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519078U - 一种新型高效的一体化反应沉淀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高效的一体化反应沉淀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2519078U CN202519078U CN2012201743474U CN201220174347U CN202519078U CN 202519078 U CN202519078 U CN 202519078U CN 2012201743474 U CN2012201743474 U CN 2012201743474U CN 201220174347 U CN201220174347 U CN 201220174347U CN 202519078 U CN202519078 U CN 20251907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ter inlet
- pipe
- inlet pipe
- zone
- container bod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And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高效的一体化反应沉淀装置,包括容器主体,容器主体内设置有内筒,该内筒下端通过导流板与容器主体内壁连接,内筒的内部界定出加药区域,加药区域内设置有上部进水管和下部进水管;导流板与容器主体下部之间界定出反应吸附区域,反应吸附区域内设置有反应吸附区进水管,反应吸附区域的底部设置有底部排泥管;容器主体内壁、导流板与内筒三者之间界定出沉淀区域,沉淀区域的底部设置有污泥排出管,环形的斜管沉淀装置的上方设置有集水槽,集水槽与一出水管连通。在本实用新型的内部分成了三个功能区,整体结构紧凑有序,实现了从中和到澄清的一系列过程,是一种高效的反应沉淀设备,节约了用地面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新型高效的一体化反应沉淀装置。
背景技术
沉淀池是应用沉淀作用去除水中悬浮物的一种构筑物。按池内水流方向可分为平流式、竖流式和辐流式三种。平流式沉淀池由进、出水口、水流部分和污泥斗三个部分组成。平流式沉淀池构造简单,沉淀效果好,工作性能稳定,使用广泛,但占地面积较大。竖流式沉淀池的池体平面为圆形或方形。废水由设在沉淀池中心的进水管自上而下排入池中,进水的出口下设伞形挡板,使废水在池中均匀分布,然后沿池的整个断面缓慢上升。悬浮物在重力作用下沉降入池底锥形污泥斗中,澄清水从池上端周围的溢流堰中排出。溢流堰前也可设浮渣槽和挡板,保证出水水质。这种池占地面积小,但深度大,池底为锥形,施工较困难。辐流式沉淀池的池体平面多为圆形,也有方形的。直径较大而深度较小,直径为20米~100米,池中心水深不大于4米,周边水深不小于1.5米。废水自池中心进水管入池,沿半径方向向池周缓慢流动。悬浮物在流动中沉降,并沿池底坡度进入污泥斗,澄清水从池周溢流入出水渠。其缺点是池深较小,占地面积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高效的一体化反应沉淀装置,其沉淀性能好,能实现加药、反应、沉淀三大功能,节约了用地面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新型高效的一体化反应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容器主体,所述容器主体内设置有内筒,该内筒下端通过向容器主体内壁倾斜的导流板与容器主体内壁连接,所述内筒的内部界定出加药区域,所述加药区域内设置有上部进水管和下部进水管;所述导流板与容器主体下部之间界定出反应吸附区域,所述反应吸附区域内设置有反应吸附区进水管,所述反应吸附区域的底部设置有与外部连通的底部排泥管;所述容器主体内壁、导流板与内筒三者之间界定出一沉淀区域,所述沉淀区域的底部设置有污泥排出管,所述环形的斜管沉淀装置的上方设置有集水槽,集水槽与一出水管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沉淀区域内设置有环形的斜管沉淀装置,所述污泥排出管位于斜管沉淀装置的下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容器主体由上部筒体和下部椎体组成。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筒的内部设置有旋流装置,旋流装置包括螺旋状细弯管的出流口,该出流口紧贴内筒的内侧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部进水管、下部进水管、反应吸附区进水管上均设置有流量计和蝶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反应吸附区域和沉淀区域内均设置有排气管。
在本实用新型的内部分成了三个功能区,整体结构紧凑有序,实现了从中和到澄清的一系列过程,是一种高效的反应沉淀设备。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占地面积小,土建费用低;
2、能够避免污泥膨胀的发生且污泥不易流失;
3、本实用新型中无任何机械动力设备,能耗低,与流化床反应器相比,避免了使载体流化的动力消耗过大的缺点;
4、运行操作和维修相对轻松简单;
5、本实用新型采用多点进水,抗冲击负荷强,运转灵活,出水稳定;
6、采用斜管沉淀方式,沉淀性能良好,缩短了沉淀时间。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可参阅本案图式及以下较好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而获得清楚地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一种新型高效的一体化反应沉淀装置,包括容器主体,容器主体由上部筒体和下部椎体组成。容器主体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螺旋爬梯4,以便于到反应器顶部检修作业。
容器主体内设置有内筒6,该内筒6下端通过向容器主体内壁倾斜的导流板13与容器主体内壁连接,内筒的内部界定出加药区域A,加药区域内设置有上部进水管1和下部进水管2;上部进水管1和下部进水管2上均设置有流量计3和蝶阀,以便于控制进水量。内筒的内部设置有旋流装置,旋流装置包括螺旋状细弯管的出流口,该出流口紧贴内筒的内侧壁(图中未标示)。采用了旋流装置进行混合搅拌,可以通过调节进水点的状态来改变反应器内部的流态,使反应程度达到最大,再加上沉渣吸附作用,从而大大减少了投药量,明显降低了运行投药成本。
导流板13与容器主体下部之间界定出反应吸附区域B,吸附区域内设置有反应吸附区进水管11,反应吸附区进水管11上设置有流量计和蝶阀,以便于控制进水量。反应吸附区域的底部设置有与外部连通的底部排泥管14。
容器主体内壁、导流板13与内筒三者之间界定出一沉淀区域C,沉淀区域内设置有环形的斜管沉淀装置7,斜管沉淀装置的下方设置有环形穿孔管9,该环形穿孔管9与污泥排出管10连通,进行排泥。环形穿孔管9是由固定卡16进行固定。环形的斜管沉淀装置的上方设置有集水槽5,沉淀区域C上部出水通过溢流堰8溢流至集水槽5,然后由连接于集水槽5底部的出水管12流出水。
在反应吸附区域和沉淀区域内均设置有排气管15。
污水在加药区域A加药后进入旋流装置进行混合反应,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产生气、水、固态三相分离。旋流装置出口处紧贴内筒内壁,固体碰壁下沉,气体上浮,液体在离心力的带动下进入反应吸附区域B,反应吸附区进水管11的进水一起同时与反应吸附区域B中的沉渣接触吸附。随着进水不断增加,上清液从内筒6上沿溢流到导流板13所成的流道,进入沉淀区域C。在导流板13的作用下,沉淀区域C由底部对斜管沉淀装置7进行布水,沉泥则由环形穿孔管9收集然后通过污泥排出管10进行排泥。斜管沉淀装置7上部出水通过溢流堰8溢流入集水槽5然后由出水管12出水反应吸附区域B底部泥斗中的沉渣由底部排泥管14进行排泥。我们可以通过调节进水管上的蝶阀控制流量,从而适应各种不同的进水情况。
本实用新型采用三点进水,并且这三个不同位置进水点的流量是可进行调控的,即在不同运行阶段通过调节三点的进水流量来实现反应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彻底性,最大程度地降低了投药量,节约了运行成本。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Claims (6)
1.一种新型高效的一体化反应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容器主体,所述容器主体内设置有内筒,该内筒下端通过向容器主体内壁倾斜的导流板与容器主体内壁连接,所述内筒的内部界定出加药区域,所述加药区域内设置有上部进水管和下部进水管;所述导流板与容器主体下部之间界定出反应吸附区域,所述反应吸附区域内设置有反应吸附区进水管,所述反应吸附区域的底部设置有与外部连通的底部排泥管;所述容器主体内壁、导流板与内筒三者之间界定出一沉淀区域,所述沉淀区域的底部设置有污泥排出管,所述环形的斜管沉淀装置的上方设置有集水槽,集水槽与一出水管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高效的一体化反应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区域内设置有环形的斜管沉淀装置,所述污泥排出管位于斜管沉淀装置的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高效的一体化反应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主体由上部筒体和下部椎体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高效的一体化反应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的内部设置有旋流装置,该旋流装置包括螺旋状细弯管的出流口,该出流口紧贴内筒的内侧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高效的一体化反应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进水管、下部进水管、反应吸附区进水管上均设置有流量计和蝶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高效的一体化反应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吸附区域和沉淀区域内均设置有排气管。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201743474U CN202519078U (zh) | 2012-04-24 | 2012-04-24 | 一种新型高效的一体化反应沉淀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2201743474U CN202519078U (zh) | 2012-04-24 | 2012-04-24 | 一种新型高效的一体化反应沉淀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2519078U true CN202519078U (zh) | 2012-11-07 |
Family
ID=471020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220174347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519078U (zh) | 2012-04-24 | 2012-04-24 | 一种新型高效的一体化反应沉淀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2519078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615541A (zh) * | 2018-12-26 | 2019-12-27 | 河北工程大学 | 一种电厂循环水处理与脱硫联合循环系统 |
WO2020135322A1 (zh) * | 2018-12-25 | 2020-07-02 | 湖南智水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适用于单户生活污水处理的污水处理设备 |
CN111689611A (zh) * | 2020-06-22 | 2020-09-22 | 陈丽娟 | 一种具有多通道防阻塞功能的污水处理装置 |
-
2012
- 2012-04-24 CN CN2012201743474U patent/CN202519078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0135322A1 (zh) * | 2018-12-25 | 2020-07-02 | 湖南智水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适用于单户生活污水处理的污水处理设备 |
CN110615541A (zh) * | 2018-12-26 | 2019-12-27 | 河北工程大学 | 一种电厂循环水处理与脱硫联合循环系统 |
CN111689611A (zh) * | 2020-06-22 | 2020-09-22 | 陈丽娟 | 一种具有多通道防阻塞功能的污水处理装置 |
CN111689611B (zh) * | 2020-06-22 | 2021-11-26 | 广西景然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多通道防阻塞功能的污水处理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WO2021036459A1 (zh) | 一种水处理用竖流式沉淀与气浮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 |
CN205774033U (zh) | 一种复合式高效澄清池 | |
CN103332784A (zh) | 三级循环好氧反应器 | |
CN209143830U (zh) | 同步脱氮除磷一体式反应器 | |
CN100536978C (zh) | 一种周边进水连续出水的辐流式沉淀池 | |
CN203159328U (zh) | 内循环厌氧反应器 | |
CN201883000U (zh) | 污水生物处理装置 | |
CN202465382U (zh) | 一种三相分离器及筒形厌氧反应器 | |
CN207046945U (zh) | 一种厌氧反应器的布水装置 | |
CN202519078U (zh) | 一种新型高效的一体化反应沉淀装置 | |
CN205740469U (zh) | 一种双循环流化床Fenton反应器 | |
CN103990302B (zh) | 一种辐流式沉淀装置 | |
CN211611729U (zh) | 竖流式沉淀池 | |
CN203408504U (zh) | 竖流式沉淀池 | |
CN106966490A (zh) | 一种高效好氧反应器及污水处理工艺 | |
CN108558128B (zh) | 共絮凝气浮厌氧生物反应器及其方法 | |
CN203715352U (zh) | 大通量排泥澄清装置 | |
CN107244724B (zh) | 一种适用于分散污水排水特性的小型混凝沉淀池及方法 | |
CN105152324B (zh) | 旋流污泥分级厌氧氨氧化反应器 | |
CN209065527U (zh) | 一种厌氧颗粒污泥膨胀床egsb有机污水处理装置 | |
CN207324181U (zh) | 竖流沉淀塔高效能中心管机构 | |
CN202983304U (zh) | 高效竖流斜板沉淀池 | |
CN106116015A (zh) | 一种旋流混合废水处理好氧反应器 | |
CN202007150U (zh) | 一种一体式节能高效混凝沉淀水处理设备 | |
CN114105288B (zh) | 一种自循环连续流好氧颗粒污泥滤沉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107 Termination date: 20180424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