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03341496U - 不粘锅 - Google Patents

不粘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341496U
CN203341496U CN 201320236229 CN201320236229U CN203341496U CN 203341496 U CN203341496 U CN 203341496U CN 201320236229 CN201320236229 CN 201320236229 CN 201320236229 U CN201320236229 U CN 201320236229U CN 203341496 U CN203341496 U CN 2033414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dge
stick pan
groove
antistick layer
sti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320236229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付继强
瞿义生
陈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Supor Cook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upor Co Ltd
Wuhan Supor Cook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upor Co Ltd, Wuhan Supor Cook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upor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320236229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3414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3414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341496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不粘锅,包括锅身(10),锅身(10)的内表面上具有纹路区域,纹路区域均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脊(21)和多个槽(22),脊(21)和槽(22)的表面设置有不粘层(30),脊(21)具有脊顶面(211),槽(22)具有槽底面(221)。本实用新型的不粘锅的不粘层不易被刮擦和剥落,能够保持持久的不粘性能。

Description

不粘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炊具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不粘锅。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不粘锅一般为平底,大多采用喷砂或者喷丸的方法进行表面处理,再进行不粘层喷涂。上述方法处理的产品,表面的不粘层容易划伤、脱落和磨损,进而使得不粘层使用寿命较短。
公告号为CN2369590Y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耐用硬质不粘锅,上述不粘锅包括以锅心为圆心延伸到锅边的整个锅面有同心环或螺纹,锅面的横截面为锯齿形的波纹,整个锅面包括波峰、波谷和波面,锅面上有铁氟龙不粘涂层。
上述不粘锅虽然从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不粘层的使用寿命,但是,由于上述方案采用了锯齿形的波纹,附着在锯齿形的顶部的不粘涂层容易在使用中被划伤,被剥落。被剥落的不粘层会连带周围(波谷处)的不粘层一起脱落,导致不粘层呈大片脱落,进而影响不粘层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能够有效提高不粘层使用寿命的不粘锅。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不粘锅,包括锅身,锅身的内表面上具有纹路区域,纹路区域均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脊和多个槽,脊和槽的表面设置有不粘层,脊具有脊顶面,槽具有槽底面。
进一步地,脊顶面为平面或弧面,槽底面为平面或弧面。
进一步地,脊的脊壁为平面或弧面。
进一步地,相邻的两个脊之间的脊间距L在0.3mm至1mm的范围内。
进一步地,脊的脊宽B与脊间距L之比在1/3至1/2的范围内。
进一步地,脊的相对两侧的脊壁之间的夹角α呈锐角。
进一步地,夹角α在25°至45°的范围内。
进一步地,脊顶面的最高点到槽底面的最低点之间的垂直距离H在0.12mm至0.45mm的范围内。
进一步地,脊的表面粗糙度Ra在3μ至8μ的范围内。
进一步地,脊顶面和脊的脊壁的表面均分布有用于形成表面粗糙度的凹部。
进一步地,脊和槽的表面与不粘层之间设有氧化膜层。
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锅身的内表面上具有纹路区域,纹路区域均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脊和多个槽,脊和槽的表面设置有不粘层。脊起到耐磨支撑和保护作用,这样,在使用过程中,锅铲只和脊处的不粘层接触,槽内的不粘层被有效地保护起来,槽内的不粘层不会被刮擦和剥落,从而保持持久的不粘性能。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脊具有脊顶面。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锯齿形的波纹而言,一方面脊顶面处的不粘层更容易附着,在使用时不粘层不易被剥落,即使被剥落也仅是脊顶面处的不粘层脱落,不会影响到槽内的不粘层。另一方面,脊顶面处的不粘层的厚度更容易保证,从而使得不粘层的表面一致性更好。再一方面,具有脊顶面的脊的强度较高,不易被磨损和断裂,能够很好地起到支撑和保护作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槽具有槽底面。槽底面处不存在尖角部位,不粘涂料在此部位流动性好,喷涂时涂料容易填充和流平,烧结后不会在槽底面处留下气孔,更加致密性,有利于不粘层的防耐蚀性及附着牢固。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不粘锅的实施例一的剖视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不粘锅的A处放大示意图,图中未示出不粘层;
图3示出了图1的不粘锅的局部示意图,图中示出了不粘层;
图4示出了图1的不粘锅的参数示意图;以及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不粘锅的实施例二的局部示意图。
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锅身;21、脊;22、槽;211、脊顶面;212、脊壁;221、槽底面;22a、凹部;30、不粘层。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3所示,实施例一的不粘锅包括锅身10,锅身10的内表面上具有螺纹区域,螺纹区域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脊21和多个槽22,脊21和槽22的表面设置有不粘层30。脊21起到耐磨支撑和保护作用,这样,在使用过程中,锅铲只和脊21处的不粘层30接触,槽22内的不粘层30被有效地保护起来,槽22内的不粘层30不会被刮擦和剥落,从而保持持久的不粘性能。
在实施例一中,脊21具有脊顶面211。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锯齿形的波纹而言,一方面脊顶面211处的不粘层30更容易附着,在使用时不粘层30不易被剥落,即使被剥落也仅是脊顶面211处的不粘层30脱落,不会影响到槽22内的不粘层30。另一方面,脊顶面211处的不粘层30的厚度更容易保证,从而使得不粘层30的表面一致性更好。再一方面,具有脊顶面211的脊21的强度较高,不易被磨损和断裂,能够很好地起到支撑和保护作用。
在现有技术中,槽22的底部存在尖角部位,喷涂不粘层30时,涂料很难流动到尖角里面,烧结后造成尖角处容易留下气孔。而在实施例一中,槽22具有槽底面221,槽底面处不存在尖角部位。不粘涂料在此部位流动性好,喷涂时涂料容易填充和流平,烧结后不会在槽底面处留下气孔,更加致密性,有利于不粘层30的防耐蚀性及附着牢牢固。
上述螺纹区域可以通过在锅身10内表面加工螺纹得到。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知道,本申请并不限于上述的螺纹区域,只要有纹路区域即可。上述纹路区域也可以是同心环区域或有规则的相互平行的直线/曲线纹路,同心环区域或有规则的相互平行的直线/曲线纹路的工作原理与作用与螺纹区域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另外,上述纹路区域可以布满整个锅身的内表面,或者,纹路区域也可以仅设置在锅底处,或者,纹路区域也可以设置在锅底处和部分锅壁上。
如图3所示,在实施例一中,脊顶面211为平面,脊21的脊壁212为平面,即,脊21的截面呈梯形状,槽底面221为弧面。上述结构使得不粘层30更容易在涂覆过程中流平,使得不粘层30无气孔,增加致密性,进而附着效果更佳。优选地,脊顶面211和脊壁212之间具有倒角部。
如图5所示,在实施例二中,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仅在于,脊顶面211为弧面(向外凸出)。本领域技术人员知道,作为可行的实施方式,脊顶面211也可以为除弧面外的其他曲面结构,槽底面221也可以为平面,脊21的脊壁212也可以为弧面。
如图2和图4所示,优选地,纹路区域中的每相邻的两个脊21之间的脊间距L均相等,也就是说,纹路由锅身10的底部中心向外均匀分布。上述脊间距L需与烹饪过程中锅铲和锅身10内表面接触的面积相匹配,使得锅铲既不会把槽22里面填充的不粘层30刮出,又不会把脊21表面的不粘层30整片刮掉。如图4所示,在实施例一中,经实用新型人反复研究和实验确定,当相邻的两个脊21之间的脊间距L在0.3mm至1mm的范围内时效果最佳。脊间距L小于0.3mm时,不粘层30浮在表面,不能有效填充在槽22内,很容易被锅铲刮掉。脊间距L超过1mm时,锅铲可以进入槽22内,不粘层30会被刮掉。
如图3和图4所示,优选地,经实用新型人反复研究和实验确定,脊21的脊宽B与脊间距L之比在1/3至1/2的范围内时效果最佳。脊21的脊宽B与脊间距L之比小于1/3时,脊21的强度不够,容易磨损和断裂。脊21的脊宽B与脊间距L之比大于1/2时,使用过程中脊21的不粘层30磨损后,裸露面积较大,不粘性会下降较快。
当脊间距L在0.3mm至1mm的范围内且脊21的脊宽B与脊间距L之比在1/3至1/2的范围内时,涂覆不粘层30后,仍可以通过肉眼直接观察到锅身10内表面的纹路区域。
如图2和图4所示,优选地,脊21的相对两侧的脊壁212之间的夹角α呈锐角。经实用新型人反复研究和实验确定,夹角α在25°至45°的范围内效果最佳。
如图3和图4所示,优选地,经实用新型人反复研究和实验确定,脊顶面211的最高点到槽底面221的最低点之间的垂直距离H在0.12mm至0.45mm的范围内效果最佳。垂直距离H小于0.12mm时,不能形成有效的支撑点。垂直距离H大于0.45mm时,不粘涂料不易流平、不易进入槽22内,使用过程中槽22内的脏污也不易清洗。
优选地,脊21的表面粗糙度Ra在3μ至8μ的范围内。上述表面粗糙度可以通过喷砂或者其他粗化处理(比如喷丸粗化或化学腐蚀或电化学腐蚀等)得到。上述表面粗糙度能够保证不粘层30具有良好的附着牢固。
优选地,如图3所示,脊21的脊顶面211和脊壁212的表面均分布有用于形成表面粗糙度的凹部22a。上述表面凹部22a能够增大附着面积进而保证不粘层30具有良好的附着牢固。
优选地,脊21和槽22的表面与不粘层30之间设有氧化膜层。上述氧化膜层在不粘层30涂覆之前形成,通过硬质氧化工艺形成,经过硬质氧化后,脊21具有一定的硬度,不易被磨损和断裂。氧化膜层的厚度优选在20μm至45μm的范围内,硬度优选在150Hv至600Hv的范围内。为了保证不粘效果,不粘层30的厚度优选在15μm至50μm的范围内。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实施例1至9、对比例1至8的不粘锅通过如下生产工艺制得:
1、锅身成型:锅身使用铝合金采用冲压的方式成型,形成弧形底或平底的锅身,清洗后烘干。
2、螺纹区域的加工:按照表1中所列的参数进行螺纹加工,螺纹区域布满整个锅身的内表面,脊的截面呈梯形状,槽底面为弧面。
3、喷砂处理:采用46#金刚砂进行喷砂处理,得到脊的表面粗糙度Ra为5μ。
4、硬质氧化:上述处理好的锅身进行硬质氧化,氧化膜厚度为30μm,硬度为350Hv。
5、不粘层的喷涂:锅身内表面喷涂涂氟树脂类不粘涂料,涂层厚度为35μm,喷涂后在高于380℃的温度下烧结6分钟。
将实施例1至9中与对比例1至8中得到的不粘锅按照以下加速模拟测试方法进行测试,性能见表1。
测试方法是摸拟消费者在实际烹饪过程中,不粘层容易被破坏的机理,能反应中国消费者的烹饪习惯,并增加机械摸拟强化测试,用于对不粘炒锅的不粘寿命进行评价,使用加速模拟测试的循环次数作为评价标准。不粘寿命评价方法、不粘性评价方法及加速模拟测试方法如下:
一、不粘寿命评价方法
在进行加速模拟测试时,每个循环结束后煎鸡蛋进行不粘等级评价。当煎鸡蛋不粘涂层脱落面积超过6mm直径范围,或涂层刺穿型划伤超过10条时,停止试验,记录模拟测试的循环次数。循环次数越多表示涂层不粘寿命越长。
二、不粘性评价方法
不粘性的评价方法包括以下四个步骤:
每做完一个循环的模拟测试后,把样品清洗干净,擦干表面残留的水;
在擦干的锅身内表面底部均匀涂抹一薄层食用油,可以使用海绵等柔性物进行涂抹,要均匀,不要有油滴堆积和残留;
将抹好油的样品在煤气炉上加热,温度控制在140至170℃;
将鸡蛋打开放入加热好的测试样品内,待蛋清凝固后,取出鸡蛋,同时评价不粘性,并做好记录。
三、加速模拟测试方法
加速模拟测试使用木铲。测试流程如下:
步骤A:贝壳震动耐磨测试;
步骤B:煮混合调料汤;
步骤C:钢线耐磨测试;
步骤D:炸土豆条;
步骤E:煎鸡蛋不粘性评定。
完成以上4个测试步骤以及一次不粘等级评价,标志一个循环结束。
关于步骤A:贝壳震动耐磨测试
测试仪器:震动耐磨测试机
具体操作方法描述:
(1)将500克的贝壳放入不粘锅内,用铝箔胶带封闭开口;
(2)将不粘锅放置在红外线或其他加热炉上;
(3)设置仪器的震动时间为15分钟,加热温度为150至180℃,转速为每分钟400转;
(4)开启振动按钮,使贝壳在不粘锅里面震动15分钟;
(5)测试结束后,将不粘锅里面的贝壳倒出,使用自来水把不粘锅清洗干净。
关于步骤B:煮混合调料汤
配料:酱油、醋、盐、糖、桂林辣椒酱、番茄酱
具体操作方法描述:
(1)按如下重量比配备一种混合汤料:
自来水:酱油:醋:盐:糖:桂林辣椒酱:番茄酱=70:5:5:5:5:5:5混和均匀后配成一种特殊调料混合液;
(2)取1800ml混合调料汤放在不粘锅里,在煤气灶上进行加热,如液面不足以完全覆盖不粘锅的锅底时,可适当添加;
(3)加热煮沸汤料,并保持沸腾状态30分钟,期间可以定期加入清水以维持浓度和液面稳定;
(4)煮完规定时间后,把汤料倒出,用自来水清洗干净。
关于步骤C:钢线耐磨测试
测试仪器:钢线耐磨测试机
具体操作方法描述:
(1)把适量的食用油放入不粘锅中;
(2)在煤气灶上进行加热,设置仪器的磨擦次数为400次,油温设定为180至220℃;
(3)测试结束后,把不粘锅取下,倒出里面的食用油;
(4)钢线在使用过程中注意检查是否安装正确并牢固,每个循环检查一次钢线表面磨损情况,有明显磨损时要及时调整或更换。
关于步骤D:炸土豆条
配料:土豆300g、调和油500g
具体操作方法描述:
(1)土豆切条;
(2)在不粘锅中加入500g调和油;
(3)在煤气灶上进行加热,待油烧热后放入切好的土豆条,炸至土豆条外表金黄即可;
(4)捞出土豆条,倒出不粘锅内的食用油。
表1
Figure BDA00003140746800071
从表1中的数据对比可以看出,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至9的技术方案,通过对四种参数的合理取值得到的不粘锅的不粘层耐磨性能大大优于采用对比例1至8的技术方案得到的不粘锅。其中采用实施例2的性能最佳。由表1也可以看出,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得到的不粘锅具有较长的不粘寿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不粘锅,包括锅身(10),其特征在于,所述锅身(10)的内表面上具有纹路区域,所述纹路区域均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脊(21)和多个槽(22),所述脊(21)和所述槽(22)的表面设置有不粘层(30),所述脊(21)具有脊顶面(211),所述槽(22)具有槽底面(2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粘锅,其特征在于,所述脊顶面(211)为平面或弧面,所述槽底面(221)为平面或弧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粘锅,其特征在于,所述脊(21)的脊壁(212)为平面或弧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粘锅,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脊(21)之间的脊间距L在0.3mm至1mm的范围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不粘锅,其特征在于,所述脊(21)的脊宽B与所述脊间距L之比在1/3至1/2的范围内。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不粘锅,其特征在于,所述脊(21)的相对两侧的脊壁(212)之间的夹角α呈锐角。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不粘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角α在25°至45°的范围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粘锅,其特征在于,所述脊顶面(211)的最高点到所述槽底面(221)的最低点之间的垂直距离H在0.12mm至0.45mm的范围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粘锅,其特征在于,所述脊(21)的表面粗糙度Ra在3μ至8μ的范围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9所述的不粘锅,其特征在于,所述脊顶面(211)和所述脊(21)的脊壁(212)的表面均分布有用于形成表面粗糙度的凹部(22a)。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粘锅,其特征在于,所述脊(21)和所述槽(22)的表面与所述不粘层(30)之间设有氧化膜层。
CN 201320236229 2013-05-03 2013-05-03 不粘锅 Expired - Lifetime CN2033414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236229 CN203341496U (zh) 2013-05-03 2013-05-03 不粘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236229 CN203341496U (zh) 2013-05-03 2013-05-03 不粘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341496U true CN203341496U (zh) 2013-12-18

Family

ID=497414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320236229 Expired - Lifetime CN203341496U (zh) 2013-05-03 2013-05-03 不粘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341496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30216A (zh) * 2013-05-03 2013-08-07 武汉苏泊尔炊具有限公司 不粘锅
WO2016078359A1 (zh) * 2014-11-20 2016-05-26 方成 一种不粘锅
CN106175413A (zh) * 2016-08-22 2016-12-07 江苏金海玛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不粘锅具的制作方法
CN111493648A (zh) * 2020-04-07 2020-08-07 浙江巴赫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物理不粘锅及其制备方法
US12303057B2 (en) 2020-04-07 2025-05-20 Zhejiang Bahe Kitchenware Co., Ltd. Physical non-stick pan with convex-concave structur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30216A (zh) * 2013-05-03 2013-08-07 武汉苏泊尔炊具有限公司 不粘锅
CN103230216B (zh) * 2013-05-03 2016-01-20 武汉苏泊尔炊具有限公司 不粘锅
US10194771B2 (en) 2013-05-03 2019-02-05 Seb S.A. Non-stick cooking container
WO2016078359A1 (zh) * 2014-11-20 2016-05-26 方成 一种不粘锅
CN106175413A (zh) * 2016-08-22 2016-12-07 江苏金海玛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不粘锅具的制作方法
CN111493648A (zh) * 2020-04-07 2020-08-07 浙江巴赫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物理不粘锅及其制备方法
US12303057B2 (en) 2020-04-07 2025-05-20 Zhejiang Bahe Kitchenware Co., Ltd. Physical non-stick pan with convex-concave structur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30216B (zh) 不粘锅
CN203341496U (zh) 不粘锅
CN103445666A (zh) 不粘锅及不粘锅的制造方法
US10368691B2 (en) Cooking vessel comprising an interior surface of partially coated stainless steel,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same
KR0152998B1 (ko) 불소 수지 피복된제품
US10716425B2 (en) Item of cookware having a textured outer face made of textured stainless steel
US20140004311A1 (en) Cookware Surface and Method for Forming Cookware Surface
CN109414128A (zh) 具有增强型不粘食品制备表面的制品
JP3207439U (ja) アルミニウム板材及びこれを用いて製造された調理用容器
CN106175413A (zh) 一种不粘锅具的制作方法
JP2007530199A (ja) 改良された耐引掻き性を有する調理器具
JP2009191605A (ja) 表面保護構造
KR101067297B1 (ko) 반건조 다층 코팅층이 구비된 조리기구의 제조방법
JP3146744U (ja) 調理用加熱容器
JP3146744U7 (zh)
KR101922802B1 (ko) 조리용기 제조방법
WO2016078359A1 (zh) 一种不粘锅
US20220110475A1 (en) Article with reinforced nonstick food preparation surface
KR101306682B1 (ko) 프라이팬의 사용한도를 알려주는 논스틱 코팅방법
KR101225226B1 (ko) 취반기
JPS62211025A (ja) 食品用アルミニウム箔
JP2012005627A (ja) 調理用鍋
CN110192760A (zh) 一种锅具和烹饪器具
WO2024242977A1 (en) Coating compositions, methods to produce non-stick surfaces and non-stick surfaces made therefrom
KR20070002112A (ko) 음식 조리기구용 코팅제조성물 및 마블질감 코팅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UPOR CO., LTD., ZHEJIANG

Effective date: 20150519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0519

Address after: Ling Peng 430051 Hubei city of Wuhan province Hanyang District No. 368

Patentee after: Wuhan Supor Cookware Co.,Ltd.

Address before: Ling Peng 430051 Hubei city of Wuhan province Hanyang District No. 368

Patentee before: Wuhan Supor Cookware Co.,Ltd.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Supor Co.,Ltd.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