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615936U - 自动绞线机 - Google Patents
自动绞线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2615936U CN202615936U CN 201220159652 CN201220159652U CN202615936U CN 202615936 U CN202615936 U CN 202615936U CN 201220159652 CN201220159652 CN 201220159652 CN 201220159652 U CN201220159652 U CN 201220159652U CN 202615936 U CN202615936 U CN 20261593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ongue piece
- stranding machine
- positioner
- fixture block
- locating modu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ire Processing (AREA)
- Ropes Or Cables (AREA)
-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Cables (AREA)
Abstract
一种自动绞线机,将多个线料以拧卷的方式变成一股绞线,包括一进料装置、一第一定位模块、一绞线装置、及一第二定位模块。该进料装置具有一支架固定板、一固定在该支架固定板的送线支架及一第一穿线柱。该第一定位模块具有一第一定位装置及一第一调整部件。该绞线装置具有一前舌片、一后舌片、一旋转轴及一动力单元,该旋转轴位于该前舌片及该后舌片之间,该前舌片及该后舌片夹持这些线料,该动力单元驱动该旋转轴以拧卷这些线料。该第二定位模块具有一第二定位装置及一第二调整部件。本实用新型的自动绞线机结构可节省人工绞线的步骤以降低制作成本及降低制作时间,并且可控制及调整要绞线的位置;再者,本实用新型最多可同时将六条散线绞成一条。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绞线机,尤指一种可自动将多个线料以拧卷的方式变成一股绞线。
背景技术
随着人力成本越来越高,人们对自动化设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自动绞线机便是一个例子。传统的人工绞线耗费时间,并且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工厂生产的需求。
已知的自动绞线机相对简单,一般只能绞线料的全长,所得到的绞线是连续的,无法控制到要绞的线料的位置,这样使得传统的自动绞线机使用范围大大缩小,因为在某些特定场合,例如磁环自动绕线机,则需要绕一条两头为绞线而中间为散线的专用线。
于是,本发明人有感上述缺陷的可改善,乃特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终于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陷的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有鉴于上述缺陷,乃搜集相关资料,经由多方评估及考虑,并以从事于此行业累积的多年经验,经由不断试作及修改,始设计出此种自动绞线机结构实用新型专利者。
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绞线机,该自动绞线机用于多个线料拧卷成一股绞线,其包括一进料装置,具有一支架固定板、一固定在该支架固定板的送线支架,及一第一穿线柱,该支架固定板上设有一导向轮,该送线支架设有至少一穿线部,这些线料穿过该穿线部并经过该导向轮,再经过该第一穿线柱;一第一定位模块,具有一第一定位装置及一第一调整部件,该第一定位装置夹住这些线料;一绞线装置,其具有一前舌片、一后舌片、一旋转轴及一动力单元,该旋转轴位于该前舌片及该后舌片之间,该前舌片及该后舌片夹持这些线料,该动力单元驱动该旋转轴以拧卷这些线料;一第二定位模块,该第一定位模块与该第二定位模块相对地位于该绞线装置的两侧,该第二定位模块具有一第二定位装置及一第二调整部件,该第二定位装置夹住这些线料。
进一步地,自动绞线机设有一基板,基板的上方依序设有一第一穿线柱、进料装置、第一定位模块、绞线装置及第二定位模块,基板的下方设有一马达。
进一步地,第一定位装置设有一第一U型固定座,第一U型固定座上设有一第一定位汽缸,第一U型固定座内设有一第一上夹块及一第一下夹块,第一上夹块与第一下夹块的两侧设有一第二穿线柱及第三穿线柱。
进一步地,第二定位装置设有一第二U型固定座,第二U型固定座上设有一第二定位汽缸,第二U型固定座内设有一第二上夹块及一第二下夹块,第二上夹块与第二下夹块的两侧设有一第四穿线柱及第五穿线柱。
进一步地,第一调整部件设有一第一调整座,第一调整座上设有一第一槽道,第一槽道上设有两个螺丝,螺丝穿过第一槽道并锁入第一U型固定座以调整第一定位装置的位置。
进一步地,第二调整部件设有一第二调整座,第二调整座上设有一第二槽道,第二槽道上设有两个螺丝,螺丝穿过第二槽道并锁入第二U型固定座以调整第二定位装置的位置。
进一步地,动力单元包括一汽缸,汽缸驱动前舌片及后舌片将线料卡住,马达驱动旋转轴旋转。
藉此,经由上述的结构组成,可节省人工绞线的步骤以降低制作成本及降低制作时间,并且可控制及调整要绞线的位置;再者,本实用新型最多可同时将六条散线绞成一条。
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者。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自动绞线机结构的立体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自动绞线机结构的另一立体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N自动绞线机
S螺丝
T线料
1进料装置
12支架固定板
121送线支架
1211穿线部
122第一穿线柱
123导向轮
2第一定位模块
21第一定位装置
211第一定位汽缸
212第二穿线柱
213第三穿线柱
214第一上夹块
215第一下夹块
216第一U型固定座
22第一调整部件
221第一调整座
2211第一槽道
3绞线装置
31前舌片
32后舌片
33旋转轴
34动力单元
341汽缸
4第二定位模块
41第二定位装置
411第二定位汽缸
412第四穿线柱
413第五穿线柱
414第二上夹块
415第二下夹块
416第二U型固定座
42第二调整部件
421第二调整座
4211第二槽道
5基板
51马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达成上述目的及效果,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目的、构造技术特征以及其效果,现绘图就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详加说明其特征与功能如下,俾利完全了解。
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绞线机结构立体图。本实施例的自动绞线机结构包括有一进料装置1,具有一支架固定板12、一固定在该支架固定板12的送线支架121及一第一穿线柱122。该支架固定板12上设有一导向轮123,该送线支架121设有四个孔洞的一穿线部1211,四条不同的线料T穿过该穿线部1211并经过该导向轮123,再汇集一起经过该第一穿线柱122到一第一定位模块2。
该自动绞线机N设有一基板5,该基板5的上方依序设有第一穿线柱122、进料装置1、一第一定位模块2、一绞线装置3及一第二定位模块4,该基板5的下方设有一马达51。
第一定位模块2具有一第一定位装置21及一第一调整部件22,该第一定位装置21夹住这些线料T;其中该第一定位装置21设有一第一U型固定座216,该第一U型固定座216上设有一第一定位汽缸211,该第一U型固定座216中设有一第一上夹块214及一第一下夹块215,该第一上夹块214及该第一下夹块215的两侧设有一第二穿线柱212及第三穿线柱213。本实用新型的特征之一在于第一调整部件22,其设有一第一调整座221,该第一调整座221上设有一第一槽道2211,该第一槽道2211上设有两个螺丝S,这些螺丝S穿过该第一槽道2211并锁入该第一U型固定座216,用于调整该第一定位装置21的位置。
绞线装置3具有一前舌片31、一后舌片32、一旋转轴33及一动力单元34,该旋转轴33位于该前舌片31及该后舌片32之间,该前舌片31及该后舌片32夹持这些线料T,该前舌片31及该后舌片32的目的是为了保护中间一段线料T不被绞成绞线。该动力单元34驱动该旋转轴33以拧卷这些线料T。其中该动力单元34包括一汽缸341,该汽缸341驱动该前舌片31及该后舌片32将这些线料T卡住,该马达51驱动该旋转轴33旋转。
该第一定位模块2与该第二定位模块4相对地位于该绞线装置3的两侧,该第二定位模块4具有一第二定位装置41及一第二调整部件42,该第二定位装置41夹住这些线料T。其中该第二定位装置41设有一第二U型固定座416,该第二U型固定座416上设有一第二定位汽缸411,该第二U型固定座416中设有一第二上夹块414及一第二下夹块415,该第二上夹块414及该第二下夹块415的两侧设有一第四穿线柱412及第五穿线柱413。其中该第二调整部件42设有一第二调整座421,该一第二调整座421上设有一第二槽道4211,该第二槽道4211上设有两个螺丝S,这些螺丝S穿过该第二槽道4211并锁入该第二U型固定座416,用于调整该第二定位装置41的位置。因此,可得到一条中间为散线,两头为绞线的专用线料T,即为本实用新型开发自动绞线机的目的。
故,请参阅全部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使用时,与现有技术相较,着实存在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自动绞线机结构,经由上述的结构组成,可节省人工绞线的步骤以降低制作成本及降低制作时间,并且可控制及调整要绞线的位置;再者,本实用新型最多可同时将六条散线绞成一条。
然而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可行实施例,非因此即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故举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式内容所为的等效结构变化,均同理皆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合予陈明。
Claims (7)
1.一种自动绞线机,所述自动绞线机用于将多个线料拧卷成一股绞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绞线机包括:
一进料装置,所述进料装置具有一支架固定板、一固定在所述支架固定板的送线支架,及一第一穿线柱,所述支架固定板上设有一导向轮,所述送线支架设有至少一穿线部,所述线料穿过所述穿线部并经过所述导向轮,再经过所述第一穿线柱;
一第一定位模块,所述第一定位模块具有一第一定位装置及一第一调整部件,所述第一定位装置夹住所述线料;
一绞线装置,所述绞线装置具有一前舌片、一后舌片、一旋转轴及一动力单元,所述旋转轴位于所述前舌片与所述后舌片之间,所述前舌片与所述后舌片夹持所述线料,所述动力单元驱动所述旋转轴以拧卷所述线料;及
一第二定位模块,所述第一定位模块与所述第二定位模块相对地位于所述绞线装置的两侧,所述第二定位模块具有一第二定位装置及一第二调整部件,所述第二定位装置夹住所述线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绞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绞线机设有一基板,所述基板的上方依序设有一第一穿线柱、所述进料装置、所述第一定位模块、所述绞线装置及所述第二定位模块,所述基板的下方设有一马达。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绞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装置设有一第一U型固定座,所述第一U型固定座上设有一第一定位汽缸,所述第一U型固定座内设有一第一上夹块及一第一下夹块,所述第一上夹块与所述第一下夹块的两侧设有一第二穿线柱及第三穿线柱。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绞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装置设有一第二U型固定座,所述第二U型固定座上设有一第二定位汽缸,所述第二U型固定座内设有一第二上夹块及一第二下夹块,所述第二上夹块与所述第二下夹块的两侧设有一第四穿线柱及第五穿线柱。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绞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整部件设有一第一调整座,所述第一调整座上设有一第一槽道,所述第一槽道上设有两个螺丝,所述螺丝穿过所述第一槽道并锁入所述第一U型固定座以调整所述第一定位装置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绞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调整部件设有一第二调整座,所述第二调整座上设有一第二槽道,所述第二槽道上设有两个螺丝,所述螺丝穿过所述第二槽道并锁入所述第二U型固定座以调整所述第二定位装置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绞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单元包括一汽缸,所述汽缸驱动所述前舌片及所述后舌片以将所述线料卡住,所述马达驱动所述旋转轴旋转。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220159652 CN202615936U (zh) | 2012-04-13 | 2012-04-13 | 自动绞线机 |
TW101207415U TWM436916U (en) | 2012-04-13 | 2012-04-20 | Automatic lease cord machine structure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220159652 CN202615936U (zh) | 2012-04-13 | 2012-04-13 | 自动绞线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2615936U true CN202615936U (zh) | 2012-12-19 |
Family
ID=472239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1220159652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615936U (zh) | 2012-04-13 | 2012-04-13 | 自动绞线机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2615936U (zh) |
TW (1) | TWM436916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066617A (zh) * | 2021-04-09 | 2021-07-02 | 东莞市奇为电机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绕线设备的绞线机构 |
-
2012
- 2012-04-13 CN CN 201220159652 patent/CN202615936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2-04-20 TW TW101207415U patent/TWM436916U/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066617A (zh) * | 2021-04-09 | 2021-07-02 | 东莞市奇为电机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绕线设备的绞线机构 |
CN113066617B (zh) * | 2021-04-09 | 2024-08-23 | 东莞市奇为电机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绕线设备的绞线机构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M436916U (en) | 2012-09-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543749U (zh) | 线缆校直装置 | |
CN101359525A (zh) | 绞线机 | |
CN201618733U (zh) | 多头金属线拉丝机 | |
CN204752989U (zh) | 一种联合捻线机 | |
CN201251957Y (zh) | 绞线机的绞线装置 | |
CN110767384B (zh) | 一种航空用安装线绞线机 | |
CN202332429U (zh) | 一种带状绝缘材料自动包覆生产线装置 | |
CN203013503U (zh) | 一种垂直式电磁线圈绕线装置 | |
CN202615936U (zh) | 自动绞线机 | |
CN202070589U (zh) | 用于象鼻式收线机的校直器 | |
CN106001334B (zh) | 一种线材成型机 | |
CN202239406U (zh) | 一种自动卷簧机 | |
CN101702373A (zh) | 矩形导线绕制线圈的装置 | |
CN214326754U (zh) | 一种不锈钢丝成股绞合装置 | |
CN102992083A (zh) | 胶带缠绕机 | |
CN102189200A (zh) | 一种自动卷簧机 | |
CN202205517U (zh) | 电缆绞线机 | |
CN204857312U (zh) | 一种多条导体加工装置 | |
CN217100573U (zh) | 一种用于电子元件铜线包裹设备 | |
CN203170742U (zh) | 卧式的双头中拉机 | |
CN202480265U (zh) | 微机控制四工位多线晶片切割机 | |
CN202189677U (zh) | 一种新型绕线盘 | |
CN204288930U (zh) | 一种具有缠绕集合包带功能的机床 | |
CN213585520U (zh) | 一种适用于多股并绕的集中绕组绕线嵌线工装 | |
CN103093954B (zh) | 一种导引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219 Termination date: 20150413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