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206153U - 装甲车红外抑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装甲车红外抑制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206153U CN203206153U CN201320159623.4U CN201320159623U CN203206153U CN 203206153 U CN203206153 U CN 203206153U CN 201320159623 U CN201320159623 U CN 201320159623U CN 203206153 U CN203206153 U CN 20320615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wer generation
- generation module
- thermoelectric
- thermoelectric conversion
- conversion devi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Landscapes
- Heat-Pump Type And Storage Water Heaters (AREA)
Abstract
一种装甲车红外抑制装置,热内源和温差发电模块热面的热电转换器件机械连接,温差发电模块冷面的热电转换器件和散热器机械连接;温差发电模块、蓄电池、风扇顺序电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坚固耐用,无运动部件,无噪声,使用寿命长,实现了装甲车红外抑制,对提高能源利用率和改善装甲车红外辐射特征有重大意义。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能回收利用装置,尤其是一种应用于装甲车内吸收炮管、发动机、排烟管和水冷系统水箱的热能,并将吸收的热能转化为电能加以利用、降低装甲车红外辐射特征,实现装甲车低可探性目标的装甲车红外抑制装置。
背景技术
隐身技术是当今三大尖端军事技术之一,隐身技术对武器的发展思想、作战性能、以及方案设计等方面都有着重大的影响。现代高新军事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精确制导武器的发展,使作战部队已经达到这样一种状态:战场目标“发现即命中,命中即摧毁”,不被发现成为生存第一要素。因此,要提高军事武器的生存力,就必须降低它的可探性。
装甲车是机械化部队的主要装备,在未来的军事斗争中有着重要的地位,随着红外探测技术的飞速发展,坦克红外辐射特征已成为隐身技术的重要研究特性之一。当前的装甲车红外隐身技术主要有三个发展方向:第一,改变红外辐射特性技术;第二,抑制目标的红外辐射强度;第三,调节红外线辐射的传输过程。其中第一和第三发展方向都是改变装甲车外在的红外辐射特征,没有对装甲车的内部热源进行能量转化和转移,因此改善后的效果不太明显,而且改善过程中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一种装甲车红外抑制装置,通过吸收装甲车的内热能,转化为电能供风扇使用,从而大大降低装甲车与背景的温度差,从根源上降低装甲车的红外辐射特征,实现装甲车的低红外可探性。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装甲车红外抑制装置,热内源和温差发电模块热面的热电转换器件机械连接,温差发电模块冷面的热电转换器件和散热器机械连接;温差发电模块、蓄电池、风扇顺序电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温差发电模块的热面和冷面为两种不同热电材料的热电转换器件。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风扇安装在散热器的表面上。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装甲车的热内源为炮管、发动机、排烟管和水冷系统水箱。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热内源和温差发电模块热面的热电转换器件机械连接具体是:设置在发动机和水箱上的热电转换器件设计为平面板状,设置在炮管和排烟管上的热电转换器件设计为弧形片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未使用其他能源,仅对装甲车热内源的热能加以利用转化,从根源上降低了装甲车的红外辐射特征,实现了装甲车红外抑制,对提高能源利用率和改善装甲车红外辐射特征有重大意义;
(2)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温差发电模块结构简单,坚固耐用,无运动部件,无噪声,使用寿命长,热电转换效率可以达到30%-40%;
(3)本实用新型通过蓄电池的中间蓄电放电作用,使得风扇能在额定功率条件下稳定工作,保证了温差发电模块冷面的冷却持续性和温差发电模块的热电转换持续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图中:1-热内源,2-热电转换器件,3-散热器,4-温差发电模块,5-蓄电池,6-风扇,7-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温差发电模块和散热器,温差发电模块热面的热电转换器件设置在装甲车的热内源上,其中热内源为炮管、发动机、排烟管和水冷系统水箱,设置在发动机和水冷系统水箱上的热电转换器件设计为平面板状,设置在炮管和排烟管上的热电转换器件设计为弧形片状;热内源与温差发电模块热面的热电转换器件机械连接,散热器与温差发电模块冷面的热电转换器件机械连接;温差发电模块通过导线连接有蓄电池,蓄电池通过导线连接有风扇,风扇安装在散热器的表面上。
根据热内源表面形状,温差发电模块中热面的热电转换器件设置成与热内源表面接触面积尽可能大的形状,放置在炮管和排烟管上的热电转换器件设置成弧形片状,放置发动机和水冷系统水箱上的热电转换器件设置成平面板状,热电转换器件统一做成小片状,方便组合,同时也使得其与热内源的表面接触面积尽可能大。根据塞贝克效应,温差发电模块的热面和冷面的温度环境不同时,会产生电能,本实用新型将产生的电能储存在蓄电池内,通过蓄电池放电供风扇使用,风扇在额定功率条件下稳定持续工作。风扇的主要功能是促进散热器对温差发电模块中的冷面散热冷却,保证热面和冷面的温度差,从而保证热电转换效率,同时也对整个热内源起到一个散热冷却作用,降低装甲车内热源的温度,从而达到降低装甲车红外辐射特征的目的。
Claims (5)
1. 一种装甲车红外抑制装置,其特征在于:热内源和温差发电模块热面的热电转换器件机械连接,温差发电模块冷面的热电转换器件和散热器机械连接;温差发电模块、蓄电池、风扇顺序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甲车红外抑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温差发电模块的热面和冷面为两种不同热电材料的热电转换器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甲车红外抑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安装在散热器的表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甲车红外抑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甲车的热内源为炮管、发动机、排烟管和水冷系统水箱。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甲车红外抑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内源和温差发电模块热面的热电转换器件机械连接具体是:设置在发动机和水箱上的热电转换器件设计为平面板状,设置在炮管和排烟管上的热电转换器件设计为弧形片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20159623.4U CN203206153U (zh) | 2013-04-02 | 2013-04-02 | 装甲车红外抑制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20159623.4U CN203206153U (zh) | 2013-04-02 | 2013-04-02 | 装甲车红外抑制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206153U true CN203206153U (zh) | 2013-09-18 |
Family
ID=491502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20159623.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206153U (zh) | 2013-04-02 | 2013-04-02 | 装甲车红外抑制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3206153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423810A (zh) * | 2015-11-12 | 2016-03-23 | 西南交通大学 | 一种电磁推进装置 |
CN105763102A (zh) * | 2016-04-12 | 2016-07-13 | 华南理工大学 | 一种基于导热纤的坦克红外隐身系统 |
CN106931832A (zh) * | 2017-04-11 | 2017-07-07 | 江苏豪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地面有内热源装备高温孔口的红外抑制结构 |
-
2013
- 2013-04-02 CN CN201320159623.4U patent/CN203206153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423810A (zh) * | 2015-11-12 | 2016-03-23 | 西南交通大学 | 一种电磁推进装置 |
CN105763102A (zh) * | 2016-04-12 | 2016-07-13 | 华南理工大学 | 一种基于导热纤的坦克红外隐身系统 |
CN105763102B (zh) * | 2016-04-12 | 2018-01-16 | 华南理工大学 | 一种基于导热纤的坦克红外隐身系统 |
CN106931832A (zh) * | 2017-04-11 | 2017-07-07 | 江苏豪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地面有内热源装备高温孔口的红外抑制结构 |
CN106931832B (zh) * | 2017-04-11 | 2018-11-23 | 江苏豪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地面有内热源装备高温孔口的红外抑制结构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453681B (zh) | 真空保温集光管 | |
CN104393369A (zh) | 一种车用电池热管理系统及方法 | |
CN203206153U (zh) | 装甲车红外抑制装置 | |
WO2010117805A3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effect heat transfer | |
CN105392345A (zh) | 充电桩液冷电子散热器及充电桩 | |
CN105703036A (zh) | 电池Pack热管式散热系统 | |
CN105763102B (zh) | 一种基于导热纤的坦克红外隐身系统 | |
CN106368774A (zh) | 一种翼板换热式汽车尾气发电装置 | |
CN201252505Y (zh) | 燃气灶余热综合利用装置 | |
CN204375872U (zh) | 一种电池模组冷却结构 | |
CN204688394U (zh) | 一种利用船舶冷却系统的温差发电装置 | |
CN110686544A (zh) | 一种防红外探测系统及其制备方法 | |
CN203708145U (zh) | 一种船舶废热利用的温差发电装置 | |
CN105471322A (zh) | 一种汽车发动机排气系统 | |
CN205545012U (zh) | 一种汽车尾气能量回收装置 | |
JP2016079969A (ja) | 内燃機関用発電装置 | |
CN206322785U (zh) | 一种用于燃料电池系统环境舱的能量回收装置 | |
CN104295347A (zh) | 一种汽车排气管 | |
CN106287834A (zh) | 一种带发电装置的燃气灶 | |
CN208189741U (zh) | 一种动力电池模组散热装置 | |
CN203548272U (zh) | 一种热电鼓风机 | |
US9091192B2 (en) | Waste heat recovery system of vehicle | |
CN205622544U (zh) | 基于导热纤的坦克红外隐身装置 | |
CN210142697U (zh) | 一种具有热管散热装置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托盘 | |
CN210136987U (zh) | 一种软包动力电池模组的散热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918 Termination date: 201404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