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170988U - 液压式尾座装置及车床 - Google Patents
液压式尾座装置及车床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170988U CN203170988U CN 201320169560 CN201320169560U CN203170988U CN 203170988 U CN203170988 U CN 203170988U CN 201320169560 CN201320169560 CN 201320169560 CN 201320169560 U CN201320169560 U CN 201320169560U CN 203170988 U CN203170988 U CN 20317098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rrel
- cylinder
- piston
- tailstock
- tail stoc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ctuat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液压式尾座装置及车床,该液压式尾座装置包括:尾座体、尾座套筒、液压装置及液压系统,其中尾座体用于安装于车床床身上;尾座套筒穿设于所述尾座体内,并可相对于所述尾座体移动,所述尾座套筒的前端设置有钻头;液压装置包括缸体及活塞,所述缸体与所述尾座体固定连接,所述活塞的活塞杆与所述尾座套筒固定连接;液压系统与所述液压装置的缸体连接,用于通过控制所述液压装置的活塞杆伸缩以带动所述尾座套筒相对于所述尾座体的移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压式尾座装置及车床,通过设置液压系统控制尾座套筒的移动,可只需操作液压阀的手柄进行钻孔操作,操作简单效率高,大大减轻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床制造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液压式尾座装置及车床。
背景技术
在机械加工领域中,可用普通车床对工件进行钻孔作业,具体是通过在车床尾座上安装钻头,待加工工件夹持在车床主轴夹头上,由车床主轴带动其旋转,钻头沿车床主轴的前进或后退来对工件进行钻孔操作。
目前,钻头的前后移动是利用在尾座套筒上设置的丝杠丝母结构,通过摇动与丝杠连接的手轮来推动尾座套筒进行移动,从而设置在尾座套筒上的钻头可前后移动来进行钻孔工作。
但是,通过摇动手轮进行钻孔工作,尤其在钻直径较大的孔时,其劳动强度较大、工作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液压式尾座装置及车床,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通过摇动手轮进行钻孔存在的劳动强度较大、工作效率较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液压式尾座装置,包括:
尾座体,用于安装于车床床身上;
尾座套筒,穿设于所述尾座体内,并可相对于所述尾座体移动,所述尾座套筒的前端设置有钻头;
液压装置,包括缸体及活塞,所述缸体与所述尾座体固定连接,所述活塞的活塞杆与所述尾座套筒固定连接;
液压系统,与所述液压装置的缸体连接,用于通过控制所述液压装置的活塞杆伸缩以带动所述尾座套筒相对于所述尾座体的移动。
如上所述的液压式尾座装置中,所述尾座套筒的前端设置有通孔,且所述通孔与所述活塞杆同轴,所述钻头穿设在所述通孔中;
所述活塞的活塞杆沿轴向穿设有顶杆,所述顶杆相对于所述活塞杆移动,以便所述顶杆相对于所述尾座套筒移动而将所述钻头顶出所述通孔。
如上所述的液压式尾座装置中,所述缸体背离所述尾座套筒的一端设置有顶杆螺母,所述顶杆从所述缸体外露的一端通过螺纹连接在所述顶杆螺母上。
如上所述的液压式尾座装置中,所述缸体包括缸筒及分别连接在所述缸筒两端的第一油缸端盖和第二油缸端盖;
所述缸体通过所述第一油缸端盖与所述尾座体连接;
所述第一油缸端盖朝向所述缸筒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连接结构,所述缸筒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结构与所述第一油缸端盖连接;
所述第二油缸端盖朝向所述缸筒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连接结构,所述缸筒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结构与所述第二油缸端盖连接。
如上所述的液压式尾座装置中,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包括:
第一凹槽,设置在所述缸筒设置第一油缸端盖的一端;
第一卡环,卡设在所述第一凹槽上;
第一连接环,具有台阶状结构,所述第一连接环通过台阶状结构卡在所述第一卡环上,并与所述第一油缸端盖固定在一起;
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包括:
第二凹槽,设置在所述缸筒设置第二油缸端盖的一端;
第二卡环,卡设在所述第二凹槽上;
第二连接环,具有台阶状结构,所述第二连接环通过台阶状结构卡在所述第二卡环上,并与所述第二油缸端盖固定在一起;
如上所述的液压式尾座装置中,所述第一卡环及第二卡环各包括两个半环,所述第一卡环的两个半环对称卡在所述第一凹槽上;所述第二卡环的两个半环对称卡在所述第二凹槽上。
如上所述的液压式尾座装置中,所述第一油缸端盖及所述第二油缸端盖上均设置有油路,所述液压系统的油液通过所述第一油缸端盖及第二油缸端盖上设置的油路进出所述缸体。
如上所述的液压式尾座装置中,所述活塞的活塞杆与所述尾座套筒连接处设置有连接螺母及螺母压盖;
所述连接螺母与所述活塞杆螺接,所述螺母压盖与所述尾座套筒固定连接;
所述连接螺母的一端抵在所述尾座套筒的内壁所设置的卡沿上,所述连接螺母的另一端抵在所述螺母压盖上,以将所述活塞杆与所述尾座套筒固定连接在一起。
如上所述的液压式尾座装置中,所述活塞杆上背离所述尾座套筒的一端设置有卡固台阶,所述活塞套设在所述活塞杆上并卡在所述卡固台阶上;
所述活塞杆上在活塞背离所述卡固台阶的一侧设置有活塞螺母,通过所述活塞螺母将所述活塞卡固在所述卡固台阶上以连接所述活塞与活塞杆。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床,包括有上述的液压式尾座装置,所述液压式尾座装置设置于所述车床的床身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压式尾座装置及车床,通过设置液压系统控制尾座套筒的移动,可只需操作液压阀的手柄进行钻孔操作,操作简单效率高,大大减轻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液压式尾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处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液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液压式尾座装置,设置于车床上,用于对工件进行钻孔操作,如图1所示,该液压式尾座装置具体包括尾座体1、尾座套筒2,其中尾座体1用于安装于车床床身上,尾座套筒2穿设于尾座体1内,并可相对于尾座体1前后移动,在尾座套筒2的前端设置有用于钻孔的钻头;该液压式尾座装置还包括液压装置3及液压系统(如图4所示),液压装置3包括缸体31及活塞32,缸体31与尾座体1固定连接,活塞32的活塞杆33与尾座套筒2固定连接;液压系统与液压装置3的缸体31连接,用于通过控制液压装置的活塞杆以带动尾座套筒2相对于尾座体1前后移动。实际应用中,液压系统控制油液进入液压装置3的缸体31中,推动活塞32移动,从而与活塞32连接的尾座套筒2可相对于尾座体1前后移动,尾座套筒2在向前移动过程中可对夹持在车床主轴上旋转的工件钻孔,钻孔完毕,液压系统再控制活塞32反方向移动,尾座套筒2退回。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尾座套筒2的前端设置有通孔21,且通孔21与活塞杆33同轴,钻头穿设在所述通孔21中;活塞32的活塞杆33沿轴向穿设有顶杆6,顶杆6相对于所述活塞杆33移动,以便顶杆6相对于尾座套筒2移动将所述钻头(图中未示)顶出通孔21,从而方便钻头的拆卸。
本实施例中,如图1及图3所示,缸体31背离尾座套筒2的一端设置有顶杆螺母7,顶杆6从缸体31外露的一端通过螺纹连接在该顶杆螺母7上,露出顶杆螺母7的部分设置有可适用于扳手的平面,当钻孔完成时,尾座套筒2退回,用扳手可拧动顶杆6,顶杆6相对于活塞杆33及尾座套筒2移动,通过尾座套筒2的通孔将钻头从尾座套筒2中顶出。
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缸体31包括缸筒311及分别连接在缸筒311两端的第一油缸端盖312及第二油缸端盖313,缸体31通过第一油缸端盖312与尾座体1连接;第一油缸端盖312朝向缸筒31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连接结构4,缸筒311通过第一连接结构4与第一油缸端盖312连接;第二油缸端盖313朝向缸筒31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连接结构5,缸筒311通过第二连接结构5与第二油缸端盖313连接。
具体的,如图1及图2所示,第一连接结构4包括第一连接环41、第一卡环42及第一凹槽43,其中第一凹槽43设置在缸筒311设置第一油缸端盖312的一端,第一卡环42卡设在第一凹槽43上;第一连接环41具有台阶状结构,该第一连接环41通过台阶状结构卡在第一卡环42上,并与第一油缸端盖312固定在一起,本实施例中可直接将第一连接环41、第一油缸端盖312与尾座体1通过螺栓固定在一起,从而在将缸筒311固定于第一油缸端盖312的同时,整个缸体31与尾座体1固定在一起;
同样的,如图1及图3所示,第二连接结构5包括第二连接环51、第二卡环52及第二凹槽53,:其中第二凹槽53设置在缸筒311设置第二油缸端盖313的一端,第二卡环52卡设在第二凹槽53上;第二连接环51具有台阶状结构,该第二连接环51通过台阶状结构卡在第二卡环52上,并与第二油缸端盖313通过螺栓固定在一起。
本实施例中,为便于卡环卡设于凹槽上,第一卡环42及第二卡环52各包括两个半环,各由两个半环构成,第一卡环42的两个半环对称卡在第一凹槽43上,然后第一连接环41卡在两个半环上,并将两个半环压在第一凹槽43中;第二卡环52的两个半环对称卡在第二凹槽53上,然后第二连接环51卡在两个半环上,并将两个半环压在第二凹槽53中。
本实施例中,如图1及图2所示,活塞杆33与尾座套筒2连接,其连接处设置有连接螺母8及螺母压盖9,该连接螺母8与活塞杆33螺接,螺母压盖9与尾座套筒2固定连接,螺母压盖9具体是用螺栓固定在尾座套筒2的端部;连接螺母8的一端抵在尾座套筒2的内壁所设置的卡沿22上,连接螺母8的另一端抵在螺母压盖9上,这样,活塞杆33与尾座套筒2固定连接在一起。
本实施例中,如图1及图3所示,活塞杆33上背离尾座套筒2的一端设置有卡固台阶331,活塞32套设在活塞杆33上并卡在所述卡固台阶331上;活塞杆33上在活塞32背离所述卡固台阶331的一侧设置有活塞螺母34,通过活塞螺母34将活塞32卡紧在卡固台阶331上,具体是活塞螺母34在活塞杆33的端部上可通过螺纹转动,在旋动活塞螺母34的过程中,活塞螺母34将活塞32紧紧卡在卡固台阶331上,从而所述活塞32与活塞杆33固定连接在一起。
本实施例中,如图2及图3所示,第一油缸端盖312与活塞杆33及缸筒311之间、第二油缸端盖313与顶杆6及缸筒311之间、活塞32与活塞杆33及缸体31之间均设置有O型密封圈10,以对液压装置3进行密封。
本实施例中,由于液压装置3是通过液压系统控制的,液压系统中的油液需进入到缸体31中,本实施例是在第一油缸端盖312及第二油缸端盖313上设置油路,液压系统中的油液通过第一油缸端盖312及第二油缸端盖313上设置的油路进出液压装置3的缸体31。
本实施例中,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图如图4所示,该液压系统包括油箱11、油泵12、驱动电机13、网式滤油器14、低压溢流阀15、三位四通换向阀16、调速阀17、单向阀18、二位三通换向阀19及压力表20,其具体工作原理为:开启驱动电机13,驱动油泵12运转,三位四通换向阀16处于中位时,此时油液直接流回油箱11中,当三位四通换向阀16处于右位时,油液经调速阀17进入液压缸3的右腔,调速阀17可调在较小流量位置,这样进入液压缸3右腔中的油液较少,活塞缓慢移动,当二位三通换向阀19扳到右位时,油液经三位四通换向阀16、二位三通换向阀19全速进入液压缸3的右腔,推动活塞快速向左移动;当三位四通换向阀16处于左位时,油液进入液压缸3的左腔,推动活塞右移,右腔油液经单向阀18快速流回油箱11中,在整个过程中,可通过压力表20观察系统的油液压力,并可通过调整低压溢流阀15来调整油液压力。
下面根据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图并结合图1对液压式尾座装置的工作过程进行具体描述:
首先调整好液压系统的压力(整个液压系统的压力可通过低压溢流阀15来调定),并将调速阀17调至较小流量,液压系统的压力具体可根据所钻孔径的大小来调节,一般为1-2MPa为宜;
将待加工工件卡固到车床主轴上并找正;
将钻孔用的钻头安装到尾座套筒2上;
开启驱动电机13,油泵12工作,将三位四通换向阀16扳到右位,油液经调速阀17进入液压缸3的右腔,调速阀17调在较小流量位置,进入液压缸3右腔中的油液较少,活塞缓慢移动,进行钻料开孔操作(钻料开孔是防止所钻工件表面不平整,钻出的孔会歪斜而先对工件钻一个浅孔的操作),钻料开孔操作完毕后,将二位三通换向阀19扳到右位,油液全速进入液压缸3的右腔,推动活塞快速移动,车床可进行快速钻孔;钻孔完毕后,将三位四通换向阀16扳到左位,油液进入液压缸3的左腔,推动活塞右移,钻头退回,结束钻孔。
本实施例提供的液压式尾座装置,通过液压来控制尾座套筒的移动,可只需操作液压阀的手柄进行钻孔操作,操作简单效率高,大大减轻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
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车床,该车床包含有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液压式尾座装置,该液压式尾座装置设置于所述车床的床身上,用该具有液压式尾座装置的车床对工件进行钻孔,简单高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液压式尾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尾座体,用于安装于车床床身上;
尾座套筒,穿设于所述尾座体内,并可相对于所述尾座体移动,所述尾座套筒的前端设置有钻头;
液压装置,包括缸体及活塞,所述缸体与所述尾座体固定连接,所述活塞的活塞杆与所述尾座套筒固定连接;
液压系统,与所述液压装置的缸体连接,用于通过控制所述液压装置的活塞杆伸缩以带动所述尾座套筒相对于所述尾座体的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式尾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尾座套筒的前端设置有通孔,且所述通孔与所述活塞杆同轴,所述钻头穿设在所述通孔中;
所述活塞的活塞杆沿轴向穿设有顶杆,所述顶杆相对于所述活塞杆移动,以便所述顶杆相对于所述尾座套筒移动而将所述钻头顶出所述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压式尾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背离所述尾座套筒的一端设置有顶杆螺母,所述顶杆从所述缸体外露的一端通过螺纹连接在所述顶杆螺母上。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液压式尾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包括缸筒及分别连接在所述缸筒两端的第一油缸端盖和第二油缸端盖;
所述缸体通过所述第一油缸端盖与所述尾座体连接;
所述第一油缸端盖朝向所述缸筒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连接结构,所述缸筒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结构与所述第一油缸端盖连接;
所述第二油缸端盖朝向所述缸筒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连接结构,所述缸筒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结构与所述第二油缸端盖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压式尾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包括:
第一凹槽,设置在所述缸筒设置第一油缸端盖的一端;
第一卡环,卡设在所述第一凹槽上;
第一连接环,具有台阶状结构,所述第一连接环通过台阶状结构卡在所述第一卡环上,并与所述第一油缸端盖固定在一起;
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包括:
第二凹槽,设置在所述缸筒设置第二油缸端盖的一端;
第二卡环,卡设在所述第二凹槽上;
第二连接环,具有台阶状结构,所述第二连接环通过台阶状结构卡在所述第二卡环上,并与所述第二油缸端盖固定在一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压式尾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环及第二卡环各包括两个半环,所述第一卡环的两个半环对称卡在所述第一凹槽上;所述第二卡环的两个半环对称卡在所述第二凹槽上。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压式尾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缸端盖及所述第二油缸端盖上均设置有油路,所述液压系统的油液通过所述第一油缸端盖及第二油缸端盖上设置的油路进出所述缸体。
8.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液压式尾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的活塞杆与所述尾座套筒连接处设置有连接螺母及螺母压盖;
所述连接螺母与所述活塞杆螺接,所述螺母压盖与所述尾座套筒固定连接;
所述连接螺母的一端抵在所述尾座套筒的内壁所设置的卡沿上,所述连接螺母的另一端抵在所述螺母压盖上,以将所述活塞杆与所述尾座套筒固定连接在一起。
9.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液压式尾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上背离所述尾座套筒的一端设置有卡固台阶,所述活塞套设在所述活塞杆上并卡在所述卡固台阶上;
所述活塞杆上在活塞背离所述卡固台阶的一侧设置有活塞螺母,通过所述活塞螺母将所述活塞卡固在所述卡固台阶上以连接所述活塞与活塞杆。
10.一种车床,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权利要求1-9中任一所述的液压式尾座装置,所述液压式尾座装置设置于所述车床的床身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320169560 CN203170988U (zh) | 2013-04-07 | 2013-04-07 | 液压式尾座装置及车床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320169560 CN203170988U (zh) | 2013-04-07 | 2013-04-07 | 液压式尾座装置及车床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170988U true CN203170988U (zh) | 2013-09-04 |
Family
ID=490677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1320169560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170988U (zh) | 2013-04-07 | 2013-04-07 | 液压式尾座装置及车床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3170988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192095A (zh) * | 2013-04-07 | 2013-07-10 | 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液压式尾座装置及车床 |
CN110560576A (zh) * | 2019-07-31 | 2019-12-13 | 洛阳双瑞精铸钛业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压力机的快速换模装置 |
CN111659910A (zh) * | 2019-03-07 | 2020-09-15 | 江苏华兑金属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数控车床尾座进给控制系统 |
-
2013
- 2013-04-07 CN CN 201320169560 patent/CN203170988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192095A (zh) * | 2013-04-07 | 2013-07-10 | 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液压式尾座装置及车床 |
CN103192095B (zh) * | 2013-04-07 | 2015-06-17 | 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液压式尾座装置及车床 |
CN111659910A (zh) * | 2019-03-07 | 2020-09-15 | 江苏华兑金属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数控车床尾座进给控制系统 |
CN110560576A (zh) * | 2019-07-31 | 2019-12-13 | 洛阳双瑞精铸钛业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压力机的快速换模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3170988U (zh) | 液压式尾座装置及车床 | |
CN103350327A (zh) | 一种叉车转向油缸缸筒加工方法 | |
CN201316819Y (zh) | 一种多头液压钻床 | |
CN103192095B (zh) | 液压式尾座装置及车床 | |
CN204711261U (zh) | 多头打孔机 | |
CN109332743A (zh) | 独立进给多孔钻 | |
CN205763913U (zh) | 一种普通车床尾座自动进退装置 | |
CN109759609B (zh) | 一种防锥体旋转防套筒形成喇叭口车床尾座 | |
CN104439386A (zh) | 一种小直径斜长孔的加工装置 | |
CN201399598Y (zh) | 一种可进行深孔枪钻加工和单管钻加工的机床 | |
CN101934382B (zh) | 机床复合尾架 | |
CN104493204B (zh) | 一种用于套筒类零件一次装夹加工的车削机构 | |
CN203221221U (zh) | 一种差动连接式液压钻孔装置 | |
CN104148695A (zh) | 一种活塞杆钻孔用工装 | |
CN103028785B (zh) | 一种液压可控往复回转式棒管料精密下料机 | |
CN216828808U (zh) | 基于流体动力和弹簧的孔口反向倒角刀 | |
CN204018791U (zh) | 一种活塞杆钻孔用工装 | |
CN104493532A (zh) | 用于环形工件的自动定心夹具 | |
CN209110216U (zh) | 独立进给多孔钻 | |
CN115095362A (zh) | 一种新型自动化机载锚杆钻机 | |
CN204997114U (zh) | 刹车分泵的加工夹具 | |
CN204277595U (zh) | 一种蝶形零件孔定位夹具 | |
CN204471060U (zh) | 一种重型卧式车床上自动退刀镗刀盒 | |
CN202964102U (zh) | 一种自带油缸顶紧的工件定心夹具 | |
CN2140803Y (zh) | 管材摩擦焊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904 Termination date: 201704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