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03135065U - 电连接器组合及其连接元件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组合及其连接元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135065U
CN203135065U CN 201320121550 CN201320121550U CN203135065U CN 203135065 U CN203135065 U CN 203135065U CN 201320121550 CN201320121550 CN 201320121550 CN 201320121550 U CN201320121550 U CN 201320121550U CN 203135065 U CN203135065 U CN 2031350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on element
connecting portion
draw
electric connector
location divi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320121550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月友
王小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Molex Interconnect Co Ltd
Molex LLC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Molex Interconnect Co Ltd
Molex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Molex Interconnect Co Ltd, Molex LLC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Molex Interconnect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320121550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135065U/zh
Priority to TW102211792U priority patent/TWM4704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1350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135065U/zh
Priority to US14/210,960 priority patent/US9461374B2/en
Priority to US15/256,016 priority patent/US9692177B2/en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及其连接元件,该连接元件包括:一基部,其具有相对的一上表面和一下表面;一第一连接部,包括从基部的上表面相互间隔地向上凸伸出的两个第一凸肋和分别设置在该两个第一凸肋的相对内侧的两个第一卡槽,其中该两第一卡槽是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一第二连接部,包括从基部的下表面相互间隔地向下延伸出的四个竖直延伸壁和分别从该四个竖直延伸壁上水平延伸出的四个第一卡固凸缘;以及一弹性扣臂,其是从该基部的一端延伸而出,具有设置在其上表面的一第一定位部和设置在其下表面的一第二定位部。该连接元件能够将两个线缆连接器组件结合到一起后再固定到应用装置上去,安装方便。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组合及其连接元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及其连接元件,尤其涉及一种能够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电连接器结合连接到一起的连接元件。
背景技术
随着个人消费电子产品(如GPS、MP3播放器、手机、U盘、DVD播放器等)得到日益广泛的使用,应用设备(如汽车、显示设备)上原来所提供的单个电连接器接口(如Mini-USB接口)已经显得不足够,需要增加新的电连接器接口以满足同时使用多个消费电子产品的需求,因此业界需要一种新的电连接器组合结构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电连接器同时固定到应用设备上。
中国专利CN 200420118681.3揭露了一种现有的电连接器固定装置,其能够将至少一个电连接器组装至电子装置的机体内部,该固定装置包括:壳体,设置在该机体上,且至少具有电连接器容置空间结构部以及压板结构部,该电连接器容置空间结构部供设置该电连接器,该压板结构部用于使该电连接器容纳空间结构部压缩变形,夹固该电连接器;以及固位件,将该壳体结合固定在该机体,并可压制该压板结构部,该固位件包括固设在该机体的第一连接件以及结合该第一连接件的第二连接件。这种电连接器固定装置需要通过第二连接件与锁固到机体上的第一连接件相互结合后才能夹固住电连接器,在装配时较为不便。可见,实有必要对现有的电连接器固定装置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而提出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及其连接元件,该连接元件能够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线缆连接器组件结合到一起后再固定到应用设备上去,该连接元件上一体形成有卡固定位结构,不需要借助其它固位件就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线缆连接器组件结合到一起,安装时较为方便。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一种连接元件,包括:一基部,其具有相对的一上表面和一下表面;一第一连接部,包括从基部的上表面相互间隔地向上凸伸出的两个第一凸肋和分别设置在该两个第一凸肋的相对内侧的两个第一卡槽,其中该两第一卡槽是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一第二连接部,包括从基部的下表面相互间隔地向下延伸出的至少两竖直延伸壁和分别从该至少两竖直延伸壁上水平延伸出的至少两第一卡固凸缘;以及一弹性扣臂,其是从该基部的一端延伸而出,具有设置在其上表面的一第一定位部和设置在其下表面的一第二定位部。
优选地,该第一连接部的第一卡槽的前端设有一第一挡止部,该第一卡槽的下方设有由该基部的上表面向上突伸出的一第一凸部。
优选地,该连接元件是一体注塑成型的;该基部上设有位于两个第一凸肋之间,相互间隔一段距离并于该基部的前端开口的两个切口;该弹性扣臂是在这两个切口的内侧向前突伸而出的。
优选地,该弹性扣臂的第一定位部是设置在该弹性扣臂靠近前端处并向上凸伸出的一第一凸块,该第一凸块具有前高后低的一第一倾斜引导面。
优选地,该弹性扣臂的第二定位部是设置在该弹性扣臂靠近前端处并向下凸伸出的至少一第二凸块,该第二凸块具有前低后高的一第二倾斜引导面。
优选地,该第二连接部包括相互间隔地向下延伸出的四个竖直延伸壁和分别从这四个竖直延伸壁上水平延伸出的四个第一卡固凸缘,其中位于一侧的相邻的两个竖直延伸壁和由这两个竖直延伸壁的底端背向地延伸出的两个第一卡固凸缘构成一第一连接单元,位于另一侧的相邻的两个竖直延伸壁和由这两个竖直延伸壁的底端背向地延伸出的两个第一卡固凸缘构成一第二连接单元。
优选地,该第一连接单元的两个第一卡固凸缘与该第二连接单元的两个第一卡固凸缘是位于同一水平面的。
优选地,该第二连接部的第一卡固凸缘的前端面是位于对应的竖直延伸壁的前端面的后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技术问题还提出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包括如上所述的一连接元件;至少两个固定外套,装设在该连接元件的第二连接部上并与第二定位部配合固定,每个固定外套内部形成有一容置腔;至少两个线缆连接器组件,分别对应插设在这些固定外套的容置腔内;以及一锁固元件,装设在该连接元件的第一连接部上并与第一定位部配合固定。
优选地,该固定外套的上侧设有一第三连接部,该第三连接部包括相互间隔地向上凸伸出的两个第二凸肋和分别设置在该两个第二凸肋的两相对内侧的两个第二卡槽;该连接元件的第二连接部的第一卡固凸缘是对应插设在第二卡槽中,并且该连接元件的第二定位部抵止在该第三连接部的前缘。
优选地,该固定外套的第二卡槽的前端设有一第二挡止部;该第二挡止部挡止在该连接元件的第一卡固凸缘的前端以限制该连接元件在第二卡槽中的向前插入位置,并且该连接元件的第二定位部与该固定外套的第二凸肋相配合以阻止该连接元件从该第二卡槽中向后退出。
优选地,该固定外套的第二卡槽的下方设有由该固定外套的上表面向上突伸出的一第二凸部。
优选地,该锁固元件包括一基板,形成在该基板前端的一卡固部以及由该基板向上延伸出的至少一锁固部,该基板插设在该连接元件的第一连接部上,该卡固部与该连接元件的第一定位部相配合以使该锁固元件与该连接元件固定在一起。
优选地,该卡固部包括从基板前端向下延伸出的一突钩以及上下贯穿基板的一卡固孔,该突钩抵靠在该连接元件的弹性扣臂的上方,该卡固孔与该连接元件的第一定位部相配合。
优选地,该基板具有从两侧分别向外延伸出的两个第二卡固凸缘,这两个第二卡固凸缘对应插设在该连接元件的两个第一卡槽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组合及其连接元件通过在基部的上下两方分别形成两个连接部,并在基部延伸出一个弹性扣臂再通过在该弹性扣臂上下方分别形成两个定位部,从而可以借助基部下方的连接部与定位部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线缆连接器组件连结到一起,再借助基部上方的连接部与定位部与一个锁固元件配合而锁固到应用设备上,从而可以大大提高扩展接口的效率,并且安装简便。
附图说明
图1和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合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两个不同视角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合的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合的较佳实施例的前视图。
图5和图6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合的较佳实施例的两个不同视角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合的较佳实施例中去除了锁固元件之后的俯视图。
图8是图7中Z-Z向的剖面视图。
图9和图10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组合的较佳实施例中去除了锁固元件之后的两个不同视角的分解立体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元件的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元件的较佳实施例的前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予以进一步地详尽阐述。
参见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其大致包括:一连接元件1;装设在该连接元件1下方的两个固定外套2、3;分别对应插设在这两个固定外套2、3内的两个线缆连接器组件4、5;以及装设在该连接元件1上方的一锁固元件6。该电连接组合可籍由该锁固元件6固定到诸如汽车之类的一应用设备(图未示)。
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说明电连接器组合及其部件的结构和操作而使用的上、下、左、右、前、后等表示方向的术语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在电连接器组合及其部件在如图中所示方向的情况下是适当的,但在电连接器组合及其部件的方向发生了变化的情况下,应根据方向的变化进行变更并解释。
请结合参见图8至图12,该连接元件1是一体注塑成型的,其包括:一基部11,具有相对的一上表面112和一下表面113;一第一连接部12,其包括从基部11的上表面112相互间隔地向上凸伸出的两个第一凸肋13;一第二连接部14,其设置在该基部11的下表面113,具有一第一连接单元15和一第二连接单元16;以及一弹性扣臂17,其从该基部11的一端水平延伸而出,具有设置在上表面的一第一定位部18和设置在下表面的一第二定位部19。
该第一连接部12还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并分别设置在该两个第一凸肋13相对内侧的两个第一卡槽131,每个第一卡槽131的前端设有向下突伸出的一第一挡止部133,每个第一卡槽131的后部设有由该基部11的上表面112向上突伸出的一第一凸部132。
该第二连接部14的第一连接单元15具有从基部11的下表面113相互间隔一段距离向下延伸出的两个竖直延伸壁151、153和分别从这两个竖直延伸壁151、153水平地背向延伸出的两个第一卡固凸缘152,这两个第一卡固凸缘152与该基部11的下表面113具有一高度差。这两个第一卡固凸缘152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长度是小于对应的每个竖直延伸壁151、153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长度的,具体为该第二连接部14的第一卡固凸缘152的前端面是位于对应的竖直延伸壁151、153的前端面的后方,而第一卡固凸缘152的后端面则是与对应的竖直延伸壁151、153的后端面平齐。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竖直延伸壁151与该第一卡固凸缘152构成一第一L形结构,该第二竖直延伸壁153与该第一卡固凸缘152构成一第二L形结构,该第二L形结构与该第一L形结构呈相背设置。其中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在本较佳实施例中的第二连接部14共设有四个L形结构来锁固两固定外套2、3,但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只保留中部的两个L形结构或外侧的两个L形结构(图未示)也可以达到锁固两固定外套2、3的目的。在本较佳实施例中,该第二连接单元16与第一连接单元15结构相同,二者相互间隔一段距离地对称分列在该基部11下方的两侧,该第一连接单元15的两个第一卡固凸缘152与该第二连接单元16的两个第一卡固凸缘是位于同一水平面。而在其他实施例中(图未示),该第二连接单元16可以与第一连接单元15的结构不相同;或者结构虽然相同,但尺寸上存在差异,从而使该第二连接单元16的第一卡固凸缘与该第一连接单元15的两个第一卡固凸缘152位于不同的水平面。在本较佳实施例中该第二连接部14具有两个连接单元15、16,以配接两个连接结构(本实施例为固定外套2、3),而在其他实施例中,该第二连接部14可以具有三个或以上的连接单元,以对应配接三个或以上的连接结构。
请参见图11和图12,具体到本较佳实施例中的该弹性扣臂17是从该基部11的前端向前延伸出的,其中较佳地在基部11上设有位于两个第一凸肋13之间,相互间隔一段距离平行延伸并于该基部11的前端开口的两个切口111,其中该弹性扣臂17是在这两个切口111的内侧向前突伸而出的。这种切口111可以使弹性扣臂17具有足够长的延伸长度从而具有较好的弹性,但又无需伸出基部11的前端太多以实现产品的微型化。该第一定位部18为设置在该弹性扣臂17的靠近前端处向上凸出的一第一凸块181,该第一凸块181具有前高后低的一第一倾斜引导面182。该第二定位部19是从该弹性扣臂17靠近前端处的两旁向下突伸出且相互间隔一段距离的两个第二凸块191(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简化为一个第二凸块),每个第二凸块191具有前低后高的一第二倾斜引导面192。
请结合参见图9和图10,本较佳实施例中的第一固定外套2和第二固定外套3的结构相同,下面以第一固定外套2进行详细说明。该第一固定外套2是一体注塑成型的,其中部形成有一容置腔21。该第一固定外套2的上侧设有一第三连接部22,该第三连接部22具有相互间隔一段距离的两个第二凸肋23。该第一固定外套2的上下两侧各设有一个第三定位块24。值得一提的是,该第三连接部22与第三定位块24的结构与该连接元件1中的第一连接部12及第一定位部18的结构大体相同。
该第三连接部22还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并分别设置在该两个第二凸肋23的两相对内侧的两个第二卡槽231,每个第二卡槽231的前端设有一第二挡止部233,每个第二卡槽231的下方设有由该固定外套2的上表面向上突伸出的一第二凸部232。当将该连接元件1从后往前地向该第二卡槽231中插入至该固定外套2中时,该连接元件1的第二连接部14的两第一卡固凸缘152是对应插设在该两第二卡槽231中,并且该连接元件1的第二定位部19是抵止在该第三连接部22的前缘。具体而言,该第二挡止部233的后端面与该连接元件1的两第一卡固凸缘152的前端相配合以限制该连接元件1在第二卡槽231中的向前插入位置;并且该第二挡止部233的前端面与该连接元件1的第二定位部19相配合以阻止该连接元件1从该第二卡槽231中反向向后退出,从而使得该第一固定外套2能够牢固地固定装设到在该连接元件1的第二连接部14的第一连接单元15上。类似地,可以将第二固定外套3固定装设到在该连接元件1的第二连接部14的第二连接单元16上。在其他实施例中,该第二固定外套3与该第一固定外套2可以是不同的结构。
请结合参见图9,第一线缆连接器组件4和第二线缆连接器组件5的结构相同,下面以第一线缆连接器组件4进行详细说明。该第一线缆连接器组件4包括结合到一起的一电连接器41和一线缆42。该第一线缆连接器组件4可以对应插入并固定在该第一固定外套2的容置腔21中。该电连接器41可以与另一对接电连接器(图未示出)实现对接。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线缆连接器组件5与第一线缆连接器组件4可以是不同的结构。
请结合参见图5和图6,该锁固元件6包括一基板61,形成在该基板61前端的一卡固部62以及由该基板61向上延伸出的两个锁固部64、65。该基板61可对应插设在该连接元件1的第一连接部12上。具体地,该基板61具有从其两侧分别向外延伸出的两个第二卡固凸缘611,这两个第二卡固凸缘611可对应插设在该连接元件1的两个第一卡槽中131,该两第二卡固凸缘611与第一凸部132相配合可以达到紧密配合难以脱出的效果。该卡固部62与该连接元件1的第一定位部18相配合以使该锁固元件6与该连接元件1固定连接。具体地,该卡固部62包括从接近末端处上下贯穿基板61形成的一卡固孔63以及由该基板61的末端向下延伸出的一突钩66,该卡固孔63与该突钩66能够与该连接元件1的第一定位部18相配合而卡扣连接到一起。该突钩66还能抵顶在该弹性扣臂17的上方,确保弹性扣臂17上的第二定位部19与固定外套2上的第二凸肋23的前缘配合紧密不易向上脱出,从而使连接元件1难以向后反向地退出于该第二卡槽231。
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组合的装配过程大致包括:先将连接元件1下方的第一连接单元15从后向前插设到第一固定外套2的第三连接部22上,连接元件1的弹性扣臂17在第二倾斜引导面192的引导下将先向上弹起,在到达锁定位置时弹性扣臂17再向下弹性复位,使第二定位部19与第一固定外套2的第二凸肋23相配合定位;再将连接元件1下方的第二连接单元16对应插设到第二固定外套3的第三连接部上;接着将锁固元件6的第二卡固凸缘611对应插设到连接元件1上方的第一连接部12的第一卡槽131中,锁固元件6的卡固部62在第一倾斜引导面182的引导下将先向上弹起,在到达锁定位置时再向下弹性复位,使卡固部62与连接元件1的第二定位部19相配合定位;然后将第一线缆连接器组件4对应插设固定到该第一固定外套2的容置腔21内;最后将第二线缆连接器组件5对应插设固定到该第二固定外套3的容置腔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组合及其连接元件的有益效果包括:该连接元件1通过与其一体形成的第一卡固凸缘152以及第二定位部19就可以将两个固定外套2、3以及插设在固定外套2、3内的两个线缆连接器组件4、5牢固地连结到一起,无需借助其它固位件且安装简便;再通过一个锁固元件6与该连接元件1的第一卡槽131以及第一定位部19对应配合就可以将上述的电连接器组合锁固到诸如汽车之类的应用设备上,从而满足应用设备增加接口的需求;另外,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元件1可以方便地与原有的固定外套2、3相兼容匹配,便于扩展且改造成本较低。
上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构思和精神,可以十分方便地进行相应的变通或修改,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书所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5)

1.一种连接元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基部,其具有相对的一上表面和一下表面;
一第一连接部,包括从基部的上表面相互间隔地向上凸伸出的两个第一凸肋和分别设置在该两个第一凸肋的相对内侧的两个第一卡槽,其中该两第一卡槽是沿前后方向延伸的;
一第二连接部,包括从基部的下表面相互间隔地向下延伸出的至少两竖直延伸壁和分别从该至少两竖直延伸壁上水平延伸出的至少两第一卡固凸缘;以及
一弹性扣臂,其是从该基部的一端延伸而出,具有设置在其上表面的一第一定位部和设置在其下表面的一第二定位部。
2.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元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连接部的第一卡槽的前端设有一第一挡止部,该第一卡槽的下方设有由该基部的上表面向上突伸出的一第一凸部。
3.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元件,其特征在于,该连接元件是一体注塑成型的,该基部上设有位于两个第一凸肋之间,相互间隔一段距离并于该基部的前端开口的两个切口;该弹性扣臂是在这两个切口的内侧向前突伸而出的。
4.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元件,其特征在于,该弹性扣臂的第一定位部是设置在该弹性扣臂靠近前端处并向上凸伸出的一第一凸块,该第一凸块具有前高后低的一第一倾斜引导面。
5.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元件,其特征在于,该弹性扣臂的第二定位部是设置在该弹性扣臂靠近前端处并向下凸伸出的至少一第二凸块,该第二凸块具有前低后高的一第二倾斜引导面。
6.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元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连接部包括相互间隔地向下延伸出的四个竖直延伸壁和分别从这四个竖直延伸壁上水平延伸出的四个第一卡固凸缘,其中位于一侧的相邻的两个竖直延伸壁和由这两个竖直延伸壁的底端背向地延伸出的两个第一卡固凸缘构成一第一连接单元,位于另一侧的相邻的两个竖直延伸壁和由这两个竖直延伸壁的底端背向地延伸出的两个第一卡固凸缘构成一第二连接单元。
7.依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元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连接单元的两个第一卡固凸缘与该第二连接单元的两个第一卡固凸缘是位于同一水平面的。
8.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元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连接部的第一卡固凸缘的前端面是位于对应的竖直延伸壁的前端面的后方。
9.一种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一连接元件;至少两个固定外套,装设在该连接元件的第二连接部上并与第二定位部配合固定,每个固定外套内部形成有一容置腔;至少两个线缆连接器组件,分别对应插设在这些固定外套的容置腔内;以及一锁固元件,装设在该连接元件的第一连接部上并与第一定位部配合固定。
10.依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该固定外套的上侧设有一第三连接部,该第三连接部包括相互间隔地向上凸伸出的两个第二凸肋和分别设置在该两个第二凸肋的两相对内侧的两个第二卡槽;该连接元件的第二连接部的第一卡固凸缘是对应插设在第二卡槽中,并且该连接元件的第二定位部抵止在该第三连接部的前缘。
11.依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该固定外套的第二卡槽的前端设有一第二挡止部;该第二挡止部挡止在该连接元件的第一卡固凸缘的前端以限制该连接元件在第二卡槽中的向前插入位置,并且该连接元件的第二定位部与该固定外套的第二凸肋相配合以阻止该连接元件从该第二卡槽中向后退出。
12.依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该固定外套的第二卡槽的下方设有由该固定外套的上表面向上突伸出的一第二凸部。
13.依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该锁固元件包括一基板,形成在该基板前端的一卡固部以及由该基板向上延伸出的至少一锁固部,该基板插设在该连接元件的第一连接部上,该卡固部与该连接元件的第一定位部相配合以使该锁固元件与该连接元件固定在一起。
14.依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该卡固部包括从基板前端向下延伸出的一突钩以及上下贯穿基板的一卡固孔,该突钩抵靠在该连接元件的弹性扣臂的上方,该卡固孔与该连接元件的第一定位部相配合。
15.依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连接器组合,其特征在于,该基板具有从两侧分别向外延伸出的两个第二卡固凸缘,这两个第二卡固凸缘对应插设在该连接元件的两个第一卡槽中。
CN 201320121550 2013-03-15 2013-03-15 电连接器组合及其连接元件 Expired - Lifetime CN2031350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121550 CN203135065U (zh) 2013-03-15 2013-03-15 电连接器组合及其连接元件
TW102211792U TWM470432U (zh) 2013-03-15 2013-06-24 電連接器組合及其連接元件
US14/210,960 US9461374B2 (en) 2013-03-15 2014-03-14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and connecting member thereof
US15/256,016 US9692177B2 (en) 2013-03-15 2016-09-02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and connecting member thereof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320121550 CN203135065U (zh) 2013-03-15 2013-03-15 电连接器组合及其连接元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135065U true CN203135065U (zh) 2013-08-14

Family

ID=489430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320121550 Expired - Lifetime CN203135065U (zh) 2013-03-15 2013-03-15 电连接器组合及其连接元件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3135065U (zh)
TW (1) TWM47043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51890A (zh) * 2013-03-15 2014-09-17 东莞莫仕连接器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组合及其连接元件
WO2020098552A1 (zh) * 2018-11-14 2020-05-22 广东德昌电机有限公司 连接头、具有该连接头的电机端盖和具有该端盖的电机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51890A (zh) * 2013-03-15 2014-09-17 东莞莫仕连接器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组合及其连接元件
CN104051890B (zh) * 2013-03-15 2016-12-28 东莞莫仕连接器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组合及其连接元件
WO2020098552A1 (zh) * 2018-11-14 2020-05-22 广东德昌电机有限公司 连接头、具有该连接头的电机端盖和具有该端盖的电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470432U (zh) 2014-01-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464643U (zh) 电连接器
JP3156063U (ja) 電気コネクタ
CN201717435U (zh) 连接接口模块结构
CN108123314A (zh)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JP2009026745A (ja) 電気コネク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1086624A (ja) コネクタ
CN102361182B (zh) 电池连接器插头与插座的组配结构
CN204190087U (zh) 连接器及其连接端子
CN203135065U (zh) 电连接器组合及其连接元件
US8870593B2 (en) Camera socket connector
CN204349001U (zh) 电连接器
CN204376106U (zh) 电连接器
CN205159595U (zh) 直立式连接器
US9692177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and connecting member thereof
CN203707446U (zh) 电连接器
CN104051890A (zh) 电连接器组合及其连接元件
CN206673180U (zh) 插座连接器
CN202454775U (zh) Micro USB 3.0双排插座连接器
CN205429271U (zh) 增高型USBctype连接器
TWI573342B (zh) 連接器及其製造方法
CN204424595U (zh) 热插拔式接口连接器
CN202564674U (zh) 电连接器
CN203690571U (zh) 电连接插座
CN202111239U (zh) 一种沉入式插座连接器
CN107484373B (zh) 背壳卡接结构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