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03326156U - 排线连接端子及排线 - Google Patents

排线连接端子及排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326156U
CN203326156U CN201320284579XU CN201320284579U CN203326156U CN 203326156 U CN203326156 U CN 203326156U CN 201320284579X U CN201320284579X U CN 201320284579XU CN 201320284579 U CN201320284579 U CN 201320284579U CN 203326156 U CN203326156 U CN 2033261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ing displacement
connector
circuit board
socket
splicing 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28457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魏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RUI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KUNSHA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RUI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RUI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KUNS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RUI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KUNS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32028457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3261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3261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326156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Conductors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排线连接端子及具有其的排线,所述排线连接端子包括电路板,以及将排线端部=固定于电路板上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与排线端部对应设置的电极,所述电极的两端分别与排线端部和电路板电气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排线连接端子及排线,它避免了排线裸露的问题,因此在连接排线与连接器时具有良好的讯号传输能力并且讯号传输可靠性高的优点。

Description

排线连接端子及排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气连接器领域,特别涉及的一种排线连接端子及排线。
背景技术
排线(FFC,Flexible Flat Cable)作为一种讯号传输用组件,本身具有可任意挠曲、高讯号传输能力等优点,目前广泛地应用在许多电子产品中,且使用量连年逐增。一般来说,排线多与可插拔式连接器共同组装,可提升其连接性能,具有易插易拔的特点,使用方便。排线本身构造简单,其基本结构多为以绝缘胶层上下包覆若干个平行排列的板状或线状的导体构成,并在排线端部将部分导体外露,形成导电接触部,以便与可插拔式连接器电性连接。
传统上,排线大多使用镀锡铜线作为导体,因为锡具有良好的传导性、成本低廉、易镀且可以保护裸铜线等优点。但随着近年来讯号传输技术的不断提升,传统的镀锡铜线渐渐无法提供对等的传输能力,再加上镀锡层容易发生锡胡等易造成讯号传输失效的可靠性问题,已渐渐丧失其适用性。因此,市面上则出现另种排线结构,该排线的导电接触部外侧依次具有镍层及金层,导电接触部利用镍层及金层将该排线的导体覆盖,以提高排线的讯号传输能力,同时确保导电接触部与连接器之间能维持良好的讯号传输能力。然而,该排线的导电接触部虽然上下侧面覆盖有镍层及金层,但其截面并无包覆有镍层及金层,使其截面外露,令该导电接触部与连接器之间仍然存在有造成讯号传输失效的可靠性问题,而无法通过信赖度的测试。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排线连接端子及具有其的排线,它避免了排线裸露的问题,因此在连接排线与连接器时具有良好的讯号传输能力并且讯号传输可靠性高的优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排线连接端子,所述排线连接端子包括电路板,以及将排线端部固定于电路板上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与排线端部对应设置的电极,所述电极的两端分别与排线端部和电路板电气连接。
优选地,所述连接件还包括设置于电路板上的插座,所述插座包括容纳所述排线端部的插槽,所述电极一端电气连接于电路板上,另一端贯穿所述插座并位于所述插槽内,所述电极与插槽夹紧所述排线端部并使电极与排线端部形成电气连接。
优选地,所述连接件还包括设置于排线端部的插头,所述插头包括包覆于排线端部的壳体。
优选地,所述插头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侧边的卡钩与按压部,所述卡钩与所述插座形成扣接结构,并通过所述按压部以改变卡钩与插座配合的位置实现插头与插座扣接或脱离。
优选地,所述连接件还包括枢接于所述插座上的活动盖,该活动盖具有松开所述排线端部的掀起位置以及压紧所述排线端部的盖合位置。
一种排线,其两个端部分别包括上述的排线连接端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排线连接端子通过额外增加的电路板与连接件构成中间部件连接于排线与其它产品的连接器,通过连接件将排线与电路板相连接,再通过电路板与其它产品的连接器相连接,形成完整的电气连接线路,使排线不会存在铜线裸露的问题,通过电路板连接于其它产品的连接器后,可确保排线与连接器之间能维持良好的讯号传输能力,提高了记号传输的可靠性,能通过信赖度的测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标记说明
10、电路板    20、电极    30、排线端部
40、插座      41、插槽    50、插头
51、壳体      52、卡钩    53、按压部
60、活动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排线连接端子,所述排线连接端子包括电路板10,以及将排线端部30固定于电路板10上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与排线端部30对应设置的电极20,所述电极20的两端分别与排线端部30和电路板10电气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排线连接端子通过额外增加的电路板10与连接件构成中间部件连接于排线与其它产品的连接器,通过连接件将排线与电路板10相连接,再通过电路板10与其它产品的连接器相连接,形成完整的电气连接线路,使排线不会存在铜线裸露的问题,通过电路板10连接于其它产品的连接器后,可确保排线与连接器之间能维持良好的讯号传输能力,提高了记号传输的可靠性,能通过信赖度的测试。
本实用新型的排线、电路板与连接件的连接结构包括多个实施例,以下分别对每一种实施例进行说明。
本实用新型中连接件的第一种实施例,如图1所述,连接件本身即为电极20,电极20两端分别焊接于排线端部30与电路板10上以形成电气连接,同时还将排线固定于电路板10上,再通过电路板10与其它产品进行记号传输连接。本实施例虽然可以避免排线铜线裸露造成的记号传输可靠性差的问题,但同样存在使用不方便的缺陷,因此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如下的其它实施例。
鉴于第一实施例虽然能解决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问题,但仍具有缺陷,因此提供了第二实施例,如图2所示,所述连接件还包括设置于电路板10上的插座40,所述插座40包括容纳所述排线端部30的插槽41,所述电极20一端电气连接于电路板10上,另一端贯穿所述插座40并位于所述插槽41内,所述电极20与插槽41夹紧所述排线端部30并使电极20与排线端部30形成电气连接。在进行电气连接时,将排线插入插槽41内,使排线与电极20对应连接即可,既能解决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排线的铜线裸露造成记号传输可靠性差的技术问题,同时在进行电气连接时也十分地方便,仅需要将排线插入插槽41即可。但这种结构会导致排线与插座40之间的连接不够紧密,排线容易从插槽41内脱落,为了解决此问题,优选地,所述连接件还包括设置于排线端部30的插头50,所述插头50包括包覆于排线端部30的壳体51,使壳体51与插座40配合以增加二者之间连接的摩擦力,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排线从插槽41内脱落。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另一方案,即所述插头50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51侧边的卡钩52与按压部53,所述卡钩52与所述插座40形成扣接结构,并通过所述按压部53以改变卡钩52与插座40配合的位置实现插头50与插座40扣接或脱离,该卡钩52与按压部53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连接方式,其具体结构在此不做详述。卡钩52与插座40配合,并且通过按压部53对卡钩52的配合位置进行改变,在连接时不仅可以完全防止排线脱落的问题,而且还可以方便地拆开排线与电路板10。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如图3所示,同样地是为了解决排线与插座40配合的结构会导致排线与插座40之间的连接不够紧密,排线容易从插槽41内脱落的问题。因此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还包括设置于电路板10上的插座40,所述插座40包括容纳所述排线端部30的插槽41,所述电极20一端电气连接于电路板10上,另一端贯穿所述插座40并位于所述插槽41内,所述电极20与插槽41夹紧所述排线端部30并使电极20与排线端部30形成电气连接。优选地,所述连接件还包括枢接于所述插座40上的活动盖60,该活动盖60具有松开所述排线端部30的掀起位置以及压紧所述排线端部30的盖合位置,该活动盖60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连接方式,其具体结构在此不做详述。通过活动盖60的盖合位置以实现排线与插座40之间的紧密连接,防止排线从插座40内脱落,而通过活动盖60的掀起位置以实现排线方便地从电路板10上拆下。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排线,其两个端部分别包括上述的排线连接端子。
本实用新型的排线连接端子及排线,它避免了排线裸露的问题,因此在连接排线与连接器时具有良好的讯号传输能力并且讯号传输可靠性高的优点。

Claims (6)

1.排线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线连接端子包括电路板(10),以及将排线端部(30)固定于电路板(10)上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与排线端部(30)对应设置的电极(20),所述电极(20)的两端分别与排线端部(30)和电路板(10)电气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线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还包括设置于电路板(10)上的插座(40),所述插座(40)包括容纳所述排线端部(30)的插槽(41),所述电极(20)一端电气连接于电路板(10)上,另一端贯穿所述插座(40)并位于所述插槽(41)内,所述电极(20)与插槽(41)夹紧所述排线端部(30)并使电极(20)与排线端部(30)形成电气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线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还包括设置于排线端部(30)的插头(50),所述插头(50)包括包覆于排线端部(30)的壳体(5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排线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50)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51)侧边的卡钩(52)与按压部(53),所述卡钩(52)与所述插座(40)形成扣接结构,并通过所述按压部(53)以改变卡钩(52)与插座(40)配合的位置实现插头(50)与插座(40)扣接或脱离。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线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还包括枢接于所述插座(40)上的活动盖(60),该活动盖(60)具有松开所述排线端部(30)的掀起位置以及压紧所述排线端部(30)的盖合位置。
6.一种排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线的两个端部分别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5所述的任一排线连接端子。
CN201320284579XU 2013-05-23 2013-05-23 排线连接端子及排线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3261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284579XU CN203326156U (zh) 2013-05-23 2013-05-23 排线连接端子及排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20284579XU CN203326156U (zh) 2013-05-23 2013-05-23 排线连接端子及排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326156U true CN203326156U (zh) 2013-12-04

Family

ID=496654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284579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326156U (zh) 2013-05-23 2013-05-23 排线连接端子及排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32615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26153A (zh) * 2013-05-23 2013-09-25 天瑞电子科技发展(昆山)有限公司 排线连接端子及排线
CN109769366A (zh) * 2017-11-09 2019-05-17 杭州华为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互联机构、机柜、电子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26153A (zh) * 2013-05-23 2013-09-25 天瑞电子科技发展(昆山)有限公司 排线连接端子及排线
CN109769366A (zh) * 2017-11-09 2019-05-17 杭州华为数字技术有限公司 互联机构、机柜、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M413241U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CN203932413U (zh) Sata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合
CN204651522U (zh) 一种电连接器以及电连接器线缆组件
CN203326156U (zh) 排线连接端子及排线
CN201838831U (zh) 连接器改良结构
CN208608501U (zh) Gis设备与电缆终端连接用软导体
CN208690373U (zh) 一种电池采样结构及其电池包
CN104348001A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02585819U (zh) 线缆组合结构
CN206742516U (zh) 分支电源线接线结构
CN102035088B (zh) 连接器、柔性扁平线缆的连接结构
CN206135121U (zh) 一种新型叠层母排
CN103326153A (zh) 排线连接端子及排线
CN201243101Y (zh) 电子产品的连接结构改良
CN205355291U (zh) H型线夹
CN210430342U (zh) 一种电脑端子线排线结构
CN103367040A (zh) 一种便于整机安装的继电器的引出脚结构
CN201797060U (zh) 过渡接线排
CN209401786U (zh) 采样组件及电池模组
CN207009853U (zh) 使用方便的防水排线结构
CN205722888U (zh) 传输用扁平电缆
CN203747089U (zh) 与导线压接配合的接线端子
CN2927406Y (zh) 电连接器
CN221928811U (zh) 一种线束用导电排
CN202004291U (zh) 扁平同轴电缆线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204

Termination date: 20150523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