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02364510U - 子架 - Google Patents

子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364510U
CN202364510U CN2011204514398U CN201120451439U CN202364510U CN 202364510 U CN202364510 U CN 202364510U CN 2011204514398 U CN2011204514398 U CN 2011204514398U CN 201120451439 U CN201120451439 U CN 201120451439U CN 202364510 U CN202364510 U CN 2023645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sub
main
guide rail
subra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45143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晓鹏
刘丰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12045143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3645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3645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364510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nting Of Printed Circuit Boards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子架,该子架包括:主插箱(1100)、子插框(1200),其中,主插箱(1100)的第一侧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用于固定对插单板中一侧单板的第一区,主插箱(1100)的第二侧设置有开口,其中,第二侧位于第一侧的对面;子插框(1200)通过可拆卸连接部件设置于开口中,子插框(1200)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用于固定对插单板中另一侧单板的第二区。通过本实用新型,能够提高在子架中安装PCB背板的效率;同时提高了安装PCB背板位置的精度。

Description

子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子架。
背景技术
随着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最近几年光通讯领域对信息传输要求越来越高,在传统的机箱(即子架)内是单面放置功能板的,这种单面放置功能板的方式已经满足不了大容量信息传输处理的要求。为了实现大容量信息处理的目标,只能采用增加机箱等堆叠方法加以解决。这就带来了新的问题,由于各机箱独立,相互之间的信号处理只能靠连接线缆进行传递,因此信号处理速度及可靠性受到严重影响。
基于上述考虑,相关技术中提出了用一整块印制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简称为PCB)背板进行大容量信息传输处理,在PCB背板两侧放置对插单板的技术,这样放置功能板大大提高了信息传输处理的速度,且可靠性也能有所保证。图1是根据相关技术的传统前后单板对插子架PCB背板的安装示意图,如图1所示,按照传统方法安装PCB背板需要先将PCB背板从子架上部或底部开口处放入,再与上下导轨板紧固。
但是,随着信息容量越来越大,子架中的单板也会越来越多,使得子架也越来越大,按照传统方法在子架中安装PCB板,不仅生产效率低下,而且由于需要在子架中预留安装PCB背板的空间,使得安装在子架中的PCB背板位置的精度和稳定性也会受到影响。
针对相关技术中在子架中安装PCB板的方式生产效率低下,且安装PCB背板位置的精度较低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在子架中安装PCB板的方式生产效率低下,且安装PCB背板位置的精度较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子架,以至少解决上述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子架,包括:主插箱1100、子插框1200,其中,所述主插箱1100的第一侧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用于固定对插单板中一侧单板的第一区,所述主插箱1100的第二侧设置有开口,其中,所述第二侧位于所述第一侧的对面;所述子插框1200通过可拆卸连接部件设置于所述开口中,所述子插框1200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用于固定所述对插单板中另一侧单板的第二区。
优选地,所述主插箱1100包括依次连接的主左侧板1101、主顶盖板1106和主右侧板1102,还包括:用于引导所述对插单板中一侧单板导入或导出的至少一个主下导轨板1104,所述主下导轨板1104与所述主顶盖板1106平行,所述主下导轨板1104分别与所述主左侧板1101、主右侧板1102连接。
优选地,所述主插箱1100还包括:用于引导所述对插单板中一侧单板导入或导出的至少一个主上导轨板1103,所述主上导轨板1103与主顶盖板1106平行,所述主上导轨板1103分别与所述主左侧板1101、主右侧板1102连接。
优选地,所述主插箱1100还包括:左撑板1107和右撑板1108;其中,所述左撑板1107、右撑板1108平行于所述主左侧板1101、主右侧板1102,所述左撑板1107、右撑板1108分别与所述主上导轨板1103以及主下导轨板1104连接。
优选地,所述主插箱1100还包括:一个或多个短导轨板1105,所述短导轨板1105位于所述主上导轨板1103和主下导轨板1104之间,所述短导轨板1105两侧分别与所述左撑板1107、左侧板1101连接,或者,所述短导轨板1105两侧分别与右撑板1108、右侧板1102连接。
优选地,所述子插框1200包括依次连接的子左侧板1201、子顶盖板1205和子右侧板1202,还包括:用于引导所述对插单板中一侧单板导入或导出的至少一个子下导轨板1204,所述子下导轨板1204与子顶盖板1205平行,所述子下导轨板1204分别与所述子左侧板1201、子右侧板1202连接。
优选地,所述子插框1200还包括:用于引导所述对插单板中一侧单板导入或导出的至少一个子上导轨板1203,所述子上导轨板1203与子顶盖板1205平行,所述子上导轨板1203分别与所述子左侧板1201、子右侧板1202连接。
优选地,所述子架还包括:印制电路板PCB背板2000,所述PCB背板2000对应于子上导轨板1203和子下导轨板1204的指定位置,分别安装一个定位销2001;所述子上导轨板1203和所述子下导轨板1204的指定位置分别设置有一个定位孔,所述定位孔与PCB背板2000上对应的定位销2001相适配;
优选地,所述主插箱1100的主左侧板1101和主右侧板1102上还包括:腰圆孔;所述子插框1200的子左侧板1201、子右侧板1202上还包括:螺纹孔;其中,所述主插箱1100的主左侧板1101和主右侧板1102上的腰圆孔位置分别与所述子插框1200的子左侧板1201、子右侧板1202上的螺纹孔位置相适配。
优选地,所述子架还包括:导风网罩1300,所述导风网罩1300通过可拆卸连接部件设置于所述子插框1200的上面。
通过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子架1000,可以在安装PCB背板时先拆卸下来子插框1200,然后将PCB背板2000从开口处放入主插箱1100中,固定好后在将子插框1200装回,解决了在子架中安装PCB背板2000的方式生产效率低下,且安装PCB背板2000位置的精度较低的问题,提高了安装PCB背板2000的效率和精度。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相关技术的传统前后单板对插子架PCB背板的安装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子架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子架的整体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子架的组成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主插箱的组成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子插框的组成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PCB背板安装顺序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子插框的定位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子插框的两侧固定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传统的安装子架内的PCB背板时,子架是一个整体,PCB背板需要从子架的上部或底部的开口处放入,很不方便。
考虑到上述问题,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子架,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子架1000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子架1000包括:主插箱1100、子插框1200,其中,
主插箱1100的第一侧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用于固定对插单板中一侧单板的第一区,主插箱1100的第二侧设置有开口,其中,第二侧位于第一侧的对面;
子插框1200通过可拆卸连接部件设置于开口中,子插框1200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用于固定对插单板中另一侧单板的第二区。
本实施例采用上述子架1000,可以在安装PCB背板2000时先拆卸下来子插框1200,然后将PCB背板2000从开口处放入主插箱1100中,固定好后在将子插框1200装回,这样能够大大提高在子架中安装PCB背板2000的效率;同时由于子插框1200可拆卸,从而在制作子架时无需预留安装PCB背板2000的空间,大大提高了安装PCB背板2000位置的精度。
为了便于子插框1200的导风,可以在子插框1200上安装一个导风网罩1300。该导风网罩1300可以在制造时与子插框1200作为一体来制造,也可以分别制造,然后通过可拆卸连接部件安装导风网罩1300到子插框1200上。
上述主插箱1100的形状和构成方式有很多种,为了使得空间利用率比较大且结构简单,本实施例以主插箱1100为方形为例进行说明。
主插箱1100可以包括依次连接的主左侧板1101、主顶盖板1106和主右侧板1102,还可以包括:用于引导对插单板中一侧单板导入或导出的至少一个主下导轨板1104,主上导轨板1103、主下导轨板1104与主顶盖板1106平行,主上导轨板1103、主下导轨板1104分别与主左侧板1101、主右侧板1102连接。通过上述主上导轨板1103、主下导轨板1104,能够保证插入单板与PCB背板2000间的插拔精度。
需要说明的是,配对使用主上导轨板1103和主下导轨板1104只是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只使用主下导轨板1104同样能够保证插入单板与PCB背板2000间的插拔精度。
在具体实施时,有时候需要在子架中插入不同类型的单板,为了提高主插箱1100中第一区的空间利用率,主插箱1100还可以包括:左撑板1107和右撑板1108,其中,左撑板1107、右撑板1108平行于主左侧板1101、主右侧板1102,左撑板1107、右撑板1108分别与主上导轨板1103以及主下导轨板1104连接。
在具体实施时,有时候还需要在子架中插入比同类型单板小的单板,基于这种考虑,主插箱1100还可以包括:多个短导轨板1105,短导轨板1105位于主上导轨板1103和主下导轨板1104之间,短导轨板1105两侧分别与左撑板1107、左侧板1101连接,或者,短导轨板1105两侧分别与右撑板1108、右侧板1102连接。
由于在具体实施时单板功率较大,还可以在主插箱1100内安装一个或者多个风扇盒4000,并可以在风扇盒4000的进风口处安装防尘网组件3000。
上述子插框1200的形状和构成方式有很多种,为了使得空间利用率比较大且结构简单,本实施例以子插框1200为方形为例进行说明。
子插框1200可以包括依次连接的子左侧板1201、子顶盖板1205和子右侧板1202,还可以包括:用于引导对插单板中一侧单板导入或导出的至少一个子上导轨板1203和子下导轨板1204,子上导轨板1203和子下导轨板1204与子顶盖板1205平行,子上导轨板1203和子下导轨板1204分别与子左侧板1201、子右侧板1202连接。子插框1200整体安装后,通过上述子上导轨板1203和子下导轨板1204,能保证单板与PCB背板2000间的插拔精度。
需要说明的是,配对使用子上导轨板1203和子下导轨板1204只是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只使用子下导轨板1204同样能够保证插入单板与PCB背板2000间的插拔精度。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主下导轨板1104与子下导轨板1204的结构是不同的,很显然,子下导轨板1204应当装入主插箱中,其宽度尺寸小于主下导轨板1104,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对于其他的板也是同理的,例如,主上导轨板1103与子上导轨板1203,主左侧板1101与子左侧板1201,下同。
在具体实施时,有时候需要在子架中插入不同类型的单板,为了提高子插框1200的空间利用率,子插框1200也可以包括:左撑板1107和右撑板1108和/或一个或多个短导轨板1105。
由于在具体实施时单板功率较大,还可以在子插框1200内安装一个或者多个风扇盒4000,并可以在风扇盒4000的进风口处安装防尘网组件3000。
在安装PCB背板2000时,首先按传统安装工艺将PCB背板2000定位安装在主插箱上,为了保证子插框整体安装位置的精度,可以在PCB背板2000的对应子上导轨板1203和子下导轨板1204的指定位置(例如,中间位置),安装一个定位销2001,子上导轨板1203和子下导轨板1204分别设置有一个定位孔,定位孔与PCB背板2000上对应的定位销2001相适配。其目的是,当子插框推入进行安装时,将PCB背板2000上的定位销2001插入每层导轨板上的定位孔中,因这些导轨板与子插框其他结构件连接成一体,导轨板定位的同时也使整体子插框得到有效定位,由于该定位销2001的位置可以在PCB背板2000的制造过程中通过激光打孔确定,其精度非常高,因此采用PCB背板2000上安装定位销2001的方式,进一步保证了子插框的定位和安装精度。
为了使安装PCB背板2000后的子架1000更稳定,子插框1200与PCB背板2000经定位接触,用螺钉将PCB背板2000与子插框1200紧固成一体后,再用螺钉穿过主插箱1100中左侧板1101和右侧板1102上的腰圆孔,旋入所对应子插框1200的左侧板1201和右侧板1202的螺纹孔中,并将其紧固。主插箱1100的主左侧板1101和主右侧板1102上设计的腰圆孔位置,应避开子插框1200的子上导轨板1203以及子下导轨板1204安装位置。腰圆孔的设计,有效地保证了子插框1200固定到不同厚度的PCB背板2000之后,子插框1200的左侧板1201和右侧板1202均可与主插箱1100中左侧板1101和右侧板1102紧固连接成一体。
下面结合一个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该优选实施例结合了上述实施例及优选实施方式。
在本优选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用于通信产品的整体框架式安装对插子架,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子架1000的整体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子架1000的组成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子架1000包括主插箱1100,及可整体推进或拉出的子插框1200和导风网罩1300。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主插箱1100的组成示意图,如图5所示,所述主插箱1100包括主左侧板1101、主右侧板1102、主上导轨板1103、主下导轨板1104、短导轨板1105、主顶盖板1106、左撑板1107、右撑板1108、防尘网组件3000、风扇盒4000组成。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子插框1200的组成示意图,如图6所示,所述子插框1200包括子左侧板1201、子右侧板1202、子上导轨板1203、子下导轨板1204、子顶盖板1205、防尘网组件3000、风扇盒4000。
基于上述子架1000,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PCB背板2000安装顺序示意图,如图7所示,在安装PCB背板2000前,先按图4所示位置将子插框1200和导风网罩1300旋下螺钉整体拉出,再按图7所示顺序,先将PCB背板2000安装固定到主插箱的主上导轨板1103、主下导轨板1104、短导轨板1105、左撑板1107、右撑板1108上,然后再将子插框1200从后方推入主插箱,最后安装导风网罩1300。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子插框1200的定位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在PCB背板2000上安装有定位销2001,正对着子插框1200的子上导轨板1203和子下导轨板1204的定位孔。当推入子插框1200到主插箱1100的同时,在PCB背板2000上的定位销2001,会对准并进入插框1200的上导轨板1203和下导轨板1204的定位孔中。当推入的子插框1200与PCB背板2000经定位接触后,用螺钉将PCB背板2000与子插框1200紧固成一体。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子插框1200的两侧固定示意图,如图9所示,在子插框1200两侧用螺钉穿过主插箱1100的主左侧板1101和主右侧板1102上的腰圆孔,旋入所对应的子插框1200的子左侧板1201和子右侧板1202螺纹孔中,并将其紧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将传统从机箱上下开口放入PCB背板至箱体内进行安装的方式,一改如图1所示的传统PCB背板安装方式,设计成整体可拆卸的框架形式子插框1200,只要将子插框1200和导风网罩1300整体拉出,即可方便地安装PCB背板2000。这种安装方式不仅能够满足在大规模生产中高效装配PCB背板2000的需求,而且还彻底消除了子架内因安装PCB背板而产生的厚度误差间隙,同时确保了安装后的主插箱1100和子插框1200前后插入的功能单板的插拔精度,使其插头能准确插进PCB背板2000的插座。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用可靠,组装迅速,操作方便,同时满足了信息传输处理速度快、容量大,单板能够高精度双向对插的要求,尤其是在光通讯行业,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采用子架1000,可以在安装PCB背板2000时先拆卸下子插框1200,然后将PCB背板从开口处放入主插箱1100中,固定好后再将子插框1200装回,这样能够大大提高在子架中安装PCB背板的效率;同时由于子插框1200可拆卸,从而在制作子架时无需预留安装PCB背板的空间,大大提高了安装PCB背板位置的精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子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插箱(1100)、子插框(1200),其中,
所述主插箱(1100)的第一侧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用于固定对插单板中一侧单板的第一区,所述主插箱(1100)的第二侧设置有开口,其中,所述第二侧位于所述第一侧的对面;
所述子插框(1200)通过可拆卸连接部件设置于所述开口中,所述子插框(1200)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用于固定所述对插单板中另一侧单板的第二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子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插箱(1100)包括依次连接的主左侧板(1101)、主顶盖板(1106)和主右侧板(1102),还包括:
用于引导所述对插单板中一侧单板导入或导出的至少一个主下导轨板(1104),所述主下导轨板(1104)与所述主顶盖板(1106)平行,所述主下导轨板(1104)分别与所述主左侧板(1101)、主右侧板(1102)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子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插箱(1100)还包括:
用于引导所述对插单板中一侧单板导入或导出的至少一个主上导轨板(1103),所述主上导轨板(1103)与主顶盖板(1106)平行,所述主上导轨板(1103)分别与所述主左侧板(1101)、主右侧板(1102)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子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插箱(1100)还包括:左撑板(1107)和右撑板(1108);
其中,所述左撑板(1107)、右撑板(1108)平行于所述主左侧板(1101)、主右侧板(1102),所述左撑板(1107)、右撑板(1108)分别与所述主上导轨板(1103)以及主下导轨板(1104)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子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插箱(1100)还包括:
一个或多个短导轨板(1105),所述短导轨板(1105)位于所述主上导轨板(1103)和主下导轨板(1104)之间,所述短导轨板(1105)两侧分别与所述左撑板(1107)、左侧板(1101)连接,或者,所述短导轨板(1105)两侧分别与右撑板(1108)、右侧板(1102)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子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子插框(1200)包括依次连接的子左侧板(1201)、子顶盖板(1205)和子右侧板(1202),还包括:
用于引导所述对插单板中一侧单板导入或导出的至少一个子下导轨板(1204),所述子下导轨板(1204)与子顶盖板(1205)平行,所述子下导轨板(1204)分别与所述子左侧板(1201)、子右侧板(1202)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子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子插框(1200)还包括:
用于引导所述对插单板中一侧单板导入或导出的至少一个子上导轨板(1203),所述子上导轨板(1203)与子顶盖板(1205)平行,所述子上导轨板(1203)分别与所述子左侧板(1201)、子右侧板(1202)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子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子架还包括:
印制电路板PCB背板(2000),所述PCB背板(2000)对应于子上导轨板(1203)和子下导轨板(1204)的指定位置,分别安装一个定位销(2001);
所述子上导轨板(1203)和所述子下导轨板(1204)分别设置有一个定位孔,所述定位孔与PCB背板(2000)上对应的定位销(2001)相适配。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子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插箱(1100)的主左侧板(1101)和主右侧板(1102)上还包括:腰圆孔;所述子插框(1200)的子左侧板(1201)、子右侧板(1202)上还包括:螺纹孔;其中,
所述主插箱(1100)的主左侧板(1101)和主右侧板(1102)上的腰圆孔位置分别与所述子插框(1200)的子左侧板(1201)、子右侧板(1202)上的螺纹孔位置相适配。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子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子架还包括:导风网罩(1300),所述导风网罩(1300)通过可拆卸连接部件设置于所述子插框(1200)的上面。
CN2011204514398U 2011-11-15 2011-11-15 子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3645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4514398U CN202364510U (zh) 2011-11-15 2011-11-15 子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4514398U CN202364510U (zh) 2011-11-15 2011-11-15 子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364510U true CN202364510U (zh) 2012-08-01

Family

ID=465756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451439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364510U (zh) 2011-11-15 2011-11-15 子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364510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197751A1 (zh) * 2016-01-04 2016-12-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插箱
WO2016197780A1 (zh) * 2016-01-18 2016-12-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连接装置及采用该连接装置的通讯插箱
WO2017121135A1 (zh) * 2016-01-15 2017-07-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单板正反抽风风道面板补风方法及装置
CN108762415A (zh) * 2018-05-25 2018-11-06 北京计算机技术及应用研究所 一种插拔底板加固机箱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6197751A1 (zh) * 2016-01-04 2016-12-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插箱
WO2017121135A1 (zh) * 2016-01-15 2017-07-2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单板正反抽风风道面板补风方法及装置
WO2016197780A1 (zh) * 2016-01-18 2016-12-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连接装置及采用该连接装置的通讯插箱
CN108762415A (zh) * 2018-05-25 2018-11-06 北京计算机技术及应用研究所 一种插拔底板加固机箱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821790B2 (en) Modular chassis providing scalable mechanical, electrical and environmental functionality for MicroTCA and Advanced TCA boards
US20090097200A1 (en) Modular blade for providing scalable mechanical, electrical and environmental functionality in the enterprise using advancedtca boards
JP5992098B2 (ja) 電子相互接続方法および装置
CN202364510U (zh) 子架
CN102053669B (zh) 服务器机箱布局结构
CN103841785A (zh) 服务器机柜
CN102445964A (zh) 电脑机箱及其硬盘模组
WO2017198174A1 (zh) 机柜系统
CN203633027U (zh) 通讯用对插机箱
CN202102350U (zh) “工”字架构电脑机箱
CN204425855U (zh) 用于铝电解终端控制系统硬件布置架构
US20140126170A1 (en) Backplane, Cabinet-Level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Replacing Backplane
EP2228729A1 (en) Process to design a rear transition module RTM of an advanced telecom computing architecture ATCA board
CN209560444U (zh) 一种易于安装pcie卡的装置
CN218974869U (zh) 一种竖插板卡式多槽位vpx机箱
EP2741594A1 (en) Backplane, cabinet-grade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backplane replacement method
CN217036252U (zh) 一种sata电子盘固定结构
CN211671076U (zh) 机箱和视频处理设备
CN203689291U (zh) 基于cpci机箱的微波装置
CN211906160U (zh) 插卡式图像处理设备
CN206948714U (zh) 一种pcb线路板拼接结构
CN106774708B (zh) 电子装置
CN219068608U (zh) 服务器
CN207780314U (zh) 一种组合式光纤配线柜
CN211509515U (zh) 一种模块插装式pcu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801

Termination date: 2012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