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955721U - 燃烧炉的空气预热结构 - Google Patents
燃烧炉的空气预热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2955721U CN202955721U CN2012206590051U CN201220659005U CN202955721U CN 202955721 U CN202955721 U CN 202955721U CN 2012206590051 U CN2012206590051 U CN 2012206590051U CN 201220659005 U CN201220659005 U CN 201220659005U CN 202955721 U CN202955721 U CN 20295572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heater
- streams
- sleeve
- air v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 238000002485 combus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4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9000012774 insulation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9000000446 fue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atomic oxygen Chemical compound [O]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1301 oxyge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60 oxy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0038 ches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931 harmfu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45 las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20/00—Combustion technologies with mitigation potential
- Y02E20/34—Indirect CO2mitigation, i.e. by acting on non CO2directly related matters of the process, e.g. pre-heating or heat recovery
Landscapes
- Solid-Fuel Combus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燃烧炉的空气预热结构,包括炉体和设置在炉体内部的炉膛,其中炉体上设有通风孔,炉膛上设有进风口,通风孔设置在炉体的上部,炉体内部设有弯折的绕流通道,该绕流通道的一端与炉体的通风孔连接,另一端与炉膛的进风口连接。本实用新型在炉体上部的通风孔与炉膛的进风口之间设有回折的绕流通道,以此在野营炉有限的空间内增加了空气进入炉膛的路径长度。当冷空气由通风孔进入,经过长距离弯折的绕流通道达到炉膛时,空气已在进入过程中实现了充分预热。由于冷空气充分预热成为高温气体,所以预热后的空气不会再制约炉内温度的升高。本实用新型不仅提高了炉火的温度,而且为燃料的充分燃烧提供了保障,进而提高了燃料利用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户外用品,具体为一种能够提高野营炉内燃料燃烧效率的空气预热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野营炉在燃烧燃料的过程中,由于引入的空气未作任何加热处理,所以空气的温度与户外温度相同,最高不会超过50℃。这对于燃烧炉内接近千度的温度来说,算是非常低的温度。当燃料进行燃烧,需要持续的供应氧气时,空气随着气流的走向进入燃烧炉的炉内,随着低温空气的持续进入,无疑会对炉内温度造成不良影响。炉内的高温遇到低温空气会降温、然后再通过燃烧燃料进行升温。如此反复的降温—升温过程,严重制约了炉内温度的升高,并且对燃料的消耗速度也会加快。与此同时,当炉内温度降低时,部分燃料还会出现不完全燃烧的情况,在遇到潮湿的燃料时,还会产生大量的烟雾,造成燃料的大量了浪费。在可燃资源缺乏的情况下,对长期处于户外的人员来说是非常不利的。由此可知对空气进行预热,是提高炉温、节省燃料资源比较可行的办法。但由于现有燃烧炉体积相对较小,并不能够具备有效的空气预热结构。
针对上述问题,现有野营炉虽然也采用了一定的解决手段,例如在野营炉体内增设辅助加热装置,但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因为加热装置本身同样需要依靠能源进行驱动加热,所以设有辅助加热装置的现有野营炉不仅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空气预热的问题,而且所花费的成本也相对较高。
综上所述,对于现有的野营炉,并没有一种通过其自身改变,从而实现空气预热的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野营炉的空气预热结构,通过对野营炉自身结构的改变,使其能够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空气的充分预热,进而达到提高炉温以及使燃料得到充分燃烧的效果。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燃烧炉的空气预热结构,包括炉体和设置在炉体内部的炉膛,其中炉体上设有通风孔,炉膛上设有进风口,所述通风孔设置在炉体的上部,所述炉体内部设有弯折的绕流通道,该绕流通道的一端与炉体的通风孔连接,另一端与炉膛的进风口连接。
进一步,所述炉体为多层套筒结构,套筒与套筒同轴套接,相邻套筒之间留有间隔,所述绕流通道由套筒之间的间隔层贯通组成。
进一步,所述相邻套筒之间的间隔均大于10mm。
进一步,所述多层套筒结构由依次从外向内设置的外筒、隔热筒、绕流筒以及燃烧筒组成;其中,外筒侧壁的上部设有通风孔,隔热筒与绕流筒的下部设有绕流口,燃烧筒的筒壁上设有进风口;所述通风孔、外筒与隔热筒之间的间隔层、绕流口、绕流筒与燃烧筒之间的间隔层以及进风口依次贯通连接,形成所述绕流通道。
进一步,所述绕流口的高度为30mm-50mm。
进一步,所述绕流口至少设置三个,且等间隔设置。
进一步,所述外筒壁上的通风孔为可通过滑动风门调节进风量的条形通风孔,或者为在外筒壁上均匀分布设置的三至四排圆形通风孔。
进一步,所述进风口均匀分布在燃烧筒的侧壁和筒底处。
进一步,所述燃烧筒的上部为上小下大的锥体结构。
进一步,所述外筒内壁上设有隔热材料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由于在炉体上部的通风孔与炉膛的进风口之间设有弯折的绕流通道,以此实现在野营炉有限的空间内增加了空气进入炉膛的路径长度。当冷空气由通风孔进入,经过长距离弯折的绕流通道,最终达到炉膛时,空气已在进入过程中实现了充分预热的目的。由于冷空气充分预热成为高温气体,所以预热后的空气不会再制约炉内温度的升高。本实用新型不仅提高了炉火的温度,而且为燃料的充分燃烧提供了保障,进而提高了燃料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炉体,2、通风孔,3、外筒,4、隔热筒,5、绕流筒,6、绕流口,7、燃烧筒,8、进风口,9,锥口。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思路是,将通风孔设置在炉体的上部位置,并在炉体的通风孔与炉膛的进风口之间设有弯折的绕流通道,以此增加冷空气的进入路劲长度,使冷空气在进入过程中得到炉内温度的充分预热。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参见图1,一种燃烧炉的空气预热结构,包括炉体1和设置在炉体1内部的炉膛。其中,炉体1的上部设有通风孔2,炉膛上设有进风口8。炉体1内部设有弯折的绕流通道,该绕流通道的一端与炉体1的通风孔2连接,另一端与炉膛的进风口8连接。
为使弯折的绕流通道,不仅仅局限于在实体炉体的膛壁上进行开凿。还可以将炉体1设置为多层套筒结构。其中,套筒与套筒同轴套接固定,并且在相邻套筒之间留有间隔,绕流通道可由套筒之间的间隔层贯通组成。为了使野营炉内持续供氧量充足,并且在同一时间内,冷空气能够尽可能多的得到充分预热,所以相邻套筒之间的间隔均设置为大于10mm。
下面对于由套筒之间的间隔层贯通组成的绕流通道,作进一步详细的介绍,具体如下:
参见图1,多层套筒结构由依次从外向内设置的外筒3、隔热筒4、绕流筒5以及燃烧筒7组成。其中,外筒3侧壁的上部设有通风孔2,隔热筒4与绕流筒5的下部设有绕流口6,燃烧筒7的筒壁上设有进风口8。弯折的绕流通道由通风孔2、外筒3与隔热筒4之间的间隔层、绕流口6、绕流筒5与燃烧筒7之间的间隔层以及进风口8依次贯通连接形成。需要说明的是燃烧筒7为上部具有开口的筒体,燃烧筒7的内腔即为野营炉的炉膛。
为了满足预热空气能够顺利且快速的进入炉膛内,以满足燃料的持续耗氧量,所以将绕流口6的高度设置为30mm-50mm。还可将绕流口6等间隔设置,且设置的数目不少于三个。
外筒3壁上的通风孔2为可设置为三至四排均匀分布的圆形通风孔,还可设置为设有风门的条形通风口,通过滑动风门以实现进风量的调节。
由于空气得到了充分预热,为了使燃料能够进一步得到完全燃烧,以获得更高的燃料利用率。可将进风口8均匀分布在燃烧筒7的侧壁和筒底处。从进风口8进入的预热空气与燃烧筒7内的燃烧气体混合后,每一个进风口8处均可产生一簇火焰。由于火焰的生成方向增多,处于燃烧筒7内的燃料必然会受到更为充分的燃烧。
为了进一步增加炉火的温度,可将燃烧筒7的上部设置为上小下大的锥体结构。使得炉火在锥体的锥口9处聚集,进而增加炉火的喷射速度以及温度。
由于野营炉与外界的热交换不可避免,为了减少野营炉的热量散失,故在外筒3内壁上设有隔热材料层。这样就会使得炉内温度得到很好的保持,进而使得冷空气进入炉体1后预热速度加快。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不应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燃烧炉的空气预热结构,包括炉体和设置在炉体内部的炉膛,其中炉体上设有通风孔,炉膛上设有进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孔设置在炉体的上部,所述炉体内部设有弯折的绕流通道,该绕流通道的一端与炉体的通风孔连接,另一端与炉膛的进风口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预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为多层套筒结构,套筒与套筒同轴套接,相邻套筒之间留有间隔,所述绕流通道由套筒之间的间隔层贯通组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预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套筒之间的间隔均大于10mm。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预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套筒结构由依次从外向内设置的外筒、隔热筒、绕流筒以及燃烧筒组成;其中,外筒侧壁的上部设有通风孔,隔热筒与绕流筒的下部设有绕流口,燃烧筒的筒壁上设有进风口;所述通风孔、外筒与隔热筒之间的间隔层、绕流口、绕流筒与燃烧筒之间的间隔层以及进风口依次贯通连接,形成所述绕流通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预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绕流口的高度为30mm-50mm。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预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绕流口至少设置三个,且等间隔设置。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预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壁上的通风孔为可通过滑动风门调节进风量的条形通风孔,或者为在外筒壁上均匀分布设置的三至四排圆形通风孔。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预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均匀分布在燃烧筒的侧壁和筒底处。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预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筒的上部为上小下大的锥体结构。
10.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空气预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内壁上设有隔热材料层。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206590051U CN202955721U (zh) | 2012-12-04 | 2012-12-04 | 燃烧炉的空气预热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206590051U CN202955721U (zh) | 2012-12-04 | 2012-12-04 | 燃烧炉的空气预热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2955721U true CN202955721U (zh) | 2013-05-29 |
Family
ID=484612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206590051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2955721U (zh) | 2012-12-04 | 2012-12-04 | 燃烧炉的空气预热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2955721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966968A (zh) * | 2012-12-04 | 2013-03-13 | 成都风伦达科技有限公司 | 燃烧炉的空气预热结构 |
-
2012
- 2012-12-04 CN CN2012206590051U patent/CN202955721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966968A (zh) * | 2012-12-04 | 2013-03-13 | 成都风伦达科技有限公司 | 燃烧炉的空气预热结构 |
CN102966968B (zh) * | 2012-12-04 | 2015-06-17 | 成都风伦达科技有限公司 | 燃烧炉的空气预热结构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966968A (zh) | 燃烧炉的空气预热结构 | |
CN205447747U (zh) | 热烟气自循环型超低NOx燃烧器 | |
CN105042643B (zh) | 一种集高温聚能环配风贮氧的环保采暖炉 | |
CN202955721U (zh) | 燃烧炉的空气预热结构 | |
CN203432302U (zh) | 直焰烧成新型推板窑 | |
CN201503219U (zh) | 炭素制品浸渍预热系统 | |
CN202470410U (zh) | 一种燃煤热风炉 | |
CN205980767U (zh) | 罐式炉前墙进气结构 | |
CN105889929B (zh) | 利用烟气预热空气的燃烧器及其使用方法 | |
CN205137891U (zh) | 一种可调式挡焰结构烟气生成炉 | |
CN202769654U (zh) | 附墙燃烧器 | |
CN102032570A (zh) | 一种制氢转化炉顶烧高温预热空气扁平焰燃烧器 | |
CN102331083B (zh) | 养殖用节能热风炉 | |
CN203240889U (zh) | 采用醇基燃料加热的低熔点合金节能环保冶炼炉 | |
CN205372534U (zh) | 一种供氧隔热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可燃气燃烧室 | |
CN205556564U (zh) | 一种运用弯状非对称式燃烧器的生物质炭化炉 | |
CN221570654U (zh) | 一种节能无烟采暖炉 | |
CN1963358A (zh) | 热风炉 | |
CN202286265U (zh) | 一种生物质热风烤烟炉 | |
CN201265862Y (zh) | 碳素阳极/阴极焙烧炉用预热射吸式燃气燃烧器 | |
CN207220113U (zh) | 一种智能化柿饼烘烤装置 | |
CN203550202U (zh) | 一种热风炉 | |
CN103162297B (zh) | 一种自然通风与强制通风快速切换的燃烧器 | |
CN203099897U (zh) | 板式聚火出火口的高效低排生物质炉 | |
CN202382229U (zh) | 宽火焰扁平附墙低氮氧化物节能型气体燃烧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529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50617 |
|
RGAV | Abandon patent right to avoid re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