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02798095U - 携带式电子产品的双向无线充放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携带式电子产品的双向无线充放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798095U
CN202798095U CN2012203789627U CN201220378962U CN202798095U CN 202798095 U CN202798095 U CN 202798095U CN 2012203789627 U CN2012203789627 U CN 2012203789627U CN 201220378962 U CN201220378962 U CN 201220378962U CN 202798095 U CN202798095 U CN 2027980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ally connected
control
wireless charging
terminal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2037896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叶明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22037896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7980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7980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79809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一种携带式电子产品的双向无线充放电装置,携带式电子产品的电路装置具有电池,双向无线充放电装置包含:无线接收发射单元、以及电性连接于该电路装置与无线接收发射单元之间的逻辑控制单元、升降压单元、第一、二逆流防止器、控制开关、和接收或发射模式选择单元,逻辑控制单元具有一所选模式自动回复模块。第一、二逆流防止器具有逆流防止和开关作用;升降压单元在控制充、放电时的降压、升压;逻辑控制单元在侦测是否有负载,并还能控制升降压单元和第一、二逆流防止器的动作,甚至结合控制开关而控制放电或充电、和结合接收或发射模式选择单元而选择当前模式,接收或发射模式选择单元电性连接所选模式自动回复模块。

Description

携带式电子产品的双向无线充放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双向无线充放电装置,特别是指一种可避免每次对电池充电所造成的累积式损坏、并提升无线充放电效率以及升降压效率的携带式电子产品的双向无线充放电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充电的日渐盛行,未来势必演变成可随处无线充电的状态。
随处可无线充电虽带来极大的方便性,惟无论是有线或无线充电,每次在充电的初所产生的突波,都必然会对电池造成累积式的损坏,进而累积式减损电池寿命,换言之,随着充电次数的愈来愈多,电池的寿命也相应愈来愈短,且电池的充放电效率也愈来愈差。
在随处可无线充电的情形下,人们的活动范围内必将同时存在多数无线充电场所,或是人们将多次进出同一无线充电场所,如此一来,所携带的携带式电子产品势必在一天的内被无差别地多次无线充电,从而使携带式电子产品内的电池寿命提早告终。
其次,由于无线充放电效率目前仍然偏低,也就是放电量仍偏高于充电量,再加上升降压效率亦偏低,造成无线充放电的实用性仍无法提高,早为人所垢病已久。
此外,携带式电子产品一般仅具有被充电的功能,却无法将自身的电力转而对其它电子产品充电,是为一缺失;再者,纵使兼具充、放电功能,却又无法切换充电或切换放电,造成操作上的极大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携带式电子产品的双向无线充放电装置,可避免每次对电池充电所造成的累积式损坏、甚至还能提升无线充放电效率以及升降压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向无线充放电装置,为应用于一具有电路装置的携带式电子产品,该电路装置电性连接有一受电端和一电池,该双向无线充放电装置包含:
一逻辑控制单元,具有一所选模式自动回复模块和多数脚;
一无线接收发射单元,具有一传输端和一受测端,该受测端电性连接于该逻辑控制单元的侦测脚;
一升降压单元,具有一第一调压端、一第二调压端和两控制端,该第二调压端电性连接于该无线接收发射单元的传输端,该两控制端分别电性连接于该逻辑控制单元的第一、二控制脚,该逻辑控制单元的电源脚电性连接于该彼此相接的第二调压端和该传输端;
一第一逆流防止器,具有一入口端、一出口端和一控制端,该入口端和出口端分别电性连接于所述电池的放电端和该升降压单元的第一调压端,该控制端电性连接于该逻辑控制单元的第三控制脚;
一控制开关,其一端电性连接于所述电池的放电端,其另端电性连接于该第一逆流防止器的控制端和该逻辑控制单元的第三控制脚;
一第二逆流防止器,具有一入口端、一出口端和一控制端,该出口端和入口端分别电性连接于所述电路装置的受电端和该升降压单元的第一调压端,该控制端电性连接于该逻辑控制单元的第五控制脚;以及
一接收或发射模式选择单元,电性连接于该逻辑控制单元的一接收或发射模式侦测脚与所述电池的放电端之间,且该接收或发射模式侦测脚电性连接于该所选模式自动回复模块。
所述的双向无线充放电装置,其中,该接收或发射模式选择单元为一接收或发射模式选择开关和一接收或发射模式选择讯号的其中之一。
所述的双向无线充放电装置,其中,所述电路装置具有一保护电路,该保护电路电性连接于所述电池与受电端之间。
所述的双向无线充放电装置,其中,该升降压单元为一种具有同步整流的升降压单元,且为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MOSFET)式同步整流。
所述的双向无线充放电装置,其中,该具有同步整流的升降压单元包括一电感和两彼此同向串联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该两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各具一控制极,该两控制极分别电性连接于该升降压单元的两控制端,该两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于串联后的一端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二调压端,另端则接地;该电感的一端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一调压端,另端则电性连接于该两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之间。
所述的双向无线充放电装置,其中,包含一第三逆流防止器,该第三逆流防止器具有一入口端、一出口端和一控制端,该第三逆流防止器的出口端和入口端分别电性连接于所述电路装置的受电端和所述第二逆流防止器的出口端,该第三逆流防止器的控制端则电性连接于该逻辑控制单元的第六控制脚。
所述的双向无线充放电装置,其中,各该逆流防止器具有一第一电阻和两彼此相对向串联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该两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于串联后的两端即为所述逆流防止器的入口端和出口端,该两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各具一控制极,该两控制极电性连接于该逆流防止器的控制端,该第一电阻的一端电性连接于该两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之间,另端亦电性连接于该逆流防止器的控制端。
所述的双向无线充放电装置,其中,各该逆流防止器具有一晶体管和一第二电阻,该晶体管的第一极电性连接于该两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的控制极,该晶体管的第二极接地,该第二电阻电性连接于该晶体管的第三极与该逆流防止器的控制端之间。
所述的双向无线充放电装置,其中,该逻辑控制单元的第四控制脚以回路方式电性连接于第三控制脚。
所述的双向无线充放电装置,其中,该控制开关为一自动复位开关。
所述的双向无线充放电装置,其中,该接收或发射模式选择开关的上游电性串接有一二极管和一第三电阻,该接收或发射模式选择开关的下游则电性串接有一第四电阻。
所述的双向无线充放电装置,其中,该逻辑控制单元具有一电池电压侦测脚,该电池电压侦测脚电性连接于所述电池的放电端而读取该电池的电压。
所述的双向无线充放电装置,其中,该逻辑控制单元具有一温度侦测脚,该温度侦测脚电性连接有一温度传感器而感测所述双向无线充放电装置的温度。
所述的双向无线充放电装置,其中,该温度传感器为一热敏电阻。
所述的双向无线充放电装置,其中,该热敏电阻并联于一第五电阻的一端,该第五电阻的另端电性连接于该逻辑控制单元的电源脚与该升降压单元的第二调压端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本实用新型的双向无线充放电装置,由该双向无线充放电装置系属于双向无线充放电,以使设置有本实用新型双向无线充放电装置的携带式电子产品系无线充电、亦能无线放电,且还具有充、放电模式选择以及所选模式自动回复功能,确在操作上极为方便。
2)本实用新型的双向无线充放电装置,由超电容特殊的设置位置以及超电容的阻抗低于电池,因此,被充电时会先对超电容充电,从而达到让超电容来抵挡每次充电时的突波问题,相对乃能避免每次对电池充电所造成的累积式损坏;由第一、二逆流防止器的逆流防止作用,以能避免漏电,相对乃具有省电功效。
3)本实用新型的双向无线充放电装置,由升降压单元为一种具有同步整流的升降压单元(较佳地为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式同步整流),而据以提升升降压的效率。
4)本实用新型的双向无线充放电装置,由所述第一~三逆流防止器亦使用第一、二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来做为逆流防止或做为开关的重要组件,使导通时所损耗的电较低,所以放电效率会较高,从而提升无线充放电效率。
5)本实用新型的双向无线充放电装置,由增设主开关,以具有类似电力系统的总开关的功能,亦即:具有控制单一开关就能启动或关闭所述双向无线充放电功能的方便性、实用性功效。
6)本实用新型的双向无线充放电装置,由增设了温度侦测以及电池电压侦测等保护电路,以在发射或接收过程中进行保护,从而具有可避免过热以及可避免自身电池的过度放电或过度充电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双向无线充放电装置电性连接于一携带式电子产品的第一实施例的电路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依据图1的等效电路方块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等效电路方块图。
附图中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逻辑控制单元,10主开关,11~16第一~六控制脚,16a电池电压侦测脚,17电源脚,17a温度侦测脚,17b温度传感器,17c第五电阻,18侦测脚,18a接收或发射模式侦测脚,18b接收或发射模式选择开关,18c二极管,18d第三电阻,18e第四电阻,18f接收或发射模式选择讯号,19发射保持回路,2无线接收发射单元,21传输端,22受测端,3升降压单元,31、32第一、二调压端,33、34控制端,35、36第一、二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37电感,4、4a、4b第一、二、三逆流防止器,41入口端,42出口端,43控制端,431第二节点,44、45第一、二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46第一电阻,47晶体管,48第二电阻,5控制开关,6第一超电容,61第一节点,9携带式电子产品,91电路装置,911讯号输出端,92保护电路,921受电端,93电池,931放电端。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向无线充放电装置,为应用于一具有电路装置的携带式电子产品,该电路装置电性连接有一受电端和一电池,该双向无线充放电装置包含:一逻辑控制单元、一无线接收发射单元、一升降压单元、一第一逆流防止器、一第二逆流防止器、一控制开关以及一接收或发射模式选择单元。其中,该逻辑控制单元具有一所选模式自动回复模块和多数脚;该无线接收发射单元具有一传输端和一受测端,该受测端电性连接于该逻辑控制单元的侦测脚;该升降压单元具有一第一调压端、一第二调压端和两控制端,该第二调压端电性连接于该无线接收发射单元的传输端,该两控制端分别电性连接于该逻辑控制单元的第一、二控制脚,该逻辑控制单元的电源脚电性连接于该彼此相接的第二调压端和该传输端;该第一逆流防止器具有一入口端、一出口端和一控制端,该入口端和出口端分别电性连接于所述电池的放电端和该升降压单元的第一调压端,该控制端电性连接于该逻辑控制单元的第三控制脚;该控制开关的一端电性连接于所述电池的放电端,另端电性连接于该第一逆流防止器的控制端和该逻辑控制单元的第三控制脚;该第二逆流防止器具有一入口端、一出口端和一控制端,该出口端和入口端分别电性连接于所述电路装置的受电端和该升降压单元的第一调压端,该控制端电性连接于该逻辑控制单元的第五控制脚;该接收或发射模式选择单元,电性连接于该逻辑控制单元的一接收或发射模式侦测脚与所述电池的放电端之间,且该接收或发射模式侦测脚电性连接于该所选模式自动回复模块。
由此,能让超电容来抵挡每次充电时的突波问题,相对能避免每次对电池充电所造成的累积式损坏;由第一、二逆流防止器的逆流防止作用,以能避免漏电,相对具有省电功效;由所增设的接收或发射模式选择开关,以让使用者自行选择欲切换的模式。
再者,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向无线充放电装置,由升降压单元为一种具有同步整流的升降压单元(较佳地为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式同步整流),而据以提升升降压的效率。
为了能够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特点和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惟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携带式电子产品的双向无线充放电装置,如图1、图2所示揭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如图3所示则分别在揭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
请参阅图2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为应用于一具有电路装置91的携带式电子产品9,该电路装置91电性连接有一受电端921和一电池93,较佳地,该电路装置91还具有一保护电路92,该保护电路92电性连接于该受电端921与电池93之间。该双向无线充放电装置包含:一逻辑控制单元1、一无线接收发射单元2、一升降压单元3、一第一逆流防止器4、一第二逆流防止器4a、以及一控制开关5,较佳地还包含一第三逆流防止器4b、一第一超电容6、一第二超电容(图未示)。
该逻辑控制单元1具有第一~六控制脚11~16、以及电源脚17和侦测脚18,而其未标示组件符号的脚则为接地脚。
该无线接收发射单元2具有一传输端21和一受测端22,该受测端22电性连接于该逻辑控制单元1的侦测脚18。
该升降压单元3具有一第一调压端31、一第二调压端32和两控制端33、34,该第二调压端32电性连接于该无线接收发射单元2的传输端21,该两控制端33、34分别电性连接于该逻辑控制单元1的第一、二控制脚11、12,该逻辑控制单元1的电源脚17电性连接于该彼此相接的第二调压端32和该传输端21。较佳地,该升降压单元3为一种具有同步整流的升降压单元3,且为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MOSFET)式同步整流;请搭配参阅图1、图2所示,该具有同步整流的升降压单元3包括一电感37和两彼此同向串联的第一、二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35、36,该第一、二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35、36各具一控制极(未标示组件符号),该两控制极分别电性连接于该升降压单元3的两控制端33、34,该第一、二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35、36于串联后的一端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二调压端32,另端则接地,该电感37的一端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一调压端31,另端则电性连接于该第一、二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35、36之间。
该第一逆流防止器4具有一入口端41、一出口端42和一控制端43,该入口端41和出口端42分别电性连接于所述电池93的放电端931和该升降压单元3的第一调压端31,至于其控制端43则电性连接于该逻辑控制单元1的第三控制脚(做为发射辨识的用)13。较佳地,该逻辑控制单元1的第四控制脚14进一步以回路方式电性连接于第三控制脚13,即图中所示的发射保持回路(做为持续保持在发射模式的用)19。
该控制开关5的一端电性连接于所述电池93的放电端931,另端则电性连接于该第一逆流防止器4的控制端43和该逻辑控制单元1的第三控制脚13,控制开关5能控制切换接收模式或发射模式;其中,该控制开关5的另端与该第一逆流防止器4的控制端43的相接处,形成一第二节点431。较佳地,该控制开关5为一自动复位开关。
该第二逆流防止器4a亦具有一入口端41、一出口端42和一控制端43,该出口端42和入口端41分别电性连接于所述电路装置91的保护电路92的受电端921和该升降压单元3的第一调压端31,至于其控制端43则电性连接于该逻辑控制单元1的第五控制脚15。
该第一超电容6的一电极电性连接于所述电路装置91的保护电路92的受电端921与该第二逆流防止器4a的出口端42的连接处,并在该连接处形成一第一节点61,第一超电容6的另一电极则接地。
该第三逆流防止器4b亦具有一入口端41、一出口端42和一控制端43,该出口端42和入口端41系分别电性连接于所述电路装置91的保护电路92的受电端921和该第一节点61,至于其控制端43则电性连接于该逻辑控制单元1的第六控制脚16,由该逻辑控制单元1的第六控制脚16能输出控制讯号,以控制该第三逆流防止器4b的ON或OFF,相对能控制是否对电池93充电。其次,该图未示的第二超电容并联于所述的电池93,当然,本实用新型双向无线充放电装置所设置的超电容可为:仅设置所述的第一超电容6、仅设置所述的第二超电容(图未示)、或亦可同时设置所述的第一超电容6和第二超电容。
由于第一超电容6和第二超电容的阻抗低于电池93,故在被充电时会先对超电容充电,从而达到让超电容来抵挡每次充电时的突波问题;再者,超电容又易于被充饱,故将立即转而对电池93充电。
其中,请搭配参阅图1、图2所示,各该逆流防止器(4、4a、4b)具有一第一电阻46和两彼此相对向串联的第一、二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44、45,该两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于串联后的两端即为所述逆流防止器的入口端41和出口端42,该第一、二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44、45各具一控制极(未标示组件符号),该两控制极电性连接于该逆流防止器的控制端43,该第一电阻46的一端电性连接于该第一、二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44、45之间,另端则亦电性连接于该逆流防止器的控制端43。此外,各该逆流防止器(4、4a、4b)还具有一晶体管47和一第二电阻48,该晶体管47的第一极电性连接于该第一、二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44、45的控制极(未标示组件符号),该晶体管47的第二极则接地,而该第二电阻48电性连接于该晶体管47的第三极与该逆流防止器的控制端43之间。
本实用新型双向无线充放电装置第一实施例的发射模式:
由于该双向无线充放电装置默认为接收模式,因此,若欲进入发射模式,则须按压控制开关5来切换。
假设一设置有本实用新型双向无线充放电装置的携带式电子产品9,欲将自身的电力由无线方式传输给另一设有无线充电装置的电子产品时,先按压控制开关5使的导通,电池93的电于经过控制开关5后,会再流经第三控制脚(即:发射辨识控制脚)13而让逻辑控制单元1辨识目前切换为发射模式。原本被第一逆流防止器4所挡住的电池93电力,当控制开关5导通后会导通该第一逆流防止器4而让电力通过,接着经过升降压单元3的第一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35而连接到逻辑控制单元1的电源脚17,以供电给逻辑控制单元1。并利用第二逆流防止器4a的挡止而使电池93的电力不致于回充。
当逻辑控制单元1已辨识目前为发射模式时,还能利用发射保持回路(做为持续保持在发射模式用)19而持续让第四控制脚14的发射保持讯号一直提供给第三控制脚13,达到发射保持的效果,从而能够保持在发射状态。
该逻辑控制单元1的侦测脚18会侦测该内具天线的无线接收发射单元2的相对侧是否存在待充的电子产品,若未侦测到则逻辑控制单元1即控制停止发射,所述侦测是由侦测脚18来侦测该无线接收发射单元2的相对侧是否确有一负载存在:
若无负载:即停止发射;
若有负载:该逻辑控制单元将1由其第一、二控制脚11、12而输出PWM(波宽调变)讯号去驱动该升降压单元3中的第一、二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35、36。由该等PWM讯号以使第一、二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35、36能持续地以很高的频率进行交错的一开一关,当第二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36为开而第一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35为关时,由于第二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36和电池93的一端均为接地而形成一回路,从而使电池93的电力能经由第一逆流防止器4和升降压单元3的电感37,以流经第二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36,从而对电感37充电;当第一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35为开而第二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36为关时,来自电池93的电在通过电感37后,改走第一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35,使已充电的电感37能经过无线接收发射单元2而对外放电。
换言之,由第一、二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35、36为一开一关、以及一关一开,以对电感37充电、以及让电感37放电。当有电流通过无线接收发射单元2内的线圈时,该线圈会产生磁力线,相对侧的电子产品在感应到该磁力线后则会转换成电流。
当发射时,由电池93到无线接收发射单元2,其间所通过的升降压单元3内的第一、二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35、36为升压(例如由3.6~4.2V的直流电,升压为5V左右的交流电);反之,由无线接收发射单元2到电池93则为降压。
所述第一、二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35、36的其中一者若在控制升降压时,其中另一者则在控制同步整流。
本实用新型双向无线充放电装置第一实施例的接收模式:
当设置有本实用新型双向无线充放电装置的携带式电子产品9的无线接收发射单元2在接收到相对侧所发射过来的电时,先经由电源脚17而供电给逻辑控制单元1,接着,所接收到的电将经过升降压单元3而被降压。
逻辑控制单元1还能由发射保持回路19而控制第一逆流防止器4为O FF,并由逻辑控制单元1的第五控制脚15所输出的控制讯号而控制第二逆流防止器4a为ON,从而使降压后的电经由第二逆流防止器4a以及用以吸收突波的第一超电容6(较佳地另再经过第三逆流防止器4b)而供电给携带式电子产品9的电池93,当然,其间可经过保护电路92的保护而将电池93的充电范围限制在预定范围内(例如:4~6V的直流电),当电池93被充饱时,保护电路92乃控制停止充电,且若相对侧的电子产品在侦测不到有负载的情况下,也会自动停止放电(甚至于在放电时,若自身电池的电量已低于一设定值时,亦会停止放电)。
当逻辑控制单元1切换为发射模式时,其第四控制脚14将持续输出一发射保持讯号,以保持第一逆流防止器4为ON;当逻辑控制单元1切换为接收模式时,其第五控制脚15将持续输出一接收保持讯号,以保持第二逆流防止器4a为ON。
第二实施例
请参阅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双向无线充放电装置与第一实施例相同,不同处在于该第二实实施例没有第一实施例中的控制开关5,并改以携带式电子产品9所输出的控制讯号的控制来取代第一实施例的控制开关5。
如图,该携带式电子产品9的电路装置91具有一讯号输出端911,以经过人手的操控(例如:按压携带式电子产品9的实体按键、或由携带式电子产品9的触控屏幕而触控一虚拟按键)而经由该电路装置91的讯号输出端911输出一控制讯号。
本实用新型双向无线充放电装置的第二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逆流防止器4的第二节点431电性连接于该讯号输出端911,以利用该讯号输出端911所输出的控制讯号来让逻辑控制单元1(经由第三控制脚13)切换为发射模式。
此外,上述第一、二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双向无线充放电装置还包含一接收或发射模式选择单元(包括:接收或发射模式选择开关18b、接收或发射模式选择讯号18f),较佳地则还包含有一主开关10、一电池电压侦测脚16a和一温度传感器17b。
该接收或发射模式选择单元(包括:接收或发射模式选择开关18b、接收或发射模式选择讯号18f)电性连接于该逻辑控制单元1的一接收或发射模式侦测脚18a与所述电池93的放电端931之间,由此一接收或发射模式选择单元而选择性地控制本实用新型双向无线充放电装置为发射模式或接收模式,其中该接收或发射模式选择讯号18f为一外来讯号。再者,该逻辑控制单元1还具有一所选模式自动回复模块(图未示),该所选模式自动回复模块还电性连接于该该接收或发射模式侦测脚18a,使接收或发射模式选择单元与所选模式自动回复模块电性相通,当选择接收模式时,若因某些原因而转换成发射模式之后,可利用该所选模式自动回复模块来决定何时自动回复到原本所选择的接收模式,反之,若选择发射模式时亦能利用该所选模式自动回复模块而自动回复。此外,上述控制开关5亦能配合该接收或发射模式选择单元来使用,亦即:当用户选择接收或发射模式后,可利用控制开关5而马上启动接收模式或马上启动接收模式。
较佳地,该接收或发射模式选择单元的上游还电性串接有一二极管18c和一第三电阻18d,且该接收或发射模式选择单元的下游则还电性串接有一第四电阻18e。
该主开关10电性连接于该接收或发射模式选择开关18b与所述电池93的放电端931之间,由此一主开关10而启动或关闭本实用新型双向无线充放电装置,简言之,当主开关10为开启(ON)时,能正常发射、接收(且此时才能进一步利用该接收或发射模式选择开关18b来进行模式选择);反之,当主开关10为关闭(OFF)时,则会禁止发射、接收。
该逻辑控制单元1还能具有一电池电压侦测脚16a,该电池电压侦测脚16a电性连接于所述电池93的放电端931而读取该电池93的电压。由此,可避免自身电力已然不足的情况下,还放电给其它装置;或还能在发电当中由所述电池电压的持续侦测,而在自身电力放电至底限的前予以停止放电;反之,当然也能避免自身电池93会被过度充电(过充)。
该逻辑控制单元1还能具有一温度侦测脚17a,该温度侦测脚17a电性连接有一温度传感器17b而感测本实用新型双向无线充放电装置的温度,例如:将该温度传感器17b放置于本实用新型双向无线充放电装置的最容易发热之处,以在发射或接收时能持续侦测温度是否过高,从而达到防止过热的情况发生。较佳地,该温度传感器17b为一热敏电阻,此些热敏电阻的阻值会因为温度的变化而改变,以利于感测温度;此外,该热敏电阻进一步并联于一第五电阻17c的一端,而该第五电阻17c的另端则还电性连接于该逻辑控制单元1的电源脚17与该升降压单元3的第二调压端32之间。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携带式电子产品的双向无线充放电装置的特点在于:由本实用新型双向无线充放电装置属于双向无线充放电,以使设置有本实用新型双向无线充放电装置的携带式电子产品9为无线充电、亦能无线放电,且还具有充、放电模式选择以及所选模式自动回复功能,确在操作上极为方便;由超电容特殊的设置位置以及超电容的阻抗是低于电池,因此,被充电时会先对超电容充电,从而达到让超电容来抵挡每次充电时的突波问题,相对能避免每次对电池充电所造成的累积式损坏;由第一、二逆流防止器4、4a的逆流防止作用,以能避免漏电,相对具有省电功效;由升降压单元2为一种具有同步整流的升降压单元,较佳地为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式同步整流(MOSFET同步整流),而据以提升升降压的效率;由所述第一~三逆流防止器4、4a、4b亦使用第一、二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44、45来做为逆流防止或做为开关的重要组件,使导通时所损耗的电较低,所以放电效率会较高,从而提升无线充放电效率;由增设了主开关10以及接收或发射模式选择开关18b,以让使用者自行选择要切换为接收模式或发射模式,至于主开关10则类似电力系统中的总开关,亦即:具有控制单一开关就能启动或关闭所述双向无线充放电功能的方便性、实用性功效,当主开关10为开启(ON)时能正常发射、接收(且此时才能进一步利用该接收或发射模式选择开关18b来进行模式选择),而当主开关10为关闭(OFF)时,则会禁止发射、接收;由增设了温度侦测以及电池电压侦测等保护电路,以在发射或接收过程中进行保护,从而使本实用新型双向无线充放电装置具有可避免过热以及可避免自身电池93的过度放电或过度充电情况。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可行实施例而已,非因此即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举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为的等效结构变化,均理同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Claims (15)

1.一种双向无线充放电装置,其特征在于,为应用于一具有电路装置的携带式电子产品,该电路装置电性连接有一受电端和一电池,该双向无线充放电装置包含:
一逻辑控制单元,具有一所选模式自动回复模块和多数脚;
一无线接收发射单元,具有一传输端和一受测端,该受测端电性连接于该逻辑控制单元的侦测脚;
一升降压单元,具有一第一调压端、一第二调压端和两控制端,该第二调压端电性连接于该无线接收发射单元的传输端,该两控制端分别电性连接于该逻辑控制单元的第一、二控制脚,该逻辑控制单元的电源脚电性连接于该彼此相接的第二调压端和该传输端;
一第一逆流防止器,具有一入口端、一出口端和一控制端,该入口端和出口端分别电性连接于所述电池的放电端和该升降压单元的第一调压端,该控制端电性连接于该逻辑控制单元的第三控制脚;
一控制开关,其一端电性连接于所述电池的放电端,其另端电性连接于该第一逆流防止器的控制端和该逻辑控制单元的第三控制脚;
一第二逆流防止器,具有一入口端、一出口端和一控制端,该出口端和入口端分别电性连接于所述电路装置的受电端和该升降压单元的第一调压端,该控制端电性连接于该逻辑控制单元的第五控制脚;以及
一接收或发射模式选择单元,电性连接于该逻辑控制单元的一接收或发射模式侦测脚与所述电池的放电端之间,且该接收或发射模式侦测脚电性连接于该所选模式自动回复模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无线充放电装置,其中,该接收或发射模式选择单元为一接收或发射模式选择开关和一接收或发射模式选择讯号的其中之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无线充放电装置,其中,所述电路装置具有一保护电路,该保护电路电性连接于所述电池与受电端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无线充放电装置,其中,该升降压单元为一种具有同步整流的升降压单元,且为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式同步整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向无线充放电装置,其中,该具有同步整流的升降压单元包括一电感和两彼此同向串联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该两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各具一控制极,该两控制极分别电性连接于该升降压单元的两控制端,该两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于串联后的一端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二调压端,另端则接地;该电感的一端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一调压端,另端则电性连接于该两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无线充放电装置,其中,包含一第三逆流防止器,该第三逆流防止器具有一入口端、一出口端和一控制端,该第三逆流防止器的出口端和入口端分别电性连接于所述电路装置的受电端和所述第二逆流防止器的出口端,该第三逆流防止器的控制端则电性连接于该逻辑控制单元的第六控制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向无线充放电装置,其中,各该逆流防止器具有一第一电阻和两彼此相对向串联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该两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于串联后的两端即为所述逆流防止器的入口端和出口端,该两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各具一控制极,该两控制极电性连接于该逆流防止器的控制端,该第一电阻的一端电性连接于该两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之间,另端亦电性连接于该逆流防止器的控制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向无线充放电装置,其中,各该逆流防止器具有一晶体管和一第二电阻,该晶体管的第一极电性连接于该两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晶体管的控制极,该晶体管的第二极接地,该第二电阻电性连接于该晶体管的第三极与该逆流防止器的控制端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无线充放电装置,其中,该逻辑控制单元的第四控制脚以回路方式电性连接于第三控制脚。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无线充放电装置,其中,该控制开关为一自动复位开关。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无线充放电装置,其中,该接收或发射模式选择开关的上游电性串接有一二极管和一第三电阻,该接收或发射模式选择开关的下游则电性串接有一第四电阻。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无线充放电装置,其中,该逻辑控制单元具有一电池电压侦测脚,该电池电压侦测脚电性连接于所述电池的放电端而读取该电池的电压。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无线充放电装置,其中,该逻辑控制单元具有一温度侦测脚,该温度侦测脚电性连接有一温度传感器而感测所述双向无线充放电装置的温度。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双向无线充放电装置,其中,该温度传感器为一热敏电阻。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双向无线充放电装置,其中,该热敏电阻并联于一第五电阻的一端,该第五电阻的另端电性连接于该逻辑控制单元的电源脚与该升降压单元的第二调压端之间。
CN2012203789627U 2012-07-31 2012-07-31 携带式电子产品的双向无线充放电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7980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3789627U CN202798095U (zh) 2012-07-31 2012-07-31 携带式电子产品的双向无线充放电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3789627U CN202798095U (zh) 2012-07-31 2012-07-31 携带式电子产品的双向无线充放电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798095U true CN202798095U (zh) 2013-03-13

Family

ID=478252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20378962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798095U (zh) 2012-07-31 2012-07-31 携带式电子产品的双向无线充放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79809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29517A (zh) * 2019-10-16 2020-02-21 深圳市华宝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双向充放电的电源线以及双向充放电电路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29517A (zh) * 2019-10-16 2020-02-21 深圳市华宝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双向充放电的电源线以及双向充放电电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698450B2 (en) Bidirectional wireless charging and discharging device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9673638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 switching power converter
CN104158255B (zh) 充放电管理系统及其应用的移动电源
CN103607009B (zh) 一种带自动保护功能的充放电电路
CN102624044A (zh) 用于低电压能量采集装置的电池充电器
CN205725016U (zh) 一种锂电池降压输出及充放电保护系统
CN103809492A (zh) 一键式多功能控制电路及穿戴类电子产品
CN101409455A (zh) 一种电池系统的电压平衡装置及电压平衡方法
CN107810584A (zh) 电池模块及在其中执行的方法
CN103825329A (zh) 一种双向电源转换电路
CN111525646A (zh) 充电电路、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US20040145347A1 (en) Series charger with separate detection of batteries (battery set)
TWM455291U (zh) 具有旁路控制之無線充電裝置
US6784638B2 (en) Series charger with separate detection of batteries
CN104092271A (zh) 一种智能化锂电池充电器
CN105009404B (zh) 薄膜微电池充电和输出控制
CN202997687U (zh) 具有旁路控制的双向无线充放电装置
CN103457314B (zh) 一种开关型单节锂电池充电和升压放电控制芯片
US12191685B2 (en) Power system configurations for wireless charging
CN204465107U (zh) 耐充共振式双向无线充放电装置
CN202798095U (zh) 携带式电子产品的双向无线充放电装置
CN201266996Y (zh) 一种手机电池及具有该手机电池的手机
JP3179287U (ja) 携帯型電子機器の双方向ワイヤレス充放電装置
CN106712249A (zh) 一种汽车启动电源
US8729853B2 (en) Wireless charging device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313

Termination date: 2016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