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543886U - 脱钩器以及夯锤连接结构 - Google Patents
脱钩器以及夯锤连接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2543886U CN202543886U CN 201220167582 CN201220167582U CN202543886U CN 202543886 U CN202543886 U CN 202543886U CN 201220167582 CN201220167582 CN 201220167582 CN 201220167582 U CN201220167582 U CN 201220167582U CN 202543886 U CN202543886 U CN 20254388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ock piece
- detacher
- lateral frame
- side plate
- frame boar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mergency Lowering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脱钩器以及夯锤连接结构,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脱钩绳易被弹断的技术问题。该脱钩器,包括支架、锁止件以及连接件,支架位置相对的两端分别与吊接轴杆以及连接件固定连接、枢接或铰接;锁止件与支架之间通过活动连接结构相连接,且锁止件能通过活动连接结构将锁止件的部分边沿移动至经过吊接轴杆与活动连接结构两者之间的位置。该夯锤连接结构,包括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脱钩器、吊钩以及起升件。本实用新型用于提高脱钩绳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脱钩器以及设置该脱钩器的夯锤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强夯机是一种利用将夯锤(或称重锤、重量块)从高空坠落到地面产生的高冲击能将碎石、片石以及矿渣等性能较好的材料强力挤入地基中,在地基中形成一个一个的粒料墩,进而在墩与墩间形成复合地基,以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小沉降的设备。脱钩器是强夯机上使用的一种用于使夯锤脱钩的装置。
强夯机应用的夯实地基的方法也叫强夯法(又称动力固结法),在应用强夯法的强夯机工作过程中,需要起重设备反复将20吨~40吨的夯锤起吊到高处,而后利用脱钩器自动脱钩释放夯锤,使夯锤自由落下,自由落下的夯锤坠落在地基上会在地基上形成强大的冲击波和高应力,由此可提高地基的强度、降低地基的压缩性、改善地基抵抗振(震)动液化能力并消除地基的湿陷性等。
目前,现有的强夯机所使用的脱钩器如图1和图2所示常为拉拽式,其包括吊钩101、脱钩器102、夯锤103、脱钩绳104以及起升绳105,其中:
脱钩器102与吊钩101采用轴或采用钢丝绳捆绑固定。脱钩绳104的一端穿过吊钩101上的导向滑轮后与脱钩器102固定,脱钩绳104的另一端与转台固定。夯锤103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后,脱钩钢丝绳(该绳长度固定)104拉紧并拽拉脱钩器102,脱钩器102绕轴转动并推动夯锤103朝背离吊钩101的方向滑动,最终实现夯锤103与吊钩101彼此相脱钩。
由于起升绳105受力突然卸载后,在自身弹性的作用下会带动吊钩101以及脱钩器102反弹(图1中虚线表示为夯锤103坠落时起升绳105、吊钩101以及脱钩绳104反弹前的位置),此时因为脱钩绳104与脱钩器102相连接,所以会拽拉脱钩器102,从而抑制脱钩器102反弹。
随着向大夯能的强夯机的发展,夯锤103的起升高度以及夯锤103的重量越来越大,起升绳105长度及其受力也越来越大了,导致脱钩时起升绳105储存的能量也变的非常大,脱钩后,脱钩器102反弹力增加最终致使图1中h过大,很容易造成脱钩绳104被弹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脱钩器以及设置该脱钩器的夯锤连接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脱钩绳易被弹断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脱钩器,包括支架、锁止件以及连接件,其中:
所述支架位置相对的两端分别与吊接轴杆以及所述连接件固定连接、枢接或铰接;
所述锁止件与所述支架之间通过活动连接结构相连接,所述锁止件能通过所述活动连接结构将所述锁止件的部分边沿移动至经过所述吊接轴杆与所述活动连接结构两者之间的位置。
优选地,所述活动连接结构包括至少设置于所述锁止件、所述支架两者其中之一上的通孔以及贯穿所述通孔的转轴,且所述转轴与所述锁止件、所述支架两者其中另一固定连接;所述锁止件能绕所述转轴将所述锁止件的部分边沿转动至经过所述吊接轴杆与所述转轴两者之间的位置;或者,所述活动连接结构为设置于所述支架上的滑轨,所述锁止件能相对于所述滑轨滑动至经过所述吊接轴杆与所述滑轨两者之间的位置。
优选地,所述锁止件呈框架状,其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边框板、第二边框板、第三边框板以及第四边框板,其中:
所述第二边框板以及第四边框板位置相对,所述第一边框板与所述第三边框板位置相对;
所述通孔设置于所述第二边框板以及所述第四边框板上;
所述锁止件能绕所述转轴将所述第三边框板转动至经过所述吊接轴杆与所述转轴两者之间的位置。
优选地,所述支架包括位置相对的第一侧板以及第二侧板,所述支架还包括固设于所述第一侧板上的第一侧框以及固设于所述第二侧板上的第二侧框,其中:
所述第二边框板穿过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一侧框之间,所述第四边框板穿过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框之间;
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一侧框、所述第二侧板以及所述第二侧框上均设置有所述通孔;
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一侧框与所述第二边框板三者之上的所述通孔所贯穿的所述转轴以及所述第二侧板、所述第二侧框与所述第四边框板三者之上的所述通孔所贯穿的转轴分别为两根不同的短轴。
优选地,所述连接件包括位置相对的第一壁板、第二壁板以及固设于所述第一壁板与所述第二壁板之间的连接板,其中:
所述连接板的延展平面与所述第一壁板、所述第二壁板的延展平面相垂直;
所述连接板的顶部嵌于所述支架的第一侧板以及第二侧板之间,且所述连接板的顶部与所述支架的第一侧板以及第二侧板相铰接;
所述连接板的底部设置有连接孔。
优选地,所述脱钩器还包括脱钩施力件,所述脱钩施力件与所述锁止件相连接并能带动所述锁止件绕所述转轴转动。
优选地,所述锁止件上还设置有连接轴,其中:
所述锁止件上与所述转轴以及所述第三边框板相背离的部分与所述连接轴固定连接、枢接或铰接;
所述脱钩施力件与所述连接轴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脱钩施力件为钢丝绳。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夯锤连接结构,包括本实用新型任一技术方案所提供的脱钩器、吊钩以及起升件,其中:
所述吊钩包括钩状的钩头部以及与所述钩头部为一体式结构的根基部;
所述起升件与所述吊钩的根基部固定连接、枢接或铰接;
所述脱钩器内的所述连接件与夯锤固定连接、枢接或铰接;
所述吊接轴杆与所述吊钩的钩头部相钩连,且所述锁止件的部分边沿经过所述吊接轴杆与所述活动连接结构两者之间的位置时能推动或拉动所述吊接轴杆与所述吊钩的钩头部相分离。
优选地,所述锁止件还与一限位杆轴固定连接、枢接或铰接,其中:
所述吊钩的钩头部的底部还固设有外凸部,所述外凸部嵌于所述限位杆轴与所述活动连接结构之间;
所述锁止件的部分边沿经过所述吊接轴杆与所述活动连接结构两者之间的位置时能推动所述外凸部朝背离所述吊接轴杆的方向移动。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任一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至少可以产生如下技术效果:
由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脱钩器中,锁止件能通过活动连接结构将锁止件的部分边沿移动至经过吊接轴杆与活动连接结构两者之间的位置,当该脱钩器应用于夯锤连接结构内时,在吊接轴杆与吊钩的钩头部相钩连的情况下,使锁止件的部分边沿经过吊接轴杆与活动连接结构两者之间的位置并推动或拉动吊接轴杆与吊钩的钩头部相分离,由此便可以使夯锤脱落以实现对地基的夯实;
同时,若脱钩施力件采用脱钩绳时(使用链条、皮带或杆件取代脱钩绳也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由于脱钩施力件即脱钩绳与锁止件相连接,而锁止件通过活动连接结构与支架相连接,并且支架通过连接件与夯锤固定连接、枢接或铰接,所以夯锤下落时会带动脱钩绳一并下落,故而避免了夯锤与吊钩的钩头部相分离时,承担夯锤重量的起升绳反弹力过大致使脱钩绳被弹短的现象发生,由此也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脱钩绳易被弹断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现有技术中强夯机的主要组成部分之间连接关系的示意图,其中:虚线表示为夯锤坠落时起升绳、脱钩器、吊钩以及脱钩绳反弹前的位置;
图2为图1中所示起升绳、吊钩、脱钩器、夯锤以及脱钩绳之间连接关系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夯锤连接结构内的脱钩器使吊接轴杆与吊钩的钩头部相分离的过程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夯锤连接结构的立体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图3~图4以及列举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可选实施例的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任何技术特征、任何技术方案均是多种可选的技术特征或可选的技术方案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描述简洁的需要本文件中无法穷举本实用新型的所有可替代的技术特征以及可替代的技术方案,也不便于每个技术特征的实施方式均强调其为可选的多种实施方式之一,所以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晓:本实施例内的任何技术特征以及任何技术方案均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包括本领域技术人员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所能想到的任何替代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脱钩绳不易损坏、使用寿命长的脱钩器以及设置该脱钩器的夯锤连接结构。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脱钩器,包括支架1、锁止件2以及连接件3,其中:
支架1位置相对的两端分别与吊接轴杆4以及连接件3固定连接、枢接或铰接(图中所示为枢接)。本例中所提及的固定连接包括铆接、焊接、可拆卸固定连接(例如使用螺钉、螺栓连接)以及一体式结构等固定连接连接方式。
锁止件2与支架1之间通过活动连接结构5相连接,锁止件2能通过活动连接结构5将锁止件2的部分边沿移动至经过吊接轴杆4与活动连接结构5两者之间的位置。
本例中活动连接结构5优选为包括设置于如图4所示锁止件2以及支架1上的通孔50以及贯穿通孔50的转轴51,转轴51优选为与支架1固定连接,锁止件2能绕转轴51的轴心线相对于支架1转动。此时,通孔50也可以仅设置于锁止件2上。
锁止件2转动至经过吊接轴杆4与活动连接结构5两者之间的位置时,可以推动如图3所示吊钩7的钩头部71(本例中优选为推动钩头部71上的外凸部73),从而使吊钩7的钩头部71与吊接轴杆4相分离的位置,最终实现夯锤(图中未示出)从吊钩7上脱落。
上述如图4所示的活动连接结构5不仅结构简单、便于设置,而且带动锁止件2转动也比较省力。
当然,使用设置于支架1上的滑轨作为活动连接结构5,并使锁止件2能相对于滑轨滑动至经过吊接轴杆4与滑轨两者之间的位置的技术方案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此时,锁止件2可以相对于滑轨滑动至与吊钩7的钩头部71(优选为钩头部71上的外凸部73)相抵接的位置,并推动吊钩7的钩头部71(或外凸部73)使其与吊接轴杆4相分离的位置,进而也可以实现使夯锤脱落。
本实施例中锁止件2优选为呈框架状,其包括依次相连的如图4所示的第一边框板21、第二边框板22、第三边框板23以及第四边框板24,其中:第二边框板22以及第四边框板24位置相对,第一边框板21与第三边框板23位置相对。
通孔50设置于第二边框板22以及第四边框板24上,锁止件2能绕转轴51将第三边框板23转动至经过吊接轴杆4与转轴51两者之间的位置。
上述框架状的锁止件2的第三边框板23转动并推动吊钩7的钩头部71时,由于锁止件2各部分受力比较均衡,所以锁止件2的使用寿命也比较长。
本实施例中支架1包括位置相对的第一侧板11以及第二侧板12,支架1还包括固设于第一侧板11上且横截面呈C型或U型如图3所示的第一侧框111以及固设于第二侧板12上且横截面呈C型或U型如图4所示的第二侧框122,其中:
形状为C型或U型之外的其他形状(例如近似C型或U型的形状)的第一侧框111、第二侧框122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第二边框板22穿过第二侧板12与第二侧框122之间,第四边框板24穿过第一侧板11与第一侧框111之间。通孔50还设置于第一侧板11、第一侧框111、第二侧板12以及第二侧框122上。
第一侧板11、第一侧框111与第四边框板24三者之上的通孔50所贯穿的转轴51以及第二侧板12、第二侧框122与第二边框板22三者之上的通孔50所贯穿的转轴51优选分别为两根不同的短轴。
如图3所示第一侧框111以及如图4所示第二侧框122不仅可以固定转轴51,而且对第二边框板22以及第四边框板24还具有导向作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侧框111与第一侧板11两者既可以互相铆接或焊接,也可以互为一体式结构。
本实施例中连接件3包括位置相对的第一壁板31、第二壁板32以及固设于第一壁板31与第二壁板32之间的连接板33,其中:
连接板33的延展平面(该延展平面即为板件的板面或称最大延伸平面)与第一壁板31、第二壁板32的延展平面相垂直。
连接板33的顶部嵌于支架1的第一侧板11以及第二侧板12之间,且连接板33的顶部与支架1的第一侧板11以及第二侧板12相铰接。连接板33的底部设置有连接孔34(该连接孔34用于与夯锤相连接)。
上述结构中的连接件3各处分担夯锤与吊钩7对其施加的拉力时会更为均衡,所以不易损坏,使用寿命更长。
本实施例中脱钩器还包括如图3所示的脱钩施力件6(优选为钢丝绳),脱钩施力件6与锁止件2相连接并能带动锁止件2绕转轴51转动。
使用钢丝绳拉动锁止件2使锁止件2绕转轴51转动,不仅操作起来比较方便,而且钢丝绳强度高,故而可以施加较大的拉力。当然,使用其他绳带、链条乃至杆件取代钢丝绳的技术方案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施例中锁止件2上还设置有连接轴25,其中:
锁止件2上与转轴51以及第三边框板23相背离的部分与连接轴25固定连接、枢接或铰接。脱钩施力件6(即钢丝绳)与连接轴25相连接。
在连接轴25上连接钢丝绳时,连接操作更为简单,并且连接轴25可以将钢丝绳对其施加的拉力通过连接轴25与锁止件2相连接的两端均匀的传递至锁止件2上,使锁止件2绕转轴51转动,将锁止件2的部分边沿转动至经过吊接轴杆4与活动连接结构5两者之间的位置。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夯锤连接结构,包括本实用新型任一技术方案提供的脱钩器、吊钩7以及起升件8,其中:
吊钩7包括钩状的钩头部71以及与钩头部71为一体式结构的根基部72。
起升件8与吊钩7的根基部72固定连接、枢接或铰接,具体应用时,本例中起升件8背离吊钩7的根基部72还可以连接起升钢丝绳。
脱钩器内的连接件3与夯锤固定连接、枢接或铰接(优选为通过枢接轴相枢接)。
吊接轴杆4与吊钩7的钩头部71相钩连,即吊接轴杆4搭接在钩头部71的内凹部分上,且锁止件2的部分边沿经过吊接轴杆4与活动连接结构5两者之间的位置时能推动或拉动(图中为推动)吊接轴杆4与吊钩7的钩头部71相分离。
在吊接轴杆4与吊钩7的钩头部71相钩连的情况下,使锁止件2的部分边沿(本例中为第三边框板23)经过吊接轴杆4与活动连接结构5两者之间的位置并推动或拉动吊接轴杆4与吊钩7的钩头部71相分离,由此便可以使夯锤脱落以实现对地基的夯实。
同时,由于脱钩施力件(本例中为脱钩绳)6与锁止件2相连接,而锁止件2通过活动连接结构5与支架1相连接,并且支架1通过连接件3与夯锤固定连接、枢接或铰接,所以夯锤下落时会带动脱钩绳一并下落,故而避免了夯锤与吊钩7的钩头部71相分离时,承担夯锤重量的起升绳反弹力过大致使脱钩绳被弹短的现象发生。
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锁止件2还与一限位杆轴26固定连接、枢接或铰接,其中:
吊钩7的钩头部71的底部还固设有外凸部73(外凸部73与吊钩7的钩头部71优选为一体式结构),外凸部73嵌于限位杆轴26与活动连接结构5之间(图3中外凸部73嵌于限位杆轴26与转轴51之间且外凸部73位置相对的两侧分别与限位杆轴26、转轴51相抵接)。锁止件2的部分边沿(本例中为第三边框板23)经过吊接轴杆4与活动连接结构5两者之间的位置时能推动外凸部73朝背离吊接轴杆4的方向移动。
限位杆轴26与转轴51、外凸部73组成的结构共同起到了限定锁止件2初始位置的作用,待脱钩施力件6(优选为钢丝绳)位置相对的两侧分别与限位杆轴26以及转轴51相抵接时,锁止件2处于初始位置,此时,吊接轴杆4与吊钩7的钩头部71相钩连,待拉动脱钩施力件6即钢丝绳时,外凸部73与限位杆轴26相分离,锁止件2绕转轴51转动,锁止件2的第三边框板23转动至经过吊接轴杆4与转轴51两者之间的位置,并推动吊接轴杆4,使吊接轴杆4与吊钩7的钩头部71相分离。
当然,本实用新型任一技术方案提供的脱钩器也可以应用于夯锤连接结构之外的其他吊钩或钩子连接结构中。
上述本实用新型所公开或涉及的互相固定连接的零部件或结构件,除另有声明外,固定连接均可以理解为:能够拆卸地固定连接(例如使用螺栓或螺钉连接),也可以理解为:不可拆卸的固定连接(例如铆接、焊接),当然,互相固定连接也可以为一体式结构(例如使用铸造工艺一体成形制造出来)所取代(明显无法采用一体成形工艺除外)。
另外,上述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任一技术方案中所应用的平行、垂直、重合等用于表示几何位置关系的术语除另有声明外其含义包括与其近似、类似或接近的状态,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中平行包括大体上平行、近似平行、类似平行以及接近平行,同理,重合也包括大体上重合、近似重合、类似重合以及接近重合。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脱钩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锁止件以及连接件,其中:
所述支架位置相对的两端分别与吊接轴杆以及所述连接件固定连接、枢接或铰接;
所述锁止件与所述支架之间通过活动连接结构相连接,所述锁止件能通过所述活动连接结构将所述锁止件的部分边沿移动至经过所述吊接轴杆与所述活动连接结构两者之间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连接结构包括至少设置于所述锁止件、所述支架两者其中之一上的通孔以及贯穿所述通孔的转轴,且所述转轴与所述锁止件、所述支架两者其中另一固定连接;所述锁止件能绕所述转轴将所述锁止件的部分边沿转动至经过所述吊接轴杆与所述转轴两者之间的位置;
或者,所述活动连接结构为设置于所述支架上的滑轨,所述锁止件能相对于所述滑轨滑动至经过所述吊接轴杆与所述滑轨两者之间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脱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件呈框架状,其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边框板、第二边框板、第三边框板以及第四边框板,其中:
所述第二边框板以及第四边框板位置相对,所述第一边框板与所述第三边框板位置相对;
所述通孔设置于所述第二边框板以及所述第四边框板上;
所述锁止件能绕所述转轴将所述第三边框板转动至经过所述吊接轴杆与所述转轴两者之间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脱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位置相对的第一侧板以及第二侧板,所述支架还包括固设于所述第一侧板上的第一侧框以及固设于所述第二侧板上的第二侧框,其中:
所述第二边框板穿过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一侧框之间,所述第四边框板穿过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框之间;
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一侧框、所述第二侧板以及所述第二侧框上均设置有所述通孔;
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一侧框与所述第二边框板三者之上的所述通孔所贯穿的所述转轴以及所述第二侧板、所述第二侧框与所述第四边框板三者之上的所述通孔所贯穿的所述转轴分别为两根不同的短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脱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位置相对的第一壁板、第二壁板以及固设于所述第一壁板与所述第二壁板之间的连接板,其中:
所述连接板的延展平面与所述第一壁板、所述第二壁板的延展平面相垂直;
所述连接板的顶部嵌于所述支架的所述第一侧板以及所述第二侧板之间,且所述连接板的顶部与所述支架的所述第一侧板以及所述第二侧板相铰接;
所述连接板的底部设置有连接孔。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脱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脱钩器还包括脱钩施力件,所述脱钩施力件与所述锁止件相连接并能带动所述锁止件绕所述转轴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脱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件上还设置有连接轴,其中:
所述锁止件上与所述转轴以及所述第三边框板相背离的部分与所述连接轴固定连接、枢接或铰接;
所述脱钩施力件与所述连接轴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脱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脱钩施力件为钢丝绳。
9.一种夯锤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脱钩器、吊钩以及起升件,其中:
所述吊钩包括钩状的钩头部以及与所述钩头部为一体式结构的根基部;
所述起升件与所述吊钩的根基部固定连接、枢接或铰接;
所述脱钩器内的所述连接件与夯锤固定连接、枢接或铰接;
所述吊接轴杆与所述吊钩的钩头部相钩连,且所述锁止件通过所述活动连接结构将所述锁止件的部分边沿移动至经过所述吊接轴杆与所述活动连接结构两者之间的位置时能推动或拉动所述吊接轴杆与所述吊钩的钩头部相分离。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夯锤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件还与一限位杆轴固定连接、枢接或铰接,其中:
所述吊钩的钩头部的底部还固设有外凸部,所述外凸部嵌于所述限位杆轴与所述活动连接结构之间;
所述锁止件的部分边沿经过所述吊接轴杆与所述活动连接结构两者之间的位置时能推动所述外凸部朝背离所述吊接轴杆的方向移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220167582 CN202543886U (zh) | 2012-04-19 | 2012-04-19 | 脱钩器以及夯锤连接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220167582 CN202543886U (zh) | 2012-04-19 | 2012-04-19 | 脱钩器以及夯锤连接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2543886U true CN202543886U (zh) | 2012-11-21 |
Family
ID=471645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1220167582 Expired - Lifetime CN202543886U (zh) | 2012-04-19 | 2012-04-19 | 脱钩器以及夯锤连接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2543886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290834A (zh) * | 2013-07-05 | 2013-09-11 |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强夯机吊钩及强夯机 |
CN103374909A (zh) * | 2012-04-19 | 2013-10-30 |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脱钩器以及夯锤连接结构 |
CN111877767A (zh) * | 2020-07-15 | 2020-11-03 | 理工华汇(潍坊)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 | 绑扎用钩及绑扎设备 |
-
2012
- 2012-04-19 CN CN 201220167582 patent/CN202543886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374909A (zh) * | 2012-04-19 | 2013-10-30 |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脱钩器以及夯锤连接结构 |
CN103374909B (zh) * | 2012-04-19 | 2015-06-24 |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脱钩器以及夯锤连接结构 |
CN103290834A (zh) * | 2013-07-05 | 2013-09-11 |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强夯机吊钩及强夯机 |
CN103290834B (zh) * | 2013-07-05 | 2015-05-27 |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强夯机吊钩及强夯机 |
CN111877767A (zh) * | 2020-07-15 | 2020-11-03 | 理工华汇(潍坊)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 | 绑扎用钩及绑扎设备 |
CN111877767B (zh) * | 2020-07-15 | 2021-10-26 | 理工华汇(潍坊)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 | 绑扎用钩及绑扎设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971572U (zh) | 吊臂可以折臂拆除的动臂式塔机 | |
CN104925673B (zh) | 一种多起重机联合作业辅助起吊装置及方法 | |
CN201272663Y (zh) | 伸缩臂起重机及其超起装置 | |
CN201990998U (zh) | 新型强夯机 | |
CN202543886U (zh) | 脱钩器以及夯锤连接结构 | |
CN103303817B (zh) | 起吊机构以及强夯机 | |
CN202265818U (zh) | 自动挂钩、脱钩夯锤装置 | |
CN202265817U (zh) | 楔形自锁式夯锤脱钩器 | |
CN202466561U (zh) | 基于履带式强夯机的一种防臂架后倾的拉绳装置 | |
CN205257827U (zh) | 一种智能称重吊装系统 | |
CN103374909B (zh) | 脱钩器以及夯锤连接结构 | |
CN202706009U (zh) | 脱钩器及强夯机 | |
CN101357743B (zh) | 动臂变幅起重机的吊钩换倍率机构 | |
CN201809764U (zh) | 强夯机自动脱钩器 | |
CN102979073B (zh) | 用于夯锤的自锁式脱钩器 | |
CN102425150B (zh) | 一种强夯机平衡吊钩及具有该吊钩的平衡吊钩机构 | |
CN202729638U (zh) | 一种起吊装置 | |
CN202322118U (zh) | 一种刚性伸缩液压分体配重吊机 | |
CN202644513U (zh) | 一种脱钩夯锤机构及强夯机 | |
CN202744961U (zh) | 防落梁挡块的吊装机构 | |
CN204847821U (zh) | 一种自稳式液压抓斗装置 | |
CN203212250U (zh) | 强夯机配重自拆装方法的专用压杆 | |
CN203373728U (zh) | 起吊装置以及强夯机 | |
CN102877455B (zh) | 一种强夯机及其上节臂装置 | |
CN103043537A (zh) | 一种施吊方法及其起吊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121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