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02541258U - 平视显示挡风玻璃及具有该玻璃的系统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平视显示挡风玻璃及具有该玻璃的系统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541258U
CN202541258U CN 201220037705 CN201220037705U CN202541258U CN 202541258 U CN202541258 U CN 202541258U CN 201220037705 CN201220037705 CN 201220037705 CN 201220037705 U CN201220037705 U CN 201220037705U CN 202541258 U CN202541258 U CN 2025412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windshield
oled
demonstration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220037705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魏善文
李长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int Gobain Glass France SAS
Compagnie de Saint Gobain SA
Original Assignee
Saint Gobain Glass France S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int Gobain Glass France SAS filed Critical Saint Gobain Glass France SAS
Priority to CN 201220037705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5412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5412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541258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平视显示挡风玻璃及具有该玻璃的系统和车辆。该平视显示挡风玻璃具有可视区域并包括有:外侧玻璃层和内侧玻璃层;以及设于所述外侧玻璃层和内侧玻璃层之间的中间层,该中间层由高分子聚合物和OLED构成;所述OLED形成显示区域。本实用新型的平视显示挡风玻璃及具有该玻璃的系统和车辆,无需另外配置投影显示设备,所需信息被转换成电信号在该挡风玻璃上实现文字图形信息显示,在保证汽车前挡风玻璃的安全标准前提下,提供显示区域与非显示区域没有差别的优异外观,与车载信息系统集成容易,为车辆设计提供方便。

Description

平视显示挡风玻璃及具有该玻璃的系统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夹层玻璃领域,涉及一种平视显示挡风玻璃,还涉及具有该玻璃的可在挡风玻璃上显示图像的系统以及具有该平视显示挡风玻璃的车辆。
背景技术
为了增强汽车的安全性和驾驶员的舒适性,对于某些汽车型号的购买者提供了HUD作为一个选项。HUD是英文Head Up Display的缩写,意为“抬头显示”,又叫平视显示系统,汽车上使用的HUD是利用光学反射的原理,将重要的汽车相关资讯通过投射器,通常是仪表板投射在前挡风玻璃上面,高度大致与驾驶员的眼睛成水平,构成HUD显示区域,投射的文字和影像调整在焦距无限远的距离上面,驾驶员透过HUD往前方看的时候,能够轻易的将外界的景象与HUD显示的资料融合在一起。这种显示系统的优点是:1.驾驶员方便地就可以看到原先需要低头才能看到的显示在仪表板上的信息,从而避免分散对前方道路的注意力。2.驾驶员不必在观察远方的道路和近处的仪表板之间调节眼睛,可避免眼睛的疲劳。
现有的HUD是由信息处理和信息显示两大部分组成,其中信息显示必须借助投射装置把信息投射在汽车前挡玻璃上,这就产生了以下技术问题:
1)HUD必须包括投射装置,导致HUD产品集成复杂且成本过高;
2)由于挡风玻璃不是平的并且也不垂直于驾驶员的眼睛,在依靠投射虚拟图像时容易产生严重的图像失真;在一些解决方案中,由技师在制造汽车的过程中人工调节一个光学透镜,以便改变所投影的图像,从而使得所感觉的图像不失真,但这加大了HUD的设计难度和质量难以控制;
3)所有当前的解决方案都缺乏针对投影仪、观察者视点的任何改变或者针对挡风玻璃的改变进行调节的能力,因此,当在进行了原始设置之后发生了某些改变时,车主必须把交通工具带回厂以让人重新调节所述系统,以便适应所述改变,使得HUD系统不够灵活。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平视显示挡风玻璃及具有该玻璃的系统和车辆,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必须采用投影装置所导致的产品复杂、成本过高、显示图像质量难以控制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平视显示挡风玻璃,该玻璃具有可视区域;该平视显示汽车挡风玻璃包括:外侧玻璃层和内侧玻璃层;以及设于所述外侧玻璃层和内侧玻璃层之间的中间层,该中间层由高分子聚合物和OLED构成;所述OLED形成显示区域。
所述显示区域基本覆盖所述可视区域。
所述OLED与所述外侧玻璃层之间具有由所述高分子聚合物形成的第一聚合物层;所述OLED与所述内侧玻璃层直接接触。
所述第一聚合物层为PVB层或EVA层。
所述OLED与所述内侧玻璃层之间具有由所述高分子聚合物形成的第二聚合物层;所述OLED与所述外侧玻璃层直接接触。
所述第二聚合物层为PVB层或EVA层。
所述OLED与所述外侧玻璃层之间具有由所述高分子聚合物形成的第一聚合物层;所述OLED与所述内侧玻璃层之间具有由所述高分子聚合物形成的第二聚合物层。
所述第一聚合物层为PVB层或EVA层;所述第二聚合物层为PVB层或EVA层。
所述显示区域为所述可视区域的周边位置处的部分区域。
所述OLED与所述外侧玻璃层之间具有由所述高分子聚合物形成的第三聚合物层;所述外侧玻璃层与内侧玻璃层之间具有由所述高分子聚合物形成的第四聚合物层;所述OLED与所述内侧玻璃层直接接触。
所述第三聚合物层为PVB层或EVA层;所述第四聚合物层为PVB层或EVA层。
所述OLED与所述内侧玻璃层之间具有由所述高分子聚合物形成的第五聚合物层;所述外侧玻璃层与内侧玻璃层之间具有由所述高分子聚合物形成的第四聚合物层;所述OLED与所述外侧玻璃层直接接触。
所述第五聚合物层为PVB层或EVA层;所述第四聚合物层为PVB层或EVA层。
所述OLED与所述外侧玻璃层之间具有由所述高分子聚合物形成的第三聚合物层;所述OLED与所述内侧玻璃层之间具有由所述高分子聚合物形成的第五聚合物层;所述外侧玻璃层与内侧玻璃层之间具有由所述高分子聚合物形成的第四聚合物层。
所述第三聚合物层为PVB层或EVA层;所述第五聚合物层为PVB层或EVA层;所述第四聚合物层为PVB层或EVA层。
所述OLED包括:第一封装基层和第二封装基层;设于所述第一封装基层和第二封装基层之间的发光层;以及在所述第一封装基层与发光层之间的阴极电极层和在所述第二封装基层与发光层之间的阳极电极层。
所述OLED厚度为0.38-2mm。
一种平视显示挡风玻璃,包括:外侧玻璃层和内侧玻璃层;设于所述外侧玻璃层和内侧玻璃层之间的中间层,该中间层由高分子聚合物和OLED构成;所述OLED具有阴极电极和阳极电极;以及连接所述阴极电极的电源导线和连接所述阳极电极的电源导线。
所述OLED与所述外侧玻璃层之间具有由所述高分子聚合物形成的第六聚合物层;所述OLED与所述内侧玻璃层直接接触。
所述第六聚合物层为PVB层或EVA层。
所述OLED与所述内侧玻璃层之间具有由所述高分子聚合物形成的第七聚合物层;所述OLED与所述外侧玻璃层直接接触。
所述第七聚合物层为PVB层或EVA层。
所述OLED与所述外侧玻璃层之间具有由所述高分子聚合物形成的第六聚合物层;所述OLED与所述内侧玻璃层之间具有由所述高分子聚合物形成的第七聚合物层。
所述第六聚合物层为PVB层或EVA层;所述第七聚合物层为PVB层或EVA层。
所述外侧玻璃层与内侧玻璃层之间具有由所述高分子聚合物形成的第八聚合物层,所述电源导线设于该第八聚合物层内。
所述第八聚合物层为PVB层或EVA层。
所述OLED厚度为0.38-2mm。
一种在挡风玻璃上显示图像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平视显示挡风玻璃;向所述OLED供电的电源装置;以及与所述OLED电连接的图像显示控制装置。
所述图像显示控制装置包括:外部数据接收单元;图像显示指令发送单元;以及分别连接所述外部数据接收单元和图像显示指令发送单元的数据处理单元。
所述外部数据接收单元包括一语音输入单元;所述数据处理单元包括一语音识别处理单元。
所述外部数据接收单元包括按键输入器。
所述外部数据接收单元包括连接GPS装置数据输出的端口。
所述外部数据接收单元包括连接3D地图数据库数据输出的端口。
所述外部数据接收单元包括无线数据接收端。
所述外部数据接收单元包括车载传感器数据接收端。
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平视显示挡风玻璃;向所述OLED供电的电源装置;安装在车辆仪表板上的与所述OLED电连接的图像显示控制装置;以及安装在车辆轮毂上的轮胎传感器。
所述图像显示控制装置包括:外部数据接收单元;图像显示指令发送单元;以及分别连接所述外部数据接收单元和图像显示指令发送单元的数据处理单元。
所述外部数据接收单元包括轮胎传感器的数据接收端。
所述车辆仪表板设置在方向盘中心位置。
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平视显示挡风玻璃;向所述OLED供电的电源装置;安装在车辆仪表板上的与所述OLED电连接的图像显示控制装置;以及安装在车辆后视镜处的图像采集器。
所述图像显示控制装置包括:外部数据接收单元;图像显示指令发送单元;以及分别连接所述外部数据接收单元和图像显示指令发送单元的数据处理单元。
所述外部数据接收单元包括图像采集器的数据接收端。
所述车辆仪表板设置在方向盘中心位置。
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平视显示挡风玻璃;以及向所述OLED供电的电源装置;该电源装置包括依次相连的驱动控制装置、蓄电池和太阳能接收装置,其中的驱动控制装置连接所述电源导线。
所述OLED包括发光层。
所述阴极电极为位于发光层一侧的阴极电极层;所述阳极电极为位于发光层相对另一侧的阳极电极层。
所述阴极电极层和阳极电极层均由多个平行排列的条状电极组成。
所述太阳能接收装置为至少一个太阳能电池板。
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平视显示挡风玻璃;该平视显示挡风玻璃的边缘处设有导电接点;以及向所述OLED供电的电源装置;该电源装置包括依次相连的驱动控制装置、蓄电池和太阳能接收装置,其中的驱动控制装置连接所述导电接点。
采用上述结构的平视显示挡风玻璃、在挡风玻璃上显示图像的系统及具有该平视显示挡风玻璃的车辆,无需另外配置投影显示设备,所需信息被转换成电信号在该挡风玻璃上实现文字图形信息显示,在保证汽车前挡风玻璃的安全标准前提下,提供显示区域与非显示区域没有差别的优异外观,与车载信息系统集成容易,为车辆设计提供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平视显示挡风玻璃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a-2c为本实用新型平视显示挡风玻璃的第一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其中的OLED形成的显示区域基本覆盖了玻璃层形成的可视区域;
图3a-3c为本实用新型平视显示挡风玻璃的第一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其中的OLED形成的显示区域仅覆盖了玻璃层形成的可视区域的一部分;
图4为本实用新型平视显示挡风玻璃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a-5c为本实用新型平视显示挡风玻璃的第二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在挡风玻璃上显示图像的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实施例示意图,该车辆具有平视显示挡风玻璃以及与之配套的图6的挡风玻璃上显示图像的系统;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实施例示意图,该车辆具有平视显示挡风玻璃以及与之配套的太阳能电池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经过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后发现,将OLED与高分子聚合物混合后形成一夹设于两块挡风玻璃之间,可制得不需要投射装置仅施加电流就能显示图像的平视显示挡风玻璃;该挡风玻璃还可以容易地与诸如车载系统等结合以形成具有选择性平视显示功能的系统。基于上述发现,本实用新型得以完成。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地描述。
首先对本实用新型中采用的OLED进行描述。OLED显示技术与传统的LCD显示方式不同,无需背光灯,采用非常薄的有机材料涂层和玻璃基板,当有电流通过时,这些有机材料就会发光。而且OLED显示屏幕可以做得更轻更薄,可视角度更大,并且能够显著节省电能。
OLED的基本结构是由一薄而透明具半导体特性的氧化物(TCO),包括ITO,ATO等,与电力之正极相连,再加上另一个阴极,包成如三明治的结构。如果想做成透明的OLED器件,则此处的阴极依然采用TCO。整个结构层中包括了:空穴传输层(HTL)、发光层(EL)与电子传输层(ETL)。当电力供应至适当电压时,正极空穴与阴极电荷就会在发光层中结合,产生光亮,依其配方不同产生红、绿和蓝RGB三原色,构成基本色彩。OLED的特性是自己发光,不像TFT LCD需要背光,因此可视度和亮度均高,其次是电压需求低且省电效率高,加上反应快、重量轻、厚度薄,构造简单,成本低等,被视为21世纪最具前途的产品之一。
有机发光二极体的发光原理和无机发光二极体相似。当元件受到直流电(Direct Current;DC)所衍生的顺向偏压时,外加之电压能量将驱动电子(Electron)与空穴(Hole)分别由阴极与阳极注入元件,当两者在传导中相遇、结合,即形成所谓的电子-空穴复合(Electron-Hole Capture)。而当化学分子受到外来能量激发後,若电子自旋(Electron Spin)和基态电子成对,则为单重态(Singlet),其所释放的光为所谓的荧光(Fluorescence);反之,若激发态电子和基态电子自旋不成对且平行,则称为三重态(Triplet),其所释放的光为所谓的磷光(Phosphorescence)。
当电子的状态位置由激态高能阶回到稳态低能阶时,其能量将分别以光子(Light Emission)或热能(Heat Dissipation)的方式放出,其中光子的部分可被利用当作显示功能;然有机荧光材料在室温下并无法观测到三重态的磷光,故PM-OLED元件发光效率之理论极限值仅25%。
PM-OLED发光原理是利用材料能阶差,将释放出来的能量转换成光子,所以我们可以选择适当的材料当作发光层或是在发光层中掺杂染料以得到我们所需要的发光颜色。此外,一般电子与电洞的结合反应均在数十纳秒(ns)内,故PM-OLED的应答速度非常快。
典型的PM-OLED由玻璃基板、TCO阳极(Anode)、有机发光层(EmittingMaterial Layer)与TCO阴极(Cathode)等所组成,其中,薄而透明的TCO阳极与TCO阴极如同三明治般地将有机发光层包夹其中,当电压注入阳极的空穴(Hole)与阴极来的电子(Electron)在有机发光层结合时,激发有机材料而发光。
而目前发光效率较佳、普遍被使用的多层PM-OLED结构,除玻璃基板、阴阳电极与有机发光层外,尚需制作空穴注入层(Hole Inject Layer;HIL)、空穴传输层(Hole Transport Layer;HTL)、电子传输层(Electron Transport Layer;ETL)与电子注入层(Electron Inject Layer;EIL)等结构,且各传输层与电极之间需设置绝缘层,因此热蒸镀(Evaporate)加工难度相对提高,制作过程亦变得复杂。
由于有机材料及金属对氧气及水气相当敏感,制作完成后,需经过封装保护处理。PM-OLED虽需由数层有机薄膜组成,然有机薄膜层厚度约仅1,000~1,500A°(0.10~0.15um),整个显示板(Panel)在封装加干燥剂(Desiccant)后总厚度不及200um(2mm),具轻薄之优势。
在本实用新型中采用的OLED的基本结构也是多层结构,即所述OLED包括:第一封装基层和第二封装基层;设于所述第一封装基层和第二封装基层之间的发光层;以及在所述第一封装基层与发光层之间的阴极电极层和在所述第二封装基层与发光层之间的阳极电极层。所述OLED厚度为0.38-2mm。第一封装层和第二封装层的材料包括非柔性的玻璃,以及柔性基底等。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平视显示挡风玻璃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平视显示挡风玻璃10,包括三层结构,即外侧挡风玻璃层11、内侧挡风玻璃层12以及夹设在该外侧挡风玻璃层11、内侧挡风玻璃层12之间的中间层13。该平视显示挡风玻璃10具有一个可视区域,该可视区域指的是所述玻璃10的表面积,即如图1中标识101的整个平面区域。中间层13由OLED 131和高分子聚合物混合而成,其中的OLED形成显示区域。图1中的虚线示意了中间层13中的OLED 131覆盖的区域的边界,该区域即上述定义的显示区域,即图中用131标识的虚线框的整个区域。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显示区域131可以覆盖整个可视区域101,也可以是可视区域101中的一部分或者几部分。下面对这些可相互替代的实施方式进行描述。
图2a-2c为本实用新型平视显示挡风玻璃的具体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其中的OLED形成的显示区域基本覆盖了玻璃层形成的可视区域。如图2a所示,所述OLED 130与所述外侧玻璃层11之间具有由所述高分子聚合物形成的第一聚合物层131;所述OLED 130与所述内侧玻璃层12直接接触。其中的第一聚合物层131可选择PVB层或EVA层。如图2b所示,所述OLED 130与所述内侧玻璃层12之间具有由所述高分子聚合物形成的第二聚合物层132;所述OLED 130与所述外侧玻璃层11直接接触。其中的第二聚合物层132为PVB层或EVA层。如图3c所示,所述OLED 130与所述外侧玻璃层11之间具有由所述高分子聚合物形成的第一聚合物层131;所述OLED 130与所述内侧玻璃层12之间具有由所述高分子聚合物形成的第二聚合物层132。其中的第一聚合物层131为PVB层或EVA层;所述第二聚合物层132为PVB层或EVA层。PVB或者EVA的总厚度要比OLED器件大或者相当。考虑到实际OLED130的厚度,PVB层或EVA层的厚度至少要保证能覆盖目前OLED的厚度。PVB层或EVA层的厚度是可控的,常用的如0.7mm或者1.1mm。
图3a-3c为本实用新型平视显示挡风玻璃的另一具体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其中的OLED形成的显示区域仅覆盖了玻璃层形成的可视区域的一部分。为了便于供电电源设计,本实施例中的OLED均设置在玻璃层形成的可视区域的边缘位置。此处由于OLED 130形成的显示区域仅覆盖了玻璃层形成的可视区域的一部分,因此外侧玻璃层11与内侧玻璃层12之间也会有聚合物层。如图3a所示,所述OLED 130与所述外侧玻璃层11之间具有由所述高分子聚合物形成的第三聚合物层133;所述外侧玻璃层11与内侧玻璃层11之间具有由所述高分子聚合物形成的第四聚合物层134;此时的第三聚合物层133和第四聚合物层134是一体的;所述OLED 130与所述内侧玻璃层12直接接触。其中的第三聚合物层为PVB层或EVA层;所述第四聚合物层为PVB层或EVA层。如图3b所示,所述OLED 130与所述内侧玻璃层12之间具有由所述高分子聚合物形成的第五聚合物层135;所述外侧玻璃层11与内侧玻璃层12之间具有由所述高分子聚合物形成的第四聚合物层134;此时的第五聚合物层135和第四聚合物层134是一体的;所述OLED 130与所述外侧玻璃层11直接接触。其中的第五聚合物层135为PVB层或EVA层;所述第四聚合物层134为PVB层或EVA层。如图3c所示,所述OLED 130与所述外侧玻璃层11之间具有由所述高分子聚合物形成的第三聚合物层133;所述OLED 130与所述内侧玻璃层12之间具有由所述高分子聚合物形成的第五聚合物层135;所述外侧玻璃层11与内侧玻璃层12之间具有由所述高分子聚合物形成的第四聚合物层134;此时的第三聚合物层133、第四聚合物层134和第五聚合物层135是一体的。其中的第三聚合物层133为PVB层或EVA层;所述第五聚合物层135为PVB层或EVA层;所述第四聚合物层134为PVB层或EVA层。
在本实施例中的OLED均会具有与挡风玻璃边缘基本重叠的区域,该区域上可以设置直接与电极一体的导电接点,因此无需设置导线。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平视显示挡风玻璃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平视显示挡风玻璃10,包括三层结构,即外侧挡风玻璃层11、内侧挡风玻璃层12以及夹设在该外侧挡风玻璃层11、内侧挡风玻璃层12之间的中间层13。该平视显示挡风玻璃10具有一个可视区域,该可视区域指的是所述玻璃10的表面积,即如图1中标识101的整个平面区域。中间层13由OLED 131和高分子聚合物混合而成,其中的OLED形成显示区域。图1中的虚线示意了中间层13中的OLED 131覆盖的区域的边界,该区域即上述定义的显示区域,即图中用131标识的虚线框的整个区域。该实施例中设有连接OLED阴极电极的电源导线1301和连接所述阳极电极的电源导线1302。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显示区域131可以覆盖可视区域101的任何部分。下面对这些可相互替代的实施方式进行描述。
图5a-5c为本实用新型平视显示挡风玻璃的又一具体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其中的OLED形成的显示区域仅覆盖了玻璃层形成的可视区域的一部分,且可以是可视区域中心的一部分。此处由于OLED 130形成的显示区域仅覆盖了玻璃层形成的可视区域的一部分,因此外侧玻璃层11与内侧玻璃层12之间也会有聚合物层。如图5a所示,所述OLED 130与所述外侧玻璃层11之间具有由所述高分子聚合物形成的第六聚合物层136;所述外侧玻璃层11与内侧玻璃层12之间具有由所述高分子聚合物形成的第八聚合物层138;此时的第六聚合物层136和第八聚合物层138是一体的;所述OLED 130与所述内侧玻璃层12直接接触。其中所述第六聚合物层136为PVB层或EVA层;所述第八聚合物层138为PVB层或EVA层。如图5b所示,所述OLED 130与所述内侧玻璃层12之间具有由所述高分子聚合物形成的第七聚合物层137;所述外侧玻璃层11与内侧玻璃层12之间具有由所述高分子聚合物形成的第八聚合物层138;此时的第七聚合物层137和第八聚合物层138是一体的;所述OLED 130与所述外侧玻璃层11直接接触。其中所述第七聚合物层137为PVB层或EVA层;所述第八聚合物层138为PVB层或EVA层。如图5c所示,所述OLED 130与所述外侧玻璃层11之间具有由所述高分子聚合物形成的第六聚合物层136;所述OLED 130与所述内侧玻璃层12之间具有由所述高分子聚合物形成的第七聚合物层137;所述外侧玻璃层11与内侧玻璃层12之间具有由所述高分子聚合物形成的第八聚合物层138;此时的第六聚合物层136、第七聚合物层137和第八聚合物层138是一体的。其中的第六聚合物层136为PVB层或EVA层;所述第七聚合物层137为PVB层或EVA层;所述第八聚合物层138为PVB层或EVA层。
在本实施例中的OLED当然也可以设置为覆盖所有挡风玻璃的整个区域,此种情况不再详细描述。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平视显示挡风玻璃的制作工艺进行介绍。
一)OLED的制作与封装:
1)氧化铟锡(ITO)基板前处理
(1) ITO表面平整度:ITO目前已广泛应用在商业化的显示器面板制造,其具有高透射率、低电阻率及高功函数等优点。一般而言,利用射频溅镀法(RF sputtering)所制造的ITO,易受工艺控制因素不良而导致表面不平整,进而产生表面的尖端物质或突起物。另外高温锻烧及再结晶的过程亦会产生表面约10~30nm的突起层。这些不平整层的细粒之间所形成的路径会提供空穴直接射向阴极的机会,而这些错综复杂的路径会使漏电流增加。一般有三个方法可以解决这表面层的影响?U一是增加空穴注入层及空穴传输层的厚度以降低漏电流,此方法多用于PLED及空穴层较厚的OLED(~200nm)。二是将ITO玻璃再处理,使表面光滑。三是使用其它镀膜方法使表面平整度更好。
(2) ITO功函数的增加:当空穴由ITO注入HIL时,过大的位能差会产生萧基能障,使得空穴不易注入,因此如何降低ITO/HIL接口的位能差则成为ITO前处理的重点。一般我们使用O2-Plasma方式增加ITO中氧原子的饱和度,以达到增加功函数之目的。ITO经O2-Plasma处理后功函数可由原先之4.8eV提升至5.2eV,与HIL的功函数已非常接近。
加入辅助电极,由于OLED为电流驱动组件,当外部线路过长或过细时,于外部电路将会造成严重之电压梯度,使真正落于OLED组件之电压下降,导致面板发光强度减少。由于ITO电阻过大(10ohm/square),易造成不必要之外部功率消耗,增加一辅助电极以降低电压梯度成了增加发光效率、减少驱动电压的快捷方式。铬(Cr:Chromium)金属是最常被用作辅助电极的材料,它具有对环境因子稳定性佳及对蚀刻液有较大的选择性等优点。然而它的电阻值在膜层为100nm时为2ohm/square,在某些应用时仍属过大,因此在相同厚度时拥有较低电阻值的铝(Al:Aluminum)金属(0.2ohm/square)则成为辅助电极另一较佳选择。但是,铝金属的高活性也使其有信赖性方面之问题因此,多叠层之辅助金属则被提出,如:Cr/Al/Cr或Mo/Al/Mo,然而此类工艺增加复杂度及成本,故辅助电极材料的选择成为OLED工艺中的重点之一。
2)阴极工艺
在高解析的OLED面板中,将细微的阴极与阴极之间隔离,一般所用的方法为蘑菇构型法(Mushroom structure approach),此工艺类似印刷技术的负光阻显影技术。在负光阻显影过程中,许多工艺上的变异因子会影响阴极的品质及良率。例如,体电阻、介电常数、高分辨率、高Tg、低临界维度(CD)的损失以及与ITO或其它有机层适当的黏着接口等。
3)封装
(1)吸水材料:一般OLED的生命周期易受周围水气与氧气所影响而降低。水气来源主要分为两种:一是经由外在环境渗透进入组件内,另一种是在OLED工艺中被每一层物质所吸收的水气。为了减少水气进入组件或排除由工艺中所吸附的水气,一般最常使用的物质为吸水材(Desiccant)。Desiccant可以利用化学吸附或物理吸附的方式捕捉自由移动的水分子,以达到去除组件内水气的目的。
(2)工艺及设备开发:封装工艺之流程如图四所示,为了将Desiccant置于盖板及顺利将盖板与基板黏合,需在真空环境或将腔体充入不活泼气体下进行,例如氮气。值得注意的是,如何让盖板与基板这两部分工艺衔接更有效率、减少封装工艺成本以及减少封装时间以达最佳量产速率,已俨然成为封装工艺及设备技术发展的3大主要目标。
二)封装后的OLED置入挡风玻璃中:
把烘弯后的前挡风玻璃的大片凹面朝上,或小片玻璃凸面朝上放置,依此对位叠合高分子聚合物层,OLED,相匹配的小片玻璃或大片玻璃,根据前挡玻璃的外形尺寸要求,对高分子聚合物层进行切割整形后,再通过预抽真空初压,高压釜加热高压处理,完成HUD前挡风玻璃的制作。
把前述挡风玻璃的引出的导线或者接点连接到透明液晶显示控制装置,透明液晶显示控制装置接入车载信息系统的显示信号输出接口,通过透明液晶显示控制装置,把车载信息系统的显示输出信号,转换成透明液晶显示模块矩阵显示点的控制信号,把内容显示部分的液晶从透明态切换成非透明态,即可实现透明背景的内容显示。液晶显示控制装置及与车载信息系统的显示信号输出接口,均可采用现有技术液晶控制技术实现,这将在下面进行详细描述。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在挡风玻璃上显示图像的系统。该在挡风玻璃上显示图像的系统包括上文所描述的平视显示挡风玻璃10,向所述OLED供电的电源装置,以及与所述OLED电连接的图像显示控制装置9。所述图像显示控制装置9包括:外部数据接收单元,可以是有线数据接收单元901也可以是无线数据接收单元902;图像显示指令输出单元906;以及分别连接所述外部数据接收单元和图像显示指令输出单元906的数据处理单元905。
优选地,该图像显示控制装置9还可以包括存储器904和速据生成单元903。其中的外部数据接收单元可以接收来自车载传感器907的数据,通过数据处理单元905进行处理后通过图像显示指令输出单元906发送到平视显示挡风玻璃10上显示。外部数据接收单元也可以接收来自按键输入器,GPS装置,3D地图数据库的数据或者语音数据,通过数据处理单元905进行处理后通过图像显示指令输出单元906发送到平视显示挡风玻璃10上显示。
例如可以通过上述系统做成平视显示导航装置。该装置包括:GPS接收部、接口部、输出部、数据生成部以及存储部。GPS接收部从GPS卫星接收GPS数据向数据生成部提供对现在位置的GPS数据。GPS接收部能够以规定时间间隔向数据生成部提供所述现在位置GPS数据。根据本实施例的平视显示导航装置可以不包括GPS接收部。此时,通过接口部从外部GPS装置提供并生成所述现在位置GPS数据,所述外部GPS装置可以是从GPS卫星接收GPS数据的装置。例如,外部GPS装置可以为外装GPS接收器、内装有GPS接收功能的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可以为手机,但并不限定于此。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平视显示导航装置,通过利用与移动终端邻近的移动通信基地的距离与电波状态等的定位服务(Location-Based Service:LBS),推测移动终端的现在位置,从而可以获得现在位置GPS数据。
接口部与外部装置连接,接收通过外部装置提供的路径GPS数据提供到数据生成部。外部装置可通过有线通信方式与接口部连接。所述有线通信方式,例如可以是USB(通用串行总线),RS-232。输出部从数据生成部接收与导航数据中的至少一部分对应的声音数据并再生声音。所述声音数据,例如可以是语音数据、效果音数据。
数据生成部比较所述现在位置GPS数据与通过接口部从外部装置接收的所述路径GPS数据后生成导航数据。所述导航数据可以包括运行信号数据。此处,运行信号数据,可以为例如表示左转、右转、回转、直行、进入立交桥、进入隧道的预先定义的代码。所述导航数据,进一步包括所述数据生成部隔时间更新所述现在位置GPS数据后算出的现在速度数据。所述无线网络,例如可以为CDMA(码分多址)方式,GS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方式,但并不限定于此。
移动终端由使用者输入出发地数据与目的地数据,通过无线网络发送到服务器。服务器从所述出发地数据以及所述目的地数据与事先存储的道路信息数据生成路径GPS数据后,通过无线网络发送到移动终端。移动终端进一步由使用者输入经由地数据发送到服务器,此时,服务器根据所输入的经由地数据生成所述路径GPS数据。
服务器生成所述路径GPS数据时,根据交通拥塞信息(交通拥塞与旅行时间信息:CTT),生成所述路径GPS数据。而且,服务器生成所述路径GPS数据时,根据安全驾驶信息(Safety Driving Information,SDI)生成所述路径GPS数据。而且,服务器生成所述路径GPS数据时,根据道路交通信息(Road Traffic Message;RTM)生成所述路径GPS数据。
移动终端通过无线网络由服务器接收所述路径GPS数据,并通过数据线将所述接收的路径GPS数据提供到平视显示导航装置。平视显示导航装置通过GPS接收部或者接口部接收现在位置GPS数据,比较所述路径GPS数据与所述现在位置GPS数据生成导航数据。所述现在位置GPS数据可通过平视显示导航装置上所具备的GPS接收器生成。
运行时,平视显示导航装置比较所述现在位置GPS数据与所述路径GPS数据文字,判断为脱离了路径时,将包括所述现在位置GPS数据的路径再探索信息提供到移动终端。移动终端以包含于所述再探索信息的所述现在位置GPS数据为新的出发地,与以往的目的地数据一同发送到服务器。服务器利用所述出发地数据与所述目的地数据生成新的路径GPS数据并发送到移动终端,移动终端将所述新的路径GPS数据提供到平视显示导航装置。平视显示导航装置利用所述新的路径GPS数据与现在GPS数据再次生成导航数据。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的示意图,该车辆具有平视显示挡风玻璃以及与之配套的车载传感控制系统。如图7所示,该车辆的前端设有路面情况传感器81,车辆的轮胎轮毂上设有轮胎状态传感器82,后视镜位置处设有后视方向的图像传感器83。
例如使用路面情况传感器81来获取车辆前方道路几何数据的示例性车辆。所述示例性车辆包括用在高速公路上的客车,但应当理解,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可以应用在任何车辆上,或设法监测远程车辆和其它对象的位置和轨迹的其它系统上。所述车辆包括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包括在各个时间执行的各种算法和校准。所述控制系统优选为整车控制结构的子集,其提供坐标化的车辆系统控制。控制系统监测来自各种传感器的输入、综合相关的信息和输入、并执行算法来控制各种致动器以实现控制目标,从而实现例如防撞和自适应巡航控制。所述车辆控制结构包括多个分布式处理器和装置,分布式处理器和装置包括系统控制器,其提供例如防抱死制动、牵引控制、和车辆稳定性之类的功能。
系统内的每个处理器优选为通用数字计算机,所述计算机通常包括:微处理器或中央处理单元,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电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高速时钟,模数转换(A/D)和数模转换(D/A)电路,以及输入/输出电路和装置(I/O)和合适的信号调节及缓冲电路。每个处理器具有一套控制算法,包括存储在ROM中并被执行来提供各自功能的驻留程序指令和校准。
这里描述的算法通常在预定的循环中被执行,从而每个算法在每个循环周期中被执行至少一次。存储在非易失性存储装置中的算法被中央处理单元中的一个执行并可操作来监测来自传感装置的输入以及使用预设的校准执行控制和诊断程序,从而控制各个装置的运行。循环周期在正在进行的车辆操作中通常以规则间隔例如每4、9、16、25和100毫秒被执行。替代地,算法可以响应于事件的发生被执行。
车辆8使用的路面情况传感器81,例如视觉子系统和其它雷达或测距装置,优选定位在车辆8内相对于车辆前方的景象相对不受阻碍的位置。还应当理解,每个传感器提供车辆前方的道路或道路上的对象的实际细节的估计。应当理解,这些估计不是精确位置,每个估计的偏离标准都是可能的。还应当理解,这些传感器的特性是互补的,其中一些传感器在某些参数估计方面比另一些更可靠。传统的传感器具有不同的工作范围和角度覆盖面,且其可以在它们工作范围内估计不同的参数。例如,雷达传感器可通常用来估计对象的距离、距离变化率和方位角位置,但是通常在估计所检测对象的程度时是不稳定的。具有图像处理器的摄影机在估计对象的形状和方位角位置时更稳定,但在估计对象的距离和距离变化率时则不够有效。扫描型激光雷达能有效且准确地估计距离和方位角位置,但通常不能估计距离变化率,因此相对于新对象的获取/识别来说是不准确的。超声传感器能估计距离但通常不能估计或计算距离变化率和方位角位置。描述车辆运动学特性如速度和偏航率的传感器是不够精确的,特别是在跟踪车辆运动的小变化时可能不可靠。此外,应当理解,每个传感器技术的性能受不同环境情况的影响。因此,传统的传感器提供参数的差异,传感器的工作范围的重叠产生传感融合的可能。
又如根据本实用新型装配有EVS系统的示例性车辆。车辆包括EVS系统管理器;车辆传感器系统,包括摄像机系统和雷达系统;车辆操作传感器,包括车速传感器;信息系统,包括GPS装置和无线通讯系统;平视显示挡风玻璃;EVS图形系统。所述EVS系统管理器包括可编程处理器,可编程处理器包括程序来监测各种输入并确定什么信息适合于显示在所述HUD上。EVS系统管理器可以与各个系统和部件直接通讯,或所述EVS系统管理器可以替代地或另外地通过LAN/CAN系统通讯。EVS系统管理器使用与车辆运行环境相关的信息,这些信息从多个输入获得。摄像机系统包括摄像机或图像获取装置,它们获取表示车辆的视图的周期的或序列的图像。雷达系统包括本领域公知的用电磁辐射来检测车辆附近的其它车辆或对象的装置。多种公知的车载传感器被广泛地用在车辆中以监测车速、发动机转速、车轮滑移、和其它描述车辆运行的参数。示例性的车速传感器被描述为代表这种描述车辆操作的车载传感器,但本实用新型旨在包括EVS系统使用的任何这种传感器。GPS装置和无线通讯系统是本领域公知的与车外信息源如卫星系统和蜂窝式通讯塔进行通讯的装置。GPS装置可以与3D地图数据库一起使用,3D地图数据库包括由关于车辆当前位置的GPS装置接收的涉及总体坐标的详细信息。此外,前挡风玻璃上的视图可以作为连续的图像在前部车辆“A-柱”上且至所述侧窗上连续。EVS图形引擎(graphics engine)包括显示软件或程序,所述显示软件或程序翻译请求从而以描述信息的图形表示的方式显示来自EVS系统管理器的信息。
本实用新型的平视挡风玻璃的电源可以采用太阳能电源。该种车辆包括如前所述的平视显示挡风玻璃10;以及向所述OLED供电的电源装置;该电源装置如图8所示,包括依次相连的驱动控制装置63、蓄电池62和太阳能接收装置61,其中的驱动控制装置63连接平视显示挡风玻璃10的电源导线1301,1302或者导电接点。所述阴极电极为位于发光层一侧的阴极电极层;所述阳极电极为位于发光层相对另一侧的阳极电极层。所述阴极电极层和阳极电极层均由多个平行排列的条状电极组成。所述太阳能接收装置为至少一个太阳能电池板。
其中的驱动控制装置63的驱动方式分为主动式驱动(有源驱动)和被动式驱动(无源驱动)。无源驱动(PM OLED)分为静态驱动电路和动态驱动电路。
(1)静态驱动方式:在静态驱动的有机发光显示器件上,一般各有机电致发光像素的阴极是连在一起引出的,各像素的阳极是分立引出的,这就是共阴的连接方式。若要一个像素发光只要让恒流源的电压与阴极的电压之差大于像素发光值的前提下,像素将在恒流源的驱动下发光,若要一个像素不发光就将它的阳极接在一个负电压上,就可将它反向截止。但是在图像变化比较多时可能出现交叉效应,为了避免我们必须采用交流的形式。静态驱动电路一般用于段式显示屏的驱动上。
(2)动态驱动方式:在动态驱动的有机发光显示器件上人们把像素的两个电极做成了矩阵型结构,即水平一组显示像素的同一性质的电极是共用的,纵向一组显示像素的相同性质的另一电极是共用的。如果像素可分为N行和M列,就可有N个行电极和M个列电极。行和列分别对应发光像素的两个电极。即阴极和阳极。在实际电路驱动的过程中,要逐行点亮或者要逐列点亮像素,通常采用逐行扫描的方式,行扫描,列电极为数据电极。实现方式是:循环地给每行电极施加脉冲,同时所有列电极给出该行像素的驱动电流脉冲,从而实现一行所有像素的显示。该行不再同一行或同一列的像素就加上反向电压使其不显示,以避免“交叉效应”,这种扫描是逐行顺序进行的,扫描所有行所需时间叫做帧周期。
本实用新型的平视显示挡风玻璃及具有该玻璃的系统和车辆,无需另外配置投影显示设备,所需信息被转换成电信号在该挡风玻璃上实现文字图形信息显示,在保证汽车前挡风玻璃的安全标准前提下,提供显示区域与非显示区域没有差别的优异外观,与车载信息系统集成容易,为车辆设计提供方便。
尽管为了便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具体揭示了各种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了解,遵循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做的简单改变并将其应用于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方案的行为将会落入到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定义的保护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提及的所有文献都在本申请中引用作为参考,就如同每一篇文献被单独引用作为参考那样。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讲授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Claims (49)

1.一种平视显示挡风玻璃,该玻璃具有可视区域;其特征在于,该平视显示汽车挡风玻璃包括:
外侧玻璃层和内侧玻璃层;以及
设于所述外侧玻璃层和内侧玻璃层之间的中间层,该中间层由高分子聚合物和OLED构成;所述OLED形成显示区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视显示挡风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区域基本覆盖所述可视区域。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视显示挡风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OLED与所述外侧玻璃层之间具有由所述高分子聚合物形成的第一聚合物层;所述OLED与所述内侧玻璃层直接接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平视显示挡风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聚合物层为PVB层或EVA层。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视显示挡风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OLED与所述内侧玻璃层之间具有由所述高分子聚合物形成的第二聚合物层;所述OLED与所述外侧玻璃层直接接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平视显示挡风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聚合物层为PVB层或EVA层。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平视显示挡风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OLED与所述外侧玻璃层之间具有由所述高分子聚合物形成的第一聚合物层;所述OLED与所述内侧玻璃层之间具有由所述高分子聚合物形成的第二聚合物层。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平视显示挡风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聚合物层为PVB层或EVA层;所述第二聚合物层为PVB层或EVA层。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视显示挡风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区域为所述可视区域的周边位置处的部分区域。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平视显示挡风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OLED与所述外侧玻璃层之间具有由所述高分子聚合物形成的第三聚合物层;所述外侧 玻璃层与内侧玻璃层之间具有由所述高分子聚合物形成的第四聚合物层;所述OLED与所述内侧玻璃层直接接触。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平视显示挡风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聚合物层为PVB层或EVA层;所述第四聚合物层为PVB层或EVA层。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平视显示挡风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OLED与所述内侧玻璃层之间具有由所述高分子聚合物形成的第五聚合物层;所述外侧玻璃层与内侧玻璃层之间具有由所述高分子聚合物形成的第四聚合物层;所述OLED与所述外侧玻璃层直接接触。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平视显示挡风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聚合物层为PVB层或EVA层;所述第四聚合物层为PVB层或EVA层。
14.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平视显示挡风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OLED与所述外侧玻璃层之间具有由所述高分子聚合物形成的第三聚合物层;所述OLED与所述内侧玻璃层之间具有由所述高分子聚合物形成的第五聚合物层;所述外侧玻璃层与内侧玻璃层之间具有由所述高分子聚合物形成的第四聚合物层。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平视显示挡风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聚合物层为PVB层或EVA层;所述第五聚合物层为PVB层或EVA层;所述第四聚合物层为PVB层或EVA层。
16.如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平视显示挡风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OLED包括:
第一封装基层和第二封装基层;
设于所述第一封装基层和第二封装基层之间的发光层;以及
在所述第一封装基层与发光层之间的阴极电极层和在所述第二封装基层与发光层之间的阳极电极层。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平视显示挡风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OLED厚度为0.38-2mm。
18.一种平视显示挡风玻璃,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侧玻璃层和内侧玻璃层;
设于所述外侧玻璃层和内侧玻璃层之间的中间层,该中间层由高分子聚合物和OLED构成;所述OLED具有阴极电极和阳极电极;以及 连接所述阴极电极的电源导线和连接所述阳极电极的电源导线。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平视显示挡风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OLED与所述外侧玻璃层之间具有由所述高分子聚合物形成的第六聚合物层;所述OLED与所述内侧玻璃层直接接触。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平视显示挡风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聚合物层为PVB层或EVA层。
21.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平视显示挡风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OLED与所述内侧玻璃层之间具有由所述高分子聚合物形成的第七聚合物层;所述OLED与所述外侧玻璃层直接接触。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平视显示挡风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七聚合物层为PVB层或EVA层。
23.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平视显示挡风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OLED与所述外侧玻璃层之间具有由所述高分子聚合物形成的第六聚合物层;所述OLED与所述内侧玻璃层之间具有由所述高分子聚合物形成的第七聚合物层。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平视显示挡风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聚合物层为PVB层或EVA层;所述第七聚合物层为PVB层或EVA层。
25.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平视显示挡风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玻璃层与内侧玻璃层之间具有由所述高分子聚合物形成的第八聚合物层,所述电源导线设于该第八聚合物层内。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平视显示挡风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八聚合物层为PVB层或EVA层。
27.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平视显示挡风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OLED厚度为0.38-2mm。
28.一种在挡风玻璃上显示图像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27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平视显示挡风玻璃;
向所述OLED供电的电源装置;以及
与所述OLED电连接的图像显示控制装置。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在挡风玻璃上显示图像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显示控制装置包括: 
外部数据接收单元;
图像显示指令发送单元;以及
分别连接所述外部数据接收单元和图像显示指令发送单元的数据处理单元。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在挡风玻璃上显示图像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数据接收单元包括一语音输入单元;所述数据处理单元包括一语音识别处理单元。
31.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在挡风玻璃上显示图像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数据接收单元包括按键输入器。
32.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在挡风玻璃上显示图像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数据接收单元包括连接GPS装置数据输出的端口。
33.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在挡风玻璃上显示图像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数据接收单元包括连接3D地图数据库数据输出的端口。
34.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在挡风玻璃上显示图像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数据接收单元包括无线数据接收端。
35.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在挡风玻璃上显示图像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数据接收单元包括车载传感器数据接收端。
36.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该车辆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27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平视显示挡风玻璃;
向所述OLED供电的电源装置;
安装在车辆仪表板上的与所述OLED电连接的图像显示控制装置;以及
安装在车辆轮毂上的轮胎传感器。
37.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显示控制装置包括:
外部数据接收单元;
图像显示指令发送单元;以及
分别连接所述外部数据接收单元和图像显示指令发送单元的数据处理单元。
38.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数据接收单元包括轮胎传感器的数据接收端。
39.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仪表板设置在方向盘中心位置。
4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该车辆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27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平视显示挡风玻璃;
向所述OLED供电的电源装置;
安装在车辆仪表板上的与所述OLED电连接的图像显示控制装置;以及
安装在车辆后视镜处的图像采集器。
41.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显示控制装置包括:
外部数据接收单元;
图像显示指令发送单元;以及
分别连接所述外部数据接收单元和图像显示指令发送单元的数据处理单元。
42.如权利要求4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数据接收单元包括图像采集器的数据接收端。
43.如权利要求40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仪表板设置在方向盘中心位置。
44.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该车辆包括:
如权利要求18至27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平视显示挡风玻璃;以及
向所述OLED供电的电源装置;该电源装置包括依次相连的驱动控制装置、蓄电池和太阳能接收装置,其中的驱动控制装置连接所述电源导线。
45.如权利要求44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OLED包括发光层。
46.如权利要求45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阴极电极为位于发光层一侧的阴极电极层;所述阳极电极为位于发光层相对另一侧的阳极电极层。
47.如权利要求46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阴极电极层和阳极电极层均由多个平行排列的条状电极组成。
48.如权利要求44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接收装置为至少一个太阳能电池板。
49.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该车辆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17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平视显示挡风玻璃;该平视显示挡风玻璃的边缘处设有导电接点;以及
向所述OLED供电的电源装置;该电源装置包括依次相连的驱动控制装置、蓄电池和太阳能接收装置,其中的驱动控制装置连接所述导电接点。 
CN 201220037705 2012-01-20 2012-01-20 平视显示挡风玻璃及具有该玻璃的系统和车辆 Expired - Lifetime CN2025412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037705 CN202541258U (zh) 2012-01-20 2012-01-20 平视显示挡风玻璃及具有该玻璃的系统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 201220037705 CN202541258U (zh) 2012-01-20 2012-01-20 平视显示挡风玻璃及具有该玻璃的系统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541258U true CN202541258U (zh) 2012-11-21

Family

ID=471619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220037705 Expired - Lifetime CN202541258U (zh) 2012-01-20 2012-01-20 平视显示挡风玻璃及具有该玻璃的系统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541258U (zh)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75680A (zh) * 2015-06-03 2015-09-02 深圳市光晕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结合语音和视频识别的hud显示装置
CN106627369A (zh) * 2016-12-15 2017-05-10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车窗显示系统
CN107087402A (zh) * 2015-12-16 2017-08-22 法国圣戈班玻璃厂 具有内部发光标志的层压车辆挡风玻璃
CN107107572A (zh) * 2015-12-16 2017-08-29 法国圣戈班玻璃厂 具有内部发光标志的层压车辆挡风玻璃
CN107848379A (zh) * 2016-05-26 2018-03-27 法国圣戈班玻璃厂 用于平视显示器的车辆用挡风玻璃以及包含这种挡风玻璃的车辆和制造
CN108345114A (zh) * 2018-03-05 2018-07-31 南方科技大学 一种具有显示功能的车用玻璃及制作方法
CN109774602A (zh) * 2017-11-14 2019-05-21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非透明电路的双侧透明显示组件
CN110383143A (zh) * 2017-03-07 2019-10-25 法国圣-戈班玻璃公司 具有显示器的汽车玻璃制品系统
CN111179786A (zh) * 2020-02-20 2020-05-19 杭州迈锆科技有限公司 车辆和其后视窗以及车辆投放广告的方法
CN112005140A (zh) * 2018-07-19 2020-11-27 日本化药株式会社 部分旋光件,以及使用该部分旋光件的部分旋光膜、中间膜层叠体、功能性玻璃及平视显示器
CN113703168A (zh) * 2021-09-09 2021-11-26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抬头显示模组及车辆
IT202200021075A1 (it) 2022-10-12 2024-04-12 Fca Italy Spa "Parabrezza per autoveicoli e autoveicolo dotato di tale parabrezza"
IT202200021060A1 (it) 2022-10-12 2024-04-12 Fca Italy Spa "Cristallo per autoveicoli e autoveicolo dotato di tale cristallo"

Cited By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75680A (zh) * 2015-06-03 2015-09-02 深圳市光晕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结合语音和视频识别的hud显示装置
CN104875680B (zh) * 2015-06-03 2018-03-16 深圳市光晕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结合语音和视频识别的hud显示装置
CN107087402A (zh) * 2015-12-16 2017-08-22 法国圣戈班玻璃厂 具有内部发光标志的层压车辆挡风玻璃
CN107107572A (zh) * 2015-12-16 2017-08-29 法国圣戈班玻璃厂 具有内部发光标志的层压车辆挡风玻璃
CN107848379A (zh) * 2016-05-26 2018-03-27 法国圣戈班玻璃厂 用于平视显示器的车辆用挡风玻璃以及包含这种挡风玻璃的车辆和制造
CN107848379B (zh) * 2016-05-26 2021-08-24 法国圣戈班玻璃厂 车辆用挡风玻璃以及包含这种挡风玻璃的车辆和制造
CN106627369A (zh) * 2016-12-15 2017-05-10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车窗显示系统
CN110383143A (zh) * 2017-03-07 2019-10-25 法国圣-戈班玻璃公司 具有显示器的汽车玻璃制品系统
CN109774602A (zh) * 2017-11-14 2019-05-21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非透明电路的双侧透明显示组件
CN108345114A (zh) * 2018-03-05 2018-07-31 南方科技大学 一种具有显示功能的车用玻璃及制作方法
CN112005140A (zh) * 2018-07-19 2020-11-27 日本化药株式会社 部分旋光件,以及使用该部分旋光件的部分旋光膜、中间膜层叠体、功能性玻璃及平视显示器
CN112005140B (zh) * 2018-07-19 2024-02-23 日本化药株式会社 部分旋光件,以及使用该部分旋光件的部分旋光膜、中间膜层叠体、功能性玻璃及平视显示器
CN111179786A (zh) * 2020-02-20 2020-05-19 杭州迈锆科技有限公司 车辆和其后视窗以及车辆投放广告的方法
CN113703168A (zh) * 2021-09-09 2021-11-26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抬头显示模组及车辆
CN113703168B (zh) * 2021-09-09 2022-10-25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抬头显示模组及车辆
IT202200021075A1 (it) 2022-10-12 2024-04-12 Fca Italy Spa "Parabrezza per autoveicoli e autoveicolo dotato di tale parabrezza"
IT202200021060A1 (it) 2022-10-12 2024-04-12 Fca Italy Spa "Cristallo per autoveicoli e autoveicolo dotato di tale cristallo"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541258U (zh) 平视显示挡风玻璃及具有该玻璃的系统和车辆
CN202541257U (zh) 平视显示挡风玻璃及具有该玻璃的系统和车辆
CN202503691U (zh) 发光玻璃及具有该玻璃的车辆和建筑
TWI670846B (zh) 終端及顯示幕
US8310142B2 (en) Light-emitting device including a dual emission panel
KR102029810B1 (ko) 디스플레이 룸미러
CN101570186B (zh) 发光器件、驾驶支持系统以及头盔
KR101981071B1 (ko) 유기전계발광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US11335741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11233098B2 (en) Display array substrate,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including the same
EP3163623B1 (en) Transparent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US20090015141A1 (en)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An Optical Resonator
EP2892049A1 (en) Display apparatus with self light-emitting transparent display and light transmittance adjuster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US10658449B2 (en) Package substrat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10199609B2 (e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panel including light-isolating members,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apparatus
KR20170141311A (ko) 표시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룸미러 모듈
CN103303192A (zh) 一种基于oled技术的汽车动态智能尾灯系统
KR102670775B1 (ko) 태양전지 복합형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2035496B1 (ko) 유기전계발광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CN203325377U (zh) 一种基于oled技术的汽车动态智能尾灯系统
KR102751494B1 (ko) 헤드업 디스플레이장치
CN204936958U (zh) 一种hud显示装置及多通道智控车载显示控制系统
CN109742104B (zh) 智能窗
CN204937018U (zh) 一种车载导航驾驶系统
US20220223818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121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