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695865U - 插头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插头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2695865U CN202695865U CN 201220210357 CN201220210357U CN202695865U CN 202695865 U CN202695865 U CN 202695865U CN 201220210357 CN201220210357 CN 201220210357 CN 201220210357 U CN201220210357 U CN 201220210357U CN 202695865 U CN202695865 U CN 20269586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hield shell
- pin connector
- shell
- metal shell
- insulating bod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插头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固持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及包覆于绝缘本体外的金属外壳和屏蔽壳体。所述绝缘本体包括本体部及自本体部向前延伸形成的舌板。所述金属外壳包覆于舌板外,所述屏蔽壳体遮罩于本体部外。所述金属外壳设有一个与屏蔽壳体抵接的接地弹片,在自由状态下,所述接地弹片与本体部呈一定角度斜向外延伸。由于接地弹片呈一定角度斜向外延伸,在金属外壳和屏蔽壳体组装完成后,在向外的回弹力的作用下,接地弹片将保证与上屏蔽壳体接触稳定。因此,金属外壳与屏蔽壳体导通不良的问题将得到较好的改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插头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与对接插座连接器对接而实现信号传输的插头连接器。
【背景技术】
相关现有的Micro USB插头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固持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及包覆于绝缘本体外的金属外壳和屏蔽壳体。所述绝缘本体包括本体部及自本体部向前延伸形成的舌板。所述金属外壳包覆于舌板外,所述屏蔽壳体遮罩于本体部外。通常情况下,金属外壳与屏蔽壳体相互导通,实现连接。但是,在一些意外情况下,金属外壳与屏蔽壳体导通不良,而出现接地开路或瞬断现象。
因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插头连接器,以克服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插头连接器,其可克服金属外壳与屏蔽壳体导通不良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插头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固持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及包覆于绝缘本体外的金属外壳和屏蔽壳体。所述绝缘本体包括本体部及自本体部向前延伸形成的舌板。所述金属外壳包覆于舌板外,所述屏蔽壳体遮罩于本体部外。所述金属外壳设有一个与屏蔽壳体抵接的接地弹片,在自由状态下,所述接地弹片与本体部呈一定角度斜向外延伸。
进一步的,所述本体部顶面于中间部分凹陷形成一凹陷部,所述接地弹片位于凹陷部上方。
进一步的,在金属外壳和屏蔽壳体组装完成后,所述接地弹片被屏蔽壳体抵压而收容于凹陷部内。
进一步的,所述金属外壳包括主体部及自主体部后端弯折形成的卡固片,所述屏蔽壳体于前端设有贯穿孔,所述卡固片穿过贯穿孔与屏蔽壳体卡固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金属外壳还设有自主体部向后延伸形成的卡扣部,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位于凹陷部内的固持凸台,所述卡扣部卡扣住固持凸台。
进一步的,所述屏蔽壳体包括相互卡扣配合的上屏蔽壳体及下屏蔽壳体,所述接地弹片抵接上屏蔽壳体。
进一步的,所述上屏蔽壳体设有第一侧壁,所述第一侧壁设有向外凸伸的卡扣凸台,所述下屏蔽壳体设有第二侧壁,所述第二侧壁设置有卡扣孔,卡扣凸台与卡扣孔相互卡扣。
进一步的,所述上屏蔽壳体包括一顶壁及自顶壁向下弯折形成的第一定位卡持部,所述下屏蔽壳体包括一底壁及自底壁向上弯折形成的第二定位卡持部,第一定位卡持部与第二定位卡持部卡持住本体部的前端面。
进一步的,所述插头连接器还包括一绝缘基座,所述下屏蔽壳体的底壁设有向上屏蔽壳体凸伸的限位抵挡部,所述限位抵挡部抵持住绝缘基座。
进一步的,所述插头连接器还包括一固持于绝缘本体内的锁扣件,所述锁扣件包括两臂部及连接两臂部的连接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插头连接器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于接地弹片呈一定角度斜向外延伸,在金属外壳和屏蔽壳体组装完成后,接地弹片被上屏蔽壳体抵压而收容于凹陷部内。在向外的回弹力的作用下,接地弹片将保证与上屏蔽壳体接触稳定。因此,金属外壳与屏蔽壳体导通不良的问题将得到较好的改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插头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插头连接器上屏蔽壳体拆分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插头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插头连接器的另一视角立体分解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插头连接器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插头连接器 | 100 | 绝缘本体 | 1 |
本体部 | 11 | 凹陷部 | 111 |
固持凸台 | 112 | 第一凹槽 | 113 |
舌板 | 12 | 收容部 | 120 |
导电端子收容槽 | 13 | 锁扣件收容槽 | 14 |
导电端子 | 2 | 固持部 | 21 |
倒刺 | 211 | 连接部 | 22 |
接触部 | 23 | 引脚部 | 24 |
锁扣件 | 3 | 臂部 | 31 |
卡钩部 | 311 | 延长臂 | 312 |
连接臂 | 32 | 绝缘基座 | 4 |
引脚收容部 | 41 | 延长臂收容部 | 42 |
第二凹槽 | 43 | 凸肋 | 44 |
金属外壳 | 5 | 主体部 | 51 |
定位臂 | 52 | 卡扣部 | 53 |
接地弹片 | 54 | 卡固片 | 55 |
屏蔽壳体 | 6 | 上屏蔽壳体 | 61 |
顶壁 | 611 | 第一侧壁 | 612 |
卡扣凸台 | 6121 | 压盖 | 613 |
第一定位卡持部 | 614 | 下屏蔽壳体 | 62 |
底壁 | 621 | 限位抵挡部 | 6211 |
第二侧壁 | 622 | 卡扣孔 | 6221 |
线缆扣合件 | 623 | 第二定位卡持部 | 624 |
贯穿孔 | 625 |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详细介绍本实用新型插头连接器100的具体实施方式。在以下描述中,所涉及方位的描述皆以图3为参考。
参阅图1至图5,在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插头连接器100为一Micro USB插头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1、固持于绝缘本体1内的导电端子2和锁扣件3、位于绝缘本体1后端的绝缘基座4及包覆绝缘本体1外的金属外壳5和屏蔽壳体6。
所述绝缘本体1设有本体部11及自本体部11向前延伸形成的舌板12。所述本体部11顶面设有一于中间部分凹陷形成凹陷部111及一位于凹陷部111中间的固持凸台112。所述本体部11的两侧面分别设有位于中部的第一凹槽113,所述第一凹槽113底面与舌板12的侧面齐平且与舌板12的侧面相连。所述舌板12设有一收容部120,以供对接连接器的对接部分插入。所述绝缘本体1亦设有若干自前端面贯穿至后端面(即贯穿舌板12及本体部11)的导电端子收容槽13和锁扣件收容槽14。
所述导电端子2自后向前组装入绝缘本体1的导电端子收容槽13内,其包括固持部21、自固持部21向前延伸形成的连接部22、连接连接部22另一端的接触部23及自固持部21向后弯折延伸形成的引脚部24。所述固持部21的上端面设有若干倒刺211而与本体部11干涉配合,致使导电端子2与绝缘本体1稳定固持 。所述连接部22收容于导电端子收容槽13内,所述接触部23呈突起状且突出收容部120的底面,以保证与对接连接器的对接端子稳定接触。所述引脚部24延伸出绝缘本体1的后端面外,以与绝缘基座4组装配合。
所述锁扣件3自后向前组装入绝缘本体1的锁扣件收容槽14内,其包括两臂部31及连接两臂部31的连接臂32。所述臂部31设有位于前端向上突起的卡钩部311及位于后端向后延伸形成的延长臂312。所述卡钩部311与对接连接器相互卡钩配合,实现两连接器的稳定配合。所述延长臂312延伸出绝缘本体1的后端面外,以与绝缘基座4组装配合。
所述绝缘基座4大致呈方体,其设有自顶面及底面凹陷形成的引脚收容部41、位于引脚收容部41两侧的且自前端面向绝缘基座4内部凹陷形成的延长臂收容部42、位于侧面中部的第二凹槽43及自顶面及底面前端凸伸形成的凸肋44。所述引脚收容部41呈上下交错设置,且与导电端子收容槽13对应导通,实现对应导电端子2的引脚部24的安装。所述延长臂收容部42与锁扣件收容槽14对应导通,实现对应臂部31的延长臂312的安装。所述第二凹槽43与第一凹槽113宽度相同。在组装完成后,所述第二凹槽43的底面与第一凹槽113的底面齐平,即第二凹槽43的底面、第一凹槽113的底面及舌板12的侧面齐平。
所述金属外壳5由金属板冲压及钣金制成,其包括主体部51、自主体部51两侧向后延伸形成的定位臂52、自主体部51顶面向后延伸形成的卡扣部53和接地弹片54及自主体部51底面后端弯折形成的卡固片55。所述主体部51包覆于舌板12外。所述定位臂52卡持于第一凹槽113和第二凹槽43中,实现金属外壳5、绝缘本体1及绝缘基座4的上下限位,有利于金属外壳5、绝缘本体1及绝缘基座4的固定配合。所述卡扣部53卡扣住固持凸台112,实现金属外壳5与绝缘本体1的稳定固持。在自由状态下,所述接地弹片54位于凹陷部111上方且呈一定角度远离绝缘本体1延伸。
所述屏蔽壳体6包括上屏蔽壳体61及下屏蔽壳体62。所述上屏蔽壳体61包括一顶壁611、自顶壁611两侧向下弯折形成的第一侧壁612、自顶壁611向后延伸形成的压盖613及自顶壁611向下弯折形成的第一定位卡持部614。所述第一侧壁612设有若干向外凸伸的卡扣凸台6121。所述下屏蔽壳体62包括一底壁621、自底壁621两侧向上弯折形成的第二侧壁622、自底壁621向后延伸形成的线缆扣合件623及自底壁621向上弯折形成的第二定位卡持部624。所述底壁621设有向上屏蔽壳体61凸伸的限位抵挡部6211。所述第二侧壁622对应于第一侧壁612的卡扣凸台6121设置有卡扣孔6221。所述第二定位卡持部624与底壁621相连处设有贯穿孔625。在金属外壳和屏蔽壳体组装完成后,卡扣凸台6121与卡扣孔6221相互卡扣,实现上屏蔽壳体61与下屏蔽壳体62的稳定组装配合。第一定位卡持部614和第二定位卡持部624卡持住绝缘本体1的前端面,金属外壳5的卡固片55穿过贯穿孔625与第二定位卡持部624卡固配合,限位抵挡部6211抵持住绝缘基座4下方的凸肋44。因此,绝缘本体1、绝缘基座4、金属外壳5及屏蔽壳体6稳定固持。由于向外的回弹力的作用,接地弹片54与上屏蔽壳体61接触稳定,达成可靠的电性连接。
由于接地弹片54呈一定角度斜向外延伸,在金属外壳和屏蔽壳体组装完成后,接地弹片54被上屏蔽壳体61抵压而收容于凹陷部111内。在向外的回弹力的作用下,接地弹片54将保证与上屏蔽壳体61接触稳定。因此,金属外壳5与屏蔽壳体6导通不良的问题将得到较好的改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实用新型说明书而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插头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固持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及包覆于绝缘本体外的金属外壳和屏蔽壳体,所述绝缘本体包括本体部及自本体部向前延伸形成的舌板,所述金属外壳包覆于舌板外,所述屏蔽壳体遮罩于本体部外,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外壳设有一个与屏蔽壳体抵接的接地弹片,在自由状态下,所述接地弹片与本体部呈一定角度斜向外延伸。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部顶面于中间部分凹陷形成一凹陷部,所述接地弹片位于凹陷部上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金属外壳和屏蔽壳体组装完成后,所述接地弹片被屏蔽壳体抵压而收容于凹陷部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外壳包括主体部及自主体部后端弯折形成的卡固片,所述屏蔽壳体于前端设有贯穿孔,所述卡固片穿过贯穿孔与屏蔽壳体卡固配合。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外壳还设有自主体部向后延伸形成的卡扣部,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位于凹陷部内的固持凸台,所述卡扣部卡扣住固持凸台。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壳体包括相互卡扣配合的上屏蔽壳体及下屏蔽壳体,所述接地弹片抵接上屏蔽壳体。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屏蔽壳体设有第一侧壁,所述第一侧壁设有向外凸伸的卡扣凸台,所述下屏蔽壳体设有第二侧壁,所述第二侧壁设置有卡扣孔,卡扣凸台与卡扣孔相互卡扣。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屏蔽壳体包括一顶壁及自顶壁向下弯折形成的第一定位卡持部,所述下屏蔽壳体包括一底壁及自底壁向上弯折形成的第二定位卡持部,第一定位卡持部与第二定位卡持部卡持住本体部的前端面。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连接器还包括一绝缘基座,所述下屏蔽壳体的底壁设有向上屏蔽壳体凸伸的限位抵挡部,所述限位抵挡部抵持住绝缘基座。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连接器还包括一固持于绝缘本体内的锁扣件,所述锁扣件包括两臂部及连接两臂部的连接臂。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220210357 CN202695865U (zh) | 2012-05-11 | 2012-05-11 | 插头连接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220210357 CN202695865U (zh) | 2012-05-11 | 2012-05-11 | 插头连接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2695865U true CN202695865U (zh) | 2013-01-23 |
Family
ID=475514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1220210357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695865U (zh) | 2012-05-11 | 2012-05-11 | 插头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2695865U (zh)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425962A (zh) * | 2013-08-28 | 2015-03-18 | 立讯精密工业(昆山)有限公司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CN104953338A (zh) * | 2014-03-24 | 2015-09-30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插座连接器及与之对接的插头连接器 |
KR101677678B1 (ko) * | 2015-09-10 | 2016-11-21 | 주식회사 신화콘텍 | 마이크로 유에스비 커넥터 플러그 |
WO2017166673A1 (zh) * | 2016-03-31 | 2017-10-05 |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 传输线 |
CN107431305A (zh) * | 2015-03-13 | 2017-12-01 | 安费诺富加宜(亚洲)私人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109755794A (zh) * | 2017-11-06 | 2019-05-14 | 广东皓英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插头连接器 |
-
2012
- 2012-05-11 CN CN 201220210357 patent/CN202695865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425962A (zh) * | 2013-08-28 | 2015-03-18 | 立讯精密工业(昆山)有限公司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CN104953338A (zh) * | 2014-03-24 | 2015-09-30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插座连接器及与之对接的插头连接器 |
CN104953338B (zh) * | 2014-03-24 | 2018-10-02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插座连接器及与之对接的插头连接器 |
CN107431305A (zh) * | 2015-03-13 | 2017-12-01 | 安费诺富加宜(亚洲)私人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107431305B (zh) * | 2015-03-13 | 2019-10-25 | 安费诺富加宜(亚洲)私人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KR101677678B1 (ko) * | 2015-09-10 | 2016-11-21 | 주식회사 신화콘텍 | 마이크로 유에스비 커넥터 플러그 |
WO2017166673A1 (zh) * | 2016-03-31 | 2017-10-05 |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 传输线 |
CN109755794A (zh) * | 2017-11-06 | 2019-05-14 | 广东皓英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插头连接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2695865U (zh) | 插头连接器 | |
CN107404033B (zh) |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 |
JP3156063U (ja) | 電気コネクタ | |
CN203800319U (zh) | 改良的插座连接器、插头连接器及其组合结构 | |
JP3145348U (ja) | 電気コネクタ | |
CN202268541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5429247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4793436U (zh) | 电连接器组件 | |
CN204179274U (zh) | 电连接器组合 | |
CN205882311U (zh) | Usb c型电连接器 | |
CN202633669U (zh) | 电连接器 | |
JP3202707U (ja) | コネクタ及びその端子 | |
US9787027B2 (en) | Power plug connector can be plugged in both normal and reverse way | |
CN105932488A (zh) | Usb c型插头连接器 | |
CN206271939U (zh) | 并排式连接器组件 | |
CN104716514A (zh) | 插头连接器 | |
CN204391377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2695851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8797274U (zh) | 一种自锁式fpc连接器 | |
CN202737194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6236875U (zh) | 一种d型防水电连接器 | |
JP3141905U (ja) | コネクタ | |
CN204179291U (zh) | 一种用于方形插针连接的铆压式插接件 | |
CN220569997U (zh) | 一种双层折弯点接触电连接器 | |
CN204271303U (zh) | 一种端子主体及具有端子主体的电连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123 Termination date: 201405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