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132405U - 组合管板式热管余热回收器 - Google Patents
组合管板式热管余热回收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132405U CN203132405U CN 201320248144 CN201320248144U CN203132405U CN 203132405 U CN203132405 U CN 203132405U CN 201320248144 CN201320248144 CN 201320248144 CN 201320248144 U CN201320248144 U CN 201320248144U CN 203132405 U CN203132405 U CN 20313240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 pipe
- tube sheet
- tube plate
- tub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组合管板式热管余热回收器,包括外箱体、若干个设置于所述外箱体内部的作为传热元件的热管,用于固定所述热管且将所述外箱体分为两部分的管板,所述管板为若干个侧边具有适于所述热管嵌入的圆弧缺口的管板条拼接而成;所述外箱体上对应所述管板位置处设有定位卡槽,适于所述管板条插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组合管板式热管余热回收器,方便在热管破损时进行热管的单个拆卸更换,且加工精度要求较低、安装拆卸简单。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管余热回收器,属于换热装置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热管余热回收器主要分为:整体式、分离式和回转式。其中,整体式热管余热回收器主要由热管、固定管板、余热回收器箱体以及外部保温材料等组成。热管是依靠自身内部工作液体相变来实现传热的传热元件,具有很高的导热性、优良的等温性。在余热回收器箱体内平行设有多根热管,热管中部设有固定管板,固定管板上设有多个可供热管穿过的通孔,用来固定热管并将余热回收器箱体分为冷腔体和热腔体,使冷热流体分离于箱体内的固定管板两侧。余热回收器箱体外侧还可套设保温材料,减少热量散。其工作过程如下:热流体(余热烟气)由一端进入余热回收器箱体,扩充于固定管板的热腔体一侧,与热腔体一端的热管接触并将热量传递给热管内部的工作液体。热管将热量传递到固定管板另一端的冷腔体,再把热量传递给通入冷腔体内流通的冷流体,从而实现传热。
通常,热管余热回收器的设计寿命为5-8年,但是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工质的腐蚀性或工质夹杂的固体颗粒物的磨损,热管使用2-3年就会逐步出现泄漏、破损、换热效率降低的现象,而热管一旦大量损坏就会导致热管余热回收器的整体报废。另外,由于热管余热回收器一般为非标设备,需要整体运输、现场安装,并且设备本身体积大、吨位高,所以运输以及安装操作都较为复杂、耗费成本较高。
为了解决装卸不够便捷的问题,中国专利文献CN102607321A公开一种换热器及其制作方法,该换热器中,换热管上成型有限位部,管板限位于换热管的限位部。但是,这种换热器需要两片管板相向合拢与管板配合进行装配,这样必须要保证两片管板的孔位与换热管完全对正,同时要求若干个换热管上的限位部的位置完全一致,才能保证管板与换热管的配合关系,可见这种换热器的管板与换热管的加工精度要求较高,生产成本较高。
中国专利文献CN2198591Y公开了一种分体式折流板,其折流板分为若干板条组装而成。其安装过程为:在换热管外管壁上焊接两个定位环,两个定位环之间适于板条插入的凹槽。多根换热管按上述方式安装在板条上,若干板条再经组装形成完整的折流板。上述折流板为可拆卸结构,换热管可单个抽出;在换热管破损时,可单个进行更换,延长了换热器的使用寿命。
但是,上述分体式折流板,也存在以下问题:1)由于换热管上的定位环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在换热管上,由于焊接操作本身不能保证位置的精度,导致定位环之间凹槽的间隙大小难以人为控制,进而造成厚度固定的板条在插入凹槽时易出现松动或插不进去的现象;2)该换热器需要在每根换热管上固定定位环,加工操作复杂,并且同样要求加工精度,耗费大量的人工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中的热管余热回收器在制为热管可拆卸式时,精度要求高、加工过程繁琐,进而提供一种加工简单、加工精度要求较低、安装拆卸简单、热管可拆卸的组合管板式热管余热回收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组合管板式热管余热回收器,包括外箱体、若干个设置于所述外箱体内部的作为传热元件的热管,用于固定所述热管且将所述外箱体分为两部分的管板,所述管板为若干个侧边具有适于所述热管嵌入的圆弧缺口的管板条拼接而成;所述外箱体上对应所述管板位置处设有定位卡槽,适于所述管板条插入。
所述定位卡槽为固定于所述外箱体内壁的两根平行设置的扁钢,所述管板条的长边部分成型有所述圆弧缺口,所述管板条的短边部分在两平行的所述扁钢的间隙中插入。
所述定位卡槽在所述外箱体内壁上对称设置两个。
所述管板条侧边的所述圆弧缺口为半圆弧缺口。
所述热管与所述管板条的所述圆弧缺口之间设有密封圈。
所述热管的外管壁上设置有限位台肩,所述限位台肩限位于所述管板条的圆弧缺口之上。
所述限位台肩与所述热管焊接连接。
所述限位台肩为焊接于所述热管上的圆形管卡。
所述热管为翅片式热管。
所述外箱体呈长方体状,包括支架,以及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的密封板,所述管板位于所述外箱体的中间部位。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组合管板式热管余热回收器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组合管板式热管余热回收器,将所述管板设置为若干个侧边具有适于所述热管嵌入的圆弧缺口的管板条拼接而成。这样可拆卸的设置方式,可方便在热管破损时进行热管的单个拆卸更换,并且在所述管板条侧边设有圆弧缺口,省略了在整块管板上钻孔的操作,所述热管可直接嵌入圆弧缺口中,避免了成型整体管板时,钻孔操作要求位置精确、加工难度较大的问题。与此同时,所述管板条通过在外箱体上设置的定位卡槽实现固定。定位卡槽中可插入多个管板条,所述定位卡槽的间隙大小的均一性易于控制,不必重复在每根热管上设置适于管板条固定的结构,便于加工。
(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组合管板式热管余热回收器,所述定位卡槽为固定于所述外箱体内壁的两根平行设置的扁钢,将两根扁钢固定于所述外箱体内壁即可形成定位卡槽,这样的方式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大大简化了固定结构。
(3)将所述管板条侧边的所述圆弧缺口设置为半圆弧缺口,这样两相邻管板条拼接在一起时可贴合热管的外管壁,尽量保证管板上下两部分保持密封。再进一步,在所述热管与所述管板条的所述圆弧缺口之间设有密封圈,这样可进一步加强密封效果。
(4)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热管的外管壁上设置有限位台肩,台肩的设置可避免所述热管的相对于所述管板条垂直方向的上下的移动,保证所述热管可稳定的与所述管板条固定。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组合管板式热管余热回收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管板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热管的局部示意图;
图5是热管与管板条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1-外箱体;11-定位卡槽;2-热管;21-圆形管卡;3-管板条;4-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使用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阐述。
如图1-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管板式热管余热回收器,包括外箱体1、若干个设置于所述外箱体1内部的作为传热元件的热管2,用于固定所述热管2且将所述外箱体1分为两部分的管板,所述管板为若干个侧边具有适于所述热管2嵌入的圆弧缺口的管板条3拼接而成;所述外箱体1上对应所述管板位置处设有定位卡槽11,适于所述管板条3插入。
其中,所述定位卡槽11的设置方式并不唯一,只要适于固定所述管板条3即可,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优选的实现方式,所述定位卡槽11为固定于所述外箱体1内壁的两根平行设置的扁钢,所述管板条3的长边部分成型有所述圆弧缺口,所述管板条3的短边部分在两平行的所述扁钢的间隙中插入。所述定位卡槽11的个数也不唯一,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卡槽11在所述外箱体1内壁上对称设置两个。
为使两相邻的所述管板条3拼接在一起时可与所述热管2的外管壁贴合,所述管板条3侧边的所述圆弧缺口为半圆弧缺口,且所述圆弧的半径与所述热管2的半径相等。
为保证所述热管可稳定的与所述管板条固定,如图4所示,所述热管2的外管壁上设置有限位台肩,所述限位台肩限位于所述管板条3的圆弧缺口之上。所述限位台肩与所述热管2采用焊接连接。
为了进一步加强密封效果,如图5所示,所述热管2与所述管板条3的所述圆弧缺口之间设有密封圈4。同样的,各所述管板条3之间也可通过加设密封条加强密封效果。作为其他可以增强密封效果的实施方式,相邻所述管板条3之间的拼接侧边由上至下为一面凸起一面凹进的波浪形,相邻所述管板条3通过波浪形的拼接面增大了接触面积,加强了密封效果。
当然,所述限位台肩的设计方式也不唯一,本实施例只是提供一种具体的设计方式,所述限位台肩为焊接于所述热管2上的圆形管卡21。
对于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来说,所述热管2的选型并不唯一,本实施例中所述热管2选用翅片式热管,有利于热量的传导。
为了便于整个设备的安装拆卸,所述外箱体1包括支架,以及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的密封板,经所述支架与所述密封板的安装固定,组装成完整的所述外箱体1。其中,所述外箱体1的形状以及所述管板的位置并不唯一,本实施例中,所述外箱体1呈长方体状,所述管板位于所述外箱体1的中间部位。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组合管板式热管余热回收器, 包括外箱体(1)、若干个设置于所述外箱体(1)内部的作为传热元件的热管(2),用于固定所述热管(2)且将所述外箱体(1)分为两部分的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板为若干个侧边具有适于所述热管(2)嵌入的圆弧缺口的管板条(3)拼接而成;所述外箱体(1)上对应所述管板位置处设有定位卡槽(11),适于所述管板条(3)插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管板式热管余热回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卡槽(11)为固定于所述外箱体(1)内壁的两根平行设置的扁钢,所述管板条(3)的长边部分成型有所述圆弧缺口,所述管板条(3)的短边部分在两平行的所述扁钢的间隙中插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管板式热管余热回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卡槽(11)在所述外箱体(1)内壁上对称设置两个。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组合管板式热管余热回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板条(3)侧边的所述圆弧缺口为半圆弧缺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管板式热管余热回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2)与所述管板条(3)的所述圆弧缺口之间设有密封圈(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组合管板式热管余热回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2)的外管壁上设置有限位台肩,所述限位台肩限位于所述管板条(3)的圆弧缺口之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组合管板式热管余热回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台肩与所述热管(2)焊接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组合管板式热管余热回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台肩为焊接于所述热管(2)上的圆形管卡(2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组合管板式热管余热回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2)为翅片式热管。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组合管板式热管余热回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箱体(1)呈长方体状,包括支架,以及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的密封板,所述管板位于所述外箱体(1)的中间部位。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320248144 CN203132405U (zh) | 2013-05-09 | 2013-05-09 | 组合管板式热管余热回收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320248144 CN203132405U (zh) | 2013-05-09 | 2013-05-09 | 组合管板式热管余热回收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132405U true CN203132405U (zh) | 2013-08-14 |
Family
ID=489403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1320248144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132405U (zh) | 2013-05-09 | 2013-05-09 | 组合管板式热管余热回收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3132405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234375A (zh) * | 2013-05-09 | 2013-08-07 | 河北瑞能达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组合管板式热管余热回收器 |
CN109974509A (zh) * | 2019-05-07 | 2019-07-05 | 张化机(苏州)重装有限公司 | 一种折流板组件 |
-
2013
- 2013-05-09 CN CN 201320248144 patent/CN203132405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234375A (zh) * | 2013-05-09 | 2013-08-07 | 河北瑞能达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组合管板式热管余热回收器 |
CN103234375B (zh) * | 2013-05-09 | 2015-03-25 | 河北瑞能达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组合管板式热管余热回收器 |
CN109974509A (zh) * | 2019-05-07 | 2019-07-05 | 张化机(苏州)重装有限公司 | 一种折流板组件 |
CN109974509B (zh) * | 2019-05-07 | 2024-06-04 | 张化机(苏州)重装有限公司 | 一种折流板组件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234375A (zh) | 组合管板式热管余热回收器 | |
CN203132405U (zh) | 组合管板式热管余热回收器 | |
CN102077049A (zh) | 双向冷却器 | |
CN204202456U (zh) | 非对称相变换热器 | |
MY144090A (en) | Plate-type heat-exchanger | |
CN101672590B (zh) | 组合管壳式热管换热器 | |
CN204854422U (zh) | 一种管壳式换热器 | |
CN102288062B (zh) | 用于换热器的密封管板 | |
CN103307911A (zh) | 矩形全焊接u形管式热网加热器 | |
CN202813894U (zh) | 污水冷热源流体与制冷剂热交换用可拆卸的板式换热器 | |
CN202613757U (zh) | 热泵热水器 | |
CN207197319U (zh) | 一种适用蒸汽余热型orc发电系统的蒸发器 | |
CN201497403U (zh) | 防漏热交换器 | |
CN104315909B (zh) | 非对称相变换热器 | |
CN205090407U (zh) | 一种盘管式热交换装置 | |
CN203518733U (zh) | 叠片式热交换器 | |
CN202547440U (zh) | 一种盘管换热器 | |
CN102620485A (zh) | 污水等冷热源流体与制冷剂热交换用可拆卸的板式换热器 | |
CN205718608U (zh) | 一种微热管烟气换热设备 | |
CN201522217U (zh) | 组合管壳式热管换热器 | |
CN218723401U (zh) | 碳化硅换热模块 | |
CN215808744U (zh) | 一种高效的汽水换热机 | |
CN202582335U (zh) | 换热器 | |
CN202432893U (zh) | 单管膨胀管式预热器 | |
CN203731928U (zh) | 集水盒式热交换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814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50325 |
|
RGAV | Abandon patent right to avoid re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