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348955U - 流体动压轴承及流体动压转轴 - Google Patents
流体动压轴承及流体动压转轴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2348955U CN202348955U CN201120318328XU CN201120318328U CN202348955U CN 202348955 U CN202348955 U CN 202348955U CN 201120318328X U CN201120318328X U CN 201120318328XU CN 201120318328 U CN201120318328 U CN 201120318328U CN 202348955 U CN202348955 U CN 20234895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low channel
- dynamic pressure
- runner
- hydrodynamic
- rotating shaf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liding-Contact B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流体动压轴承及流体动压转轴,该流体动压转轴装设于流体动压轴承内部的空腔内,通过于流体动压轴承的空腔内侧壁面上或者于流体动压转轴外侧开设动压沟槽,该动压沟槽包括有间隔设置的多组流道,每组流道包括有第一流道、第二流道及导正流道,该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交汇成V字形结构,该导正流道连通于第一流道与第二流道的交汇处,并且,相邻两组流道中的导正流道不连通;藉此,前述导正流道的设置,有利于维持润滑流体的动态平衡,提高了流体动压转轴的转动精度,使得流体动压轴承及流体动压转轴具有更好的耐磨性能,延长了两者的使用寿命,同时,有效防止了润滑流体泄露现象。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流体动压轴承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使用寿命长且转动精度高的流体动压轴承及流体动压转轴。
背景技术
以往例如硬碟马达中通常使用的轴承为滚珠轴承,然而,由于滚珠在滚动时每颗滚珠的磨损情况不同,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出现不可预期的颤动现象,这些颤动现象导致读写头脱轨,如果偏差过大就无法进行正常读写操作了。
后来,出现了流体动压轴承,其系通过于动压沟槽内填充动态润滑流体,在轴承间隙中产生润滑流体的动压作用,从而以非接触方式支撑流体动压转轴,其适应于高速旋转,且具有高旋转精度、低噪音和高使用寿命等优点,因而,逐渐替代了前述滚珠轴承。
针对上述流体动压轴承,如专利号200620101987.7所述,其每组流道中的两流道系倾斜设置成八字形结构,其很难形成较高的建压点;又如专利号为02292854.5记录的动压沟槽,其每组流道大致成V字型结构,两分流道于交汇点建立起较高的压力以支撑流体动压转轴,但是,该种结构的动压沟槽,当每组流道中的两分流道的润滑流体压力不等时,压力较大的分流道的润滑流体易反向流入润滑流体压力较小的分流道内,很难于原来所设计的交汇处建立压力,因而,不利于润滑流体的动态平衡性,影响了流体动压转轴的转动精度,而且,也易出现润滑流体泄露现象;而专利号200410051160.5及专利号200680000504.7所述的动压沟槽,其起到了很好的防漏效果,但是,其所有的动压沟槽彼此相通,不利于形成稳定的较高建压点。
藉此,急需研究出新的技术方案以解决上述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流体动压轴承及流体动压转轴,其提高了流体动压转轴的转动精度,延长了流体动压轴承及流体动压转轴的使用寿命,同时,有效防止了润滑流体泄露现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流体动压轴承,其内部具有供流体动压转轴装设的空腔,该空腔内侧壁面上开设有多个用于充填润滑流体的动压沟槽,该动压沟槽包括有间隔设置的多组流道,每组流道包括有第一流道、第二流道及导正流道,该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交汇成V字形结构,该导正流道连通于第一流道与第二流道的交汇处,并且,相邻两组流道中的导正流道不连通。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导正流道仅位于前述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所交汇形成的V字形结构内部或外部;或者,前述导正流道一端位于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所交汇形成的V字形结构内部,并其另一端位于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所交汇形成的V字形结构外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流道与第二流道相对于前述导正流道呈对称结构。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动压沟槽位于靠近前述空腔两端位置。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多组流道沿圆周方向分布。
一种流体动压转轴,其系装设于流体动压轴承内部的空腔内,该流体动压转轴外侧壁面上开设有多个用于充填润滑流体的动压沟槽,该动压沟槽包括有间隔设置的多组流道,每组流道包括有第一流道、第二流道及导正流道,该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交汇成V字形结构,该导正流道连通于第一流道与第二流道的交汇处,并且,相邻两组流道中的导正流道不连通。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导正流道仅位于前述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所交汇形成的V字形结构内部或外部;或者,前述导正流道一端位于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所交汇形成的V字形结构内部,并其另一端位于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所交汇形成的V字形结构外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流道与第二流道相对于前述导正流道呈对称结构。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动压沟槽位于靠近前述空腔两端位置。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动压沟槽沿圆周方向分布。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其有益效果在于,主要系通过导正流道的设置,有利于维持润滑流体的动态平衡,提高了流体动压转轴的转动精度,使得流体动压轴承及流体动压转轴具有更好的耐磨性能,延长了两者的使用寿命,同时,有效防止了润滑流体泄露现象。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一种实施例中流体动压轴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一种实施例中流体动压轴承的立体剖示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一种实施例中流体动压轴承的截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一种实施例中流体动压轴承(有动压沟槽)与流体动压转轴(无动压沟槽)的装配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一种实施例中动压沟槽内润滑流体的流动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一种实施例中流体动压轴承(无动压沟槽)与流体动压转轴(有动压沟槽)的装配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一种实施例中流体动压轴承(有动压沟槽)与流体动压转轴(有动压沟槽)的分解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一种实施例中流体动压轴承空腔中部位置内壁上凹设有环形凹槽时的立体剖示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一种实施例中流体动压轴承空腔中部位置内壁上凹设有环形凹槽时的截面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二种实施例中流体动压轴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二种实施例中流体动压轴承的立体剖示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二种实施例中流体动压轴承的截面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二种实施例中动压沟槽内润滑流体的流动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三种实施例中流体动压轴承的截面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三种实施例中动压沟槽内润滑流体的流动示意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流体动压转轴 101、环形凹槽
102、槽痕 11、动压沟槽
111、第一流道 112、第二流道
113、导正流道 113′、导正流道
113〞、导正流道 20、流体动压轴承
21、动压沟槽。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见图1至图9所示,其显示了本实用新型之第一种实施例的具体结构。
首先,请参见图4所示,流体动压轴承10内部具有一空腔,该流体动压转轴20装设于该空腔内。我们可以通过仅于流体动压轴承10的空腔内侧壁面上开设有动压沟槽11(如图4所示),也可仅于流体动压转轴20外侧表面上开设有动压沟槽21(如图6所示),或者,分别于流体动压轴承10的空腔内侧壁面上及流体动压转轴20外侧表面上开设有动压沟槽11、21(如图7所示),该动压沟槽11、21内填充有动态润滑流体,利用润滑流体在流体动压转轴20与流体动压轴承10之间产生润滑作用,避免流体动压转轴20转动时与流体动压轴承10间的碰撞与摩擦,并由润滑流体建立的压力和阻尼特性将流体动压转轴20维持在一定的转动精度之内。
本实用新型之重点在于,前述动压沟槽的结构设计,在此,以流体动压轴承10的空腔内侧壁面上开设的动压沟槽11为例作说明。
如图2至图5所示,该动压沟槽11位于靠近前述空腔两端位置,从而于流体动压轴承10的空腔靠近两端位置分别建立动压。该动压沟槽11包括有间隔设置的多组流道,该多组流道沿圆周方向分布,每组流道包括有彼此相通的第一流道111、第二流道112及导正流道113,该第一流道111的出口端和第二流道112的出口端交汇于导正流道113的入口端。于本实施例中,前述第一流道111及第二流道112交汇成V字形结构,前述导正流道113位于该V字形结构内部,并前述第一流道111与第二流道112相对于前述导正流道113呈对称结构。润滑流体分别经由第一流道111、第二流道112及导正流道113,并于三者的交汇位置建立较大压力,以支撑流体动压转轴20的旋转,该流体动压转轴20的旋转方向与前述润滑流体的流动方向于周向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具有前述同样结构的动压沟槽21仅开设于前述流体动压转轴20外侧表面时(如图6所示),该流体动压转轴20的旋转方向与前述润滑流体的流动方向于周向相反。当然,分别于流体动压轴承10的空腔内侧壁面上及流体动压转轴20外侧表面上开设有动压沟槽11、21时(如图7所示)该动压沟槽11内润滑流体的流动方向与流体动压转轴20的旋转方向于周向相同,而该动压沟槽21内润滑流体的流动方向与流体动压转轴20的旋转方向于周向相反。
另外,如图8及图9所示,当前述流体动压轴承10空腔中部位置内壁上凹设有环形凹槽101时,前述动压沟槽11的深度明显浅于环形凹槽101的深度,因而,于制作动压沟槽11时,不会于流体动压轴承10空腔中部位置的环形凹槽101内侧壁面上形成如图8及图9所示的槽痕102。
接着,请参见图10至图13所示,其显示了本实用新型之第二种实施例的具体结构,与前述第一种实施例相比,本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该导正流道113′位于第一流道111及第二流道112交汇成的V字形结构外部。
如图14及图15所示,其显示了本实用新型之第三种实施例的具体结构,与前述两种实施例相比,本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该导正流道113〞一端位于第一流道111和第二流道112所交汇形成的V字形结构内部,并其另一端位于第一流道111和第二流道112所交汇形成的V字形结构外部。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主要系通过导正流道的设置,有利于维持润滑流体的动态平衡,提高了流体动压转轴的转动精度,使得流体动压轴承及流体动压转轴具有更好的耐磨性能,延长了两者的使用寿命,同时,有效防止了润滑流体泄露现象。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流体动压轴承,其内部具有供流体动压转轴装设的空腔,该空腔内侧壁面上开设有多个用于充填润滑流体的动压沟槽,其特征在于:该动压沟槽包括有间隔设置的多组流道,每组流道包括有第一流道、第二流道及导正流道,该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交汇成V字形结构,该导正流道连通于第一流道与第二流道的交汇处,并且,相邻两组流道中的导正流道不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动压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正流道仅位于前述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所交汇形成的V字形结构内部或外部;或者,前述导正流道一端位于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所交汇形成的V字形结构内部,并其另一端位于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所交汇形成的V字形结构外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动压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与第二流道相对于前述导正流道呈对称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动压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压沟槽位于靠近前述空腔两端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动压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组流道沿圆周方向分布。
6.一种流体动压转轴,其系装设于流体动压轴承内部的空腔内,该流体动压转轴外侧壁面上开设有多个用于充填润滑流体的动压沟槽,其特征在于:该动压沟槽包括有间隔设置的多组流道,每组流道包括有第一流道、第二流道及导正流道,该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交汇成V字形结构,该导正流道连通于第一流道与第二流道的交汇处,并且,相邻两组流道中的导正流道不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流体动压转轴,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正流道仅位于前述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所交汇形成的V字形结构内部或外部;或者,前述导正流道一端位于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所交汇形成的V字形结构内部,并其另一端位于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所交汇形成的V字形结构外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流体动压转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道与第二流道相对于前述导正流道呈对称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流体动压转轴,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压沟槽位于靠近前述空腔两端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流体动压转轴,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压沟槽沿圆周方向分布。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20318328XU CN202348955U (zh) | 2011-08-29 | 2011-08-29 | 流体动压轴承及流体动压转轴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20318328XU CN202348955U (zh) | 2011-08-29 | 2011-08-29 | 流体动压轴承及流体动压转轴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2348955U true CN202348955U (zh) | 2012-07-25 |
Family
ID=465379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20318328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2348955U (zh) | 2011-08-29 | 2011-08-29 | 流体动压轴承及流体动压转轴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2348955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305237A (zh) * | 2011-08-29 | 2012-01-04 | 姚文雪 | 流体动压轴承及流体动压转轴 |
CN109404416A (zh) * | 2018-12-14 | 2019-03-01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七研究所 | 一种流体动压轴承及其制造方法 |
-
2011
- 2011-08-29 CN CN201120318328XU patent/CN202348955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305237A (zh) * | 2011-08-29 | 2012-01-04 | 姚文雪 | 流体动压轴承及流体动压转轴 |
CN109404416A (zh) * | 2018-12-14 | 2019-03-01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七研究所 | 一种流体动压轴承及其制造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691879A (zh) | 内π形气楔槽动静压复合气浮轴承 | |
CN202348954U (zh) | 改良结构的流体动压轴承及流体动压转轴 | |
CN105673689A (zh) | 动静压轴承和安装有动静压轴承的主轴 | |
CN202348955U (zh) | 流体动压轴承及流体动压转轴 | |
CN106870562B (zh) | 一种轴径表面织构化的锥形动静压轴承组合件 | |
CN107218396A (zh) | 一种端面带有叶脉状形槽的机械密封结构 | |
CN102588601B (zh) | 仿花草流体型槽端面机械密封结构 | |
CN209569266U (zh) | 一种双向人字槽动静压气浮主轴 | |
CN102305237A (zh) | 流体动压轴承及流体动压转轴 | |
CN100357620C (zh) | 流体动压轴承 | |
CN219529592U (zh) | 气浮主轴 | |
US7042125B2 (en) | Hydraulic fluid dynamic bearing incorporating an asymmetric journal bearing | |
CN204458834U (zh) | 一种动静压气体轴承 | |
CN203868122U (zh) | 一种粉末冶金含油的动压轴承 | |
CN110821950A (zh) | 一种变槽深结构液体动压润滑人字槽轴承 | |
CN206175005U (zh) | 气动马达 | |
CN1940322A (zh) | 流体动压轴承 | |
CN204003975U (zh) | 一种动静压复合气浮轴承 | |
CN114810829A (zh) | 一种双向大动态范围的动静压轴承 | |
CN210153086U (zh) | 一种组合滑移表面螺旋槽轴承 | |
CN210013944U (zh) | 一种外球面轴承防尘盖结构 | |
CN207945197U (zh) | 流体动压轴承结构 | |
CN102261379A (zh) | 高速重载渐开线内槽道自润滑动静压耦合结构的气浮轴承 | |
CN201428801Y (zh) | 机械密封装置 | |
CN209228866U (zh) | 具有多角度动压槽的通用型动压轴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725 Termination date: 20150829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