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112673U - 一种油泥砂的资源化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油泥砂的资源化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112673U CN203112673U CN201320149892.2U CN201320149892U CN203112673U CN 203112673 U CN203112673 U CN 203112673U CN 201320149892 U CN201320149892 U CN 201320149892U CN 203112673 U CN203112673 U CN 20311267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ter
- stirred pot
- oil
- pot
- san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Sludge (AREA)
Abstract
一种油泥砂的资源化处理装置,属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搅拌罐内插装搅拌轴,搅拌轴固定浆叶,搅拌罐内设有收油装置、进水管道、筛网、搅拌罐的底部设有排料口,搅拌罐下方设置输送机,搅拌罐的侧面设置污水排出口、进水口、进料口,气水混合器与进水口连接;沉降罐与污水排出口连接,沉降罐的上清液输出端与气水混合装置的水管路连接,沉降罐细泥排出口与残渣底泥管连接;裂解罐与收油装置连接,裂解罐的输出端分别与加热器的燃料输入端和残渣底泥管连接。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油、泥、砂、水分离效果彻底;实现油、泥、砂的资源化利用,污染物排放为零;杜绝了化学药剂的使用,大大降低了处理成本;设备一次性投资费用低,运营管理费用低。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固体废弃物的处理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油泥砂的资源化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油泥砂是指在油田生产活动中产生的,主要来源于原油开采、集输及炼制等各个环节,被原油及其它有机物污染的泥、砂、水的混合物。由于油泥砂所含的烃类物质对环境危害较大,被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的危险废物(HW08项)。现在全国各大油田每年在生产过程中都有大量的油泥砂产生。一方面是油泥砂的大量排放污染环境,另一方面是国家环保部门开始对油泥砂排放征收高额的排污费。所以无论从环境保护考虑还是从企业的经济利益考虑,油泥砂的治理都已成为当务之急,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能找到一种环境友好和经济有效的处理方法。
油泥砂是一种组份复杂的棕黑色粘稠状物质,主要由水、泥沙和矿物油三部分组成,水、油和泥沙呈现一种非常稳定的悬浮乳化状态。油泥砂固相含量低,含水率高,呈现悬浮分散状态,因而体积庞大。来源不同的油泥砂,如新鲜的和老化的油泥砂,其组成和物理性质都可能会有较大差别,如粘稠度、含水率、脱水性、油水分离性等。
目前常用的三相(油、水、泥)分离处理技术路线有以下几种:(1)油泥砂-加热匀化-化学破乳-加温分离-机械脱水-干化填埋;(2)油泥砂-加热匀化-化学分离-机械脱水-固化-微生物处理;(3)油泥砂-加热匀化-溶剂萃取-油分离。化学破乳或化学分离是通过向油泥砂中加入混凝剂、絮凝剂或破乳剂来实现。这类处理技术不仅要向油泥砂中掺入一定比例水,增大了油泥砂的处理量;而且需要投加大量的无机混凝剂或有机高分子絮凝剂或破乳剂,增加了处理成本。采用溶剂萃取等方法处理油泥砂多以单纯回收矿物油为目的,没有考虑油泥砂综合处理和其他组分的有效利用。
因此,开发一种将油泥砂实现无害化、资源化处理的方法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的缺陷,提供一种油泥砂的资源化处理装置,它可以使油、泥、砂、水彻底分离;且实现油、泥、砂的资源化利用,污染物排放为零;杜绝了化学药剂的使用,大大降低了处理成本;设备一次性投资费用低,运营管理费用低。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油泥砂的资源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相互连接的分离装置、气水混合装置、裂解装置和沉降装置;
所说的分离装置包括搅拌罐,搅拌罐内自顶部向底部插装搅拌轴,搅拌轴的中部固定搅拌浆叶,搅拌罐内上部设有收油装置,搅拌罐内安装筛网,筛网位于搅拌浆叶的下方,筛网的上方安装进水管道,搅拌罐的底部设有排料口,排料口以管道与螺旋压榨输送机连接,螺旋压榨输送机的末端为泥砂出口,搅拌罐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污水排出口和进水口,进水口与进水管道连通,搅拌罐还设有进料口,位于进水管道上方,进料口与上料机连接,上料机与储泥池连接;
所说的气水混合装置由加热器、风机、水管路、气管路和气水混合器组成,水管路与加热器连接,气管路与风机连接,水管路和气管路分别与气水混合器的输入端连接,气水混合器的输出端与搅拌罐的进水口连接;
所说的沉降装置包括沉降罐,沉降罐的输入端与搅拌罐的污水排出口连接,沉降罐的上清液输出端与气水混合装置的水管路连接,沉降罐底部的细泥排出口与残渣底泥管连接;
所说的裂解装置包括裂解罐,裂解罐的输入端与搅拌罐的收油装置连接,裂解罐的燃料输出端与加热器的燃料输入端连接,裂解罐的残渣输出端与残渣底泥管连接。
所说的搅拌罐内底部安装刮砂机,刮砂机的耙架垂直安装在搅拌轴的底部,耙架上安装刮板。
所说的沉降罐内底部安装刮砂机,刮砂机由中心旋转轴、耙架和刮板组成,中心旋转轴垂直安装在沉降罐内,中心旋转轴的下方安装与中心旋转轴垂直设置的耙架,耙架上安装刮板。
所说的进水管道在搅拌罐内呈网格状排布,进水管道上设置喷头。
所说的收油装置是设置在搅拌罐内上部的环状溢流堰。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是:
1、气水同时反冲洗时,允许滤层发生微小膨胀,滤层在膨胀状态下的有效应力小,从而造成滤层孔隙率和孔隙空间变大,气体在整个上升过程中所受阻力较小,出现以“球形”形式上升,而且上升过程中小气泡聚合成大气泡的机会较大,由此造成滤层脉动更为剧烈,滤料颗粒碰撞、摩擦作用大大增强,由于气泡的聚合和上升“尾迹”,加大了水流的紊动,滤料的碰撞、剪切作用得到加强,达到了油、泥、砂、水的彻底分离效果;
2、油泥砂经高压冲刷、搅拌、热水合力条件迅速破碎,油份进入裂解罐高温裂解,裂解产物作为锅炉燃料;较大粒径的砂石经冲洗采用刮砂机收集,经螺旋压榨输送机从泥沙出口排出,作为建材使用;高浓度污水经沉降,上清液输送到搅拌罐中循环使用,或输送至污水处理厂处理;沉降的细泥和裂解的残渣用于型煤燃料,实现了油、泥、砂的资源化利用,污染物排放为零;
3、组合搅拌、洗选、筛分、沉降等物理方法,与传统工艺相比,杜绝了化学药剂的使用,大大降低了处理成本;
4、设备一次性投资费用低,运营管理费用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加热器,2-搅拌罐,3-罗茨风机,4-气水混合器,5-电机,6-搅拌轴,7-搅拌浆叶,8-耙架,9-排料口,10-螺旋压榨输送机,11-泥砂出口,12-防堵筛网,13-污水排出口,14-进水口,15-进水管道,16-进料口,17-定速上料机,18-储泥池,19-环状溢流堰,20-裂解罐,21-燃料输出端,22-残渣输出端,23-残渣底泥管道,24-沉降罐,25-刮板,26-喷头,27-中心旋转轴,28-泵。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所示,用型煤作燃料通过加热器1将水加热到80-90℃,开动搅拌罐2,选择速率设定为10 r/min;然后开动罗茨风机3,设定每分钟送4立方米压缩空气,气水在气水混合器4处均匀混合,以0.5 kg/cm2压力送入搅拌罐2;
搅拌罐2内自顶部向底部插装与电机5连接的搅拌轴6,搅拌轴6的中部固定搅拌浆叶7,搅拌轴6的底部安装与搅拌轴6垂直的耙架8,耙架8上安装多个刮板25,搅拌罐2的底部设有排料口9,排料口9与螺旋压榨输送机10通过管道连接,螺旋压榨输送机10的末端为泥砂出口11,搅拌罐2内上部设有收油装置环状溢流堰19,搅拌罐2内的耙架8上方安装防堵筛网12,搅拌罐2的一侧自上而下依次设有污水排出口13和进水口14,进水口14与设置于防堵筛网12上方的进水管道15连通,进水管道15在搅拌罐2内呈网格状布置,进水管道15上设置多个喷头26,搅拌罐2的另一侧设有进料口16,位于进水管道15上方,进料口16与定速上料机17连接,定速上料机17与储泥池18连接;
高压高温混合气水从搅拌罐2的进水管道15的喷头26喷出,使空气和热水在搅拌罐2内高速冲刷;
油泥砂从储泥池18内经定速上料机17匀速输入搅拌罐2,输送速率为5吨/小时,油泥砂在高压高温混合气水的冲刷、搅拌合力条件下迅速破碎,油的密度小,迅速上浮到搅拌罐2顶部,由环状溢滚堰19收集;
环状溢滚堰19与裂解罐20连接,裂解罐20的燃料输出端21与加热器1连接,裂解罐20的残渣输出端22与残渣底泥管23连接;
油份从环状溢流堰19中流至裂解罐20中,经过400~450℃裂解反应后,生产出原油,输送到加热器1作为燃料使用,裂解后产生的残渣经过残渣底泥管道23取出用于型煤原料;
较大粒径的砂石比重较大,迅速下沉从防堵筛网12下漏,在下落过程中继续使用热水反向冲洗,冲洗干净的砂子采用耙架8上设置的刮板25收集,经螺旋压榨输送机10从泥沙出口11排出,送至建筑工地作为建材使用,其化验结果,砂子的含油量低于3‰;
搅拌罐2中高浓度污水经泵28送至沉降罐24内,高浓度污水中含有大量的细泥,经4~5小时沉降,上部的污水经上清液输出端输送至与加热器1连接的水管路中继续使用,或输送至污水处理厂处理;
在沉降罐24内安装有中心旋转轴27,中心旋转轴27的底部固定与其垂直的靶架8,靶架8上安装多个刮板25,在中心旋转轴27缓慢地刮动,设定旋转速度为2-20cm/S,形成小的涡流造成空穴,使污泥颗粒的间隙水与气泡溢出,浓缩效果提高20%,浓缩时间缩短3-4小时,沉降罐24底部沉降后的细泥输送至残渣底泥管23,取出用于型煤原料。
Claims (5)
1.一种油泥砂的资源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相互连接的分离装置、气水混合装置、裂解装置和沉降装置;
所说的分离装置包括搅拌罐,搅拌罐内自顶部向底部插装搅拌轴,搅拌轴的中部固定搅拌浆叶,搅拌罐内上部设有收油装置,搅拌罐内安装筛网,筛网位于搅拌浆叶的下方,筛网的上方安装进水管道,搅拌罐的底部设有排料口,排料口以管道与螺旋压榨输送机连接,螺旋压榨输送机的末端为泥砂出口,搅拌罐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污水排出口和进水口,进水口与进水管道连通,搅拌罐还设有进料口,位于进水管道上方,进料口与上料机连接,上料机与储泥池连接;
所说的气水混合装置由加热器、风机、水管路、气管路和气水混合器组成,水管路与加热器连接,气管路与风机连接,水管路和气管路分别与气水混合器的输入端连接,气水混合器的输出端与搅拌罐的进水口连接;
所说的沉降装置包括沉降罐,沉降罐的输入端与搅拌罐的污水排出口连接,沉降罐的上清液输出端与气水混合装置的水管路连接,沉降罐底部的细泥排出口与残渣底泥管连接;
所说的裂解装置包括裂解罐,裂解罐的输入端与搅拌罐的收油装置连接,裂解罐的燃料输出端与加热器的燃料输入端连接,裂解罐的残渣输出端与残渣底泥管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泥砂的资源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搅拌罐内底部安装刮砂机,刮砂机的耙架垂直安装在搅拌轴的底部,耙架上安装刮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泥砂的资源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沉降罐内底部安装刮砂机,刮砂机由中心旋转轴、耙架和刮板组成,中心旋转轴垂直安装在沉降罐内,中心旋转轴的下方安装与中心旋转轴垂直设置的耙架,耙架上安装刮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泥砂的资源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进水管道在搅拌罐内呈网格状排布,进水管道上设置喷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泥砂的资源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收油装置是设置在搅拌罐内上部的环状溢流堰。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20149892.2U CN203112673U (zh) | 2013-03-29 | 2013-03-29 | 一种油泥砂的资源化处理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20149892.2U CN203112673U (zh) | 2013-03-29 | 2013-03-29 | 一种油泥砂的资源化处理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112673U true CN203112673U (zh) | 2013-08-07 |
Family
ID=488930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20149892.2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3112673U (zh) | 2013-03-29 | 2013-03-29 | 一种油泥砂的资源化处理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3112673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204612A (zh) * | 2013-03-29 | 2013-07-17 | 天津清华德人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油泥砂的资源化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 |
CN109650674A (zh) * | 2019-01-30 | 2019-04-19 | 沈阳工业大学 | 一种环流式甲烷基质膜生物膜反应器及污水处理方法 |
CN112499921A (zh) * | 2021-02-02 | 2021-03-16 | 东营市正能石油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油田污泥过滤回收处理系统 |
-
2013
- 2013-03-29 CN CN201320149892.2U patent/CN203112673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204612A (zh) * | 2013-03-29 | 2013-07-17 | 天津清华德人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油泥砂的资源化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 |
CN109650674A (zh) * | 2019-01-30 | 2019-04-19 | 沈阳工业大学 | 一种环流式甲烷基质膜生物膜反应器及污水处理方法 |
CN112499921A (zh) * | 2021-02-02 | 2021-03-16 | 东营市正能石油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油田污泥过滤回收处理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204612B (zh) | 一种油泥砂的资源化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 | |
CN101602566B (zh) | 一种针对油田含油污泥的综合处理工艺 | |
CN202785917U (zh) | 含油污泥净化处理系统 | |
CN101264999A (zh) | 一种污水处理工艺及设备 | |
CN101434439B (zh) | 玻璃纤维废水预处理方法 | |
CN111115992A (zh) | 含油污泥处理工艺及一体化处理装置 | |
CN203112673U (zh) | 一种油泥砂的资源化处理装置 | |
CN206083402U (zh) | 一种石油类污染土壤的清洗装置 | |
CN105384230B (zh) | 一种纤维素废水预处理装置及应用 | |
CN101053799A (zh) | 处理含油泥砂的破乳剂的制备及其处理方法 | |
CN107585972A (zh) | 油脂加工废水处理工艺及装置 | |
CN207958042U (zh) | 高负荷磁混凝沉淀装置 | |
CN212731365U (zh) | Pc搅拌站废浆水环保处理系统 | |
CN208594184U (zh) | 一种油泥砂微生物处理系统 | |
CN103801546A (zh) | 一种油泥砂的资源化处理方法 | |
CN113443799B (zh) | 用于危废含油泥砂转化为固废的催化处理工艺及系统 | |
CN205616704U (zh) | 一种压裂返排液处理装置 | |
CN211330688U (zh) | 一种电解锰渣无害化及资源化处置系统 | |
CN207973610U (zh) | 一种适用于骨料生产的污水处理系统 | |
CN113233725A (zh) | 一种含油污泥浮选与萃取耦合处理的装置及方法 | |
CN111621326A (zh) | 一种废矿物油净化处理的装置和方法 | |
CN207581517U (zh) | 一种工业废水沉淀装置 | |
CN112390508B (zh) | 一种炼油厂含油污泥处理系统及工艺 | |
CN206108966U (zh) | 移动式溶气浮选装置 | |
CN204569596U (zh) | 一种焦化废水处理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807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40319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807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403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