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686414U - 手推车 - Google Patents
手推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2686414U CN202686414U CN 201220367132 CN201220367132U CN202686414U CN 202686414 U CN202686414 U CN 202686414U CN 201220367132 CN201220367132 CN 201220367132 CN 201220367132 U CN201220367132 U CN 201220367132U CN 202686414 U CN202686414 U CN 20268641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ehicle frame
- frame plate
- arm
- axial
- permanent sea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推车,包括:车架板,车架板前端设置车把手,车架板的下表面设置轮总成,车架板上形成空间,并于车架板上设置不同作用的容器,使推车形成宠物车或购物车型态,另外轮总成可相对车架板固定而无法转动,使手推车形成适合作为行动辅助的助行器型态,因而本实用新型的手推车具有许多实用的功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推车,特别涉及一种可稳定载物的手推车,并可作为宠物车、购物车、手杖车的多功能手推车结构。
背景技术
常见的手推车具有一平台,平台底侧枢设轮子,平台一端设置把手,而在平台上可置放物品,当用手握住把手施力推行或拉动手推车时,能对平台上置放的物品进行搬运活动,由于平台上置放的物品并无任何定位措施,易使置放的物品在搬运过程中容易向外掉落。
另有一种具有边框的手推车,则是在平台周缘固设边框,可对于置放在平台上的物品形成阻挡作用,以防止平台上置放的物品向外掉落,由于平台周缘固设有相当高度的边框,导致手推车外观庞大而不轻便,使手推车的停放占用相当大的空间,而且置放在边框中的物品深入边框当中且具有相当高度,使物品不易从边框中向外取出。
一般手推车不具轻便性,不同于可协助老人助行的手杖车结构,而难以作为老人辅助行走的支持用具。另外,一般手推车与购物袋或袋子各自分离,在购物时需另外备置购物袋或袋子,故常因忘记携带而造成缺漏,不便于装置物品,为此,传统手推车通常仅具单一功能,实际使用上仍有所不足,而有待进一步研发以增加其功能及实用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手推车”,包括:车架板,车架板又包括沿第一轴向隔开的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及沿垂直于第一轴向的第二轴向隔开的二侧部,及沿垂直于第一轴向、第二轴向的第三轴向隔开的上表面及下表面,上表面形成一空间;与车架板相对枢接的两个轮子,各轮子沿第三轴向Z位于车架板的下表面下方且邻近第一端部,与车架板枢接的两个轮子,各轮子沿第三轴向Z位于车架板的下表面下方且邻近第二端部;盖板,盖板又包括狭槽,盖板可拆卸地结合于空间的开口处,狭槽用来提供袋子穿出车架板的空间之外;挡止框架,包括结合于车架板上且靠近第二端部的二末端;支管,包括一上段及一下段,支管下段相对结合于车架板的第一端部;握把,设置于支管的上段;容器,与车架板结合,其具有一底部,底部设置开口,开口与盖板的狭槽对齐。
本实用新型手推车可依据放置在车架板上容器的不同,形成不同功能的手推车,例如在手推车上放置购物袋,本实用新型手推车就形成购物车的型态,或者在车架板放置宠物笼形式的容器,即令手推车形成宠物车型态,能方便带着宠物到处走动,因此本实用新型手推车是一种多功能手推车。
其中,车架板包括形成在上表面的容槽,空间形成在容槽的底面,空间的周围壁形成唇部,唇部的底面沿第三轴向位于容槽的底面与空间的底面之间,唇部邻近第一端部处形成第一卡槽,唇部邻近第二端部处形成第二卡槽,在盖板周缘包括与车架板第一卡槽嵌合的弹性扣片以及与车架板第二卡槽嵌合的一个凸片。另外车架板的空间可收纳多个袋子,袋子具有封闭端及开口端,袋子的开口端通过盖板的狭槽并由容器的开口穿入容器中,使袋子铺设在容器中,且袋子的开口端固定于容器的开口侧。
藉此,位于容器容置空间内的物品收纳在一个袋子里,因此当要取出容器容置空间内的物品时,可以直接提取整个袋子,就能一次把所有物品都取出,而且容器用袋子隔开内部的物品,能够有效地防止容器变脏。
其中在车架板包括形成在下表面且靠近第一端部处的柱管,柱管包括形成在周围面的定位孔,手推车进一步包括,枢接于车架板的下表面的固定座,固定座包括接合部以及形成在接合部外周面的轴接部,接合部包括轴管,轴管包括形成在外周面的连通孔,固定座另包括由轴接部外侧面沿第一轴向延伸至连通孔的贯孔,二轮子与固定座的轴接部枢接;滑动地与固定座套接的定位杆,包括位于固定座的贯孔内的内端,以及位于固定座的轴接部外侧的外端;与定位杆的外端枢接的推片,推片一端包括推部,推部具有第一端面及第二端面,且推片相对定位杆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枢转,当推片位于第一位置时,推片的第一端面贴靠于固定座的轴接部的外侧面,当推片位于第二位置时,推片的第二端面贴靠于固定座的轴接部的外侧面。
当推片位于第一位置时,推部的第一端面贴靠在固定座的轴接部的外侧面,且定位杆的内端脱离车架板的柱管的定位孔,使固定座可绕柱管所界定的枢转轴线枢转。
当推片位于第二位置时,推部的第二端面贴靠在固定座的轴接部的外侧面,且定位杆的内端嵌入车架板的柱管的定位孔中,使固定座无法绕柱管所界定的枢转轴线枢转。
固定座调整成无法枢转的状态时,手推车就不易转向,因而手推车移动时较稳定,可以用来作为辅助使用者行动的具有购物车功能的助行器。
其中,支管包括形成在周围面且位于下段处的多个调整孔,各调整孔沿第三轴向分部在下段,手推车进一步包括:管座,管座具有上端及下端,管座下端固设于车架板第一端部,支管的下段可沿第三轴向滑动地与管座套接;第一壳体,固设在管座的上端;第二壳体,固设在管座的上端且与第一壳体盖合,第二壳体表面沿第一轴向形成柱孔,支管的任意调整孔与第二壳体的柱孔对齐;按压板,与第二壳体枢接,按压板包括形成在内表面的固定柱,固定柱伸入第二壳体的柱孔中,按压板可绕第二轴向在卡合位置与脱离位置之间枢转;当按压板位于卡合位置时,固定柱与支管中和柱孔对齐的调整孔嵌合,使支管无法沿第三轴向产生位移;当按压部位于脱离位置时,固定柱脱离支管中和柱孔对齐的调整孔,使支管沿第三轴向产生位移。
其中,支管包括形成在外周面且位于上段的穿孔,手推车进一步包括:定位壳套,定位壳套包括套环以及形成在套环外周面的壳体,套环套固在支管上段且邻接于握把的一侧,壳体中形成夹槽;拉把,其包括具有末端面的枢接部,枢接部包括由上侧面延伸至下侧面且与末端面隔开的通孔,通孔界定出靠近末端面且具有边角的作用面,拉把的枢接部枢接在定位壳套的夹槽中,拉把相对定位壳套在释放位置、刹车位置与驻车位置之间枢转;摆动杆,包括第一端及第二端,摆动杆另包括形成在侧面且位于第一及第二端之间的卡合槽,摆动杆的第一端枢接于定位壳套壳体的夹槽中,摆动杆第一及第二端的区段位于拉把的通孔内,且摆动杆第一端及第二端位于拉把通孔的外侧,摆动杆的卡合槽面向拉把的作用面;第一刹车杆,其枢设于车架板的下表面,第一刹车杆包括由本体侧边延伸的偏置部,偏置部包括形成在其侧边转折部,第一刹车杆的本体靠近其中一轮子;第二刹车杆,枢设于车架板的下表面,第二刹车杆包括由本体侧边延伸的偏置部,第二刹车杆的本体靠近另一轮子;缆线,包括与摆动杆第二端固接的第一末端,以及与第一刹车杆及第二刹车杆偏置部固接的第二末端,且缆线靠近第二末端固设在第一刹车杆的转折部;弹簧,结合在第一刹车杆的偏置部与第二刹车杆的偏置部之间;当拉把位于释放位置时,摆动杆第二端与支管隔开的距离小于握把位于刹车位置或驻车位置时摆动杆第二端与支管的距离,且当拉把位于释放位置时第一及第二刹车杆与各轮子隔开;当拉把由释放位置枢转至刹车位置,第一及第二刹车杆压缩弹簧绕第三轴向枢转,当握把位于刹车位置时,第一及第二刹车杆与各轮子抵靠产生刹车效果;当放开位于刹车位置的拉把后,弹簧推动第一及第二刹车杆复位与各轮子隔开;当拉把由释放位置或刹车位置枢转至驻车位置时,第一及第二刹车杆压缩弹簧绕第三轴向枢转,当拉把位于驻车位置时,第一及第二刹车杆与各轮子抵靠产生刹车效果,摆动杆的卡合槽与握把的边角嵌合,放开拉把后弹簧无法推动第一及第二刹车杆复位与各轮子隔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手推车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手推车的车把手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手推车的车把手的组合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手推车的车架板下侧俯视的立体分解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手推车的组合外观图。
图6为图5中6-6剖视图。
图7为图5中车架板、车把手与轮总成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8为推片位于第二位置时的状态图。
图9A为本实用新型手推车的俯视图。
图9B图为本实用新型手推车的仰视图。
图10为一种容器的立体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手推车安装容器后的立体图。
图12为图11中12-12剖视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手推车轮总成转向后的俯视状态图。
图14为调高车把手高度后的状态图。
图15为车把手的拉把位于刹车位置时的状态图。
图16为车把手的拉把位于驻车位置时的状态图。
图17为第一及第二刹车杆抵靠于轮子表面的状态图。
图18为手推车车架板下侧靠近第一端处设置另一形式固定座与枢接另一形式轮子的分解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0手推车 11车架板 12车把手
14轮总成 16容器 20第一端部
21固定槽 22第二端部 23容置槽
24侧部 26上表面 28下表面
30容槽 32空间 34唇部
36第一卡槽 38第二卡槽 40盖板
42弹性扣片 44凸片 46狭槽
48嵌槽 50挡止框架 52末端
54辅助框架 56管座 57上端
58下端 60支管 60A上段
60B下段 61握把 62固定件
63按压板 64A第一壳体 64B第二壳体
65定位凹部 66定位壳套 66A套环
66B壳体 67接头 69第一枢轴
70夹槽 71摆动杆 72拉把
73第二枢轴 74枢接部 75卡合槽
76通孔 77缆线 78固定座
78A接合部 78B轴接部 79轴杆
80A环槽 80B环槽 81凸扣
82轴承 84轴管 86扭力弹簧
88轮架 90定位杆 92推片
94弹簧 96封板 97轮子
98轮子 111柱管 113定位孔
115弹簧 131第一刹车杆 132第二刹车杆
133A偏置部 133B偏置部 135A凸部
135B凸部 139A枢接端 151转折部
139B枢接端 153枢接柱 155轴套
157A挡片 157B挡片
159定位销 171窝槽 173枢孔
175弹簧 177枢接点 191固定销
193固定孔 195柱孔 197固定柱
311按压部 315调整孔 317夹片
319穿孔 331末端面 333边角
334第一端 335第二端 336第一端面
337推部 338第二端面 339作用面
351贯孔 353连通孔 371底部
373开口 375启闭件 377周围壁
378容置空间 379定位套 391袋子
393封闭端 395开口端 397扣环
399枢接销 X第一轴向 Y第二轴向
Z第三轴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有的图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基本结构,图式中将对构成较佳实施例的组件的数目、位置、关系、及尺寸的延伸进行说明。在阅读及了解本实用新型后,配合特定力量、重量、强度、及类似要求如精确尺寸及尺寸比例的改变等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不同附图中以相同标号来标示相同或类似组件,另外文中诸如“第一”、“第二”、“端”、“侧”、“边”、“上”、“下”、“相对”等及类似用语,仅供参考图中构造,以及帮助描述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手推车10包括车架板11,车架板11上包括沿第一轴向X隔开的第一端部20及第二端部22,及沿垂直于第一轴向X的第二轴向Y隔开的侧部24,及沿垂直于第一轴向X、第二轴向Y的第三轴向Z隔开的上表面26及下表面28,车架板11的上表面26形成容槽30,容槽30的底面形成空间32,空间32的周围壁形成唇部34,唇部34沿第三轴向Z位于容槽30的底面与空间32的底面之间,第一卡槽36形成在唇部34上且靠近第一端部20,二个第二卡槽38形成在唇部34上且靠近第二端部22,于容槽30的底面且位于空间32外侧形成U形的嵌槽48,车架板11进一步包括形成在下表面28且靠近第一端部20处的柱管111,柱管111的周围面形成定位孔113,车架板11更包括形成在下表面28的轴套155以及二个轮架88,轮架88沿第一轴向X位于轴套155与第二端部22之间,且轮架88用于提供轮子98枢接,轴套155位于各轮架88以及柱管111之间,轴套155沿第一轴向X位于柱管111与第二端部22之间,车架板11包括形成在下表面28且靠近柱管111的挡片157A以及形成在下表面28且位于挡片157A外侧的环槽80A,车架板11的上表面26且位于第一端部20处形成固定槽21以及容置槽23,固定槽21沿第二轴向Y位于容置槽23之间,容置槽23用于提供放置诸如雨伞、手杖等对象(图未显示)。
依据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手推车10包括可拆装地与车架板11结合的盖板40,盖板40包括由上表面沿第三轴向Z延伸至下表面的狭槽46,在盖板40周缘包括弹性扣片42以及凸片44。盖板40可拆卸地安装于唇部34中封闭空间32(如图5所示),此外盖板40的扣片42与车架板11的第一卡槽36相对扣合,凸片44与车架板11的第二卡槽38卡合。
依据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与车架板11枢接U形的挡止框架50以及辅助框架54,挡止框架50具有末端52。末端52伸入车架板11的嵌槽48靠近第二端部22处且分别以定位销159穿入而枢设于车架板11及末端52,使挡止框架50可绕横向段A进一步包括由横向段的部分线材凸出于横向段表面的多个环圈定位销159所界定的枢转轴线枢转,而可使挡止框架50折合收纳入嵌槽48中(如图5实线显示的挡止框架50)或由嵌槽48中向外掀出而竖立在车架板11第二端部22处(如图5假想线显示的挡止框架50)。辅助框架54具有的末端固设于车架板11的容槽30内且靠近第一端部20处,辅助框架54沿第一轴向X与挡止框架50隔开。
依据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手推车10又包括与车架板11结合的车把手12,车把手12包括的管座56,管座56具有上端57及下端58,管座56的周面且靠近上端57处设置固定孔193。管座56的下端58固设于车架板11的固定槽21中。车把手12进一步包括可滑动地与管座56套接的支管60,支管60包括上段60A及下段60B,支管60进一步包括形成在外周面且位于上段60A的穿孔319,支管60另包括形成在周围面且位于下段60B处的多个调整孔315,调整孔315沿第三轴向Z隔开分布在下段60B。于支管60的下段60B的末端包覆夹片317,且支管60的下段60B可沿第三轴向Z滑动地与管座56套接,由于夹片317形成的外周面略小于管座56的内周面,因而支管60得以顺畅地沿第三轴向Z相对管座56作伸长(如图13所示)或缩短(如图6所示)的位移。另外放置在容置槽23内诸如雨伞、手杖等对象可以利用例如黏扣带等带状物与管座56或支管60捆绑固定(图未显示)。
依据附图所示车把手12进一步包括结合在管座56上端57的固定件62,固定件62包括第一壳体64A及第二壳体64B,固定件62的第一及第二壳体64A、64B的内表面各形成二根固定销191,另外第二壳体64B包括形成在外表面的定位凹部65,定位凹部65的周围壁对称地形成二个枢孔173,定位凹部65的底壁形成窝槽171以及柱孔195,柱孔195由定位凹部65的底壁沿第二轴向Y延伸至第二壳体64B的内表面。第一、二壳体64A、64B对合在管座56上端57并以螺丝螺入加以紧固,第一、二壳体64A、64B的固定销191与管座56的固定孔193嵌合,使管座56的上端57收纳在第一及第二壳体64A、64B之间(如图3所示),且支管60被第一及第二壳体64A、64B的上方开口支撑,且第二壳体64B的柱孔195与支管60的任意调整孔315对齐,当支管60在管座56中沿第三轴向Z伸长位移时,夹片317受固定件62底端挡止,因而支管60不会与管座56分离。
固定件62进一步包括与第二壳体64B的定位凹部65枢接的按压板63,按压板63包括形成在周围壁设置枢接点177,枢接点177在按压板63上区隔出位于上侧的按压部311,按压板63的内表面于非按压部311处形成固定柱197。按压板63的枢接点177与第二壳体64B的枢孔173枢接,固定柱197伸入第二壳体64B的柱孔195内,按压板63内表面与第二壳体64B的定位凹部65的窝槽171之间设置弹簧175,弹簧175偏压按压板63使固定柱197伸入支管60中与柱孔195对齐的调整孔315内,因而固定支管60无法沿第三轴向Z位移。按压板63可绕枢孔173所界定的枢转轴线在卡合位置与脱离位置之间枢转。
依据附图所示,车把手12更包括与支管60结合的定位壳套66,定位壳套66具有套环66A,以及形成在套环66A周围面的壳体66B,壳体66B包括夹槽70。定位壳套66以套环66A套固于支管60的上段60A。
依据附图所示,车把手12并包括一端与定位壳套66枢接的拉把72,拉把72包括具有末端面331的枢接部74,枢接部74包括由上侧面延伸至下侧面且与末端面331隔开的通孔76,通孔76界定出靠近末端面331且具有边角333的作用面339。拉把72的枢接部74位于定位壳套66的夹槽70内,第一枢轴69穿过定位壳套66的壳体66B及拉把72的枢接部74,使拉把72绕第一枢轴69所界定的枢转轴线相对定位壳套66在释放位置、刹车位置与驻车位置之间枢转。
依据附图所示,车把手12也包括枢设在定位壳套66的夹槽70内的摆动杆71,摆动杆71包括第一端334及第二端335,摆动杆71另包括形成在侧面且位于第一端334及第二端335之间的卡合槽75。摆动杆71第一端334及第二端335位于定位壳套66的夹槽70中,且摆动杆71第一及第二端334、335之间的区段位于拉把72的通孔76内,使第一及第二端334、335位于拉把72外侧(如图3所示),摆动杆71的卡合槽75面向拉把72的作用面339,第二枢轴73穿过定位壳套66的壳体66B及摆动杆71的第一端334,拉把72在释放、刹车或驻车位置的枢转过程中,拉把72的作用面339抵靠摆动杆71的侧面,使摆动杆71绕第二枢轴73枢转。当拉把72位于释放位置时,摆动杆71的第二端335与支管60隔开的距离小于拉把72位于刹车或驻车位置时,摆动杆71的第二端335与支管60隔开的距离。
依据附图所示,车把手12更包括握把61,握把61具有套接在支管60上段60A末端的接头67。
依据附图所示,手推车10包括枢接在车架板11下表面28的轮总成14,轮总成14包括固定座78,固定座78包括接合部78A以及形成在接合部78A外周面的轴接部78B,接合部78A包括轴管84,接合部78A的上表面形成挡片157B,以及接合部78A的上表面且位于挡片157B外侧形成环槽80B,轴管84包括形成在外周面的连通孔353,固定座78进一步包括由轴接部78B外侧面沿第一轴向X延伸至轴管84的连通孔353的贯孔351。
固定座78的轴管84与车架板11的柱管111枢接(如图7所示),车架板11的环槽80A与固定座78的环槽80B之间设置诸如止推轴承构成的轴承82,且轴承82的内侧设置扭力弹簧86,扭力弹簧86的一端与车架板11的挡片157A嵌合另一端与固定座78的挡片157B嵌合,固定座78的轴接部78B的二侧分别枢接轮子97。扭力弹簧86在偏置固定座78位于轴管84的连通孔353与定位孔113对齐的位子上,使轮子97与轮子98平行(如图9A所示)。
请参阅图4、6、7,轮总成14进一步包括滑动地与固定座78套接的定位杆90、弹簧94及推片92,推片92包括推部337,推部337具有第一端面336及第二端面338。枢接销399穿过定位杆90的外端与推片92的推部337,使推片92绕枢接销399所界定的枢转轴轴线相对定位杆90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枢转,定位杆90的内端位于固定座78的贯孔351中,且定位杆90外周面上扣合扣环397,定位杆90外侧且位于扣环397与固定座78内壁之间套设弹簧94,弹簧94透过扣环397偏置定位杆90朝向车架板11的柱管111的定位孔113。当推片92绕枢接销399所界定的枢转轴线在第一端面336贴靠于固定座78的轴接部78B的外侧面或第二端面338贴靠于固定座78的轴接部78B的外侧面之间枢转时,定位杆90沿着第一轴向X朝远离或靠近车架板11的柱管111的定位孔113位移。
请参阅图4及图9B,手推车10包括枢接在车架板11的下表面28的第一刹车杆131及第二刹车杆132,第一刹车杆131包括由本体的侧边垂直延伸的偏置部133A,偏置部133A包括由侧边延伸的凸部135A以及转折部151,第一刹车杆131进一步位于本体末端且靠近偏置部133A的枢接端139A。第二刹车杆132包括由本体的侧边垂直延伸的偏置部133B,偏置部133B包括由侧边延伸的凸部135B,第二刹车杆132进一步位于本体末端且靠近偏置部133B的枢接端139B。
第一及第二刹车杆131、132的枢接端139A、139B相迭合,枢接柱153穿过第一及第二刹车杆131、132的枢接端139A、139B与车架板11的轴套155结合,使第一及第二刹车杆131、132绕枢接柱153所界定的枢转轴线在分别与轮子98抵靠或隔开的位置之间枢转。缆线77的第一末端穿过管座56及支管60的穿孔319与摆动杆71的第二端335固接,缆线77的第二末端与第二刹车杆132的偏置部133B固接,并且缆线77靠近第二末端处固设在第一刹车杆131的转折部151上(如图9B所示),当缆线77被摆动杆71拉动时,驱动第一及第二刹车杆131、132枢转。另外第一及第二刹车杆131、132的凸部135A、135B之间设置弹簧115,弹簧115用于偏置第一及第二刹车杆131、132,使第一及第二刹车杆131、132保持在与轮子98隔开的位置。
依据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手推车10包括封板96,封板96固设在车架板11的下表面28且覆盖于第一及第二刹车杆131、132的下方。
车架板11的空间32中,可置入诸如塑料袋构成的多个袋子391(如图12所示),每一个袋子391包括开口端395以及封闭端393,任意一个袋子391的开口端395与另一相邻袋子391的封闭端393可被撕开地连接在一起,并且可将多个袋子391卷绕成圆筒状。
请参阅图10及图12,本实用新型手推车10的车架板11上可设置容器16,容器16具有底部371,以及形成在底部371的周围壁377,底部371及周围壁377共同区隔出用来容纳物品的容置空间378,容器16的底部371设置开口373,开口373的侧端面设置启闭件375,启闭件375可使用可启闭的拉链、可相互贴合的黏扣公带及黏扣母带,或可相互扣合的钮扣及扣孔,藉由操作启闭件375使开口373开启或闭合,容器16进一步包括形成在周围壁377上的且沿第一轴向X隔开的定位套379,定位套379的上、下未与周围壁377缝合。容器16放置在车架板11的容槽30上,容器16的开口373与盖板40的狭槽46对齐,且容器16的定位套379分别与挡止框架50及辅助框架54套接,使容器16不易脱离车架板11。其中一个袋子391位于容器16的容置空间378中,并且袋子391铺设在容器16的容置空间378内,最后将袋子391的开口端395反折套于容器16的周围壁377上(如图11、12所示)。
为了方便说明,假设推片92位于第一位置(如图5、6、7所示),且按压板63位于卡合位置(如图3、6所示),以及刹车、驻车用的拉把72位于释放位置(如图3、6所示)。当推片92位于第一位置时,推片92的第一端面336贴靠于固定座78的表面,且定位杆90与柱管111的定位孔113隔开,因而在握把61施加与手推车10的进、后退方向非平行的侧向力时,使固定座78依柱管111所界定的枢转轴线作有限角度的枢转(如图13所示),此时轮子97非平行于轮子98,因而手推车10得以转向,且固定座78枢转的过程挡片157B是扭转扭力弹簧86的其中一端,所以当施加于握把61上的侧向力消失后,扭力弹簧86则偏压固定座78复位至接合部78A的轴管84的连通孔353与车架板11的柱管111的定位孔113对齐的位置,使轮子97平行于轮子98,如此手推车10能够直行。当按压板63位于卡合位置时,如图3所示,按压板63的固定柱197与支管60中与第二壳体64B的柱孔195对齐的调整孔315嵌合,使支管60无法沿第三轴向Z相对管座56移动伸长或缩短。当拉把72位于释放位置时,如图3所示,摆动杆71侧面贴靠于作用面339使缆线77尚未受力,此时,第一及第二刹车杆131、132与轮子98隔开(如图9B所示),轮子98可滚动,进一步手推车10得以移动。
要使固定座78无法绕柱管111所界定的枢转轴线转动,可在固定座78的连通孔353与车架板11的柱管111的定位孔113对齐的状况下,扳动推片92绕枢接销399所界定的枢转轴线由第一位置枢转至第二位置,使推片92的第二端面338贴靠于固定座78的表面,定位杆90的内端嵌入车架板11的柱管111的定位孔113中,如此固定座78就被定位而无法绕车架板11的柱管111所界定的枢转轴线转动,本实用新型的手推车10在这样的状态下是不容易转向的,因此当推片92位于第二位置时,本实用新型的手推车10提供助行器的功能,适合给老人或行动不便者使用。
当要调整握把61沿第三轴向Z与地面隔开的距离时,操作按压部311使按压板63绕第二轴向Y由卡合位置枢转至脱离位置(如图14所示),使按压板63的固定柱197脱离支管60的调整孔315,如此支管60就能沿第三轴向Z相对管座56伸长或缩短,进而达到调整握把61沿第三轴向Z与地面隔开的距离,因而本实用新型的手推车10能够配合不同身材的使用者调整握把61至适当的高度。
当要对于手推车10进行刹车操作时,朝靠近握把61的方向拉动拉把72,这时拉把72由试放位置(如图6所示)绕第一枢轴69往刹车位置枢转(如图15所示),使拉把72的作用面339抵压摆动杆71侧面,进而摆动杆71绕第二枢轴73枢转,使摆动杆71的第二端335远离支管60因而拉动缆线77,使第一刹车杆131及第二刹车杆132绕枢接柱153界定的枢转轴线枢转,当拉把72位于刹车位置时,第一及第二刹车杆131、132抵靠轮子98(如图17所示),制止轮子98转动,进一步手推车10产生刹车效果。
当要使手推车10驻车时,朝远离握把61的方向施力将拉把72由释放位置(如图6所示)或刹车位置(如图15所示)朝驻车位置枢转(如图16所示),拉把72的作用面339推抵摆动杆71的侧面,使摆动杆71绕第二枢轴73枢转使第二端335远离支管60因而拉动缆线77,进一步驱使第一及第二刹车杆131、132往靠近轮子98枢转,当拉把72枢转至驻车位置时,拉把72的作用面339的边角333与摆动杆71的卡合槽75嵌合,第一及第二刹车杆131、132就抵靠在轮子98表面形成驻车效果,而且弹簧115偏压第一及第二刹车杆131、132的力量不足以使拉把72的边角333与摆动杆71的卡合槽75脱离,因而拉把72定位在驻车位置,进一步手推车10产生长时间刹车的驻车效果。
本实用新型手推车10除了图1~图17所示与车架板11枢接的(第一)固定座78之外,手推车10的车架板11也能与图18所示的(第二)固定座78结合,(第二)固定座78与(第一)固定件78最大的差异在于,(第二)固定座78固设在车架板11的下表面28上,因此(第二)固定座78无法相对车架板11产生转动,(第二)固定座78包括接合部78A,以及形成在接合部78A外周面的轴接部78B,接合部78A上侧形成凸扣81,且于接合部78A中包括轴管84,(第二)固定座78的下表面枢接轮子97,轮子97包括与(第二)固定座78枢接的轴杆79,使轮子97绕其轴杆79所界定的枢转轴线自转,且轮子97配合轮子98一起滚动,虽然(第二)固定座78无法相对于车架板11枢转,但因为轮子97绕其轴杆79所界定的枢转轴线转动,使安装有两个轮子97的手推车10相较于图1~图17所示的手推车10更容易转向,因而图18所示的手推车10更适合用来当作购物车或宠物推车。
本实用新型所示的手推车10是以购物车型态所绘制,除了附图所揭露的购物车型态以外,手推车10可依据放置在车架板11上的容器16的不同形式,而能形成不同功能的手推车10,例如在车架板11放置宠物笼形式的容器16,即令手推车10变成宠物车型态,能方便带着宠物到处走动。
本实用新型手推车10组装成如附图所示的购物车型态时,位于容器16的容置空间378内的物品收纳在一个袋子391里,因此当要取出容器16的容置空间378内的物品时,可以直接提取整个袋子391,就能一次把所有物品都取出,而且容器16以袋子391隔开内部的物品,能够有效地防止容器16变脏。本实用新型手推车10随着车架板11的空间32中放置各种不同功能的容器产生不同的用途。另外,轮总成14调整成无法枢转的状态时,手推车10就不易转向,因而手推车10移动时较稳定,可以用来作为辅助使用者行动的具有购物车功能的助行器。
本实用新型可有多种延伸和变化,举例而言,在车架板11第一端部20上可仅设置一个容置槽23,同样可提供伞具或杆状物品一端插入,故其数量不以附图所示的二个为限。在车架板11可只设置一个第二卡槽38,以及在盖板40周缘对应设置一个凸片44,同样可以一个凸片44插入相对的一个第二卡槽38中,使盖板40能定位在空间32开口处。车把手12可以不包括管座56、固定件62、按压板63,如此支管60的下段60B结合在车架板11的第一端部20的固定槽21,车把手12虽然丧失伸缩调整的功能,但用户仍可以用支管60推动手推车10行进。车架板11下表面28可以不包括柱管111,且固定座78中可以不包括轴管84,如此当车架板11下表面28邻近第一端部20处贴靠在接合部78A上侧,且凸扣81插入二挡片157A之间,即可以由螺丝沿第三轴向Z穿入垫片及穿过固定座78及螺入车架板11下表面28将固定座78固定于车架板11下表面28。
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应视为举例说明而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申请专利范围界定,而不是由上述说明所界定,对于申请专利范围内的均等变化及改变仍将包含在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手推车,包括:
车架板(11),包括沿第一轴向(X)隔开的第一端部(20)及第二端部(22),及沿垂直于第一轴向(X)的第二轴向(Y)隔开的侧部(24),及沿垂直于第一轴向(X)、第二轴向(Y)的第三轴向(Z)隔开的上表面(26)及下表面(28),上表面(26)形成空间(32);
与车架板(11)相对枢接的轮子(97),轮子(97)沿第三轴向(Z)位于车架板(11)的下表面(28)下方且邻近第一端部(20);
与车架板(11)枢接的轮子(98),轮子(98)沿第三轴向(Z)位于车架板(11)的下表面(28)下方且邻近第二端部(22);
盖板(40),盖板(40)包括狭槽(46),盖板(40)可拆卸地结合于空间(32)的开口处,狭槽(46)用于提供袋子(391)穿出车架板(11)的空间(32)外;
挡止框架(50),包括结合于车架板(11)上且靠近第二端部(22)的末端(52);
支管(60),包括上段(60A)及下段(60B),支管(60)下段(60B)相对结合于车架板(11)的第一端部(20);
握把(61),设置于支管(60)的上段(60A);
容器(16),与车架板(11)结合,具有底部(371),底部(371)设置开口(373),开口(373)与盖板(40)的狭槽(46)对齐。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手推车,其中车架板(11)的空间(32)可收纳多个袋子(391),袋子(391)具有封闭端(393)及开口端(395),袋子(391)的开口端(395)通过盖板(40)的狭槽(46)并由容器(16)的开口(373)穿入容器(16)中,使袋子(391)铺设在容器(16)中,且袋子(391)的开口端(395)固定于容器(16)的开口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手推车,其中,车架板(11)包括形成在上表面(26)的容槽(30),空间(32)形成在容槽(30)的底面,空间(32)的周围壁形成唇部(34),唇部(34)的底面沿第三轴向(Z)位于容槽(30)的底面与空间(32)的底面之间,唇部(34)邻近第一端部(20)处形成第一卡槽(36),唇部(34)邻近第二端部(22)处形成第二卡槽(38),在盖板(40)周缘包括与车架板(11)的第一卡槽(36)嵌合的弹性扣片(42)以及与车架板(11)的第二卡槽(38)嵌合的凸片(44)。
4.如权利要求1所述手推车,其中,车架板(11)包括形成在下表面(28)且靠近第一端部(20)处的柱管(111),柱管(111)包括形成在周围面的定位孔(113),手推车(10)进一步包括:
固定座(78),安装于车架板(11)的下表面(28),固定座(78)包括接合部(78A)以及形成在接合部(78A)外周面的轴接部(78B),接合部(78A)包括轴管(84),轴管(84)包括形成在外周面的连通孔(353),固定座(78)另包括由轴接部(78B)外侧面沿第一轴向(X)延伸至连通孔(353)的贯孔(351),轮子(97)与固定座(78)的轴接部(78B)枢接;
定位杆(90),滑动地与固定座(78)套接,包括位于固定座(78)的贯孔(351)内的内端,以及位于固定座(78)的轴接部(78B)外侧的外端;
推片(92),与定位杆(90)的外端枢接,推片(92)一端包括推部(337),推部(337)具有第一端面(336)及第二端面(338),且推片(92)相对定位杆(90)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枢转,当推片(92)位于第一位置时,推片(92)的第一端面(336)贴靠于固定座(78)的轴接部(78B)的外侧面,当推片(92)位于第二位置时,推片(92)的第二端面(338)贴靠于固定座(78)的轴接部(78B)的外侧面;
当推片(92)位于第一位置时,推部(337)的第一端面(336)贴靠在固定座(78)的轴接部(78B)的外侧面,且定位杆(90)的内端脱离车架板(11)的柱管(111)的定位孔(113),使固定座(78)可绕柱管(111)所界定的枢转轴线枢转;
当推片(92)位于第二位置时,推部(337)的第二端面(338)贴靠在固定座(78)的轴接部(78B)的外侧面,且定位杆(90)的内端嵌入车架板(11)的柱管(111)的定位孔(113)中,使固定座(78)无法绕柱管(111)所界定的枢转轴线枢转。
5.如权利要求1所述手推车,其中手推车(10)的轮子(97)包括轴杆(79),手推车(10)进一步包括:
固定座(78)安装于车架板(11)的下表面(28),固定座(78)包括接合部(78A)以及形成在接合部(78A)外周面的轴接部(78B),接合部(78A)上侧包括凸扣(81),车架板(11)下表面(28)邻近第一端部(20)处贴靠在接合部(78A)上侧,凸扣(81)嵌合于挡片(157A)之间,使固定座(78)无法相对车架板(11)枢转,以及轮子(97)的轴杆(79)枢接于固定座(78)的下侧,轮子(97)绕轴杆(79)所界定的枢转轴线自转,使手推车(10)易于转向。
6.如权利要求书1所述手推车,其中,支管(60)包括形成在周围面且位于下段(60B)处的多个调整孔(315),调整孔(315)沿第三轴向(Z)分布在下段(60B),手推车(10)进一步包括:
管座(56),具有上端(57)及下端(58),管座(56)下端(58)固设于车架板(11)第一端部(20),支管(60)的下段(60B)可沿第三轴向(Z)滑动地与管座(56)套接;
第一壳体(64A),固设在管座(56)的上端(57);
第二壳体(64B),固设在管座(56)的上端(57)且与第一壳体(64A)盖合,第二壳体(64B)表面沿第一轴向(X)形成柱孔(195),支管(60)的任意一调整孔(315)与第二壳体(64B)的柱孔(195)对齐;
按压板(63),与第二壳体(64B)枢接,按压板(63)包括形成在内表面的固定柱(197),固定柱(197)伸入第二壳体(64B)的柱孔(195)中,按压板(63)可绕第二轴向(Y)在卡合位置与脱离位置之间枢转;
当按压板(63)位于卡合位置时,固定柱(197)与支管(60)中和柱孔(195)对齐的调整孔(315)嵌合,使支管(60)无法沿第三轴向(Z)产生位移;
当按压部(311)位于脱离位置时,固定柱(197)脱离支管(60)中和柱孔(195)对齐的调整孔(315),使支管(60)沿第三轴向(Z)产生位移。
7.如权利要求1所述手推车,其中,支管(60)包括形成在外周面且位于上段(60A)的穿孔(319),手推车(10)进一步包括:
定位壳套(66),包括套环(66A)以及形成在套环(66A)外周面的壳体(66B),套环(66A)套固在支管(60)上段(60A)且邻接于握把(61)的一侧,壳体(66B)中形成夹槽(70);
拉把(72),包括具有末端面(331)的枢接部(74),枢接部(74)包括由上侧面延伸至下侧面且与末端面(331)隔开的通孔(76),通孔(76)界定出靠近末端面(331)且具有边角(333)的作用面(339),拉把(72)的枢接部(74)枢接在定位壳套(66)的夹槽(70)中,拉把(72)相对定位壳套(66)在释放位置、刹车位置与驻车位置之间枢转;
摆动杆(71),包括第一端(334)及第二端(335),摆动杆(71)另包括形成在侧面且位于第一及第二端(334、335)之间的卡合槽(75),摆动杆(71)的第一端(334)枢接于定位壳套(66)壳体(66B)的夹槽(70)中,摆动杆(71)第一及第二端(334、335)的区段位于拉把(72)的通孔(76)内,且摆动杆(71)第一端(334)及第二端(335)位于拉把(72)的通孔(76)的外侧,摆动杆(71)的卡合槽(75)面向拉把(72)的作用面(339);
第一刹车杆(131),枢设于车架板(11)的下表面(28),第一刹车杆(131)包括由本体侧边延伸的偏置部(133A),偏置部(133A)包括形成在其侧边的转折部(151),第一刹车杆(131)的本体靠近其中一轮子(98);
第二刹车杆(132),枢设于车架板(11)的下表面(28),第二刹车杆(132)包括由本体侧边延伸的偏置部(133B),第二刹车杆(132)的本体靠近另一轮子();
缆线(77),包括与摆动杆(71)的第二端(335)固接的第一末端,以及与第一刹车杆(131)及第二刹车杆(132)的偏置部(133B)固接的第二末端,且缆线(77)靠近第二末端固设在第一刹车杆(131)的转折部(151);
弹簧(115),结合在第一刹车杆(131)的偏置部(133A)与第二刹车杆(132)的偏置部(133B)之间;
当拉把(72)位于释放位置时,摆动杆(71)的第二端(335)与支管(60)隔开的距离小于握把(61)位于刹车位置或驻车位置时摆动杆(71)第二端(335)与支管(60)的距离,且当拉把(72)位于释放位置时第一及第二刹车杆(131、132)与轮子(98)隔开;
当拉把(72)由释放位置枢转至刹车位置,第一及第二刹车杆(131、132)压缩弹簧(115)绕第三轴向(Z)枢转,当握把(61)位于刹车位置时,第一及第二刹车杆(131、132)与轮子(98)抵靠产生刹车效果;
当放开位于刹车位置的拉把(72)之后,弹簧(115)推动第一及第二刹车杆(131、132)复位与轮子(98)隔开;
当拉把(72)由释放位置或刹车位置枢转至驻车位置时,第一及第二刹车杆(131、132)压缩弹簧(115)绕第三轴向(Z)枢转,当拉把(72)位于驻车位置时,第一及第二刹车杆(131、132)与轮子(98)抵靠产生刹车效果,摆动杆(71)的卡合槽(75)与握把(61)的边角(333)嵌合,使放开拉把(72)后弹簧(115)无法推动第一及第二刹车杆(131、132)复位与轮子(98)隔开。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220367132 CN202686414U (zh) | 2012-07-26 | 2012-07-26 | 手推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220367132 CN202686414U (zh) | 2012-07-26 | 2012-07-26 | 手推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2686414U true CN202686414U (zh) | 2013-01-23 |
Family
ID=475420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1220367132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686414U (zh) | 2012-07-26 | 2012-07-26 | 手推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2686414U (zh)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973100A (zh) * | 2014-04-04 | 2015-10-14 | 宝时得机械(张家港)有限公司 | 一种多功能手推车 |
CN104973099A (zh) * | 2014-04-04 | 2015-10-14 | 宝时得机械(张家港)有限公司 | 手推车 |
CN105935201A (zh) * | 2015-03-02 | 2016-09-14 | 八乐梦医用床有限公司 | 移动式桌子 |
CN108543228A (zh) * | 2018-05-15 | 2018-09-18 | 苏州国科盈睿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防卡顿复合光谱理疗灯 |
CN109204256A (zh) * | 2018-10-11 | 2019-01-15 | 王德宇 | 一种驻车装置及含有该驻车装置的电动车 |
CN110012874A (zh) * | 2017-11-13 | 2019-07-16 | 株式会社岛野 | 钓鱼用卷线器手柄把手及钓鱼用卷线器 |
CN111421504A (zh) * | 2020-04-02 | 2020-07-17 | 刘燕青 | 一种铝合金门窗辅助装置 |
-
2012
- 2012-07-26 CN CN 201220367132 patent/CN202686414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973100A (zh) * | 2014-04-04 | 2015-10-14 | 宝时得机械(张家港)有限公司 | 一种多功能手推车 |
CN104973099A (zh) * | 2014-04-04 | 2015-10-14 | 宝时得机械(张家港)有限公司 | 手推车 |
CN105935201A (zh) * | 2015-03-02 | 2016-09-14 | 八乐梦医用床有限公司 | 移动式桌子 |
CN110012874A (zh) * | 2017-11-13 | 2019-07-16 | 株式会社岛野 | 钓鱼用卷线器手柄把手及钓鱼用卷线器 |
CN108543228A (zh) * | 2018-05-15 | 2018-09-18 | 苏州国科盈睿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防卡顿复合光谱理疗灯 |
CN109204256A (zh) * | 2018-10-11 | 2019-01-15 | 王德宇 | 一种驻车装置及含有该驻车装置的电动车 |
CN111421504A (zh) * | 2020-04-02 | 2020-07-17 | 刘燕青 | 一种铝合金门窗辅助装置 |
CN111421504B (zh) * | 2020-04-02 | 2021-12-14 | 惠民县天阳金属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铝合金门窗辅助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2686414U (zh) | 手推车 | |
CN202193155U (zh) | 折叠式滑板车箱包 | |
CN2936900Y (zh) | 可作置物推车的滑板车 | |
CN201254198Y (zh) | 具有椅子功能的手拖车 | |
CN203714090U (zh) | 新拉杆箱型电动车 | |
CN206333500U (zh) | 一种带有制动机构的行李箱 | |
CN102406297B (zh) | 折叠滑板式箱包 | |
GB2464201A (en) | Trolley with rear standing platform for child | |
CN209332647U (zh) | 便携式多功能轮椅 | |
CN205086992U (zh) | 用于婴儿手推车的伞状可折叠框架和婴儿手推车 | |
CN215663509U (zh) | 一种折叠式手推车 | |
CN213921110U (zh) | 一种可折叠的购物车 | |
JP3179546U (ja) | 手押し車 | |
CN103600797A (zh) | 多用途拉杆滑板车 | |
CN202751089U (zh) | 幼儿学步车 | |
CN201128425Y (zh) | 手推车结构改良 | |
DE10050915A1 (de) | Einkaufswagen | |
CN101544259B (zh) | 一种可折叠式自行车 | |
CN201415695Y (zh) | 可折叠的载物车 | |
CN207544542U (zh) | 折叠式儿童椅车拉杆箱 | |
CN206826794U (zh) | 一种带折叠座椅的电动折叠滑板车 | |
CN205086971U (zh) | 购物车 | |
CN204055884U (zh) | 一种婴儿车 | |
CN205675135U (zh) | 重机辅助驻车构造 | |
CN221251296U (zh) | 一种便于在户外使用的可折叠手推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123 Termination date: 20150726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