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02627199U - 一种折叠杆互承式支撑的简易活动房支架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折叠杆互承式支撑的简易活动房支架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627199U
CN202627199U CN 201220280010 CN201220280010U CN202627199U CN 202627199 U CN202627199 U CN 202627199U CN 201220280010 CN201220280010 CN 201220280010 CN 201220280010 U CN201220280010 U CN 201220280010U CN 202627199 U CN202627199 U CN 2026271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race
brace summer
hound
hinged
rod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280010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天钧
王运兹
范嘉荧
徐志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Priority to CN 201220280010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6271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6271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627199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nts Or Canop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折叠杆互承式支撑的简易活动房支架结构。包括三根第一主支撑梁杆件组和第二主支撑梁杆件组;位于地面上的底部平撑杆一端与下部斜撑杆一端铰接并限位;下部斜撑杆另一端与第一主支撑梁一端铰接并限位;第一主支撑梁另一端与上部斜撑杆一端铰接并限位;上部斜撑杆另一端与上部平撑杆一端铰接并限位;每根第一主支撑梁和第二主支撑梁均在靠近两端位置开有等距相反的榫口,并通过榫口依次环扣接形成“井”字形空间支撑框架结构。本实用新型重量轻、展开后支撑稳定、使用面积及空间大且易于分割及架设,折叠、收纳及搬运方便,制造简单维护便利,既能用作简易活动房支架,也能用作游泳池、体育场和展览会等场合下的遮阳挡雨帐篷支架。

Description

一种折叠杆互承式支撑的简易活动房支架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简易活动房支架结构,尤其是涉及一种折叠杆互承式支撑的简易活动房支架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的简易活动房是将铰接的杆件展开作为支撑,杆件周围固定硬质板材或软质篷布构成活动房的前后左右墙体及屋顶。如在ZL200710037562.3“折叠式活动房屋”和ZL201020299363.7 “可转动搭建的快装单元活动房”中,是按人字坡面屋顶的造型和四面墙体的垂直杆件支撑为特征,通过铰接、拆卸和固定连接形成折叠和展开功能。这类结构由于屋顶和四面墙体的造型特征和结构支撑所限,采用的杆件数量多,墙体厚,重量大,安装不够简便,造形单一,拓展空间小。对于野外露宿及活动场所的快速应用是不合适的;在ZL201120177237.9“一种提高帐篷支撑杆稳定性的双杆结构”中,描述的帐篷式支架虽然重量轻,却存在结构复杂,支撑稳定性差,易于损坏,造价高,使用面积小,空间低矮等缺点。这些现状表明在活动房的造型、材料、结构及空间资源利用方面存在着一定的浪费。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叠杆互承式支撑的简易活动房支架结构。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包括三根结构相同的第一主支撑梁杆件组和第二主支撑梁杆件组;其中:
三根结构相同的第一主支撑梁杆件组:均包括第一主支撑梁、上部斜撑杆、上部平撑杆、下部斜撑杆和底部平撑杆;位于地面上的底部平撑杆的一端与下部斜撑杆的一端铰接,并通过下部斜撑杆一端上的限位销钉限位;下部斜撑杆的另一端与第一主支撑梁的一端铰接,并通过第一主支撑梁一端上的限位销钉限位;第一主支撑梁的另一端与上部斜撑杆的一端铰接,并通过第一主支撑梁另一端上的限位销钉限位;上部斜撑杆的另一端与上部平撑杆的一端铰接,并通过上部平撑杆一端上的限位销钉限位;
第二主支撑梁杆件组:包括第二主支撑梁、另一上部斜撑杆、另一上部平撑杆、另一下部斜撑杆和另一底部平撑杆;位于地面上的另一底部平撑杆的一端与另一下部斜撑杆的一端铰接,并通过另一下部斜撑杆一端上的限位销钉限位;另一下部斜撑杆的另一端与第二主支撑梁的一端铰接,并通过第二主支撑梁一端上的限位销钉限位;第二主支撑梁的另一端与另一上部斜撑杆的一端铰接,并通过第二主支撑梁另一端上的限位销钉限位;另一上部斜撑杆的另一端与另一上部平撑杆的一端铰接,并通过另一上部平撑杆一端上限位销钉限位;
三根第一主支撑梁杆件组中的每根第一主支撑梁和第二主支撑梁杆件组中的第二主支撑梁均在靠近两端位置开有等距相反的榫口,三根第一主支撑梁和第二主支撑梁之间通过榫口依次环扣接形成“井”字形空间支撑框架结构,三根第一主支撑梁和第二主支撑梁在同一水平面上,三根第一主支撑梁杆件组和第二主支撑梁杆件组中的四根上部平撑杆在同一水平面上。
所述的第二主支撑梁的两个相反的榫口均分别与锁紧块的一端铰接,两个锁紧块另一端均顶在各自的第一主支撑梁的侧面。
所述的下部斜撑杆与水平面之间夹角为50~80°,上部斜撑杆与水平面之间夹角为15~45°。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对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重量轻、易于架设、使用面积及空间易于分割,折叠后体积小、收纳及搬运方便,选材范围广、制造简单、维护便利;不但可用作简易活动房支架,而且可用作游泳池、体育场和展览会等场合下的遮阳挡雨帐篷支架。
    2.每组折叠的杆件展开后可以构成相同的形状,将各杆件组主支撑梁在预制的榫口位置相互嵌入,形成互承式矩形封闭的框架支撑结构,是一种展开后空间大,支撑稳定,且收纳后成为体积小的简易活动房支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第一主支撑梁杆件组展开的正视图。
图3是第二主支撑梁杆件组展开的正视图。
图4是三根第一主支撑梁和第二主支撑梁通过榫口环扣接成“井”字形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的局部示意图。
图6是图2的A-A剖面图。
图7是图2的第一主支撑梁杆件组折叠后的俯视图。
图8是图3的第二主支撑梁杆件组折叠后的俯视图。
图9是铰接副轴心展开后由限位销钉限定在设定位置的示意图。
图10是上部斜撑杆与上部平撑杆上设置的限位销钉保证上部平撑杆处于水平位置图。
图11是下部斜撑杆上设置限位销钉保证下部斜撑杆与底部平撑杆之间获得要求夹角的示意图。
图中:1.第一主支撑梁,2.上部斜撑杆,3.上部平撑杆,4.下部斜撑杆,5.底部平撑杆,6.销套,7.固定螺母,8.销轴紧固螺钉,9.锁紧块紧固螺钉,10.限位销钉,11.第二主支撑梁,12.锁紧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三根结构相同的第一主支撑梁杆件组和第二主支撑梁杆件组。图2、图3分别是第一主支撑梁和第二主支撑梁杆件组各杆件分别展开,在限位销钉10限定位置时的相对位置。其中:
如图2所示,三根结构相同的第一主支撑梁杆件组:均包括第一主支撑梁1、上部斜撑杆2、上部平撑杆3、下部斜撑杆4和底部平撑杆5;位于地面上的底部平撑杆5的一端通过销轴紧固螺钉8与下部斜撑杆4的一端铰接,并通过下部斜撑杆4一端上的限位销钉10限位;下部斜撑杆4的另一端通过销轴紧固螺钉8与第一主支撑梁1的一端铰接,并通过第一主支撑梁1一端上的限位销钉10限位;第一主支撑梁1的另一端通过销轴紧固螺钉8与上部斜撑杆2的一端铰接,并通过第一主支撑梁1另一端上的限位销钉10限位;上部斜撑杆2的另一端通过销轴紧固螺钉8与上部平撑杆3的一端铰接,并通过上部平撑杆3一端上的限位销钉10限位。
如图3所示,第二主支撑梁杆件组:包括第二主支撑梁11、另一上部斜撑杆2、另一上部平撑杆3、另一下部斜撑杆4和另一底部平撑杆5;位于地面上的另一底部平撑杆5的一端通过销轴紧固螺钉8与另一下部斜撑杆4的一端铰接,并通过另一下部斜撑杆4一端上的限位销钉10限位;另一下部斜撑杆(4)的另一端通过销轴紧固螺钉8与第二主支撑梁11的一端铰接,并通过主支撑梁11一端上的限位销钉10限位;第二主支撑梁11的另一端通过销轴紧固螺钉8与另一上部斜撑杆2的一端铰接,并通过第二主支撑梁11另一端上的限位销钉10限位;另一上部斜撑杆2的另一端通过销轴紧固螺钉8与另一上部平撑杆3的一端铰接,并通过另一上部平撑杆3一端上限位销钉10限位。
如图4所示,三根第一主支撑梁杆件组中的每根第一主支撑梁1和第二主支撑梁杆件组中的第二主支撑梁11均在靠近两端位置开有等距相反的榫口,三根第一主支撑梁1和第二主支撑梁11之间通过榫口依次环扣接形成“井”字形空间支撑框架结构,三根第一主支撑梁1和第二主支撑梁11在同一水平面上,三根第一主支撑梁杆件组和第二主支撑梁杆件组中的四根上部平撑杆3在同一水平面上。
如图4所示,所述的第二主支撑梁11的两个相反的榫口均分别与锁紧块12的一端铰接;两个锁紧块12另一端均可顶在各自的第一主支撑梁1的侧面。
图6是每根杆件组上相联的杆件与销轴紧固螺钉8、固定螺母7及销套6构成铰接副,销轴紧固螺钉8的轴线为铰接副轴心。三根第一主支撑梁1杆件组和一根第二主支撑梁11杆件组各有五根杆件和四个铰接副组成。
所述的下部斜撑杆4与水平面之间夹角为50~80°,上部斜撑杆2与水平面之间夹角为15~45°。
如图2、图3所示,三根结构相同的第一主支撑梁杆件组中,第一主支撑梁1所在杆件组是由一根上部斜撑杆2,一根上部平撑杆3,一根下部斜撑杆4和一根底部平撑杆5构成。各杆件分别在轴端设有以销套6,销轴紧固螺钉8、和固定螺母7组成的销轴副,如图6所示;两根杆件以销轴相联,可以绕销轴轴心折叠或展开。第一主支撑梁1的两端分别在上、下面各开有一处较窄的榫口;第二主支撑梁11所在杆件组的基本构成与第一主支撑梁1所在杆件组类似,不同之处是第二主支撑梁11的两端分别在上、下面各开有一处较宽的榫口,较宽的榫口处装有铰链和第二主支撑梁11的锁紧块12,第二主支撑梁11的锁紧块12可以绕铰链打开或合拢,合拢后用锁紧块紧固螺钉9固定在较宽榫口处;在第二主支撑梁11较宽榫口与第一主支撑梁1的较窄榫口垂直放入后,锁紧块12压紧榫口,形成“井”型封闭的稳固框架。第一主支撑梁1与第二主支撑梁11所在的杆件组均可由限位销钉10对相邻杆件的角度予以限位,或用销轴紧固螺钉8与销套6、固定螺母7紧固锁紧,共构成四根可展开的杆件组。第一主支撑梁1构成的杆件组有三根,第二主支撑梁11构成的杆件组有一根。
图5和图9表示了各杆件组绕图6所示铰接副轴心展开后由限位销钉10限定在设定位置的示意图。其中,第一主支撑梁1通过设置在其上的一个限位销钉10对下部斜撑杆4限位;并通过设置在其上的另一个限位销钉10对上部斜撑杆2限位。
图10表示了上部斜撑杆2与上部平撑杆3上设置的限位销钉10相互作用,保证上部平撑杆处于水平位置。
图11表示了下部斜撑杆4上设置限位销钉10保证下部斜撑杆4与底部平撑杆5之间获得要求夹角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和安装过程为:
首先,将图7、图8所示的三根第一主支撑梁1 、一根第二主支撑梁11所在的折叠杆件组展开;按图4所示,先使相邻第一、第二根第一主支撑梁1 呈90°在窄榫口扣位配合,得到“                                               
Figure 2012202800101100002DEST_PATH_IMAGE002
”型;再将第二、第三根第一主支撑梁1 在窄榫口扣位呈90°配合得到“
Figure 2012202800101100002DEST_PATH_IMAGE004
”型;接着将杆件组的一根第二主支撑梁11 上两个锁紧块12的锁紧块紧固螺钉9拧松,绕铰链打开,使一根第二主支撑梁1的宽榫口压入第一、第三根的第一主支撑梁1窄榫口处,得到“井”型;最后合上锁紧块12,拧紧两处的各两个锁紧块紧固螺钉9,将榫口全部压紧,形成三根第一主支撑梁1和一根第二主支撑梁11所在杆件组能相互支撑的稳定“井”型框架。
然后,将“井”型框架上的三根第一主支撑梁1和一根第二主支撑梁11所在杆件组的四根底部平撑杆5与四根下部斜撑杆4按图11所示位置展开,分别用限位销钉10限定角度。
接着,将“井”型框架上的三根第一主支撑梁1和一根第二主支撑梁11所在杆件组的四根下部斜撑杆4与主支撑梁1和主支撑梁11按图5、图9所示,采用四个限位销钉10分别限定其与三根第一主支撑梁1和一根第二主支撑梁11的角度和位置。
第四,先将完成上述装配的支架结构中的四个底部平撑杆5放在地面上,再将“井”型框架上的三根第一主支撑梁1和一根第二主支撑梁11所在杆件组的上部平撑杆3和上部斜撑杆2按图10所示,采用四个限位销钉10,限定其角度。
最后,将“井”型框架上的三根第一主支撑梁1和一根第二主支撑梁11所在杆件组的上部斜撑杆2与主支撑梁1和主支撑梁11按图5、图9所示,采用四个限位销钉10分别限定上部斜撑杆2与三根第一主支撑梁1和一根第二主支撑梁11的角度和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简易活动房支架折叠收纳过程,按上述安装过程反向操作。
首先,将支架结构上的上部斜撑杆2与三根第一主支撑梁1和一根第二主支撑梁11之间的四个限位销钉10拆下。
然后,将上部平撑杆3和上部斜撑杆2之间的四个限位销钉拆下。翻转支架结构,使底部平撑杆5底面朝上,主支撑梁1和主支撑梁11构成的“井”型框架坐落于地面。
接着,将下部斜撑杆4与主支撑梁1和主支撑梁11之间的四个限位销钉10拆下。
第四,将底部平撑杆5与四根下部斜撑杆4之间的四个限位销钉10拆下。
第五,拧松锁紧块紧固螺钉9,锁紧块12绕铰链打开,依次取出一根第二主支撑梁杆件组和三根第一主支撑梁杆件组。
最后将三根第一主支撑梁杆件组和一根第二主支撑梁杆件组分别按照图7和图8的示意图进行折叠收纳。

Claims (3)

1.一种折叠杆互承式支撑的简易活动房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三根结构相同的第一主支撑梁杆件组和第二主支撑梁杆件组;其中:
三根结构相同的第一主支撑梁杆件组:均包括第一主支撑梁(1)、上部斜撑杆、上部平撑杆、下部斜撑杆和底部平撑杆;位于地面上的底部平撑杆的一端与下部斜撑杆的一端铰接,并通过下部斜撑杆一端上的限位销钉限位;下部斜撑杆的另一端与第一主支撑梁(1)的一端铰接,并通过第一主支撑梁(1)一端上的限位销钉限位;第一主支撑梁(1)的另一端与上部斜撑杆的一端铰接,并通过第一主支撑梁(1)另一端上的限位销钉限位;上部斜撑杆的另一端与上部平撑杆的一端铰接,并通过上部平撑杆一端上的限位销钉限位; 
第二主支撑梁杆件组:包括第二主支撑梁(11)、另一上部斜撑杆、另一上部平撑杆、另一下部斜撑杆和另一底部平撑杆;位于地面上的另一底部平撑杆的一端与另一下部斜撑杆的一端铰接,并通过另一下部斜撑杆一端上的限位销钉限位;另一下部斜撑杆的另一端与第二主支撑梁(11)的一端铰接,并通过第二主支撑梁(11)一端上的限位销钉限位;第二主支撑梁(11)的另一端与另一上部斜撑杆的一端铰接,并通过第二主支撑梁(11)另一端上的限位销钉限位;另一上部斜撑杆的另一端与另一上部平撑杆的一端铰接,并通过另一上部平撑杆一端上限位销钉限位;
三根第一主支撑梁杆件组中的每根第一主支撑梁(1)和第二主支撑梁杆件组中的第二主支撑梁(11)均在靠近两端位置开有等距相反的榫口,三根第一主支撑梁(1)和第二主支撑梁(11)之间通过榫口依次环扣接形成“井”字形空间支撑框架结构,三根第一主支撑梁(1)和第二主支撑梁(11)在同一水平面上,三根第一主支撑梁杆件组和第二主支撑梁杆件组中的四根上部平撑杆在同一水平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叠杆互承式支撑的简易活动房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主支撑梁(11)的两个相反的榫口均分别与锁紧块的一端铰接,两个锁紧块另一端均顶在各自的第一主支撑梁的侧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叠杆互承式支撑的简易活动房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部斜撑杆与水平面之间夹角为50~80°,上部斜撑杆与水平面之间夹角为15~45°。
CN 201220280010 2012-06-14 2012-06-14 一种折叠杆互承式支撑的简易活动房支架结构 Expired - Lifetime CN2026271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280010 CN202627199U (zh) 2012-06-14 2012-06-14 一种折叠杆互承式支撑的简易活动房支架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280010 CN202627199U (zh) 2012-06-14 2012-06-14 一种折叠杆互承式支撑的简易活动房支架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627199U true CN202627199U (zh) 2012-12-26

Family

ID=473804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280010 Expired - Lifetime CN202627199U (zh) 2012-06-14 2012-06-14 一种折叠杆互承式支撑的简易活动房支架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62719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91353A (zh) * 2012-06-14 2012-09-26 浙江大学 折叠杆互承式支撑的简易活动房支架结构
CN104485609A (zh) * 2014-12-22 2015-04-01 咸阳亨通电力检修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电缆沟道的输送车架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91353A (zh) * 2012-06-14 2012-09-26 浙江大学 折叠杆互承式支撑的简易活动房支架结构
WO2013185491A1 (zh) * 2012-06-14 2013-12-19 浙江大学 折叠杆互承式支撑的简易活动房支架结构
CN104485609A (zh) * 2014-12-22 2015-04-01 咸阳亨通电力检修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电缆沟道的输送车架
CN104485609B (zh) * 2014-12-22 2017-06-23 四会市创兴电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电缆沟道的输送车架
CN107310993A (zh) * 2014-12-22 2017-11-03 陈国栋 一种用于电缆沟道的输送车架及其工作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32056B (zh) 可组合的折叠式帐篷
CN202899743U (zh) 一种便于折叠的毡房
CN202627199U (zh) 一种折叠杆互承式支撑的简易活动房支架结构
CN102691353B (zh) 折叠杆互承式支撑的简易活动房支架结构
CN201649787U (zh) 可组合的折叠式帐篷
CN212105362U (zh) 舱式帐篷
US9546500B2 (en) Tent frame
CN201367757Y (zh) 折叠毡房
CN203373920U (zh) 一种便携折叠式遮阳棚
CN102251704B (zh) 可折叠和组装的帐篷骨架及其帐篷
CN212428285U (zh) 一种方便拆卸的户外帐篷
CN209163599U (zh) 一种多功能户外帐篷
CN202117400U (zh) 一种提高帐篷支撑杆稳定性的双杆结构
CN201595449U (zh) 可做帐篷的公共座椅
CN204635415U (zh) 一种可折叠的外语学习桌
CN202220475U (zh) 一种简易六边形撑杆式儿童帐篷
CN207314971U (zh) 一种带有展台的帐篷
CN213573307U (zh) 一种便于搭设的帐篷库房
CN201963036U (zh) 一种门式遮阳篷骨架
CN106812376B (zh) 一种通用大跨度可扩展快速展开折叠帐篷及展开折叠方法
CN111188528A (zh) 一种多功能户外帐篷
CN217353156U (zh) 一种库房顶棚辅助支撑装置
CN205840494U (zh) 一种可延展的带护栏多功能户外折叠垫板
CN205743238U (zh) 可组装便携式户外防晒棚
CN201078031Y (zh) 可折叠支撑杆管与折叠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226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40129

RGAV Abandon patent right to avoid re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