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2253613U - 一种流化床锅炉风帽以及流化床锅炉布风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流化床锅炉风帽以及流化床锅炉布风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2253613U CN202253613U CN 201120379031 CN201120379031U CN202253613U CN 202253613 U CN202253613 U CN 202253613U CN 201120379031 CN201120379031 CN 201120379031 CN 201120379031 U CN201120379031 U CN 201120379031U CN 202253613 U CN202253613 U CN 20225361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last cap
- fluidized
- air
- bed combustion
- combustion boil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luidized-Bed Combustion And Resonant Combus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流化床锅炉风帽以及流化床锅炉布风装置。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流化床锅炉风帽(100),包括:风帽罩(110),具有内腔;进风管(120),伸入到风帽罩(110)的内腔中,并与风帽罩(110)的内壁之间形成风道(160);其中,风帽罩(110)的下部设置有多个与风道(160)流体联通的出风口(140),出风口(140)沿风帽罩(110)的圆周均匀分布,各个出风口(140)的纵轴线沿风帽罩(110)的径向向外延伸且向下倾斜,与水平面形成夹角α。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流化床锅炉布风装置,包括:本实用新型的流化床锅炉风帽(100);以及布风板(200),设置在流化床锅炉风帽(100)的下方。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流化床锅炉风帽,增大了布风板阻力,风室温度稳定、不漏渣、不结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流化床锅炉风帽以及流化床锅炉布风装置,尤其是循环流化床锅炉风帽。
背景技术
为综合利用资源,保护环境,提高经济效益,煤直接液化项目配套建设了以煤直接液化残渣(即油灰渣)及洗中煤为燃料的循环流化床锅炉。由于煤直接液化项目是世界首套工程,油灰渣也是首次在循环流化床锅炉上应用。循环流化床锅炉布风板风帽采用通用型式(见图1)。如图1所示,改装前的风帽包括风帽罩1和进风管2。风帽罩1侧壁上的出风口为水平方向。投产后,这种风帽漏渣严重(灰渣从床层漏入水冷风室),布风板空床阻力小于3500Pa,大量的灰渣漏入水冷风室,导致水冷风室空间减少,布风板布风不均,床料流化不均,床料结焦导致停炉事故的发生,为了保证锅炉的可靠运行,必须在运行中定期对水冷风室进行人工事故排渣。
煤直接液化油灰渣做为燃料首次应用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由于油灰渣与循环流化床锅炉传统燃料有着诸多不同特性,循环流化床锅炉投运后,大量的灰渣漏入水冷风室,将导致水冷风室空间减少,一次风混合不均,一次风阻力增大,布风板布风不均,床料流化不均,存在床料结焦导致停炉事故的发生,锅炉向化工生产装置的供汽可靠性得不到保证。为了保证锅炉的连续运行保证对化工装置的供汽,必须在运行中定期对水冷风室进行人工事故排渣。由于水冷风室内漏入渣的温度较高(230-450℃),在人工放渣时不仅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同时存在安全隐患。#2锅炉漏渣尤为严重,水冷风室几乎是连续进行人工排渣。
因此解决风帽漏渣是解决锅炉稳定运行、清洁运行、安全运行的必要条件。
风帽侧面垂直进风,风帽本体直径大,造成布风板阻力小,难以密封,从而导致风帽漏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流化床锅炉风帽,包括:
风帽罩,具有内腔;
进风管,伸入到风帽罩的内腔中,并与风帽罩的内壁之间形成风道;
其中,风帽罩的下部设置有多个与风道流体联通的出风口,出风口沿风帽罩的圆周均匀分布,各个出风口的纵轴线沿风帽罩的径向向外延伸且向下倾斜,与水平面形成夹角α。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的流化床锅炉风帽进一步包括:增阻套管,至少一部分内衬在进风管中。
优选地,增阻套管伸入到进风管的长度占增阻套管整个长度的1/2以上。
优选地,增阻套管的内径为32mm。
优选地,增阻套管的一部分内衬在进风管的上部。
优选地,夹角α为5~25°。
优选地,夹角α为15°。
优选地,出风口的数目为4~12个。
优选地,出风口的数目为8个。
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流化床锅炉布风装置,包括:
本实用新型的流化床锅炉风帽;以及
布风板,设置在流化床锅炉风帽的下方。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流化床锅炉风帽,增大了布风板阻力,风室温度稳定、不漏渣、不结焦。
附图说明
图1为改装前的风帽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风帽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所示风帽的横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不矛盾或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所有实施例、实施方式以及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突出本实用新型的重点,对一些常规的操作和设备、装置、部件进行的省略,或仅作简单描述。
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涉及一种流化床锅炉风帽,包括:
风帽罩110,具有内腔;
进风管120,伸入到风帽罩110的内腔中,并与风帽罩110的内壁之间形成风道160;
其中,风帽罩110的下部设置有多个与风道160流体联通的出风口140,出风口140沿风帽罩110的圆周均匀分布,各个出风口140的纵轴线沿风帽罩110的径向向外延伸且向下倾斜,与水平面形成夹角α。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的流化床锅炉风帽进一步包括:增阻套管130,至少一部分内衬在进风管120中。
下面的实施例将进一步说明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实例,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因此而受到任何限制。
如图2所示,流化床锅炉风帽100包括:风帽罩110、进风管120、增阻套管130、出风口140。
风帽罩110为风帽100的外罩。风帽罩110安装在进风管座150上。因风帽100具有作为外罩的风帽罩110,在本领域内,这种类型的风帽也称为钟罩式风帽或套筒式风帽。进风管120插入到风帽罩110的内腔中,进风管120与风帽罩110的内壁之间形成风道160。进风管120通过其顶部的开口与风帽罩110的内腔流体联通。如图2所示,进风管120的下部具有向外突起的外缘,形成进风管座150。风帽罩110套装在进风管120下部。在图2所示的实施方式中,进风管120与进风管座150是一体的。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进风管座150可以是单独的部件。风帽罩110的下部与进风管座150以及进风管120下部形成密封。
风帽罩110的下部外壳设置有多个与风道160流体联通的出风口140。如图3所示(图3中风帽罩110的横截面是沿出风口140的横截面,中间部分是进风管120和增阻套管130的横截面,为了简洁,将其在同一个图中示出),各个出风口140沿风帽罩110的圆周均匀分布,并沿风帽罩110的径向延伸。各个出风口140的纵轴线向下倾斜,与水平面形成夹角α。即,各个出风口140的纵轴线内高外低。各个出风口140的纵轴线与水平面的夹角α为5~25°,优选10~20°,例如15°。出风口140的数目可以为4~12个,优选6~10个,更优选6~8个,例如,8个。优选地,出风口140的数目为偶数。例如,风帽罩110内径为优选
进风管120内衬有增阻套管130。增阻套管130设置在进风管120内,与进风管120配合地结合在一起。如图2所示,增阻套管130可以一部分设置在进风管120内,另一部分伸出进风管120外。优选地,增阻套管130的大部分设置在进风管120内。优选地,增阻套管130伸入到进风管120的长度占其整个长度的1/2以上,优选2/3以上,更优选3/4以上,最优选4/5以上,例如90%以上,优选95%以上。例如,增阻套管130长度为85mm,伸入到进风管120的长度为80mm。增阻套管130也可以全部设置在进风管120内。增阻套管130可以为不锈钢管。增阻套管130规格例如可以为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流化床锅炉布风装置包括:风帽100以及设置在风帽100下方的布风板200。优选地,与风帽100配合使用的布风板200的阻力在5600Pa以上,优选5800Pa以上,更优选6000Pa以上。
我们经过大量的分析、试验、研究,纯煤粉锅炉布风板阻力小于3500Pa即可以实现不漏渣,而掺烧油灰渣后布风板阻力需达到5600Pa才能达到不漏渣的效果。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为增大布风板阻力,风帽罩内径采用风帽出风口与风帽罩向下倾斜15°;风帽芯管(接管)内衬的不锈钢管,长度为85mm,伸入芯管(进风管)长度为80mm,衬管与芯管采用焊接连接方式。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关键点是套管设计、减少风帽内径、夹角进风,增大了布风板阻力,风室温度稳定、不漏渣、不结焦,为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充分保证。
套筒式低渣风帽结构主要部件包括:进风管、增阻套管及风帽罩。增阻套管与进风管采用120°点焊连接,风帽罩直接套装在进风管上,检修更换非常方便。装配后风帽型式见图2,安装在布风板后的锅炉排渣运行效果见下文。
在改装前,锅炉水冷风室漏渣严重,运行一个月水冷风室就漏入大量的渣,最多可达水冷风室容积的2/3。为保证锅炉安全稳定运行,日常操作时不得不每天都要进行人工排渣,排渣量约1m3/天。在改装后,漏渣得到了控制,运行一个月水冷风室内未发现有渣漏入,也不需要工人排渣,达到了预期效果。
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2和图3所示,风帽罩110内径采用风帽出风口140向下倾斜15°;风帽芯管120(接管)内衬一的不锈钢管,长度为85mm,伸入芯管长度为80mm,衬管与芯管采用焊接连接方式。风板阻力达到5600Pa以上。
运行效果实验
分别采用图1所示改造前的风帽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风帽,运行相同的时间一个月,观测水冷风室内的漏渣情况。实验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如上所示,采用改造前的风帽,水冷风室内的漏渣漏渣严重,仅一个月漏渣量可堆积到风室空间的2/3。而采用本实用新型的风帽,同样运行一个月几乎没有发现漏渣,而运行三个月漏渣量也仅小于2%。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他具体实施方式,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情况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凡是依本实用新型内容所做出各种相应的变化与修改,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2)
1.一种流化床锅炉风帽(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风帽罩(110),具有内腔;
进风管(120),伸入到所述风帽罩(110)的内腔中,并与风帽罩(110)的内壁之间形成风道(160);
其中,所述风帽罩(110)的下部设置有多个与所述风道(160)流体联通的出风口(140),所述出风口(140)沿所述风帽罩(110)的圆周均匀分布,各个所述出风口(140)的纵轴线沿所述风帽罩(110)的径向向外延伸且向下倾斜,与水平面形成夹角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化床锅炉风帽(100),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增阻套管(130),所述增阻套管(130)的至少一部分内衬在所述进风管(120)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化床锅炉风帽(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增阻套管(130)伸入到所述进风管(120)的长度占所述增阻套管(130)整个长度的1/2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化床锅炉风帽(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增阻套管(130)的内径为32m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流化床锅炉风帽(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增阻套管(130)的一部分内衬在所述进风管(120)的上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化床锅炉风帽(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角α为5~2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化床锅炉风帽(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角α为1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化床锅炉风帽(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140)的数目为4~12个。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化床锅炉风帽(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140)的数目为8个。
12.一种流化床锅炉布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流化床锅炉风帽(100);以及
布风板(200),设置在所述流化床锅炉风帽(100)的下方。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120379031 CN202253613U (zh) | 2011-09-28 | 2011-09-28 | 一种流化床锅炉风帽以及流化床锅炉布风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120379031 CN202253613U (zh) | 2011-09-28 | 2011-09-28 | 一种流化床锅炉风帽以及流化床锅炉布风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2253613U true CN202253613U (zh) | 2012-05-30 |
Family
ID=461148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1120379031 Expired - Lifetime CN202253613U (zh) | 2011-09-28 | 2011-09-28 | 一种流化床锅炉风帽以及流化床锅炉布风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2253613U (zh)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132335A (zh) * | 2013-05-03 | 2014-11-05 | 国家电网公司 | 带有底部插入二次风管的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 |
CN105757652A (zh) * | 2016-04-12 | 2016-07-13 | 无锡华光锅炉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返料风帽结构 |
CN107013904A (zh) * | 2017-04-14 | 2017-08-04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a型风帽及其制造方法 |
WO2017206430A1 (zh) * | 2016-05-30 | 2017-12-07 | 广东工业大学 | 具有均匀配风装置的循环流化床燃烧系统 |
CN107883775A (zh) * | 2017-12-22 | 2018-04-06 | 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用于磁黄铁矿冶炼渣处理炉的送气装置和磁黄铁矿冶炼渣处理炉 |
CN108800115A (zh) * | 2018-07-09 | 2018-11-13 | 杭州启澄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发电厂领域使用的锅炉风帽 |
CN108826282A (zh) * | 2018-07-17 | 2018-11-16 | 丁杨洋 | 一种电力行业中的锅炉上使用的防堵式风帽 |
-
2011
- 2011-09-28 CN CN 201120379031 patent/CN202253613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132335A (zh) * | 2013-05-03 | 2014-11-05 | 国家电网公司 | 带有底部插入二次风管的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 |
CN104132335B (zh) * | 2013-05-03 | 2016-04-20 | 国家电网公司 | 带有底部插入二次风管的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 |
CN105757652A (zh) * | 2016-04-12 | 2016-07-13 | 无锡华光锅炉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返料风帽结构 |
WO2017206430A1 (zh) * | 2016-05-30 | 2017-12-07 | 广东工业大学 | 具有均匀配风装置的循环流化床燃烧系统 |
US10174936B2 (en) | 2016-05-30 | 2019-01-08 |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 Circular fluidizing bed combustion system with uniform airflow distributing device |
CN107013904A (zh) * | 2017-04-14 | 2017-08-04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a型风帽及其制造方法 |
CN107883775A (zh) * | 2017-12-22 | 2018-04-06 | 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用于磁黄铁矿冶炼渣处理炉的送气装置和磁黄铁矿冶炼渣处理炉 |
CN107883775B (zh) * | 2017-12-22 | 2024-03-19 | 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用于磁黄铁矿冶炼渣处理炉的送气装置和磁黄铁矿冶炼渣处理炉 |
CN108800115A (zh) * | 2018-07-09 | 2018-11-13 | 杭州启澄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发电厂领域使用的锅炉风帽 |
CN108826282A (zh) * | 2018-07-17 | 2018-11-16 | 丁杨洋 | 一种电力行业中的锅炉上使用的防堵式风帽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2253613U (zh) | 一种流化床锅炉风帽以及流化床锅炉布风装置 | |
CN203820729U (zh) | 一种多轴三相粉煤加压气化装置 | |
CN102782096A (zh) | 用于冷却从气化器产生的合成气的系统和方法 | |
CN208562256U (zh) | 一种流化床布风装置 | |
CN103045276A (zh) | 一种粉煤热解炉 | |
CN104560212A (zh) | 一种多段水冷壁高效激冷气化装置 | |
CN104310308B (zh) | 一种多功能甲醇裂解制氢设备 | |
CN203586836U (zh) | 烧结矿用竖式冷却及余热回收炉的送冷风装置 | |
CN202973073U (zh) | 用于中小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的风冷放渣管 | |
CN204853479U (zh) | 量子燃烧器及轻质油裂解系统 | |
CN204829831U (zh) | 新型刺刀管式水管废热锅炉 | |
CN208166939U (zh) | 一种大规模半废锅气化装置 | |
CN204043356U (zh) | 一种合成革湿法生产线天然气直燃加热装置 | |
CN207811662U (zh) | 一种基于节能技术的焦炉荒煤气余热回收系统 | |
CN105716079A (zh) | 带冷却系统的量子燃烧器及轻质油裂解系统 | |
CN106098120A (zh) | 一种非能动压水堆核电站反应堆冷却剂环路布置 | |
CN202709165U (zh) | 二甲醚低压运行炉窑热力系统 | |
CN102425774B (zh) | 一种磺化用余热回收器 | |
CN207659402U (zh) | 一种生物质气化炉发电系统 | |
CN204342745U (zh) | 一种烧嘴室装置 | |
CN203833863U (zh) | 一种反应炉煤气分配装置 | |
CN205332191U (zh) | 一种循环流化床风帽增强装置 | |
CN111874908B (zh) | 加压移动床氧热法电石煤气一体化生产设备 | |
CN202024602U (zh) | 一种新型煤气管式炉 | |
CN213388506U (zh) | 一种改进的干熄焦水冷套管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530 |