挡块,所述升降顶杆上、位于升降顶杆台阶面与内环形挡块之间套设可使升降顶杆的上端抵靠在压杆上的第二预紧压缩弹簧;所述上模块上、位于导向通孔正下方设有贯穿上模块上下表面的避让通孔,下模块上表面上,位于升降顶杆正下方设有与升降顶杆下端适配的限位孔。
由于电容外壳往往通过上、下夹具进行固定,使得电容外壳上下端口封闭,且压槽为往电容外壳内凸起的凹槽;这使得电容外壳内难以直接设置定型模块(定型模块上可设置与压槽对应的模槽,来限定压槽的形状),否则当压槽成型后,定型模块将难以取出;因而目前的电容外壳的压槽工艺中都是单独通过压槽滚轮进行压槽,电容外壳的内都没有对应的定型模块;压槽滚轮虽然能够限定压槽的槽深,但单独的压槽滚轮难以限定压槽的截面形状,导致压槽形状不一、压槽开口大小不一,且容易导致电容外壳发生形变。
本方案结构针对上述问题,在压槽过程中巧妙的在电容外壳内设置自适应压槽辅助成型内模块(相当于定型模块)与压槽滚轮配合,保证压槽的截面形状一致,压槽开口大小一致,有效防止压槽滚轮的挤压力使电容外壳发生形变;并且在压槽成型后,自适应压槽辅助成型内模块能够随上夹具一同往上移动,自动与压槽分离,实现脱模。
作为优选,升降顶杆的下端同轴的设有定位销,且定位销的下端设有上大下小的导向圆台体,所述限位孔与定位销适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其一,具有压槽形状规则、槽深一致,有效提高压槽与电容外壳的质量;
其二,可实现自动化加工,有效的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的一种超级电容外壳的压槽设备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的压槽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的弹性夹套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的压槽设备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的压槽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的压槽设备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超级电容外壳的压槽设备,包括用于夹取电容外壳的夹取装置7,依次排列分布的进料输送机构1,上料工位2,压槽工位3及下料工位5和出料输送机构6。压槽工位上设有压槽装置4。夹取装置包括第二导轨71,可沿第二导轨滑动的滑座72,用于推动滑座的往复推动装置及四个沿第二导轨方向依次分布的气动夹持器73。各气动夹持器分别包括固定安装在滑座上的竖直气缸,固定安装在竖直气缸的活塞杆端部的水平气缸74及安装在水平气缸的活塞杆端部的平行气夹75。水平气缸的伸缩方向与第二导轨相垂直。平行气夹的两气动手指76的相对两侧面上对称的设有两凹陷夹持弧面。往复推动装置包括丝杆螺母机构及往复驱动电机,丝杆螺母机构的螺母固定在滑座上,丝杆螺母机构的丝杆与第二导轨相平行。往复驱动电机的转子与丝杆端部相连接。往复推动装置还可以设置为往复气缸。
进料输送机构,上料工位,压槽工位,下料工位及出料输送机构沿第二导轨依次排列分布。上料工位和下料工位上分别设有用于放置电容外壳的圆形限位槽,圆形限位槽开口朝上。上料工位上还设有扫码器21,扫码器能自动扫描并记录产品的工艺参数。
进料输送机构和出料输送机构分别包括水平设置的带/链传动机构12及若干均匀环绕分布在带/链传动机构外侧的水平支撑板11。带/链传动机构的带轮/链轮的转轴竖直设置。各水平支撑板分别通过连接杆与带/链传动机构的皮带/链条固定连接,且各水平支撑板顶面也分别设有圆形限位槽。
如图1、图2、图3所示,压槽装置4包括设置在压槽工位上的机台41,设置在机台上用于夹紧电容外壳的夹紧机构及压槽进给执行机构46。夹紧机构包括可转动的设置在机台顶面上的下夹具42,用于驱动下夹具转动的第一旋转驱动装置47,设置在下夹具上方、并与下夹具旋转轴线同轴的上轴杆44,可转动设置在上轴杆上的上夹具43及设置在机台上用于升降上轴杆的升降装置45。升降装置为竖直设置的升降气缸。下夹具旋转轴线及上轴杆竖直设置。上夹具底面上同轴的设有限位凹槽431,且限位凹槽为与电容外壳适配的圆槽。下夹具包括可转动的设置在机台上的下模套421及同轴设置在下模套内的弹性夹套422。下模套与弹性夹套的轴线竖直设置。下模套的轴向固定。弹性夹套的上端开口,下端设有支撑底板。弹性夹套的外侧面为上大下小的锥形楔紧面,且锥形楔紧面抵靠在下模套内侧面上。弹性夹套的侧面上设有四个周向均布,并沿弹性夹套轴向延伸的隔断槽423。各隔断槽贯穿弹性夹套轴的顶面及底面,并在相邻两隔断槽之间的弹性夹套上形成弹性夹片424。机台上还设有可使弹性夹套往下移动的下移抱紧结构48及可使弹性夹套往上移动的顶升机构49。
下移抱紧结构包括设置在机台下表面上的竖直导杆484,可沿竖直导杆上下升降的支承板483,同轴设置在弹性夹套底面上的连接杆481及套设在竖直导杆上的预应力压缩弹簧485。预应力压缩弹簧的下端抵靠在支承板上,上端抵靠在机台下表面上。连接杆往下延伸,且连接杆的下端通过轴承/轴承座482可转动的与支承板相连接。该轴承/轴承座固定安装在支承板上,连接杆的下端与轴承/轴承座相连接。
顶升机构包括顶升气缸491及设置在支承板下方的杠杆机构。杠杆机构设置在机台下表面上的支撑杆492及交接在支撑杆上的杠杆493。支撑杆竖直设置,并往下延伸。杠杆位于支承板下方。杠杆机构的杠杆的一端抵靠在支承板下表面上,杠杆的另一端铰接在顶升气缸的活塞杆端部。顶升气缸的缸体端部交接在机台上。
第一旋转驱动装置用于驱动下模套转动。第一旋转驱动装置包括第一电机及连接第一电机输出轴与下模套的带轮传动机构。该带轮传动机构包括套设在下模套外侧面上的从动带轮,与第一电机输出轴相连接的主动带轮及连接主、从动带轮的皮带。
如图1所示,压槽进给执行机构包括设置在机台上、并与上轴杆相垂直的第一导轨462,可滑动设置在第一导轨上的滑台465,用于推动滑台的进给推动装置,通过压槽轴杆464可转动设置在滑台上的压槽滚轮463及设置在滑台上驱动压槽滚轮转动的第二旋转驱动装置466。压槽轴杆与上轴杆相平行。下夹具与压槽滚轮的旋转方向相反。第二旋转驱动装置包括第二电机及连接第二电机输出轴与压槽轴杆的带轮传动机构或齿轮传动机构。
进给推动装置包括通过凸轮轴杆468可转动设置在机台上的凸轮467,设置在机台上用于驱动凸轮转动的第三旋转驱动装置469及可使所述的滑台抵靠在凸轮表面上的复位弹簧461。凸轮轴杆与上轴杆相平行,且凸轮轴杆与上轴杆位于压槽轴杆的相对两侧。复位弹簧与凸轮轴杆位于滑台的相对两侧,复位弹簧的一端抵靠在滑台上,另一端抵靠在机台上。第三旋转驱动装置第三电机,且第三电机的输出轴与凸轮轴杆相连接。
本实施例的超级电容外壳的压槽设备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第一,电容外壳放置在进料输送机构的水平支撑板的圆形限位槽内,并通过带/链传动机构进行传送;
第二,通过气动夹持器上的平行气夹将进料输送机构上的电容外壳夹持,并放置到上料工位上;并通过扫码器对上料工位上的电容外壳进行扫描,并记录产品的工艺参数;
第三,通过气动夹持器上的平行气夹将上料工位上的电容外壳夹持到压槽工位进行压槽;
压槽工位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a,平行气夹通过气动手指将电容外壳放置到弹性夹套内;
b,顶升气缸的活塞杆收缩,并在预应力压缩弹簧的作用下使支承板带动连接杆及弹性夹套下移;弹性夹套下移过程中,由于弹性夹套的外侧面为上大下小的锥形楔紧面,锥形楔紧面与下模套配合使弹性夹套上的各弹性夹片的上部往内收缩,并抱紧电容外壳9,如图4所示;
各弹性夹片的收缩量相同,从而夹紧在弹性夹套内的电容外壳与弹性夹套同轴,进而保证安装在下夹具上的电容外壳的中心度和垂直度;
c,升降气缸带动上夹具下移,并抵靠在电容外壳9的上端,如图4所示;
d,压槽滚轮和电容外壳作相对旋转;同时,凸轮转动推动滑台及其上的压槽滚轮朝电容外壳进给(凸轮的偏心距即为压槽滚轮的进给量),从而实现对电容外壳进行压槽,如图4所示;
e,压槽完成后,滑台及其上的压槽滚轮复位;顶升气缸的活塞杆伸出,并通过杠杆将支承板顶起, 支承板带动连接杆及弹性夹套上移,弹性夹套解除对电容外壳的抱紧;
第四,通过气动夹持器上的平行气夹将压槽工位上的电容外壳夹持到下料工位;
第五,通过气动夹持器上的平行气夹将下料工位上的电容外壳夹持到出料输送机构的水平支撑板的圆形限位槽内,并通过带/链传动机构进行传送,并取下。
在压槽设备的工作过程中,四个气动夹持器同时工作;四个气动夹持器上的平行气夹分别通过气动手指同时将进料输送机构的水平支撑板上的电容外壳,上料工位上的电容外壳,压槽工位上的电容外壳及下料工位上的电容外壳夹持住;
然后同时将四个气动夹持器上的电容外壳移至下移工位,其中,进料输送机构的水平支撑板上的电容外壳移至上料工位,上料工位上的电容外壳移至压槽工位,压槽工位上的电容外壳移至下料工位,下料工位上的电容外壳移至出料输送机构的水平支撑板上。
实施例2:本实施例的其余结构参照实施例1,其不同之处在于:
如图5、图6所示,上轴杆44的下端往下延伸,并位于上夹具43下方。上轴杆的下端设有自适应压槽辅助成型内模块411。该自适应压槽辅助成型内模块包括固定在上轴杆下端的上模块417及位于上模块下方的下模块418。上模块与下模块水平设置。上模块下表面上设有沿上轴杆径向延伸的燕尾槽421。下模块上表面设有与燕尾槽适配的燕尾块423,且下模块上表面靠近/贴合在上模块下表面上。下模块可沿燕尾槽滑动。燕尾槽内还设有第一预紧压缩弹簧422,第一预紧压缩弹簧的一端抵靠在燕尾块上,另一端抵靠在燕尾槽端部。上、下模块的一侧朝向压槽滚轮,且朝向压槽滚轮的上、下模块侧面为与上轴杆同轴的圆柱面。该圆柱面上设有环绕上轴杆的圆弧形凹槽424,且圆弧形凹槽对称分布在上、下模块上。圆弧形凹槽与第一预紧压缩弹簧位于燕尾块相对两侧。
上轴杆上、位于上夹具上方套设有可上下移动的浮动连接套410。升降装置为竖直设置的升降气缸,且升降气缸活塞杆端部与浮动连接套的上端相连接。上轴杆上部外侧面上设有上、下两环形限位凸起442、444。浮动连接套内侧面上、位于上、下两环形限位凸起之间设有环形凸台412。上轴杆内同轴的设有导向通孔441。上轴杆外侧面上、位于上、下两环形限位凸起之间设有轴向延伸的条形孔443,且条形孔与导向通孔相连通。环形凸台内侧面上设有径向延伸的压杆413,且该压杆穿过条形孔位于导向通孔内。导向通孔内、位于压杆下方可滑动的设有升降顶杆414。升降顶杆为上大下小的阶梯杆。导向通孔内侧面上、靠导向通孔下端设有内环形挡块。升降顶杆上、位于升降顶杆台阶面与内环形挡块之间套设可使升降顶杆的上端抵靠在压杆上的第二预紧压缩弹簧415。升降顶杆的下端同轴的设有定位销416,定位销的下端设有上大下小的导向圆台体。上模块上、位于导向通孔正下方设有贯穿上模块上下表面的避让通孔420。下模块上表面上,位于升降顶杆正下方设有限位孔419。该限位孔与定位销适配。定位销的下端延伸至避让通孔内。
本实施例的具体工作过程参照实施例1,其不同之处在于:
如图6、图7、图8所示,在升降气缸的活塞杆往下伸出的过程中上轴杆,上夹具及自适应压槽辅助成型内模块将在自重作用下往下移动;当上夹具抵靠在电容外壳的上端时,自适应压槽辅助成型内模块位于电容外壳内,且自适应压槽辅助成型内模块与压槽滚轮相对应;
接着,升降气缸活塞杆继续往下伸出,并带动浮动连接套内的压杆一同往下移动,直至环形凸台抵靠在下环形限位凸起上;在这过程中,压杆将升降顶杆往下推出,并使升降顶杆下端的定位销伸至限位孔内对下模块进行定位,此时,上模块与下模块连为一体。
在电容外壳转动过程中,自适应压槽辅助成型内模块保持不动,自适应压槽辅助成型内模块上的圆弧形凹槽始终朝向压槽滚轮。在压槽滚轮压槽的过程中,自适应压槽辅助成型内模块上的圆弧形凹槽将于压槽滚轮将配合,保证压槽的截面形状一致,压槽开口大小一致,有效防止压槽滚轮的挤压力使电容外壳发生形变。
在压槽成型后,升降气缸的活塞杆带动浮动连接套及其内的压杆一同往上移动,直至环形凸台抵靠在上环形限位凸起上;在这过程中,升降顶杆在第二预紧压缩弹簧的作用下往上移动,并使定位销移出限位孔,解除上模块与下模块之间的连接关系;
接着,升降气缸活塞杆继续往上移动,在这过程中上轴杆,上夹具及上模块将一同往上移动,而下模块在往上移动的同时,还将沿燕尾槽往右移动使下模块越过电容外壳的压槽,并随上模块一同往上移动至电容外壳上方;至此,自适应压槽辅助成型内模块实现脱模过程。

Claims (9)

1.一种超级电容外壳的压槽设备,其特征是,包括压槽装置(4),该压槽装置包括机台(41),设置在机台上用于夹紧电容外壳的夹紧机构及压槽进给执行机构(46);所述夹紧机构包括可转动的设置在机台顶面上的下夹具(42),用于驱动下夹具转动的第一旋转驱动装置,设置在下夹具上方、并与下夹具旋转轴线同轴的上轴杆(44),可转动设置在上轴杆上的上夹具(43)及设置在机台上用于升降上轴杆的升降装置; 
所述压槽进给执行机构包括设置在机台上、并与上轴杆相垂直的第一导轨(462),可滑动设置在第一导轨上的滑台(465),用于推动滑台的进给推动装置,通过压槽轴杆(464)可转动设置在滑台上的压槽滚轮(463)及设置在滑台上驱动压槽滚轮转动的第二旋转驱动装置;所述压槽轴杆与上轴杆相平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级电容外壳的压槽设备,其特征是,所述下夹具包括可转动的设置在机台上的下模套(421)及同轴设置在下模套内的弹性夹套(422),该弹性夹套的上端开口,下端设有支撑底板,弹性夹套的外侧面为上大下小的锥形楔紧面,且锥形楔紧面抵靠在下模套内侧面上;弹性夹套的侧面上设有若干周向均布,并沿弹性夹套轴向延伸的隔断槽(423),各隔断槽贯穿弹性夹套轴的顶面及底面,并在相邻两隔断槽之间的弹性夹套上形成弹性夹片(424);所述机台上还设有可使弹性夹套往下移动的下移抱紧结构及可使弹性夹套往上移动的顶升机构;所述第一旋转驱动装置用于驱动下模套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超级电容外壳的压槽设备,其特征是,所述下移抱紧结构包括设置在机台下表面上的竖直导杆(484),可沿竖直导杆上下升降的支承板(483),同轴设置在弹性夹套底面上的连接杆(481)及套设在竖直导杆上的预应力压缩弹簧(485),所述连接杆往下延伸,且连接杆的下端通过轴承/轴承座可转动的与支承板相连接;
所述顶升机构包括顶升气缸(491)及设置在支承板下方的杠杆机构,杠杆机构的杠杆(493)的一端抵靠在支承板下表面上,杠杆的另一端铰接在顶升气缸的活塞杆端部,顶升气缸的缸体端部交接在机台上;
所述第一旋转驱动装置包括第一电机及连接第一电机输出轴与下模套的带轮传动机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级电容外壳的压槽设备,其特征是,所述进给推动装置包括通过凸轮轴杆(468)可转动设置在机台上的凸轮(467),设置在机台上用于驱动凸轮转动的第三旋转驱动装置及可使所述的滑台抵靠在凸轮表面上的复位弹簧(461),所述凸轮轴杆与上轴杆相平行,且凸轮轴杆与上轴杆位于压槽轴杆的相对两侧;所述复位弹簧与凸轮轴杆位于滑台的相对两侧,复位弹簧的一端抵靠在滑台上,另一端抵靠在机台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一种超级电容外壳的压槽设备,其特征是,下夹具与压槽滚轮的旋转方向相反。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一种超级电容外壳的压槽设备,其特征是,还包括用于夹取电容外壳的夹取装置(7)及依次排列分布的进料输送机构(1),上料工位(2),压槽工位(3),下料工位(5)和出料输送机构(6);所述压槽装置设置在压槽工位上,所述夹取装置包括第二导轨(71),可沿第二导轨滑动的滑座(72),用于推动滑座的往复推动装置及四个沿第二导轨方向依次分布的气动夹持器(73),各气动夹持器分别包括固定安装在滑座上的竖直气缸,固定安装在竖直气缸的活塞杆端部的水平气缸(74)及安装在水平气缸的活塞杆端部的平行气夹(75),所述进料输送机构,上料工位,压槽工位,下料工位及出料输送机构沿第二导轨依次排列分布,所述水平气缸的伸缩方向与第二导轨相垂直,所述平行气夹的两气动手指的相对两侧面上对称的设有两凹陷夹持弧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超级电容外壳的压槽设备,其特征是,所述上料工位和下料工位上分别设有用于放置电容外壳的圆形限位槽,圆形限位槽开口朝上;上料工位上还设有扫码器;所述进料输送机构和出料输送机构分别包括水平设置的带/链传动机构及若干均匀环绕分布在带/链传动机构外侧的水平支撑板,所述带/链传动机构的带轮/链轮的转轴竖直设置;各水平支撑板分别通过连接杆与带/链传动机构的皮带/链条固定连接,且各水平支撑板顶面也分别设有圆形限位槽。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一种超级电容外壳的压槽设备,其特征是,所述第二旋转驱动装置包括第二电机及连接第二电机输出轴与压槽轴杆的带轮传动机构或齿轮传动机构,所述升降装置为竖直设置的升降气缸。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超级电容外壳的压槽设备,其特征是,所述上轴杆竖直设置,所述上轴杆的下端往下延伸,并位于上夹具下方,上轴杆的下端设有自适应压槽辅助成型内模块(411),该自适应压槽辅助成型内模块包括固定在上轴杆下端的上模块(417)及位于上模块下方的下模块(418),上模块下表面上设有沿上轴杆径向延伸的燕尾槽(421),所述下模块上表面设有与燕尾槽适配的燕尾块(423),且下模块上表面靠近/贴合在上模块下表面上,所述燕尾槽内还设有第一预紧压缩弹簧(422),第一预紧压缩弹簧的一端抵靠在燕尾块上,另一端抵靠在燕尾槽端部;所述上、下模块的一侧朝向压槽滚轮,且朝向压槽滚轮的上、下模块侧面为与上轴杆同轴的圆柱面,该圆柱面上设有环绕上轴杆的圆弧形凹槽(424),且圆弧形凹槽对称分布在上、下模块上;所述圆弧形凹槽与第一预紧压缩弹簧位于燕尾块相对两侧;
所述上轴杆上、位于上夹具上方套设有可上下移动的浮动连接套(410),所述升降装置为竖直设置的升降气缸,且升降气缸活塞杆端部与浮动连接套的上端相连接;所述上轴杆上部外侧面上设有上、下两环形限位凸起(442、444),浮动连接套内侧面上、位于上、下两环形限位凸起之间设有环形凸台(412);所述上轴杆内同轴的设有导向通孔(441),上轴杆外侧面上、位于上、下两环形限位凸起之间设有轴向延伸的条形孔(443),且条形孔与导向通孔连通,所述环形凸台内侧面上设有径向延伸的压杆(413),且该压杆穿过条形孔位于导向通孔内;所述导向通孔内、位于压杆下方可滑动的设有升降顶杆(414),升降顶杆为上大下小的阶梯杆,所述导向通孔内侧面上、靠导向通孔下端设有内环形挡块,所述升降顶杆上、位于升降顶杆台阶面与内环形挡块之间套设可使升降顶杆的上端抵靠在压杆上的第二预紧压缩弹簧(415);
所述上模块上、位于导向通孔正下方设有贯穿上模块上下表面的避让通孔(420),下模块上表面上,位于升降顶杆正下方设有与升降顶杆下端适配的限位孔(419)。
CN201420028497.3U 2014-01-17 2014-01-17 一种超级电容外壳的压槽设备 Expired - Lifetime CN2037069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028497.3U CN203706905U (zh) 2014-01-17 2014-01-17 一种超级电容外壳的压槽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20028497.3U CN203706905U (zh) 2014-01-17 2014-01-17 一种超级电容外壳的压槽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706905U true CN203706905U (zh) 2014-07-09

Family

ID=510573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20028497.3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706905U (zh) 2014-01-17 2014-01-17 一种超级电容外壳的压槽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706905U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21949B (zh) * 2014-01-17 2017-02-15 宁波中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超级电容外壳的压槽设备
CN107331540A (zh) * 2017-08-10 2017-11-07 铜陵市启动电子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电容器铝壳夹持旋转装置
CN108356148A (zh) * 2017-12-30 2018-08-03 芜湖慧盈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分离移动式电容外壳用翻边上模
CN108899224A (zh) * 2017-05-12 2018-11-27 丁耀华 电容封装机
CN109732558A (zh) * 2019-03-01 2019-05-10 深圳互喜智联科技有限公司 移动机器人驱动轮升降装置
CN111774465A (zh) * 2020-09-07 2020-10-16 烟台南山学院 一种电加热式铝合金板材冲压装置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21949B (zh) * 2014-01-17 2017-02-15 宁波中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超级电容外壳的压槽设备
CN108899224A (zh) * 2017-05-12 2018-11-27 丁耀华 电容封装机
CN107331540A (zh) * 2017-08-10 2017-11-07 铜陵市启动电子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电容器铝壳夹持旋转装置
CN108356148A (zh) * 2017-12-30 2018-08-03 芜湖慧盈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分离移动式电容外壳用翻边上模
CN109732558A (zh) * 2019-03-01 2019-05-10 深圳互喜智联科技有限公司 移动机器人驱动轮升降装置
CN111774465A (zh) * 2020-09-07 2020-10-16 烟台南山学院 一种电加热式铝合金板材冲压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706905U (zh) 一种超级电容外壳的压槽设备
CN104021949A (zh) 一种超级电容外壳的压槽设备
CN103056272B (zh) 一种伺服传动液压铆头设备
CN204209438U (zh) 轴类多零件回转夹具
CN112077563B (zh) 一种轴承装配用的给压工作台
CN204845314U (zh) 一种柱状工件雕刻机的自动夹装装置
CN207596049U (zh) 一种用于两工位平衡机的流水线取料装置
CN104759532A (zh) 轮辋卷边一次成型模具
CN204076488U (zh) 一种异型陶瓷生产线
CN115555843A (zh) 一种电机转子外壳自动组装设备
CN204247574U (zh) 一种铁路轴承合套后动态清洗干燥机
CN201950103U (zh) 五工位卧式全自动旋压机
CN204412955U (zh) 电机端盖自动送料冲压设备
CN217529963U (zh) 一种电机转子外壳自动组装设备
CN201552346U (zh) 磨齿机螺旋角液压锁紧机构
CN116766360A (zh) 一种耐火砖成型系统
CN207139609U (zh) 铜棒夹持装置
CN202037220U (zh) 双翻边机
CN215588343U (zh) 一种带动力可开闭旋转式筒体抱紧装置
CN212469367U (zh) 立式风机筒体成型机
CN104399826A (zh) 一种折弯机的自动换模装置
CN202704532U (zh) 轴承自动上料装置
CN106078171A (zh) 一种汽油机箱盖安全组装系统
CN210997398U (zh) 一种圆锥滚子手动装滚子机
CN218983854U (zh) 一种入盒接头装配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315111 199 Yinzhou District Road, five town, Yinzhou District, Ningbo, Zhejiang

Patentee after: NINGBO CRRC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15112 No. 552, five Township West Road, five Township, Yinzhou District, Ningbo, Zhejiang

Patentee before: NINGBO CSR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