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617402U - 一种双光源照明灯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光源照明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2617402U CN202617402U CN 201220118598 CN201220118598U CN202617402U CN 202617402 U CN202617402 U CN 202617402U CN 201220118598 CN201220118598 CN 201220118598 CN 201220118598 U CN201220118598 U CN 201220118598U CN 202617402 U CN202617402 U CN 20261740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ircuit
- light source
- resistance
- common junction
- electrically connect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ircuit Arrangement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光源照明灯,包括灯座、灯罩、安装固定装置、主光源、辅助光源和电路装置,灯座含有基座和安装在基座上的主光源插座和辅助光源插座,电路装置含有镇流启动装置以及火线电极和零线电极,主光源和辅助光源分别对应与主光源插座和辅助光源插座卡接或螺接;主光源通过镇流启动装置接电;其结构特点是电路装置还包括控制辅助光源点亮6至15分钟后将其熄灭的辅助光源控制器,辅助光源控制器包括降压抗干扰电路、整流滤波电路、稳压滤波电路、定时控制电路和控制执行电路。本实用新型的双光源照明灯通过在同一照明灯具中设置主、辅两个光源,保证照明不能中断的特定场所的照明不间断。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照明灯具,特别是涉及一种在同一个灯具中具有两个光源的照明灯具。
背景技术
在核电厂室外、核电厂的汽轮机平台设备间或核岛内等空间较高的区域照明,为保证照明的亮度,一般使用高强气体放电灯(HID)。为了防止因断电影响照明,核电厂一般均配备有至少一套以上的如柴油机发电的应急发电装置发电,以提供应急照明使用。在通常情况下,高天棚的照明灯具中,高强气体放电灯(HID)只有一个光源。由于高强气体放电灯(HID)固有的在热启动状态下延迟点亮的特性,在断电后立即启用应急发电装置供电或者外电断电后又立即恢复时,高强气体放电灯(HID)却因重新启动点亮需要一段冷却重启时间,而造成在一定的时间内无照明可用。由于核电厂的部分特定工作场所或其它不能中断照明的工作场所的特殊性,一些重要设备工作间或工作场所的照明不能中断,这就需要在高强气体放电灯(HID)未重新点亮的时间间隔内,有相应的应急光源立即替代高强气体放电灯(HID)提供照明。
常用的应急照明系统往往利用另一套备用直流电源装置,如中国专利文献CN101959349A公开的一种双光源智能控制型照明灯具控制电路的备用电源即为直流后备电源,其对高照度需求的核电厂等场所不太适用,且设置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适应核电厂等对照明要求较高场所的需要,针对现有的照明灯具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在同一照明灯具中设置主光源和辅助光源两个光源,主光源仍采用高强气体放电灯(HID),辅助光源采用卤钨灯或白炽灯,在主光源未启动点亮时,由辅助光源提供临时照明,以保证照明的不间断。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光源照明灯,包括灯座、灯罩、安装固定装置、主光源、辅助光源和电路装置;灯座设有基座、主光源插座和辅助光源插座;主光源插座和辅助光源插座均安装在基座上,且位于基座的下方;主光源插座和辅助光源插座均具有两个电源接线端;电路装置安装于灯座内或以分体式设于灯座外;电路装置包括镇流启动装置以及用于外接电源的火线电极和零线电极;所述的镇流启动装置具有火线端和零线端,镇流启动装置包括电感式镇流器、触发器和补偿电容;电感式镇流器的一端与补偿电容的一端电连接而形成一个公共接点,该公共接点即为镇流启动装置的火线端;镇流启动装置由其火线端与电路装置的火线电极电连接;电感式镇流器的另一端与触发器的输入端电连接;触发器的输出端与主光源插座的一个接线端电连接;触发器的第三接线端、补偿电容的另一端以及主光源插座的另一个接线端共线而形成一个公共接点,该公共接点即为镇流启动装置的零线端;镇流启动装置由其零线端与电路装置的零线电极电连接;所述的主光源和辅助光源分别对应与主光源插座和辅助光源插座以卡接或螺纹连接的方式电连接;灯罩设置在基座上且围绕主光源和辅助光源设置;其结构特点是:
上述的电路装置还包括控制辅助光源点亮6至15分钟后将其熄灭的辅助光源控制器,所述的辅助光源控制器包括降压抗干扰电路、整流滤波电路、稳压滤波电路、定时控制电路和控制执行电路;
降压抗干扰电路具有交流输入端和交流输出端;整流滤波电路具有交流输入端和直流电源输出端;稳压滤波电路具有电源端、接地端和稳压输出端;定时控制电路具有电源端、接地端和控制信号输出端;控制执行电路具有直流电源端、控制信号输入端、火线接入端和火线接出端;所述交流输入端和交流输出端均有火线端和零线端2个连接端;所述直流电源输出端具有正极和负极2个连接端;
降压抗干扰电路的交流输入端由其火线端和零线端分别与火线电极和零线电极对应电连接;降压抗干扰电路的交流输出端由其火线端和零线端分别与整流滤波电路的交流输入端的火线端和零线端对应电连接;
稳压滤波电路的电源端与整流滤波电路的直流电源输出端的正极电连接;稳压滤波电路的接地端与整流滤波电路的直流电源输出端的负极电连接;
定时控制电路的电源端与稳压滤波电路的稳压输出端电连接;定时控制电路的接地端与整流滤波电路的直流电源输出端的负极电连接;
控制执行电路的直流电源端与整流滤波电路的直流电源输出端的正极电连接;控制执行电路的控制信号输入端与定时控制电路的控制信号输出端电连接;控制执行电路的火线接入端与火线电极电连接;控制执行电路的火线接出端与辅助光源插座的一个接线端电连接;辅助光源插座的另一个接线端与零线电极电连接。
进一步的方案是:上述的辅助光源控制器的降压抗干扰电路包括压敏电阻RU、电阻R1、电感L1、电容C1和电容C2;其中,压敏电阻RU、电感L1和电容C1构成抗干扰电路,电阻R1和电容C2构成降压电路;所述的压敏电阻RU的一端、电容C1的一端和电阻R1的一端共线,该共线的公共接点即为降压抗干扰电路的交流输入端的火线端;压敏电阻RU的另一端与电感L1的一端电连接而形成一个公共接点,该公共接点即为降压抗干扰电路的交流输入端的零线端;电阻R1的另一端、电容C1的另一端与电容C2的另一端共线,该共线的公共接点即为降压抗干扰电路的交流输出端的火线端;电容C2的另一端和电感L1的另一端电连接而形成一个公共接点,该公共接点即为降压抗干扰电路的交流输出端的零线端 。
上述的辅助光源控制器的整流滤波电路包括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电容C3、电解电容C4和电阻R2,其中,4只二极管D1、D2、D3、D4构成全波桥式整流电路,电容C3、电解电容C4和电阻R2构成滤波电路;二极管D3的负极与二极管D1的正极电连接而形成一个公共接点,该公共接点即为整流滤波电路的交流输入端的火线端;二极管D4的负极与二极管D2的正极电连接而形成一个公共接点,该公共接点即为整流滤波电路的交流输入端的零线端;二极管D1的负极与二极管D2的负极电连接而形成一个公共接点,该公共接点即为整流滤波电路的直流输出端的正极;二极管D3的正极与二极管D4的正极电连接而形成一个公共接点,该公共接点即为整流滤波电路的直流输出端的负极;电容C3、电解电容C4和电阻R2均并联在整流滤波电路的直流输出端的正极与负极之间。
上述的辅助光源控制器的稳压滤波电路包括电阻R3、电阻R4、稳压二极管DZ1、电解电容C8和电容C9,其中,电阻R3和稳压二极管DZ1构成稳压电路,电解电容C8、电容C9和电阻R4构成滤波电路;电阻R3的一端为稳压滤波电路的电源端;电阻R3的另一端与稳压二极管DZ1的负极电连接而形成一个公共接点,该公共接点即为稳压滤波电路的稳压输出端;稳压二极管DZ1的正极即为稳压滤波电路的接地端;电解电容C8、电容C9和电阻R4均并联在稳压滤波电路的稳压输出端与接地端之间。
上述的辅助光源控制器5b的定时控制电路包括定时芯片IC1、NPN型的三极管Q1、电阻R5、电阻R6、电阻R7以及电容C10;定时芯片IC1具有电源端、接地端、外接振荡电路端口、频率输入端、模式选择端和输出端;定时芯片IC1的电源端即为定时控制电路的电源端;定时芯片IC1的外接振荡电路端口设有电阻连接端和电容连接端2个接线端;定时芯片IC1的电阻连接端与电阻R5的一端电连接;定时芯片IC1的电容连接端与电容C10的一端电连接;定时芯片IC1的频率输入端与电阻R6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电容C10的另一端及电阻R6的另一端共线;定时芯片IC1的输出端与电阻R7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7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1的基极电连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即为定时控制电路的控制信号输出端;三极管Q1的射极、定时芯片IC1的模式选择端和接地端均接地而形成一个公共接点,该公共接点即为定时控制电路的接地端。
进一步的方案还有:上述的辅助光源控制器的定时控制电路包括定时芯片IC2、NPN型的三极管Q1、电阻R7、电阻R8、电容C5、电容C6和放电二极管D6;电阻R8和电容C5组成定时充电电路;定时芯片IC2具有接地端、低触发端、输出端、复位端、控制电压端、高触发端、放电端和电源端;使用时定时芯片IC2的放电端空置;
定时芯片IC2的电源端、复位端、放电二极管D6的负极以及电阻R8的一端共线而形成一个公共接点,该公共接点即为定时控制电路的电源端;定时芯片IC2的高触发端、低触发端、电容C5的一端、电阻R8的另一端以及放电二极管D6的正极共线;定时芯片IC2的控制电压端与电容C6的一端电连接;定时芯片IC2的接地端、电容C6的另一端、电容C5的另一端共线而形成一个公共接点,该公共接点即为定时控制电路的接地端;定时芯片IC2的输出端与电阻R7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7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1的基极电连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即为定时控制电路的控制信号输出端。
进一步的方案是:上述的辅助光源控制器的控制执行电路由保险管FU、固态继电器J1、反向保护二极管D5组成;固态继电器J1具有动触头、常闭静触头a1和常开静触头a2;保险管FU的一端即为控制执行电路的火线接入端,保险管FU的另一端与固态继电器J1的动触头的接线端电连接;固态继电器J1的常开静触头a2的接线端即为控制执行电路的火线接出端;固态继电器J1的常闭静触头a1的接线端悬空;固态继电器J1的线圈的一端与二极管D5的负极电连接而形成一个公共接点,该公共接点即为控制执行电路的直流电源端;固态继电器J1的线圈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5的正极电连接而形成一个公共接点,该公共接点即为控制执行电路55的控制信号输入端。
进一步的方案是:上述的主光源为金属卤化物灯,上述的辅助光源为卤钨灯或白炽灯。
进一步的方案是:上述的安装固定装置为吸顶式、吊杆式、吊链式或吸壁式安装固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是:通过在同一照明灯具中设置主光源和辅助光源两个光源,在正常供电电路突然断电而后又恢复供电或者是启用备用电源供电时,不论在作为主光源的高强气体放电灯(HID)是否因热启动而未及时点亮,均由辅助光源立即点亮提供临时照明,以保证不能中断照明的场所的照明不间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双光源照明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电路装置的一种电路框图;
图3为与图2所示的电路框图相对应的一种电原理图;
图4为与图2所示的电路框图相对应的另一种电原理图。
上述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灯座1,基座10,主光源插座11,辅助光源插座12,
灯罩2,安装固定装置3,
主光源41、辅助光源42,
电路装置5,
镇流启动装置5a,火线电极L、零线电极N,
辅助光源控制器5b,降压抗干扰电路51,整流滤波电路52,稳压滤波电路53,定时控制电路54,控制执行电路5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见图1,本实施例的双光源照明灯,包括灯座1、灯罩2、安装固定装置3、主光源41、辅助光源42和电路装置5。灯座1设有基座10、主光源插座11和辅助光源插座12;主光源插座11和辅助光源插座12均设置在基座10上且位于基座10的下方。主光源插座11和辅助光源插座12均具有两个电源接线端。主光源41和辅助光源42分别对应与主光源插座11和辅助光源插座12以卡接或螺纹连接的方式电连接。
灯罩2设置在灯座1的基座10上且围绕主光源41和辅助光源42设置;灯罩2可以设置成与基座10成一体件,也可以是和基座10分体式且与基座10固定或活动连接。
安装固定装置3连接在基座10上,用于灯具的安装,可根据使用环境的需要设置成位于基座10上方的吸顶式、吊杆式或吊链式结构,也可以设置成位于基座10一个侧面的吸壁式。
电路装置5安装于灯座1内,也可用专门的电气盒形式与灯具分体安装。
见图2,电路装置5包括火线电极L、零线电极N、镇流启动装置5a和辅助光源控制器5b。火线电极L和零线电极N使用时用于连接外部交流电源。
见图3,镇流启动装置5a具有火线端和零线端,镇流启动装置5a由电感式镇流器LL、触发器S和补偿电容C组成。电感式镇流器LL的一端与补偿电容C的一端电连接而形成一个公共接点,该公共接点即为镇流启动装置5a的火线端;镇流启动装置5a由其火线端与火线电极L电连接;电感式镇流器LL的另一端与触发器S的输入端电连接;触发器S的输出端与主光源插座11的一个接线端电连接;触发器S的第三接线端、补偿电容C的另一端以及主光源插座11的另一个接线端共线而形成一个公共接点,该公共接点即为镇流启动装置5a的零线端;镇流启动装置5a由其零线端与零线电极N电连接。
见图2和图3,辅助光源控制器5b由降压抗干扰电路51、整流滤波电路52、稳压滤波电路53、定时控制电路54和控制执行电路55组成。
降压抗干扰电路51具有交流输入端和交流输出端;整流滤波电路52具有交流输入端和直流电源输出端;稳压滤波电路53具有电源端、接地端和稳压输出端;定时控制电路54具有电源端、接地端和控制信号输出端;控制执行电路55具有直流电源端、控制信号输入端、火线接入端和火线接出端。上述交流输入端和交流输出端均有火线端和零线端2个连接端。上述直流电源输出端具有正极和负极2个连接端。
降压抗干扰电路51的交流输入端由其火线端和零线端分别与火线电极L和零线电极N对应电连接;降压抗干扰电路51的交流输出端由其火线端和零线端分别与整流滤波电路52的交流输入端的火线端和零线端对应电连接。
稳压滤波电路53的电源端与整流滤波电路52的直流电源输出端的正极电连接;稳压滤波电路53的接地端与整流滤波电路52的直流电源输出端的负极电连接。
定时控制电路54的电源端与稳压滤波电路53的稳压输出端电连接;定时控制电路54的接地端与整流滤波电路52的直流电源输出端的负极电连接。
控制执行电路55的直流电源端与整流滤波电路52的直流电源输出端的正极电连接;控制执行电路55的控制信号输入端与定时控制电路54的控制信号输出端电连接;控制执行电路55的火线接入端与火线电极L电连接;控制执行电路55的火线接出端与辅助光源插座12的一个接线端电连接;辅助光源插座12的另一个接线端与零线电极N电连接。
见图3,辅助光源控制器5b的降压抗干扰电路51由压敏电阻RU、电阻R1、电感L1、电容C1和电容C2组成。其中,压敏电阻RU、电感L1和电容C1组成抗干扰电路,电阻R1和电容C2组成的降压电路。压敏电阻RU的一端、电容C1的一端和电阻R1的一端共线,该共线的公共接点即为降压抗干扰电路51的交流输入端的火线端;压敏电阻RU的另一端与电感L1的一端电连接而形成一个公共接点,该公共接点即为降压抗干扰电路51的交流输入端的零线端;电阻R1的另一端、电容C1的另一端与电容C2的另一端共线,该共线的公共接点即为降压抗干扰电路51的交流输出端的火线端;电容C2的另一端和电感L1的另一端电连接而形成一个公共接点,该公共接点即为降压抗干扰电路51的交流输出端的零线端。
辅助光源控制器5b的整流滤波电路52由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电容C3、电解电容C4和电阻R2组成。其中,4只二极管D1、D2、D3和D4组成全波桥式整流电路,电容C3、电解电容C4和电阻R2组成滤波电路。二极管D3的负极与二极管D1的正极电连接而形成一个公共接点,该公共接点即为整流滤波电路52的交流输入端的火线端;二极管D4的负极与二极管D2的正极电连接而形成一个公共接点,该公共接点即为整流滤波电路52的交流输入端的零线端;二极管D1的负极与二极管D2的负极电连接而形成一个公共接点,该公共接点即为整流滤波电路52的直流输出端的正极;二极管D3的正极与二极管D4的正极电连接而形成一个公共接点,该公共接点即为整流滤波电路52的直流输出端的负极;电容C3、电解电容C4和电阻R2均并联在整流滤波电路52的直流输出端的正极与负极之间。
辅助光源控制器5b的稳压滤波电路53由电阻R3、电阻R4、稳压二极管DZ1、电解电容C8和电容C9组成。其中,电阻R3和稳压二极管DZ1组成稳压电路,电解电容C8、电容C9和电阻R4组成滤波电路。电阻R3的一端为稳压滤波电路53的电源端;电阻R3的另一端与稳压二极管DZ1的负极电连接而形成一个公共接点,该公共接点即为稳压滤波电路53的稳压输出端;稳压二极管DZ1的正极即为稳压滤波电路53的接地端;电解电容C8、电容C9和电阻R4均并联在稳压滤波电路53的稳压输出端与接地端之间。
辅助光源控制器5b的定时控制电路54由定时芯片IC1、NPN型的三极管Q1、电阻R5、电阻R6、电阻R7以及电容C10组成。定时芯片IC1具有外部振荡电阻端口、外部振荡电容端口、振荡反馈电阻端口、复位端、接地端、输出端、模式选择端和电源端。。定时芯片IC1优选具有8个接线脚的宁波高新区甬晶微电子有限公司制造的型号为NB8041的定时集成电路,其中的1至8脚依次为上述的外部振荡电阻端口、外部振荡电容端口、振荡反馈电阻端口、复位端、接地端、输出端、模式选择端和电源端。定时芯片IC1的电源端8脚即为定时控制电路54的电源端;定时芯片IC1的外部振荡电阻端口1脚与电阻R5的一端电连接,定时芯片IC1的外部振荡电容端口2脚与电容C10的一端电连接,定时芯片IC1的振荡反馈电阻端口3脚与电阻R6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电容C10的另一端及电阻R6的另一端共线;定时芯片IC1的输出端6脚与电阻R7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7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1的基极电连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即为定时控制电路54的控制信号输出端;定时芯片IC1的模式选择端7脚接地而选择高有效的输出模式;定时芯片IC1的复位端4脚和接地端5脚均接地;三极管Q1的射极与定时芯片IC1的4脚、5脚、7脚共线而形成一个公共接点,该公共接点即为定时控制电路54的接地端。
辅助光源控制器5b的控制执行电路55由保险管FU、固态继电器J1、反向保护二极管D5组成。固态继电器J1具有动触头、常闭静触头a1和常开静触头a2。保险管FU的一端即为控制执行电路53的火线接入端,保险管FU的另一端与固态继电器J1的动触头的接线端电连接;固态继电器J1的常开静触头a2的接线端即为控制执行电路55的火线接出端;固态继电器J1的常闭静触头a1的接线端悬空。固态继电器J1的线圈的一端与二极管D5的负极电连接而形成一个公共接点,该公共接点即为控制执行电路55的直流电源端;固态继电器J1的线圈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5的正极电连接而形成一个公共接点,该公共接点即为控制执行电路55的控制信号输入端。
本实施例中,主光源41为高强气体放电灯(HID),优选金属卤化物灯;金属卤化物灯41简称金卤灯。输助光源42为卤钨灯或白炽灯,优选卤钨灯,后述均以卤钨灯为例叙述。压敏电阻RU型号优选7D471,固态继电器J1型号优选松乐牌SRD-12VDC-SL-C,保险管FU技术参数优选2A/250V。
本实施例的双光源照明灯的辅助光源控制器5b中的定时控制电路54控制固态继电器J1导通和断开的时间可以依需要在6至15分钟内选择设置,通过设定定时芯片IC1外接的振荡电阻R5和电容C10的数值予以实现。当需要设定控制时间为6分钟时,电阻R5的电阻值取120千欧,电容C10的电容值取0.02微法;当需要设定控制时间为10分钟时,电阻R5的电阻值取200千欧,电容C10的电容值取0.02微法;当需要设定控制时间为15分钟时,电阻R5的电阻值取300千欧,电容C10的电容值取0.02微法。本实施例中选择定时控制时间为15分钟。
本实施例的双光源照明灯在接电时,若金卤灯41处于冷启动状态,则金卤灯41和卤钨灯42同时点亮,定时控制电路54同时开始计时。当计时达到15分钟时,金卤灯41早已达到最佳稳定照明状态,此时定时控制电路54控制固态继电器J1动作,断开卤钨灯42的电源使其熄灭,由金卤灯41继续提供照明。
双光源照明灯在接电时,若金卤灯41处于热启动状态(如核电厂等特殊工况下,当发生断电时会立即启用应急供电系统供电),由于金卤灯41固有的热启动延时点亮的特性,接电时不能点亮。此时,卤钨灯42得电并立即点亮,由其提供替代照明,辅助光源控制器5b中的定时控制电路54同时开始计时。计时达到15分钟时,金卤灯41已经点亮约5分钟,且达到最佳稳定照明状态,定时控制电路54控制固态继电器J1动作,断开卤钨灯42的电源使其熄灭,由金卤灯41继续提供照明。
见图3,本实施例的双光源照明灯的工作原理是:当本实施例的双光源照明灯接入220V交流市电或备用交流电源后,市电或备用交流电源由电路装置5的火线电极L和零线N输入,金卤灯41通过镇流启动装置5a及时得电。此时,若金卤灯41处于冷启动状态,则即时点亮,若金卤灯41处于热启动状态,则延时点亮。接电的同时,定时控制电路54发出高电平的控制信号,固态继电器J1的线圈得电,铁心吸引衔铁而使得动触头与常开静触头a2相接触,卤钨灯42即刻点亮。待定时控制电路54的计时到达时,定时控制电路54发出低电平的控制信号,固态继电器J1的线圈失电而释放衔铁,使得动触头运动至与常闭静触头a1相接触的状态,从而熄灭卤钨灯42。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在电路装置5得电时,其辅助光源控制器5b由火线电极L和零线电极N接入市电或备用交流电源,市电或备用交流电源先经过具有抗脉冲保护功能的压敏电阻RU,再经过电感L1和电容C1抗干扰(EMC)电路,然后市电或备用交流电源由电阻R1和电容C2组成的阻容降压电路进行降压;降压后低压电流再经过由四个二级管D1-D4组成的桥式电路进行全波桥式整流;整流后电流再经过由电容C3、电解电容C4和电阻R2组成的滤波电路进行滤波,然后分两路直流输出供电。一路提供给固态继电器J1的线圈,另一路提供给由电阻R3和稳压管DZ1组成的稳压电路。经过稳压滤波电路53的稳压电路稳压的直流电由稳压滤波电路53的电解电容C8、C9和电阻R4组成的滤波电路进行二次滤波;由稳压滤波电路53的稳压输出端输出二次滤波后的稳定电压给定时芯片IC1的8脚作为直流工作电源而使得定时芯片IC1开始工作,定时芯片IC1得电后由其6脚输出高电平的电信号,使固态继电器J1的线圈得电,铁心吸引衔铁而使得动触头与常开静触头a2相接触,卤钨灯42得电即刻点亮。同时,电阻R5和电容C10作为定时芯片IC1的外接振荡元件而起振,所产生的频率信号一方面作为定时芯片IC1的基础振荡频率而从1脚和2脚输入定时芯片IC1,并由内部的计时器开始计时,另一方面该频率信号经过电阻R6再由IC1的3脚反馈给定时芯片IC1而确定计时器所计时间的长短时限,当计时器的计时时间到达计时时限时,定时芯片IC1由其6脚输出低电平的控制信号给电阻R7,进而使得三极管Q1截止;三极管Q1截止则通过其作为定时控制电路54的控制信号输出端的集电极使得固态继电器J1的线圈失电而释放衔铁,也即使得固态继电器J1的动触头由与常开静触头a2相导通而变为与常闭静触头a1相导通,从而关断卤钨灯42的电源,实现卤钨灯定时关闭的功能。
(实施例2)
见图4,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辅助光源控制器5b的定时控制电路54由定时芯片IC2、NPN型的三极管Q1、电阻R7、电阻R8、电容C5、电容C6和放电二极管D6组成。
定时芯片IC2具有接地端、低触发端、输出端、复位端、控制电压端、高触发端、放电端和电源端。定时芯片IC2为具有8个接线脚的555时基集成电路,优选的型号为NE555,NE555的1脚至8脚所应对的端口依次为上述的接地端、低触发端、输出端、复位端、控制电压端、高触发端、放电端和电源端;使用时定时芯片IC2的放电端7脚空置。电阻R8和电容C5组成定时充电电路。
定时芯片IC2的电源端8脚、复位端4脚、放电二极管D6的负极以及电阻R8的一端共线而形成一个公共接点,该公共接点即为定时控制电路54的电源端;定时芯片IC2的高触发端6脚、低触发端2脚、电容C5的一端、电阻R8的另一端以及放电二极管D6的正极共线;定时芯片IC2的控制电压端5脚与电容C6的一端电连接;定时芯片IC2的接地端1脚、电容C5的另一端、电容C6的另一端共线而形成一个公共接点,该公共接点即为定时控制电路54的接地端;定时芯片IC2的输出端3脚与电阻R7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7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1的基极电连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即为定时控制电路54的控制信号输出端。
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电路装置5得电时,稳压滤波电路53的稳压输出端输出的二次滤波后的稳定电压给定时芯片IC2的VDD端8脚作为直流工作电源而使得定时芯片IC2开始工作。接通电源的时,定时芯片IC2输出端3脚输出高电平的电信号,使得三极管Q1导通,固态继电器J1的线圈得电,铁心吸引衔铁而使得动触头与常开静触头a2相接触,卤钨灯42得电即刻点亮。同时,电容C5开始充电而计时开始,当定时时间到达,定时芯片IC2的输出端3脚输出低电平,进而使得三极管Q1截止,固态继电器J1的线圈失电,铁心释放衔铁而使得固态继电器J1的动触头由与常开静触头a2相导通而变为与常闭静触头a1相导通,从而关断卤钨灯42的电源,实现卤钨灯定时关闭的功能。
以上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换和变化而得到相对应的等同的技术方案,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均应该归入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双光源照明灯,包括灯座(1)、灯罩(2)、安装固定装置(3)、主光源(41)、辅助光源(42)和电路装置(5);灯座(1)设有基座(10)、主光源插座(11)和辅助光源插座(12);主光源插座(11)和辅助光源插座(12)均安装在基座(10)上,且位于基座(10)的下方;主光源插座(11)和辅助光源插座(12)均具有两个电源接线端;电路装置(5)安装于灯座(1)内或以分体式设于灯座(1)外;电路装置(5)包括镇流启动装置(5a)以及用于外接电源的火线电极(L)和零线电极(N);所述的镇流启动装置(5a)具有火线端和零线端,镇流启动装置(5a)包括电感式镇流器(LL)、触发器(S)和补偿电容(C);电感式镇流器(LL)的一端与补偿电容(C)的一端电连接而形成一个公共接点,该公共接点即为镇流启动装置(5a)的火线端;镇流启动装置(5a)由其火线端与电路装置(5)的火线电极(L)电连接;电感式镇流器(LL)的另一端与触发器(S)的输入端电连接;触发器(S)的输出端与主光源插座(11)的一个接线端电连接;触发器(S)的第三接线端、补偿电容(C)的另一端以及主光源插座(11)的另一个接线端共线而形成一个公共接点,该公共接点即为镇流启动装置(5a)的零线端;镇流启动装置(5a)由其零线端与电路装置(5)的零线电极(N)电连接;所述的主光源(41)和辅助光源(42)分别对应与主光源插座(11)和辅助光源插座(12)以卡接或螺纹连接的方式电连接;灯罩(2)设置在基座(10)上且围绕主光源(41)和辅助光源(42)设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电路装置(5)还包括控制辅助光源(42)点亮6至15分钟后将其熄灭的辅助光源控制器(5b),所述的辅助光源控制器(5b)包括降压抗干扰电路(51)、整流滤波电路(52)、稳压滤波电路(53)、定时控制电路(54)和控制执行电路(55);
降压抗干扰电路(51)具有交流输入端和交流输出端;整流滤波电路(52)具有交流输入端和直流电源输出端;稳压滤波电路(53)具有电源端、接地端和稳压输出端;定时控制电路(54)具有电源端、接地端和控制信号输出端;控制执行电路(55)具有直流电源端、控制信号输入端、火线接入端和火线接出端;所述交流输入端和交流输出端均有火线端和零线端2个连接端;所述直流电源输出端具有正极和负极2个连接端;
所述的降压抗干扰电路(51)的交流输入端由其火线端和零线端分别与火线电极(L)和零线电极(N)对应电连接;降压抗干扰电路(51)的交流输出端由其火线端和零线端分别与整流滤波电路(52)的交流输入端的火线端和零线端对应电连接;
所述的稳压滤波电路(53)的电源端与整流滤波电路(52)的直流电源输出端的正极电连接;稳压滤波电路(53)的接地端与整流滤波电路(52)的直流电源输出端的负极电连接;
所述的定时控制电路(54)的电源端与稳压滤波电路(53)的稳压输出端电连接;定时控制电路(54)的接地端与整流滤波电路(52)的直流电源输出端的负极电连接;
所述的控制执行电路(55)的直流电源端与整流滤波电路(52)的直流电源输出端的正极电连接;控制执行电路(55)的控制信号输入端与定时控制电路(54)的控制信号输出端电连接;控制执行电路(55)的火线接入端与火线电极(L)电连接;控制执行电路(55)的火线接出端与辅助光源插座(12)的一个接线端电连接;辅助光源插座(12)的另一个接线端与零线电极(N)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光源照明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辅助光源控制器(5b)的降压抗干扰电路(51)包括压敏电阻(RU)、电阻(R1)、电感(L1)、电容(C1)和电容(C2);其中,压敏电阻(RU)、电感(L1)和电容(C1)构成抗干扰电路,电阻(R1)和电容(C2)构成降压电路;所述的压敏电阻(RU)的一端、电容(C1)的一端和电阻(R1)的一端共线,该共线的公共接点即为降压抗干扰电路(51)的交流输入端的火线端;压敏电阻(RU)的另一端与电感(L1)的一端电连接而形成一个公共接点,该公共接点即为降压抗干扰电路(51)的交流输入端的零线端;电阻(R1)的另一端、电容(C1)的另一端与电容(C2)的另一端共线,该共线的公共接点即为降压抗干扰电路(51)的交流输出端的火线端;电容(C2)的另一端和电感(L1)的另一端电连接而形成一个公共接点,该公共接点即为降压抗干扰电路(51)的交流输出端的零线端 。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光源照明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辅助光源控制器(5b)的整流滤波电路(52)包括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二极管(D4)、电容(C3)、电解电容(C4)和电阻(R2),其中,4只二极管(D1、D2、D3、D4)构成全波桥式整流电路,电容(C3)、电解电容(C4)和电阻(R2)构成滤波电路;二极管(D3)的负极与二极管(D1)的正极电连接而形成一个公共接点,该公共接点即为整流滤波电路(52)的交流输入端的火线端;二极管(D4)的负极与二极管(D2)的正极电连接而形成一个公共接点,该公共接点即为整流滤波电路(52)的交流输入端的零线端;二极管(D1)的负极与二极管(D2)的负极电连接而形成一个公共接点,该公共接点即为整流滤波电路(52)的直流输出端的正极;二极管(D3)的正极与二极管(D4)的正极电连接而形成一个公共接点,该公共接点即为整流滤波电路(52)的直流输出端的负极;电容(C3)、电解电容(C4)和电阻(R2)均并联在整流滤波电路(52)的直流输出端的正极与负极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光源照明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辅助光源控制器(5b)的稳压滤波电路(53)包括电阻(R3)、电阻(R4)、稳压二极管(DZ1)、电解电容(C8)和电容(C9),其中,电阻(R3)和稳压二极管(DZ1)构成稳压电路,电解电容(C8)、电容(C9)和电阻(R4)构成滤波电路;电阻(R3)的一端为稳压滤波电路(53)的电源端;电阻(R3)的另一端与稳压二极管(DZ1)的负极电连接而形成一个公共接点,该公共接点即为稳压滤波电路(53)的稳压输出端;稳压二极管(DZ1)的正极即为稳压滤波电路(53)的接地端;电解电容(C8)、电容(C9)和电阻(R4)均并联在稳压滤波电路(53)的稳压输出端与接地端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的双光源照明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辅助光源控制器(5b)的定时控制电路(54)包括定时芯片(IC1)、NPN型的三极管(Q1)、电阻(R5)、电阻(R6)、电阻(R7)以及电容(C10);定时芯片(IC1)具有电源端、接地端、外接振荡电路端口、频率输入端、模式选择端和输出端;定时芯片(IC1)的电源端即为定时控制电路(54)的电源端;定时芯片(IC1)的外接振荡电路端口设有电阻连接端和电容连接端2个接线端;定时芯片(IC1)的电阻连接端与电阻(R5)的一端电连接;定时芯片(IC1)的电容连接端与电容(C10)的一端电连接;定时芯片(IC1)的频率输入端与电阻(R6)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5)的另一端、电容(C10)的另一端及电阻(R6)的另一端共线;定时芯片(IC1)的输出端与电阻(R7)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7)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1)的基极电连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即为定时控制电路(54)的控制信号输出端;三极管(Q1)的射极、定时芯片(IC1)的模式选择端和接地端均接地而形成一个公共接点,该公共接点即为定时控制电路(54)的接地端。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的双光源照明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辅助光源控制器(5b)的定时控制电路(54)包括定时芯片(IC2)、NPN型的三极管(Q1)、电阻(R7)、电阻(R8)、电容(C5)、电容(C6)和放电二极管(D6);电阻(R8)和电容(C5)组成定时充电电路;定时芯片(IC2)具有接地端、低触发端、输出端、复位端、控制电压端、高触发端、放电端和电源端;使用时定时芯片(IC2)的放电端空置;
定时芯片(IC2)的电源端、复位端、放电二极管(D6)的负极以及电阻(R8)的一端共线而形成一个公共接点,该公共接点即为定时控制电路(54)的电源端;定时芯片(IC2)的高触发端、低触发端、电容(C5)的一端、电阻(R8)的另一端以及放电二极管(D6)的正极共线;定时芯片(IC2)的控制电压端与电容(C6)的一端电连接;定时芯片(IC2)的接地端、电容(C6)的另一端、电容(C5)的另一端共线而形成一个公共接点,该公共接点即为定时控制电路(54)的接地端;定时芯片(IC2)的输出端与电阻(R7)的一端电连接,电阻(R7)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1)的基极电连接,三极管(Q1)的集电极即为定时控制电路(54)的控制信号输出端。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光源照明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辅助光源控制器(5b)的控制执行电路(55)由保险管(FU)、固态继电器(J1)、反向保护二极管(D5)组成;固态继电器(J1)具有动触头、常闭静触头(a1)和常开静触头(a2);保险管(FU)的一端即为控制执行电路(55)的火线接入端,保险管(FU)的另一端与固态继电器(J1)的动触头的接线端电连接;固态继电器(J1)的常开静触头(a2)的接线端即为控制执行电路(55)的火线接出端;固态继电器(J1)的常闭静触头(a1)的接线端悬空;固态继电器(J1)的线圈的一端与二极管(D5)的负极电连接而形成一个公共接点,该公共接点即为控制执行电路(55)的直流电源端;固态继电器(J1)的线圈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5)的正极电连接而形成一个公共接点,该公共接点即为控制执行电路(55)的控制信号输入端。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光源照明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辅助光源控制器(5b)的控制执行电路(55)由保险管(FU)、固态继电器(J1)、反向保护二极管(D5)组成;固态继电器(J1)具有动触头、常闭静触头(a1)和常开静触头(a2);保险管(FU)的一端即为控制执行电路(55)的火线接入端,保险管(FU)的另一端与固态继电器(J1)的动触头的接线端电连接;固态继电器(J1)的常开静触头(a2)的接线端即为控制执行电路(55)的火线接出端;固态继电器(J1)的常闭静触头(a1)的接线端悬空;固态继电器(J1)的线圈的一端与二极管(D5)的负极电连接而形成一个公共接点,该公共接点即为控制执行电路(55)的直流电源端;固态继电器(J1)的线圈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5)的正极电连接而形成一个公共接点,该公共接点即为控制执行电路(55)的控制信号输入端。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的双光源照明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光源(41)为金属卤化物灯,所述的辅助光源(42)为卤钨灯或白炽灯。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的双光源照明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装固定装置(3)为吸顶式、吊杆式、吊链式或吸壁式安装固定装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220118598 CN202617402U (zh) | 2012-03-26 | 2012-03-26 | 一种双光源照明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220118598 CN202617402U (zh) | 2012-03-26 | 2012-03-26 | 一种双光源照明灯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2617402U true CN202617402U (zh) | 2012-12-19 |
Family
ID=473510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1220118598 Expired - Lifetime CN202617402U (zh) | 2012-03-26 | 2012-03-26 | 一种双光源照明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2617402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476342B (zh) * | 2014-09-05 | 2015-03-11 |
-
2012
- 2012-03-26 CN CN 201220118598 patent/CN202617402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476342B (zh) * | 2014-09-05 | 2015-03-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421231B (zh) | 一种节能软启动路灯控制系统 | |
CN106028567A (zh) | 一种应急照明电路和应急照明灯 | |
CN103185265A (zh) | 一种自开自关的led球泡灯 | |
CN201063932Y (zh) | 一种荧光灯镇流及启辉装置 | |
CN204305388U (zh) | 一种可移动光控小夜灯 | |
CN202617402U (zh) | 一种双光源照明灯 | |
CN201332536Y (zh) | 智能调光控制电子镇流器 | |
CN202197444U (zh) | 一种应急自动照明电路 | |
CN202617401U (zh) | 一种双光源转换照明灯 | |
CN203872387U (zh) | 一种断电无频闪二档可调光led驱动电源 | |
CN102612191B (zh) | 双光源转换照明灯 | |
CN102036455A (zh) | 拨码设置定时调节输出功率的电子镇流器 | |
CN102118912B (zh) | 一种led路灯电源电路 | |
CN202857034U (zh) | 一种双光源转换照明灯 | |
CN102883491B (zh) | 双光源转换照明灯及其工作方法 | |
CN2242390Y (zh) | 不间断照明灯具 | |
CN202231919U (zh) | 一种节能软启动路灯控制系统 | |
CN201267050Y (zh) | 电子调光器 | |
CN2669542Y (zh) | 微功耗数字无线多控开关的电源电路 | |
CN101707840B (zh) | 一种可用于机场跑道上的警戒灯电路 | |
CN204465955U (zh) | 具有过温、过压保护之led朝天落地灯具 | |
CN206790753U (zh) | 具有应急照明功能的智能机柜 | |
CN103428978B (zh) | 灯具驱动电路及使用该电路的灯具 | |
CN204131783U (zh) | 自控灯内置断电后自动点亮照明灯 | |
CN2045557U (zh) | 照明灯自动关断开关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219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