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854760U - 人体工学触屏平板设备 - Google Patents
人体工学触屏平板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2854760U CN202854760U CN 201220495989 CN201220495989U CN202854760U CN 202854760 U CN202854760 U CN 202854760U CN 201220495989 CN201220495989 CN 201220495989 CN 201220495989 U CN201220495989 U CN 201220495989U CN 202854760 U CN202854760 U CN 20285476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ouch screen
- touch
- flat
- panel devices
- ergonomic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人体工学触屏平板设备,属于触屏平板设备技术领域。该人体工学触屏平板设备,包含前壳、触摸屏、硬件装置和后壳,其中,触摸屏、前壳和后壳组合形成具有厚度的平板构件,该平板构件具有内腔,平板构件的内腔中置有硬件装置,平板构件的正视面为四边形,并装有触摸屏,在所述平板构件正视面的四个角中,至少有一个角为倒角;倒角的斜边或为与人体手掌弯曲形状吻合的曲线;平板构件的正视面为四边形的四条边中,至少有一条边上设有圆弧状的凹口或凸起部件。该平板设备的使用者仅用单手能牢牢的握住宽度和体积较大的触屏平板设备,并方便的进行单手的操作,在操作触屏平板设备时能有效防止平板设备的滑落,增加了手持稳定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专利属于触屏平板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人体工学触屏平板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触屏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数码产品开始使用触摸屏,并做成具有一定厚度,正视面为矩形或者带有小圆角的矩形的平板设备,例如:触屏平板电脑,触屏手机,触屏MP4,触屏小电视等。当今,为了达到更好的视觉体验,触屏平板设备的尺寸越做越大,传统的触屏设备的形状无法让人用一只手抓住,或者抓住后很难单手操作。然而方便单手抓住或单手操作是用户使用这些触屏设备很重要的一个部分。查阅相关资料,对于触屏平板设备未发现设计者使用任何有效措施使其能够方便单手操作。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类方便单手握住具有一定宽度的,符合人体工学的触屏平板设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阐述如下:
人体工学触屏平板设备,包含前壳、触摸屏、后壳和硬件装置,其中,触摸屏、前壳和后壳组合形成具有厚度的平板构件,该平板构件具有内腔,平板构件的内腔中置有硬件装置,所述平板构件的正视面为四边形,并装有触摸屏,在平板构件正视面的四个角中,至少有一个角为倒角,所述倒角的斜边长度至少为10mm。
平板构件的正视面为四边形,该四边形的边长在50mm-200mm之间;所述平板构件厚度为1mm-50mm,倒角的夹角α在5°~85°之间,倒角的斜边长为10mm~150mm。
倒角的斜边或为与人体手掌弯曲后拇短展肌形状吻合的曲线。
平板构件的正视面为有圆角的矩形或梯形。
正视面为四边形,该四边形的四条边中,一条边或两条边上分别设有1~5个圆弧状的凹口。
圆弧状的凹口中填充有柔性材料,在不施加外力的情况下,柔性材料的大小形状和凹口的大小形状相同。
柔性材料为橡胶。
正视面为四边形,该四边形的四条边中,一条边或两条边上分别设有至少一个具有圆弧状的凸起部件。
人体工学触屏平板设备,包含前壳、触摸屏、硬件装置和后壳,其中,触摸屏、前壳和后壳组合形成具有厚度的平板构件,该平板构件具有内腔,所述平板构件的内腔中置有硬件装置,平板构件的正视面为四边形,并装有触摸屏,在平板构件的正视面为四边形的四条边中,至少有一条边上设有至少一个圆弧状的凹口或凸起部件。
圆弧状的凹口中填充有柔性材料,在不施加外力的情况下,柔性材料的形状和凹口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其一:本发明采用机械设计中的倒角,将倒角、凹口和凸起的设计融入到触屏平板设备中,其中,倒角和带曲线的倒角正好使得使用者的拇短展肌和设备相吻合,使其在使用过程中保持放松状态,同时可以自由操作触摸屏。凹口和凸起的设计使手指在紧握设备时更加舒适,不易滑落,整体设计符合人体工学原理,使平板设备的使用者仅仅通过单手即可牢牢的握住宽度和体积较大的触屏平板设备,并能自由的用单手的操作触摸屏,在操作触屏平板设备时能有效防止平板设备的滑落,增加了手持稳定性;同时,大大提高了平板设备手持的舒适度。
其二:本发明采用柔性材料填充到触屏平板设备具有凹口的地方,在不施加外力的情况下,很难在外观上看出凹口的存在,使凹口的设计不影响触屏平板设备的整体美观。
其三:本发明对触屏平板设备的外形和结构做了改进,不影响其内部构造,内部硬件装置可以在构件的内腔中自由安装和固定。本发明的触屏平板设备造型新颖,外形独特和整体美观,不同于现有的触屏平板设备,有利于差异化竞争。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人体工学触屏视频播放器正视面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人体工学触屏手机Ⅰ正视面结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人体工学触屏平板电脑正视面结构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人体工学触屏手机Ⅱ正视面结构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人体工学触屏手机Ⅲ正视面结构示意图;
图6: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人体工学触屏手机Ⅳ正视面结构示意图;
图7: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人体工学触屏手机Ⅴ正视面结构示意图;
图8: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人体工学触屏手机Ⅴ左视面和后视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在图1~图8中,11、21、31、41、51、61、71为7种不同平板设备的前壳;12、22、32、42、52、62、72为7种不同平板设备的触摸屏;13、23、33、43、53、63、73为7种不同平板设备的按键;111、211、311、411、511、611、711为七种不同平板设备的倒角结构;512、612为两种不同平板设备的凹口;713为一种平板设备的凸起;74为一种平板设备的后壳;75为一种平板设备的电池盖。
实施例1
图1 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人体工学触屏视频播放器正视面结构示意图。
一种人体工学触屏视频播放器,该视频播放器为厚度为10mm的平板设备,该平板设备的正视面结构为有倒角的矩形,包括:前壳11、触摸屏12、按键13、倒角111。触摸屏12安装在前壳11中,按键13有三个置于前壳11的下方,倒角111在前壳11的左下方,倒角与前壳11的左边的夹角α为25°;后视面为一个与前壳11相匹配的后壳,所述后壳包括形状大小与前壳11完全相同的后盖和形成内腔侧盖构成(未画出),前壳11和后壳通过螺丝组合固定,前壳11和后壳用厚度为1mm的硬质材料制作,前后壳中间有8mm的内腔,内腔中置有视频播放器所需的硬件装置,包括:微处理器、电路板、内存芯片、显示屏、扬声器、电池及连接件。
实施例2
图2 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人体工学触屏手机Ⅰ正视面结构示意图。
一种人体工学触屏手机Ⅰ,该手机为厚度为12mm的平板设备,该平板设备的正视面结构为有倒角的梯形,包括:前壳21、触摸屏22、按键23、倒角211。触摸屏22安装在前壳21中,按键23有三个置于前壳21的下方,倒角211在前壳21的左下方,倒角与前壳21的左边的夹角α为12°;该平板设备的后视面为一个与前壳21相匹配的后壳,所述后壳包括形状大小与前壳21完全相同的后盖和形成内腔侧盖构成(未画出),前壳21和后壳通过卡扣组合固定,前壳21和后壳用厚度为2mm的硬质材料制作,前后壳中间有8mm的内腔,内腔中置有视频播放器所需的硬件装置,包括:微处理器、电路板、内存芯片、显示屏、扬声器、话筒、电池、通讯模块及连接件。
实施例3
图3 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人体工学触屏平板电脑正视面结构示意图。
一种人体工学触屏平板电脑,该平板电脑为厚度为20mm的平板设备,该平板设备的正视面结构为有圆角和倒角的矩形,包括:前壳31、触摸屏32、按键33、倒角311。触摸屏32安装在前壳31中,按键33有三个置于前壳31的下方,倒角311位于前壳31的左下方,倒角311与前壳31的左边的夹角α为45°;该平板设备的后视面为一个与前壳31相匹配的后壳,所述后壳包括形状大小与前壳31完全相同的后盖和形成内腔侧盖构成(未画出),前壳31和后壳通过卡扣组合固定,前壳31和后壳用厚度为2mm的硬质材料制作,前后壳中间有16mm的内腔,内腔中置有视频播放器所需的硬件装置,包括:处理器、主板、内存、硬盘、显示屏、扬声器、话筒、电池、通讯模块及连接件。
实施例4
图4 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人体工学触屏手机Ⅱ正视面结构示意图。
一种人体工学触屏手机Ⅱ,该手机为厚度为12mm的平板设备,该平板设备的正视面结构为有圆角和倒角的矩形,包括:前壳41、触摸屏42、按键43、倒角411。触摸屏42安装在前壳41的中间,按键43有三个置于前壳13的下方,倒角411有两个,分别位于前壳41的左下方和右下方,倒角411与左右两条边的夹角α为25°;该平板设备的后视面为一个与前壳41相匹配的后壳,所述后壳包括形状大小与前壳41完全相同的后盖和形成内腔侧盖构成(未画出),前壳41和后壳通过卡扣组合固定,前壳41和后壳用厚度为1mm的硬质材料制作,前后壳中间有10mm的内腔,内腔中置有视频播放器所需的硬件装置,包括:微处理器、电路板、内存芯片、显示屏、扬声器、话筒、电池、通讯模块及连接件。
实施例5
图5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人体工学触屏手机Ⅲ正视面结构示意图。
一种人体工学触屏手机Ⅲ,该手机为厚度为5mm的平板设备,该平板设备的正视面结构为有圆角、凹口和倒角的矩形,包括:前壳51、触摸屏52、按键53、倒角511和凹口512。触摸屏52安装在前壳51中,按键53有三个置于前壳51的左下方,倒角511位于前壳51的右下方,倒角511与右边的夹角α为65°,前壳51的左边有3个放手指的凹口512,凹口512中填充有柔性橡胶材料,填充柔性橡胶材料后,在不对柔性橡胶材料施加外力的情况下,柔性橡胶材料的形状大小与凹口512完全相同,且通过工业胶水固定在凹口512中;该平板设备的后视面为一个与前壳51相匹配的后壳,所述后壳包括形状大小与前壳51完全相同的后盖和形成内腔侧盖构成(未画出),前壳51和后壳通过胶水组合固定,前壳51和后壳用厚度为0.5mm的硬质材料制作,前后壳中间有4mm的内腔,内腔中置有视频播放器所需的硬件装置,包括:微处理器、电路板、内存芯片、显示屏、扬声器、话筒、电池、通讯模块及连接件。
实施例6
图6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人体工学触屏手机Ⅳ正视面结构示意图。
一种人体工学触屏手机Ⅳ,该手机为厚度为15mm的平板设备,该平板设备的正视面结构为有圆角、凹口和倒角的矩形,包括:前壳61、触摸屏62、按键63、倒角611、凹口612。触摸屏62安装在前壳61中,按键63有一个置于前壳61的正下方,倒角611有两个,位于前壳61的左下方和右下方,该倒角611的斜边是与人体手掌弯曲形状吻合的曲线,前壳61的左右两条边上各有3个放手指的凹口612,;该平板设备的后视面为一个与前壳61相匹配的后壳,所述后壳包括形状大小与前壳61完全相同的后盖和形成内腔侧盖构成(未画出),前壳61和后壳通过胶水组合固定,前壳61和后壳用厚度为1mm的硬质材料制作,前后壳中间有13mm的内腔,内腔中置有视频播放器所需的硬件装置,包括:微处理器、电路板、内存芯片、显示屏、扬声器、话筒、电池、通讯模块及连接件。
实施例7
图7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人体工学触屏手机Ⅴ正视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人体工学触屏手机Ⅴ左视面和后视面结构示意图。
图8a为该平板设备的左视图,该平板设备的右视图与左视图完全相同,图8b为该平板设备的后视图。
一种人体工学触屏手机Ⅴ,该手机为厚度为20mm的平板设备,该平板设备的正视面结构为有圆角、凹口和倒角的矩形,包括:前壳71、触摸屏72、按键73、倒角711、凸起部件713、后壳74和电池盖75。触摸屏72安装在前壳71中,按键73有一个置于前壳71的正下方,倒角711有两个,位于前壳71的左下方和右下方,该倒角711的斜边是与人体手掌弯曲形状吻合的曲线,前壳71的左右两条边上各有四个放手指的凸起部件713,该凸起部件713为半球体,左视图为圆形,见图8;该平板设备的后视面为一个与前壳71相匹配的后壳74,所述后壳74包括形状大小与前壳71完全相同的后盖和形成内腔侧盖构成,后壳74的下方有可拆卸的电池盖75,前壳71和后壳74通过胶水组合固定,前壳71和后壳74用厚度为1.5mm的硬质材料制作,前后壳中间有17mm的内腔,内腔中置有视频播放器所需的硬件装置,包括:微处理器、电路板、内存芯片、显示屏、扬声器、话筒、电池、通讯模块及连接件。
Claims (10)
1.人体工学触屏平板设备,包含前壳、触摸屏、后壳和硬件装置,其中,触摸屏、前壳和后壳组合形成具有厚度的平板构件,该平板构件具有内腔,所述平板构件的内腔中置有硬件装置,所述平板构件的正视面为四边形,并装有触摸屏,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平板构件正视面的四个角中,至少有一个角为倒角,所述倒角的斜边长度至少为10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体工学触屏平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板构件的正视面为四边形,该四边形的边长在50mm-200mm之间;所述平板构件厚度为1mm-50mm,倒角的夹角α在5°~85°之间,倒角(111、211、311、411、511)的斜边长为10mm~150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人体工学触屏平板设备, 其特征在于:所述倒角(611,711)的斜边或为与人体手掌弯曲后拇短展肌形状吻合的曲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人体工学触屏平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板构件的正视面为有圆角的矩形或梯形。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人体工学触屏平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正视面为四边形,该四边形的四条边中,一条边或两条边上分别设有1~5个圆弧状的凹口(512,61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人体工学触屏平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状的凹口(512)中填充有柔性材料,在不施加外力的情况下,柔性材料的大小形状和凹口(512)的大小形状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人体工学触屏平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材料为橡胶。
8.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人体工学触屏平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正视面为四边形,该四边形的四条边中,一条边或两条边上分别设有至少一个具有圆弧状的凸起部件(713)。
9.人体工学触屏平板设备,包含前壳、触摸屏、硬件装置和后壳,其中,触摸屏、前壳和后壳组合形成具有厚度的平板构件,该平板构件具有内腔,所述平板构件的内腔中置有硬件装置,所述平板构件的正视面为四边形,并装有触摸屏,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平板构件的正视面为四边形的四条边中,至少有一条边上设有至少一个圆弧状的凹口(512,612)或凸起部件(713)。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人体工学触屏平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状的凹口(512,612)中填充有柔性材料,在不施加外力的情况下,柔性材料的形状和凹口(512,612)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220495989 CN202854760U (zh) | 2012-09-26 | 2012-09-26 | 人体工学触屏平板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220495989 CN202854760U (zh) | 2012-09-26 | 2012-09-26 | 人体工学触屏平板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2854760U true CN202854760U (zh) | 2013-04-03 |
Family
ID=479859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1220495989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854760U (zh) | 2012-09-26 | 2012-09-26 | 人体工学触屏平板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2854760U (zh)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775088A (zh) * | 2016-12-19 | 2017-05-31 | 深圳欧菲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触控装置 |
WO2020232040A1 (en) * | 2019-05-13 | 2020-11-19 | Heartbeam, Inc. | Compact mobile three-lead cardiac monitoring device |
US11071490B1 (en) | 2015-04-09 | 2021-07-27 | Heartbeam, Inc. | Electrocardiogram patch devices and methods |
US11445963B1 (en) | 2021-10-05 | 2022-09-20 | Heartbeam,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onstructing electrocardiogram (ECG) data |
US11529085B1 (en) | 2022-04-21 | 2022-12-20 | Heartbeam, Inc. |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an electrocardiogram |
US11701049B2 (en) | 2018-12-14 | 2023-07-18 | Heartbeam, Inc. | Hand held device for automatic cardiac risk and diagnostic assessment |
US11877853B2 (en) | 2015-04-09 | 2024-01-23 | Heartbeam, Inc. | Mobile three-lead cardiac monitor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automated diagnostics |
-
2012
- 2012-09-26 CN CN 201220495989 patent/CN202854760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1071490B1 (en) | 2015-04-09 | 2021-07-27 | Heartbeam, Inc. | Electrocardiogram patch devices and methods |
US11419538B2 (en) | 2015-04-09 | 2022-08-23 | Heartbeam, Inc. | Electrocardiogram patch devices and methods |
US11793444B2 (en) | 2015-04-09 | 2023-10-24 | Heartbeam, Inc. | Electrocardiogram patch devices and methods |
US11877853B2 (en) | 2015-04-09 | 2024-01-23 | Heartbeam, Inc. | Mobile three-lead cardiac monitor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automated diagnostics |
CN106775088A (zh) * | 2016-12-19 | 2017-05-31 | 深圳欧菲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触控装置 |
US11701049B2 (en) | 2018-12-14 | 2023-07-18 | Heartbeam, Inc. | Hand held device for automatic cardiac risk and diagnostic assessment |
WO2020232040A1 (en) * | 2019-05-13 | 2020-11-19 | Heartbeam, Inc. | Compact mobile three-lead cardiac monitoring device |
US12207908B2 (en) | 2019-05-13 | 2025-01-28 | Heartbeam, Inc. | Compact mobile three-lead cardiac monitoring device |
US11445963B1 (en) | 2021-10-05 | 2022-09-20 | Heartbeam,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constructing electrocardiogram (ECG) data |
US11529085B1 (en) | 2022-04-21 | 2022-12-20 | Heartbeam, Inc. |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an electrocardiogram |
US11969251B2 (en) | 2022-04-21 | 2024-04-30 | Heartbeam, Inc. |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an electrocardiogram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2854760U (zh) | 人体工学触屏平板设备 | |
USD682274S1 (en) | Keyboard | |
TWI533778B (zh) | 電子裝置及其組裝方法 | |
TWD118545S1 (zh) | 攜帶用電腦 | |
TWD144542S (zh) | 鍵盤 | |
IN2015MN00972A (zh) | ||
TWD123853S1 (zh) | 手持式電子裝置 | |
USD692014S1 (en) | Housing of a keyboard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s | |
TWD150415S (zh) | 平板電腦 | |
CN207766320U (zh) | 具有用于平板/手机的握持孔的外壳 | |
CN203858564U (zh) | 儿童平板学习电脑 | |
CN203455774U (zh) | 一种便携式输入设备 | |
TW201532499A (zh) | 用於將裝置支撐於複數個視角中的立座 | |
CN204990072U (zh) | 一种自带鼠标功能的智能平板设备保护壳 | |
CN204767341U (zh) | 一种新型平板电脑游戏手柄 | |
CN204229303U (zh) | 电子设备保护套及电子设备 | |
CN208624774U (zh) | 一种辅助握持部件及手持电子装置 | |
CN204767345U (zh) | 一种便携式手机游戏手柄 | |
WO2007098140A3 (en) | Dual configuration portable electronic apparatus | |
CN104980550A (zh) | 一种手机专用游戏手柄 | |
CN220399852U (zh) | 一种具有保护结构的平板 | |
CN203206317U (zh) | 一种手持通讯设备主板与壳体装配结构 | |
CN217846974U (zh) | 一个带键盘平板保护壳 | |
CN204650351U (zh) | 通用平板电脑可伸缩支撑板 | |
CN202975909U (zh) | 移动终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403 Termination date: 201309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