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995593U - 闩锁件及机壳固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闩锁件及机壳固定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2995593U CN202995593U CN 201220736581 CN201220736581U CN202995593U CN 202995593 U CN202995593 U CN 202995593U CN 201220736581 CN201220736581 CN 201220736581 CN 201220736581 U CN201220736581 U CN 201220736581U CN 202995593 U CN202995593 U CN 20299559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upper cover
- cover plate
- main part
- latch piece
- elastic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10000001364 upper extremity Anatomy 0.000 claims 4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956 allo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940 conductive 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861 polymer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013 elast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927 fu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一种闩锁件及机壳固定装置。闩锁件适用于固定背板于机壳,机壳具有底座与上盖板,其中底座具有至少一固定肋,而背板设置于固定肋的一端,上盖板设置于固定肋上方,闩锁件包括:主体部,主体部设置于上盖板的上板面,主体部的一端枢设于上盖板的第一枢轴部;弹性部,弹性部的第一端连接于主体部,弹性部的第二端枢设于上盖板的第二枢轴部;以及干涉部,干涉部连接于主体部;其中,弹性部用以提供弹性力至主体部,使闩锁件转动至第一状态或第二状态,当闩锁件转动至第一状态时,干涉部突出上盖板的前缘并抵靠于背板的上缘,当闩锁件转动至第二状态时,干涉部分离于背板的上缘并释放对背板的干涉。本实用新型可实现简单方便的背板拆装作业。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服务器配件,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闩锁件及机壳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现今,多元化信息时代的来临使各式各样电子产品充斥在生活环境周遭。随着科技不断创新与进步,同时亦使电子产品朝向多功能、用途以及附加更多的硬件设备迈进。而许多电子产品皆会以计算机来控制其动作或执行功能,因此计算机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由于计算机处理效能愈来愈强,硬盘所需储存的数据也愈来愈多。计算机服务器上的硬盘可电性连接于背板上,经由背板而电性连接于主机板。在其使用过程中,例如欲对背板进行维护或保养时,操作者可能需要拆卸背板。但在机壳固定装置有限的空间架构下,若背板的组装或装卸作业不便,容易使操作者在背板的组装或装卸作业时造成背板受损。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闩锁件及机壳固定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机壳固定装置,用以设置背板,并可让使用者在不使用其他工具的前提下完成背板的安装或拆卸。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闩锁件,适用于固定一背板于一机壳,该机壳具有一底座与一上盖板,其中该底座具有至少一固定肋,而该背板设置于该固定肋的一端,该上盖板设置于该固定肋上方,该闩锁件包括:一主体部,该主体部设置于该上盖板的一上板面,该主体部的一端枢设于该上盖板的一第一枢轴部;一弹性部,该弹性部的一第一端连接于该主体部,该弹性部的一第二端枢设于该上盖板的一第二枢轴部;以及一干涉部,该干涉部连接于该主体部;其中,该弹性部用以提供弹性力至该主体部,使该闩锁件转动至一第一状态或一第二状态,当该闩锁件转动至该第一状态时,该干涉部突出该上盖板的一前缘并抵靠于该背板的一上缘,当该闩锁件转动至该第二状态时,该干涉部分离于该背板的该上缘并释放对该背板的干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机壳固定装置,该机壳固定装置包括一底座、一上盖板以及一闩锁件;该底座具有至少一个固定肋,该固定肋的一端设置有一固定部,该固定部用以设置一背板;该上盖板设置于该固定肋上方;该闩锁件具有一干涉部,该闩锁件枢设于该上盖板的一上板面,用以转动至一第一状态或一第二状态;其中,当该闩锁件转动至该第一状态时,该干涉部突出该上盖板的一前缘并抵靠于该背板的一上缘,当该闩锁件转动至该第二状态时,该干涉部分离于该背板的该上缘并释放对该背板的干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机壳固定装置通过枢设于上盖板的闩锁件,并利用闩锁件转动至第一状态时抵靠于背板,以固定背板。另一方面,上述的机壳固定装置利用闩锁件转动至第一状态时释放对背板的干涉,藉此可实现简单方便的背板拆装作业。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做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机壳固定装置在第一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机壳固定装置在第二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图3A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3B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A区域的局部放大上视图。
图4A为本实用新型图2的B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4B为本实用新型图2的B区域的局部放大上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2的B区域的局部放大分解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00 机壳固定装置 1202 上盖板的前缘
200 背板 121 第一枢轴部
201 背板的上缘 122 第二枢轴部
202 背板的下缘 123 第一止挡部
210 固定孔 1231 扣合结构
220 导电件 124 第二止挡部
221 第一导电片 130 闩锁件
222 第二导电片 131 干涉部
110 底座 132 主体部
113 容置槽 1321 主体部的尾端
111 固定肋 1322 主体部的前端
101 固定肋的前端 1323 上表面
102 固定肋的上缘 1325 连接柱
112 固定部 1326 推止墙
1121 第一固定片 133 弹性部
1123 第一挡墙 1331 弹性部的第一端
1122 第二固定片 1332 弹性部的第二端
1124 第二挡墙 W 共同参考轴
120 上盖板 P 转动路径
1201 上盖板的上板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充分了解本实用新型,在下文将例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做详细说明,且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及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如图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机壳固定装置100,机壳固定装置100用于容置例如主机板或硬盘等服务器部件。本实施例的机壳固定装置100包含底座110、上盖板120以及闩锁件130。底座110用以设置背板200,并具有长方体形状的容置槽113,用以容置例如背板200、主机板、电源供应器或硬盘等服务器部件。而容置槽113的尺寸、形状能对应于服务器部件的尺寸、形状,底座110的设计是根据服务器部件的容置需求。本实施例中的机壳固定装置100可为一种具一个机架单位(rack unit,U)高度的机架式(Rack Mount)机壳固定装置100;背板200可为一种具有连接器(图未示)用以与硬盘(Hard Disk Drive,HDD)或光盘驱动器等储存装置(图未示)连接的电路板;形成底座110的材料可为金属材料、合金材料、导电高分子材料或其他导电材料,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
底座110具有至少一个固定肋111,固定肋111的一端设置有固定部112,固定部112用以设置背板200。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固定肋111位于容置槽113后端,且平行于容置槽113的两相对侧壁而固设于容置槽113底面,固定肋111并用以支撑位于底座110上方的上盖板120。固定肋111的尺寸、形状的设计是根据硬盘或光盘驱动器等储存装置的容置需求,本实施例中的底座110具有两个固定肋111,而固定肋111的形状近似长方形,固定肋111的高度略小于容置槽113的高度,使设置于固定肋111上方的上盖板120可容收于容置槽113。
上盖板120设置于固定肋111上方,上盖板120的形状近似长方形,上盖板120的形状与尺寸能配合(fitting)容置槽113的形状与尺寸。上盖板120设置于固定肋111后,上盖板120、底座110、固定肋111、背板200可在容置槽113后端形成多个容置空间以容置硬盘等储存装置。本实施例中的上盖板120可藉由螺丝或热熔固设于固定肋111的上缘102,上盖板120的长度与固定肋111的长度大致相同,使上盖板120的前缘1202与固定肋111的前端101可大致平齐。另外,背板200的上缘201也可大致平齐于上盖板120的上板面1201。本实施例中,形成上盖板120的材料可为金属材料、合金材料、导电高分子材料或其他导电材料,但本实用新型的上盖板的形状与材料不以此为限。
请参阅图3A及图4A,图3A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图4A为本实用新型图2的B区域的局部放大图。如图所示,固定肋111的前端101设置有固定部112,固定部112用以设置背板200。在本实施例中,固定部112具有第一固定片1121以及第二固定片1122。第一固定片1121一端设置于固定肋111的前端101,第一固定片1121另一端具有近似L形的第一挡墙1123。第一固定片1121穿过背板200的固定孔210,使背板200设置于第一挡墙1123与固定肋111的前端101之间。藉此,设置于固定部112的背板200可在X轴的方向上抵靠于第一挡墙1123或抵靠于固定肋111的前端101。
第二固定片1122位于第一固定片1121下方,用以支撑背板200的下缘202。具体而言,设置于固定部112的背板200可在Z轴的方向上抵靠于第二固定片1122。本实施例中,第二固定片1122的前端设置有第二挡墙1124,第二挡墙1124为第二固定片1122的前端向上弯曲所形成。设置于固定部112的背板200位于第二挡墙1124与固定肋111的前端101之间,藉此,设置于固定部112的背板200可在X轴的方向上抵靠于第二挡墙1124。值得说明的是,固定部112的形状、尺寸与设置位置是本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依据实际需求而设计,例如,可依据背板200的形状、尺寸、装设位置或固定孔210的设置位置而设计,故本实用新型不以此限。
请参阅图3B及图4B,图3B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A区域的局部放大上视图,图4B为本实用新型图2的B区域的局部放大上视图。如图所示,上盖板120的上板面1201还设置有第一枢轴部121以及与第二枢轴部122,用以使闩锁件130能枢设于上盖板120的上板面1201。第一枢轴部121与第二枢轴部122皆邻近于上盖板120的前缘1202,且第一枢轴部121至上盖板120的前缘1202的距离小于第二枢轴部122至上盖板120的前缘1202的距离。再者,第一枢轴部121与第二枢轴部122皆位于一个共同参考轴W,而所述共同参考轴W的方向大致平行于X轴的方向。
上盖板120的上板面1201还设置有第一止挡部123与第二止挡部124,第一止挡部123与第二止挡部124分别位于共同参考轴W的两侧。第一止挡部123与第二止挡部124皆突设于上盖板120的上板面1201,且第一止挡部123至上盖板120的前缘1202的距离小于第二止挡部124至上盖板120的前缘1202的距离。如图所示,第一止挡部123为立设于上盖板120的上板面1201的片体,而第二止挡部124为立设于上盖板120的上板面1201的圆柱体。值得一提的是,第一止挡部123具有扣合结构1231。扣合结构1231连接第一止挡部123顶端,并从第一止挡部123顶端朝上盖板120的前缘1202延伸。另外,第一止挡部123与第二止挡部124的尺寸、形状与设置位置是本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依据实际需求而设计,例如,可依据闩锁件130的形状、尺寸、装设位置而设计,故本实用新型不以此限。
再参阅图3A至图5,闩锁件130枢设于上盖板120的上板面1201,用以延着一转动路径P转动至第一状态或第二状态。闩锁件130具有干涉部131、主体部132与弹性部133,干涉部131为主体部132的前端1322的延伸。当闩锁件130延着转动路径P转动至第一状态时,也就是说,当主体部132抵靠于第一止挡部123时,干涉部131可突出上盖板120前缘1202,并抵靠于背板200的上缘201用以对背板200产生干涉。当闩锁件130延着转动路径P转动至第二状态时,也就是说,当主体部132抵靠于第二止挡部124时,干涉部131可分离于背板200的上缘201,并释放对背板200的干涉。
主体部132一端枢设于上盖板120的第一枢轴部121。弹性部133的第一端1331连接于主体部132,弹性部133的第二端1332枢设于上盖板120的第二枢轴部122。本实施例中,主体部132为近似L形状的板体,具有相对设置的上表面1323与下表面(图未标示),且板体的上表面1323与下表面皆大致平行于上盖板120的上板面1201。主体部132还具有连接柱1325,用以连接弹性部133。连接柱1325突设于主体部132的上表面1323,且位于主体部132的大致中心位置。主体部132的尾端1321枢设于第一枢轴部121,使主体部132能以主体部132的尾端1321为轴心而在平行于上盖板120的水平面上自转运动;弹性部133可为具有伸缩力的弹性材料,如:线性弹簧、橡皮,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
本实施例中的弹性部133的第一端1331连接于主体部132的中心位置。具体而言,弹性部133的第一端1331连接于主体部132的连接柱1325。而弹性部133的第二端1332枢设于第二枢轴部122,其中第一枢轴部121与第二枢轴部122的间距小于连接柱1325与第二枢轴部122的间距。弹性部133用以提供弹性力至主体部132,使主体部132以主体部132的尾端1321为轴心延着转动路径P转动至第一状态,并抵靠于上盖板120的第一止挡部123。主体部132转动至所述第一状态时,弹性部133朝向第一止挡部123而偏离于共同参考轴W。
详细而言,当弹性部133位于共同参考轴W时,具有较大的拉伸形变量,也就是说,弹性部133偏离于共同参考轴W时的延伸长度小于弹性部133位于共同参考轴W时的延伸长度。因此,当闩锁件偏离于共同参考轴W时,弹性部133产生形变回复力以提供弹性力至主体部132,而收缩拉扯主体部132,使主体部132能延着转动路径P朝向第一止挡部123转动至所述第一状态。
再者,第一止挡部123突设于上盖板120的上板面1201,且第一止挡部123位于主体部132的转动路径P上,如图3B所示。当主体部132转动至第一状态并抵靠于第一止挡部123时,弹性部133提供弹性力至主体部132以固定闩锁件130。详细而言,当闩锁件130位于第一状态时,弹性部133仍具有拉伸形变,因此弹性部133持续产生形变回复力以持续提供弹性力至主体部132,而收缩拉扯主体部132。此时,主体部132抵靠于第一止挡部123,藉此弹性部133所提供的弹性力使主体部132不会产生位移,以固定闩锁件130。另外,主体部132抵靠于第一止挡部123后,第一止挡部123的扣合结构1231可扣合于主体部132外缘,以帮助固定闩锁件130。
另一方面,弹性部133用以提供弹性力至主体部132,使主体部132以主体部132的尾端1321为轴心延着转动路径P转动至第二状态,并抵靠于上盖板120的第二止挡部124。主体部132转动至所述第二状态时,弹性部133朝向第二止挡部124而偏离于共同参考轴W。因此,弹性部133产生形变回复力以提供弹性力至主体部132,而收缩拉扯主体部132,使主体部132能延着转动路径P朝向第二止挡部124转动至所述第二状态。
再者,第二止挡部124突设于上盖板120的上板面1201,且位于主体部132的转动路径P上,如图4B所示。弹性部133提供弹性力至主体部132,以固定闩锁件130。类似地,当闩锁件130位于第二状态时,弹性部133仍具有拉伸形变,因此弹性部133持续提供弹性力至主体部132,而收缩拉扯主体部132。此时,主体部132抵靠于第二止挡部124,藉此弹性部133所提供的弹性力使主体部132不会产生位移,以固定闩锁件130。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使用者可推动闩锁件130,使闩锁件130离开于第一状态,而延着转动路径P朝向第二止挡部124转动,以转动至第二状态。反之,使用者也可推动闩锁件130,使闩锁件130离开于第二状态,而延着转动路径P朝向第一止挡部123转动,以转动至第一状态。藉此,转换闩锁件130对背板200的干涉。举例而言,如图所示,主体部132还具有推止墙1326,推止墙1326突设于主体部132的上表面1323,且位于主体部132的前端1322。使用者可经由推止墙1326推动主体部132,使闩锁件130离开于第一状态或第二状态。
另外,机壳固定装置100可具有一个或多个闩锁件130。在本实施例中,机壳固定装置100具有两个闩锁件130,用以强化闩锁件130对背板200干涉的稳定度,而上盖板120的上板面1201可对应于闩锁件130设置有一组或多组第一枢轴部121、第二枢轴部122、第一止挡部123与第二止挡部124,使闩锁件130能分别枢设于上盖板120的上板面1201。
再参阅图3A与图4A,第一固定片1121还可抵靠于背板200的导电件220,其中导电件220是设置于固定孔210的周围。导电件220电性连接于背板200上的接地电路(图未示),使背板200藉由接地电路所集聚的电荷能藉由导电件220与第一固定片1121,经固定肋111导出。具体而言,第一固定片1121可夹置在导电件220的第一导电片221与第二导电片222之间。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设置于固定孔210周围的导电件220包括第一导电片221与第二导电片222。第一导电片221与第二导电片222分别设于固定孔210两侧,第一导电片221或第二导电片222电性连接于背板200上的接地电路,第一导电片221或第二导电片222的一端可延伸至固定孔210。藉此,穿过固定孔210的第一固定片1121可抵靠于第一导电片221与第二导电片222的所述端,并夹置在第一导电片221与第二导电片222之间,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导电片221与第二导电片222可为金属弹片、导电胶带或其他导电材料,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各项实施例,上述的机壳固定装置100通过枢设于上盖板120的上板面1201的闩锁件130,并利用闩锁件130转动至第一状态时,闩锁件130的干涉部131可突出上盖板120的前缘1202并抵靠于背板200的上缘201,以固定设置于固定肋111的背板200。另一方面,利用闩锁件130转动至第二状态时,闩锁件130的干涉部131可分离于背板200的上缘201,以释放对背板200的干涉。藉此,上述的机壳固定装置100可让使用者在不使用其他工具的前提下完成背板200的安装或拆卸,并可减少背板200、底座110或上盖板120在安装或拆卸背板200的作业中的发生损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与范围内,所作的更动及润饰的等同替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23)
1.一种闩锁件,其特征在于,该闩锁件适用于固定一背板于一机壳,该机壳具有一底座与一上盖板,其中该底座具有至少一固定肋,而该背板设置于该固定肋的一端,该上盖板设置于该固定肋上方,该闩锁件包括:
一主体部,该主体部设置于该上盖板的一上板面,该主体部的一端枢设于该上盖板的一第一枢轴部;
一弹性部,该弹性部的一第一端连接于该主体部,该弹性部的一第二端枢设于该上盖板的一第二枢轴部;以及
一干涉部,该干涉部连接于该主体部;
其中,该弹性部用以提供弹性力至该主体部,使该闩锁件转动至一第一状态或一第二状态,当该闩锁件转动至该第一状态时,该干涉部突出该上盖板的一前缘并抵靠于该背板的一上缘,当该闩锁件转动至该第二状态时,该干涉部分离于该背板的该上缘并释放对该背板的干涉。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闩锁件,其特征在于,该弹性部用以提供弹性力至该主体部,使该闩锁件转动至该第一状态并抵靠于该上盖板的一第一止挡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闩锁件,其特征在于,该弹性部用以提供弹性力至该主体部,使该闩锁件转动至该第二状态并抵靠于该上盖板的一第二止挡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闩锁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止挡部与该第二止挡部皆突设于该上盖板的该上板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闩锁件,其特征在于,该弹性部的延伸方向平行于该上盖板的该上板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闩锁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枢轴部与该第二枢轴部皆设置于该上盖板的该上板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闩锁件,其特征在于,该弹性部的该第一端连接于该主体部的一连接柱,该连接柱突设于该主体部的一上表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闩锁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枢轴部与该第二枢轴部的间距小于该连接柱与该第二枢轴部的间距。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闩锁件,其特征在于,该主体部具有一推止墙,该推止墙突设于该主体部的该上表面。
10.一种机壳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机壳固定装置包括:
一底座,该底座具有至少一固定肋,该固定肋的一端设置有一固定部,该固定部用以设置一背板;
一上盖板,该上盖板设置于该固定肋上方;以及
一闩锁件,该闩锁件具有一干涉部,该闩锁件枢设于该上盖板的一上板面,用以转动至一第一状态或一第二状态;
其中,当该闩锁件转动至该第一状态时,该干涉部突出该上盖板的一前缘并抵靠于该背板的一上缘,当该闩锁件转动至该第二状态时,该干涉部分离于该背板的该上缘并释放对该背板的干涉。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机壳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闩锁件具有一主体部与一弹性部,该主体部的一端枢设于该上盖板的一第一枢轴部,该弹性部的一第一端连接于该主体部,该弹性部的一第二端枢设于该上盖板的一第二枢轴部,用以提供弹性力至该主体部,使该主体部转动至该第一状态并抵靠于该上盖板的一第一止挡部。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机壳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弹性部用以提供弹性力至该主体部,使该主体部转动至该第二状态并抵靠于该上盖板的一第二止挡部。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机壳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止挡部与该第二止挡部皆突设于该上盖板的该上板面。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机壳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弹性部的延伸方向平行于该上盖板的该上板面。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机壳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枢轴部与该第二枢轴部皆设置于该上盖板的该上板面。
16.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机壳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弹性部的该第一端连接于该主体部的一连接柱,该连接柱突设于该主体部的一上表面。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机壳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枢轴部与该第二枢轴部的间距小于该连接柱与该第二枢轴部的间距。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机壳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主体部具有一推止墙,该推止墙突设于该主体部的该上表面。
19.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机壳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固定部具有一第一固定片,用以穿过该背板的一固定孔,该第一固定片一端设置于该固定肋的该端,该第一固定片另一端具有一第一挡墙,该背板设置于该第一挡墙与该固定肋的该端之间。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机壳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固定部具有一第二固定片,该第二固定片位于该第一固定片下方,支撑该背板的一下缘。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机壳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固定片的一端设置有一第二挡墙,该背板设置于该第二挡墙与该固定肋的该端之间。
22.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机壳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固定片抵靠于该背板的一导电件,该导电件设置于该固定孔周围。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机壳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固定片夹置在该导电件的一第一导电片与一第二导电片之间。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220736581 CN202995593U (zh) | 2012-12-27 | 2012-12-27 | 闩锁件及机壳固定装置 |
TW102200470U TWM460309U (zh) | 2012-12-27 | 2013-01-09 | 機殼固定裝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220736581 CN202995593U (zh) | 2012-12-27 | 2012-12-27 | 闩锁件及机壳固定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2995593U true CN202995593U (zh) | 2013-06-12 |
Family
ID=485667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1220736581 Expired - Lifetime CN202995593U (zh) | 2012-12-27 | 2012-12-27 | 闩锁件及机壳固定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2995593U (zh) |
TW (1) | TWM460309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954355A (zh) * | 2016-01-06 | 2017-07-14 | 广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 伺服器组件、卡榫机构及操作卡榫机构以存取壳体的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511638B (zh) * | 2013-09-11 | 2015-12-01 | Inventec Corp | 伺服器的殼體 |
CN104411131A (zh) | 2014-11-13 | 2015-03-11 |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 | 闩锁装置及采用该闩锁装置的服务器 |
-
2012
- 2012-12-27 CN CN 201220736581 patent/CN202995593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2013
- 2013-01-09 TW TW102200470U patent/TWM460309U/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954355A (zh) * | 2016-01-06 | 2017-07-14 | 广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 伺服器组件、卡榫机构及操作卡榫机构以存取壳体的方法 |
CN106954355B (zh) * | 2016-01-06 | 2020-01-03 | 广达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 伺服器组件、卡榫机构及操作卡榫机构的方法 |
US10619386B2 (en) | 2016-01-06 | 2020-04-14 | Quanta Computer Inc. | Quick release latch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M460309U (zh) | 2013-08-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365373B (zh) | 机壳结构及数据存取系统 | |
US8094446B2 (en) | Bracket for mounting hard disk drive | |
CN104615211B (zh) | 硬盘固定装置 | |
US8023258B2 (en) | Computer enclosure and storage device module thereof | |
US8576559B2 (en) | Extracting apparatus for storage module | |
US7408771B2 (en) | Mounting device for data storage device | |
US20150062796A1 (en) |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cover structure thereof | |
CN103941823A (zh) | 固定装置 | |
US9047063B2 (en) | Mounting assembly for data storage devices | |
CN102221855B (zh) | 硬盘支架 | |
CN103869917A (zh) | 电源供应模块及服务器 | |
CN103853273A (zh) | 电子装置及电子装置的可拆装组件 | |
US8596472B2 (en) | Electronic device enclosure | |
US8517481B2 (en) | Enclosure with removable panel | |
US8279593B2 (en) | Hard disk retention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utilizing the same | |
CN202995593U (zh) | 闩锁件及机壳固定装置 | |
US20100253186A1 (en) | Electronic device enclosure | |
US9110633B2 (en) |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base structure thereof | |
CN110944480A (zh) | 电子装置及驱动机构 | |
CN208044503U (zh) | 具有抽取结构的电子装置 | |
US8801117B2 (en) | Electronic device with dummy hard disk drive | |
US20150014500A1 (en) | Fixing bracket | |
US20120162942A1 (en) | Electronic device | |
TW201448715A (zh) | 電子裝置 | |
CN112000179B (zh) | 服务器机箱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6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