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158840U - 一种移动破碎装车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移动破碎装车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158840U CN203158840U CN 201320192463 CN201320192463U CN203158840U CN 203158840 U CN203158840 U CN 203158840U CN 201320192463 CN201320192463 CN 201320192463 CN 201320192463 U CN201320192463 U CN 201320192463U CN 203158840 U CN203158840 U CN 20315884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ransfer device
- ore deposit
- crusher
- load
- deposit roc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rushing And Grinding (AREA)
Abstract
一种移动破碎装车机,属于采矿设备技术领域,用于露天矿山物料的破碎装载,其技术方案是:它包括履带行走部分、回转部分、操作室和工作部分,工作部分由掏槽装置、扒落装置、矿岩输送带、粒度控制挡板、破碎机、转载输送带和液压缸组成,掏槽装置固定在矿岩输送带的前端,扒落装置位于矿岩输送带的上方,矿岩输送带的后部与破碎机相连接,粒度控制挡板安装在矿岩输送带与破碎机连接处的上方,破碎机的排料口与转载输送带相连接,液压缸分别与扒落装置、矿岩输送带相连接。本实用新型实现了铲装、破碎、运输一体化,具有结构紧凑、调运灵活、生产能力大、功率消耗低的优点,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扩大矿山产能,降低露天矿山的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于露天矿岩连续破碎、转载和输送的矿山采矿机械,属于采矿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煤矿、铁矿和有色金属矿露天采矿场普遍采用间断开采工艺,首先对围岩或矿体进行穿孔爆破,然后采用挖掘机、电铲等设备对松动的物料进行铲装,汽车方式运输。对于硬夹矸和坚硬岩石而言,爆破后产物的粒度很大需要运输至破碎站破碎后才能达到运输要求的粒度。而采用这种间断开采工艺,松动爆破、铲装、运输、破碎都得利用单一功能的专门设备实现,剥离物和矿体必然要经过落地过程而不能实现连续化作业,这种工艺的缺点是:开采工作效率低,严重制约矿山产能的扩大,而且生产成本较高。因此研究高产、高效的铲、装、破、运一体化装备,并依托该装备发展连续及半连续开采工艺是我国露天矿山高效大规模开发的必然趋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的问题是提供一种移动破碎装车机,这种移动破碎装车机是集铲、装、破、运一体的露天矿山开采装备,可以大大提高开采的效率,达到矿岩的连续输送。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移动破碎装车机,它的构成中包括履带行走部分、回转部分、操作室和工作部分,回转部分安装在履带行走部分上,操作室和工作部分安装在回转部分上,它的工作部分由掏槽装置、扒落装置、矿岩输送带、粒度控制挡板、破碎机、转载输送带和液压缸组成,掏槽装置固定在矿岩输送带的前端,扒落装置位于矿岩输送带的上方,矿岩输送带的后部与破碎机相连接,粒度控制挡板安装在矿岩输送带与破碎机连接处的上方,破碎机的排料口与转载输送带相连接,液压缸分别与扒落装置和矿岩输送带相连接。
上述移动破碎装车机,所述掏槽装置由切割臂、旋转轮、截齿、铲斗组成,旋转轮为两个,每个旋转轮圆周安装有多个弧形切割臂,两个旋转轮左右对称放置,两个旋转轮的旋转的方向均向着两个旋转轮之间的中心轴线,旋转轮通过链条与电机相连接,每个切割臂上安装有截齿,截齿沿着弧形切割臂转动方向的一侧排列,每个旋转轮下方分别有一个箕斗形状的铲斗,铲斗与矿岩输送带的前端相连接。
上述移动破碎装车机,所述矿岩输送带的下方安装有液压顶杆,液压顶杆与液压缸相连接。
上述移动破碎装车机,所述扒落装置由液压负铲、扒落臂、液压推拉杆组成,液压负铲与扒落臂的前端铰接,液压推拉杆安装在扒落臂的上方,液压推拉杆的前端与液压负铲相连接,液压推拉杆与液压缸相连接。
上述移动破碎装车机,所述粒度控制挡板由固定架安装在在矿岩输送带与破碎机连接处的上方,固定架上有调节粒度控制挡板上下位置的调节螺孔。
上述移动破碎装车机,所述转载输送带上端连接有绞盘和牵引固定钢丝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掏槽装置通过对矿岩物料的掏槽后,可以在液压顶杆的作用下,固定矿岩输送带,使矿岩物料在扒装和运输过程中平稳可靠,对工作面采用从上往下分段掏槽装运,可以减小物料跌落高度,减少对矿岩输送带的冲击力。
2、矿岩输送带依靠液压顶杆和回转装置,根据工况进行调节,可以大幅度提高其工作范围与连续化作业,转载输送带依靠牵引固定钢丝绳和回转装置调节其上下、前、后位置,可以实现大范围的连续化输送。
3、当矿岩输送带斜向上输送物料时,可以调节降低输送物料速度,减少物料速度对粒度控制挡板的冲击作用,当矿岩输送带斜向下输送物料时,可以调节加快物料的输送速度。
4、根据需要可调节粒度控制挡板的上下位置,控制破碎机的入料粒度以及入料量。
5、履带行走部分依靠回转装置调节作用,可实现与主机机身360度旋转,提高其工作的灵活性与效率。
本装备具有铲装、破碎、运输一体化高度集成、结构紧凑、调运灵活、配套能力强、生产能力大、功率消耗低的优点,可替代目前现有的轮斗、电铲、液压铲(正负)、 吊斗铲等进口的功能单一设备,适应剥离软硬土、冻土、砂岩、砂砾岩、泥质岩、卵石、风化岩等,对于中等硬度的煤炭则更加适宜,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扩大矿山产能,降低露天矿山的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掏槽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中标记如下:液压负铲1、液压推拉杆2、粒度控制挡板3、操作室4、破碎机5、牵引固定钢丝绳6、转载输送带7、回转部分8、履带行走部分9、液压顶杆10、矿岩输送带11、掏槽装置12、扒落臂13、切割臂14、旋转轮15、截齿16、铲斗17。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包括履带行走部分9、回转部分8、操作室4和工作部分,回转部分8安装在履带行走部分9上,操作室4和工作部分安装在回转部分8上。
图中显示,它的工作部分由掏槽装置12、扒落装置、矿岩输送带11、粒度控制挡板3、破碎机5、转载输送带7和液压缸组成。
图中显示,掏槽装置12由切割臂14、旋转轮15、截齿16、铲斗17组成,掏槽装置12固定在矿岩输送11带的前端,其作用是对矿岩堆料进行掏挖。旋转轮15为两个,每个旋转轮15圆周安装有多个弧形切割臂14,两个旋转轮15左右对称放置,两个旋转轮15的旋转的方向均向着两个旋转轮15之间的中心轴线,旋转轮15通过链条与电机相连接。每个切割臂14上安装有截齿16,截齿16沿着弧形切割臂14转动方向的一侧排列。每个旋转轮15下方分别有一个箕斗形状的铲斗17,铲斗17与矿岩输送带11的前端相连接。
图中显示,扒落装置位于矿岩输送带的上方,扒落装置由液压负铲1、扒落臂13、液压推拉杆2组成。液压负铲1与扒落臂13的前端铰接,液压推拉杆2安装在扒落臂13的上方,液压推拉杆2的前端与液压负铲1相连接,液压推拉杆2与液压缸相连接。液压缸驱动液压推拉杆2进行伸缩运动,可以让扒落臂13和液压负铲1完成扒落矿岩的动作,将矿岩扒落到矿岩输送带11上。
图中显示,矿岩输送11带的前端连接掏槽装置12,矿岩输送带11的后部与破碎机5相连接,矿岩输送带11的下方安装有液压顶杆10,液压顶杆10与液压缸相连接。矿岩输送带11在液压顶杆10的作用下可以上下移动,以调节矿岩输送带11的位置,使矿岩物料在扒装和运输过程中平稳可靠,减小工作面物料跌落高度,减少对矿岩输送带11的冲击力。
图中显示,粒度控制挡板3由固定架安装在在矿岩输送带11与破碎机5连接处的上方,固定架上有调节粒度控制挡板3上下位置的调节螺孔。根据需要可调节粒度控制挡板3的上下位置,控制破碎机的入料粒度以及入料量。
图中显示,转载输送带7上端连接有绞盘和牵引固定钢丝绳6,下端连接在回转装置8上。转载输送带7依靠牵引固定钢丝绳6和回转装置8调节其上下、前后位置,可以实现大范围的连续化输送。
图中显示,履带行走部分9依靠回转装置8调节可实现与主机机身360度旋转,履带工作时可纵、横摆放。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
掏槽装置12对矿岩堆料掏槽后,调节液压顶杆10和回转装置8固定矿岩输送带11于矿岩堆料上,对工作面采用从上往下分段掏槽装运,可以减小物料跌落高度,减少对矿岩输送带11的冲击力。
扒落装置13前端的液压负铲1在液压推拉杆2的作用下,把矿岩物料扒入矿岩输送带11。
当矿岩输送带11斜向上输送物料时,可以调节降低输送物料速度,减少物料速度对粒度控制挡板3的冲击作用,当矿岩输送带11斜向下输送物料时,可以调节加快物料的输送速度。
依靠粒度控制板3控制物料进入破碎机5的入料粒度以及入料量,物料破碎后进入转载输送带7,依靠牵引固定钢丝绳6和回转装置8调节其上下、前后位置,最终将矿岩输送到主运输皮带或运输工具上,通过调节回转装置80与履带行走部分9,可以实现大范围的连续化作业。
Claims (6)
1.一种移动破碎装车机,它的构成中包括履带行走部分(9)、回转部分(8)、操作室(4)和工作部分,回转部分(8)安装在履带行走部分(9)上,操作室(4)和工作部分安装在回转部分(8)上,其特征在于:它的工作部分由掏槽装置(12)、扒落装置、矿岩输送带(11)、粒度控制挡板(3)、破碎机(5)、转载输送带(7)和液压缸组成,掏槽装置(12)固定在矿岩输送带(11)的前端,扒落装置位于矿岩输送带(11)的上方,矿岩输送带(11)的后部与破碎机(5)相连接,粒度控制挡板(3)安装在矿岩输送带(11)与破碎机(5)连接处的上方,破碎机(5)的排料口与转载输送带(7)相连接,液压缸分别与扒落装置和矿岩输送带(11)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破碎装车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掏槽装置(12)由切割臂(14)、旋转轮(15)、截齿(16)、铲斗(17)组成,旋转轮(15)为两个,每个旋转轮(15)圆周安装有多个弧形切割臂(14),两个旋转轮(15)左右对称放置,两个旋转轮(15)的旋转的方向均向着两个旋转轮(15)之间的中心轴线,旋转轮(15)通过链条与电机相连接,每个切割臂(14)上安装有截齿(16),截齿(16)沿着弧形切割臂(14)转动方向的一侧排列,每个旋转轮(15)下方分别有一个箕斗形状的铲斗(17),铲斗(17)与矿岩输送带(11)的前端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移动破碎装车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矿岩输送带(11)的下方安装有液压顶杆(10),液压顶杆(10)与液压缸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破碎装车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扒落装置由液压负铲(1)、扒落臂(13)、液压推拉杆(2)组成,液压负铲(1)与扒落臂(13)的前端铰接,液压推拉杆(2)安装在扒落臂(13)的上方,液压推拉杆(2)的前端与液压负铲(1)相连接,液压推拉杆(2)与液压缸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破碎装车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粒度控制挡板(3)由固定架安装在在矿岩输送带(11)与破碎机(5)连接处的上方,固定架上有调节粒度控制挡板(3)上下位置的调节螺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破碎装车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载输送带(7)上端连接有绞盘和牵引固定钢丝绳(6)。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320192463 CN203158840U (zh) | 2013-04-17 | 2013-04-17 | 一种移动破碎装车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320192463 CN203158840U (zh) | 2013-04-17 | 2013-04-17 | 一种移动破碎装车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158840U true CN203158840U (zh) | 2013-08-28 |
Family
ID=490200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1320192463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158840U (zh) | 2013-04-17 | 2013-04-17 | 一种移动破碎装车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3158840U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204386A (zh) * | 2013-04-17 | 2013-07-17 | 天地(唐山)矿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移动破碎装车机 |
CN104624347A (zh) * | 2015-01-29 | 2015-05-20 | 新乡市鼎力矿山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挖掘移动式破碎站 |
CN109201187A (zh) * | 2018-10-22 | 2019-01-15 | 温州大学瓯江学院 | 煤块粉碎输送机 |
CN112645077A (zh) * | 2021-01-20 | 2021-04-13 | 河南理工大学 | 一种摆动式集料转载机 |
CN113751175A (zh) * | 2021-07-29 | 2021-12-07 | 上海东蒙路桥机械有限公司 | 用于破碎装置的返料系统 |
-
2013
- 2013-04-17 CN CN 201320192463 patent/CN203158840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204386A (zh) * | 2013-04-17 | 2013-07-17 | 天地(唐山)矿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移动破碎装车机 |
CN103204386B (zh) * | 2013-04-17 | 2016-06-22 | 天地(唐山)矿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移动破碎装车机 |
CN104624347A (zh) * | 2015-01-29 | 2015-05-20 | 新乡市鼎力矿山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挖掘移动式破碎站 |
CN109201187A (zh) * | 2018-10-22 | 2019-01-15 | 温州大学瓯江学院 | 煤块粉碎输送机 |
CN109201187B (zh) * | 2018-10-22 | 2023-09-05 | 温州理工学院 | 煤块粉碎输送机 |
CN112645077A (zh) * | 2021-01-20 | 2021-04-13 | 河南理工大学 | 一种摆动式集料转载机 |
CN113751175A (zh) * | 2021-07-29 | 2021-12-07 | 上海东蒙路桥机械有限公司 | 用于破碎装置的返料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691503B (zh) | 一种矿山露天剥采机 | |
CN202187764U (zh) | 整体移动式砂矿采选机组 | |
CN203158840U (zh) | 一种移动破碎装车机 | |
CN201793253U (zh) | 无冲击矿用矸石连续装载机 | |
CN201513178U (zh) | 薄煤层半煤岩巷道连续装载作业线及其中的煤岩装载机 | |
CN101985878A (zh) | 一种巷道采矿机 | |
CN103204386B (zh) | 一种移动破碎装车机 | |
CN101915100B (zh) | 煤矿井下黄土充填采煤方法 | |
CN101701522A (zh) | 滚筒可调高式露天煤矿采煤、剥离机 | |
CN104453906A (zh) | 一种露天采煤机 | |
CN202596731U (zh) | 一种矿山露天剥采机 | |
CN111322074A (zh) | 一种露天矿用综合连续采煤系统及工艺方法 | |
CN105201512A (zh) | 侧置式双滚筒露天采煤机 | |
CN103343688B (zh) | 露天矿山清底机 | |
CN204753662U (zh) | 自行移动式挖掘破碎一体机 | |
CN203394529U (zh) | 露天矿山清底机 | |
CN101029494A (zh) | 巷道用矿石铲装机 | |
CN201155327Y (zh) | 掘进机 | |
CN103433111B (zh) | 自移式破碎机 | |
CN212317990U (zh) | 一种露天矿用综合连续采煤系统 | |
CN201810312U (zh) | 一种巷道采矿机 | |
CN201010916Y (zh) | 巷道用矿石铲装机 | |
CN115949397A (zh) | 一种双滚筒连续采煤机 | |
CN201021499Y (zh) | 动臂式挖洞机 | |
CN105178965A (zh) | 矿料收集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828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60622 |
|
C25 |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