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768787U - 一种输送机及其减速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输送机及其减速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2768787U CN202768787U CN 201220442645 CN201220442645U CN202768787U CN 202768787 U CN202768787 U CN 202768787U CN 201220442645 CN201220442645 CN 201220442645 CN 201220442645 U CN201220442645 U CN 201220442645U CN 202768787 U CN202768787 U CN 20276878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earing
- box body
- oil
- axle
- wheel ax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输送机及其减速器,该减速器包括箱体,以及与所述减速器输入轴连接的第一轮轴;与所述第一轮轴驱动连接的第二轮轴;与所述第二轮轴驱动连接的第三轮轴;与所述第三轮轴驱动连接并用于外接所述减速器输出轴的行星轮组件;其中,所述第一轮轴、所述第二轮轴、所述第三轮轴和所述行星轮组件设置在所述箱体内;所述第一轮轴外设置有用于径向定位所述第一轮轴的第一轴承组和用于轴向定位所述第一轮轴的第二轴承组;和/或,所述第二轮轴外设置有用于径向定位所述第二轮轴的第三轴承组和用于轴向定位所述第二轮轴的第四轴承组。不需要调整轴承轴向游隙,简化了装配。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输送机及其减速器。
背景技术
目前,目前,矿用刮板输送机用减速器的大多为单油腔,且输入轴为双圆锥滚子轴承或调心磙子轴承支承。
专利号为CN202152829矿用刮板输送机减速器,授权公告日2012年2月29日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包括输入轴、输出轴、输入轴到输出轴依次经弧齿锥齿轮副、圆柱齿轮副、行星齿轮副传动,行星轮个数为4的矿用刮板输送机减速器,该专利的输入轴采用一个调心磙子轴承和一个双列圆锥磙子轴承支承,在输送机减速器的箱体内轮轴上的轴承座需要调节它们之间的轴向游隙,结构复杂,安装不方便。
因此,针对现有输送机减速器内轮轴上轴向游隙调整复杂,整个结构安装不方便的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输送机及其减速器,以解决现有输送机减速器内轮轴上轴向游隙调整复杂,整个结构安装不方便的问题。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输送机用减速器,包括箱体,以及
与所述减速器输入轴连接的第一轮轴;
与所述第一轮轴驱动连接的第二轮轴;
与所述第二轮轴驱动连接的第三轮轴;
与所述第三轮轴驱动连接并用于外接所述减速器输出轴的行星组件;其中,
所述第一轮轴、所述第二轮轴、所述第三轮轴和所述行星组件设置在所述箱体内;
所述第一轮轴外设置有用于径向定位所述第一轮轴的第一轴承组和用于轴向定位所述第一轮轴的第二轴承组;和/或
所述第二轮轴外设置有用于径向定位所述第二轮轴的第三轴承组和用于轴向定位所述第二轮轴的第四轴承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轴承组包括:
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轮轴前后端部的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其中,
所述第一轴承外圈通过第一轴承座支撑在箱体上,所述第二轴承外圈通过第二轴承座支撑在箱体上;
所述第二轴承组包括:
设置在所述第一轮轴中部的第三轴承;其中,
所述第三轴承设置有轴向固定所述第三轴承的第一定位组件以及用于支撑在箱体上的第三轴承座;和/或
所述第三轴承组包括:
设置在所述第二轮轴前后端部的第四轴承和第五轴承;其中,
所述第四轴承外圈通过第四轴承座支撑在箱体上,所述第五轴承外圈通过第五轴承座支撑在箱体上;
所述第四轴承组包括:
设置在所述第二轮轴上的第六轴承;其中,
所述第六轴承设置有轴向固定所述第六轴承的第二定位组件以及用于支撑在箱体上的第六轴承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定位组件包括:
用于轴向固定所述第三轴承的内圈在所述第一轮轴上定位螺帽,所述定位螺帽固定在所述第一轮轴上并接触所述第三轴承一侧的内圈侧壁;以及
用于轴向固定所述第三轴承的外圈在箱体上的定位板,所述定位板固定在箱体内并接触所述第三轴承另一侧的外圈侧壁;和/或
所述第二定位组件包括:
用于轴向固定所述第六轴承内圈在所述第二轮轴的第一端盖;所述第一端盖固定在所述第二轮轴的端部并接触所述第六轴承一侧的内圈侧壁;以及
用于轴向固定所述第六轴承的外圈在箱体上的第二端盖,所述第二端盖固定在箱体上并接触所述第六轴承一侧的外圈侧壁。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轮轴上设置有与所述箱体外壁封闭的第一油封盖,所述第一油封盖与所述箱体的内腔封闭形成箱体内的油腔;和/或,所述第一油封盖内圈设置有密封在所述第一轮轴上的第一油封;和/或,所述第一油封盖与所述油腔对应的内端面上设有多个与所述油腔连通的油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轮轴上还设置有将所述油腔分隔成第一油腔和第二油腔的第二油封盖,其中所述第二油封盖与所述第一油封盖之间为第二油腔;
所述第二油封盖内圈设置有密封在所述第一轮轴上的第二油封。
进一步地,所述箱体包括上箱体和下箱体。
进一步地,所述箱体上设置对箱体内冷却降温的第一冷却器和第二冷却器;所述第一冷却器和所述第二冷却器分别对称地设置在所述上箱体和所述下箱体上;和/或,
所述箱体上设置有测量箱体内油腔油液的第一油位尺和第二油位尺,所述第一油位尺和所述第二油位尺分别对称地设置在所述上箱体和所述下箱体上;和/或,
所述箱体上设置有吸取箱体内铁屑的第一磁性螺塞和第二磁性螺塞所述第一磁性螺塞和所述第二磁性螺塞分别对称地设置在所述上箱体和所述下箱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冷却器包括:
冷却接头,固定在所述箱体外壳上,所述冷却接头上设置有进液连接口和出液连接口;
分别与所述进液连接口和所述出液连接口连接的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
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连接的第一冷却管和第二冷却管;和/或,
所述第二冷却器的结构与所述第一冷却器的结构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
固定在所述冷却接头内并与所述进液接口连通的第一内螺纹管;
固接在所述第一冷却管上并与所述第一内螺纹管螺接的第一外螺纹管;和/或,
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
固定在所述冷却接头内并与所述出液接口连通的第二内螺纹管;
固接在所述第二冷却管上并与所述第二内螺纹管螺接的第二外螺纹管。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磁性螺塞包括:
第一螺塞,所述第一螺塞固定在所述箱体上;
螺纹管,设置在所述箱体内,所述螺纹管一端与所述第一螺塞螺接;
第二螺塞,与所述螺纹管的另一端螺接;
磁性体,设置在所述螺纹管内;其中
所述的螺纹管上开设有多个引导槽孔;和/或,
所述第二磁性螺塞的结构与所述第一磁性螺塞结构相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输送机,所述输送机设置有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减速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输送机用减速器,包括箱体,以及与所述减速器输入轴连接的第一轮轴;与所述第一轮轴驱动连接的第二轮轴;与所述第二轮轴驱动连接的第三轮轴;与所述第三轮轴驱动连接并用于外接所述减速器输出轴的行星轮组件;其中,所述第一轮轴、所述第二轮轴、所述第三轮轴和所述行星轮组件设置在所述箱体内;所述第一轮轴外设置有用于径向定位所述第一轮轴的第一轴承组和用于轴向定位所述第一轮轴的第二轴承组;和/或,所述第二轮轴外设置有用于径向定位所述第二轮轴的第三轴承组和用于轴向定位所述第二轮轴的第四轴承组。不需要调整轴承轴向游隙,简化了装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面示意图图;
图3是第一油封盖内端油槽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B-B剖面示意图;
图5是图1的C向示意图;
图6是图5的F向示意图;
图7是图6的J-J剖视示意图;
图8是图5的K-K剖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箱体;2、上箱体;3、下箱体;4、第一油封盖;5、第二油封;6、定位板;7、第三轴承;8、定位螺帽;9、第二轴承;10、第一油封;11、第一轮轴;12、第一油封盖;13、第二油腔;14、第三轴承座;15、第一轴承;16、第四轴承;17、锥齿轮;18、第一垫圈;19、第六轴承座;20、第六轴承;21、第五轴承;22、第二端盖;23、第一端盖;24、第二轮轴;
25、第九轴承;26、第三轮轴;27、第九轴承座;28、第四端盖;29、齿轮;30、花键;31、第十轴承;32、太阳轮;33、行星轮;34、行星架;35、内齿圈;36、第八轴承;37、第三端盖;38、内油封座;39、密封件;40、外油封座;41、第七轴承;42、行星轴;
43、油槽;44、第一磁性螺塞;41a、第二磁性螺塞;45、第一冷却器;45a、第二冷却器;46、磁性体47、螺纹管;47a、引导槽;48、第一螺塞;48a、第二螺塞;
49、第一油位尺;50、第二油位尺;51、第一内螺纹管;52、第一外螺纹管;53、第一冷却管;53a、第二冷却管;54、中间管55、冷却接头;56、进液连接口;56a、出液连接口;57、第一油腔;58、第二垫圈;59、行星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指出,本部分中的对具体结构的描述及描述顺序仅是对具体实施例的说明,不应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有任何限制作用。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输送机用减速器,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箱体1,以及,与减速器输入轴连接的第一轮轴11;与第一轮轴11驱动连接的第二轮轴24;与第二轮轴24驱动连接的第三轮轴26;与第三轮轴26驱动连接并用于外接减速器输出轴的行星组件59;其中,第一轮轴11、所述第二轮轴24、所述第三轮轴26和所述行星组件59设置在所述箱体1内;第一轮轴11外设置有用于径向定位所述第一轮轴11的第一轴承组和用于轴向定位所述第一轮轴11的第二轴承组;第二轮轴24外设置有用于径向定位所述第二轮轴24的第三轴承组和用于轴向定位所述第二轮轴24的第四轴承组。
其中,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轮轴11为一端具有锥齿轮的中轴,第二轮轴24中部带有中间齿轮,顶部也具有锥齿轮17,第一轮轴11通过其上的锥齿轮与第二轮轴24上的锥齿轮17驱动连接,来实现驱动第二轮轴24转动;第二轮轴24通过其中部的中间齿轮与第三轮轴26中部的中间齿轮驱动连接;第三轮轴26顶部通过花键30与行星组件59驱动连接。
通过在第一轮轴11上分别设置用于径向定位和轴向定位第一轮轴11的第一轴承组和第二轴承组,在第二轮轴24上分别设置用于径向定位和轴向定位第二轮轴24的第三轴承组和第四轴承组。能够使第一轮轴11和第二轮轴24在通过其顶部的锥齿轮传动时不容易出现故障。
优选地,如图2所示,第一轴承组包括:设置在第一轮轴11前后端部的第一轴承15和第二轴承9;其中,第一轴承15外圈通过第一轴承座支撑在箱体1上,第二轴承9外圈通过第二轴承座支撑在箱体1上。第二轴承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轮轴11中部的第三轴承7;其中,第三轴承7设置有轴向固定所述第三轴承7的第一定位组件以及用于支撑在箱体1上的第三轴承座14。
其中,具体的,如图2所示,第一定位组件包括:用于轴向固定所述第三轴承7的内圈在所述第一轮轴11上定位螺帽8,所述定位螺帽8固定在所述第一轮轴11上并接触所述第三轴承7一侧的内圈侧壁;以及,用于轴向固定所述第三轴承7的外圈在箱体1上的定位板6,所述定位板6固定在箱体1内并接触所述第三轴承7另一侧的外圈侧壁。
优选地,如图2所示,第三轴承组包括:设置在第二轮轴24前后端部的第四轴承16和第五轴承21;其中,第四轴承16外圈通过第四轴承座支撑在箱体1上,第五轴承21外圈通过第五轴承座支撑在箱体1上;第四轴承组包括:设置在第二轮轴24上的第六轴承20;其中,第六轴承20设置有轴向固定第六轴承20的第二定位组件以及用于支撑在箱体1上的第六轴承座19。
其中,具体的,如图2所示,第二定位组件包括:用于轴向固定所述第六轴承20内圈在所述第二轮轴24的第一端盖23;所述第一端盖23固定在所述第二轮轴24的端部并接触所述第六轴承20一侧的内圈侧壁;以及,用于轴向固定所述第六轴承20的外圈在箱体1上的第二端盖22,所述第二端盖固定在箱体1上并接触所述第六轴承20一侧的外圈侧壁。其中,如图2所示,第二端盖22通过固定件来接触所述第六轴承20外圈侧壁。
当然,本实用新型也可以使用其他可以轴向定位第三轴承的定位组件,以及用于轴向定位第六轴承的组件。
优选地,第三轴承外圈7与所述第三轴承座14间隔距离不小于0.5毫米;第六轴承20外圈与所述第六轴承座19间隔距离不小于0.5毫米,能够在第三轴承和第六轴承支撑时有一定的膨胀区域,防止轴承损坏,提高使用寿命。
优选地,如图2、图3和图4所示,第一轮轴11上设置有与箱体1外壁封闭的第一油封盖12,第一油封盖12与箱体1的内腔封闭形成箱体内的油腔;第一油封盖12内圈设置有密封在所述第一轮轴11上的第一油封10。第一油封盖12与所述油腔对应的内端面上设有多个与所述油腔连通的油槽43。通过第一油封盖能够将第一轮轴封闭在油腔中,满足第一轮轴及第一轮轴上的轴承的润滑需要,第一油封盖12与箱体密封处还设置有第二垫圈58,再就是在第一油封盖12上设置与油腔连通的油槽43,能够储存部分润滑油,提高润滑效果。如图3所示,油槽43有四个,对称地设置在油封盖12上。
其中,第一轮轴11上还设置有将所述油腔分隔成第一油腔57和第二油腔13的第二油封盖4,其中所述第二油封盖4与所述第一油封盖12之间为第二油腔13;第二油封盖4内圈设置有密封在所述第一轮轴11上的第二油封5。将油腔分成第一油腔和第二油腔,可以防止两个油腔油液相互污染,提高润滑油使用寿命。
其中,第三轮轴26通过中部设置的齿轮29与第二轮轴24传动,然后通过花键30与行星组件59传动,所以只在第三轮轴26的顶部和底部设置第九轴承27和第十轴承31,结构简单,能够有效辅助第三轮轴26工作。
如图1、图5和图6所示,箱体1包括上下设置的的上箱体2和下箱体3,箱体1上设置对箱体内冷却降温的第一冷却器45和第二冷却器45a;所述第一冷却器45和所述第二冷却器45a分别对称地设置在所述上箱体2和所述下箱体3上;箱体1上设置有测量箱体内油腔油液的第一油位尺49和第二油位尺50,所述第一油位尺49和所述第二油位尺50分别对称地设置在所述上箱体2和所述下箱体3上;箱体1上设置有吸取箱体1内铁屑的第一磁性螺塞44和第二磁性螺塞44a,所述第一磁性螺塞44和所述第二磁性螺塞44a分别对称地设置在所述上箱体2和所述下箱体3上。
如图8所示,所述第一冷却器45的结构与第二冷却器45a的结构相同,下面以第二冷却器45a的结构来说明;第二冷却器45a包括:冷却接头55,固定在所述箱体1外壳上,所述冷却接头55上设置有进液连接口56和出液连接口56a;分别与所述进液连接口56和所述出液连接口56a连接的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连接的第一冷却管53和第二冷却管53a。
如图8所示,优选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冷却接头55内并与所述进液接口56连通的第一内螺纹管51;固接在所述第一冷却管53上并与所述第一内螺纹管51螺接的第一外螺纹管56;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冷却接头内并与所述出液接口连通的第二内螺纹管;固接在所述第二冷却管上并与所述第二内螺纹管螺接的第二外螺纹管。
其中,如图7所示,第一磁性螺塞44包括:第一螺塞48,所述第一螺塞48固定在所述箱体1上;螺纹管47,设置在所述箱体1内,所述螺纹管47一端与所述第一螺塞48螺接;第二螺塞48a,与所述螺纹管47的另一端螺接;磁性体46,设置在所述螺纹管47内;其中,所述的螺纹管47上开设有多个引导槽孔47a;第二磁性螺塞44a的结构与所述第一磁性螺塞44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优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行星组件59包括:与所述第三轮轴26键连接的太阳轮32;与所述太阳轮32齿轮驱动连接的行星轮33;设置在所述行星轮33中轴的行星轴42;与所述太阳轮32同轴设置并供所述行星轮33转动的内齿圈35;其中,所述内齿圈35固定在所述箱体1内,所述内齿圈35的内齿与所述行星轮33齿轮咬合;所述行星轴42设置在行星架34上;所述行星架34通过第七轴承41支撑在所述箱体1内,并通过第八轴承36支撑在在输出端的第三端盖37上。
进一步优选地,内齿圈35固定在所述箱体1上;所述第八轴承36外侧设置有固定在所述箱体1输出端的内油封座38和外油封座40;所述内油封座38和所述外油封座40之间设置有密封件39。
具体为,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输送机减速器为一种矿用刮板输送机用减速器,包括箱体1、第一轮轴11、第二轮轴24、第三轮轴26、行星机构59、两个冷却器、两个磁性螺塞、两个油位尺。
如图1、图5、图6所示,箱体1由上箱体2、下箱体3组成,上箱体2和下箱体3通过螺钉连接(图中未视出)。
如图5、图6、图8所示,上箱体2与下箱体3上对称位置设有相同的冷却器,即第一冷却器45和第二冷却器45a。
如图5、图6、图7所示,上箱体2与下箱体3上对称位置设有相同的磁性螺塞,即第一磁性螺塞44和第二磁性螺塞44a。
如图6所示,上箱体2与下箱体3上对称位置设有相同的油位尺,即述第一油位尺49和第二油位尺50,分别用来检测两个间隔开的油腔内的油液。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轮轴11、第二轮轴24、第三轮轴26、行星机构59设于箱体1内。第一轴11上设有三个轴承(第一轴承15、第二轴承7和第三轴承9),其中内外两个轴承(第一轴承15和第三轴承9)支承于箱体1,另外一个轴承(第二轴承7)设于第一轮轴11的中部,第二轴承7的内圈通过定位螺帽8固定于第一轮轴11上,第二轴承7的外圈通过定位板6轴向固定于箱体1上,且在该第二轴承7与箱体1之间沿径向留有大于0.5mm的间隙。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第一轮轴11上所设第一油封盖12内端设有4处油槽43,该油槽43与箱体中的油腔13连通。
如图2所示,箱体1上所设第一油封盖12上设有第一油封10,第二油封盖4上设有第二油封5,第二油封5将箱体分隔成两个油腔分别为第一油腔57和第二油腔13。
如图2所示,第二轮轴24上设有三个轴承(第四轴承16、第五轴承21和第六轴承20),其中内外两个轴承(第四轴承16和第五轴承21)支承于箱体1,另外一个轴承(第六轴承20)设于第二轮轴24的中部区域,第六轴承20的内圈通过第一端盖23固定于第二轮轴24,第六轴承20的外圈通过第二盖22轴向固定于箱体1上,且在该第六轴承20与箱体1之间沿径向留有大于0.5mm的间隙。
如图5、图6、图8所示,第二冷却器45a上设有第一冷却管53和第二冷却管53a,以及进液连接口56和出液连接口56a;其中,第一冷却管53和第二冷却管53a与进液连接口56和出液连接口56a分别通过相同结构连接组件连接,具体为,第一冷却管53的接头通过外螺纹管连接在安装有内螺纹管的冷却接头上,内螺纹管为管状固定螺母。
如图5、图6、图7所示,箱体1的上箱体2与下箱体3上具有相同的磁性螺塞,即所述第一磁性螺塞44和第二磁性螺塞44a;磁性螺塞44上设有引导槽孔47a、磁性体46、磁性体46通过第一螺塞48、第二螺塞48a和螺纹管47固定于箱体1上,引导槽孔47a便于收集箱体内部的铁屑。
如图2所示,行星组件59包括太阳轮32、行星轮33、行星架34、内齿圈35,内齿圈35外端设有第三端盖37,在第三端盖37上设有内油封座38,行星架34外端设有外油封座40,在内油封座38与外油封座40之间设有密封件39,行星架34一端通过第八轴承36支承于第三盖37,另一端通过第七轴承41支承于箱体1上。
如图2所示,太阳轮32、行星轮33、行星架34、内齿圈35,盖37,内油封座38,外油封座40,密封39组成的行星组件59与箱体1固定连接。
如图2所示、第一轮轴11的齿轮与第二轮轴24上所设锥齿轮17相啮合,第二轮轴24的齿轮与第三轮轴26上所设齿轮29相啮合,第三轮轴26通过花键与行星组件59的太阳轮32相连。太阳轮32与行星轮33相啮合,行星轮33通过行星轴42与行星架34连接,并与内齿圈35相啮合。
本实用新型优点有:
1、改善轴承润滑。
2、提高散热效果,降低减速器的温升。
3、不需要调整轴承轴向游隙,简化了装配。
4、改善了润滑油的清洁度。
其中本实用新型采用上箱体2和下箱3体对称结构,便于左右减速器通用。
第一轮轴11和第二轮24轴上均设有三个轴承,其中内外两个轴承承担径向力,设于轮轴的中部的轴承承担轴向力,不需要调整轴承轴向游隙,简化了装配。
第一轮轴11上的第一油封盖12内端设有上下至少2处油槽43,便于油的回流和降低工作中产生的气压,有利于提高密封效果。
第一轮轴11通过第一油封盖12和第二油封盖4将箱体1分割成两个油腔,便于改善轴承润滑和提高散热效果,降低温升。
上箱体2和下箱体3上对称位置设的冷却器,便于更换维修。
上箱体2和下箱体3上对称位置设置的磁性螺塞设有用于收集铁屑的引导槽孔47a,磁性体46通过螺堵固定于磁性螺塞的铁屑收集孔内,其收集铁销的容量加大,且便于分解和清理铁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输送机,所述输送机设置有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减速器。由于上述的减速器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因此,设有该减速器的输送机也应具备相应的技术效果,其具体实施过程与上述实施例类似,兹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输送机用减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以及
与所述减速器输入轴连接的第一轮轴(11);
与所述第一轮轴(11)驱动连接的第二轮轴(24);
与所述第二轮轴(24)驱动连接的第三轮轴(26);
与所述第三轮轴(26)驱动连接并用于外接所述减速器输出轴的行星组件(59);其中,
所述第一轮轴(11)、所述第二轮轴(24)、所述第三轮轴(26)和所述行星组件(59)设置在所述箱体(1)内;
所述第一轮轴(11)外设置有用于径向定位所述第一轮轴(11)的第一轴承组和用于轴向定位所述第一轮轴(11)的第二轴承组;和/或
所述第二轮轴(24)外设置有用于径向定位所述第二轮轴(24)的第三轴承组和用于轴向定位所述第二轮轴(24)的第四轴承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机用减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承组包括:
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轮轴(11)前后端部的第一轴承(15)和第二轴承(9);其中,
所述第一轴承(15)外圈通过第一轴承座支撑在箱体(1)上,所述第二轴承(9)外圈通过第二轴承座支撑在箱体(1)上;
所述第二轴承组包括:
设置在所述第一轮轴(11)中部的第三轴承(7);其中,
所述第三轴承(7)设置有轴向固定所述第三轴承(7)的第一定位组件以及用于支撑在箱体(1)上的第三轴承座(14);和/或
所述第三轴承组包括:
设置在所述第二轮轴(24)前后端部的第四轴承(16)和第五轴承(21);其中,
所述第四轴承(16)外圈通过第四轴承座支撑在箱体(1)上,所述第五轴承(21)外圈通过第五轴承座支撑在箱体(1)上;
所述第四轴承组包括:
设置在所述第二轮轴(24)上的第六轴承(20);其中,
所述第六轴承(20)设置有轴向固定所述第六轴承(20)的第二定位组件以及用于支撑在箱体(1)上的第六轴承座(19);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送机用减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组件包括:
用于轴向固定所述第三轴承(7)的内圈在所述第一轮轴(11)上定位螺帽(8),所述定位螺帽(8)固定在所述第一轮轴(11)上并接触所述第三轴承(7)一侧的内圈侧壁;以及
用于轴向固定所述第三轴承(7)的外圈在箱体(1)上的定位板(6),所述定位板(6)固定在箱体(1)内并接触所述第三轴承(7)另一侧的外圈侧壁;和/或
所述第二定位组件包括:
用于轴向固定所述第六轴承(20)内圈在所述第二轮轴(24)的第一端盖(23);所述第一端盖(23)固定在所述第二轮轴(24)的端部并接触所述第六轴承(20)一侧的内圈侧壁;以及
用于轴向固定所述第六轴承(20)的外圈在箱体(1)上的第二端盖(22),所述第二端盖固定在箱体(1)上并接触所述第六轴承(20)一侧的外圈侧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送机用减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轮轴(11)上设置有与所述箱体(1)外壁封闭的第一油封盖(12),所述第一油封盖(12)与所述箱体(1)的内腔封闭形成箱体内的油腔;和/或,
所述第一油封盖(12)内圈设置有密封在所述第一轮轴(11)上的第一油封(10);和/或,
所述第一油封盖(12)与所述油腔对应的内端面上设有多个与所述油腔连通的油槽(43)。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输送机用减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轮轴(11)上还设置有将所述油腔分隔成第一油腔(57)和第二油腔(13)的第二油封盖(4),其中所述第二油封盖(4)与所述第一油封盖(12)之间为第二油腔(13);
所述第二油封盖(4)内圈设置有密封在所述第一轮轴(11)上的第二油封(5)。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输送机用减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包括上箱体(2)和下箱体(3)。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输送机用减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上设置对箱体内冷却降温的第一冷却器(45)和第二冷却器(45a);所述第一冷却器(45)和所述第二冷却器(45a)分别对称地设置在所述上箱体(2)和所述下箱体(3)上;和/或,
所述箱体(1)上设置有测量箱体内油腔油液的第一油位尺(49)和第二油位尺(50),所述第一油位尺(49)和所述第二油位尺(50)分别对称地设置在所述上箱体(2)和所述下箱体(3)上;和/或,
所述箱体(1)上设置有吸取箱体(1)内铁屑的第一磁性螺塞(44)和第二磁性螺塞(44a),所述第一磁性螺塞(44)和所述第二磁性螺塞(44a)分别对称地设置在所述上箱体(2)和所述下箱体(3)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输送机用减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器(45)包括:
冷却接头(55),固定在所述箱体(1)外壳上,所述冷却接头(55)上设置有进液连接口(56)和出液连接口(56a);
分别与所述进液连接口(56)和所述出液连接口(56a)连接的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
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连接的第一冷却管(53)和第二冷却管(53a);和/或,
所述第二冷却器(45a)的结构与所述第一冷却器的结构相同。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输送机用减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包括:
固定在所述冷却接头(55)内并与所述进液接口(56)连通的第一内螺纹管(51);
固接在所述第一冷却管(53)上并与所述第一内螺纹管(51)螺接的第一外螺纹管(56);和/或,
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包括:
固定在所述冷却接头内并与所述出液接口连通的第二内螺纹管;
固接在所述第二冷却管上并与所述第二内螺纹管螺接的第二外螺纹管。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输送机用减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性螺塞(44)包括:
第一螺塞(48),所述第一螺塞(48)固定在所述箱体(1)上;
螺纹管(47),设置在所述箱体(1)内,所述螺纹管(47)一端与所述第一螺塞螺(48)接;
第二螺塞(48a),与所述螺纹管(47)的另一端螺接;
磁性体(46),设置在所述螺纹管(47)内;其中
所述的螺纹管(47)上开设有多个引导槽孔(47a);和/或,
所述第二磁性螺塞(44a)的结构与所述第一磁性螺塞(44)结构相同。
11.一种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机设置有如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减速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220442645 CN202768787U (zh) | 2012-08-31 | 2012-08-31 | 一种输送机及其减速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220442645 CN202768787U (zh) | 2012-08-31 | 2012-08-31 | 一种输送机及其减速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2768787U true CN202768787U (zh) | 2013-03-06 |
Family
ID=477753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1220442645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768787U (zh) | 2012-08-31 | 2012-08-31 | 一种输送机及其减速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2768787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697112A (zh) * | 2013-12-25 | 2014-04-02 | 宁夏天地奔牛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 破碎机用一级圆锥齿轮减速器 |
CN104373563A (zh) * | 2014-12-01 | 2015-02-25 | 重庆先友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一种农用车多功能传动箱 |
-
2012
- 2012-08-31 CN CN 201220442645 patent/CN202768787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697112A (zh) * | 2013-12-25 | 2014-04-02 | 宁夏天地奔牛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 破碎机用一级圆锥齿轮减速器 |
CN104373563A (zh) * | 2014-12-01 | 2015-02-25 | 重庆先友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一种农用车多功能传动箱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671852B (zh) | 高速齿轮箱密封装置及应用该装置的高速齿轮箱 | |
CN103542040A (zh) | 一种直交轴行星减速机 | |
CN202768787U (zh) | 一种输送机及其减速器 | |
CN104847877B (zh) | 水泥辊压机用减速机 | |
CN102913610A (zh) | 一种用于高速行星排的浮动齿圈轴向定位机构 | |
CN204553704U (zh) | 一种直交轴式齿轮箱 | |
CN201530701U (zh) | 一种丝杆升降机 | |
CN104595424B (zh) | 行星齿轮边减速器总成 | |
CN102829165B (zh) | 行星轮轴承强制润滑装置 | |
CN102330810B (zh) | 水冷式矿用曳引机 | |
CN204493670U (zh) | 带强制油润滑系统的主减速器总成 | |
CN203703068U (zh) | 减速机刚性联接法兰组件 | |
CN202152844U (zh) | 行星轮轴承强制润滑装置 | |
CN204755755U (zh) | 一种用于陶瓷切割机的减速机 | |
CN105840790B (zh) | 一种高效颗粒机专用减速机 | |
CN103174802B (zh) | 一种减速器及安装此减速器的连续采煤机 | |
CN201982631U (zh) | 拖拉机传动箱主动压力润滑装置 | |
CN206889645U (zh) | 行星轮 | |
CN202912284U (zh) | 刮板输送机用减速器传动装置 | |
CN107504137B (zh) | 油脂分离润滑的轮边减速器 | |
CN203979348U (zh) | 载重汽车改良的贯通式主减速器总成 | |
CN209067824U (zh) | 一种主减速器壳 | |
CN216478844U (zh) | 一种高速行星减速机 | |
CN204872606U (zh) | 一种用于螺旋输送机的多齿轮并联齿轮箱 | |
CN205423774U (zh) | 一种高效颗粒机专用减速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306 Termination date: 20160831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