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669391U - 前转向驱动桥总成 - Google Patents
前转向驱动桥总成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2669391U CN202669391U CN 201220364696 CN201220364696U CN202669391U CN 202669391 U CN202669391 U CN 202669391U CN 201220364696 CN201220364696 CN 201220364696 CN 201220364696 U CN201220364696 U CN 201220364696U CN 202669391 U CN202669391 U CN 20266939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heel
- axle
- steering
- hub
- reduction gea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 239000003638 chemical reduc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8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45 las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Retard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前转向驱动桥总成,包括桥壳(1)、轮毂(7)、主减速器带差速器总成和轮边减速器;桥壳上设有与车辆底盘连接的摆销孔(21),两个轮毂通过轮毂转向结构(3)连接在桥壳的左右两端,桥壳中部设有空腔,其内安装主减速器带差速器总成,主减速器带差速器总成两侧各转动连接一根驱动轴(6),驱动轴转动连接桥壳两端的轮边减速器;桥壳上设有车轮转向驱动装置(4),该车轮转向驱动装置分别与两个轮毂的轮毂转向结构连接;桥壳断面呈“口”字型空腔结构,行星轮轴(15)边沿开有小孔(30),轮边减速器壳(11)对应的开有沉槽(31),孔与槽之间安装防窜动球(19);轮边减速器壳的最外侧设有端盖(20)。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前转向驱动桥总成。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城镇化建设和基础建设的持续推进,对工程机械、农业机械的生产、销售有明显的促进,特别是大吨位的挖掘装载机和大型拖拉机的产销量上升明显。同时,工程机械、拖拉机等农业机械的技术水平、生产制造工艺等均有了长足的发展,采用四轮驱动的形式的机型越来越普遍。同时对整机的质量要求也提出了更高的需求。
工程机械、农用机械的工作环境恶劣,对整机的可靠性和通过性有较高要求。采用四轮驱动的机型已成为趋势。
目前使用的车桥自重较大,承载能力不大,而且由于结构不紧凑而会出现轮边减速器处漏油或者轮边行星齿轮损坏等影响机械质量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承载能力更大,且结构紧凑,防止轮边减速器漏油的前转向驱动桥总成。
为解决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前转向驱动桥总成,包括桥壳、两个轮毂、主减速器带差速器总成和轮边减速器;所述桥壳为梁式结构,其上设有与车辆底盘连接的摆销孔,两个轮毂通过轮毂转向结构连接在桥壳的左右两端,所述桥壳中部设有空腔,其内安装主减速器带差速器总成,所述主减速器带差速器总成两侧各转动连接一根驱动轴,驱动轴转动连接桥壳两端的轮边减速器;所述桥壳上设有车轮转向驱动装置,该车轮转向驱动装置分别与两个轮毂的轮毂转向结构连接;
所述轮边减速器包括安装在轮毂上的轮边减速器壳、行星齿轮和行星轮轴,轮边减速器壳内腔设有由齿圈支架支撑的齿圈,齿圈支架固定安装在桥壳上;所述行星齿轮安装在固定于轮边减速器壳上的行星轮轴上,并与齿圈和驱动轴啮合;
所述桥壳断面呈“口”字型空腔结构,驱动轴通过“口”字型空腔连接两端的主减速器带差速器总成和轮边减速器;所述行星轮轴边沿开有小孔,轮边减速器壳对应的开有沉槽,孔与槽之间安装防窜动球;所述轮边减速器壳的最外侧设有端盖。
有益效果是“口”字型的断面不仅降低了前桥的自重,而且能够提高整桥的承载负荷和提高整车的通过性能;而行星轮轴和轮边减速器壳之间的防窜动球解决了行星轮轴向内窜动的问题,轮边减速器壳最外端的端盖解决了行星轮轴向外窜动的问题,行星轮轴不能向内和向外窜动就不会发生轮边减速器漏油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前转向驱动桥总成先由主减速器带差速器总成进行一级减速,再由轮边减速器进行二级减速,可以获得更大的减速比和更大的输出扭矩;本实用新型前转向驱动桥总成同时用作为转向桥和驱动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车轮转向驱动装置是转向油缸,转向油缸通过转向拉杆转动连接转向节。转向拉杆带动转向节转动,实现转向功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桥壳整体铸造而成。铸造适用范围广,可以保证尺寸精度的要求,同时成本低廉,综合经济性能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承载能力大,输出扭矩大,结构简单,安装拆卸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前转向驱动桥总成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P向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前转向驱动桥总成端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前转向驱动桥总成主减速器带差速器总成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前转向驱动桥总成驱动轴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至图5所示的本实用新型前转向驱动桥总成,包括桥壳1、两个轮毂7、主减速器带差速器总成和轮边减速器;所述桥壳1为整体铸造的梁式结构,其上设有与车辆底盘连接的摆销孔21,两个轮毂7通过轮毂转向结构3连接在桥壳1的左右两端,所述桥壳1中部设有空腔,其内安装主减速器带差速器总成,所述主减速器带差速器总成两侧各转动连接一根驱动轴6,驱动轴6转动连接桥壳1两端的轮边减速器;所述桥壳1上设有车轮转向驱动装置4,该车轮转向驱动装置4分别与两个轮毂7的轮毂转向结构3连接;所述车轮转向驱动装置4是转向油缸,转向油缸通过转向拉杆5转动连接转向节。
所述轮毂转向结构3是转向节,转向节和轮毂7通过圆锥滚子轴承8连接,转向节上还设有上支销9和下支销10,两个支销相向且共轴;桥壳1的左右两端均设有上支销安装盲孔22和下支销安装盲孔23,所述上支销安装盲孔22通过滚针轴承16与上支销9转动连接,下支销安装盲孔23通过关节轴承17与下支销10转动连接。
所述主减速器带差速器总成包括用于改变扭矩的锥形主动齿轮24和与其啮合的被动齿轮25、两个行星齿轮27和与两个行星齿轮27相啮合的驱动轴齿轮26,如图4所示,锥形主动齿轮24通过主齿轴承35安装在主减速器壳36上,主减速器壳36固定安装在桥壳1上,行星齿轮27由行星齿轮轴32安装在差速器壳33上,行星齿轮轴32用销轴40固定在差速器壳33上,防止行星齿轮轴32与差速器壳33发生转动,差速器壳33通过差速器轴承34固定在主减速壳36上,驱动轴齿轮26安装在差速器壳33内,驱动轴齿轮26内部有花键,驱动轴6前端外部有与驱动轴齿轮26配合的花键,差速器轴承34外圈安装在主减速器壳36上,内圈安装在差速器壳33上,实现差速器壳33相对主减速器壳36转动;靠近主减速器带差速器总成一端的驱动轴6设有轮齿,并与差速器壳33内的轮齿相啮合;被动齿轮25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差速器壳33上,将锥形主动齿轮24上的扭矩传递给两侧的驱动轴6并实现差速功能。
所述轮边减速器包括安装在轮毂7上的轮边减速器壳11、行星齿轮14和行星轮轴15,轮边减速器壳11内腔设有由齿圈支架13支撑的齿圈12,所述行星齿轮14通过滚针18安装在行星轮轴15上,并与齿圈12和驱动轴6啮合,行星轮轴15与轮边减速器壳11通过过盈配合安装,因为行星轮轴15与轮边减速器壳11通过过盈配合安装,在使用过程中,由于行星齿轮14受力,行星轮轴15与轮边减速器壳11的过盈量设计不合理的情况下行星轮轴15会发生轴向窜动造成轮边漏油或轮边行星齿轮14损坏,所述在行星轮轴15边沿开有小孔30,轮边减速器壳11对应的开有沉槽31,孔与槽之间安装防窜动球19,防止行星轮轴15向内窜动,在轮边减速器壳11的最外侧设有端盖20,防止行星轮轴15向外窜动,行星轮轴15不再窜动也就不再有漏油的事情发生。
所述驱动轴6在桥壳1外端部处分成两段,并有等速万向节29连接,如图5所示。
所述桥壳1断面呈“口”字型空腔结构,在降低重量的同时,提高整桥承载负荷,驱动轴6通过“口”字型空腔连接两端的主减速器带差速器总成和轮边减速器。
如图4所示,锥形主动齿轮24左侧设有与锥形主动齿轮24相啮合的被动齿轮25,锥形主动齿轮24转动时带动被动齿轮25和差速器壳33转动,并将扭矩传递给左、右两侧的驱动轴6,由于锥形主动齿轮24与被动齿轮25的齿数不同,从而实现转速的降低,同时增加输出扭矩。如图3所示,驱动轴6经等速万向节29将动力平稳、可靠的传递至轮边减速器,轮边减速器由三个行星轮轴15将三个行星齿轮14固定在驱动轴6的周围,驱动轴6位于三个行星齿轮14的中间部位,三个行星齿轮14与驱动轴6相啮合,驱动轴6带动行星齿轮14转动,行星齿轮14有带动齿圈12转动的趋势,但齿圈12安装在齿圈支架13上,齿圈支架13通过螺丝安装在桥壳1上为固定件实际上不能够转动,所以只能是驱动轴6在自转的同时带着轮边减速器壳11公转,轮边减速器壳11带动轮毂7实现车辆向前行驶。
转向时,转向油缸4通过拉动及推动转向拉杆5控制转向节3的转动,从而实现车辆的转向。
整机在平整路面直线行驶时,两侧车轮的转速是一致的,差速器不起作用;当整机拐弯或不平路面行驶时,两侧车轮的转速不一致,此时差速器起作用。
Claims (3)
1.一种前转向驱动桥总成,包括桥壳(1)、两个轮毂(7)、主减速器带差速器总成和轮边减速器;所述桥壳(1)为梁式结构,其上设有与车辆底盘连接的摆销孔(21),两个轮毂(7)通过轮毂转向结构(3)连接在桥壳(1)的左右两端,所述桥壳(1)中部设有空腔,其内安装主减速器带差速器总成,所述主减速器带差速器总成两侧各转动连接一根驱动轴(6),驱动轴(6)转动连接桥壳(1)两端的轮边减速器;所述桥壳(1)上设有车轮转向驱动装置(4),该车轮转向驱动装置(4)分别与两个轮毂(7)的轮毂转向结构(3)连接;
所述轮边减速器包括安装在轮毂(7)上的轮边减速器壳(11)、行星齿轮(14)和行星轮轴(15),轮边减速器壳(11)内腔设有由齿圈支架(13)支撑的齿圈(12),齿圈支架(13)固定安装在桥壳(1)上;所述行星齿轮(14)安装在固定于轮边减速器壳(11)上的行星轮轴(15)上,并与齿圈(12)和驱动轴(6)啮合;
其特征在于:所述桥壳(1)断面呈“口”字型空腔结构,驱动轴(6)通过“口”字型空腔连接两端的主减速器带差速器总成和轮边减速器;所述行星轮轴(15)边沿开有小孔(30),轮边减速器壳(11)对应的开有沉槽(31),孔与槽之间安装防窜动球(19);所述轮边减速器壳(11)的最外侧设有端盖(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转向驱动桥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轮转向驱动装置(4)是转向油缸,转向油缸通过转向拉杆(5)转动连接转向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转向驱动桥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桥壳(1)整体铸造而成。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220364696 CN202669391U (zh) | 2012-07-25 | 2012-07-25 | 前转向驱动桥总成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220364696 CN202669391U (zh) | 2012-07-25 | 2012-07-25 | 前转向驱动桥总成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2669391U true CN202669391U (zh) | 2013-01-16 |
Family
ID=474903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1220364696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2669391U (zh) | 2012-07-25 | 2012-07-25 | 前转向驱动桥总成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2669391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774239A (zh) * | 2012-07-25 | 2012-11-14 | 南京创捷和信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前转向驱动桥总成 |
EP3263371A1 (en) * | 2016-06-27 | 2018-01-03 | Kubota Corporation | Axle device |
CN112810384A (zh) * | 2019-11-18 | 2021-05-18 | 盐城市荣南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两节式小壳体水田桥 |
-
2012
- 2012-07-25 CN CN 201220364696 patent/CN202669391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774239A (zh) * | 2012-07-25 | 2012-11-14 | 南京创捷和信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前转向驱动桥总成 |
CN102774239B (zh) * | 2012-07-25 | 2013-12-04 | 南京创捷和信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前转向驱动桥总成 |
EP3263371A1 (en) * | 2016-06-27 | 2018-01-03 | Kubota Corporation | Axle device |
CN107539363A (zh) * | 2016-06-27 | 2018-01-05 | 株式会社久保田 | 车轴装置 |
CN107539363B (zh) * | 2016-06-27 | 2019-07-12 | 株式会社久保田 | 车轴装置 |
US10703409B2 (en) | 2016-06-27 | 2020-07-07 | Kubota Corporation | Work vehicle axle device |
CN112810384A (zh) * | 2019-11-18 | 2021-05-18 | 盐城市荣南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两节式小壳体水田桥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774269B (zh) | 一种可实现大角度转向的不等长双横臂悬架轮边驱动装置 | |
CN206159406U (zh) | 一种主减速器总成 | |
CN104385911B (zh) | 大型拖拉机用前转向驱动桥 | |
CN104175861A (zh) | 一种全轮驱动全轮转向电动叉车底盘驱动系统及控制方法 | |
CN203567470U (zh) | 一种大吨位重型汽车转向驱动桥 | |
CN202703132U (zh) | 后驱动桥总成 | |
CN102774240B (zh) | 后驱动桥总成 | |
CN102774239A (zh) | 前转向驱动桥总成 | |
CN202669391U (zh) | 前转向驱动桥总成 | |
CN202827144U (zh) | 一种越野工程车用驱动桥系统 | |
CN201162805Y (zh) | 一种新型动力分流主减速器 | |
CN202413417U (zh) | 一种整体门式中桥总成 | |
CN204236240U (zh) | 大型拖拉机用前转向驱动桥 | |
CN102529684A (zh) | 等长双横臂悬架——轮边减速驱动装置 | |
CN201162810Y (zh) | 整体式差速器 | |
CN102887060A (zh) | 一种铰接式拖拉机驱动桥 | |
CN202480779U (zh) | 非断开式电动汽车前驱动桥总成 | |
CN210617849U (zh) | 一种新型平行轴间差速传动后桥 | |
CN201261391Y (zh) | 一种四轮摩托车后桥差速器总成 | |
CN202413416U (zh) | 一种整体门式转向驱动前桥总成 | |
CN203395118U (zh) | 大吨位汽车起重机分动箱 | |
CN208602298U (zh) | 一种电机后置纯电动重型卡车驱动桥 | |
CN207893081U (zh) | 一种具有差速功能的二级减速器 | |
CN205632118U (zh) | 一种取力转换器总成 | |
CN203637456U (zh) | 带差速锁的拖拉机驱动桥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116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31204 |
|
RGAV | Abandon patent right to avoid re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