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876600U - 一种用于烟气净化的塔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烟气净化的塔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2876600U CN202876600U CN 201220539979 CN201220539979U CN202876600U CN 202876600 U CN202876600 U CN 202876600U CN 201220539979 CN201220539979 CN 201220539979 CN 201220539979 U CN201220539979 U CN 201220539979U CN 202876600 U CN202876600 U CN 20287660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tripe board
- dedusting
- grid packing
- flue gas
- foam remov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 UGFAIRIUMAVXCW-UHFFFAOYSA-N Carbon mon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C-] UGFAIRIUMAVXCW-UHFFFAOYSA-N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2
- 239000003546 flue gas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2
- 238000000746 purif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abstract 3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0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9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6
- 238000012856 pack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2
- 239000006260 foam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1
- 238000010926 purg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3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9000007921 spray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5507 spray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10000003141 lower extremity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457 bidirection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148 porous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0
- 238000006477 desulfur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230000023556 desulfuriza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3009 desulfurizing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9000000945 filler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8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2002 slurr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3517 fum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00779 smok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compound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10419 fine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MWUXSHHQAYIFBG-UHFFFAOYSA-N Nitric 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N] MWUXSHHQAYIFBG-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8258 liquid foa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QGZKDVFQNNGYKY-UHFFFAOYSA-N Ammonia Chemical compound N QGZKDVFQNNGYKY-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02089 NOx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RAHZWNYVWXNFOC-UHFFFAOYSA-N Sulphur dioxide Chemical group O=S=O RAHZWNYVWXNFOC-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52815 sulfur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HEMHJVSKTPXQMS-UHFFFAOYSA-M Sodium hydroxide Chemical group [OH-].[Na+] HEMHJVSKTPXQMS-UHFFFAOYSA-M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321 ampl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42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199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619 thermo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5000008733 Citrus aurantifoli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11941 Tilia x europae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21529 ammonia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571 lim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595 mi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1220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MGWGWNFMUOTEHG-UHFFFAOYSA-N 4-(3,5-dimethylphenyl)-1,3-thiazol-2-amine Chemical compound CC1=CC(C)=CC(C=2N=C(N)SC=2)=C1 MGWGWNFMUOTEHG-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TVEXGJYMHHTVKP-UHFFFAOYSA-N 6-oxabicyclo[3.2.1]oct-3-en-7-one Chemical compound C1C2C(=O)OC1C=CC2 TVEXGJYMHHTVK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101100366227 Mus musculus Sox1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XSQUKJJJFZCRTK-UHFFFAOYSA-N Urea Chemical compound NC(N)=O XSQUKJJJFZCRTK-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1412 amin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202 carbam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95 chemical reaction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717 electrostatic precipita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344 environmental pollut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45 las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JCXJVPUVTGWSNB-UHFFFAOYSA-N nitrogen di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O=[N]=O JCXJVPUVTGWSNB-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1100000719 pollutant Toxicity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047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35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XTQHKBHJIVJGKJ-UHFFFAOYSA-N sulfur monoxide Chemical compound S=O XTQHKBHJIVJGK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烟气净化的塔,以解决现有烟气脱硫塔使用丝网或折流板式除雾器时分别存在的容易被烟气中的粉尘堵塞、除沫效果较差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在塔体(9)内设有除沫单元、吸收液喷头(6)、冷却除尘液喷头(5)、除尘格栅填料(3)和烟气分布器(1)。除沫单元由一层丝网填料(8)和位于其下方的除沫格栅填料(7)组成,除沫格栅填料至少设置2层。各层除沫格栅填料均带有与水平面相倾斜的倾斜通道,由相互交叉的横排条形板和纵排条形板构成。除尘格栅填料为一层带立体网格通道的填料层,由成排并列排列的条形板组成。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对烟气进行除尘、脱硫和/或脱硝以及除沫。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化工、热电、钢铁等行业所用的一种用于烟气净化的塔,用于对烟气进行除尘、脱硫和/或脱硝以及除沫。
背景技术
石油化工、热电、钢铁等行业排放的烟气,通常含有粉尘、硫氧化物(SOx,主要是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NOx,主要是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等)。国家和有关行业对烟气排放的要求十分严格;例如要求排放烟气的粉尘浓度低于50毫克/标准立方米,NOx低于200毫克/标准立方米,二氧化硫低于200毫克/标准立方米。现有的烟气除尘脱硫脱硝技术,主要是喷淋式除尘、吸收液脱硫脱硝、丝网除沫器进行气液分离,使用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随着污染物排放标准日趋严格,尤其是PM2.5标准即将实施,继续提高烟气除尘脱硫脱硝的效果就非常必要。
中国专利CN201088903Y公开了一种湿法烟气脱硫塔,包括塔体和数层石灰浆液喷淋装置。石灰浆液喷淋装置的上方设有除雾器,下方的塔体内侧壁上设有浆液再分布板,浆液再分布板向内侧环状凸出。浆液再分布板可使沿脱硫塔内壁流下的浆液重新会聚与分布,也起到了烟气导流板的功能。CN201711084U公开了一种湿法烟气脱硫塔,包括脱硫塔本体、烟气脱硫装置及烟气除雾器,脱硫塔本体的外侧壁上设有烟气预喷淋降温装置。烟气预喷淋降温装置倾斜向上并与脱硫塔本体的外侧壁呈60度夹角,内部设有喷淋管。烟气脱硫装置及烟气除雾器依次设置在脱硫塔内、烟气预喷淋降温装置上方。上述烟气脱硫塔存在的主要问题是:①除雾器如果使用常用的丝网式除雾器,容易被烟气中的粉尘堵塞,造成烟气脱硫塔的运行周期较短。为避免堵塞,就需要在烟气脱硫塔前单独设置烟气除尘装置(如静电除尘装置);这就增加了设备投资和占地面积。另外,在烟气脱硫塔内的空塔气速较高时,丝网式除雾器的除沫效果较差;吸收液容易被烟气夹带出去,造成浪费并污染环境。通常,当空塔气速达到1.85米/秒时就有液体被烟气夹带出去。②除雾器如果使用常用的折流板式除雾器,在烟气脱硫塔内的空塔气速较低时除沫效果就较差;空塔气速较高时除沫效果更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烟气净化的塔,以解决现有烟气脱硫塔使用丝网式除雾器或折流板式除雾器时分别存在的容易被烟气中的粉尘堵塞、除沫效果较差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烟气净化的塔,设有塔体,塔体内设有吸收液喷头,吸收液喷头的上方设有除沫单元,其特征在于:吸收液喷头的下方设有冷却除尘液喷头,冷却除尘液喷头的下方设有除尘格栅填料,除尘格栅填料的下方设有烟气分布器,除沫单元由一层丝网填料和位于其下方的除沫格栅填料组成,除沫格栅填料至少设置2层,各层除沫格栅填料均带有与水平面相倾斜的倾斜通道,由相互交叉的横排条形板和纵排条形板构成,横排条形板和纵排条形板沿宽度方向倾斜于水平面,沿长度方向均位于水平面上,上下相邻两层除沫格栅填料中,倾斜通道错开布置,横排条形板和纵排条形板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方向分别相反,除尘格栅填料为一层带立体网格通道的填料层,由成排并列排列的条形板组成,除尘格栅填料中的各条形板沿长度方向倾斜于水平面,同一排条形板中的条形板相互平行,相邻两排条形板中的条形板与水平面的倾斜方向相反并且相互交叉,任意一排条形板两侧的两排条形板中的条形板错开布置。
采用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的塔体内设有冷却除尘液喷头和除尘格栅填料,可以对经烟气分布器进入塔体内的含有粉尘以及SOx和/或NOx的待处理烟气进行除尘(同时将烟气冷却),因此本实用新型除沫单元(包括丝网填料和除沫格栅填料)不容易被烟气中的粉尘堵塞,从而使塔的运行周期较长。本实用新型不需要在塔的前面单独设置烟气除尘装置,占地面积小;设置冷却除尘液喷头和除尘格栅填料所增加的投资较少。(2)脱硫和/或脱硝后的烟气依次通过除沫格栅填料和丝网填料进行两级除沫后,所含的液沫(以及粉尘)基本上可以被除净;空塔气速较高(达3.21米/秒)时,液体仍不会被烟气夹带出去。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丝网填料可以使用现有的丝网填料。除尘格栅填料和除沫格栅填料的结构简单规整,易于制造。而且由于除尘格栅填料和除沫格栅填料本身结构方面的因素及其空隙率较高、条形板之间的垂直距离相对较大,所以烟气可以顺畅地通过除尘格栅填料和除沫格栅填料,压降较小,使本实用新型的整塔压降也较小;同时,除尘格栅填料和除沫格栅填料本身不容易被粉尘堵塞。除沫格栅填料也有一定的除尘功能;在对相同的含有粉尘的烟气进行除沫时,本实用新型除沫单元的持续使用时间约为现有丝网式除沫器的2~3倍。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用于烟气净化的塔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除沫格栅填料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除沫格栅填料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放大)。
图4是上下相邻两层除沫格栅填料中倾斜通道错开布置的示意图。
图5是除尘格栅填料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放大)。
图6是除尘格栅填料中任意一排条形板两侧的两排条形板中的条形板错开布置的示意图。
图7是一种吹扫孔的示意图;吹扫孔的底孔为矩形,出气孔为半椭圆形。
图8是图7中的A-A剖视图(放大)。
图9是第二种吹扫孔的示意图;吹扫孔的底孔为矩形,出气孔为梯形。
图10是第三种吹扫孔的示意图;吹扫孔的底孔和出气孔均为梯形。
图11是第四种吹扫孔的示意图;吹扫孔的底孔和出气孔均为半椭圆形。
图1至图11中,相同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技术特征。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用于烟气净化的塔设有塔体9。塔体9包括立式圆筒形的筒体,筒体设有顶部封头和底部封头;顶部封头上设有净化烟气出口管10,底部封头上设有浆液排出管15。塔体9内设有吸收液喷头6,吸收液喷头6的上方设有除沫单元,除沫单元设于塔体9的上部。吸收液喷头6的下方设有冷却除尘液喷头5,冷却除尘液喷头5的下方设有除尘格栅填料3。除尘格栅填料3的下方设有烟气分布器1,烟气分布器1位于塔体9的下部。图1所示的烟气分布器1为半管式烟气分布器;烟气分布器1还可以使用现有其它型式的烟气分布器。吸收液喷头6、冷却除尘液喷头5设于塔体9的中部区域。
参见图1,除沫单元由一层丝网填料8和位于其下方的除沫格栅填料7组成,除沫格栅填料7至少设置2层。参见图1至图4,各层除沫格栅填料7均带有与水平面相倾斜的倾斜通道,由相互交叉的横排条形板21和纵排条形板22构成。横排条形板21和纵排条形板22沿宽度方向倾斜于水平面,沿长度方向均位于水平面上。单个倾斜通道在水平面上的形状为平行四边形(参见图4)。单层除沫格栅填料7中,横排条形板21之间相互平行,纵排条形板22之间相互平行。各层除沫格栅填料7中横排条形板21和纵排条形板22的长度方向分别相同。
丝网填料8和各层除沫格栅填料7均为圆盘形,上下表面均为平面。丝网填料8放置于最上层除沫格栅填料7的上表面上;各层除沫格栅填料7中,上层除沫格栅填料7放置于下层除沫格栅填料7的上表面上。上下相邻两层除沫格栅填料7中,倾斜通道错开布置(参见图1、图2以及图4),横排条形板21和纵排条形板22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方向分别相反[即横排条形板21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方向相反(图略),纵排条形板22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方向相反(如图2所示)]。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当面向除沫格栅填料7时,本实用新型将长度方向处于横向位置的条形板称为横排条形板21,另一排与横排条形板21交叉的条形板称为纵排条形板22。图4中,空白网格表示上层除沫格栅填料7的下表面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涂黑的网格表示下层除沫格栅填料7的上表面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上层除沫格栅填料7下表面上横排条形板21和纵排条形板22的各交叉点分别位于下层除沫格栅填料7上表面上各倾斜通道的几何中心,下层除沫格栅填料7上表面上横排条形板21和纵排条形板22的各交叉点分别位于上层除沫格栅填料7下表面上各倾斜通道的几何中心;这是上下相邻两层除沫格栅填料7中倾斜通道错开布置的最好方式。
上下相邻两层除沫格栅填料7中,横排条形板21和纵排条形板22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方向分别相反,这就可以使上下相邻两层除沫格栅填料7中倾斜通道的倾斜方向发生改变。连同上下相邻两层除沫格栅填料7中倾斜通道错开布置的设置方式,总的目的是:可以强化进入除沫格栅填料7中的烟气所含的液沫和细小颗粒粉尘与横排条形板和纵排条形板的碰撞,促进所述液沫与细小颗粒粉尘的积聚。
由图3和图4可见,单层除沫格栅填料7中的横排条形板21和纵排条形板22在水平面上形成大致呈井字形的网格。横排条形板21和纵排条形板22的交叉处一般采用焊接连接。
参见图1、图5和图6,除尘格栅填料3为一层带立体网格通道的填料层,由成排并列排列的条形板组成。除尘格栅填料3中的各条形板沿长度方向倾斜于水平面,沿宽度方向垂直于一个共同的垂直平面。同一排条形板中的条形板相互平行,相邻两排条形板中的条形板与水平面的倾斜方向相反并且相互交叉。任意一排条形板两侧的两排条形板中的条形板错开布置;即在沿条形板宽度方向的垂直投影面上,所述两侧的两排条形板,一排条形板中的各条形板分别位于另一排条形板中相邻的两块条形板之间(最好是正中)的位置。如图6所示,涂黑的一排条形板位于中间,空白的一排条形板和涂灰的一排条形板分别位于其两侧;在沿条形板宽度方向的垂直投影面上,各空白条形板分别位于相邻两块涂灰的条形板之间(正中)的位置,各涂灰的条形板分别位于相邻两块空白条形板之间(正中)的位置。除尘格栅填料3中的条形板采用上述的设置方式,总的目的是:可以强化进入除尘格栅填料3中的烟气所含的粉尘与条形板的碰撞,并延长烟气与冷却除尘液的接触时间,促进烟气中的粉尘与冷却除尘液的液滴接触、积聚。
参见图5,除尘格栅填料3中,相邻两排条形板的交叉处一般采用榫槽连接或焊接连接。除尘格栅填料3为圆盘形,上下表面均为平面。
除沫格栅填料7中的横排条形板21和纵排条形板22以及除尘格栅填料3中的条形板,均为平面形长条板。
本实用新型,除沫格栅填料7通常是设置2~3层;图1和图2所示的是分别设置3层。
参见图5以及图7至图11,在进入除尘格栅填料3中的待处理烟气粉尘含量较高时,本实用新型可以在除尘格栅填料3中的条形板上均设置吹扫孔30。吹扫孔30包括平面形的底孔31,底孔31的上方设有顶盖32。底孔31和顶盖32各有一个下边缘,两个下边缘之间形成出气孔33;底孔31和顶盖32其余的边缘相互连接。图7所示的吹扫孔30,底孔31为矩形,出气孔33为半椭圆形。图9所示的吹扫孔30,底孔31为矩形,出气孔33为梯形。图10所示的吹扫孔30,底孔31和出气孔33均为梯形。图11所示的吹扫孔30,底孔31和出气孔33均为半椭圆形。上述各种吹扫孔30,一般均采用冲压方法制造。图9至图11所示的吹扫孔30在相当于图7中A-A位置的剖视图,均与图8相同。由图8可见,出气孔33基本上垂直于条形板。底孔31和出气孔33为梯形时,最好为等腰梯形。各种吹扫孔30的底孔31的面积一般均为30~150平方毫米,出气孔33的面积一般均为底孔31面积的1/5~1/3。一块条形板上设置多个吹扫孔30,相邻两个吹扫孔30之间的距离一般为30~200毫米。
参见图3以及图7至图11,在进入除沫格栅填料7中的烟气粉尘含量较高时,本实用新型可以在除沫格栅填料7中的横排条形板21和纵排条形板22上也均设置所述的吹扫孔30。参见图3,在除沫格栅填料7一个倾斜通道的四周,有两块横排条形板21和两块纵排条形板22,可以在上面分别沿横排条形板21和纵排条形板22的长度方向设置1~3个吹扫孔30(图3所示的是分别设置一个吹扫孔30)。在上述一个倾斜通道四周的两块横排条形板21和两块纵排条形板22中,有一块横排条形板21和一块纵排条形板22的上表面位于该倾斜通道内;在设置吹扫孔30时,顶盖32和出气孔33处于该倾斜通道内(如图3所示)。
图7至图11中的条形板未注附图标记;它们既可以代表除尘格栅填料3中的条形板,又可以代表各层除沫格栅填料7中的横排条形板21和纵排条形板22。
在烟气粉尘含量不是很高时,本实用新型就不需要在除尘格栅填料3中的条形板上以及在除沫格栅填料7中的横排条形板21和纵排条形板22上设置吹扫孔30,如图1、图2、图6所示。
参见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结构参数一般如下:在单层除沫格栅填料7中,横排条形板21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β为30~85度,纵排条形板22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α为30~85度,横排条形板21与纵排条形板22之间的夹角γ为20~90度(夹角γ在单层除沫格栅填料7的上表面测量)。横排条形板21之间的垂直距离(图略)和纵排条形板22之间的垂直距离t(参见图2)均为20~200毫米。横排条形板21之间的垂直距离一般取相同的数值,纵排条形板22之间的垂直距离一般取相同的数值;横排条形板与纵排条形板之间,所述的两个垂直距离可取相同或不同的数值。单层除沫格栅填料7的空隙率为99.0%~99.5%,比表面积为60~125平方米/立方米。上述的空隙率是指单位体积的除沫格栅填料7中空隙所占的体积百分数,比表面积是指单位体积的除沫格栅填料7中横排条形板21和纵排条形板22总的表面积。
上述夹角β、夹角α和夹角γ中的任一个,最好为30度、45度或60度。
上下相邻两层除沫格栅填料7中,横排条形板21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β的数值相同但方向相反,纵排条形板22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α的数值相同但方向相反,以使上下相邻两层除沫格栅填料7中横排条形板21和纵排条形板22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方向分别相反。
除尘格栅填料3中,相邻两排条形板之间的夹角δ一般为20~170度;夹角δ最好为30度、45度或60度。同一排条形板中相邻两块条形板之间的垂直距离s一般为30~200毫米,取相同的数值。相邻两排条形板之间的所述垂直距离s,可取相同或不同的数值。条形板的宽度e均为20~200毫米。除尘格栅填料3的空隙率为99.1%~99.6%,比表面积为50~125平方米/立方米。上述的空隙率是指单位体积的除尘格栅填料3中空隙所占的体积百分数,比表面积是指单位体积的除尘格栅填料3中条形板总的表面积。
除尘格栅填料3中条形板的厚度以及除沫格栅填料7中横排条形板21和纵排条形板22的厚度,一般均为1~3毫米。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用于烟气净化的塔,丝网填料8的高度a一般为50~100毫米(最好为100毫米),单层除沫格栅填料7的高度b一般为50~300毫米(最好为150毫米),除尘格栅填料3的高度c一般为200~800毫米(最好为500毫米)。丝网填料8可以使用中国行业标准《HG/T 21618-1998丝网除沫器》中规定的气液过滤丝网,如SP、HP、DP或HR型的气液过滤丝网。
参见图1,除尘格栅填料3、丝网填料8和除沫格栅填料7安装于本实用新型的塔体9内。除尘格栅填料3以及各层除沫格栅填料7的直径d要略小于塔体9的内直径D,以便于安装;D一般为0.8~12米。丝网填料8未安装时,直径略大于塔体9的内直径D;安装后,其侧面紧贴塔体9的内侧壁。除尘格栅填料3的下表面和最下层除沫格栅填料7的下表面分别支撑于支撑件2上,除尘格栅填料3的上表面和丝网填料8的上表面分别用压圈4压紧,以此将除尘格栅填料3以及丝网填料8和除沫格栅填料7固定于塔体9内。支撑件2和压圈4可以使用现有常用的支撑件和压圈,例如可以使用工字钢梁-立板式格栅结构的支撑件以及立板式格栅结构的压圈。
本实用新型,冷却除尘液喷头5和吸收液喷头6可以使用现有的各种液体喷头。冷却除尘液喷头5设置一组,一组设置一层或上下几层,每层设置一个或多个,按常规方式布置,保证喷淋出的冷却除尘液12能够将塔体9的水平截面覆盖。冷却除尘液12通常为水。
本实用新型除对烟气进行除尘、除沫外,当只进行烟气脱硫或只进行烟气脱硝时,吸收液喷头6设置一组,一组设置一层或上下几层,每层设置一个或多个,按常规方式布置,保证喷淋出的吸收液13能够将塔体9的水平截面覆盖。烟气脱硫时,吸收液13使用脱硫吸收液,烟气中的SOx与之反应被除去。脱硫吸收液为脱硫剂与水混合形成的溶液,脱硫剂为氢氧化钠、胺液或氨等。烟气脱硝时,吸收液13使用脱硝吸收液,烟气中的NOx与之反应被除去。脱硝吸收液为脱硝剂与水混合形成的溶液,脱硝剂为氨或尿素等。
同时进行烟气脱硫脱硝时,吸收液喷头6设置上下两组。下面一组吸收液喷头用于喷淋脱硫吸收液,上面一组吸收液喷头用于喷淋脱硝吸收液。每一组吸收液喷头的设置如上文所述。
参见图1,冷却除尘液喷头5一般是使用向下喷淋冷却除尘液12的单向喷头,比如使用CN201454359U所述的液体喷头。操作过程中,冷却除尘液12通过管道进入冷却除尘液喷头5,冷却除尘液喷头5向下喷淋出冷却除尘液,形成圆锥体形的冷却除尘液喷淋区(圆锥顶角最大可达到165度),将下方的塔体9的水平截面覆盖。
参见图1,吸收液喷头6一般是使用能够同时向上和向下喷淋吸收液13的双向喷头,比如使用CN201702049U所述的液体喷头。操作过程中,吸收液13通过管道进入吸收液喷头6,吸收液喷头6同时向上和向下喷淋吸收液13。向下喷淋出的吸收液,形成圆锥面形的吸收液喷淋区(圆锥顶角最大可达到165度),将下方的塔体9的水平截面覆盖;向上喷淋出的吸收液,形成倒置圆锥面形的吸收液喷淋区(圆锥顶角最大可达到165度),将上方的塔体9的水平截面覆盖。
CN201454359U所述的液体喷头用作冷却除尘液喷头5、CN201702049U所述的液体喷头用作吸收液喷头6的主要优点是,结构简单、占位高度低,冷却除尘液和吸收液的喷淋面积大、分布均匀。在塔体9的内直径较小时,一个冷却除尘液喷头5喷淋出的冷却除尘液、一个吸收液喷头6喷淋出的吸收液,就可以将塔体9的水平截面覆盖(如图1所示)。冷却除尘液喷头5和吸收液喷头6成组设置的附图省略,参见前文的说明。另外,冷却除尘液喷头5也可以使用能够同时向上和向下喷淋冷却除尘液的双向喷头,吸收液喷头6也可以使用向下喷淋吸收液的单向喷头;有关的附图省略。
本实用新型各部件的材料,一般均为不锈钢(如316L、321型不锈钢)。
下面参照图1所示的用于烟气净化的塔、以烟气除尘-脱硫-除沫为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操作过程。待处理的含有粉尘和SOx的烟气11(温度一般为180~250℃)经烟气分布器1进入塔体9内,自下而上流动。首先流经除尘格栅填料3,在除尘格栅填料3中的立体网格通道内曲折流动,流动过程中与除尘格栅填料3中的条形板碰撞,并与由冷却除尘液喷头5向下喷淋出的、在所述立体网格通道内以及条形板上向下流动的冷却除尘液12充分接触。烟气被冷却;同时,烟气所含的粉尘碰到条形板后,与在所述立体网格通道内以及条形板上向下流动的冷却除尘液的液滴接触,积聚于除尘格栅填料3中的条形板的上表面上,并被冷却除尘液冲刷下来。烟气由除尘格栅填料3流出后,向上流经冷却除尘液喷头5向下喷淋出的冷却除尘液所形成的圆锥体形的冷却除尘液喷淋区,进一步被冷却、除尘。上述过程,使烟气冷却至50~60℃,并使烟气中的大颗粒粉尘(占烟气中粉尘总量的大部分)被除去。
上述冷却除尘后的烟气向上流动进入吸收液喷头6的喷淋区;首先流经吸收液喷头6向下喷淋出的吸收液所形成的圆锥面形的吸收液喷淋区,再向上流经吸收液喷头6向上喷淋出的吸收液所形成的倒置圆锥面形的吸收液喷淋区,与吸收液13接触。吸收液13为脱硫吸收液;烟气中的SOx与吸收液13反应被除去,反应产物随反应后的吸收液向下流走。在上述过程中,烟气先后两次与吸收液接触,提高了气液接触机会以及传质和反应效率;同时,冷却除尘后烟气中剩余的细小颗粒粉尘被吸收液清洗掉一部分,防止了烟气夹带着它们继续上逸。
脱硫后的烟气含有少量液沫和细小颗粒粉尘,继续向上流动,依次通过除沫格栅填料7和丝网填料8。烟气在多层除沫格栅填料7中的多个上下错开的倾斜通道内曲折流动,所含的大液滴和细小颗粒粉尘碰到除沫格栅填料7中的横排条形板21和纵排条形板22后积聚在横排条形板21和纵排条形板22的上表面上;待积聚到一定程度时,液滴与粉尘的积聚物顺着横排条形板21和纵排条形板22的上表面倾斜向下滑落,不会被烟气大量夹带到除沫格栅填料7上方的丝网填料8上,避免了粉尘过快地堵塞丝网填料8。由最上层除沫格栅填料7流出的烟气只剩有少量细微液滴和微量细小颗粒粉尘,继续随烟气向上流动,通过丝网填料8时大部分被过滤下来;细微液滴积聚成大液滴而落下,微量粉尘随之一同落下。这样,脱硫后的烟气通过除沫格栅填料7和丝网填料8两级除沫后,所含的液沫和粉尘基本上被除净,成为净化烟气。净化烟气最后由净化烟气出口管10流出,排放到大气中。
在上述的整个烟气除尘-脱硫-除沫过程中,用过的冷却除尘液、被除去的烟气中的粉尘、脱硫反应产物和反应后的吸收液,都积聚于塔体9的底部,形成浆液14。浆液14最终由浆液排出管15连续排出塔体9外。
图1、图3、图5以及图7至图11中,未注明附图标记的箭头表示烟气的流动方向。
本实用新型的烟气除尘-脱硝-除沫过程以及烟气除尘-脱硫脱硝-除沫过程,与上述的烟气除尘-脱硫-除沫过程类似,详细说明从略。
参见图5以及图7至图11,在进入除尘格栅填料3中的待处理烟气11粉尘含量较高、除尘格栅填料3中的条形板上设置吹扫孔30的情况下,待处理烟气11在除尘格栅填料3中的立体网格通道内流动时,一部分烟气由底孔31进入吹扫孔30,由出气孔33流出,沿除尘格栅填料3中条形板的上表面倾斜向下流动。这有助于冷却除尘液将所述条形板上表面上的粉尘与冷却除尘液液滴的积聚物冲刷下来,以保持除尘格栅填料3的除尘效果。在除尘格栅填料3中的条形板上设置吹扫孔30,还有利于降低除尘格栅填料3的压降。
参见图3以及图7至图11,在进入除沫格栅填料7中的经冷却除尘并经脱硫和/或脱硝后的烟气粉尘含量较高、除沫格栅填料7中的横排条形板21和纵排条形板22上也设置吹扫孔30的情况下,所述烟气在多层除沫格栅填料7中的多个上下错开的倾斜通道内流动时,一部分烟气由底孔31进入吹扫孔30,由出气孔33流出,沿横排条形板21和纵排条形板22的上表面倾斜向下流动。这有助于积聚在横排条形板21和纵排条形板22上表面上的液滴和粉尘顺着横排条形板21和纵排条形板22的上表面倾斜向下滑落,以保持除沫格栅填料7的除沫、除尘效果。在除沫格栅填料7中的横排条形板21和纵排条形板22上设置吹扫孔30,也有利于降低各层除沫格栅填料7的压降。
本实用新型用于烟气净化的塔,主要用于石油化工、热电、钢铁等行业,用于对烟气进行除尘、脱硫和/或脱硝以及除沫。
Claims (6)
1.一种用于烟气净化的塔,设有塔体(9),塔体(9)内设有吸收液喷头(6),吸收液喷头(6)的上方设有除沫单元,其特征在于:吸收液喷头(6)的下方设有冷却除尘液喷头(5),冷却除尘液喷头(5)的下方设有除尘格栅填料(3),除尘格栅填料(3)的下方设有烟气分布器(1),除沫单元由一层丝网填料(8)和位于其下方的除沫格栅填料(7)组成,除沫格栅填料(7)至少设置2层,各层除沫格栅填料(7)均带有与水平面相倾斜的倾斜通道,由相互交叉的横排条形板(21)和纵排条形板(22)构成,横排条形板(21)和纵排条形板(22)沿宽度方向倾斜于水平面,沿长度方向均位于水平面上,上下相邻两层除沫格栅填料(7)中,倾斜通道错开布置,横排条形板(21)和纵排条形板(22)相对于水平面的倾斜方向分别相反,除尘格栅填料(3)为一层带立体网格通道的填料层,由成排并列排列的条形板组成,除尘格栅填料(3)中的各条形板沿长度方向倾斜于水平面,同一排条形板中的条形板相互平行,相邻两排条形板中的条形板与水平面的倾斜方向相反并且相互交叉,任意一排条形板两侧的两排条形板中的条形板错开布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烟气净化的塔,其特征在于:除沫格栅填料(7)设置2~3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烟气净化的塔,其特征在于:除尘格栅填料(3)中的条形板上均设有吹扫孔(30),吹扫孔(30)包括平面形的底孔(31),底孔(31)的上方设有顶盖(32),底孔(31)和顶盖(32)各有一个下边缘,两个下边缘之间形成出气孔(33),底孔(31)和顶盖(32)其余的边缘相互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烟气净化的塔,其特征在于:除沫格栅填料(7)中的横排条形板(21)和纵排条形板(22)上也均设有所述的吹扫孔(30)。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用于烟气净化的塔,其特征在于:冷却除尘液喷头(5)设置一组,吸收液喷头(6)设置一组或设置上下两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烟气净化的塔,其特征在于:冷却除尘液喷头(5)为向下喷淋冷却除尘液的单向喷头,吸收液喷头(6)为同时向上和向下喷淋吸收液的双向喷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220539979 CN202876600U (zh) | 2012-10-15 | 2012-10-15 | 一种用于烟气净化的塔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220539979 CN202876600U (zh) | 2012-10-15 | 2012-10-15 | 一种用于烟气净化的塔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2876600U true CN202876600U (zh) | 2013-04-17 |
Family
ID=480680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1220539979 Expired - Lifetime CN202876600U (zh) | 2012-10-15 | 2012-10-15 | 一种用于烟气净化的塔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2876600U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830986A (zh) * | 2014-03-12 | 2014-06-04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固定式柴油机系统一体式除尘净化装置及净化方法 |
CN105771528A (zh) * | 2016-05-25 | 2016-07-20 | 天津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 湍流预洗涤器以及洗涤工艺 |
CN110201492A (zh) * | 2019-07-03 | 2019-09-06 | 深圳市百瑞空气处理设备有限公司 | 涂布机有机物气体回收系统 |
CN115779661A (zh) * | 2022-11-14 | 2023-03-14 | 华南农业大学 | 一种可调孔隙率的畜禽养殖末端空气净化填料装置 |
-
2012
- 2012-10-15 CN CN 201220539979 patent/CN202876600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830986A (zh) * | 2014-03-12 | 2014-06-04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固定式柴油机系统一体式除尘净化装置及净化方法 |
CN105771528A (zh) * | 2016-05-25 | 2016-07-20 | 天津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 湍流预洗涤器以及洗涤工艺 |
CN110201492A (zh) * | 2019-07-03 | 2019-09-06 | 深圳市百瑞空气处理设备有限公司 | 涂布机有机物气体回收系统 |
CN115779661A (zh) * | 2022-11-14 | 2023-03-14 | 华南农业大学 | 一种可调孔隙率的畜禽养殖末端空气净化填料装置 |
CN115779661B (zh) * | 2022-11-14 | 2024-06-18 | 华南农业大学 | 一种可调孔隙率的畜禽养殖末端空气净化填料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2751924U (zh) | 烟气净化塔 | |
CN202921125U (zh) | 烟气净化塔 | |
CN202751925U (zh) | 用于烟气净化的塔 | |
CN103623661B (zh) | 一种烟气净化塔 | |
JP5744223B2 (ja) | 湿式スクラバおよびプロセスガスを浄化する方法 | |
CN109260922B (zh) | 一种新型烟气脱硫脱硝一体化塔 | |
CN204469533U (zh) | 一种分级反应复合脱硫塔 | |
EP1034025B1 (en) | Gas-liquid contactor with liquid redistribution device | |
EP2073912B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ed gas/fluid contact | |
US9993743B2 (en) | Distributor tray for gas/liquid contact column with secondary distribution system | |
CN202876600U (zh) | 一种用于烟气净化的塔 | |
WO2007116714A1 (ja) | 湿式排煙脱硫装置 | |
CN203816500U (zh) | 一种具有高效除尘性能的脱硫塔 | |
CN106669405B (zh) | 一种湿法脱硫烟气净化系统 | |
JP2015073990A (ja) | 湿式脱硫スプレー塔用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 |
JPH07102300B2 (ja) | ガス吸収塔 | |
CN103706237A (zh) | 烟气脱硫系统 | |
CN203379781U (zh) | 烟气脱硫塔 | |
CN202876577U (zh) | 一种烟气净化塔 | |
CN203777900U (zh) | 烟气脱硫系统 | |
KR100652856B1 (ko) | 배기 가스 처리 장치 | |
US20080257162A1 (en) | Efficient drop separator | |
CN209254473U (zh) | 一种新型烟气脱硫脱硝一体化塔 | |
CN103623660B (zh) | 一种除沫器 | |
CN102671501A (zh) | 一种解决氨法脱硫尾气烟带的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4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