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526321U - 舌保护器 - Google Patents
舌保护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2526321U CN202526321U CN2012200697021U CN201220069702U CN202526321U CN 202526321 U CN202526321 U CN 202526321U CN 2012200697021 U CN2012200697021 U CN 2012200697021U CN 201220069702 U CN201220069702 U CN 201220069702U CN 202526321 U CN202526321 U CN 20252632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ongue
- base part
- connecting portion
- protects
- protec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ntal Tools And Instruments Or Auxiliary Dent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舌保护器,所述舌保护器包括:基底部分(2),所述基底部分(2)的一端设置有凸缘(4),所述凸缘(4)上设置有用于连接的凹槽(5),所述基底部分(2)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护舌部分(3),所述护舌部分(3)的一端包括护舌翼(8),所述护舌部分(3)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可拆卸地连接至所述第一连接部,以便将所述基底部分(2)和所述护舌部分(3)连接在一起。本实用新型的舌保护器可有效隔离舌侧缘、舌尖及口底组织与下牙侧缘的接触,避免其在牙体预备时受到损伤。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舌保护器。更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在牙冠预备时对舌及口底粘膜进行保护的舌保护器。
背景技术
在牙冠预备过程中,由于涉及龈缘的切割,无法采用橡皮障技术进行颊舌组织的防护,而通常用口镜牵拉进行保护。与同样在大张口时贴近牙齿的颊粘膜不同,舌及口底粘膜由于舌的不自觉运动,口镜防护会失效,使之成为极易受伤的部位。另外,护舌器械不能妨碍操作视野,应能考虑到个体口腔形态的差异,能防护舌体的各个部位。到目前为止,市场上还没有一种简单实用的舌保护器能应用到冠预备过程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器械隔离与限制舌的运动对舌尖或舌侧缘及口底进行防护,从而防止冠预备过程中由于舌体非自主运动可能造成的组织损伤。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舌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舌保护器包括:
基底部分,所述基底部分的一端设置有凸缘,所述凸缘上设置有用于连接的凹槽,所述基底部分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护舌部分,所述护舌部分的一端包括护舌翼,所述护舌部分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可拆卸地连接至所述第一连接部,以便将所述基底部分和所述护舌部分连接在一起。
优选地,所述凸缘从所述基底部分的一端向所述舌保护器的外侧延伸。
优选地,所述凸缘从所述基底部分的一端向所述舌保护器的内侧延伸。
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部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部滑动和转动,从而使得所述护舌部分能够相对于所述基底部分滑动和转动。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为突起,所述突起的一端连接至所述基底部分;以及所述第二连接部为通槽,所述突起能够插入所述通槽中并在其中滑动和转动。
优选地,所述突起的另一端包括第一直径扩大部分,所述通槽包括第二直径扩大部分,从而所述突起能够通过所述第二直径扩大部分插入所述通槽中并在其中滑动和转动。
优选地,所述基底部分和所述护舌部分的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进行连接的部分均具有球面形状。
优选地,所述基底部分和所述护舌部分的宽度d为0.5cm至2.0cm。
优选地,所述护舌翼是所述护舌部分的宽度扩大部分。
本实用新型的舌保护器的优点在于,可有效隔离舌侧缘、舌尖及口底组织与下牙侧缘的接触,避免其在牙体预备时受到损伤。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舌保护器的立体图,其中基底部分和护舌部分处于初始装配状态。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舌保护器的立体图,其中基底部分和护舌部分处于装配极限状态。
图3(a)是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基底部分的立体图,图3(b)是图3(a)所示的基底部分的左视图。
图4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护舌部分的立体图。
图5(a)是显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基底部分的立体图,图5(b)是图5(a)所示的基底部分的左视图。
应理解的是,附图为示意性和说明性的,并非完全按尺寸和比例绘制。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舌保护器包括:基底部分,所述基底部分的一 端设置有凸缘,所述凸缘上设置有用于连接的凹槽,所述基底部分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护舌部分,所述护舌部分的一端包括护舌翼,所述护舌部分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可拆卸地连接至所述第一连接部,以便将所述基底部分和所述护舌部分连接在一起。
所述凸缘从所述基底部分的一端向所述舌保护器的外侧延伸。或者,所述凸缘从所述基底部分的一端向所述舌保护器的内侧延伸。
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部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部滑动和转动,从而使得所述护舌部分能够相对于所述基底部分滑动和转动。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为突起,所述突起的一端连接至所述基底部分;以及所述第二连接部为通槽,所述突起能够插入所述通槽中并在其中滑动和转动。更为优选地,所述突起的另一端包括第一直径扩大部分,所述通槽包括第二直径扩大部分,从而所述突起能够通过所述第二直径扩大部分插入所述通槽中并在其中滑动和转动。
优选地,所述基底部分和所述护舌部分的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进行连接的部分均具有球面形状。
优选地,所述基底部分和所述护舌部分的宽度d为0.5cm至2.0cm。
优选地,所述护舌翼是所述护舌部分的宽度扩大部分。
下面参照附图具体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舌保护器1包括两部分结构:基底部分2与护舌部分3。
图3(a)和图3(b)显示了基底部分2的基本结构。如图3(a)和图3(b)所示,基底部分2的一端设置有凸缘4,凸缘4的外侧面上设置有凹槽5,该凹槽5用于与固定在一侧牙齿上的橡皮障夹的侧缘配合。基底部分2的另一端设置有突起6。
图4显示了护舌部分3的基本结构。如图4所示,护舌部分3的一端包括护舌翼8,另一端设置有通槽7,基底部分2的突起6可插入该通槽7中。
下面参考图1和图2解释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舌保护器的使用过程。如图1和图2所示,在使用时,先将突起6插入通槽7中,从而将基底部分2和护舌部分3装配在一起。然后,将装配后的基底部分2和 护舌部分3横向覆盖于舌背上,从而护舌部分3一端的护舌翼8遮挡舌侧缘。
然后,使基底部分2的凸缘4上的凹槽5与固定在一侧牙齿上的橡皮障夹的侧缘配合,从而使舌保护器1相对于该侧牙齿固定。此时,舌保护器1轻压舌背部,通过护舌部分3的护舌翼8可以保护对侧的舌侧缘,从而保证舌侧牙体预备时不会损伤舌侧缘与口底粘膜。
优选地,突起6可以相对于通槽7滑动和转动。由于突起6能够相对于通槽7滑动,因此可以根据患者的牙弓宽度相对于基底部分2滑动护舌部分3,从而使舌保护器的整体宽度与患者的舌体宽度相适应,增加使用的舒适度。另外,由于突起6能够相对于通槽7转动,因此可以相对于基底部分2转动护舌部分3,从而对舌侧缘的不同位置以及舌尖进行保护。
优选地,突起6的不与基底部分2相连接的一端具有直径扩大部分,相应地,通槽7也具有直径扩大部分,从而突起6在通槽7中滑动和转动时不会从通槽7中脱出。
优选地,基底部分2和护舌部分3通过突起6和通槽7进行连接的部分具有相互适应的曲面形状,例如圆柱面、椭球面等等,从而在它们相对滑动和转动时它们之间不会产生过大的间隙。更为优选地,基底部分2和护舌部分3均具有球面形状,从而在它们相对滑动和转动时它们之间不会产生任何间隙。
作为优选的方案,基底部分2和护舌部分3的宽度d为0.5cm至2.0cm。更为优选地,基底部分2和护舌部分3的宽度d为0.8cm至1.2cm。
优选地,为了使被保护的舌侧缘的范围更大,护舌翼8被设置为护舌部分3上的宽度扩大部分。即其宽度比图4所示的护舌部分3的宽度d更大。例如,护舌翼8可以为扇尾形等等。
在实际中,舌保护器可由塑料制成。
下面参考图5(a)和图5(b)解释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如图5(a)和图5(b)所示,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仅在于,基底部分2的凸缘4不是向舌保护器1的外侧(即图1和图2中远离护舌部分3的一侧,即图中的左侧)延伸,而是向舌保护器1的内侧 (即朝向护舌部分3的一侧,即图中的右侧)延伸,从而为患者的舌头留出更大的活动空间,增加使用舒适度。
通过使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舌保护器,可有效隔离舌侧缘、舌尖及口底组织与下牙侧缘的接触,避免其在牙体预备时受到损伤。
前面对本实用新型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所呈现的描述是出于说明和描述的目的。前面的描述并不想要把本实用新型限制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很多改变和变化都是可能的。例如,突起6和通槽7可以由其他的连接部件来代替,只要能够实现实施例中所述的连接功能即可。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形式所限定。
Claims (9)
1.一种舌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舌保护器包括:
基底部分(2),所述基底部分(2)的一端设置有凸缘(4),所述凸缘(4)上设置有用于连接的凹槽(5),所述基底部分(2)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连接部;
护舌部分(3),所述护舌部分(3)的一端包括护舌翼(8),所述护舌部分(3)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可拆卸地连接至所述第一连接部,以便将所述基底部分(2)和所述护舌部分(3)连接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舌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缘(4)从所述基底部分(2)的一端向所述舌保护器(1)的外侧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舌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缘(4)从所述基底部分(2)的一端向所述舌保护器(1)的内侧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舌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部滑动和转动,从而使得所述护舌部分(3)能够相对于所述基底部分(2)滑动和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舌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为突起(6),所述突起的一端连接至所述基底部分(2);以及
所述第二连接部为通槽(7),所述突起(6)能够插入所述通槽(7)中并在其中滑动和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舌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6)的另一端包括第一直径扩大部分,所述通槽(7)包括第二直径扩大部分,从而所述突起(6)能够通过所述第二直径扩大部分插入所述通槽(7)中并在其中滑动和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舌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部分(2)和所述护舌部分(3)的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进行连接的部分均具有球面形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舌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底部分(2)和所述护舌部分(3)的宽度d为0.5cm至2.0c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舌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护舌翼(8)是所述护舌部分(3)的宽度扩大部分。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200697021U CN202526321U (zh) | 2012-02-22 | 2012-02-22 | 舌保护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200697021U CN202526321U (zh) | 2012-02-22 | 2012-02-22 | 舌保护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2526321U true CN202526321U (zh) | 2012-11-14 |
Family
ID=471275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20069702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526321U (zh) | 2012-02-22 | 2012-02-22 | 舌保护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2526321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284804A (zh) * | 2012-02-22 | 2013-09-11 | 方碧松 | 舌保护器 |
-
2012
- 2012-02-22 CN CN2012200697021U patent/CN202526321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284804A (zh) * | 2012-02-22 | 2013-09-11 | 方碧松 | 舌保护器 |
CN103284804B (zh) * | 2012-02-22 | 2016-03-02 | 方碧松 | 舌保护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6650536B2 (ja) | マウスピース | |
CN108720946A (zh) | 咀嚼式牙齿矫治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
EP2948110B1 (en) | Oral appliance | |
CN113412098B (zh) | 数字三维牙齿模型牙科系统 | |
JP6959662B2 (ja) | 基準義歯用位置合せ冶具、義歯作製キット、及びこれらを用いる義歯作製方法 | |
BR112013028043A2 (pt) | escova de dentes | |
CN203493607U (zh) | 一种用于口腔内科治疗的开口器 | |
CN107752973A (zh) | 口腔张开器 | |
CN202526321U (zh) | 舌保护器 | |
JP4214419B2 (ja) | 咬合面トランスファー器具、咬合器、咬合面設定用器具及びそれらを用いた差し歯製作方法 | |
CN203709988U (zh) | 一种钳式互换可调节多用途口腔开口器 | |
CA2910254A1 (en) | An improved dental wedge | |
CN103284804A (zh) | 舌保护器 | |
CN204293296U (zh) | 一种护齿器 | |
CN201894681U (zh) | 咬合器 | |
US7918665B2 (en) | Artificial anterior tooth having frictional surface at lingual side, and a set of artificial teeth, and denture | |
CN204106244U (zh) | 牙龈套 | |
CN202407645U (zh) | “c”型立体安全牙刷 | |
CN202477891U (zh) | 一种备牙用牙龈保护器 | |
CN204931865U (zh) | 舌保护器 | |
CN105407831A (zh) | 正畸矫正器 | |
CN203736342U (zh) | 一种便于唇侧正畸临床操作的咬合垫 | |
CN204951186U (zh) | 一种防滑防松动限位拔牙钳 | |
JP3183344U (ja) | ほうれい線解消用具 | |
CN103705203A (zh) | 一种钳式互换可调节多用途口腔开口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114 Termination date: 201302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