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02584425U - 轮轴识别器 - Google Patents

轮轴识别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584425U
CN202584425U CN 201220184891 CN201220184891U CN202584425U CN 202584425 U CN202584425 U CN 202584425U CN 201220184891 CN201220184891 CN 201220184891 CN 201220184891 U CN201220184891 U CN 201220184891U CN 202584425 U CN202584425 U CN 2025844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d
backing plate
sensor group
fram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184891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伍德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South China Sea Electronic Measur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South China Sea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South China Sea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South China Sea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 201220184891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5844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5844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58442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rce Measurement Appropriate To Specific Purpo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交通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轮轴识别器,其包括框架、压条和传感器组,传感器组设置于框架的内部,传感器组由多个弯板式测力传感器组成,多个弯板式测力传感器呈直线依次排列,且压条将传感器组固定在框架内。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轮轴识别器使用弯板式测力传感器作为信号采集单元,弯板式测力传感器是单一整体,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最小接通重量小,寿命长,本轮轴识别器的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

Description

轮轴识别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交通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轮轴识别器。
背景技术
轮轴识别器是安装在高速公路路面上对车辆进行超载检测或计重收费的装置组件,用于判断出车辆的轴数轮数以确定车辆可载的最大总重量。目前使用的车辆轮轴识别器通常是以微触式开关作为信号采集单元,当车辆压在开关上时,开关接通,当车辆驶离时,开关断开。
由于在公路上特别是高速公路上,每天过往的车辆数目庞大,每辆车又有多个轮子,轮轴识别器的使用频率极高,因此寿命短,故障率高。假设每天经过的车辆1500辆,平均每辆车3.2轴,则开关平均每天被压5000次以上,半年100万次。然而目前质量较好的微触开关的寿命通常也就达到几十万次, 质量加好的也仅仅能达到100万次左右。故目前的轮轴识别器难以满足这种高频率使用要求。而且该微触式开关的轮轴识别器,其开关设置的结构复杂,钢制制造工艺较难,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寿命长、结构简单、灵敏度高、成本低的轮轴识别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轮轴识别器,包括框架、压条和传感器组,传感器组设置于框架的内部,传感器组由多个弯板式测力传感器组成,多个弯板式测力传感器呈直线依次排列,且压条将传感器组固定在框架内。
其中,弯板式测力传感器的上表面设置有凸起的柱形压头,弯板式测力传感器的下表面设置有凹陷的槽体;弯板式测力传感器还设置有电阻应变计和导线组成的电桥,电桥设置于槽体中;弯板式测力传感器的底面设置有硫化橡胶层;弯板式测力传感器还设置有用于引出连接电桥的导线的引线通孔,引线通孔与槽体连通。
其中,框架的内部设置有垫板,垫板设置于传感器组的下方,且传感器组固定于垫板。
其中,压条压置于传感器组上且与垫板连接。
其中,垫板设置有第一垫板和第二垫板,第一垫板设置于框架的第一内壁,第二垫板设置于框架的第二内壁,第一垫板和第二垫板之间设置有引线空间;压条设置有第一压条和第二压条,第一压条压置于传感器组的第一侧且与第一垫板连接,第二压条压置于传感器组的第二侧且与第二垫板连接。
其中,传感器组的第一侧设置有第一斜面,传感器组的第二侧设置有第二斜面,第一压条设置有与第一斜面相配合的第一压条斜面,第二压条设置有与第二斜面相配合的第二压条斜面;第一压条斜面与第一斜面贴接,且第一压条与第一垫板可拆卸固定连接;第二压条斜面与第二斜面贴接,且第二压条与第二垫板可拆卸固定连接。
其中,还包括螺丝,第一垫板和第二垫板分别设置有螺纹装配孔,第一压条设有与第一垫板的螺纹装配孔相应的通孔,第二压条设有与第二垫板的螺纹装配孔相应的通孔,螺丝穿过通孔和螺纹装配孔将第一压条与第一垫板、第二压条与第二垫板固定连接。
其中,弯板式测力传感器的数目设置为12个。
其中,柱形压头设置为圆柱形压头,圆柱形压头的高设置为2~6mm。
其中,柱形压头设置为圆柱形压头,圆柱形压头的高设置为4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轮轴识别器,包括框架、压条和传感器组,传感器组设置于框架的内部,传感器组由多个弯板式测力传感器组成,多个弯板式测力传感器呈直线依次排列,且压条将传感器组固定在框架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轮轴识别器使用弯板式测力传感器作为信号采集单元,弯板式测力传感器是单一整体,灵敏度高,最小接通重量小,寿命长,轮轴识别器的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内容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轮轴识别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轮轴识别器的传感器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轮轴识别器的弯板式测力传感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轮轴识别器的弯板式测力传感器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轮轴识别器的弯板式测力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A-A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轮轴识别器的弯板式测力传感器设有硫化橡胶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轮轴识别器的另一角度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轮轴识别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轮轴识别器的框架与垫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轮轴识别器的压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1至图11中包括有:
1框架                         101第一内壁
102第二内壁                 
2传感器组                   21弯板式测力传感器 
211传感器斜面            212柱形压头
213槽体                      214引线通孔
215硫化橡胶层           221第一斜面
222第二斜面                34引线空腔
31第一垫板                 32第二垫板 
33螺纹装配孔
41第一压条                 411第一压条斜面
42第二压条                43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轮轴识别器,如图1至11所示,包括框架1、压条和传感器组2,传感器组2设置于框架1的内部,传感器组2由多个弯板式测力传感器21组成,多个弯板式测力传感器21呈直线依次排列,且压条将传感器组2固定在框架1内。本实施例的弯板式测力传感器21的数目优选设置为12个。该弯板式测力传感器21的上表面设置有凸起的柱形压头212,本实施例的柱形压头212设置为圆柱形压头,且圆柱形压头的高设置为2~6mm,优选的,柱形压头212设置为圆柱形压头,圆柱形压头的高设置为4mm。
弯板式测力传感器21的下表面设置有凹陷的槽体213;弯板式测力传感器21还设置有电阻应变计和导线组成的电桥,电桥设置于槽体213中;弯板式测力传感器21的底面设置有硫化橡胶层215;该弯板式测力传感器21还设置有用于引出连接电桥的导线的引线通孔214,引线通孔214与槽体213连通。其中,电桥的组成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详述。
本实施例的框架1的内部设置有垫板,垫板设置于传感器组2的下方,且传感器组2固定于垫板。其中,框架1还设置有压条,压条压置于传感器组2上且与垫板连接。
本轮轴识别器的垫板设置有第一垫板31和第二垫板32,第一垫板31设置于框架1的第一内壁101,第二垫板32设置于框架1的第二内壁102,第一垫板31和第二垫板32之间设置有引线空间;引线空间用于放置传感器组2的导线。压条设置有第一压条31和第二压条32,第一压条31压置于传感器组2的第一侧且与第一垫板31连接,第二压条32压置于传感器组2的第二侧且与第二垫板32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的传感器组2的第一侧设置有第一斜面221,传感器组2的第二侧设置有第二斜面222,每个弯板测力传感器2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斜面,传感器组2第一侧上的所有的弯板测力传感器21的传感器斜面211组成第一斜面221,传感器组2第二侧上的所有的弯板测力传感器21的传感器斜面211组成第二斜面222。有第一压条31设置有与第一斜面221相配合的第一压条斜面411,第二压条32设置有与第二斜面222相配合的第二压条斜面;第一压条斜面411与第一斜面221贴接,且第一压条31与第一垫板31可拆卸固定连接;第二压条斜面与第二斜面222贴接,且第二压条32与第二垫板32可拆卸固定连接。本实施例的压条与垫板优选的连接方式是,还包括螺丝,第一垫板31和第二垫板32分别设置有螺纹装配孔43,第一压条31设有与第一垫板31的螺纹装配孔43相应的通孔33,第二压条32设有与第二垫板32的螺纹装配孔43相应的通孔33,螺丝穿过通孔33和螺纹装配孔43将第一压条31与第一垫板31、第二压条32与第二垫板32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制造及组装方法是,弯板式测力传感器21是在一长方形的钢板的两侧分别制造一个斜面,再在钢板的上表面设置一凸起的约4mm高的圆柱形压头而成,钢板的下表面设置有凹陷进去的槽体213,再把电阻应变计粘贴在槽体213的底部并通过导线组成电桥后,将电缆线从钢板设置的引线通孔214引出,最后在槽体213的端口及钢板的底面用硫化工艺把硅橡胶制作设置成一层橡胶保护层密封而成。将12个上述的弯板式测力传感器21依次安装在框架1中,框架1的内部的两侧设有垫板,两块垫板与上述框架1的两侧内壁固定连接,弯板式测力传感器21则放置在垫板上,两垫板之间的设置有引线空腔34用于布置传感器组2的引出线。垫板上设有一排螺纹安装孔,将12个传感器并排安放在框架1中间后,让压条的斜面压住传感器侧边的斜面上,压条将传感器组2的压紧在垫板上,并用螺丝或者螺栓将压条和垫板锁紧。将本轮轴识别器用混凝土或弯板胶埋在路面上即可检测压过本轮轴识别器的车辆轮轴数及重量等信息。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圆柱形压头的高设置为3mm,本实施例的其它结构及原理与实施例1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圆柱形压头的高设置为5mm,本实施例的其它结构及原理与实施例1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Claims (10)

1.轮轴识别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压条和传感器组,所述传感器组设置于所述框架的内部,所述传感器组由多个弯板式测力传感器组成,多个所述弯板式测力传感器呈直线依次排列,且所述压条将所述传感器组固定在框架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轴识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板式测力传感器的上表面设置有凸起的柱形压头,所述弯板测力传感器的下表面设置有凹陷的槽体;所述弯板式测力传感器还设置有电阻应变计和导线组成的电桥,所述电桥设置于所述槽体中;所述弯板式测力传感器的底面设置有硫化橡胶层;所述弯板式测力传感器还设置有用于引出连接电桥的导线的引线通孔,所述引线通孔与所述槽体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轴识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的内部设置有垫板,所述垫板设置于所述传感器组的下方,且所述传感器组固定放置于所述垫板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轮轴识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条置于所述传感器组侧面上且与所述垫板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轮轴识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垫板设置有第一垫板和第二垫板,所述第一垫板设置于所述框架的第一内壁,所述第二垫板设置于所述框架的第二内壁,所述第一垫板和第二垫板之间设置有引线空间;所述压条设置有第一压条和第二压条,所述第一压条压置于所述传感器组的第一侧且与所述第一垫板连接,所述第二压条压置于所述传感器组的第二侧且与所述第二垫板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轮轴识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组的第一侧设置有第一斜面,所述传感器组的第二侧设置有第二斜面,所述第一压条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斜面相配合的第一压条斜面,所述第二压条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斜面相配合的第二压条斜面;所述第一压条斜面与第一斜面贴接,且所述第一压条与所述第一垫板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压条斜面与第二斜面贴接,且所述第二压条与所述第二垫板可拆卸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轮轴识别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螺丝,所述第一垫板和所述第二垫板分别设置有螺纹装配孔,所述第一压条设有与所述第一垫板的螺纹装配孔相应的通孔,所述第二压条设有与所述第二垫板的螺纹装配孔相应的通孔,所述螺丝穿过所述通孔和所述螺纹装配孔将所述第一压条与所述第一垫板、所述第二压条与所述第二垫板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轴识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板式测力传感器的数目设置为12个。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轴识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形压头设置为圆柱形压头,所述圆柱形压头的高设置为2~6mm。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轮轴识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形压头设置为圆柱形压头,所述圆柱形压头的高设置为4mm。
CN 201220184891 2012-04-27 2012-04-27 轮轴识别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5844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184891 CN202584425U (zh) 2012-04-27 2012-04-27 轮轴识别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184891 CN202584425U (zh) 2012-04-27 2012-04-27 轮轴识别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584425U true CN202584425U (zh) 2012-12-05

Family

ID=472538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184891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584425U (zh) 2012-04-27 2012-04-27 轮轴识别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584425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58074A (zh) * 2014-12-03 2015-03-25 重庆市华驰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轮轴识别器
CN107091679A (zh) * 2017-05-25 2017-08-25 合肥盈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检测货物车辆非标轴型的装置
CN107179112A (zh) * 2017-04-12 2017-09-19 合肥盈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测量货车前后非对称轮胎宽度数量传感器检测装置
CN107228702A (zh) * 2017-07-24 2017-10-03 山西万合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轴重式动态汽车衡判断车辆在秤台上运行方向的装置
CN107504932A (zh) * 2017-05-25 2017-12-22 合肥盈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测量货车前后非对称轮胎宽度数量的检测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58074A (zh) * 2014-12-03 2015-03-25 重庆市华驰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轮轴识别器
CN107179112A (zh) * 2017-04-12 2017-09-19 合肥盈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测量货车前后非对称轮胎宽度数量传感器检测装置
CN107091679A (zh) * 2017-05-25 2017-08-25 合肥盈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检测货物车辆非标轴型的装置
CN107504932A (zh) * 2017-05-25 2017-12-22 合肥盈川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测量货车前后非对称轮胎宽度数量的检测装置
CN107228702A (zh) * 2017-07-24 2017-10-03 山西万合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轴重式动态汽车衡判断车辆在秤台上运行方向的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584425U (zh) 轮轴识别器
CN105698908A (zh) 一种压电式车辆动态称重传感器
CN202003017U (zh) 节能式软包装电池化成分容设备
CN207798317U (zh) 车用锂离子电池预紧力测试夹具
CN105098255A (zh) 软包装锂离子电池化成夹具及利用其的电池化成方法
CN202631583U (zh) 一种用于电性能测试的连接装置
CN206628523U (zh) 一种用于动力电池系统的二层模组固定结构
CN205620011U (zh) 一种压电式车辆动态称重传感器
CN203798972U (zh) 一种锂电池在线耐压检测机构
CN205736883U (zh) 立式电瓶框
CN205429036U (zh) 一种能迅速拆装的耐用型电动汽车蓄电池组固定装置
CN204876734U (zh) 感应式立体车库安全监控系统
CN110894019A (zh) 一种热熔胶断带检测装置
CN206210905U (zh) 一种电动汽车底盘结构
CN201350829Y (zh) 一种电动汽车的电池连接装置
KR102064307B1 (ko) 전지셀에 대한 충격량을 조절하여 두께를 측정하는 장치
CN205177159U (zh) 车辆轮轴识别器
CN201738232U (zh) 自感应型拉、压力支座
CN207036236U (zh) 一种关于车辆轴型与胎轴数的检测分析装置
CN204876733U (zh) 基于三维压力检测的立体车库安全监控系统
CN201877481U (zh) 蓄电池双层双列抗震安装架
CN207964049U (zh) 一种隐藏式的胎型识别系统
CN201476861U (zh) 轨道传感器
CN106898722A (zh) 电池安排
CN201250402Y (zh) 锚杆托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23000 Guangdong city of Dongguan province Sheng Machong Town Industrial Park of Guangdong hualanhai electric Polytron Technologies Inc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SOUTH CHINA SEA ELECTRONIC MEASURING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523000 Guangdong city of Dongguan province Sheng Machong Town Industrial Park Dongguan southchinasea Electronics Co. Ltd

Patentee before: Dongguan Hualanhai Electronics Co.,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205

Termination date: 2019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