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783408U - 一种汽车车身后部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车身后部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2783408U CN202783408U CN 201220230027 CN201220230027U CN202783408U CN 202783408 U CN202783408 U CN 202783408U CN 201220230027 CN201220230027 CN 201220230027 CN 201220230027 U CN201220230027 U CN 201220230027U CN 202783408 U CN202783408 U CN 20278340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race panel
- car body
- wheel cover
- part structure
- back par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车身后部结构,包括对称设置的车身侧板、后轮罩、后纵梁、加强板,车身侧板与后轮罩相连接,后轮罩与后纵梁相连接,在两后纵梁之间设有后横梁,在两车身侧板之间设有包裹架,所述的加强板分别与车身侧板、后轮罩相连接。通过加强板连接车身侧板和后轮罩使其形成腔体型结构,腔体型结构可以增加截面的截面模量,提高车身后部的扭转刚度,起到提高车身刚度和模态的作用;通过包裹架和后横梁使车身后部形成笼型结构,可将后部的追尾碰撞载荷分解传递到整个后部结构,良好的吸收碰撞能量,提高碰撞安全性,腔体型结构和笼型结构,重量较轻。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车身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车身后部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技术的快速发展,汽车朝着安全化、舒适化、轻量化、信息化于一体的方向发展。其中,汽车的安全化、舒适化、轻量化与车身后部结构有很大的关系。
汽车后部要装载燃料箱,有的还要装载电池、双燃料储气瓶,提高车身后部刚度,保证汽车在追尾碰撞时的安全性;为改善乘员乘坐的舒适性,还需提高车身后部的模态;在提高车身后部刚度和模态的同时,要保证车身后部在碰撞时能较好的变形吸收碰撞能量,保护驾乘人员的生命安全,还要保证车身后部具有较轻重量,不会影响汽车的动力性和经济性。
目前已经公开的汽车车身后部结构如中国专利CN200810088004.4汽车车身后部结构、CN200810134145.5车辆的后部车身结构、CN200810086642.2车身后部的包裹架构造均没有很好将安全化、舒适化、轻量化集成,在不增加重量的情况下,使车身后部的刚度、模态提高,又可在碰撞时能很好的变形吸收碰撞能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汽车车身后部结构,以达到在不增加重量的情况下,提高车身后部刚度、模态的同时,又可在碰撞时能很好的变形吸收碰撞能量的目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汽车车身后部结构,包括对称设置的车身侧板、后轮罩、后纵梁、加强板,车身侧板与后轮罩相连接,后轮罩与后纵梁相连接,在两后纵梁之间设有后横梁,在两车身侧板之间设有包裹架,所述的加强板分别与车身侧板、后轮罩相连接。
所述的加强板包括加强板上段和加强板下段,加强板上段的端部嵌入加强板下段的开口内相连接。
所述的加强板上段设在包裹架和后轮罩之间,加强板上段分别与车身侧板、包裹架、后轮罩相连接,所述的加强板下段设在后轮罩和后纵梁之间,加强板下段分别与后轮罩、后纵梁相连接。
所述的加强板下段还与后横梁相连接。
所述的包裹架为设有凸起和凹坑的板状结构。
所述的包裹架上还设有减重孔。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通过加强板连接车身侧板和后轮罩使其形成腔体型结构,腔体型结构可以增加截面的截面模量,提高车身后部的扭转刚度,起到提高车身刚度和模态的作用;通过包裹架和后横梁使车身后部形成笼型结构,可将后部的追尾碰撞载荷分解传递到整个后部结构,良好的吸收碰撞能量,提高碰撞安全性,腔体型结构和笼型结构,重量较轻。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说明书各幅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车身后部结构构造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车身后部结构局部构造示意图。
图3为沿图2中A-A的剖视图。
图4为沿图2中B-B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后横梁与后纵梁连接构造示意图。
图中:1.包裹架、2.车身左侧板、3.车身右侧板、4.左加强板上段、5.右加强板上段、6.左后轮罩、7.右后轮罩、8.左加强板下段、9.右加强板下段、10.左后纵梁、11.右后纵梁、12.后横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汽车车身后部结构,包括对称设置的车身侧板、后轮罩、后纵梁、加强板,即包括车身左侧板2、车身右侧板3、左后轮罩6、右后轮罩7、左后纵梁10、右后纵梁11。其中,加强板包括加强板上段和加强板下段,分为左加强板上段4、左加强板下段8、右加强板上段5、右加强板下段9,加强板上段的端部嵌入加强板下段的开口内相连接,便于定位装配焊接操作。
车身侧板与后轮罩相连接,后轮罩与后纵梁相连接,在左后纵梁10和右后纵梁11之间设有后横梁12,在车身左侧板2和车身右侧板3之间设有包裹架1,使车身后部形成笼型结构,可将后部的追尾碰撞载荷分解传递到整个后部结构,良好的吸收碰撞能量,提高碰撞安全性,笼型结构重量较轻。加强板分别与车身侧板、后轮罩相连接,通过车身侧板和后轮罩使加强板截面封闭,形成腔体型结构,该腔体型结构可以增加截面的截面模量,提高车身后部的扭转刚度,起到提高车身刚度和模态的作用,腔体型结构重量较轻。
汽车车身后部结构左、右两侧相对称,左、右两侧构造一样,下面只对车身后部右侧优选结构描述。
右加强板上段5设在包裹架1和右后轮罩7之间,右加强板上段5分别与车身右侧板3、包裹架1、右后轮罩7相连接,将包裹架1、车身右侧板3、右后轮罩7连接在一起,提高结构刚度。
后横梁12横向一端与右后纵梁11相连接,具体为,后横梁12一端的下翼面和侧翼面的翻边与右后纵梁11的侧翼面连接,后横梁12一端的上翼面翻边设有焊接螺母与右加强板下段9的翻边通过螺栓连接。
右加强板下段9设在右后轮罩7和右后纵梁11之间,右加强板下段9分别与右后轮罩7、右后纵梁11的翻边相连接。具体为,右加强板下段9横座在右后纵梁11的翻边上,右加强板下段9开口的翻边与右后轮罩7相连接,右后轮罩7又与右后纵梁11一侧翼面相连接,右加强板下段和右后纵梁以及后横梁三者通过螺栓连接一起,提高了连接强度和接头强度。
优选的,包裹架1为设有凸起和凹坑的板状结构,包裹架上还设有减重孔,凸凹结构的包裹架刚度好,重量轻。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汽车车身后部结构,包括对称设置的车身侧板、后轮罩、后纵梁、加强板,车身侧板与后轮罩相连接,后轮罩与后纵梁相连接,在两后纵梁之间设有后横梁(12),其特征在于:在两车身侧板之间设有包裹架(1),所述的加强板分别与车身侧板、后轮罩相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车身后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强板包括加强板上段和加强板下段,加强板上段的端部嵌入加强板下段的开口内相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车身后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强板上段设在包裹架(1)和后轮罩之间,加强板上段分别与车身侧板、包裹架(1)、后轮罩相连接,所述的加强板下段设在后轮罩和后纵梁之间,加强板下段分别与后轮罩、后纵梁相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车身后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强板下段还与后横梁(12)相连接。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汽车车身后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包裹架(1)为设有凸起和凹坑的板状结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车身后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包裹架(1)上还设有减重孔。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220230027 CN202783408U (zh) | 2012-05-22 | 2012-05-22 | 一种汽车车身后部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220230027 CN202783408U (zh) | 2012-05-22 | 2012-05-22 | 一种汽车车身后部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2783408U true CN202783408U (zh) | 2013-03-13 |
Family
ID=478107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1220230027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783408U (zh) | 2012-05-22 | 2012-05-22 | 一种汽车车身后部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2783408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627762A (zh) * | 2015-11-02 | 2017-05-10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车身前部构造 |
CN107187503A (zh) * | 2016-01-21 | 2017-09-22 |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 机动车尾部 |
CN107264638A (zh) * | 2017-06-27 | 2017-10-20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后备箱的主框架和汽车 |
-
2012
- 2012-05-22 CN CN 201220230027 patent/CN202783408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627762A (zh) * | 2015-11-02 | 2017-05-10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车身前部构造 |
CN106627762B (zh) * | 2015-11-02 | 2019-03-29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车身前部构造 |
CN107187503A (zh) * | 2016-01-21 | 2017-09-22 |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 机动车尾部 |
CN107264638A (zh) * | 2017-06-27 | 2017-10-20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后备箱的主框架和汽车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5131387U (zh) | 下车体框架结构 | |
CN111169547B (zh) | 车身传力结构及汽车 | |
CN201165251Y (zh) | 汽车的下部车身结构 | |
CN204871195U (zh) | 一种整体车架结构 | |
CN106005015A (zh) | 一种纯电动车车架结构 | |
CN206623891U (zh) | 车身以及车辆 | |
CN207535988U (zh) | 前舱传力结构 | |
CN111376986B (zh) | 汽车车身骨架前部结构 | |
CN202783408U (zh) | 一种汽车车身后部结构 | |
CN114954676B (zh) | 车辆前舱结构及车辆 | |
CN204623579U (zh) | 汽车前围结构及汽车 | |
CN208036446U (zh) | 一种车辆前地板结构 | |
CN103786791A (zh) | 一种整体式汽车前纵梁 | |
CN211001573U (zh) | 纯电动汽车前地板总成 | |
CN201745641U (zh) | 一种车身前纵梁前端结构 | |
CN204915840U (zh) | 一种汽车a柱的上边梁 | |
CN209553315U (zh) | 一种汽车侧围总成 | |
CN111169268B (zh) | 电池包侧碰保护框架及汽车 | |
CN209479763U (zh) | 一种纯电动车车架结构 | |
CN105644628A (zh) | 汽车前立柱上段加强结构 | |
CN102975770B (zh) | 汽车地板 | |
CN202686538U (zh) | 具有后座椅防下潜梁结构的汽车后地板 | |
CN216424562U (zh) | 一种汽车前板簧悬架的碰撞车架结构 | |
CN206623885U (zh) | 车身以及车辆 | |
CN201026852Y (zh) | 一种轿车车门防撞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313 Termination date: 20150522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