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841283U - 一种移动终端与固定电话之间的通信系统及固定电话 - Google Patents
一种移动终端与固定电话之间的通信系统及固定电话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2841283U CN202841283U CN 201220539270 CN201220539270U CN202841283U CN 202841283 U CN202841283 U CN 202841283U CN 201220539270 CN201220539270 CN 201220539270 CN 201220539270 U CN201220539270 U CN 201220539270U CN 202841283 U CN202841283 U CN 20284128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mmunication interface
- landline telephone
- portable terminal
- identification module
- modu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 230000006854 communicat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4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3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12 characteriz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295 complem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812 deficienc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移动终端与固定电话之间的通信系统,包括移动终端和固定电话,其中,移动终端包括第一通信接口,移动终端将拨出号码发送至固定电话;固定电话包括第二通信接口,固定电话通过第二通信接口与移动终端的第一通信接口相互通信,并根据拨出号码进行呼叫,以及将通讯数据通过第一通信接口和第二通信接口发送至移动终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移动终端与固定电话之间的通信系统,用户可通过移动终端中通讯录直接通过固定电话自动拨号,操作简单,方便用户。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固定电话。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移动终端与固定电话之间的通信系统及固定电话。
背景技术
目前,大部分办公室用户都是看完手机通讯录中的手机号码后,然后再一个数字一个数字的按座机拨打。
然而,上述方式中需要用户记住手机号码,再通过座机上的按键拨打,比较繁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至少解决所述技术缺陷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移动终端与固定电话之间的通信系统,该移动终端与固定电话之间的通信系统具有固定电话方便呼叫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固定电话。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移动终端与固定电话之间的通信系统,包括移动终端和固定电话,其中,所述移动终端包括第一通信接口,所述移动终端将拨出号码发送至所述固定电话;所述固定电话包括第二通信接口,所述固定电话通过所述第二通信接口与所述移动终端的第一通信接口相互通信,并根据所述拨出号码进行呼叫,以及将通讯数据通过所述第一通信接口和第二通信接口发送至所述移动终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移动终端与固定电话之间的通信系统,用户在通过固定电话(即座机)呼叫时,无需手动输入拨出号码,而只需通过移动终端(如手机)中通讯录中保存的拨出号码发送至固定电话,固定电话进行自动呼叫,由此,方便用户使用固定电话进行呼叫,具有方便用户使用的目的,省时且简化呼叫步骤。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的移动终端与固定电话之间的通信系统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所述固定电话还包括:识别模块,所述识别模块与所述第二通信接口相连,所述识别模块识别所述第二通信接口发送的所述拨出号码;以及自动拨号模块,所述自动拨号模块与所述识别模块相连,所述自动拨号模块根据所述拨出号码自动发起呼叫。
所述固定电话还包括:声音检测模块,所述声音检测模块与所述识别模块相连,所述声音检测模块检测所述移动终端的拨号音以供所述识别模块识别。
所述第一通信接口和第二通信接口为红外接口或蓝牙接口。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固定电话,其特征在于,包括: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与移动终端相互通信,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拨出号码;识别模块,所述识别模块与所述通信接口相连,所述识别模块识别所述通信接口发送的所述拨出号码;以及自动拨号模块,所述自动拨号模块与所述识别模块相连,所述自动拨号模块根据所述拨出号码自动发起呼叫。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固定电话,用户在通过固定电话(即座机)呼叫时,无需手动输入拨出号码,而只需通过移动终端(如手机)中通讯录中保存的拨出号码发送至固定电话,固定电话进行自动呼叫,由此,方便用户使用固定电话进行呼叫,具有方便用户使用且简化呼叫步骤的优点。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固定电话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所述固定电话,还包括:声音检测模块,所述声音检测模块与所述识别模块相连,所述声音检测模块检测所述移动终端的拨号音以供所述识别模块识别。
所述通信接口为红外接口或蓝牙接口。
本实用新型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移动终端与固定电话之间的通信系统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所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以下结合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移动终端与固定电话之间的通信系统及固定电话。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移动终端与固定电话之间的通信系统的结构图。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移动终端与固定电话之间的通信系统,包括:移动终端100和固定电话200。
具体地,移动终端100包括第一通信接口110,移动终端100将拨出号码发送至固定电话200。固定电话200包括第二通信接口210,固定电话200通过第二通信接口210与移动终端100的第一通信接口110相互通信,并根据拨出号码进行呼叫,以及将通讯数据通过第一通信接口110和第二通信接口210发送至移动终端100。
第一通信接口110和第二通信接口210为但不限于红外接口或蓝牙接口,由此,移动终端100和固定电话200之间可进行无线通讯,方便两只之间的数据传输。在两者通讯过程中,例如在移动终端100的通讯录软件中添加一个座机拨打按键,该座机拨打按键被触发时,移动终端100通过第一通信接口110搜索与之在距离上最接近的固定电话200,在搜索到最接近的固定电话200以后,通过第一通信接口110和固定电话200的第二通信接口210将拨出号码发送至固定电话200中,固定电话200将根据该拨出号码进行呼叫,从而实现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100中的通讯录自动通过固定电话200进行呼叫,无需用户手动在固定电话中输入或按下拨出号码,具有操作简单,方便用户使用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实施例中,移动终端100与固定电话200之间无线通讯的前提为移动终端100和固定电话200中的蓝牙或者红外需要提前处于开启状态。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移动终端与固定电话之间的通信系统,用户在通过固定电话(即座机)呼叫时,无需手动输入拨出号码,而只需通过移动终端(如手机)中通讯录中保存的拨出号码发送至固定电话,固定电话进行自动呼叫,由此,方便用户使用固定电话进行呼叫,具有方便用户使用的目的,省时且简化呼叫步骤。
结合图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固定电话200还包括:识别模块220和自动拨号模块230。识别模块220与第二通信接口210相连,识别模块220识别第二通信接口210发送的拨出号码。例如,假设当前用户位于城市A,而用户移动终端100发送至固定电话200的第二通信接口210中的拨出号码为在城市B中的号码,因此,可认为当前的拨出号码为长途号码且为手机号码,此时,识别模块220对拨出号码进行识别,当时别为长途号码且为手机号码时,在该拨出号码前添加数字0,例如,某一长途号码为:15001436666,则识别后的拨出号码为:015001436666。
在识别模块220对由移动终端100发送的拨出号码识别之后,进行自动呼叫,具体地,自动拨号模块230与识别模块220相连,自动拨号模块230根据拨出号码自动发起呼叫。
再次结合图1,在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示例中,固定电话200还包括:声音检测模块240,声音检测模块240与识别模块220相连,声音检测模块240检测移动终端100的拨号音以供识别模块220识别,例如该声音检测模块240具有语音识别功能,即可将语音转换成文本信息。并在识别模块220对由移动终端100发送的拨出号码识别之后,进行自动呼叫。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移动终端与固定电话之间的通信系统,用户可通过移动终端中通讯录直接通过固定电话自动拨号,操作简单,方便用户。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固定电话,包括:通信接口、识别模块以及自动拨号模块。
具体地,通信接口与移动终端相互通信,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拨出号码。识别模块与通信接口相连,识别模块识别通信接口发送的拨出号码。自动拨号模块与识别模块相连,自动拨号模块根据拨出号码自动发起呼叫。其中,固定电话的通信接口为但不限于可与移动终端相匹配的红外接口或者蓝牙接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固定电话还包括:声音检测模块,声音检测模块与识别模块相连,声音检测模块检测移动终端的拨号音以供识别模块识别。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固定电话,用户在通过固定电话(即座机)呼叫时,无需手动输入拨出号码,而只需通过移动终端(如手机)中通讯录中保存的拨出号码发送至固定电话,固定电话进行自动呼叫,由此,方便用户使用固定电话进行呼叫,具有方便用户使用且简化呼叫步骤的优点。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所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限定。
Claims (7)
1.一种移动终端与固定电话之间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终端和固定电话,其中,
所述移动终端包括第一通信接口,所述移动终端将拨出号码发送至所述固定电话;
所述固定电话包括第二通信接口,所述固定电话通过所述第二通信接口与所述移动终端的第一通信接口相互通信,并根据所述拨出号码进行呼叫,以及将通讯数据通过所述第一通信接口和第二通信接口发送至所述移动终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电话还包括:
识别模块,所述识别模块与所述第二通信接口相连,所述识别模块识别所述第二通信接口发送的所述拨出号码;以及
自动拨号模块,所述自动拨号模块与所述识别模块相连,所述自动拨号模块根据所述拨出号码自动发起呼叫。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电话还包括:
声音检测模块,所述声音检测模块与所述识别模块相连,所述声音检测模块检测所述移动终端的拨号音以供所述识别模块识别。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接口和第二通信接口为红外接口或蓝牙接口。
5.一种固定电话,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与移动终端相互通信,接收移动终端发送的拨出号码;
识别模块,所述识别模块与所述通信接口相连,所述识别模块识别所述通信接口发送的所述拨出号码;以及
自动拨号模块,所述自动拨号模块与所述识别模块相连,所述自动拨号模块根据所述拨出号码自动发起呼叫。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固定电话,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声音检测模块,所述声音检测模块与所述识别模块相连,所述声音检测模块检测所述移动终端的拨号音以供所述识别模块识别。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固定电话,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接口为红外接口或蓝牙接口。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220539270 CN202841283U (zh) | 2012-10-19 | 2012-10-19 | 一种移动终端与固定电话之间的通信系统及固定电话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220539270 CN202841283U (zh) | 2012-10-19 | 2012-10-19 | 一种移动终端与固定电话之间的通信系统及固定电话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2841283U true CN202841283U (zh) | 2013-03-27 |
Family
ID=479528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1220539270 Expired - Lifetime CN202841283U (zh) | 2012-10-19 | 2012-10-19 | 一种移动终端与固定电话之间的通信系统及固定电话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2841283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200295A (zh) * | 2013-04-02 | 2013-07-10 | 新疆亿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能够实现固定电话快速便捷拨打电话的系统 |
CN104135557A (zh) * | 2014-08-15 | 2014-11-05 | 中国铁通集团有限公司 | 利用智能手机实现固定电话遥控拨号的方法及装置 |
-
2012
- 2012-10-19 CN CN 201220539270 patent/CN202841283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200295A (zh) * | 2013-04-02 | 2013-07-10 | 新疆亿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能够实现固定电话快速便捷拨打电话的系统 |
CN104135557A (zh) * | 2014-08-15 | 2014-11-05 | 中国铁通集团有限公司 | 利用智能手机实现固定电话遥控拨号的方法及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249018A (zh) | 一种多方通话进行切换的方法及终端设备 | |
CN104168389B (zh) | 通话接听方法及装置 | |
CN102348179A (zh) | 一种多卡终端呼叫等待方法及多卡终端 | |
CN101931911A (zh) | 反馈当前状态至主叫移动终端的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 |
US8909206B2 (en) | Communications system, device with dialing function and method thereof | |
CN103856324A (zh) | 一种身份确认、通讯请求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 |
CN103647871B (zh) | 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自动提醒处理方法及系统 | |
EP2701410A1 (en) | Incoming call processing method for dual mode terminal and dual mode terminal thereof | |
CN102014349A (zh) | 呼叫转移的处理方法及终端 | |
CN101645955A (zh) | 一种手机紧急寻找模式的可控切换系统及方法 | |
CN1585541A (zh) | 多模式手机及其模式切换方法 | |
CN103152459B (zh) | 一种对用户操作进行提示的方法及终端 | |
CN101902517B (zh) | 一种通讯终端及来电应答的方法 | |
CN202841283U (zh) | 一种移动终端与固定电话之间的通信系统及固定电话 | |
CN103079005A (zh) | 移动终端和移动终端通话的方法 | |
CN101257679A (zh) | 一种分体式移动终端通话记录同步方法及其系统 | |
CN103179524A (zh) | 一种基于智能通信终端的智能应答系统 | |
CN202197329U (zh) | 根据联系人转送对应手机的座机 | |
CN102572049A (zh) | 一种手机自动拨通电话的方法及系统 | |
CN105188040A (zh) | 通讯终端及其获取语音信箱号码的方法 | |
CN101282374A (zh) | 网络电话与固定电话一体机 | |
EP1613120B1 (en) | Network support for number dialed identification with multi-line mobiles | |
CN102769688A (zh) | 电话号码显示方法及移动终端 | |
US20100136962A1 (en) |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 | |
CN102801862A (zh) | 手机自动开机的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327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