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线圈绕线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机线圈加工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机线圈绕线模。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电机线圈的绕线模种类较多。专利文献CN88216193.8公开了一种万能绕线模,由横杆、主杆、圆柱、圆柱套、螺栓、螺母等构成,根据坐标原理,采用4支有孔槽的横杆,2支有孔槽的主杆,6支圆柱组成2个对称的框架,6支固定在一个框架上的圆柱构成6边形的6个角。其不足之处在于:结构较为复杂,操作较为繁琐,生产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操作较为便利、生产效率较高的电机线圈绕线模。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机线圈绕线模,包括多个依次串接的绕线板,各绕线板包括基板、从基板一侧端凸出的绕线凸台、贯穿基板和绕线凸台的轴孔,所述转轴穿过各绕线板的轴孔并带动绕线板旋转。
上述方案中,各绕线基板上设有至少一个绑线凸钉。
上述方案中,各绕线板基板的四侧边缘各设有一个缺口,至少一个缺口中设有绑线凸钉;各绕线凸台的一侧端的外侧边沿是弧线状,与其相对的另一侧端的外侧边沿是三角形。
上述方案中,还包括至少一个套设在转轴上的夹板,所述夹板邻接定位螺帽或定位滑管设置,所述夹板上设有缺口,至少一个缺口中设有绑线凸钉。
上述方案中,所述相邻两个绕线板的基板的大小相同,绕线凸台的大小不相同。
本实用新型具有积极的效果:(1)本实用新型产品结构较为合理紧凑,占用空间较小,能够有效提高电机线圈的生产效率,保证电机线圈产品的一致性。同时通过组装不同规格的绕线板,可以一次生产过程中制造出不同规格的电机线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结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绕线模中第一种绕线板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绕线板从另一角度观察时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绕线板的一种正视图;
图5为图1所示绕线模中第二种绕线板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绕线板从另一角度观察时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所示绕线板的一种正视图;
图8为图1所示绕线装置中夹板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所示夹板从另一角度观察时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结构中绕线板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所示绕线模处于绕制线圈状态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附图所示标记为:绕线模2,绕线板21,基板211,绕线凸台212,轴孔213,绑线凸钉214,缺口215,夹板22,缺口221,线圈7,铜线71。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图1至图9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结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绕线模中第一种绕线板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绕线板从另一角度观察时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所示绕线板的一种正视图;图5为图1所示绕线模中第二种绕线板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所示绕线板从另一角度观察时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5所示绕线板的一种正视图;图8为图1所示绕线装置中夹板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所示夹板从另一角度观察时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是一种电机线圈绕线模,见图1至图9所示,包括多个依次串接的绕线板21和位于首尾两侧端的两个夹板22,各绕线板21位于两个夹板22之间。各夹板22的四侧边缘上各设有一个缺口221,其中一个缺口221中设有绑线凸钉214。
各绕线板21包括基板211、从基板211一侧端凸出的绕线凸台212、贯穿基板211、绕线凸台212的轴孔213和位于基板211四侧边缘的四个缺口215。各绕线凸台212的一侧端的外侧边沿是弧线状,与其相对的另一侧端的外侧边沿是三角形。本实施例中,各绕线板上不再设置绑线凸钉214。
见图2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所用绕线板有两种,第一种绕线板21如图2至图4所示,第二种绕线板如图5至图7所示,两个绕线板21的基板211的大小相同,绕线凸台212的大小不相同,这种区别是为了绕制不同大小的线圈;本实施例将这两种绕线板间隔设置,组成绕线模;所以利用本实施例中的绕线模2可同时绕制大小两种不同规格的电机线圈。在具体实践中,还可在同一绕线模中采用多种规格的绕线板,以在一次生产中,获得多种型号的电机线圈。
本实施例结构较为合理紧凑,占用空间较小,能够有效提高电机线圈的生产效率,保证电机线圈产品的一致性。同时通过组装不同规格的绕线板,可以一次生产过程中制造出不同规格的电机线圈。
(实施例2、电机线圈绕线装置)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结构中绕线板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显示了本实用新型中绕线装置的第二种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所采用的绕线板21,在其边缘处的一个缺口中设有绑线凸钉214;另外,本实施例中不再采用夹板,而是利用定位螺帽33和定位滑管31直接把排列整齐的多个绕线板夹合固定在转轴1上。
(应用例1)
图11为图1所示绕线模处于绕制线圈状态的一种结构示意图,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应用方式。
本应用例是实施例1的一种具体应用方式。具体应用方式如下:①把用于绕制线圈7的铜线71始端缠绕固定在绕线模2一侧端夹板22的绑线凸钉214上,然后转动绕线模2从而依次在各绕线凸台212上绕设线圈7,相邻的两个线圈7之间通过跨设在绕线模基板211一侧外壁上的铜线71相连;当各绕线凸台212上的线圈7都绕制好后,停转,并将铜线71的终端缠绕固定在绕线模2另一侧端夹板22的绑线凸钉214上;
②用一条粘胶带粘结在各线圈7上;
③将夹板和各绕线板依次取下,此时各线圈7在粘胶带的作用下仍保持相连状态,剪断铜线71的始端及终端,并从两个线圈7的中间部分剪断粘胶带,使得各线圈7上余留一部分粘胶带,利用各线圈7上的余留粘胶带将该线圈7缠绕绑定。
本实施例操作工艺较为简化,通过采用粘胶布先粘贴住线圈,防止其松散,能够有效提高电机线圈的生产效率,保证电机线圈产品的一致性。同时通过组装不同规格的绕线板,可以一次生产过程中制造出不同规格的电机线圈。
(应用例2)
本应用例是实施例2的一种具体应用方式,与应用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开始绕线时,将铜线71始端缠绕固定在位于绕线模一侧端的绕线板21上的绑线凸钉214上,绕制好所有线圈7后,将铜线71终端缠绕固定在位于绕线模另一侧端的绕线板21上的绑线凸钉214上。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这些属于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