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02308179U - 环形动力电池组 - Google Patents

环形动力电池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308179U
CN202308179U CN2011202862014U CN201120286201U CN202308179U CN 202308179 U CN202308179 U CN 202308179U CN 2011202862014 U CN2011202862014 U CN 2011202862014U CN 201120286201 U CN201120286201 U CN 201120286201U CN 202308179 U CN202308179 U CN 2023081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nular
connector
electrode terminal
battery pack
anode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28620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覃毅
蔡惠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Silver Dragon New Energy Ltd By Share Ltd
Yinlong New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YINTONG 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YINTONG 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YINTONG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2028620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3081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3081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308179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环形动力电池组,电池单体之间连接可靠且电力输出性能良好。包括两个以上环形电池单体,环形电池单体包括外壳、内壳、上盖板、下盖板、正极电极端子、负极电极端子;外壳和内壳采用嵌套方式形成圆环状结构;正极电极端子设置在上盖板上,负极电极端子设置在下盖板上;环形电池单体的上端周边设置有不少于两个上连接装置,下端周边设置有不少于两个下连接装置;相邻环形电池单体串联连接时采用上下方式叠放,位于下方的环形电池单体的上连接装置与位于上方的环形电池单体的下连接装置锁紧连接;相邻环形电池单体并联连接时采用左右方式堆放,相邻环形电池单体的上连接装置之间或下连接装置之间通过绝缘连接板锁紧连接。

Description

环形动力电池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动力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环形动力电池组,由多个环形动力电池单体通过电极端子串联或并联,以形成动力电池组。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环境的进一步关注,电动车的使用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电动车中最为核心的就是作为动力来源的动力电池组。目前,锂离子动力电池由于其能量密度高、安全、体积小等优点成为了人们首选的动力能源。动力电池组的各单体电池之间通过串联或并联形成动力电池组,以满足电动车的各种动力需求。由于动力电池的电力输出依赖于电极端子的连接结构,因而各单体电池的电极端子之间的连接结构对于动力电池的影响较大,该连接结构的可靠性、内阻等与动力电池的稳定性和电力输出性能密切相关。
现有技术中,动力电池一般采用螺钉紧固方式连接电极端子,将两单体电池连接在一起,但该电极引出方式存在输出内阻大、重量较重等缺点。电极端子之间没有缓冲,当电池组受到外力撞击时,电极端子承受的载荷得不到缓冲,电极端子之间相互作用,从而容易使电极端子受到损害而出现连接松动或断开,从而影响了电池的输出性能,同时大大降低电池的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环形动力电池组,电池单体之间连接可靠且电力输出性能良好。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环形动力电池组,包括有两个以上环形电池单体,所述环形电池单体包括外壳、内壳、上盖板、下盖板、正极电极端子和负极电极端子;所述外壳和内壳采用嵌套方式形成圆环状结构,上盖板位于外壳和内壳顶部,下盖板位于外壳和内壳底部;正极电极端子设置在上盖板上,负极电极端子设置在下盖板上;所述环形电池单体的上端周边设置有不少于两个上连接装置,环形电池单体的下端周边设置有不少于两个下连接装置;相邻环形电池单体串联连接时采用上下方式叠放,位于下方的环形电池单体的上连接装置与位于上方的环形电池单体的下连接装置锁紧连接;或者,相邻环形电池单体并联连接时采用左右方式堆放,相邻环形电池单体的上连接装置之间或下连接装置之间通过绝缘连接板锁紧连接。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形动力电池组,所述外壳的外周设置有散热装置,环形电池单体整体为多棱柱结构;上连接装置和下连接装置设置在散热装置的端角处,上连接装置和下连接装置的数量分别为不少于三个。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环形动力电池组,该动力电池组包括多个环形动力电池单体,该多个电池单体通过电极端子串联或并联,以形成动力电池组。环形电池单体的上端周边设置有两个以上的上连接装置,环形电池单体的下端周边设置有两个以上的下连接装置;相邻环形电池单体采用上下方式叠放,位于下方的环形电池单体的上连接装置与位于上方的环形电池单体的下连接装置锁紧连接;可以通过螺栓锁定轻松实现两环形动力电池的固定连接,同时提供了具有多种电极端子设置方式的环形动力电池单体之间的串并联连接方式,连接结构简单易行,有效利用装配体积,解决了现有电极端子之间采用螺钉紧固方式带来的因外部碰撞得不到缓冲引起的电极端子松动、断开的不良后果,解决了大体积的环形动力电池连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环形动力电池组的环形动力电池单体实施例一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环形动力电池组的环形动力电池单体实施例二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环形动力电池组的环形动力电池单体实施例三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环形动力电池组的环形动力电池单体实施例二的正极电极端子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环形动力电池组的环形动力电池单体实施例二的正极电极端子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环形动力电池组的第一连接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环形动力电池组的第二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环形动力电池组的第三连接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环形动力电池组的第四连接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环形动力电池组的第三连接片安装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环形动力电池组的第四连接片安装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环形动力电池组的第三连接片、第四连接片配合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环形动力电池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内壳,2、外壳,3、散热装置,4、上连接装置,5、正极电极端子,6、第一连接件,7、第二连接件,8、第三连接件,9、第四连接件,41、安装孔,50、内置螺纹孔,51、第一正极电极端子,52、第二正极电极端子,61、第一连接件左圆孔,62、第一连接件中间圆孔,63、第一连接件右圆孔,71、第二连接件左圆孔,72、第二连接件中间圆孔,73、第二连接件右圆孔,81、座体,82、夹紧装置,91、固定座,92、连接环。
具体实施方式
请见图1、图13,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环形动力电池组,包括有两个以上环形电池单体,所述环形电池单体包括外壳2、内壳1、上盖板、下盖板、正极电极端子和负极电极端子;所述外壳2和内壳1采用嵌套方式形成圆环状结构,上盖板位于外壳和内壳顶部,下盖板位于外壳和内壳底部;正极电极端子设置在上盖板上,负极电极端子设置在下盖板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电池单体的上端周边设置有不少于两个上连接装置4,环形电池单体的下端周边设置有不少于两个下连接装置;相邻环形电池单体串联连接时采用上下方式叠放,位于下方的环形电池单体的上连接装置与位于上方的环形电池单体的下连接装置锁紧连接;或者,相邻环形电池单体并联连接时采用左右方式堆放,相邻环形电池单体的上连接装置之间或下连接装置之间通过绝缘连接板锁紧连接。
所述外壳2的外周设置有散热装置3,环形电池单体整体为多棱柱结构;上连接装置和下连接装置设置在散热装置的端角处,上连接装置和下连接装置的数量分别为不少于三个。
所述上连接装置和下连接装置均包括有安装孔41,所述上连接装置或下连接装置的安装孔41内设有螺纹,且所述上连接装置和下连接装置的安装孔内不同时设置螺纹。
所述环形动力电池组的相邻环形电池单体串联连接时,采用长螺栓将位于下方的环形电池单体的上连接装置与位于上方的环形电池单体的下连接装置锁紧固定连接;所述环形动力电池组的相邻环形电池并联连接时,采用带有圆孔的绝缘压板将相邻安装孔套住,通过螺栓或螺栓与螺母将绝缘压板和相邻安装孔固定连接。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中,如图1,环形电池单体整体为三棱柱结构,包括有三个上连接装置,位于散热装置3顶部的三个端角处,下连接装置位于散热装置3底部的三个端角处,采用与上连接装置相同的结构。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如图2,环形电池单体整体为四棱柱结构,包括有四个上连接装置和四个下连接装置,分别位于散热装置3顶部和底部的四个端角处。
如图4,所述环形电池单体的正极电极端子5设置在上盖板中央,采用环柱形凸起结构;所述负极电极端子设置在下盖板的中央,采用环柱形凸起结构,正极电极端子5和负极电极端子的中心线与外壳2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正极电极端子与负极电极端子的形状和尺寸相匹配;所述环形动力电池组的相邻环形电池单体之间串联连接时,下方的环形电池单体的正极电极端子与上方的环形电池单体的负极电极端子充分接触实现电连接;所述环形动力电池组的相邻环形电池单体并联连接时,相邻环形电池单体通过一带有两个环柱形凸起的连接件套住相邻正极电极端子或负极电极端子实现电连接,所述环柱形凸起的外径与正极电极端子或负极电极端子的内径相匹配。
如图5、6、7,优选方式为:所述环形电池单体的上盖板上设置有两个正极电极端子:第一正极电极端子51和第二正极电极端子52,对称分布在上盖板的两端,均为环柱形凸起结构;第一正极电极端子51和第二正极电极端子52均设置有内置螺纹孔50;所述环形动力电池组包括有平板状的第一连接件6和第二连接件7,所述第一连接件6设置有三个通孔:左圆孔61、中间圆孔62和右圆孔63;所述左圆孔、中间圆孔和右圆孔内均设置有内置螺纹;所述第二连接件7设置有三个具有光滑侧壁的通孔:左圆孔71、中间圆孔72和右圆孔73;所述环形动力电池组的相邻环形电池单体之间串联连接时,通过螺栓将第一连接件6和第一环形电池单体的第一负极电极端子和第二负极电极端子固定连接,通过螺栓将第二连接件7和第二环形电池单体的第一正极电极端子51和第二正极电极端子52固定连接,再通过螺栓将第一连接件的中间圆孔62和第二连接件的中间圆孔72锁紧实现电连接;所述环行动力电池组的相邻环形电池单体之间并联连接时,采用两个第一连接件6和一个第二连接件7作为连接装置;通过螺栓将第一个第一连接件6和第一环形电池单体的第一正极电极端子51和第二正极电极端子52固定连接,通过螺栓将第二个第一连接件6和第一环形电池单体的第一正极电极端子51和第二正极电极端子52固定连接,再通过一个第二连接件7将第一个第一连接件和第二个第一连接件的中间圆孔锁紧实现电连接。
所述环形电池组的环形电池单体进行串联连接时所述第一环形电池单体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环形单体的第二连接件呈一夹角重叠后,再通过螺栓将第一连接件的中间圆孔和第二连接件的中间圆孔锁紧连接,所述夹角角度大于等于0度,小于等于180度。
如图8、9、10、11、12所示,另一种方式为:所述环形电池单体的正极电极端子分布在上盖板上,负极电极端子分布在下盖板上;所述上盖板和下盖板上分别铆接第三连接件8和第四连接件9或所述上盖板和下盖板上分别第四连接件9和第三连接件8;所述第三连接件8包括第一圆环和第一凸起;所述第四连接件9包括第二圆环和第二凸起;第一圆环与上盖板或下盖板通过铆接或焊接固定连接;第二圆环与下盖板或上盖板通过铆接或焊接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形状和尺寸相互匹配;所述环形电池组的相邻环形电池单体进行串联连接时,第一环形电池单体和第二环形电池单体通过第三连接件的第一凸起和第四连接件第二凸起相互卡紧接触实现电连接;所述环形电池组的相邻环形电池单体进行并联连接时,第一环形电池单体和第二环形电池单体通过一两端带有两个环柱形凸起的连接件套住相邻第三凸起或第四凸起的内圈,相互接触实现电连接,所述环柱形凸起的连接件的外径与第三凸起或第四凸起的内径相匹配。
所述第一圆环为圆环片状结构的座体81,座体81的上方具有圆环柱状结构的第一凸起,沿着第一凸起顶部圆周均布多个弯钩状的夹紧装置82;所述第四连接件9的第二圆环为位于底部的圆环片状结构的固定座91,第二凸起为固定座91上方设置的圆管结构的连接环92。
所述第一连接件6、第二连接件7、第三连接件8和第四连接件采用紫铜或铬铜或纯铝或铜铝合金材料制成,为板材加工件。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如图3,环形电池单体整体为五棱柱结构,包括有五个上连接装置和五个下连接装置,分别位于散热装置3顶部和底部的五个端角处。
上述所列具体实现方式为非限制性的,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范围内,进行的各种改进和变化,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环形动力电池组,包括有两个以上环形电池单体,所述环形电池单体包括外壳(2)、内壳(1)、上盖板、下盖板、正极电极端子和负极电极端子;所述外壳(2)和内壳(1)采用嵌套方式形成圆环状结构,上盖板位于外壳和内壳顶部,下盖板位于外壳和内壳底部;正极电极端子设置在上盖板上,负极电极端子设置在下盖板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电池单体的上端周边设置有不少于两个上连接装置(4),环形电池单体的下端周边设置有不少于两个下连接装置;相邻环形电池单体串联连接时采用上下方式叠放,位于下方的环形电池单体的上连接装置与位于上方的环形电池单体的下连接装置锁紧连接;或者,相邻环形电池单体并联连接时采用左右方式堆放,相邻环形电池单体的上连接装置之间或下连接装置之间通过绝缘连接板锁紧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形动力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2)的外周设置有散热装置(3),环形电池单体整体为多棱柱结构;上连接装置和下连接装置设置在散热装置的端角处,上连接装置和下连接装置的数量分别为不少于三个。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环形动力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装置和下连接装置均包括有安装孔(41),所述上连接装置或下连接装置的安装孔(41)内设有螺纹,且所述上连接装置和下连接装置的安装孔内不同时设置螺纹。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环形动力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动力电池组的相邻环形电池单体串联连接时,采用长螺栓将位于下方的环形电池单体的上连接装置与位于上方的环形电池单体的下连接装置锁紧固定连接;所述环形动力电池组的相邻环形电池并联连接时,采用带有圆孔的绝缘压板将相邻安装孔套住,通过螺栓或螺栓与螺母将绝缘压板和相邻安装孔固定连接。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环形动力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电池单体的正极电极端子(5)设置在上盖板中央,采用环柱形凸起结构;所述负极电极端子设置在下盖板的中央,采用环柱形凸起结构,正极电极端子(5)和负极电极端子的中心线与外壳(2)的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正极电极端子与负极电极端子的形状和尺寸相匹配;所述环形动力电池组的相邻环形电池单体之间串联连接时,下方的环形电池单体的正极电极端子与上方的环形电池单体的负极电极端子充分接触实现电连接;所述环形动力电池组的相邻环形电池单体并联连接时,相邻环形电池单体通过一带有两个环柱形凸起的连接件套住相邻正极电极端子或负极电极端子实现电连接,所述环柱形凸起的外径与正极电极端子或负极电极端子的内径相匹配。
6.如权利要求1-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环形动力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电池单体的上盖板上设置有两个正极电极端子:第一正极电极端子(51)和第二正极电极端子(52),对称分布在上盖板的两端,均为环柱形凸起结构;第一正极电极端子(51)和第二正极电极端子(52)均设置有内置螺纹孔(50);所述环形动力电池组包括有平板状的第一连接件(6)和第二连接件(7),所述第一连接件(6)设置有三个通孔:左圆孔(61)、中间圆孔(62)和右圆孔(63);所述左圆孔、中间圆孔和右圆孔内均设置有内置螺纹;所述第二连接件(7)设置有三个具有光滑侧壁的通孔:左圆孔(71)、中间圆孔(72)和右圆孔(73);所述环形动力电池组的相邻环形电池单体之间串联连接时,通过螺栓将第一连接件(6)和第一环形电池单体的第一负极电极端子和第二负极电极端子固定连接,通过螺栓将第二连接件(7)和第二环形电池单体的第一正极电极端子(51)和第二正极电极端子(52)固定连接,再通过螺栓将第一连接件的中间圆孔(62)和第二连接件的中间圆孔(72)锁紧实现电连接;所述环行动力电池组的相邻环形电池单体之间并联连接时,采用两个第一连接件(6)和一个第二连接件(7)作为连接装置;通过螺栓将第一个第一连接件(6)和第一环形电池单体的第一正极电极端子(51)和第二正极电极端子(52)固定连接,通过螺栓将第二个第一连接件(6)和第一环形电池单体的第一正极电极端子(51)和第二正极电极端子(52)固定连接,再通过一个第二连接件(7)将第一个第一连接件和第二个第一连接件的中间圆孔锁紧实现电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环形动力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电池组的环形电池单体进行串联连接时所述第一环形电池单体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环形单体的第二连接件呈一夹角重叠后,再通过螺栓将第一连接件的中间圆孔和第二连接件的中间圆孔锁紧连接,所述夹角角度大于等于0度,小于等于180度。
8.如权利要求1-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环形动力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电池单体的正极电极端子分布在上盖板上,负极电极端子分布在下盖板上;所述上盖板和下盖板上分别铆接第三连接件(8)和第四连接件(9)或所述上盖板和下盖板上分别第四连接件(9)和第三连接件(8);所述第三连接件(8)包括第一圆环和第一凸起;所述第四连接件(9)包括第二圆环和第二凸起;第一圆环与上盖板或下盖板通过铆接或焊接固定连接;第二圆环与下盖板或上盖板通过铆接或焊接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形状和尺寸相互匹配;所述环形电池组的相邻环形电池单体进行串联连接时,第一环形电池单体和第二环形电池单体通过第三连接件的第一凸起和第四连接件第二凸起相互卡紧接触实现电连接;所述环形电池组的相邻环形电池单体进行并联连接时,第一环形电池单体和第二环形电池单体通过一两端带有两个环柱形凸起的连接件套住相邻第三凸起或第四凸起的内圈,相互接触实现电连接,所述环柱形凸起的连接件的外径与第三凸起或第四凸起的内径相匹配。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环形动力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环为圆环片状结构的座体(81),座体(81)的上方具有圆环柱状结构的第一凸起,沿着第一凸起顶部圆周均布多个弯钩状的夹紧装置(82);所述第四连接件(9)的第二圆环为位于底部的圆环片状结构的固定座(91),第二凸起为固定座(91)上方设置的圆管结构的连接环(92)。
10.如权利要求7或9所述的环形动力电池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6)、第二连接件(7)、第三连接件(8)和第四连接件采用紫铜或铬铜或纯铝或铜铝合金材料制成,为板材加工件。
CN2011202862014U 2011-08-08 2011-08-08 环形动力电池组 Expired - Lifetime CN2023081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2862014U CN202308179U (zh) 2011-08-08 2011-08-08 环形动力电池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2862014U CN202308179U (zh) 2011-08-08 2011-08-08 环形动力电池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308179U true CN202308179U (zh) 2012-07-04

Family

ID=463770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2862014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308179U (zh) 2011-08-08 2011-08-08 环形动力电池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308179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67814A (zh) * 2013-06-28 2013-10-23 江西理工大学 一种新型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电芯构造
CN104332581A (zh) * 2014-11-04 2015-02-04 浙江西凯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插拔式锂电池电芯
CN115395164A (zh) * 2022-09-16 2022-11-25 新疆赛创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单体电池、电池组及电池包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67814A (zh) * 2013-06-28 2013-10-23 江西理工大学 一种新型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电芯构造
CN103367814B (zh) * 2013-06-28 2015-08-12 江西理工大学 一种新型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电芯构造
CN104332581A (zh) * 2014-11-04 2015-02-04 浙江西凯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插拔式锂电池电芯
CN115395164A (zh) * 2022-09-16 2022-11-25 新疆赛创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单体电池、电池组及电池包
CN115395164B (zh) * 2022-09-16 2023-09-15 新疆赛创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单体电池、电池组及电池包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201629B1 (en) Module pack for secondary battery
KR101256080B1 (ko) 어셈블링된 배터리와 그에 사용되는 환상형 셀
CN2772043Y (zh) 卷绕组合式锂离子二次动力电池
CN202308179U (zh) 环形动力电池组
KR20120054807A (ko) 신규한 구조의 전지팩
CN106384794B (zh) 混合动力汽车用电池模块及其电池组
CN211150661U (zh) 一种电芯单元及电芯模组
CN202127067U (zh) 动力锂离子电池
EP4283730A3 (en) Secondary battery and assembly method of secondary battery
CN213340561U (zh) 一种锂电池模组
KR102351027B1 (ko) 원통형 배터리 셀을 이용한 전력 저장 시스템
CN116053666B (zh) 端盖组件、电池单体、储能装置以及用电设备
CN203415646U (zh) 一种极板式电芯组的串联连接结构
CN215731992U (zh) 一种适合高倍率输出的电芯模组结构
CN107719139A (zh) 电动汽车底盘装置
CN202817055U (zh) 割草机用锂电池
KR101528003B1 (ko) 전극 탭 상호 접속부재 및 이를 이용한 전기화학소자
CN207097933U (zh) 一种免焊接电池组
CN201378603Y (zh) 高功率锂离子电池盒
CN102201593A (zh) 电动公交车大功率高容量锂电池
CN2781578Y (zh) 电池组
CN107732050A (zh) 电池模组
CN101635336B (zh) 高功率锂离子电池盒
CN220368104U (zh) 电池
CN101552357B (zh) 动力锂离子电池组合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Owner name: ZHUHAI YINLONG NEW ENERGY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ZHUHAI YINTONG ENERGY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9000 Guangdong Province, Zhuhai City Road Jida Huajing Les Loges Du Park Hotel Building 1

Patentee after: Zhuhai Yinlong New Ener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9000 Guangdong Province, Zhuhai City Road Jida Huajing Les Loges Du Park Hotel Building 1

Patentee before: ZHUHAI YINTONG ENERGY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9000 Guangdong Province, Zhuhai City Road Jida Huajing Les Loges Du Park Hotel Building 1

Patentee after: Zhuhai silver dragon new energy Limited by Share Ltd.

Address before: 519000 Guangdong Province, Zhuhai City Road Jida Huajing Les Loges Du Park Hotel Building 1

Patentee before: Zhuhai Yinlong New Energy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9000 Guangdong province Zhuhai City Sanzao town Jinwan District Jinhu Road No. 16

Patentee after: YINLONG ENER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9000 Guangdong Province, Zhuhai City Road Jida Huajing Les Loges Du Park Hotel Building 1

Patentee before: Zhuhai silver dragon new energy Limited by Share 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704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