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633321U - 双肖特基结氧化锌半导体薄膜晶体管 - Google Patents
双肖特基结氧化锌半导体薄膜晶体管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2633321U CN202633321U CN 201220325576 CN201220325576U CN202633321U CN 202633321 U CN202633321 U CN 202633321U CN 201220325576 CN201220325576 CN 201220325576 CN 201220325576 U CN201220325576 U CN 201220325576U CN 202633321 U CN202633321 U CN 20263332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lm layer
- thin film
- zno
- source
- g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hin Film Transistor (AREA)
Abstract
双肖特基结氧化锌半导体薄膜晶体管。目前国内外研究的ZnO薄膜晶体管主要采用顶栅与底栅场效应结构。一种双肖特基结氧化锌半导体薄膜晶体管,其组成包括:底衬板(1),所述的底衬板上面连接源极Ag薄膜层(2),所述的源极Ag薄膜层上面连接导电沟道ZnO薄膜层(3),所述的导电沟道ZnO薄膜层上面连接栅极半绝缘Al薄膜层(4),所述的栅极半绝缘Al薄膜层上面连接所述的导电沟道ZnO薄膜层,所述的导电沟道ZnO薄膜上层上面连接所述的漏极Ag薄膜层(5)。本实用新型用于有源矩阵有机发光显示器的驱动单元、高密度集成电路以及其他电子电路等领域中。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肖特基结氧化锌半导体薄膜晶体管。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研究的ZnO薄膜晶体管主要采用顶栅与底栅场效应结构。传统的非晶硅TFT在大面积排布时表现出良好的电特性,但是它们在正偏压工作条件下并不稳定。此外,在驱动OLED显示时,由于电荷诱导效应和亚稳态的产生,导致开启电压不可避免出现漂移现象。相反,低温多晶硅TFT在驱动OLED显示时具有良好的开启电压稳定性,但是不利于大面积排布,表现出不均匀性,从而限制了其应用领域。
近年来国内外文献中报道使用ZnO透明薄膜材料作为TFT的导电沟道,主要采用顶栅和底栅结构,其驱动电压较高,工作电流在微安量级[4-5],还不能够充分满足有源有机发光二极管平板显示器所需要的毫安量级驱动电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驱动电压低,工作电流大,栅极电压控制灵敏,具有高速、高电流密度的双肖特基结氧化锌半导体薄膜晶体管。
上述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双肖特基结氧化锌半导体薄膜晶体管,其组成包括:底衬板,所述的底衬板上面连接源极Ag薄膜层,所述的源极Ag薄膜层上面连接导电沟道ZnO薄膜层,所述的导电沟道ZnO薄膜层上面连接栅极半绝缘Al薄膜层,所述的栅极半绝缘Al薄膜层上面连接所述的导电沟道ZnO薄膜层,所述的导电沟道ZnO薄膜上层上面连接所述的漏极Ag薄膜层。
所述的双肖特基结氧化锌半导体薄膜晶体管,所述的导电沟道ZnO薄膜层的厚度为120±20 nm,所述的栅极半绝缘Al薄膜层的厚度为20±10 nm,所述的源极Ag薄膜层的厚度为50nm。
有益效果:
1.本发明是以源极与漏极金属Ag薄膜与ZnO薄膜形成双肖特基结、以ZnO为活性层的垂直结构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薄膜晶体管,具有驱动电压低,工作电流大,栅极电压控制灵敏,具有高速、高电流密度的特点。
2.本发明与传统的非晶硅、多晶硅和有机半导体TFT相比,金属氧化物半导体TFT拥有宽带隙、高均匀性、高稳定性以及高迁移率等优良特性,使得它们在有源矩阵OLED和LCD平板显示器驱动电路、集成电路芯片和电子标签中有广泛的应用;特别在有源驱动平板电视中,随着电视尺寸和图像分辨率的增加,除了信号线中时间的延迟外,像素的充电时间随之减小,因此,必须要求TFT拥有更高的电迁移率。在超高分辨率、帧速率为120Hz的平板显示器中,要求电迁移率至少在3 cm
2
/V×s,而传统的非晶硅TFT的迁移率约为0.5 cm
2
/V×s,不能满足高性能有源平板电视的要求,本产品能满足高性能有源平板电视的要求。
3.本发明采用的ZnO是一种无毒N型半导体材料,同时具有压电和铁电特性,在压电器件、传感器、表面声波器件以及透明导电电极等无源和有源器件中有广泛的应用;在用作TFT器件时,由于它的禁带宽度在3.2eV附近,因此,在可见光波段基本没有光吸收效应,ZnO的电气特性不会改变;从而在用作有源平板显示器的驱动器件时,作为导电沟道层,并不需要额外的遮光保护层,从而提高有源矩阵显示器件的开口率。
4.本发明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法生长ZnO薄膜作为有源导电沟道层,用Al薄膜作为栅极,用 Ag/ZnO/Al/ZnO/Ag叠层垂直结构的双肖特基结TFT,得到了驱动电压低、工作电流达到毫安量级电流的ZnO-TFT。
5.本发明采用Keithley 4200-SCS型半导体性能测试仪测试ZnO薄膜晶体管器件的输出特性和转移特性。
6.本发明利用射频磁控溅射法生长ZnO有源层,用Al薄膜作为TFT的栅极,Ag薄膜作为TFT的漏源极,在石英玻璃衬底上制备了垂直叠层双肖特基结构的晶体管。
7.本发明通过控制导电沟道ZnO薄膜的厚度,获得了性能良好的TFT静态工作特性;器件有效面积是0.02cm2,在栅极电压VGS (<1.0V)的情况下,控制金属电极Ag薄膜隧穿入ZnO薄膜的载流子数量,实现了对漏源极间电流IDS的控制;在栅极偏压VGS=0 V,VDS=3 V时,漏源极电流IDS=9.15×10-3 A,开启电压Vth在1.35V左右。
8.本发明的TFT在低驱动电压条件下,可以获得较高输出的电流,这有利于实现大面积有源发光显示器的驱动。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附图1 的ZnO-TFT直流特性测试电路图。附图2中漏极加电压VDS、栅极加电压VGS、源极接电流计A。
附图3是附图1和附图2的ZnO-TFT静态直流特性测试结果图。
附图4是附图1和附图2当漏源电极间电压VDS恒定时,漏源工作电流IDS随着栅极电压VGS变化的转移特性曲线图。
附图5是附图1和附图2的ZnO薄膜与漏极、源极的肖特基I-V整流特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双肖特基结氧化锌半导体薄膜晶体管,其组成包括:底衬板1,所述的底衬板上面连接源极Ag薄膜层2,所述的源极Ag薄膜层上面连接导电沟道ZnO薄膜层3,所述的导电沟道ZnO薄膜层上面连接栅极半绝缘Al薄膜层4,所述的栅极半绝缘Al薄膜层上面连接所述的导电沟道ZnO薄膜层,所述的导电沟道ZnO薄膜上层上面连接所述的漏极Ag薄膜层5。
所述的双肖特基结氧化锌半导体薄膜晶体管,所述的导电沟道ZnO薄膜层的厚度为120±20 nm,所述的栅极半绝缘Al薄膜层的厚度为20±10 nm,所述的源极Ag薄膜层的厚度为50nm。
实施例2:
一种双肖特基结氧化锌半导体薄膜晶体管的制作方法,本制作方法采用垂直叠层结构,由五层薄膜构成,分别为沉积在基底上的源极Ag薄膜,Ag薄膜上面是导电沟道ZnO薄膜,中间一层是栅极半绝缘Al薄膜,Al薄膜上面是导电沟道ZnO薄膜,最上面是漏极Ag薄膜,Ag和ZnO接触面形成了肖特基接触,Al和ZnO接触面形成了欧姆接触。
所述的双肖特基结氧化锌半导体薄膜晶体管的制作方法,基底材料为石英玻璃,源漏电极为金属Ag薄膜,采用纯度为99.99%的Ag靶材,在真空度为6.0×10 -4 Pa、氩气流量为5.0sccm条件下利用直流磁控溅射镀膜15s;栅极电极为金属Al薄膜,采用纯度为99.99%的Al靶材,利用与制备源漏电极薄膜相同的工艺条件,溅射镀膜20s;栅极分别与漏极和源极之间夹着有源层ZnO薄膜,使用射频磁控溅射,溅射功率为150W,温度为27oC,抽真空6.0×10 -4 PA,氩气流量5.0sccm,磁控室充入氩气后磁控室的压强1.0Pa,磁控室Zn靶材辉光之后充入氧气,氧气流量为2.6sccm,通入氩气和氧气之后磁控室压强为1.6Pa;预溅射10分钟后除去Zn靶材表面的污染物,获得的ZnO薄膜厚度为120±20nm。
所述的双肖特基结氧化锌半导体薄膜晶体管的制作方法,在源极Ag加以正向偏压VDS时,源极金属Ag薄膜层的电子正向注入它上面一层ZnO薄膜层,由于栅极Al和ZnO薄膜层和ZnO薄膜上层形成欧姆接触,零偏电压时,在上层Ag和ZnO接触面形成的肖特基结的内建电势作用下,使得源极注入到ZnO中的电子隧穿栅极Al,形成漏极电流;在由Ag薄膜构成的漏极和源极间加以VDS偏压时,随漏源极电压增加,靠近源极一侧的Ag和ZnO接触面肖特基势垒降低,从而越过势垒的电子数目增多,流过漏源电极电流I
DS
随之增大;通过施加不同的栅极电压,可以实现对漏源电流的控制。
实施例3:
实施例1或2所述的双肖特基结氧化锌半导体薄膜晶体管,石英玻璃衬底、Ag薄膜作为源极、ZnO薄膜、Al薄膜作为栅极、ZnO薄膜、Ag薄膜作为漏极,共5层薄膜构成的垂直叠层结构。
特性均匀、稳定、透明的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TFT)阵列是实现有源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和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驱动电路的核心器件。
附图2是垂直结构ZnO薄膜晶体管的直流特性测试电路图。测试条件选择室温并在普通大气环境下进行。测试垂直结构ZnO薄膜晶体管的静态直流条件是:栅压V
GS
从0V变化到1V,步长为0.2V,源漏极间电压V
DS
从0V增加到3V。
实施例4:
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双肖特基结氧化锌半导体薄膜晶体管,从附图3中可以看出,ZnO-TFT栅极电压V
GS
在低于1V时,对漏源电流具有明显的调控作用。可以发现,当栅极电压V
GS
恒定时,漏源间晶体管工作电流I
DS
随着漏源偏压V
DS
增加而变大。其原因是当栅极加一定的偏压时,此时漏源偏压V
DS
增大后,使得Ag/ZnO界面肖特基势垒高度变低,导致源极一侧ZnO半导体中的载流子穿越栅极进入漏极一侧的电子数目增大,在漏极电场作用下流过漏极电极,使得晶体管工作电流I
DS
变大。而当漏源极间电压V
DS
恒定时,漏源电流I
DS
随着栅极偏压V
GS
增加而变小,是因为栅极偏压V
GS
增大后,使得Ag/ZnO界面肖特基势垒高度变高,导致源极一侧ZnO半导体中的载流子穿越栅极进入漏极一侧的电子数目减少,使得晶体管工作电流I
DS
变小。
当栅压V GS 为0.2V,V DS 为3V时,器件的工作漏源电流I DS =9.15×10 -3 A,在毫安量级,比目前文献中报导的电流高出2-3个量级,而且漏源极间开启电压低,在1.35V左右。
实施例5:
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双肖特基结氧化锌半导体薄膜晶体管,附图4是当漏源电极间电压V
DS
恒定时,漏源工作电流I
DS
随着栅极电压V
GS
变化的转移特性曲线。可见,随着V
GS
的增加,I
DS
变小。其原因是栅极电压增大,栅极和漏极电压差变小,肖特基势垒高度变大,从而ZnO半导体中的载流子从源极渡越到漏极要经历变高变厚的肖特基势垒,因此,到达漏极的载流子数目变少,导致漏源电流I
DS
变小。
实施例6:
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双肖特基结氧化锌半导体薄膜晶体管,ZnO薄膜与漏极、源极的肖特基I-V整流特性如附图5所示,V
SG
-I
SG
是栅极与下部源极间电压-电流,V
DG
-I
DG
是栅极与上部漏极间电压-电流, 如图2中所示。可以看出,金属栅极铝与ZnO薄膜形成欧姆接触,漏极Ag/ZnO、源极Ag/ZnO间都形成了良好的肖特基接触,正向整流特性明显。
Claims (2)
1.一种双肖特基结氧化锌半导体薄膜晶体管,其组成包括:底衬板,其特征是:所述的底衬板上面连接源极Ag薄膜层,所述的源极Ag薄膜层上面连接导电沟道ZnO薄膜层,所述的导电沟道ZnO薄膜层上面连接栅极半绝缘Al薄膜层,所述的栅极半绝缘Al薄膜层上面连接所述的导电沟道ZnO薄膜层,所述的导电沟道ZnO薄膜上层上面连接所述的漏极Ag薄膜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肖特基结氧化锌半导体薄膜晶体管,其特征是:所述的导电沟道ZnO薄膜层的厚度为120±20 nm,所述的栅极半绝缘Al薄膜层的厚度为20±10 nm,所述的源极Ag薄膜层的厚度为50nm。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220325576 CN202633321U (zh) | 2012-07-06 | 2012-07-06 | 双肖特基结氧化锌半导体薄膜晶体管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220325576 CN202633321U (zh) | 2012-07-06 | 2012-07-06 | 双肖特基结氧化锌半导体薄膜晶体管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2633321U true CN202633321U (zh) | 2012-12-26 |
Family
ID=473864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1220325576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633321U (zh) | 2012-07-06 | 2012-07-06 | 双肖特基结氧化锌半导体薄膜晶体管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2633321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779855A (zh) * | 2012-07-06 | 2012-11-14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双肖特基结氧化锌半导体薄膜晶体管及制作方法 |
CN108447978A (zh) * | 2018-04-13 | 2018-08-24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无机薄膜压电二极管及制作方法 |
-
2012
- 2012-07-06 CN CN 201220325576 patent/CN202633321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779855A (zh) * | 2012-07-06 | 2012-11-14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双肖特基结氧化锌半导体薄膜晶体管及制作方法 |
CN102779855B (zh) * | 2012-07-06 | 2015-08-12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双肖特基结氧化锌半导体薄膜晶体管及制作方法 |
CN108447978A (zh) * | 2018-04-13 | 2018-08-24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无机薄膜压电二极管及制作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586979B2 (en) | Oxide semiconductor transisto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
CN106847743B (zh) | Tft基板及其制作方法 | |
CN107248393B (zh) | 像素驱动单元及其形成方法、显示背板、像素驱动电路 | |
Kim et al. | High performance oxide thin film transistors with double active layers | |
CN104183608B (zh) | Tft背板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 |
EP2086013A1 (en) | Oxide semiconductor transisto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
WO2018103161A1 (zh) | 柔性垂直沟道有机薄膜晶体管及其制作方法 | |
US9735286B2 (en) | Thin film transistor substrate having high reliabilit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material | |
CN104241298A (zh) | Tft背板结构及其制作方法 | |
CN109698218A (zh) | 有机el显示装置和有源矩阵基板 | |
CN106898613A (zh) | Tft基板及其制作方法 | |
CN106449658A (zh) | Tft基板及其制作方法 | |
US10868266B2 (en) | Semiconductor thin-film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thin-film transistor, and display apparatus | |
CN104241299A (zh) | 氧化物半导体tft基板的制作方法及结构 | |
CN102779855B (zh) | 双肖特基结氧化锌半导体薄膜晶体管及制作方法 | |
CN202633321U (zh) | 双肖特基结氧化锌半导体薄膜晶体管 | |
Wu et al. | 67‐1: Invited Paper: Design of an Advanced Bottom‐emission AMOLED Display for TVs with High‐PPI and Large Size | |
Geng et al. | 29.3: High Resolution Flexible AMOLED with Integrated Gate‐Driver using Bulk‐Accumulation a‐IGZO TFTs | |
Luo et al. | 2.3: High Mobility Top‐Gate Self‐Aligned and BCE a‐IGTO TFTs Application to Micro‐LED and Mini‐LED Display | |
CN101562196A (zh) | 多源共漏薄膜晶体管及其制备方法 | |
CN206471332U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201100919Y (zh) | 亚微米厚度有机半导体薄膜三极管 | |
CN101740397B (zh) | ZnO基薄膜晶体管的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制备方法 | |
TWI409957B (zh) | 含氧半導體薄膜電晶體之製作方法及顯示裝置之製作方法 | |
CN104157611B (zh) | 氧化物半导体tft基板的制作方法及其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226 Termination date: 20150706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