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02872039U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872039U
CN202872039U CN201220426145.4U CN201220426145U CN202872039U CN 202872039 U CN202872039 U CN 202872039U CN 201220426145 U CN201220426145 U CN 201220426145U CN 202872039 U CN202872039 U CN 2028720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 connection
connection socket
rotary body
pedestal
electric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2042614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文昌
王永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otes Guang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otes Guang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otes Guang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Lotes Guang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22042614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8720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8720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872039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由于包括一基座;一电连接座,滑动地收容于所述基座;一旋转体与所述电连接座枢接,所述旋转体设有至少一卡止部;一弹性抗压单元,用以提供所述旋转体向上的预压力;当所述电连接座的局部滑出所述基座,所述弹性抗压单元带动所述旋转体相对所述电连接座旋转打开,至所述卡止部卡持止位,藉以定位所述电连接座,此时,所述旋转体与所述电连接座之间形成一对接空间。这样便降低了所述电连接器的整体高度,从而可适用于薄型电子设备。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指一种供RJ系列插头连接器插接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一种如中国专利CN201010268665.2可调整开口高度的RJ系列连接器机构,包括一基座、滑座、滑盖及外壳。基座上收容有电路板接触端子,滑座上收容有接头接触端子,滑座可滑动连接于该基座,滑盖枢接于滑座,外壳盖设于基座之上并与基座形成收容滑座和滑盖的空间,且外壳与基座的一侧分别形成有一滑槽,同时滑座的一侧形成有一突出件,其以可滑动的方式安装于该两滑槽内。另外,至少一弹性元件,其一端连接于滑座,另一端连接于滑盖。当滑座和滑盖相对于基座滑出,直至外壳不再限制滑盖的位置时,弹性元件驱动滑盖远离于滑座,而形成一可供标准RJ系列插头插接的对接开口。由于该连接机构整个滑出过程均需要使用者动手操作,即需用手抽拉突出件以使得滑座与滑盖被抽拉出基座与外壳的外部,从而形成标准的连接端口。若使用者施力不平衡,容易造成突出件在滑槽内滑动时出现卡挚现象,甚至是造成滑座的损坏,以及长期使用而受到滑动摩擦,使得塑料材质的滑座,尤其是滑座一侧的突出件遭到较大磨损消耗,从而影响正常的滑动,而失去其良好的电性连接功能。
    现设计一种新的电连接器,以克服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所面临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可降低其整体高度,满足薄型电子设备的需求,且使用便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基座;一电连接座,滑动地收容于所述基座;一旋转体,与所述电连接座枢接,所述旋转体设有至少一卡止部;一弹性抗压单元,用以提供所述旋转体向上的预压力;当所述电连接座的局部滑出所述基座,所述弹性抗压单元带动所述旋转体相对所述电连接座旋转形成一对接空间,且所述卡止部卡持止位,以定位滑出的所述电连接座。  
    进一步,所述旋转体上至少一旋转臂,所述旋转臂设有一枢接部枢接所述电连接座,所述旋转臂设有一挡板及一所述卡止部分别位于所述枢接部的两对向侧,且当所述旋转体相对所述电连接座旋转打开时,所述挡板与所述电连接座之间形成所述对接空间。
    进一步,所述电连接座凹设至少一沟槽部,所述旋转臂上凸设一固定部,所述弹性抗压单元套设定位于所述枢接部,所述弹性抗压单元的一臂卡设于所述固定部及另一臂卡设于所述沟槽部,使得在所述电连接座局部滑出所述基座时,带动所述旋转体旋转打开。
    进一步,一遮蔽壳体包覆所述基座,于所述电连接座下方,所述遮蔽壳体设有至少一槽孔部,当所述旋转体相对所述电连接座旋转打开时,所述卡止部卡持于所述槽孔部而止位,用以定位所述电连接座。
    进一步,所述旋转体具有对称的二旋转臂,所述二旋转臂向上凸设二卡钩部,所述遮蔽壳体上表面对称设有二缺口,当所述旋转体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二卡钩部卡持于所述二缺口,以避免所述旋转体过度打开。
    进一步, 所述旋转体向上凸设一卡扣部,于所述电连接座上方设有一卡持孔,当所述旋转体收容于所述基座内时,所述卡扣部卡扣于所述卡持孔,用以进一步定位所述电连接座。
    进一步,所述基座上设有至少一扣持部,当所述旋转体闭合并退回收容于所述基座时,所述卡止部对应勾持所述扣持部,用以定位所述电连接座。
    进一步,靠近所述卡止部,所述旋转体的两侧设有二凸柱部,所述基座两侧延伸设有二运动轨道,所述二凸柱部沿着所述运动轨道位移,用以减轻所述电连接座在滑动过程中的磨耗。
    进一步,所述二运动轨道设有朝着开口方向渐渐变低的二导引面,用以引导所述二凸柱体进入所述二运动轨道。
    进一步,所述基座两侧分别相向凸设一第一止位部,所述电连接座的底部向两侧分别凸设一第二止位部,当所述旋转体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第二止位部抵持于所述第一止位部,以避免所述电连接座过度滑出所述基座外。
    进一步,于所述电连接座后端设有一推动座,一弹性元件一端定位于所述基座的后壁面,一端抵顶于所述推动座,当所述旋转体收容于所述基座内时,所述弹性元件呈压缩状态。
    进一步,所述基座的后壁凸设至少一定位块,于所述电连接座后侧凹设至少一导向槽,当所述旋转体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定位块进入所述导向槽,用以在收容所述电连接座过程中起导向作用。
    进一步,一电连接块,固定于所述电子设备内,一软性电路板,将所述电连接座电性连接至所述电连接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由于包括所述基座,所述电连接座,滑动地收容于所述基座;所述旋转体与所述电连接座枢接,所述旋转体设有至少一所述卡止部;所述弹性抗压单元,用以提供所述旋转体向上的预压力;当所述电连接座的局部滑出所述基座,所述弹性抗压单元带动所述旋转体相对所述电连接座旋转形成所述对接空间,且所述卡止部勾持止位,以定位滑出的所述电连接座。这样便降低了所述电连接器的整体高度,从而可适用于薄型电子设备。 
    为便于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形状、构造、特征及其功效皆能有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现结合实施例与附图作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局部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下压所述按压部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电连接座及旋转体滑出时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旋转体打开时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侧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与外接插头连接器对接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电连接座及旋转体收容于收容室内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标号:
基座 1   收容室 10   定位块 101
柱体部 102   第一滑动部 11   运动轨道 12
第一止位部 120   导引面 121   平板面 122
扣持部 123   台阶面 124   电连接座 2
枢轴 20   第二滑动部 21   沟槽部 22
凹陷槽 23   第二止位部 24   旋转体 3
旋转臂 31   卡止部 32   凸柱部 33
枢接部 34   固定部 35   卡钩部 36
挡板 37   卡扣部 38   按压部 39
第一段 311   第二段 312   第三段 313
遮蔽壳体 4   卡持孔 40   槽孔部 41
缺口 42   推动座 5   盲孔部 50
导向槽 51   弹性抗压单元(扭簧) 61   弹性元件 62
电连接块 71   软性电路板 72   主板 8
外接插头连接器 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和图9,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包括一基座1、一电连接座2、一旋转体3、一遮蔽壳体4及一推动座5,装设于一电子设备内的一主板8上,用以供一外接插头连接器9插接。
请参阅图1,所述基座1,装设于所述电子设备内,且固定于所述主板8上。所述基座1向内凹设一收容室10,对应一插接口(未图示)而设置。所述收容室10内两对侧壁设有二第一滑动部11,所述二第一滑动部11分别向内延伸一运动轨道12,每一所述运动轨道12包括一导引面121,所述导引面121朝着开口方向渐渐变低,所述导引面121的底部相向凸设二第一止位部120。所述导引面121向内延伸一平板面122,所述平板面122的竖直高度高于所述第一滑动部11的竖直高度。所述二平板面122的侧面向内凸设二扣持部123,其为具有扣持作用的任意形状的凸起。所述平板面122向内延伸一台阶面124,所述台阶面124大致与所述第一滑动部11在竖直方向上等高,即低于所述平板面122的竖直高度。所述收容室10后壁面朝着开口方向延伸凸设有对称的二定位块101,于所述二定位块101之间进一步设有一柱体部102。
请参阅图1和图2,所述电连接座2,滑动地收容于所述收容室10。所述电连接座2上表面收容有多个第一端子(未图示),其相对两侧设有二第二滑动部21,所述二第二滑动部21的底面对应所述二第一滑动部11。进一步,所述二第二滑动部21上表面分别向下凹设一沟槽部22。另外,所述电连接座2两侧向外还凸设有二枢轴20。于所述电连接座2后部,其上表面设有一凹陷槽23,其下表面相对两侧背离凸设二第二止位部24。
请参阅图1,所述旋转体3具有二旋转臂31,分别位于所述电连接座2靠前的一侧。每一所述旋转臂31分为第一段311、第二段312及第三段313。向上倾斜的所述第一段311水平延伸形成所述第二段312,水平的所述第二段312在向上倾斜延伸形成所述第三段313,三段整体呈Z字型。所述二第一段311末端分别设有一卡止部32,所述卡止部呈钩状。所述二第一段311向两侧延伸设有二凸柱部33,对应所述运动轨道12。且于所述第一段311与所述第二段312的交汇处,所述二旋转臂31分别向两侧延伸设有一枢接部34,用以与所述电连接座2枢接。于所述第二段312上边缘向外弯折设有一固定部35,即于所述二旋转臂31弯折延伸设有二所述固定部35,对应所述沟槽部22而设置。于所述第二段312与第三段313交汇处,于所述二旋转臂31上设有二卡钩部36。所述二旋转臂31之间延伸设有一挡板37,即所述挡板37将所述二旋转臂31相连接,且所述挡板37与所述第二段312大致平行设置。所述挡板37进一步向上凸设有一卡扣部38及一按压部39,所述按压部39与所述卡扣部38一前一后设置。整体来看,所述挡板37与所述卡止部32分别位于所述枢接部34的两对向侧,这样以所述枢接部34为轴心,才使得所述挡板37向上旋转打开的同时,所述卡止部32可向下勾持而止位。
于其它实施例中,所述旋转体3也可仅具有一所述旋转臂31,于所述枢接部34的两对向侧设置所述挡板37与所述卡止部32。另外,所述卡止部32也可设置成倒三角形,或其它具有勾持或卡持的凸起。
请参阅图1及图2,所述遮蔽壳体4,包覆所述基座1及所述电连接座2,并固定于所述主板8上。所述遮蔽壳体4下表面相对设有二槽孔部41,其上表面前边缘对称设有二缺口42,以及其上表面贯穿开设有一卡持孔40。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卡持孔40呈矩形。于其它实施例中,所述卡持孔40可为其它多半形或圆形。
请参阅图1,所述推动座5,装设于所述电连接座2后部的所述凹陷槽23内。所述推动座5设有对称的二导向槽51,对应所述收容室10后壁面上的所述二定位块101。另外,所述推动座5的后端面还凹设一盲孔部50。
请参阅图1,所述电连接器进一步包括二弹性抗压单元61、一弹性元件62、一电连接块71及一软性电路板72。于本实施例中,所述二弹性抗压单元61为二扭簧61(即扭力弹簧),而所述弹性元件62为一螺旋弹簧。于其它实施例中,所述弹性抗压单元61也可为弹片或其它具有能提供一定预压力的弹性元件。
请参阅图1、图2及图3,组装时,首先将所述旋转体3枢接装设于所述电连接座2上,即将所述枢接部34套设于所述枢轴20上,再将所述二扭簧61套设于所述二枢接部34,且使每一所述扭簧61的一臂卡设于所述固定部35,及其另一臂卡设于所述沟槽部22,即要使得所述弹性抗压单元61位于所述枢接部34与所述电连接座2之间,以提供所述旋转臂31向上的预压力,从而使得所述旋转臂31可相对于所述电连接座2旋转打开。然后,将所述推动座5装设于所述电连接座2后部的所述凹陷槽23内,再一并放置于所述基座1内,即将所述二第二滑动部21对应装设于所述二第一滑动部11,使所述电连接座2滑动地收容于所述收容室10内。接着,将所述弹性元件62一端定位装设于所述收容室10的后壁面上的所述柱体部102,一端抵顶于所述推动座5后端面上的所述盲孔部50。同时也将所述电连接块71所述基座1的后部,通过所述软性电路板72使得所述电连接座2与所述电连接块71形成电性导通。最后,所述遮蔽壳体4包覆所述基座1及所述电连接座2,而焊接固定于电子设备的所述主板8上。其中,所述电连接块71也焊接固定于所述主板8。
请参阅3及图4,组装好后,所述电连接座2及所述旋转体3均收容于所述收容室10内,被所述遮蔽壳体4所述包覆。此时所述弹性元件62呈压缩状态,即具有一定弹性回复力。同时,所述旋转臂31之间的所述挡板37位于所述电连接座2的上方,及所述卡止部32对应勾持所述扣持部123,用以定位所述电连接座2。另外,所述卡扣部38对应卡持于所述卡持孔40,既对所述电连接座2进一步定位,又为随后的按压动作提供足够的下压空间。换个角度讲,在能提供足够的下压空间的前提下,在所述遮蔽壳体4上表面开设所述卡持孔40,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所述电连接器的整体高度。
请参阅图1、图5及图9,当欲要插接所述外接插头连接器9时,只需向下施力于所述按压部39,使得所述卡扣部38脱离所述卡持孔40的干涉,以及所述卡止部32脱离所述扣持部123的干涉。随后,在所述弹性元件62的弹性回复力的作用下,所述推动座5推动所述电连接座2,以及枢接于所述电连接座2上的所述旋转体3一同朝所述收容室10外滑动。
请参阅图1及图6,当所述旋转体3及所述电连接座2的局部滑出于所述收容室10时,即当所述旋转臂31脱离所述遮蔽壳体4的干涉时,在所述弹性抗压单元61提供的向上的预压力下,所述旋转臂31相对于所述电连接座2旋转打开,且所述挡板37与所述电连接座2在水平方向上大致平行,而在所述挡板37与所述电连接座2之间形成一对接空间(未图示)。
请参阅图1、图7及图8,当所述旋转体3(或所述旋转臂31)相对于所述电连接座2旋转打开时,所述旋转臂31末端的所述卡止部32,卡持于所述遮蔽壳体4下表面的所述槽孔部41内并止位,藉以定位所述电连接座2,避免其过度滑出所述收容室10外。再者,所述电连接座2两侧的所述第二止位部24抵持于所述基座1两侧的所述第一止位部120,进一步避免所述电连接座2过度滑出。另外,此时所述旋转臂31上的所述二卡钩部36卡持于所述遮蔽壳体4前边缘的所述二缺口42,以避免所述旋转体3过度打开,而影响与所述外接插头连接器9的电性对接。于其它实施例中,当所述旋转体3相对所述电连接座2旋转打开时,所述卡止部32还可勾持在所述基座1或所述电子设备上设置的卡扣结构而止位,藉以定位所述电连接座2,避免其过度滑出。
请参阅图1和图9,当所述外接插头连接器9插接时,所述外接插头连接器9插入所述对接空间(未图示)与所述电连接座2形成电性导通。此时,由于所述旋转臂31上的所述二卡钩部36卡持于所述遮蔽壳体4前边缘的所述二缺口42,使所述旋转体3止位而不会继续旋转打开,从而保证了所述对接空间(未图示)为标准的插接端口,以确保正常电性连接。
请参阅图1、图4、图6及图10,使用完所述电连接器,只需再次向下施力于所述按压部39,直至抵到所述电连接座2两侧的所述第二滑动部21,所述旋转体3受压而压缩所述弹性抗压单元61,进一步使所述二旋转臂31向下旋转。然后朝所述收容室10内推抵所述旋转体3,所述弹性元件62压缩,所述二定位块101进入所述二导向槽51,在所述电连接座2的过程中起导向作用。另外,所述旋转臂31上的所述二凸柱部33先沿着所述二导引面121进入所述运动轨道12,再沿着所述运动轨道12朝所述收容室10内位移,减轻了所述电连接座2在滑动过程中的磨耗。直至所述二凸柱部33滑至所述台阶面124时,所述卡止部32再次勾持于所述扣持部123,以及所述卡扣部38再次进入所述卡持孔40而形成卡持,而使所述旋转体3收容于所述基座1内,即为所述旋转体3相对于所述电连接座2呈关闭状态。并且此时所述电连接座2也随着所述旋转体3一同朝所述收容室10内滑动,这样则便完成了所述电连接座2退回并再次收容于所述收容室10内的动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由于所述二旋转臂31,所述旋转臂31与所述电连接座2枢接,所述二旋转臂31分别设有所述卡止部32对应勾持所述基座1两侧的所述扣持部123,以及在所述旋转体3打开时所述卡止部32卡持于所述遮蔽壳体4下表面的所述槽孔部41内,因此,可有效定位所述电连接座2。
2、由于当所述旋转体3以及所述电连接座2的局部滑出于所述收容室10,所述弹性抗压单元61带动所述旋转臂31相对所述电连接座2旋转打开,使所述挡板37与所述电连接座2之间形成所述对接空间(未图示);又当所述电连接座2退回并收容于所述收容室10中,所述旋转体3受压而压缩所述弹性抗压单元61,进一步使所述二旋转臂3向下旋转,使所述旋转体3收容于所述基座1内,这样便降低了所述电连接器的整体高度,从而可适用于薄型电子设备。
3、由于当所述旋转体3相对所述电连接座2旋转打开时,所述旋转体3上设置的所述卡止部32可勾持所述遮蔽壳体3而止位,也可勾持所述基座1或所述电子设备而止位,藉以定位所述电连接座2,因此,即使不在所述电连接座2上设置与所述基座1相干涉配合的结构,也可达到定位所述电连接座2,且使其不会过度滑出所述基座1(所述收容室10)外。 
4、由于所述卡扣部38对应卡持于所述卡持孔40,因此既可对所述电连接座2进一步定位,又可为随后的按压动作提供足够的下压空间;并且,在能提供足够的下压空间的前提下,在所述遮蔽壳体4上表面开设所述卡持孔40,可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所述电连接器的整体高度。
5、由于所述推动座5装设于所述电连接座2后部的所述凹陷槽23内,同时所述弹性元件62抵顶所述推动座5,从而间接推动所述电连接座2,因此可避免所述电连接座2受到弹性抵压力的伤害。
6、由于当所述电连接座2及所述旋转体3局部滑出所述收容室10时,既有所述卡止部32卡持于所述槽孔部41,又有所述第二止位部24抵持于所述第一止位部120,因此可对所述电连接座2进行双重定位,以避免其过度滑出所述收容室10外。
7、由于所述弹性抗压单元61为二扭簧61,所述二扭簧61分别套设定位于所述枢接部34,每一所述扭簧61的一臂卡设于所述固定部35及另一臂卡设于所述沟槽部22,因此可在所述电连接座2局部滑出所述收容室10时,驱动所述旋转体3旋转打开。
8、由于所述二旋转臂31相两侧设有所述二凸柱部33且靠近所述卡止部32,所述基座1两侧延伸设有所述二运动轨道12,所述二凸柱部33沿着所述运动轨道12位移,因此可减轻所述电连接座2在滑动过程中的磨耗。
9、由于所述二运动轨道12设有朝着开口方向渐渐变低的所述二导引面121,因此可引导所述二凸柱体33进入所述二运动轨道12。
    上述说明是针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可行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但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专利申请范围,凡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精神下所完成的同等变化或修饰变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专利范围。

Claims (13)

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基座;
    一电连接座,滑动地收容于所述基座;  
    一旋转体,与所述电连接座枢接,所述旋转体设有至少一卡止部;
    一弹性抗压单元,用以提供所述旋转体向上的预压力;    
    当所述电连接座的局部滑出所述基座,所述弹性抗压单元带动所述旋转体相对所述电连接座旋转形成一对接空间,且所述卡止部卡持止位,以定位滑出的所述电连接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体上至少一旋转臂,所述旋转臂设有一枢接部枢接所述电连接座,所述旋转臂设有一挡板及一所述卡止部分别位于所述枢接部的两对向侧,且当所述旋转体相对所述电连接座旋转打开时,所述挡板与所述电连接座之间形成所述对接空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座凹设至少一沟槽部,所述旋转臂上凸设一固定部,所述弹性抗压单元套设定位于所述枢接部,所述弹性抗压单元的一臂卡设于所述固定部及另一臂卡设于所述沟槽部,使得在所述电连接座局部滑出所述基座时,带动所述旋转体旋转打开。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一遮蔽壳体包覆所述基座,于所述电连接座下方,所述遮蔽壳体设有至少一槽孔部,当所述旋转体相对所述电连接座旋转打开时,所述卡止部卡持于所述槽孔部而止位,用以定位所述电连接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体具有对称的二旋转臂,所述二旋转臂向上凸设二卡钩部,所述遮蔽壳体上表面对称设有二缺口,当所述旋转体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二卡钩部卡持于所述二缺口,以避免所述旋转体过度打开。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体向上凸设一卡扣部,于所述电连接座上方设有一卡持孔,当所述旋转体收容于所述基座内时,所述卡扣部卡扣于所述卡持孔,用以进一步定位所述电连接座。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上设有至少一扣持部,当所述旋转体闭合并退回收容于所述基座时,所述卡止部对应勾持所述扣持部,用以定位所述电连接座。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靠近所述 卡止部,所述旋转体的两侧设有二凸柱部,所述基座两侧延伸设有二运动轨道,所述二凸柱部沿着所述运动轨道位移,用以减轻所述电连接座在滑动过程中的磨耗。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二运动轨道设有朝着开口方向渐渐变低的二导引面,用以引导所述二凸柱体进入所述二运动轨道。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两侧分别相向凸设一第一止位部,所述电连接座的底部向两侧分别凸设一第二止位部,当所述旋转体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第二止位部抵持于所述第一止位部,以避免所述电连接座过度滑出所述基座外。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于所述电连接座后端设有一推动座,一弹性元件一端定位于所述基座的后壁面,一端抵顶于所述推动座,当所述旋转体收容于所述基座内时,所述弹性元件呈压缩状态。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的后壁凸设至少一定位块,于所述电连接座后侧凹设至少一导向槽,当所述旋转体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定位块进入所述导向槽,用以在收容所述电连接座过程中起导向作用。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一电连接块,固定于一电子设备内,一软性电路板,将所述电连接座电性连接至所述电连接块。
CN201220426145.4U 2012-08-27 2012-08-27 电连接器 Expired - Lifetime CN2028720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426145.4U CN202872039U (zh) 2012-08-27 2012-08-27 电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426145.4U CN202872039U (zh) 2012-08-27 2012-08-27 电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872039U true CN202872039U (zh) 2013-04-10

Family

ID=480387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20426145.4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872039U (zh) 2012-08-27 2012-08-27 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87203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56965A (zh) * 2019-03-27 2020-10-09 日本电产科宝株式会社 摄像头模块遮蔽机构、电子设备
CN114188829A (zh) * 2022-02-17 2022-03-15 晟望电气有限公司 组合式中压配电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56965A (zh) * 2019-03-27 2020-10-09 日本电产科宝株式会社 摄像头模块遮蔽机构、电子设备
CN114188829A (zh) * 2022-02-17 2022-03-15 晟望电气有限公司 组合式中压配电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712588U (zh) 电子卡连接器
CN202872039U (zh) 电连接器
CN202231227U (zh) 一种外接插口防尘盖及应用其的电子产品
CN209413460U (zh) 一种隐藏弹出机构及使用该机构的门把手
CN106659049A (zh) 机柜及其电气模块组件
CN208753620U (zh) 一种智能机器人用具有防尘功能的usb充电口
CN102496800A (zh) 电连接器
CN208634672U (zh) 一种新型计算机主机架
CN211181650U (zh) 一种便于携带的新型移动硬盘
CN204497796U (zh) 一种对讲机充电器
CN107732512A (zh) 一种改进型电源插接座组件
CN111885860A (zh) 一种基于自媒体多用户矩阵营销平台的服务器
CN201900886U (zh) 滑动黑板
CN205029097U (zh) 插卡式电子产品及其卡连接器
CN205488748U (zh) 一种可组装多用插座
CN202930622U (zh) 电连接器
CN107968301A (zh) 隐藏式插座及具有该隐藏式插座的台灯
CN210493007U (zh) 一种可嵌入异形智能卡配套卡件
CN202930637U (zh) 电连接器
CN207232956U (zh) 一种下滑式计算机usb端口
CN108206361A (zh) 连接器模组
CN203287834U (zh) 防水平板电脑外壳
CN209103208U (zh) 一种工业嵌入式电脑一体机
CN214176285U (zh) 一种智能插座
CN208674901U (zh) 一种多接头手机充电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