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010777U - 一种双制冷循环节能空调机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制冷循环节能空调机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010777U CN203010777U CN201220650420.0U CN201220650420U CN203010777U CN 203010777 U CN203010777 U CN 203010777U CN 201220650420 U CN201220650420 U CN 201220650420U CN 203010777 U CN203010777 U CN 20301077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peline
- medium pump
- refrigerated medium
- compressor
- energ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1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8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8
- 239000012071 phas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1035 dry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9000007791 liquid phas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628 ero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704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020 evap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34 energy conser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35 impurit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61 lubr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904 short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781 super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Compression-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With Reversible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制冷循环节能空调机组,属于空调制冷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压缩制冷循环模式中功耗大,并且在极低的室外温度条件下运行困难的问题,由室内机组、室外机组和制冷剂泵节能模块组成,所述制冷剂泵节能模块的出口通过第一管路与室内机组的入口连通,所述室内机组的出口通过第二管路与室外机组的入口连通,所述室外机组的出口通过第三管路与制冷剂泵节能模块的入口连通,所述制冷剂泵节能模块设于室外,适用于非舒适性应用场合的计算机房、通信机房和通信基站环境控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机组,特别是一种双制冷循环节能空调机组。
背景技术
上升的能源成本,以及绿色驱动,已经导致非常大的节能需求。数据中心或计算机房空调是耗能大户,现有数据中心或计算机房空调需要全年运行压缩制冷循环模式。目前,压缩制冷循环模式的空调是采用压缩机输送制冷剂气体,即当具有一定过冷度的高温高压制冷剂液体经过节流装置节流后,压力迅速绝热下降,一些闪蒸气体产生,降低了剩余液体的温度,混合后的低温低压液/气混合制冷剂进入蒸发器,低温低压液/气混合制冷剂在蒸发器里蒸发时从室内吸收热量并蒸发成低温低压气体,压缩机的作用就是把低温低压制冷剂蒸汽压缩成高压高温制冷剂气体,并送往冷凝器,在冷凝器里的高温高压制冷剂往室外排热并冷凝成高温高压液体,如此往复不断,形成连续的压缩制冷循环模式。在压缩制冷循环模式中,压缩机需要将制冷剂的压力升高3倍以上,功率消耗巨大。另外,当室外温度低于一定温度时,压缩制冷循环可靠性大大降低,甚至无法正常启动运行。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提供一种双制冷循环节能空调机组,解决现有压缩制冷循环模式中功耗大,并且在极低的室外温度条件下运行困难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制冷循环节能空调机组,由室内机组、室外机组和制冷剂泵节能模块组成,所述制冷剂泵节能模块的出口通过第一管路与室内机组的入口连通,所述室内机组的出口通过第二管路与室外机组的入口连通,所述室外机组的出口通过第三管路与制冷剂泵节能模块的入口连通,所述制冷剂泵节能模块设于室外。
进一步的,所述制冷剂泵节能模块包括制冷剂泵和储液器,所述制冷剂泵的出口与第一管路连通,所述储液器中具有气相区和液相区,所述制冷剂泵的入口通过制冷剂管道和储液器的液相区连通,所述制冷剂管道上设有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一管路与制冷剂管道之间设有制冷剂泵旁通管,所述制冷剂泵旁通管上设有使制冷剂从制冷剂管道流向第一管路的第一单向阀。
进一步的,所述制冷剂泵为逆向循环型屏蔽泵,所述逆向循环型屏蔽泵与储液器的气相区之间设有逆循环管连通。采用防气蚀、防泄漏的逆向循环型屏蔽泵,并通过逆循环管把用于轴承润滑、冷却和电机冷却的制冷剂液体排到储液器的气相区,维持了制冷剂泵的稳定运行,防止了气蚀,能够避免损坏制冷剂泵。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管路上位于连接制冷剂泵处与连接制冷剂泵旁通管处之间的部分设有使制冷剂从制冷剂泵节能模块流向室内机组的第二单向阀。
进一步的,所述室内机组包括蒸发器和压缩机,所述蒸发器的入口与第一管路连通,所述蒸发器的出口通过第四管路与压缩机的入口连通,所述压缩机的出口与第二管路连通,所述第一管路的室内部分上设有膨胀阀以及与膨胀阀并联的膨胀阀旁通管,所述膨胀阀旁通管上设有第二控制阀,所述第四管路上设有第三控制阀,所述第四管路上位于蒸发器和第三控制阀之间部分与第二管路之间设有压缩机旁通管,所述压缩机旁通管上设有使制冷剂从第四管路流向第二管路的第三单向阀。
进一步的,所述第四管路上位于第三控制阀与压缩机之间的部分上还设有气液分离器。
进一步的,所述气液分离器上设有加热器。确保换季时启动压缩制冷没有液击现象,避免损坏压缩机。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管路的室内部分上设有干燥过滤器,制冷剂先经过干燥过滤器再流到第一管路与膨胀阀旁通管的连接处。保证制冷剂的干燥度,同时防止制冷剂中存在杂质。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管路上位于连接压缩机处与连接压缩机旁通管处设有使制冷剂从室内机组流向室外机组的第四单向阀。
进一步的,所述室外机组包括冷凝器,所述冷凝器的入口与第二管路连通,所述冷凝器的出口通过第三管路与储液器的气相区连通。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能够在冬季和春秋二季室外环境温度较低的情况下,关掉或减少空调压缩机的运行,充分利用室外自然冷源,以泵制冷循环模式来运行数据中心或计算机房空调,就可以大大节省能源。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一种双制冷循环节能空调机组,由室内机组A、室外机组B和制冷剂泵节能模块C组成,所述制冷剂泵节能模块的出口通过第一管路11与室内机组的入口连通,所述室内机组的出口通过第二管路12与室外机组的入口连通,所述室外机组的出口通过第三管路13与制冷剂泵节能模块的入口连通,所述制冷剂泵节能模块设于室外。
所述制冷剂泵节能模块包括制冷剂泵C1和储液器C2,所述制冷剂泵的出口与第一管路连通,所述储液器中具有气相区C21和液相区C22,所述制冷剂泵的入口通过制冷剂管道C11和储液器的液相区连通,所述制冷剂管道上设有第一控制阀C12。所述第一管路与制冷剂管道之间设有制冷剂泵旁通管C13,所述制冷剂泵旁通管上设有使制冷剂从制冷剂管道流向第一管路的第一单向阀C14。优选的,所述制冷剂泵为逆向循环型屏蔽泵,所述逆向循环型屏蔽泵与储液器的气相区之间设有逆循环管C15连通。逆向循环型屏蔽泵是全封闭式,不用担心制冷剂泄漏。
所述室内机组包括蒸发器A1和压缩机A2,所述蒸发器的入口与第一管路连通,所述蒸发器的出口通过第四管路14与压缩机的入口连通,所述压缩机的出口与第二管路连通,所述第一管路的室内部分上设有膨胀阀A3以及与膨胀阀并联的膨胀阀旁通管A31,所述膨胀阀旁通管上设有第二控制阀A32,所述第四管路上设有第三控制阀A11。所述第四管路上位于蒸发器和第三控制阀之间部分与第二管路之间设有压缩机旁通管A21,所述压缩机旁通管上设有使制冷剂从第四管路流向第二管路的第三单向阀A22。所述第四管路上位于第三控制阀与压缩机之间的部分上还设有气液分离器A4。所述气液分离器上设有加热器A41。
所述室外机组包括冷凝器B1,所述冷凝器的入口与第二管路连通,所述冷凝器的出口通过第三管路与储液器的气相区连通。
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路上位于连接制冷剂泵处与连接制冷剂泵旁通管处之间的部分设有使制冷剂从制冷剂泵节能模块流向室内机组的第二单向阀C16。所述第一管路的室内部分上设有干燥过滤器A5,制冷剂先经过干燥过滤器再流到第一管路与膨胀阀旁通管的连接处。所述第二管路上位于连接压缩机处与连接压缩机旁通管处设有使制冷剂从室内机组流向室外机组的第四单向阀A23。
在本实用新型中,压缩机用于将低温低压制冷剂蒸汽压缩成高压高温制冷剂气体。制冷剂泵是用于克服制冷剂管道的阻力,实现制冷剂的流动,并且可以在高运行压力下稳定工作而不产生泄漏,该泵采用防气蚀、防泄漏的逆向循环型屏蔽泵。冷凝器用于气态制冷剂排热并冷凝成液体。蒸发器用于液态制冷剂吸热蒸发成液体。膨胀阀11用于压缩制冷循环模式时的制冷剂流量控制。储液器用于储存一定量的制冷剂,保证制冷剂泵入口为液体,以防止出现气蚀和气塞现象。另外,所述第一控制阀、第二控制阀和第三控制阀优选采用电磁阀,膨胀阀优选电子膨胀阀,加热器为电加热器,控制方便,便于空调机组自动运行。第一单向阀用于防止制冷剂泵运行时制冷剂从制冷剂泵出口的液体倒流回制冷剂泵入口。第三单向阀用于防止压缩机运行时从压缩机出口排出的高温高压制冷剂蒸汽通过压缩机旁通管返回压缩机入口损坏压缩机。
本实用新型在泵制冷循环模式时,制冷剂泵运行,第一控制阀开启,第三控制阀关闭,与第四单向阀共同作用,把压缩机与制冷剂泵隔离开,以防止制冷剂倒进压缩机;在压缩制冷循环模式时,压缩机运行,第三控制阀在开启,第一控制阀关闭,与第二单向阀共同把制冷剂泵与压缩机隔离开,防止压缩机运行时的高温高压制冷剂液体作用在制冷剂泵上损坏制冷剂泵。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原理如下。
压缩制冷循环模式如下:
当室外温度高于5℃时,采用压缩制冷循环模式。工作时,首先关闭第二控制阀、第一控制阀和制冷剂泵,打开第三控制阀,开启压缩机。压缩机把低温低压制冷剂蒸汽压缩成高压高温制冷剂气体,并送往冷凝器,在冷凝器里的高温高压制冷剂往室外排热并冷凝成高温高压液体,并储存在储液器里,再经由第一单向阀、制冷剂泵旁通管、干燥过滤器进入膨胀阀,压力迅速下降,一些闪蒸气体产生,降低了剩余液体的温度,混合后的低温低压液气混合制冷剂进入蒸发器,在蒸发器里蒸发时从室内吸收热量并蒸发成低温低压气体,通过第三控制阀进入气液分离器进行气液分离后进入压缩机,如此往复不断,形成连续的压缩制冷循环模式。
注意,在换季时,首次从泵制冷循环模式向压缩制冷循环模式转换前要开启气液分离器上的加热器几分钟,以确保进入压缩机吸气口的制冷剂是100%的气态。
泵制冷循环模式如下:
当室外温度低于5℃时,采用泵制冷循环模式。工作时,首先关闭第三控制阀和压缩机,打开第二控制阀和第一控制阀,开启制冷剂泵。制冷剂泵的作用是克服制冷剂管道的阻力,实现制冷剂的流动。整个过程是用制冷剂泵提升低温低压制冷剂过冷液体的压力,升高压力的低温液态制冷剂经由第二单向阀、干燥过滤器、第二控制阀进入到蒸发器中蒸发换热后,利用热虹吸管的原理,使制冷剂蒸汽经由第三单向阀、压缩机旁通管自然流动到冷的冷凝器中,被冷凝成低温低压过冷液体,经由储液器、第一控制阀再进入制冷剂泵的入口,如此往复不断,形成连续的泵制冷循环模式。
本实用新型把压缩制冷循环模式与泵制冷循环模式复合在一起,既可用于新机组,也可对已经运行的老机组进行节能改造;并利用热虹吸管的原理,使用制冷剂泵把制冷剂液体抽到蒸发器中吸热蒸发成气体,再使蒸发器流出的制冷剂蒸汽自然流动到冷的冷凝器中排热冷凝成液体。本实用新型的节能空调机组适用于非舒适性应用场合的计算机房、通信机房和通信基站环境控制。
Claims (10)
1.一种双制冷循环节能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由室内机组(A)、室外机组(B)和制冷剂泵节能模块(C)组成,所述制冷剂泵节能模块的出口通过第一管路(11)与室内机组的入口连通,所述室内机组的出口通过第二管路(12)与室外机组的入口连通,所述室外机组的出口通过第三管路(13)与制冷剂泵节能模块的入口连通,所述制冷剂泵节能模块设于室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制冷循环节能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泵节能模块包括制冷剂泵(C1)和储液器(C2),所述制冷剂泵的出口与第一管路连通,所述储液器中具有气相区(C21)和液相区(C22),所述制冷剂泵的入口通过制冷剂管道(C11)和储液器的液相区连通,所述制冷剂管道上设有第一控制阀(C12),所述第一管路与制冷剂管道之间设有制冷剂泵旁通管(C13),所述制冷剂泵旁通管上设有使制冷剂从制冷剂管道流向第一管路的第一单向阀(C1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制冷循环节能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泵为逆向循环型屏蔽泵,所述逆向循环型屏蔽泵与储液器的气相区之间设有逆循环管(C15)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制冷循环节能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路上位于连接制冷剂泵处与连接制冷剂泵旁通管处之间的部分设有使制冷剂从制冷剂泵节能模块流向室内机组的第二单向阀(C16)。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双制冷循环节能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机组包括蒸发器(A1)和压缩机(A2),所述蒸发器的入口与第一管路连通,所述蒸发器的出口通过第四管路(14)与压缩机的入口连通,所述压缩机的出口与第二管路连通,所述第一管路的室内部分上设有膨胀阀(A3)以及与膨胀阀并联的膨胀阀旁通管(A31),所述膨胀阀旁通管上设有第二控制阀(A32),所述第四管路上设有第三控制阀(A11),所述第四管路上位于蒸发器和第三控制阀之间部分与第二管路之间设有压缩机旁通管(A21),所述压缩机旁通管上设有使制冷剂从第四管路流向第二管路的第三单向阀(A2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双制冷循环节能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管路上位于第三控制阀与压缩机之间的部分上还设有气液分离器(A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双制冷循环节能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分离器上设有加热器(A41)。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双制冷循环节能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路的室内部分上设有干燥过滤器(A5),制冷剂先经过干燥过滤器再流到第一管路与膨胀阀旁通管的连接处。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双制冷循环节能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路上位于连接压缩机处与连接压缩机旁通管处设有使制冷剂从室内机组流向室外机组的第四单向阀(A23)。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双制冷循环节能空调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机组包括冷凝器(B1),所述冷凝器的入口与第二管路连通,所述冷凝器的出口通过第三管路与储液器的气相区连通。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20650420.0U CN203010777U (zh) | 2012-11-30 | 2012-11-30 | 一种双制冷循环节能空调机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20650420.0U CN203010777U (zh) | 2012-11-30 | 2012-11-30 | 一种双制冷循环节能空调机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010777U true CN203010777U (zh) | 2013-06-19 |
Family
ID=486023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20650420.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010777U (zh) | 2012-11-30 | 2012-11-30 | 一种双制冷循环节能空调机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3010777U (zh) |
Cited B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764235A (zh) * | 2015-04-10 | 2015-07-08 | 深圳科士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提高低温制冷的氟泵空调一体系统 |
CN105135549A (zh) * | 2015-09-11 | 2015-12-09 | 深圳市共济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带自然冷却的置地式多联精密空调 |
CN105423413A (zh) * | 2014-09-22 | 2016-03-23 | 艾默生网络能源有限公司 | 一种机房的制冷系统 |
CN105423656A (zh) * | 2015-12-23 | 2016-03-23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106016465A (zh) * | 2016-06-29 | 2016-10-12 | 四川依米康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变频氟泵空调 |
CN108613430A (zh) * | 2018-04-26 | 2018-10-02 | 广东海悟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压缩机与氟泵循环制冷系统 |
CN110513922A (zh) * | 2019-08-30 | 2019-11-29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10709648A (zh) * | 2017-06-13 | 2020-01-17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空调装置 |
CN114867972A (zh) * | 2019-12-26 | 2022-08-05 | Lg电子株式会社 | 空调设备 |
WO2023116343A1 (zh) * | 2021-12-23 | 2023-06-29 |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 制冷系统以及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 |
-
2012
- 2012-11-30 CN CN201220650420.0U patent/CN203010777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423413A (zh) * | 2014-09-22 | 2016-03-23 | 艾默生网络能源有限公司 | 一种机房的制冷系统 |
CN104764235A (zh) * | 2015-04-10 | 2015-07-08 | 深圳科士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提高低温制冷的氟泵空调一体系统 |
CN105135549A (zh) * | 2015-09-11 | 2015-12-09 | 深圳市共济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带自然冷却的置地式多联精密空调 |
CN105423656A (zh) * | 2015-12-23 | 2016-03-23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CN106016465A (zh) * | 2016-06-29 | 2016-10-12 | 四川依米康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变频氟泵空调 |
CN110709648A (zh) * | 2017-06-13 | 2020-01-17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空调装置 |
CN110709648B (zh) * | 2017-06-13 | 2021-06-22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空调装置 |
CN108613430A (zh) * | 2018-04-26 | 2018-10-02 | 广东海悟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压缩机与氟泵循环制冷系统 |
CN110513922A (zh) * | 2019-08-30 | 2019-11-29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CN114867972A (zh) * | 2019-12-26 | 2022-08-05 | Lg电子株式会社 | 空调设备 |
CN114867972B (zh) * | 2019-12-26 | 2023-11-07 | Lg电子株式会社 | 空调设备 |
WO2023116343A1 (zh) * | 2021-12-23 | 2023-06-29 |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 制冷系统以及制冷系统的控制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3010777U (zh) | 一种双制冷循环节能空调机组 | |
CN201885478U (zh) | 低温型空气源热泵机组 | |
CN101936616B (zh) | 一种蒸发式冷凝液泵循环全年制冷装置 | |
CN104110908A (zh) | 三级压缩复叠循环热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201837145U (zh) | 带经济器的二级压缩热泵系统 | |
CN101482321B (zh) | 超低温热泵热水器 | |
CN209763527U (zh) | 一种空气源螺杆冷水热泵机组闪蒸桶低压旁通装置 | |
CN102252412A (zh) | 无氟变频空调系统 | |
CN201945082U (zh) | 一体式工业冷水机组 | |
CN204063660U (zh) | 三级压缩复叠循环热泵系统 | |
CN203964449U (zh) | 一种单双级可切换的热泵 | |
CN103868281B (zh) | 一种单、双级压缩可切换的地源热泵三联供系统 | |
CN102494375A (zh) | 超高、低温制冷、制热、热水三用空调系统 | |
CN201779919U (zh) | 直热式与循环式一体化空调热水机 | |
CN101975494B (zh) | 一种风冷式节能型机房空调系统 | |
CN205048788U (zh) | 高效原油加热用空气源热泵机组 | |
CN103557633A (zh) | 一种空气源低温三联供热泵热水机组及其实现方法 | |
CN203771792U (zh) | 蒸发式空气源三联供热泵 | |
CN102455083A (zh) | 完全二氧化碳工质的超市多效组合系统 | |
CN201740313U (zh) | 多功能水源热泵 | |
CN105157086A (zh) | 一种强热型暖气片供热空气源热泵系统 | |
CN105202609B (zh) | 一种利用大气自然冷源增大工质液体过冷度的供暖用热泵系统 | |
CN211290622U (zh) | 一种复叠式高温热泵系统 | |
CN202993422U (zh) | 一种节能风冷空调 | |
CN210070285U (zh) | 一种低温增焓热泵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619 Termination date: 20161130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