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677852U - 扭扭盘 - Google Patents
扭扭盘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677852U CN203677852U CN201420040529.1U CN201420040529U CN203677852U CN 203677852 U CN203677852 U CN 203677852U CN 201420040529 U CN201420040529 U CN 201420040529U CN 203677852 U CN203677852 U CN 20367785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otating disk
- chassis
- turntable
- handle
- mak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3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claims 3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35945 sensiti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扭扭盘,其由于一底盘上安装一转盘,底盘、转盘设有相匹配的第一枢部、第二枢设,用于使转盘能够以第一、二枢部为圆心的自转;其特征在于:底盘以第一枢部为圆心的环状排列有滚动装置,该滚动装置具有多数等距排列的立座,每一立座均具有限位空间,更在限位空间跨设有轴件,这些轴件的中心轴线均指向第一枢部,且分别枢设有滚动件,滚动件底端悬空于限位空间中;至于转盘更环设有与滚动装置相对的上轨道,更令上轨道底面与滚动件顶端呈点接触的支持转盘自转,如此,使本实用新型改善现有扭扭盘在使用时的噪音问题,且使得转盘在提供运动健身时,具有动作顺畅、反应更灵敏的优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扭扭盘,特别是指内部滚动件与底盘、转盘间的组合技术而言。
背景技术
如中国台湾申请第102208543号、第091206412号等等专利案,其是在一底盘上安装一转盘,该底盘、转盘设有相匹配的第一枢部、第二枢部,用于使转盘能够以第一、二枢部为圆心的自转;为使转盘在自转时具有良好的结构性及稳定性,其转盘底面则同心的一体成型有一一上轨道,至于底盘则成型有与上轨道匹配的下轨道,并在该上轨道与下轨道之间支撑有复数个滚动件,令这些滚动件能沿着上轨道与下轨道滚动,用于支持转盘自转。
可是,该扭扭盘在提供吾人运动时,仍有以下缺点:
一、这些滚动件相对在上轨道与下轨道之间做「万向转动」,造成滚动件本身翻动噪音以及与上、下轨道间的摩擦噪音并不低,更甚者,还会听到滚动件彼此碰撞噪音,其诚有改良的必要。
二、上轨道与下轨道大都是以圆弧面拘束滚动件,用于防止滚动件脱出其间,造成彼此接触面积无法有效缩减,自然会有转盘自转不顺畅、灵敏度不佳的问题,使得运动效果大打折扣。
三、在使用一段时日而摩耗上轨道或下轨道后,除了转动稳定度会下降外,更容易发生滚动件脱出的损坏情形。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人乃以多年的专业经验与心得,经不断构思、创研,乃研发出本实用新型。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提供一种解决前述现有问题点的扭扭盘,使其在提供运动时的噪音有效降低,且大大增进了转盘自转的灵敏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扭扭盘,其特征在于,其至少包括有:
一底盘,其设有第一枢部,还以第一枢部为圆心而环状排列有至少一组滚动装置,该滚动装置具有多数等距排列的立座,每一立座均界定有一限位空间,在限位空间跨设有轴件,这些轴件的中心轴线均指向第一枢部,且分别枢设有滚动件,令滚动件底端悬空于限位空间中,而滚动件顶端突出立座;以及
一转盘,其安装于底盘上,且设有与第一枢部匹配的第二枢部,以使转盘能够以第一、二枢部为圆心的自转,而转盘还环设有与滚动装置相对的上轨道,还令上轨道底面与滚动件顶端呈点接触的支持转盘自转。
其中:该立座在底盘向上延设有两第一板,两第一板两侧对应桥接有第二板,用于形成一开口朝上的限位空间,而两第一板顶端向下凹设有一逆向卡槽,该逆向卡槽呈向下渐缩设置,且在底端接通有一指向第一枢部的轴孔的中心轴线,令逆向卡槽底端宽度对称小于轴孔孔径,还控制轴孔两端呈封闭状,一轴件经逆向卡槽而压入轴孔中定位,该轴件贯穿枢设一滚动件的中孔,且令滚动件左、右被限位空间挡止。
其中:该轴件与中孔之间对接有两衬套,该衬套能相对轴件自转,而两衬套还在外端径向突设有挡缘,此挡缘能对称补偿两第一板与滚动件左、右间的空隙。
其中:该底盘还在第一枢部前、后各对称贯设有二个栓孔,转盘底面还设有与栓孔相对的第二插部;而前、后相对的两栓孔则分别安装有握把,握把具有一可供手掌握持的弓杆,还在弓杆两端分别设第一插部,该第一插部由一对应插入栓孔的栓轴及与对应第二插部组固的插孔所组成,使转盘与底盘固定成一体,此时两握把的弓杆呈并排且突出底盘。
其中:该弓杆桥接左右两侧的外表面,呈一曲弧不同或坡度设置,该两握把第一插部在前、后对调的安装于底盘栓孔及转盘第二插部时,能调整弓杆外表面与地面间的接触状态,转盘两侧对称的突出底盘外,并在该两侧底面分别上凹有第一容室,该第一容室能供握把在不使用时收纳,且设有能将握把定位的勾板。
其中:该转盘左右两侧各贯设与握把第一插部匹配的第三插部,用于使握把能置换的组设于转盘左右,而突出底盘底面。
其中:该转盘左右两侧各贯设与握把第一插部匹配的第三插部,用于使握把能置换的组设于转盘左右,且突出转盘顶面。
其中:该转盘还设有若干轴座,该轴座能提供轮组安装,且令轮组在接触地面时能悬空底盘,且转盘两侧对称的突出底盘外,并在该两侧底面分别上凹有第二容室,该第二容室能供轮组对应收纳,且设有能将轮组定位的压板。
其中:还配置有两条绳索,该两条绳索一端设有第三扣部,另一端设有环把,而转盘前端两侧分别设有第二扣部,令两条绳索的第三扣部能对应的组合于转盘前端两侧的第二扣部。
其中:还配置有两条绳索,该两条绳索一端设有第三扣部,另一端设有环把,而转盘顶面两侧则分别设有第一扣部,令两条绳索的第三扣部能对应的组合于转盘顶面两侧的第一扣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在于:
一、降低噪音:其首先通过滚动件只能绕轴件「单向转动」因应转盘转动,用于降低滚动件本身不定向翻动的噪音;再则,通过去除现有下轨道的设置,用于去除滚动件与下轨道间的摩擦噪音,凭借该两手段相乘,其噪音降低是相当显着。
二、转盘灵敏度高:本实用新型滚动件在因应转盘转动时,其只须通过上轨道与滚动件的点接触进行,其摩擦阻力远远较现有大幅减少,故而使得转盘的转动更为顺畅及灵敏,使得运动效果更佳。
三、不虞滚动件松脱:因本实用新型滚动件以轴件而嵌入底盘的立座,除组装相当方便外,且本实用新型即便使用再久,该滚动件都不会有随便脱出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底盘的俯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组合的仰透视示意图;
图5、图6是本实用新型立座、滚动件与上轨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组合的仰视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握把与转盘的局部组合剖面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从事扭腰运动的动作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仰视示意图;
图11是图10的握把、转盘及底盘局部组合剖面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从事平衡运动的动作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两握把相对高阶对合中央呈单点着地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变化两握把相对高阶形成于两侧呈双点着地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两握把插固转盘上方两侧从事另一扭腰运动的动作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图15再结合轮组从事健身轮运动的动作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两握把插固转盘下方两侧从事脚部拉筋运动的动作示意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两握把插固转盘下方两侧从事前后摇摆般拉脚筋运动的动作示意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结合绳索的分解示意图;
图20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从事站立配合绳索运动的动作示意图;
图21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从事座式配合绳索运动的动作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底盘;11第一枢部;12第一通孔;13螺栓;131螺帽;14栓孔;20滚动装置;21立座;211第一板;212限位空间;213逆向卡槽;214轴孔;215第二板;22轴件;23滚动件;231中孔;24衬套;214挡缘;30握把;31弓杆;311外表面;32栓轴;33插孔;40轮组;41轮架;42轮子;43转杆;50转盘;51第二枢部;511容槽;512第二通孔;513饰盖;52罩壳;53上轨道;54第二插部;55第一容室;551勾板;56第二容室;561压板;57轴座;58第三插部;591第一扣部;592第二扣部;60绳索;61第三扣部。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看图1至图8,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
一圆状底盘11,其中央凹设有孔状的第一枢部11,且同心的在第一枢部11底端接通有第一通孔12,该第一通孔12能供螺栓13由底端向上穿掣定位,而底盘11另在第一枢部11前、后各对称贯设有二个方形栓孔14;底盘10更以第一枢部11为圆心而环状排列有三组不同直径的滚动装置20,该滚动装置20具有多数等距排列的立座21,请配合图3至图6观之,此立座21主要于底盘11向上延设有两相对的第一板211,使两第一板211之间形成一限位空间212,而两第一板211顶端向下凹设有一逆向卡槽213,此逆向卡槽213呈向下渐缩设置,且在底端接通有一中心轴线指向第一枢部11的轴孔214,令逆向卡槽213底端宽度对称小于轴孔214孔径,更控制轴孔214两端呈封闭状,而为而强化该两第一板211的结构性,可在两第一板211两侧对应桥接有第二板215,用于使限位空间212形成开口朝上的矩形孔,然后以一轴件22经逆向卡槽214而压入轴孔213中定位,令轴件22跨设限位空间212,且中心轴线也指向第一枢部11,该轴件22贯穿枢设一滚动件23的中孔231,更令滚动件23底端悬空于限位空间212中,而滚动件23顶端突出立座21,且左、右恰被限位空间212挡止,为使滚动件23转动更顺畅,其可在轴件22与中孔231之间对接有两衬套24,此衬套24能相对轴件22自转,用于降低中孔231于运转时因摩擦生热而产生的扩孔问题,使滚动件23保持一定精度的转动性,而两衬套24另在外端径向突设有挡缘24,此挡缘241能对称补偿两第一板211与滚动件23左、右间的空隙,使滚动件23不会沿轴件22轴向移动;
两握把30,请配合图1、图10及图11观之,其具有一可供手掌握持的弓杆31,该弓杆31长度与第一枢部11前、后相对的两栓孔14距离相当,更在弓杆31两端分别设第一插部,此第一插部由一能对应插入栓孔14的栓轴32,及于栓轴32自由端凹设的插孔33所组成;
四轮组40,请配合图1观之,其具有一轮架41、一枢设于轮架41下方的轮子42,以及在轮架41顶端向上接设有一转杆43;以及
一矩状的转盘50,其安装于底盘10上,且中央设有与第一枢部11匹配的轴状第二枢部51,该第二枢部51顶端则向下凹设有一容槽511,更在容槽511底端贯设有一与第一通孔12匹配的第二通孔512,用于使螺栓13顶部能贯穿至容槽511中,再配合一螺帽131与螺栓13顶部螺锁,用于将转盘50定位于底盘10上,并使转盘50能够以第一枢部11、第二枢部51为圆心的自转;前述容槽511得组合一饰盖513,用于封闭容槽511顶端;而转盘50则向下延设有一圆状罩壳52,此罩壳52恰环设于底盘10外周,用于隔绝滚动装置20,并在转盘50底面更环设有与滚动装置50相对的上轨道53,此上轨道53可如图5及图6所示般,直接一体成型的于转盘50底面形成一平坦的区域,或者,通过另外组装硬度较佳的材质而形成于转盘50底面,其端视客户需求而定,只须令上轨道53底面与滚动件23顶端能呈点接触的支持转盘50自转,其即属本实用新型;请配合图11观之,转盘50底面另设有与栓孔14相对的第二插部54,该第二插部54能对应的供握把30插孔33组合;请参看图1、图3、图7及图10,该转盘50两侧对称的突出底盘10及罩壳52外,并在该两侧底面分别上凹有第一容室55,此第一容室55能供握把30不占空间的平置收纳,且在对应两栓轴32的位置分别设有勾板551,使之能将握把30固定于第一容室55,但是,只须用力扳动弓杆31,便能使栓轴32脱出勾板551限制;另外,转盘50两侧底面更上凹有四个第二容室56,此第二容室56能供四轮组40不占空间的对应收纳,且在对应转杆43的位置分别设有压板561,使之能将轮组40固定于第二容室56,但是,只须用力扳动轮架41,便能使转杆43脱出压板561限制,请配合图16观之,当转杆43一一对应组装于该转盘50两侧底面四个角落所设置的轴座57,且令轮子42接触地面时,该轮组40能将底盘10悬空。
请参看图9,当本实用新型在提供一般扭腰运动时,其图1所示的握把30固置于第一容室55,至于轮组40则是固定于第二容室56,然后将底盘10放置于地面上,吾人脚掌直接踩在转盘50上,即可通过扭腰而带动转盘50往复转动,请配合图3、图5及图6观之,在此同时,上轨道53便会摩擦滚动件23,使滚动件23绕轴件22单向转动因应,故而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进步处:
一、降低噪音:其首先通过滚动件23只能绕轴件22「单向转动」因应转盘50转动,用于降低滚动件23本身不定向翻动的噪音;再则,通过去除现有下轨道的设置,用于去除滚动件与下轨道间的摩擦噪音,凭借该两手段相乘,其噪音降低是相当显着。
二、转盘灵敏度高:本实用新型滚动件23在因应转盘50转动时,其只须通过上轨道53与滚动件23的点接触进行,其摩擦阻力远远较现有大幅减少,故而使得转盘50的转动更为顺畅及灵敏,使得运动效果更佳。
三、不虞滚动件松脱:因本实用新型滚动件23以轴件22而嵌入底盘10的立座21,除组装相当方便外,且本实用新型即便使用再久,该滚动件23都不会有随便脱出的问题。
请续参图10、图11及图12,其是本实用新型可提供吾人从事平衡运动的实施例,其只须将两握把30第一插部的栓轴32由下往上插入栓孔14,继的,令插孔33对合第二枢部54,用于使握把30的弓杆31能桥接底盘10前、后相对的第二插部54,俾使转盘50与底盘10固定成一体,此时两握把30的弓杆31呈并排且突出底盘10的接触地面,以便吾人站立在转盘10上时,可以通过弓杆31而进行平衡运动;另请参看图13及图14,其进一步说明弓杆31桥接左右两侧的外表面311,其呈一曲弧不同或坡度设置,令该两握把30第一插部在前、后对调的安装于底盘10栓孔14及转盘50第二插部54时,能调整其弓杆31外表面311与地面间的接触状态,用于提供吾人不同平冲运动选择,具体而言,若图13握把30外表面311,其接触地面的相对高阶是对合在中央部位,形成单点着地支撑状态;至于图14外表面111接触地面的相对高阶,则是形成于两侧而呈双点着地支撑状态,该图13及图14的平衡难度是不一样,即本实用新型可凭借两握把30左右边变化对合,调整平衡的难易程度及挑战性。
请续参看图1、图7,本实用新型在转盘11左右两侧则分别贯设有与握把30第一插部匹配的第三插部58,用于使握把30能以栓轴32插固其中,进而如图15所示的使转盘50左右得安装有一突出转盘50的握把30,以便能供吾人双手对应握持,俾在趴伏地面时,可以通过双手带动转盘50往复转动,可以从事一种全新的扭腰运动;请参看图16,可以在转盘50的轴座57组装有轮组40,令轮组40在接触地面时能悬空底盘10,以便在吾人以双手对应握持该两握把30时,可以在跪姿与趴伏间转换的从事如同健身轮运动。
请续参图17所示,可将该两握把30第一插部由下向上的反向组合第三插部58,使该握把30直接架撑于地面上,吾人便可以通过脚掌踩踏转盘50,使转盘50能以握把30的弓杆31为支点的前后摆动,用于从事站立拉脚筋运动;或者,如图18所示,在办公室或家中坐着,取得像踩踏针车板前后摇摆般的拉脚筋运动。
请参看图19及图20,其说明转盘50顶面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扣部591,另配置有两条绳索60,该两条绳索60一端设有第三扣部61、另一端则设有环把,令两条绳索60的第三扣部61能对应的组合于转盘50顶面两侧的第一扣部591,以便在吾人站立于转盘50上时,可以通过两手对应拉掣两条绳索60的环把,用于从事站立拉绳运动;另请配合图21观之,转盘50前端两侧分别设有第二扣部592,令两条绳索60第三扣部61得对应的组合于转盘50前端两侧的第二扣部592,以便在吾人坐在转盘50上而双手握持握把30时,可以通过双脚踩踏两条绳索60的环把,用于从事座式拉绳运动。又,该两绳索60也可呈没有两环把的单绳索结构(未绘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业已完全突破改革现有缺点,是一技术理念上的高度实用新型,且通过握把及轮组的组装变化,而使本实用新型具有不同运动功能,其实用性相当高。以上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扭扭盘,其特征在于,其至少包括有:
一底盘,其设有第一枢部,还以第一枢部为圆心而环状排列有至少一组滚动装置,该滚动装置具有多数等距排列的立座,每一立座均界定有一限位空间,在限位空间跨设有轴件,这些轴件的中心轴线均指向第一枢部,且分别枢设有滚动件,令滚动件底端悬空于限位空间中,而滚动件顶端突出立座;以及
一转盘,其安装于底盘上,且设有与第一枢部匹配的第二枢部,以使转盘能够以第一、二枢部为圆心的自转,而转盘还环设有与滚动装置相对的上轨道,还令上轨道底面与滚动件顶端呈点接触的支持转盘自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扭盘,其特征在于:该立座在底盘向上延设有两第一板,两第一板两侧对应桥接有第二板,用于形成一开口朝上的限位空间,而两第一板顶端向下凹设有一逆向卡槽,该逆向卡槽呈向下渐缩设置,且在底端接通有一指向第一枢部的轴孔的中心轴线,令逆向卡槽底端宽度对称小于轴孔孔径,还控制轴孔两端呈封闭状,一轴件经逆向卡槽而压入轴孔中定位,该轴件贯穿枢设一滚动件的中孔,且令滚动件左、右被限位空间挡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扭扭盘,其特征在于:该轴件与中孔之间对接有两衬套,该衬套能相对轴件自转,而两衬套还在外端径向突设有挡缘,此挡缘能对称补偿两第一板与滚动件左、右间的空隙。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扭盘,其特征在于:该底盘还在第一枢部前、后各对称贯设有二个栓孔,转盘底面还设有与栓孔相对的第二插部;而前、后相对的两栓孔则分别安装有握把,握把具有一可供手掌握持的弓杆,还在弓杆两端分别设第一插部,该第一插部由一对应插入栓孔的栓轴及与对应第二插部组固的插孔所组成,使转盘与底盘固定成一体,此时两握把的弓杆呈并排且突出底盘。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扭扭盘,其特征在于:该弓杆桥接左右两侧的外表面,呈一曲弧不同或坡度设置,该两握把第一插部在前、后对调的安装于底盘栓孔及转盘第二插部时,能调整弓杆外表面与地面间的接触状态,转盘两侧对称的突出底盘外,并在该两侧底面分别上凹有第一容室,该第一容室能供握把在不使用时收纳,且设有能将握把定位的勾板。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扭扭盘,其特征在于:该转盘左右两侧各贯设与握把第一插部匹配的第三插部,用于使握把能置换的组设于转盘左右,而突出底盘底面。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扭扭盘,其特征在于:该转盘左右两侧各贯设与握把第一插部匹配的第三插部,用于使握把能置换的组设于转盘左右,且突出转盘顶面。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扭扭盘,其特征在于:该转盘还设有若干轴座,该轴座能提供轮组安装,且令轮组在接触地面时能悬空底盘,且转盘两侧对称的突出底盘外,并在该两侧底面分别上凹有第二容室,该第二容室能供轮组对应收纳,且设有能将轮组定位的压板。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扭扭盘,其特征在于:还配置有两条绳索,该两条绳索一端设有第三扣部,另一端设有环把,而转盘前端两侧分别设有第二扣部,令两条绳索的第三扣部能对应的组合于转盘前端两侧的第二扣部。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扭盘,其特征在于:还配置有两条绳索,该两条绳索一端设有第三扣部,另一端设有环把,而转盘顶面两侧则分别设有第一扣部,令两条绳索的第三扣部能对应的组合于转盘顶面两侧的第一扣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040529.1U CN203677852U (zh) | 2014-01-22 | 2014-01-22 | 扭扭盘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040529.1U CN203677852U (zh) | 2014-01-22 | 2014-01-22 | 扭扭盘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677852U true CN203677852U (zh) | 2014-07-02 |
Family
ID=509998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20040529.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677852U (zh) | 2014-01-22 | 2014-01-22 | 扭扭盘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3677852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452486A (zh) * | 2017-12-21 | 2018-08-28 | 应景宁 | 多功能健身板组件 |
-
2014
- 2014-01-22 CN CN201420040529.1U patent/CN203677852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452486A (zh) * | 2017-12-21 | 2018-08-28 | 应景宁 | 多功能健身板组件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358419B1 (en) | Physical fitness device | |
US20190168060A1 (en) | Multiple function exercise device | |
US9186542B2 (en) | Twisting exerciser device | |
CN204527443U (zh) | 滑行车 | |
US9511251B2 (en) | Push-up twisting plate | |
CN104925185A (zh) | 摇摆滑板车 | |
CN203677852U (zh) | 扭扭盘 | |
CN202951230U (zh) | 一种diy轨道娱乐装置 | |
US7578745B2 (en) | Elevated hand-held merry-go-round | |
CN108031068B (zh) | 一种重力控速扭腰器 | |
CN205672443U (zh) | 一种多功能健身器材 | |
CN202336177U (zh) | 登山健身机 | |
CN202478600U (zh) | 积木平衡玩具 | |
CN207769073U (zh) | 多功能健身板组件 | |
CN204952165U (zh) | 可直立的高尔夫球袋 | |
KR100584788B1 (ko) | 트위스트 운동기구 | |
TWM479776U (zh) | 扭扭盤 | |
CN209769808U (zh) | 一种抽拉式儿童游戏桌 | |
CN202933428U (zh) | 手柄式多用途哑铃 | |
CN207187081U (zh) | 一种幼儿园移动式游戏装置 | |
CN201710891U (zh) | 旋转健腰器 | |
CN213605414U (zh) | 一种可用作跷跷板的收纳凳 | |
CN107970560B (zh) | 一种哑铃 | |
CN201692618U (zh) | 天平玩具 | |
JPH09122270A (ja) | 多目的竹馬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702 Termination date: 202001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