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579118U - 压电振子双侧驱动流体的串联泵 - Google Patents
压电振子双侧驱动流体的串联泵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2579118U CN202579118U CN 201220245371 CN201220245371U CN202579118U CN 202579118 U CN202579118 U CN 202579118U CN 201220245371 CN201220245371 CN 201220245371 CN 201220245371 U CN201220245371 U CN 201220245371U CN 202579118 U CN202579118 U CN 20257911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ump
- piezoelectric
- series
- chamber
- adjace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ciprocating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压电振子双侧驱动流体的串联泵,属于流体传输与控制领域。上、下泵体通过螺钉连接,两个泵体的泵腔间压接有2-20个压电振子,所述泵腔进口处、及下泵体阀腔进口处粘有阀片;上泵体的外部进口与其相邻泵腔连通,两相邻泵腔之间、及内部出口与相邻泵腔间分别通过腔间流道连通,再与压电振子构成串联泵I;下泵体的内部进口与相邻泵腔间、两相邻泵腔间、以及阀腔与相邻泵腔间分别通过腔间流道连通,再与压电振子构成串联泵II;串联泵I的内部出口与泵II的内部进口连通,泵II的阀腔与上泵体上的外部出口连通。优势:采用多个两侧同时驱动流体的压电振子构成串联压电泵,流量大、压力及能量效率高,适于构造系统背压较高的压电液压驱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微流体传输与控制领域应用的微小精密压电泵,具体涉及一种压电振子双侧驱动流体的串联泵。
背景技术
作为微机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压电泵的研究一直深受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最初的压电泵仅以微流体输出为目的,历经数十年的发展,某些类型的压电泵已在化学分析、生物制药、医疗药品控释等微流体输送与控制方面获得了实际应用。除了单纯的流体输送外,近年来人们又基于压电泵驱动的微小型液压系统,简称压电液压驱动器或压电液压马达:如中国专利200810051156.7、200920093242.4、201020180067.5等,其目的是利用流体的耦合作用将压电体的微幅往复振动转换成液压缸活塞的宏观直线运动。
为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人们提出了多种类型的压电晶片泵及压电叠堆泵;为进一步提高泵的输出压力和流量,满足燃料电池燃料供给、压电液压驱动器等新兴应用领域的需求,人们又先后提出了基于多个晶片型压电振子驱动的串联及并联泵、以及基于两个压电叠堆驱动的双腔并联泵,如中国专利02132855.2、201010118038.0等,其中的压电叠堆泵可获得较高的输出压力和较大流量,但造价过高,压电叠堆的价格通常为数千甚至上万元人民币,不利于泵的推广应用;压电晶片泵虽驱动能力相对较弱,但成本低廉,压电晶片的价格仅几元,且便于通过多腔串联或并联提高泵的输出能力,更具实用性。
上述多振子压电泵的共同特点是压电振子单侧驱动流体,即:压电叠堆泵的泵腔隔膜及晶片型压电振子自身仅单侧与流体接触,压电振子对流体的驱动能力未得到充分发挥;更主要地,这种类型的泵不适于构造压电液压驱动器。原因在于:压电振子的变形极其微小、且实际流体具有可压缩性,压电液压驱动器必须采用蓄能器提供背压以增加系统刚度、避免液压缸活塞爬行;但由于压电振子或泵腔隔膜单侧与流体接触,此时的系统背压已成为压电振子的负载、严重地降低了驱动器总体的有效功率输出,系统背压过大时还会导致晶片型压电振子破损,降低了压电液压驱动器的能量效率及可靠性。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压电泵自身所固有的某些局限性或弊端,以及燃料电池及压电液压驱动器等新兴应用领域对高压力、大流量压电泵的需求现状,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压电振子双侧驱动流体的串联泵,从而同步提升压电泵的输出流量、压力、能量效率及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上泵体与下泵体通过螺钉连接;2-20个压电振子通过密封圈压接在上泵体的泵腔与下泵体的泵腔之间,所述压电振子由金属基板和压电晶片粘接而成;在上泵体的泵腔的进口处、以及下泵体的泵腔和阀腔的进口处均粘接有阀片;在所述上泵体上,外部进口与其相邻泵腔连通,两个相邻泵腔之间、以及内部出口与相邻的泵腔之间分别通过腔间流道连通,所述位于上泵体上的外部进口、串联泵腔、内部出口、以及位于所述泵腔内的阀片与压电振子共同构成串联泵I;在所述的下泵体上,内部进口与其相邻泵腔之间、两个相邻泵腔之间、以及阀腔与相邻的泵腔之间分别通过腔间流道连通,所述位于下泵体上的内部进口、串联泵腔、阀腔、以及位于所述泵腔和阀腔内的阀片与压电振子共同构成串联泵II;所述串联泵I的内部出口和串联泵II的内部进口连通,所述串联泵II的阀腔与位于上泵体上的外部出口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是,两个相邻泵腔中压电振子所施加的交流电压相位差为180度。工作时,压电振子在交流电压作用下所产生的往复弯曲变形使串联泵I和串联泵II的泵腔容积交替地增加或减小、阀片交替地开启与关闭,从而使流体从上泵体1上的外部进口A流入、外部出口B’流出。
本实用新型的压电泵工作时,串联泵I和串联泵II之间亦为串联结构,所构成的串联泵共包含2n个串联泵腔,故输出压力为P=2nPo、流量为其中:n为压电振子的数量,Qo和Po分别为单个压电振子工作时串联泵I或串联泵II的输出流量和压力。
本实用新型的特色是采用多个两侧同时驱动流体的压电振子构成串联压电泵,由此所带来的优势:①可大幅度地提高压电泵的输出流量、压力及压电振子的机电能量转换效率;②用于构造压电液压驱动器时,系统背压不会成为压电振子的负载、亦不至因系统背压过大而使压电振子破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压电泵的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2是图1的C-C向视图;
图3a是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压电振子的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3b是图3a的左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压电泵前半工作周期的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压电泵后半工作周期的结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所示,上泵体1与下泵体2通过螺钉连接;2-20个压电振子3通过密封圈4压接在所述上泵体1上的泵腔101与下泵体2上的泵腔201之间,所述压电振子3由金属基板301和压电晶片302粘接而成;在上泵体1的泵腔101的进口处、以及下泵体2的泵腔201和阀腔203的进口处均粘接有阀片5;在所述的上泵体1上,外部进口A与其相邻的泵腔101连通,两个相邻泵腔101之间、以及内部出口B与相邻的泵腔101之间分别通过腔间流道102连通,所述位于上泵体1上的外部进口A、串联泵腔101、内部出口B、以及处于所述泵腔101内的阀片5与压电振子3共同构成串联泵I;在所述的下泵体2上,内部进口A’与其相邻的泵腔201之间、两个相邻泵腔201之间、以及阀腔203与相邻的泵腔201之间分别通过腔间流道202连通,所述位于下泵体2上的内部进口A’、串联泵腔201、阀腔203、以及处于所述泵腔201和阀腔203内的阀片5与压电振子3共同构成串联泵II;所述串联泵I的内部出口B和串联泵II的内部进口A’连通,所述串联泵II的阀腔203连通还与位于上泵体1上的外部出口B’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是,两个相邻泵腔中压电振子所施加的交流电压相位差为180度。工作时,压电振子在交流电压作用下所产生的往复弯曲变形使串联泵I和串联泵I I的泵腔容积交替地增加或减小、阀片交替地开启与关闭,从而使流体从上泵体1上的外部进口A流入、外部出口B’流出。
如图4所示的前半周期中,从右至左的第一及第三个压电振子3向下弯曲变形、第二个压电振子3向上弯曲变形,从而使得:串联泵I中,从右至左的第一及第三泵腔101容积增加、第二泵腔101容积减小,第一及第三阀片5开启、第二阀片5关闭,流体从外部进口A进入第一泵腔、从第二泵腔进入第三泵腔;同时,串联泵II中,从左至右的第一及第三泵腔201容积减小、第二泵腔201容积增加,第一及第三阀片5关闭、第二及第四阀片开启,流体从第一腔进入第二腔、从第三腔进入阀腔203、再经外部出口B’排出。
如图5所示的后半周期中,从右至左的第一及第三个压电振子3向上弯曲变形、第二个压电振子3向下弯曲变形,从而使得:串联泵I中,从右至左的第一及第三泵腔101容积减小、第二泵腔101容积增加,第一及第三阀片5关闭、第二阀片5开启,流体从第一腔进入第二泵腔、从第三泵腔进入内部出口B;同时,串联泵II中,从左至右的第一及第三泵腔201容积增加、第二泵腔201容积减小,第一及第三阀片5开启、第二及第四阀片关闭,流体从与串联泵I的内部出口B连通的内部进口A’进入第一腔、从第二腔进入第三腔,此半周期中无流体排出。
Claims (2)
1.一种压电振子双侧驱动流体的串联泵,其特征在于:上泵体与下泵体通过螺钉连接;2-20个压电振子通过密封圈压接在上泵体的泵腔与下泵体的泵腔之间,所述压电振子由金属基板和压电晶片粘接而成;在上泵体的泵腔的进口处、以及下泵体的泵腔和阀腔的进口处均粘接有阀片;在所述上泵体上,外部进口与其相邻泵腔连通,两个相邻泵腔之间、以及内部出口与相邻的泵腔之间分别通过腔间流道连通,所述位于上泵体上的外部进口、串联泵腔、内部出口、以及位于所述泵腔内的阀片与压电振子共同构成串联泵I;在所述的下泵体上,内部进口与其相邻泵腔之间、两个相邻泵腔之间、以及阀腔与相邻的泵腔之间分别通过腔间流道连通,所述位于下泵体上的内部进口、串联泵腔、阀腔、以及位于所述泵腔和阀腔内的阀片与压电振子共同构成串联泵II;所述串联泵I的内部出口和串联泵II的内部进口连通,所述串联泵II的阀腔与位于上泵体上的外部出口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压电振子双侧驱动流体的串联泵,其特征在于,两个相邻泵腔中压电振子所施加的交流电压相位差为180度。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220245371 CN202579118U (zh) | 2012-05-23 | 2012-05-23 | 压电振子双侧驱动流体的串联泵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220245371 CN202579118U (zh) | 2012-05-23 | 2012-05-23 | 压电振子双侧驱动流体的串联泵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2579118U true CN202579118U (zh) | 2012-12-05 |
Family
ID=472485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1220245371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579118U (zh) | 2012-05-23 | 2012-05-23 | 压电振子双侧驱动流体的串联泵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2579118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678527A (zh) * | 2012-05-23 | 2012-09-19 | 浙江师范大学 | 压电振子双侧驱动流体的串联泵 |
CN109723629A (zh) * | 2019-03-01 | 2019-05-07 | 浙江师范大学 | 一种压电晶片泵 |
CN110639075A (zh) * | 2019-09-20 | 2020-01-03 | 浙江师范大学 | 一种血液输送用压电蠕动泵 |
-
2012
- 2012-05-23 CN CN 201220245371 patent/CN202579118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678527A (zh) * | 2012-05-23 | 2012-09-19 | 浙江师范大学 | 压电振子双侧驱动流体的串联泵 |
CN109723629A (zh) * | 2019-03-01 | 2019-05-07 | 浙江师范大学 | 一种压电晶片泵 |
CN110639075A (zh) * | 2019-09-20 | 2020-01-03 | 浙江师范大学 | 一种血液输送用压电蠕动泵 |
CN110639075B (zh) * | 2019-09-20 | 2022-06-10 | 浙江师范大学 | 一种血液输送用压电蠕动泵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2597033U (zh) | 一种串-并联混合驱动的压电泵 | |
CN102678528A (zh) | 一种串-并联混合驱动的压电泵 | |
CN1179127C (zh) | 多腔压电薄膜驱动泵 | |
CN102678527A (zh) | 压电振子双侧驱动流体的串联泵 | |
CN102691693B (zh) | 一种压电晶片驱动的精密步进式液压缸 | |
CN102691694B (zh) | 一种自驱动的精密步进式液压动力装置 | |
CN101550927B (zh) | 具有多个双腔体致动结构的多流道流体输送装置 | |
CN106014907B (zh) | 一种压电晶片振子驱动的柱塞泵 | |
CN2580141Y (zh) | 多腔压电薄膜驱动泵 | |
CN103994056A (zh) | 一种多振子轴向过流式压电泵 | |
CN102661269A (zh) | 基于多振子串联驱动的柱塞式压电泵 | |
CN202579118U (zh) | 压电振子双侧驱动流体的串联泵 | |
CN203892161U (zh) | 一种多振子压电泵 | |
CN106762566B (zh) | 半柔性阀压电泵及其工作方法 | |
CN206448925U (zh) | 半柔性阀压电泵 | |
CN102966521B (zh) | 一种双活塞串联驱动的压电叠堆泵 | |
CN202579446U (zh) | 一种自驱动的精密步进式液压动力装置 | |
CN216477770U (zh) | 一种双泵腔集成一体式阀片体的压电泵 | |
CN109723628B (zh) | 一种压电叠堆泵 | |
CN201057136Y (zh) | 压电振子主动阀式压电泵 | |
CN205243798U (zh) | 一种液压放大式压电叠堆泵 | |
CN201377412Y (zh) | 单膜片连续输送流体压电泵 | |
CN209892418U (zh) | 一种轴流式微型压电气体压缩机 | |
CN208252319U (zh) | 一种单阀双腔压电泵 | |
CN109899328A (zh) | 一种压电驱动式液压马达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205 Termination date: 201305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